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抓富贵

结婚当天新娘抓富贵的钱应该是下车r扔了吗?

应该不能扔,竟然都是抓住了,就不能扔,扔了不吉利的!

结婚时,抓的富贵钱,啥时候能花呢

那个只是个游戏
意思就是要婚姻红火热闹的
没有那么多讲究的
只要抓住了 想花就可以花了
如果非要找个时机 那就过年花吧
寓意 年年富贵啊

结婚抓福钱放多少

180

长治市长子县结婚风俗习惯

婚姻礼仪大致为以下几个阶段:

【议婚】

议婚,又称“议亲”,是商议男女婚姻之事的最初阶段,旧时包括“求婚”、“过帖”、“相亲”等几道程序,到准备定婚为止。

在这一过程中,往往是由男女双方父母根据对方的门第、家境及品貌等条件决定婚事成否,男女当事人是没有多大发言权的。

旧时,乡俗有“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下无媒不成婚”。

男女婚姻不能自主,悉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议婚讲究“身世田园,门当户对”,选择门户极为讲究。

在沁县,过去门第观念十分严重,社会上分三等,“诗书宦门者为上等,业农工商者为中等,唱戏乐户抬轿者属下等,上等不与中下等为婚姻,而下等亦难与中上等作嫁娶,各称世家,对其门阀”。

(《沁州志》)

议婚初始,一般是由男方家长委托媒人或托靠亲友、邻里前往女方家中求婚,又叫“提亲”。

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的“纳采”。

如果女方家长答允考虑结亲,男方便再次托人或由媒人到女家询问女方名字和出生日期,以便“开八字”,请阴阳先生“合婚”,审看男女双方的命相是否相合。

长治一带称之为“取四柱”。

具体做法就是,把男女双方的生年、月、日、时“四柱”干支写在绢帛或麻纸上,然后请人卜算,看双方相互间命相有无克异。

民间一般认为,男女生肖犯“对冲”的不宜婚配。

所谓犯“对冲”,是指子、午相冲,丑、末相冲,寅、申相冲,巳、亥相冲,辰、戌相冲,卯、酉相冲,共“六冲”。

各地历来都有“白马怕青牛,兔、龙泪交流,猪、猴不到头,蛇、虎如刀错,羊、鼠一旦休”之类的俗语。

相生者可成,相克者须忌避,故乡俗有“男犯妻家三十六,女犯婆家一世穷”之说。

这些说法纯属无稽之谈,现在大部分地方都不再讲究了。

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的“问名”。

男女双方“八字”相合后,两家即择吉日传换庚帖,重新写明男女各方的生年、月、日、时等事项。

至此,亲事算初步定下。

按照长治的说法,是女方“有主了”,或说女方“问出去了”。

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纳吉”的前一部分内容。

由于现在不再时兴合婚,“过帖”这道手续自然而然也就免了。

在具备订婚条件的情况下,男女两家还要“相亲”,又叫“相门户”、“看屋里”,即男女两家约定时间见面,最后议定婚事成否。

现在长治各地仍有这种习俗,不过“相亲”的主角已由双方家长变为男女双方当事人,“相亲”的意义已不在于认亲家,而是通过面对面的接触,进一步加深相互了解。

男女双方初次见面时,一般由媒人或介绍人引见,两人对面而坐,互相窥视对方的形貌举止,正所谓“对象”是也。

【定婚】

经过议婚阶段,男女两家对婚事都持肯定意见,便可正式定婚,即“许亲”、“定亲”了。

男方往女方家中郑重地送去聘礼,数量多少,一般因时因地,视家境贫富而定。

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纳吉”的后一部分内容和“纳征”。

男女双方订婚,一般选择夏历三、六、九等吉日,双方家长要在选定的这一天分别设筵款待亲友,名为“定亲饭”。

主食一般是面条,表示男女两家已经成为情深谊长的儿女亲家,所以又称为“吃面”。

有些地方,男家筵席上必备饺子,意取“捏嘴”,表示希望不要再讨财礼了;女家设筵则以“臊子面”回敬,取其长,表示财礼少了可不行。

定亲这一天,男家要送面粉给女家。

女家用所送的面粉夹上小米煎成油饼,再送给男家。

男方以之分送亲友、乡邻,称为“通知”。

上党一带,男方送给女方的东西要凑足十件,表示“十全十美”。

女方“回奉”给男方的东西中,还要有十包掺有盐末的麦麸。

这十包麸盐要分别撒在未来的公婆和妯娌头上,表示大家都有福(麸)、有缘(盐)分。

壶关、平顺县等地,男女双方还要互送“四色礼”。

男方送给女方“定亲衣”、戒指、耳环、手镯等物,女方回送男方文房四宝、扇子、荷包、裤带一类。

其中裤带尤不可少,隐喻“从今以后我把你拴住了”,或者“我将为你侍奉巾栉,脱衣解带”。

上党的许多地区,在定婚时还讲究互换“龙凤帖”,即一种印有龙、凤的大红纸贴。

男方给女方的“龙帖”上写有“求吉”字样,又叫“恳帖”,大致书写内容为:“愧乏玉田,仰祈舍诺。

×××鞠躬”。

女方给男方的“凤帖”上写有“允吉”字样,又叫“允帖”,大致书写内容为:“德愧比凤,愿切乘龙。

姻愚弟(兄)鞠躬”。

“龙凤帖”一般以大红销金柬制成,要叠成九折,以表示婚姻天长地久(九)。

有的则叠为对折式,男女的生年、月、日、时“八字”写在中缝左右,折起来正好合在一起。

在订婚后,武乡还有“请期”的规矩,即男方择吉日备礼纳,由媒人率领,用食盒两架抬送女家,并告迎娶月日。

女方还要由亲戚陪同去一次男家。

返回时,男家除送给姑娘一定数量的钱外,还要送一捆棉花,称为“沾亲棉”,又叫“粘亲花”,表示从此沾亲带故,情谊绵绵不断。

【出嫁】

定婚以后,如果男女双方都已到当地认可的结婚年龄,男方家长便设筵邀请女方家长和媒人,一块选定迎娶的日子,称为“会择”或“择期”。

早先一般要事先请阴阳先生看黄道吉日。

当地各种属相的迎娶月份分别是:“鸡兔正、七月,虎猴二、八月;猪蛇三、九月,龙狗四、十月;牛羊五、十一月,鼠马六、腊月”。

由于民间认为迎娶之期关系到男女双方的一生,所以非常慎重,双方家长往来磋商,往往从定亲到成婚要迁延一年以上,甚至更长时间。

迎娶的日子最后选定以后,男方要正式写帖通知女方。

屯留一带称为“送天气”,平顺等地则称为“下书”、“下帖”。

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的“请期”。

一些地方,到此时才正式送财礼给女方。

以前定婚行聘,为“小送”;现在临娶“纳币”,为“大送”。

男女双方准备婚嫁前,要举行送礼仪式。

男方要根据女方的要求给女方送衣服用品和聘金。

礼基本有六种:聘金、喜饼、喜面、插戴、成衣、喜红等。

喜红是红棉布,用来制新妇女裤。

礼其他五种不一定强求,但喜红必须有。

上党大多数地区在迎娶前夕,男女双方互赠“牲料”,婿家牲料有少许米面、一刀猪肉(约一斤)、一块生铜、一块熟铁。

女家牲料缺猪肉,有少许咸盐。

每种物品都象征一定的意义:米面,表示米面夫妻,祝愿夫妇勤俭持家;猪肉,表示死肉换活肉;生铜、熟铁,表示铜铁姻缘,祝愿夫妇终身相依,白头偕老;咸盐,表示有缘分,祝愿夫妇和睦相处。

男家牲料由新婿亲自送到女家;女家回赠,由新婿带回。

“回面”后,岳家要用红布包生铁小块,一双筷子和一把米面,含义是米面夫妻快生子。

至于新娘穿红,各地皆然。

结婚为大喜,人们总是想方设法求得吉祥如意,类如八音会、拜天地、枕头内装筷子(快生子)、点婚灯等,皆属此例。

出嫁前一天,女方要把陪送女儿的妆奁送往男家,称为“送嫁妆”。

嫁妆旧时一般为桌椅箱柜、衣服被褥及梳妆用具,都要贴上大红喜字或扎上红布。

武乡、黎城等地讲究在嫁妆中的面盆里放核桃和枣,然后用大红剪纸盖上;沁县、襄垣、长子的一些乡村则讲究在枕头里装上筷子、核桃,鞋里放上麸子,被子四角缝上枣和花生。

这些习俗都是表示希望新婚夫妻早生贵子,儿女双全及夫妻感情和美、有福有缘。

出嫁前夕,女家还要给女儿“上头”和“开脸”。

“上头”,即改变头发式样,把辫子盘成发髻。

“开脸”又叫“开面”,平顺则叫“皓脸”。

其实是新娘进行美容修面,并以此表示少女时代的结束。

一般是请一个“全福人”,即公婆、父母和丈夫俱在,儿女双全的年长妇女,由她用细丝线绞去姑娘脸上的汗毛,并修细眉毛,剪齐鬓角。

“上头”,“开脸”之后,女方要宴请本族尊长和邻里乡亲,同时款待即将出嫁的女儿。

民间认为,女儿一上头,就是人家的人了,娘家须以客相待,所以筵席非常丰盛,女儿也被安顿在筵席的首位。

尊长、邻里除对待嫁的姑娘表示祝贺外,还要嘱咐她一些尊敬公婆、侍候丈夫以及处理好妯娌、姑嫂关系的道理。

婚礼前一晚上到女方家商量第二天的日程,男方需要找一个能说会道者。

一般是议定第二天的时间、车辆的安排。

注意:男方需携带面一袋、肉五斤。

(不是玩笑)

【迎娶】

迎娶,又叫“迎亲”、“娶媳妇”,等于“六礼”中的“亲迎”。

通常是由新郎亲自到女家迎娶新娘。

迎娶前夕,新房内要由几名男青年同睡,俗称“暖房”。

迎娶之日,婿家于大门两旁各置一捆谷草,叫作喜草。

喜草上张贴“喜”字斗方,内藏两响炮,俟迎娶临门点燃。

解放前,还要备一捆谷草放在天地神位前,同时备一把铡刀,夫妇俩铡草,只准七刀铡完,因此叫七刀草。

铡好的草一部分填充新枕头,一部分装入斗里,备阴阳使用。

启程后,在大门和新房张贴喜联。

迎亲的队伍,旧时讲究要用各种仪仗,从前到后,有炮手、开道锣、开道旗、“肃静”、“回避”朱牌、宫灯、金瓜、斧钺、朝天镫、龙虎旗、团扇、日罩……吹打鼓乐更是不能少的。

花轿一般为两乘,新郎、新娘一人一乘。

去的时候,新娘之轿例不空行,要放花糕、青馍作为镇物;有的地方则由一个与新娘属相相同、父母健在的小男孩坐着压轿,称为“压轿喜倌”。

迎娶之时,男方需选伴女婿1人、引新娘女2人,连同鞭炮手1人前往女家。

返回时,女方需1名跟新婆和1名夹礼单者(一般是新娘的弟弟),相送至男家。

有时女方的姑舅至亲也同往男家送闺女。

上党各地的迎亲队伍中,都要有陪伴新郎的人。

武乡一带,是从年长亲友中找两个人,称为“冰人”;再从新郎的子侄辈中找一个年龄与新郎差不多的,称为“引婿”。

有的地方讲究“女一男二”,要新郎的妗子和两个兄长随花轿同去同回;回来时,女方自然也以“一女二男”相陪送亲。

有的地方娶亲、送亲则专要双方女眷中娴熟礼仪的相陪。

对陪伴新郎的人,一般称为“伴客”;对女方陪伴新娘的人,则称为“送客”。

“送客”之外,女方再去人,便是“吃客”了。

女儿在出嫁前,上党各地大多有“哭嫁”的习俗,人称“媳妇哭,娘家富”。

据民俗学专家研究,这一习俗的起源与远古时代的“抢婚”有关,后来女子被掠夺时的哭诉才逐渐演化为婚俗中的“哭嫁”。

这不是乐极而悲,往往有其真实的内容。

一般是感叹无忧无虑少女生活的结束,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眷念兄嫂弟妹及与女友的友好相处之情,同时对为 *** 、媳的人生转折甚感惶惑不安。

如果对婚事不太满意,感到委屈,更要借机发挥,大哭而特哭一场。

新娘的母亲、女友与家族中的女眷,一般都要陪哭。

迎娶的队伍到来后,女方的家门往往由新娘的妹妹或女友们紧闭、关锁。

一方面显示女方家族的尊严,另一方面是故意捉弄迎亲者。

迎亲者怕误了时辰,只有付“开门钱”了事。

新婿出门时,随带一块猪肉,叫作打虎肉,到了女家,将其扔到新妇居宅的屋顶上。

迎娶队伍进门后,女方设筵盛情款待。

新郎进入女家,也要先到祖先牌位前行礼,女家必须给新郎赠送拜礼。

女家设宴款待新郎及娶客。

饭后,女家一般要向新郎索要“离母盘”(钱财)。

有的家庭还索要梳头礼等。

女婿离开女家时需“偷”女方家一件东西带回,意为吉利。

偷的一般为酒盅、茶杯之类的小物件,由女方家人准备好并暗示给女婿。

当地人称为“得富贵”。

沁县等地,女儿临行前要吃鸡蛋饼,俗称“三颗鸡蛋一壶酒,打发闺女上轿走”。

襄垣一带还有“抓富贵”之俗:男女双方各在自家父母怀中抓几把预备好的钱钞,意在今后的日子里有钱花,但不能抓完,须给父母留下一些财源。

撤席后,新郎再次向岳父、岳母叩头辞行。

然后乐声大作,迎娶队伍再加上女方陪送人员,以更为盛大的气势起程了。

女儿出嫁离家时,上党各地都有不带娘家土的习俗。

民间认为“土能生万物,地可产黄金”,怕带走了土会带走娘家种庄稼的好运气。

这自然是农业社会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

女儿出嫁时,要在炕上换上新鞋,然后由哥哥或舅舅背上或抱上轿;或者坐在椅子上,由人抬上轿;有的地方是以红毡或红布铺地,女儿脱去脚上的旧鞋,进了轿再换新鞋。

不管怎样出门,反正是脚不沾地。

女儿临行时,沁县一带,母亲要含着眼泪绕轿两圈,默默祝愿女儿幸福吉祥;父亲则象征性地护送“百步”,然后由其舅、叔、兄、弟等4人伴行送亲。

迎娶路线一般讲究走大回环,回时不走来时路。

迎娶队伍要随带红毡或红布,除了供新娘上下轿踩踏外,路经、井台或石碾、石磨时,还要用来遮掩轿窗和新娘,意在防止白虎星等鬼祟邪怪相扰。

路遇别人家的嫁娶队伍时,双方要互换“针线”,即新娘的女红消灾。

现在迎亲队伍相遇时互赠手帕,即此遗风。

迎娶旧时多用轿或轿车,除此而外,平顺山区有些地方新娘出嫁骑驴;长治、屯留等地,新娘、新郎都要骑马。

迎娶这一天,新郎、新娘的妆束因时因地而异。

新郎旧时头戴宽边黑色硬礼帽,身穿马褂长袍,后来改为制服,现在则大都是西装革履了。

个别地方,还能见到新娘着装头戴凤冠,身穿蟒袍,腰扶玉带,宛似戏台上皇后娘娘的形象。

后来 *** 蟒袍了,改套红棉袄,不戴凤冠了,改戴茶色眼镜,一律改穿时装。

婚礼当天男方派尽量多的车辆到女方迎娶,头一辆必须是红车。

最后最好有容积较大的车辆(如面包车),以便饭后送女方众多的亲戚。

男方最好在11点左右到女方家,以应付女方亲朋好友的刁难。

(一般是善意的,上头商量不充分容易搞成真的。

)较重要的是女方会有人讨要梳头钱等小款项,男方要给女方穿鞋。

【婚礼】

迎娶队伍回到男家以后,鼓乐大作,鞭炮连声,男方亲友、邻里一拥而出,迎接新娘。

新娘到了男家后,男方要给“下轿礼”,新娘才下车(马)。

女方嫁妆随新娘送男家后,男方查收嫁妆毕,要给持礼单者、跟新婆及运送嫁妆的帮手开付赏钱。

然后举行结婚典礼仪式:一拜天地、再拜高堂、夫妻对拜、交换礼品(多为结婚戒指)、进入洞房。

有男方总管主持,大致有以下内容:介绍婚恋经过、拜天地、拜父母高堂(女方这时要正式地喊爸妈)、夫妻对拜(这时会有小的暴力行为,女方须警惕,不过一般都是善意的,不会搞成刑事犯罪。

)

然后男方需要身背新娘上楼,男方最好于婚礼前一个月开始体力训练,否则尴尬。

到家门口时,门上一般悬挂一件难以触及之物,需要男方肩抗新娘尽全力努力。

在郊区一带,娶媳妇的花轿到门庭,新娘头蒙花布,红毡铺地,有人搀扶,音乐齐奏,鞭炮齐鸣接到棚下,新郎立左,新娘站右,父母长辈坐在正中,此时宾朋高唱:

“男女才貌配一双,相亲相爱拜花堂。

五年生下三贵子,状元榜眼探花郎。

恩爱夫妻花花转,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同入洞房”。

尔后夫妇互拜,喝交杯酒,并且有对酒歌。

沁县一带,新娘花轿讲究落在一床红被上,新娘索取“下轿钱”后,由一“全福人”相搀,踩着红毡进门。

婆婆随后用笤帚在轿内象征性地扫三下,并取土一把,拿回家放在新房炕角席子下。

这叫“扫轿土”,大约是和“不带娘家土”的习俗针锋相对,你怕带来娘家的土,影响娘家种庄稼,我偏要想方设法扫一些,以有利于自家的农事。

上党有些地方在新娘出轿后,要把谷草秆、麸皮、瓜子、花生、核桃、栗子等物大把大把地往新娘身上撒,同时念诵赞辞。

这一习俗叫“撒草”或“撒喜果”,起源甚为古老,相传早在汉代即已流行。

早先叫做“撒谷豆”,意在压避青羊、乌鸡、青牛三煞神。

后来逐渐演化,从赶煞神转为求吉利。

【拜堂】

新郎、新娘进门后,接着就要“拜堂”,又称“拜天地”。

拜堂的地方一般在洞房门前,设一张供桌,上面供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供桌后方悬挂祖宗神幔。

新郎、新娘就位后,由两位男宾唱导,行三跪九叩礼,参拜天地、祖宗和父母。

然后女东男西,行夫妻对拜礼。

婚宴时一般需要新娘新郎给来宾敬酒,新郎需要有一酒量大者替自己完成。

宴后最好有男方车队送女方来宾回家。

【洞房】

拜堂完毕后,新郎、新娘在众人簇拥下进入洞房。

要在洞房门前或门槛上事先放一马鞍,等新娘前脚刚跨过去,便立即将马鞍抽去。

入洞房时,由大伯子铺床,小叔子或婿家外甥提便盆。

洞房内除了有一些生活用品外,窗户贴大红双喜字,屋内点大红花烛。

沁县一带,洞房里摆着斗,斗内装有五谷、铜镜等镇物,用于照妖避邪。

灯烛悬挂高墙,通宵不灭,俗称“长命灯”。

夜半,男女新人要举行“敲升子”仪式,二人倒坐门槛喝疙瘩汤,俗称“儿女汤”。

汤中放枣、花生、草节等,边拌碗里的疙瘩汤,边念诵一段民谣:“左手拌疙瘩,儿女一扑摊。

”同时还敲梆子念:“邦邦邦敲升子,明年就生乖孙子,男的会念书,女的会扎花,坐下一板凳,起来一海楞。

”体现了沁人对子女未来生活的憧憬。

过去,从举行婚礼时就期待生子,在潞城一带,洞房门上常用的对联是:“喜今日银河初渡,贺来年玉树生枝”。

新娘一进洞房,就有人把红枣、花生撒在床上,意味着早生贵子。

早先新郎、新娘入洞房后,还要用同一器皿饮食,行“合卺礼”。

一般是新郎、新娘先各端酒杯稍饮一点,然后将两杯酒搀兑,两人换杯饮完。

在壶关一带流行洞房酒歌:

女:这盅酒,我敬你,当家主事全凭你。

男:这盅酒,我敬你,管米管面待亲戚。

女:这盅酒,我敬你,出门遮风又挡雨。

男:这盅酒,我敬你,叫你生儿又育女。

女:这盅酒,我敬你,出门不要忘了妻。

男:这盅酒,我敬你,尊老爱幼守家底。

婚后第三天或第五天,新娘回门;第九天,新娘还要再次回娘家并小住几日,叫作“住九”。

大凡男女新婚,房事必然频繁,若不找点借口让他(她)们分开几日,岂不对身体有害。

看来,“住九”还真有些科学道理。

壶关将住九叫“接九”,有“新婚不接九,死后不如猪和狗”的俗语。

上党和全国各地一样,都有“闹新房”的习俗。

洞房之夜,热闹非凡。

俗语说:“不闹不发,越闹越发”。

民间还有“新婚三日无大小”的习惯,婚后三天,宾客、乡邻、亲友不分辈份高低,男女老幼都可以汇聚新房参与逗闹新郎、新娘。

人们认为,闹新房不仅能增添新婚的喜庆气氛,还能避恶,保佑新郎、新娘婚后吉祥如意,兴旺发达。

【回门】

新婚次日上午,新人向户族及亲戚长辈行跪拜礼,受礼者向新妇赠送拜礼。

家族中的平辈和晚辈也要来见新娘,俗称“分大小’或“见大小”,其意义是确认新娘在男方家族中的地位。

这天,女家家长随带糕点和面食礼品,前来婿家向翁婆致贺,俗称“道喜”。

婚后第3天,上党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招嫁”,又叫“圆饭”的古 *** 俗。

这一天,女家及其姻亲前来女婿家送饭,并来看闺女,生怕女儿初到婆家拘谨,吃不饱饭饿着。

圆饭意味着确定与婿家的来往关系,如果不愿与婿家来往,便不来圆饭。

沁县等地则叫作“看3日”或“打听三天”。

“回门”,即新婚夫妇双双回女方家省亲的习俗,也流行于上党各地,基本上是在婚后第五天的,也有在婚后第3天的,或在婚后第6、7、9、10以至12天的,因地而异。

新妇回娘家,当日返回,叫回门,又叫走5日。

若娘家专门派人来接,叫接5日。

民间把新娘从娘家嫁到婆家称为“进门”,所以才把新娘从婆家回娘家省亲称为“回门”。

新婚夫妇一块回门,成双成对,又称为“双回门”。

这一习俗从女婿方面来说,有感谢岳父、岳母恩德,拜会、结识女方亲友等意义;从女儿方面来说,则表示了出嫁成家后不忘父母养育之恩的心情。

不过,深受初离家门、乍别父母的新娘欢迎的这一习俗,对于新郎来说,却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且不说在女方亲友面前,新女婿要备受“品头论足”,单单是新娘的妹妹们,他就招架不住。

这些放肆的女孩,把烟灰、黑漆往姐夫脸上抹,让姐夫吃包有辣椒、花椒的饺子,无所不用其极。

新女婿在被戏闹的过程中不能发怒,即使手足无措,备极尴尬,也还得满脸堆笑,听凭发落。

上党一带回门时流行请女婿,即女家宴请新婿,此后,新婿方可择便到女家。

过去,请新婿必须具请贴通知婿家,新婿还要在女家住九天,叫作住九。

此间新婿“会亲”,不仅两亲家加深了了解,联络了感情,就是双方亲友也初步结识,为今后的往来打下了基础。

“回门”在上党大多数地方即算婚姻礼仪中的最后一项内容。

然而这一带还有“住满月”一种习俗,婚后满一个月,新媳妇要回娘家住够一个月才返回婆家。

至此,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人生大礼才算落下了帷幕。

新婚第一年,逢一定节日女家到婿家探望女儿,叫追节。

追节一般两次。

第一次是临近八月十五,随带礼品有成套的月饼和时鲜水果。

第二次在临近春节,传统的礼品是花样面食,有灯糕、豆枕、面兔、剪箍等。

现在普遍改用糕点。

结婚押礼先生说的四言八句

婚庆“四言八句”
在农村很多地方,婚礼特别热闹,尤其是婚礼上的即兴顺口溜,也叫做““四言八句”,既体现了说的人的诙谐幽默,也蕴含了对新人的美好祝福。如果谁能说上很多又诙谐又幽默的段子,一定会大受欢迎。 这些“四言八句”,内容雅俗共赏、荤素掺差,为婚礼助兴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1、今年洞房花烛夜,来年生个胖娃娃
2、上边嘴对嘴, 下边腿搅腿,中间拧螺丝,你看美不美。
3、月亮弯弯,星星闪闪,娶回来的是朵花,今夜就有蜜蜂采。
4、新郎新,件件新;生贵子,中翰林
5、远望洞房一座城,近望洞房府衙门,今晚我们闹洞房,新姑娘快来开门。
6、左手开门生贵子 右手开门做高官
7、新郎新娘,进了洞房,新娘裤裆,有只山羊,羊挠痒痒,新郎捉羊,没有捉到,湿了裤裆。 8、一个盘子花又花,里面装的是葵花,大家都来抓一把,明年生个胖娃娃。
9、新娘子头发长又长,养个儿子上学堂;新娘子脸盘圆又圆,儿子长大中状元
10、小小筷子长又长,养个儿子状元郎,小小筷子圆又方,养儿胜过他的爹娘。
11、天上下雨地下流,夫妻恩爱到白头
12、新郎是天上一条龙,新娘是地下花一丛,哥不翻身不下雨,雨不浇花花不红。
13、新郎笑哈哈,想要做爸爸,新娘羞答答,想要做妈妈。
14、酒杯酒杯圆圆,新娘新郎团圆,夫妻白头偕老,主人一家平安
15、门口一林竹,风吹哗哗绿,今年过喜事,明年娃娃哭
16、这个盅子花又花,来年生个胖娃娃
17、新郎新娘,像对鸳鸯;早生贵子,儿孙满堂
18、(新郎)送客送到大路口,(新娘)本想留客不让走;(郎)只是时逢新婚夜, (娘)今晚还有大事做。
19、(新郎)白瓷碗, (新娘)起红花; (新郎)九个月, (新娘)我当妈。
20、(新郎)发支香烟哥哥抽,(新娘)妹妹点烟好害羞;(新郎)今天请你贺新婚,(新娘)明日接你喝满月酒。
21、(新郎)这块肉,肥又嫩,(新娘)献给丈夫补补身;(新郎)很想下个优良种,(新娘)为你养个小胖磴。
22、(新郎)月儿圆,花儿圆(新娘)这碗藕片圆又圆(新郎)我们等了二十年(新娘)今晚跟你把房圆
23、(新郎)白萝卜,红萝卜(新娘)你是我的心窝窝(新郎)今天同睡一被窝(新娘)明年跟你生个儿
24、杨叉洼里一块地,二十几年无人去,今日来把荒田开,明年生个双胞胎。
25、细瓷茶盅一朵花,他爱你来你爱他,夫妻俩个齐努力,明年得个胖娃娃。
26、新娘脸上,夫妻今夜喜相逢,不到天明不睡觉,插秧播种怕误工。
27、(新郎)男大思婚想女伢,(新娘)女大思嫁想婆家,(新郎)今日你是我媳妇,(新娘)来年我是伢里妈(“伢里妈”通常指将要怀孕的新娘)。
28、(新郎)你不嫌我是大老粗,(新娘)你能告诉我有几粗?(新郎)今晚试了你体验,(新娘)不管多粗我不愁!
29、今晚先闹新人房,夫妻地久与天长;连年接生二贵子,文相武将天下扬。
30、妻二人一般高,夜里在床上做体操,肚皮贴着肚皮,磕膝包压着磕膝包。
31、洞房花烛夜不长,隔壁听到叮咚响,你们问他做么事,夫妻二人摆战场。炮是炮,枪是枪,你说短来我说长,一夜不睡到天亮
32、小巧玲珑夹条江,惹得新郎硬邦邦,从此不睡安稳觉,半夜三更上战场。
33、今夜洞房,两头鸳鸯,先生儿子,再生姑娘。
铺床喊

我来铺床,说个名堂:郎才女貌,配成鸳鸯。
铺床铺床,满屋辉煌;新人新事,新被新床。
丰奁锦具,排列成行;金杯玉盏,件件发光。
才子佳人,凑成一双。人人夸奖,个个赞扬。

花毯青席,四角放齐;新郎新媳,包你如意。
新婚之夜,快乐无疆;白发到老,山高水长。

今宵铺床,事事吉祥;孝敬公婆,莫忘爹娘。
铺床铺床,四角鸳鸯;先生儿子,后生姑娘。

新郎新娘,两情最长;眉来眼去,有个名堂。
今宵洞房,大有文章;二龙戏水,丹凤朝阳。
登上新床铺,铺里好交心;心意两相合,和谐百业兴

日头一出照东方(哟), 东家接我铺新床(啊)。
今天今日好铺床(哟), 红红绿绿排满房(啊)。
左边放的是三洋(哟), 右边放的是书箱(啊)。
棉质卧单铺满床(哟), 缎子被窝七八床(啊)。
一对枕头枕鸳鸯(哟), 尼龙蚊帐高高帐(啊)。
上头绣是龙和凤(哟), 下面绣是送子娘(啊)。
送子娘娘您在上(哟), 夫妻二人好商量(啊),
好儿子要生五个(哟), 绣花大姐要一双(啊)。
五子登科成大器(哟), 绣花大姐上学堂(啊)。
五男二女再团圆(哟), 恭喜姑妈和舅娘(啊),
又送鸡蛋和油面(哟), 再拿“红板”买衣裳(啊)。
端盘子送汤或送面也得有说法
小小花碗圆又圆 里面装的甜又甜, 新郎官喝了这甜又甜 发家致富赚大钱 新姑娘喝了这甜又甜 幸福美满万万年 新婚夫妇要想喝这甜又甜 十包烟来十包钱 少一毛来也不缘; 富贵鸡来富贵面 我从上海到武汉 一路我坐飞机来乘轮船 光是路费十几万 新娘子吃了我这富贵面 早生贵子中状元 新郎官吃了我这富贵面 年年都赚几百万 新婚夫妇要想吃这面 必须十条烟来十万钱 少一毫毛不能谈
其他
新床方方,放在中央,祝福新人,幸福吉祥。 一个床四个脚,生个儿子上大学。 小小牙床衬子稠 牙床里面睡两牛,三更半夜牛打架 恩啊恩啊到一头 一进洞房喜洋洋 新郎新娘睡新床,伸手放下红绫帐 一觉睡到大天亮。 新娘子进新府,我在这里把门堵,要想进得此门来,香烟红包拿过来

结婚给份子钱的时候说什么,关于结婚份子钱的问题

提起结婚给钱的时候说什么,大家都知道,有人问老同学给你结婚的钱,你该怎么说,另外,还有人想问农村别人结婚我给钱怎么说,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朋友的儿子结婚,我去送钱的时候可以和这位朋…,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关于结婚钱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结婚给钱的时候说什么

女父母收女方亲戚给的钱,就让他们收了吧,因为女方姑姑给女方上了礼,到女方姑姑家女儿或儿子结婚的时候,女方父母也要还礼的。他们养活姑娘也不容易。不必要为了几个钱和父母较真的。因为你们还年轻,他们已经老了。不是有句话说子欲养而亲不待。钱走了,可以挣回来,父母不在了,就再也还不来了。我娘家的钱,我就没有要,同样是因为父母没有给。

喜欢的女生告诉你他要去参加朋友的婚礼,我该说什么好,我和他说了些随钱的方法,给她参考意见,但她

如果你在她面前显摆有钱就是让你贴钱。如果你在她面前显得不怎么富有则是叫你努力她想结婚了。

明显理解不到她的意思嘛!若是她主动告诉你,也许希望你陪她去呢,又或者暗示什么,既然喜欢,就试着追,如果别人没反对的话!

我不会多说什么,她又不是我的女朋友

我会说,希望有一天,大家也会为我们随钱,你看好吗?微信转钱该说点啥。

多管闲事

结婚给钱的时候说什么:老同学给你结婚的钱,你该怎么说

你谢谢对方就可以了结婚的钱怎么说好听。

客气客气即可,不需要特意说什么

毕竟这就是人情往来你早晚也要还他随钱怎么说客气话。

朋友结婚给钱的时候说点什么好??随钱说什么话。

千万别嫌少啊!礼轻情意重,孩子满月就是我再包个大的(捎带幽默感)结婚随钱怎么写。

如果你们的金开玩笑的话结婚随礼说什么客气话。

你太在意了,随便点就好了。一句“恭喜”就好了。钱一般说什么。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婚礼钱给多少合适 结婚钱有什么讲究

朋友的儿子结婚,我去送钱的时候可以和这位朋…

结婚钱给多少合适,这是一个变量的问题。因为每个区域的水准不一样的。国内和国外不一样。好兄弟结婚送1888少吗。

国外被邀请的亲朋好友,只要买一些新人用得着的,有意义的礼物就可以了,不管这个礼物的价值是大是小。而国内,大部分就是随钱。

那每个省,每个地方也是不一样的。像我们老家农村,村里的红白喜酒,一般是50左右。但在上海这种地方,同事结婚生子什么的,一般都是左右了。关系好一点的,或是亲戚什么的,动不动就大几千的。微信转礼金如何写祝福语。

不过,我个人是这么看的。钱慢慢的变成一个人情债的感觉了。本来,钱的意义应该是,用这样一种传统方式,去代表你的祝福。那本来是给于一种爱的能量。但慢慢的就看不爱了,变成了一种纯粹的算计和攀比。比谁随得多,谁就是有诚意,关系好。这时候,钱己经偏离了它原本的意义。

我要么不随,我随出的钱,我也没有想过哪一天要收回来。我觉得随来随去的,感觉没完没了,始终有一种看不见的能量牵扯在,让人心累的。所以,我随钱,看自己的经济情况吧。差不多就行。我也不会为了所谓的面子,去打肿脸充胖子。自己的日子比面子重要。

以上就是与关于结婚钱的问题相关内容,是关于老同学给你结婚的钱,你该怎么说的分享。看完结婚给钱的时候说什么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