子午流注五行养生表

子午流注详解

子午流注详解

一:(百度百科)中医哲学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

然规律。把人的脏腑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相扣,十分有序:

1. 卯时( 5点至7点 )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

2. 辰时( 7点至9点 )胃经旺,有利于消化;

3. 巳时(9点至11点 )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

4. 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5. 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

6. 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

7. 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

8. 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再一次增强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9. 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通百脉,人进入睡眠,百脉休养生息;

10.子时(23点至1点 )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

11.丑时( 1点至3点 )肝经旺,肝血推陈出新;

12.寅时( 3点至5点 )肺经旺,将肝贮藏的新鲜血液输送百脉,迎接新的一天到

来.

从亥时开始(21点)到寅时结束(5点),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

,也是人处于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阴主静,要有充足的休息,才会有良好的身

体状态。正如睡觉多的婴儿长得胖,长得快;爱闹觉的孩子发育不好。

以上是子午流注的基本概况,作为知识了解可以,死用则不行。任何知识用死了

都是"所知障"。读者可按12条经脉在12个时辰中兴衰的规律,逐渐探索适合于自身的保健方法。

二:人体的造血时间(陈玉琴)

  时间是天黑以后到1:40分以前。

  三 :血流经不同内脏器官的时间(陈玉琴)

胆:11:00---凌晨1:00

肝:凌晨1;00---3:00

肺:凌晨3;00---5:00

大肠:5:00---7:00

胃:7;00---9:00

脾:9:00---11:00

心:11:00---1:00(午后)

小肠:1:00---3:00

膀胱:3:00---5:00

肾:5:00---7;00

心包:7:00---9:00

三焦:9:00---11:00

        一、什么是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是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即每日的12个时辰是对应人体12条经脉的。由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的经脉在不同的时辰也有兴有衰。掌握子午流注的规律,对养生和用药都有很大的益处。中医哲学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把人的脏腑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相扣,十分有序。

        二、为什么叫子午流注:

从字面看,是因‘子午’、‘流注’而得名。‘子’和‘午’是十二地支中的第一数和第七数。它们分别表示两种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范畴或概念,是我国古代用来纪时、标位以及纪述事物生长化收藏等运动变化过程或状态的符号。“流”、“注”两字,乃表示运动变化的概念。顾名思义,子午流注就是时空和运动的统一,是中国古代人天合一理论在传统生命科学的体现。更简单说,子代表阳,流代表阳生的过程,午代表阴,注代表阴藏的过程。子午流注遵循太阳变化的规律。阴阳的变化展开为四象,就是太阴少阳太阳少阴,用四季做为代表符号,其功能分别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亥子丑为冬,依此类推。人体的活动符合此规律时,身体处于自然的状态,有消耗也有补充。如果破坏此规律,则只有消耗。生命处于能量加速损失状态。

        三、了解子午流注的意义:

从亥时开始(21点)到寅时结束(5点),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也是人处于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阴主静,要有充足的休息,才会有良好的身体状态。正如睡觉多的婴儿长得胖,长得快;爱闹觉的孩子发育不好。更简单说,子代表阳,流代表阳生的过程,午代表阴,注代表阴藏的过程。子午流注遵循太阳变化的规律。阴阳的变化展开为四象,就是太阴少阳太阳少阴,用四季做为代表符号,其功能分别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亥子丑为冬,依此类推。人体的活动符合此规律时,身体处于自然的状态,有消耗也有补充。如果破坏此规律,则只有消耗。生命处于能量加速损失状态。

        四、子午流注的内容:

1. 卯时( 5点至7点 )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

2. 辰时( 7点至9点 )胃经旺,有利于消化。

3. 巳时(9点至11点 )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

4. 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5. 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

6. 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

7. 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

8. 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再一次增强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9. 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通百脉,人进入睡眠,百脉休养生息。

10.子时(23点至1点 )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

11.丑时( 1点至3点 )肝经旺,肝血推陈出新。

12.寅时( 3点至5点 )肺经旺,将肝贮藏的新鲜血液输送百脉,迎接新的一天到来。

不同的经对应人体的不同的功能系统,比如小肠对应人体的吸收功能,并不是简单只对应实体的脏器。

五:(转自博客网)

根据《子午流注》人体血液循环时间表所示,子时即夜间1l时至凌晨1时,在这时段里人体精华将随着血液的循环,全力的来支援肝脏,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让肝脏于最巅峰状态下制造胆汁贮存于胆囊备用。丑时即凌晨1时至3时,此时段人体血液精华全力支援胆腑,以利胆囊贮存胆汁来随时帮助人体消化之用。寅时即凌晨3时至5时,此时段人体的血液精华将较集中于肺脏,使肺脏功能增强。卯时即凌晨5时至7时,此时段由于人体血液精华较集中于大肠,因此大肠的蠕动能力以这时段最佳。辰时即早晨7时至9时,此时段人体的血液精华将全力支援胃腑来帮助消化,把人体于卯时所吃下的食物加以加工制造,此时段是人体一天中消化能力最佳的时段。接下来巳时即上午9时至ll时,人体血液精华较集中于脾脏,以利脾脏将已消化过的食物机转为离子,才能透过小肠壁进入血液,因此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午时即中午11时至下午l时,这时段人体血液精华较集中于心脏,来强化心脏功能,因此在这时段里人体的血液循环特别良好与顺畅。未时即午后1时至3时,此时段人体血液将较全力来支援小肠,以增强小肠的吸收功能,以利将脾胃所消化的食物并机转成为离子化的营养素透过小肠壁进入血液,再经由血管输送给全身的细胞。申时即午后3时至5时,此时段人体的血液精华将较集中于膀胱,以强化膀胱机能,促进膀胱排尿之正常。酉时即下午5时至7时,此时段人体的血液精华将较集中于肾脏,来增强肾脏功能以滤除血液中种种酸毒,多余的血糖和尿蛋白等废物,以维持人体血液的品质。戌时即晚上7时至9时,这时段人体的血液精华将较全力来支援心包(血管),以维护血管的正常功能,防止血管细胞的老化、硬化。亥时即晚上9时至11时,这时段人体的血液精华将较集中于三焦(淋巴),以增强淋巴的机能,加强人体的免疫力,减少人体疾病的发生。

    人体在一天24小时中不断的经由血液循环,将人体精华巡回支援人体各脏腑,这种作用也是人体与生俱来的自然治愈本能的一种表现,在这种巡回支援的过程中不仅增强各脏腑的机能外,如遇各脏腑有了毛病也都将加以处理,将其恢复正常功能,因此当人体正在改善某一脏腑时,仍能会出现不舒服的现象,这也就是好转反应的现象之一,……

人体的血管大约有10万公里长,近乎可环绕地球三圈,血液有六升左右,当血液从心脏搏出绕行这lO万公里的血管,通常只需23秒,人体的血液和体液中都充满“离子”,因离子带有电荷,当血液在这么快速的流动下,将使人体产生一种电场,也就是磁场,这种磁场在人体中谓之气,人体的血液循环愈正常则气就愈强,而气愈强时,血液循环则愈正常,因此中医强调: “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

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的经脉在不同的时辰也有兴有衰。掌握子午流注的规律,对养生

和用药都有很大的益处。 中医有所谓“子午流注”的说法,是指血液运行在不同的时间,流到不同的部位:午时是指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一时,此时血液运行到心经,子时是晚间十一时到凌晨一时,血循运行到胆经,这两段时间若处于睡眠状况,叫做“子午两觉”,可以养生。

许多人认为睡眠时数够就好,但许多夜班工作者只能在白天睡觉,虽然睡眠时间不少,睡醒还是很累,显示睡眠的时机还是很重要。

晚间十一时到凌晨一时是胆经运行,凌晨一时到三时是肝经运行,两种经络都扮演重要的造血角色,此时睡眠有益健康。

子午流注是我国古代中医圣贤揭示出来的一种规律:因太阳与地球位置的变化,其引力使人体的12条经脉在12个不同的时辰有兴有衰。

子时(23点至l点),胆经最旺。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取决于胆。气以壮胆,邪不能侵。胆气虚则怯,气短,谋虑而不能决断。”由此可见胆的重要性。有些人随便切掉胆是轻率的表现。胆汁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有多清,脑有多清。”

凡在子时前l至2小时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反之,经常子时前不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特别是胆汁无法正常新陈代谢而变浓结晶,犹如海水中水分蒸发后盐分浓而晒成盐一般,形成结石一类病症,其中一部分人还会因此而“胆怯”。

子午流注就是中国传统时间医学。子午流注医学在中华民族传统医药宝库中,是最具有特色的宝贵文化科学资源和重要组成部分。子午流注相对于“生物钟”(即现代时间医学。时间治疗学、时间药理学、时间毒理学等就是在生物钟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来说,外国学者称其为“中国钟”。

子午流注在针灸疗法中,是用来说明人体气血的运行如水液一样,从子到午,从午到子环流不息。由于时间不同,人体气血盛衰在经络中的循行同潮水涨退一样,随着自然界气候变化的规律,相应地变化。《灵枢.岁露论》云:“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故月满则海水西盛,人血气积,肌肉充,皮肤致,毛发坚,腠理郄,烟垢著。”说明人体气血与各部组织受外界气候刺激,有着不同的反映。古代天文学按年观察气候的变化,以子定为十一月,午定为五月,冬至在十一月,夏至在五月,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解释气候寒热温凉变化的消长变化情况。按日观察气候,以子定为夜半,以午定为日中,说明从子到午阳气上升,地面光热逐渐加强,从午到子阴气上升,地面光热逐渐减弱,这两种不同的气候变化,用子午说明它是往复不停,永远不变的。在针灸学中以子午流注学说说明人体气血阴阳盛衰,是随着气候的变化而变化,同气候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经络学说中,人体十二经的循环,由阴经转入阳经,由阳经归入阴经,周而复始,循环无息,与自然界不同时期内光热的强弱正相吻合。从而系统地说明了天人合一人的整体性,成为针灸疗法重要理论之一。

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

甲日戌时胆窍阴,丙子时中前谷荥,

戊寅陷谷阳明俞,返本丘墟木在寅,

庚辰经注阳溪穴,壬午膀脐委中寻,

甲申时纳三焦水,荥合天干取液门。

乙日酉时肝大敦,丁亥时荣少府心,

已丑太白太冲穴,辛卯经渠是肺经,

癸巳肾宫阴谷合,乙未劳宫水穴荥。

丙日申时少泽当,戊戌内庭治胀康,

庚子时在三间俞,本原腕骨可祛黄,

壬寅经水昆仑上。甲辰阳陵泉合长,

丙午时受三焦木,中渚之中仔细洋。

丁日未时心少冲,已酉大都脾土逢,

辛亥太渊神门穴,癸丑复溜肾水通,

乙卯肝经曲泉合,丁巳包络大陵中。

戊日午时厉兑先,庚申荥穴二间迁,

壬戌膀胱寻束骨,冲阳土穴必还元,

甲子胆经阳辅是,丙寅小海穴安然,

戊辰气纳三焦脉,经火支沟刺必痊。

己日已时隐白始,辛未时中鱼际取,

癸酉太溪太白原,乙亥中封内踝比,

丁丑时合少海心,己卯间使包络止。

庚日辰时商阳居,壬午膀胱通谷之,

甲申临泣为俞木,合谷金原返本归,

丙戌小肠阳谷火,戊子时居三里直,

庚寅气纳三焦合,天井之中不用疑。

辛日卯时少商本,癸巳然谷何须忖,

乙未太冲原太渊,丁酉心经灵道引,

已亥脾合阴陵泉,辛丑曲泽包络准。

壬日寅时起至阴,甲辰胆脉侠溪荥,

丙午小肠后溪俞,返求京骨本原寻,

三焦寄有阳池穴,返本还原似的亲,

戊申时注解溪胃,大肠庚戌曲池真,

壬子气纳三焦寄,井穴关冲一片金,

关冲属金壬属水,子母相生恩义深。

癸日亥时井涌泉,乙丑行间穴必然,

丁卯俞穴神门是,本寻肾水太溪原,

包络大陵原并过,已巳商丘内踝边,

辛未肺经合尽泽,癸酉中冲包络连,

子午截时安定穴,留传后学莫忘言。

子午流注针法是以五输穴为基础,以时间为条件的一种针灸取穴方法。“子午流注”是指随着“子午”的循环周转,即年、月、日、时等时间的周期性变化。人体气血象水流潮汐涨落一样,有节律地灌注、开阖于经络、腧穴。这就象“生物钟”一样,所以,有人称“子午流注”为“中国钟”。子午流注针法,是根据人体十二经脉气血盛衰周流及五输血出井、溜荥、注输、行经、入合的开阖规律,配合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来逐日按时开穴的一种针刺取穴方法 。

纳甲法,又称纳干法,是以利用日干为主的一种开穴方法,是子午流注的主要方法,一般谈子午流注,多指此法。目前所说的纳甲法开穴,以明·徐凤《针灸大全》为依据,近代单玉堂创一四二五三0规律,补充了徐氏之不足。现将其开穴推算方法,按次序介绍如下:

(1)开井穴的时间

要推算子午流注开穴,首先需要开井穴时间,开井穴的时间是固定的,是甲日、甲戌时,从胆经井穴窍阴开始,以“阳进阴退”的规律按顺序开其他经之井穴。现将开井穴时间列表如下:

日干





















时辰

甲→

戌…

乙→

酉…

丙→

申…

丁→

未…

戊→

午…

己→

巳…

庚→

辰…

辛→

卯…

壬→







经脉

井穴



窍阴



大敦

小肠

少泽



少冲



厉兑



隐白

大肠

商阳



少商

膀胱

至阴



涌泉

注:→为阳进,…为阴退

(2)正常时间与子午流注时间

正常自然时间是从半夜零点到24点为一昼夜,以时辰记述则从半夜子时到亥时为一天。其时干因为天干只有十个,所以每五天(六十个时辰)为一循环,甲日从甲子时开始到乙亥时,乙日则从丙子时开始到丁亥时……

子午流注时间与正常时间不同。它是从开井穴时间开始到日干重见为子午流注的一天。甲日从甲日甲戌时开始,到乙日的甲申时,子午流注的乙日则从正常乙日乙酉时开始到丙日乙未时,子午流注丙日则从正常丙日丙申时开始到丁日丙午时……子午流注壬日从正常壬日壬寅时开始到癸日的壬子时,子午流注癸日不是从癸日的癸丑时开始,而是从癸日的癸亥时开始至正常甲日的癸酉时。因为子午流注的一天只有11个时辰,10天是110个时辰,因此十天中有10个时辰不属子午流注时间(10天共120个时辰)。癸日开井穴时间是癸亥时,所以癸日从癸丑时开始,到壬戌时十个时辰不属子午流注时间。

(3)阳日阳时阳穴开,阴日阴时阴穴开

所谓“日”是指子午流注的日。在子午流注的阳日时,只有阳时有阳经的穴开;在子午流注的阴日时,只有阴时有阴经的穴开。而在阳日之阴时、阴日之阳时,均无穴开。所谓阳时与阴时,是指其干、支是属阳还是属阴,如子午流注甲日,从甲戌时开始到甲申时,在这期间的甲戌时、丙子时、戊寅时、庚辰时、壬午时、甲申时为阳时;乙亥时、丁丑时、己卯时、辛巳时、癸未时为阴时,阳时则有穴开,阴时无穴开。又如子午流注的乙日,从乙酉时至乙未时、其中乙酉时、丁亥时、己丑时、辛卯时、癸巳时、乙未时为阴时,有穴开;其中丙戌时、戊子时、庚寅时、壬辰时、甲午时为阳时,无穴开。阳时开阳经穴,阴时开阴经穴。

(4)开穴的顺序:

每一天开取井穴之后,欲知以后各时辰应开之穴,即可按照“经生经”、“穴生穴”的原则来推演。如甲日甲戌时开胆经井穴足窍阴,根据经生经、穴生穴的原则,则知甲为阳木,下一个阳时为乙日的丙子,丙为阳火属属小肠,这就充分体现了经生经的原则;而上时所开之穴属金,由于金能生水,故在丙子时当开小肠经荥水穴前谷,这又充分体现了穴生穴的规律,余皆类推。所以牢记经生经、穴生穴,就不难推算一天开的经穴了。

(5)返本还原

在开输血的同时,还要开子午流注值日经的原穴,叫做“返本还原”。阴经无原,以输代之。甲日为胆经值日,在乙日戊寅时要开胃经的输穴陷谷,同时还要开胆经原穴丘墟;又如乙日为肝经值日,在丙日己丑时要开脾经的输穴太白,同时还要开肝经的输穴太冲。但是到壬或癸值日除过本经膀胱原穴或肾经原穴外,再过三焦原穴阳池或包络原穴大陵,说明三焦是“阳气之父”寄于壬,包络是“阴血之母”寄于癸。

(6)日干重见时气纳三焦、血归包络

每个子午流注时间的第十一个时辰,即开穴的第六个时辰,为日干重见。在日干重见时阳日气纳三焦,阴日血归包络,即在此时日开三焦经穴,阴日开心包经穴。说明诸阳气皆纳于三焦,诸阴血皆纳于包络。

至于开那个穴,阳日为它生我(穴生经);阴日为我生它(经生穴)。“我”指值日经,“它”指日干重见经(三焦或包络经)的五输穴。例如:甲日甲戌时起,胆经当值,在乙日甲申时日干重见,阳日开三焦经穴,根据“它生我”的原则,它应属水,水生木,开取三焦经五输穴液门(属水)。又如乙日乙酉时起,肝经当值,在丙日乙未时日干重见,阴日开心包络经穴,根据“我生它”的原则,它应属火,木生火,开取心包络五输穴劳宫(属火)。

(7)合穴

每一天仅有六个时辰有穴可开,余下的时辰则无穴可开,为扩大流注针法的范围,欲有急病,即可按着天干逢五相合的原则,所谓甲与己相合,乙与庚合,丙与辛合,丁与壬合,戊与癸合的化生规律,就可以在甲日的阴时开取己日的经穴,反之,己日的阳时,亦可开取甲日的经穴。例如:甲日乙亥时,无穴可开,如遇病情适取中封,即可借取己日乙亥时的中封穴,反之己日乙丑时无穴可开,如遇病情适取行间,即可借取甲日乙丑时的行间穴,余皆类推,此为合日互用,从而扩大了流注取穴的范围。

纳甲法的按时开穴

本法宗徐氏以值日经为主的阳日阳时开阳经穴,阴日阴时开阴经穴,和日互用、气纳三焦、血归包络以及返本还原等开穴规律,又将单氏以时干为主的一四二五三○开穴规律,合两者融为一体,从而完整了子午流注纳甲法的开穴方法。

此法开穴,拟先求得当天的日干支,然后按“纳甲法逐日按时开穴表”检索即可。

子午流注12时辰养生法

子午流注是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即每日的12个时辰与人体的12条经脉是相对应的一种规律,由于时辰的变化,因而不同的经脉在不同的时辰也会有兴有衰,根据这种规律,对照人体的五脏六腑及其所在的经脉,那么相应的疾病在相应的时间段里进行治疗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子午流柱的顺序

子时(23:00-1:00)胆经最旺,胆汁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有多清,脑有多清)子时调胆最好。

丑时(1:00-3:00)肝经最旺,肝藏血,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的支持,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的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盛的丑时完成。严重的肝病可以在丑时调肝。

寅时(3:00-5:00)肺经最旺。“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的血液供给肺部,通过肺送往全身。故寅时,有肺病的人反映由为强烈,剧咳或哮喘。寅时调肺,痰热瘀者,可清痰并滋补肺阴,肺虚内热者滋阴,肺阳虚寒者升阳。

卯时(5:00-7:00)大肠经最旺。肺与大肠互为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如大肠秘结或异常,应在卯时清瘀。

辰时(7:00-9:00)胃经最旺。故人在7:00后吃饭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过盛,嘴唇干,重则唇裂或生疮,可以降胃气。胃寒者更应在辰时补胃阳。

巳时(9:00-11:00)脾经最旺。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的功能好,血的质量好,所以嘴唇应该是红润的,唇白、唇暗,唇紫都是脾不正常的的表现,所以巳时调脾健脾补中气。

午时(11:00-13:00)心经最旺。心主神明开窍与舌,其华在面,心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心虚者午时补心气,心阴虚舌红或紫者午时治疗可以滋心阴降虚火。

未时(13:00-15:00)小肠经最旺。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于大肠,精华送于脾脏。小肠经在未时治疗可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如小肠有热,人会咳而排屁,未时可清小肠热 。

申时(15:00-17:00)膀胱经最旺,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尿失禁)(咳而遗尿),申时人体体温较热,阴虚的人由为突出。肺阴虚在申时滋阴降热,肝阴虚,肾阴虚可在申时滋阴降热。从尿泻掉肝火。如果秋冬季肾阳虚怕冷者,申时补阳提高身体温度效果最好,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酉时(17:00-19:00)肾经最旺。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经过申时人体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时辰。肾阳虚者酉时补肾阳最为有效。

戌时(19:00-21:00)心包经最旺。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戌时心包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的状态。心发冷者戌时升阳:心闷热者戌时滋阴化淤

亥时(21:00-23:00)三焦经最旺。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百脉。人如在亥时调养生息,对身体十分有益。气虚,脾虚者亥时补中气:肺阴虚,儿童阴虚盗汗、成人阴虚内热偏重者,亥时滋阴降热效果最好。

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要符合自然规律,环环相扣,十分有序

v 卯时(5:00-7:00)大肠经旺,治疗有利于排泄

v 辰时(7:00-9:00)胃经旺,治疗有利于消化

v 巳时(9:00-11:00)脾经旺,治疗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

v 午时(11:00-13:00)心经旺,治疗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v 未时(13:00-15:00)小肠经旺,治疗有利于吸收营养

v 申时(15:00-17:00)膀胱经旺,治疗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

v 酉时(17:00-19:00)肾经旺,治疗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

v 戌时(19:00-21:00)心包经旺,治疗有利于再一次增强心脏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v 亥时(21:00-23;00)三焦通百脉,治疗后睡眠百脉休养生息

v 子时(23;00-1:00)胆经旺,好的睡眠可加强胆汁推陈出新

v 丑时(1:00-3:00)肝经旺,好的睡眠可加强肝血推陈出新

v 寅时(3:00-5:00)肺经旺,逐步苏醒的肺脏可将肝脏贮藏的新鲜的血液输送百脉,5:00起床后,治疗后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

十二时辰养生法

在一日内十二个时辰的循行是不变的。由于人体有十二经,气血按十二经的循行也是永远不变的,根据《内经》记载的十二经走向先后次序来说,与十二时辰的顺序正好吻合。经气自然之序是起于肺;一天之序时始于寅,经卯、辰……寅字代表着开始,以肺经配寅时,寅时为黎明,是一天的开始,因此才有了肺经寅、大肠卯……的配属。诚如《针灸大成》云: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膀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歌诀意思是说气血寅出于中焦,上行注入肺经,卯时转注入手阳明大肠经,辰时注入足阳明胃经,所以才有“肺寅大卯胃辰宫……”的配合。在“子午流注”观的基础上,养生家们又针对老年人的身心实际制定了“十二时辰养生法”’明代石室道人称为“二六功课”。清代医学家尤乘又叫“十二时无病法”。其内容如下:

卯时(凌晨5~7点):见晨光即披衣坐床,叩齿300次,转动两肩,活动筋骨。先将两手搓热,擦鼻两旁,熨摩两目六七遍;再将两耳揉卷五六遍;然后以两手抱后脑,手心掩耳,用食指弹中指,击脑后各24次。尔后,去室外打太极拳,或练其它导引术。

辰时(上午7~9点):起床练功后,饮一杯白开水;用木梳梳发百余遍,以醒脑明目;再洗脸漱口,早餐。早餐宜食粥,宜淡素,宜饱。饭后,缓行百步,边走边以手摩腹,以促进肠胃蠕动。增强消化。

巳时(上午9~11点):或读书,或理家,或种莱养花。疲倦时即闭目静坐养神,或叩齿咽津数十甲。不宜高声与人长谈,因为说话耗气,老年人本来气弱,所以须“寡言语以养气”。

午时(上午11~1点):午餐宜美食。所谓美食不是指山珍海味,而是要求食物暖软,不要吃生冷坚硬的食物;只吃八分饱.食后用茶漱口,涤去油腻,然后静坐或午休。

未时(午后1~3点):或午眠或练功,或邀友弈棋,或浏览时事,或做家务。

申时(午后3~5点):或读名人诗文,或练书法,或抚古琴,或去田园小劳,或观落霞。

酉时(午后5~7点):练动静功一段。晚餐宜早,可饮酒一小杯,不可至醉。用热水洗脚,以降火活血除湿。晚漱口,涤去饮食之毒气残物,以利口齿。正如《.云笈七签》所说:“早漱口不如将卧而漱,去齿间所积,牙亦坚固”。

戌时(晚7~9点):练静气功,然后安眠。睡时宜右侧卧,“睡如弓”。先睡心,后睡眠,即睡前什么都不想,自然入睡。

亥——子时(晚9点~次日1点):安睡以养元气,环境宜静,排除干扰。“睡不厌蹴,觉不厌舒”,即睡时可屈膝而卧,醒时宜伸脚舒体,使气血流通,不要只固定一种姿势。

丑——寅时(夜1~5点):此时为精气发生之时,人以精为宝,宜节制房事(性生活),但又不宜强制,60岁以后可20日或1月1次。

须要说明的是,对于有练功基础的人来说,十二时辰中,子、午、卯、酉四个时辰是较为重要的。子、午要睡觉,卯、酉可练功。子时应入睡,即在晚上11点以前要睡觉;早晨寅时以后,即5点以后起床,在5点至7点的卯时练习静功、导引、武术等。午时,即中午11点至下午1点的二小时内可选—定时间午觉;酉时,即下午5点至7点可以练功。在养生学中叫作“子午觉”、“卯酉功”。夜半子时是由阴转阳的时刻,此时睡眠可滋阴养阳,以接应白天之阳气;午时为由阳转阴的时刻,此时睡眠,可以滋养升发的阳气,以接应阴气。卯时为大肠经开穴流注的时刻,最宜于练习实腹畅胸的“气沉丹田”功;酉时为肾经开穴流注的时刻,此时练习动功较好,因为肾主骨,此时的骨和关节都很兴奋、灵活。

子午流注时间表是什么?

子午流注对应的十二时辰养生法:

子时:夜里11点到次日凌晨1点,胆经当令,“当令” 就是当班的意思。子时,最宜睡觉保护阳气。

丑时:凌晨1点到3点,肝经当令。丑时,养肝正当时,肝主生发,经过子时,丑时的阳气开始生发起来。肝脏要解毒、要造血,就是在这个时候进行。

寅时:凌晨3点到5点,肺经当令。从3点到5点 这个时候开始,人体的气血开始重新分配,心需要多少,肾需要多少,这个气血的分配是由肺经来完成的。

卯时:早晨5点到7点,大肠经当令。卯时,排毒的最佳时机,到这个时间段,大部分人都开始新的一天。

辰时:早晨7点到9点,胃经当令。加上这个时候阳气最旺,进食也最容易消化。

巳时:上午9点到11点,脾经当令。巳时,工作学习的第一个黄金时间,脾是主运化的,刚刚吃过的早饭,下一个程序就该轮到消化和吸收了。脾就是负责这个环节。

午时:中午11点到13点,心经当令。在午时小睡半小时,也有利于养养心经。

未时,多喝水能保护血管,这个时间段,吃过的午餐由值班的小肠负责吸收。

申时:下午15点到17点,膀胱经当令。申时,工作学习的第二个黄金时期,到了下午3点,很多人精神又来了。

酉时:17点到19点,肾经当令。

戌时:晚上19点到21点,心包经当令。戌时,拍打膻中穴,增强心脏活力,心包是心脏外膜组织,主要是保护心肌正常工作的。

亥时:晚上21点到23点,三焦经当令。亥时,休养生息养百脉,三焦指连缀五脏六腑的那个网膜状的区域。

发展历程

中医子午流注在我国历史悠久,其理论基础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已经奠定,在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宝库中,是最具有特色的宝贵理论。

子午是指时辰,流是流动,注是灌注,子午流注理论是把一天24小时分为十二个时辰,对应十二地支,与人体十二脏腑的气血运行及五腧穴的开合进行结合,在一日十二时辰之中人体气血首尾相衔的循环流注,盛衰开合有时间节奏、时相特性。

子午流注抗癌疗法来源于这样的规律,因时、因病、因人、因地从而准确、有效的调整患者气血,调理脏腑气血阴阳,恢复患者气血运行的正常时间规律。

子午流注 养生时间表

子午流注: 是中医学最有特色的理论,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已提出,历史十分悠久。
子午是指时辰,流是流动,注是灌注。子午流注理论,是将一天24小时划分为12个时辰,对应十二地支,与人体十二脏腑的气血运行结合,在一天12时辰之中,人体的气血首尾相衔的循环流注,盛衰开合均有时间节奏、时相特性。

❥肺经:    3-5点              (深睡)

❥大肠经: 5-7点              (排便)

❥胃经:    7-9点                (早餐)

❥脾经:    9-11点      (造血、喝水)

❥心经:    11-13点      (午饭、午睡)

❥膀胱经: 15-17点      (喝水、排毒)

❥肾经:    17-19点              (晚饭)

❥心包经: 19-21点              (散步)

❥三焦经: 21-23点        (泡脚休息)

❥胆经:    23-1点                (入睡)

❥肝经:    1-3点  (熟睡肝藏血、排毒)
✅ 子午流注的价值

就是让我们明白了身体每一部分的机能是如何运转的,它的运转时刻表是什么样的,让我们能够跟这个时刻表来相应。

五脏和五色、五味、五行、情志都是什么?

话说身体的脏器以及五色五味跟五行都有很多关系,五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的数字,那么到底它们之间都是什么关系?

 

具体说说它们代表什么:

五脏: 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

 

五色: 黑、白、黄、红、绿

 

五味: 酸、甜、苦、辣、咸

五行: 金、木、水、火、土

七情: 喜、怒、忧、思、悲、恐、惊

 

而五行里面:

心属火,心开窍于舌。

肝属木,肝开窍于目。

脾属土,脾开窍于口。

肺属金,肺开窍于鼻。

肾属水,肾开窍于耳。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也就是可以理解为 肺生肾、肾生肝、肝生心、心生脾、脾生肺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也就是可以理解为 肺克肝、肝克脾、脾克肾、肾克心、心克金

 

而五脏中,又有各自对应的颜色和味道:

心脏——红色、喜欢苦

肝脏——绿色、喜欢酸

脾脏——黄色、喜欢甜

肺脏——白色、喜欢辣

肾脏——黑色、喜欢咸

 

但是虽然五脏都喜欢这些颜色味道,但是不能多食用,食用味道过量,脏器也是承受不了的。

 

而七情当中与五脏也有很大关系,喜、怒、忧、思、悲、恐、惊中,

喜伤心、怒伤肝、悲伤肺、恐伤肾、思伤脾;

 

简单很容易理解:

 

所以五脏喜欢什么和不喜欢什么,都是需要我们平时注意的,这样才能更好的保养身体,避免不必要的情绪消耗我们的身体精力。

   爱养生,爱研究,HI,我是一个爱研究养的生小顽童,追求 简单

对应的五行和五脏

对应的五行和五脏

对应的五行和五脏,中国的老祖先自古以来就对五行有研究,五行说的道理就是万物相生相克,而且五行也和我们身体的五脏相对应,下面就来看看 对应的五行和五脏的内容吧。

对应的五行和五脏1

用五行描述人体五脏系统,也就是木、火、土、金、水相对应肝、心、脾、肺、肾的功能和关系。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肾属水,肺属金。六腑:大肠,小肠,三焦,胆,膀胱,胃没有五行所属,但是和五脏有对应关系。

肾属水,肾主骨,肾是血液循环的过滤器;肝属木,肝主免疫,肝是解毒的;心属火,心是动力泵,心是推动血液运行的脏器;脾属土,脾胃不和。胃是容纳,脾是吸收,向全身供水液;肺属金,肺是宰相,肺是吸收,呼出废气,吸入氧气,成为喷雾器。

五行相生: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金生水 水生木

五脏相生:肝生心 心生脾 脾生肺 肺生肾 肾生肝

五行相克:木克土 土克水 水克火 火克金 金克木

五脏相克:肝克脾 脾克肾 肾克心 心克肺 肺克肝

木火土金水

木:木旺得金,方成栋梁。

木能生火,火多木焚;强木得火,方化其顽。

木能克土,土多木折;土弱逢木,必为倾陷。

木赖水生,水多木漂;水能生木,木多水缩。

火:火旺得水,方成相济。

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强火得土,方止其焰。

火能克金,金多火熄;金弱遇火,必见销熔。

火赖木生,木多火炽;木能生火,火多木焚。

土:土旺得木,方能疏通。

土能生金,金多土变;强土得金,方制其壅。

土能克水,水多土流;水弱逢土,必为淤塞。

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能生土,土多火晦。

金:金旺得火,方成器皿。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强金得水,方挫其锋。

金能克木,木多金缺;木弱逢金,必为砍折。

金赖土生,土多金埋;土能生金,金多土变。

水:水旺得土,方成池沼。

水能生木,木多水缩;强水得木,方泄其势。

水能克火,火多水干;火弱遇水,必然熄灭。

水赖金生,金多水浊;金能生水,水多金沉。

对应的五行和五脏2

五行是古代中国社会学的一种系统观,普遍用以中医学、堪舆、八字命理、相学和占卦等层面。五行的实际意义包含趁着阳阴演化全过程的五种基本动态性:

水(意味着侵润)、火(意味着毁灭)、金(意味着敛聚)、木(意味着生长发育)、土(意味着结合)。古代中国思想家用五行基础理论来表明全球天地万物的产生以及内在联系。

身体五脏六腑于五行的对应关系及健康养生的相关内容

一、五脏:肝肺胃肺肾

二、五行:木火土金水

三、六腑:胆怯胃肠肠子膀光三焦

胆:称为盛德之官、选择;胃称为仓廪(lin)之官,胃热盛,挨饿快,上牙痛为肝胆经,内廷穴;结肠为受盛之官,扣除精粹;肾负责人结肠收来的精粹。

肠子为传导之官,清除去其糟粕,下牙痛为小肠经,内关穴颊车穴。三焦为孤俯,决渎之官,通调水道,为总领五脏六腑和内条外;膀光为州都之官,主汽化。

四、五色、青赤白黄黑

五、五位:西南中大西北

六、五体、筋络肉毛皮骨

七、五气、风寒风热湿燥寒

八、五华、爪面嘴巴毛皮秀发

九、五声、呼笑歌哭呻

十、五情、怒喜思忧恐

十一、五神、魂神灵意魄志

五脏所藏:肝藏魂、心藏神明、脾藏意、肺藏魄、肾藏志”(《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又造成五志,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又从五志发展趋势成喜、怒、悲、思、忧、恐、惊七情之说。

十二、五嗅、臊、焦、香、腥、腐皇帝内经里有讲的

十三、五液、泪、汗、涎、涕、唾《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脏化五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液。

对应的五行和五脏3

五脏

1、心: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在五行属火;

生理功能:①主血脉;②主神志;心开窍于舌,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与小肠为表里。

2、肺:肺为魄之处、气之主,在五行属金;

生理功能:①主气司呼吸;②主宣发肃降;③通调水道;④朝百脉主治节;辅心调节气血运行;肺上通喉咙,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肺与大肠相表里。

3、脾:牌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藏意,在五行属土。

生理功能:①主运化;②主升清;③主统血;开窍于口,在体合肉,主四肢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脾与胃相表里。

4、肝: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在五行属木,主升主动。

生理功能:①生疏泄;②主藏血;开窍于目,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与胆相表里。

5、肾:肾为先天之本,藏志,腰为肾之腑,在五行属水;

生理功能:①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②主水;③主纳气;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肾与膀胱相表里。

六腑

1、胆:生理功能:贮存和排泄胆汁,胆主决断。

2、胃:生理功能:受纳腐熟水谷,胃以降为和。

3、小肠:生理功能:主受盛和化物,是泌别清浊,“小腹主液”

4、大肠:生理功能:传化糟粕,大肠主津。

5、膀胱:生理功能:贮尿和排尿,依赖肾的气化功能。

6、三焦:生理功能:通行元气,总司气机和气化,为水液运行的道路。

中医五行相生相克,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中医辩证治病的至上法宝。经络技巧公众号提示人体五脏通过相生相克的这一规律,在源源不断地影响和修复人体的自身健康。生则顺,克则病。

五脏相生为正常人,五脏相克为非正常人即病人。木、火、土、金、水分别对应肝、心、脾、肺、肾五脏。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如肺虚就要补脾,叫培土生金。肺实就要泻肾。

天地之性,众胜寡,故水胜火。精胜坚, 故火胜金。刚胜柔,故金胜木。专胜散,故木胜土。实胜虚, 故土胜水。

金克木,因为金属铸造的割切工具可锯毁树木。(有矿的土地不长草)

木克土,因为树根吸收土中的营养,以补己用,树木强壮了,土壤如果得不到补充,自然削弱。

土克水,因为土能防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水克火,因为火遇水便熄灭。

火克金,因为烈火能融化金属。

五行身体

金——皮、鼻孔、肺脏、大肠。

木——筋、眼睛、肝、胆。

水——骨、耳朵、肾脏、膀胱。

火——脉、舌头、心脏、小肠。

土——肉、嘴巴、脾脏、胃。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