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远结婚风俗

招远的习俗

我是招远人 我来回答几个
第一:就是春节哈。除夕夜的时候,12点春晚结束后开始拜年。每家都会准备一桌饭菜。拜年,初二拜姑姑,初三是去丈母娘家,也是就小朋友们的姥姥家。
第二:二月二,农历好像是,吃豆子,要剪剪头发
第三:端午:要用五颜六色的毛线做成手绳脚绳系在小朋友的手腕脚腕上,一般是5个颜色。方言叫“五数”(这个音,不知道该不该这么写,呵呵)。据说是能。在端午之后第一次下大雨的时候,剪下来,扔雨里。
第三:七月十五吃巧饼。不知道别的地方有没。。中午吃包子,晚上要吃饺子。
第四:腊月初八,要包饺子吃。
暂时想到这么多。招远重要节日一般都是吃饺子。像春节,正月十五,七月十五,等~ 都是吃饺子 我有想到的再来补充~

山东婚礼风俗顺序

山东结婚流程大盘点:

1、择日

山东的结婚当日叫做正日子,正日子之前的日子就是待客日。无论是正日子还是待客日,都是需要好好斟酌出一个吉日的。一般正日子是男方家选,待客日是女方家选,待客日在正日子前的三天或者是四天。

2、迎亲

日子选好之后,就需要等到正日子的来临。婚礼当天,男方需要选择8或者9这个时辰前往女方家迎亲。迎亲时需要带上一些东西,比如里脊肉,其寓意是离娘肉。还需要一些红线捆着的大葱和红脸盆,都是一些传统习俗中流传下来的规矩。

3、送亲

新郎接到新娘之后,一起离家娘家,前往新房。新娘出嫁是需要送亲的,新娘的弟弟必须一同前往,叫做“压车”。在山东地区,新娘的母亲是不能送亲的,但新娘的父亲则可以。新娘出嫁的时候要哭嫁,越大声越好。

4、结婚

接亲和送亲的队伍一同到达婚礼现场,就可以开始结婚仪式了。新郎的父母可以给新娘一些改口红包。随后的流程仪式和现代的结婚流程差不多,仪式结束是婚宴环节,新人一起向宾客敬酒,表达感谢。

5、回门

结婚第三天值周,新娘要先为公公婆婆做一顿饭,随后带上新郎一起回娘家。新娘家会在这天举办回门宴,邀请一些比较亲近的亲戚。新人一般会致辞,最好早有准备。回门的礼服选择一些喜庆的颜色,不需要特别隆重。

山东各地结婚习俗

一、山东龙口

龙口在新娘上轿后,要把两个瓷盆分别送到新郎和新娘的轿里,新郎轿内的盆里放两个面做的桃子和两面镜子,象征健康长寿。另外,龙口还有新郎窃物的习俗,即在酒宴结束时,新郎趁人不注意,偷偷地拿一只酒盅和一双筷子带回去,取意为婚后早生忠孝之子。

二、山东胶南、日照

新娘由“嫁女客”搀扶,踏红毡或花席入轿,若遇雨天,必由兄或弟背入轿中。临上轿前,母女分离,难免要哭上一场。新娘口里要含一口饭,或者含一口宽心面,吐半口,留半口。据说吐的多了娘家富,留的多了娘家穷,另半口主婆家的穷富,这往往使新娘左右为难。有的地方新娘要从其母亲兜里抓一把钱,抓多抓少意思与吐饭一样,也有以粮食代替钱的。

三、山东博山一带

新娘是“抢”上车轿的。结婚之日,新郎带车带轿,跟着一帮人到女家去“抢亲”,新娘的兄弟背着她跑,伴娘在后面卫护,新郎则带人追赶,经过一阵象征性的争夺之后,才把新娘“抢”上轿子。新娘上轿后,许多地方都有泼水的风俗,谓之“嫁出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临朐是新娘的弟弟妹妹们去给她送水,也称送汤,是新娘临出嫁之前享受的最后一次手足之情的伺候。有的是新娘的母亲或其兄嫂,把一瓢水泼在门外,据说是表示嫁出的女儿象泼出去的水一样,再也收不回来了,隐藏着母女怜惜之情。

四、山东泰安

泰安是在香台子前拜天地的,香台上摆着供品,点燃香烛,香台子下铺上红毡,放一块糕,新郎磕头拜天地,新娘站在糕上不动。有的地方在拜天地时,人们抓起斗内的高粱往新娘头上撒,谓之“撒穗”,实为“撒祟”。

莱阳羊郡乡一带,花轿到门口,由公公向前搭轿帘,搀人客在搀新娘下轿前要用火炉为新娘烤脚,而此时新郎正躺在洞房的炕上,俗称“压炕头”。

搀人客搀新娘至大门前,连呼新郎乳名三声,新郎闻声而至,陪新娘跨马鞍,进大门。拜天地之前,由公公先于天地桌前磕头,拜天地之后,进屋门,由公公用秤杆挑去新娘的红盖头。挑下的红盖头要立即甩上屋顶,甩得越高越吉利。

山东省招远市礼多少

最佳回答:一万元
山东省招远市礼一万元,按规定执行,手续齐全,流程操作。完美回答。

山东结婚风俗流程有哪些?

1、新郎接亲

男方新郎携带自己的伴郎团和亲友团,在婚礼当天安排好婚车车队的布置装饰,规划好婚车的行车路线,手持捧花前往女方家,迎娶新娘,期间要准备好充足的小红包,要装扮帅气整洁,展现出新郎最英俊霸气的一面。

2、堵门环节

其实这个也算是接亲环节中的一部分,新郎要娶到自己的新娘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他们需要花费体力、脑力、财力才可以顺利进门,大家可以发挥自己机智的脑瓜子,想办法突破游戏环节,或者花钱收买女方的亲友团和伴娘,顺利前行,但是游戏和爱情承诺书之类,基本都不可或缺,这也是对新娘的一种仪式感哦。

3、求婚宣誓流程

当新郎顺利见到了自己的新娘,那么就要开始爱情告白,如何表达爱意,如何才能让新娘点头答应求婚,收下捧花,这时候就要好好想一想如何表白。

4、改口敬茶仪式

完成了两位新人的求婚仪式,接下来就要完成非常庄重的改口仪式和环节了哦,为了表示对女方父母的感恩,为他们奉上一杯茶,亲切的改口喊一声爸妈,然后接下父母给的红包,完成喝甜汤的仪式,这样才算完成了女方家这边的相关仪式。

5、出嫁环节

接下来就是新娘出嫁,新郎要全程陪同,可以根据各地的习俗来衡量是否需要舅舅或者哥哥背着出门,当然如果是老公背,也是可以的哦,然后燃放炮竹,母亲为新娘穿上新的婚鞋,相互拥抱,然后新娘在大家的围绕下,前往男方家。

6、敬茶仪式

抵达男方家中的时候,也需要有改口敬茶的仪式,和刚刚都是相同的,然后完成之后,邀请亲友宾客进行午餐,中午一般可以选择一些吃起来比较方便的东西,像是水饺之类的,这样速度快一些,大家也可以吃点热乎的。

7、证婚仪式或者外拍

下午新人都会考虑做一场证婚仪式,邀上一些亲友宾客可以前来参加,见证自己的证婚典礼,或者不做仪式的人可以选择进行户外拍摄,一些结婚当天的相片留念。

8、迎宾仪式

在婚礼开席之前,一般从17点开始就陆续有宾客抵达了,这时候两位新人就需要在门口开始你们的迎宾接待,招呼宾客的到来和他们进行合影,正常是17点开始的,有些早的话16点30分就开始接待。

9、正式的婚礼仪式

之后就是要开始正式的婚礼仪式了,新人的登场、求婚仪式、告白环节、交换戒指、感恩环节、倒香槟、切蛋糕、点蜡烛等等,这些都是正式的婚礼仪式不可或缺的,新人按照婚庆公司提供的流程走就可以啦。

10、敬酒流程

最后为了表示对宾客到来的感谢,新人需要逐一每桌安排敬酒的流程,这个也不能马虎,要控制好每桌的时间,不要让后面的宾客等太久,最后对一些长辈进行贴心的欢送,再次感谢他们送上的祝福。

婚姻有哪些礼俗?

中国古代以家族观念为重,形成了以家庭、家族为背景的婚姻习俗。当孩子长大成人后,要成家立业、传宗接代。由父母做主为子女完成人生大事,这是中国婚礼习俗的一大特色。
在婚礼习俗中,还有许多程序和仪式体现了中国婚俗的“礼仪”的特点。
①提亲
在中国的传统婚嫁礼俗中,婚聘程序有六礼,第一礼就是纳采,即俗称的“说媒”、“提亲”。传统的宗亲礼法中,青年男女的婚姻是父母包办的。到当婚当嫁的时候,男家便派媒人向物色好的门户提亲。
提亲所带的礼品一般用雁。雁是候鸟,冬返夏往,来去有时,以此表示儿女已是谈婚论嫁之时,这个仪式也称作“奠雁”。后来提亲的礼品大大丰富了,如汉代的合欢、鸳鸯等等。民俗中将礼品分为四类,一类表吉祥,送羊代“祥”,送鹿代“禄”。第二类是夫妻好合的吉祥物,如凤凰的合羽、鸳鸯的合鸣。第三类是象征夫妇关系的,如以雁候阴阳喻妻从夫,以蒲苇喻妇女的柔顺等等。第四类是表示一般德性的,如乌鸦反哺、孝顺等等。
②问名和纳吉
女家收下了礼物,接下来就是问名,或曰纳吉。男家请媒人持帖去问女方的姓名及其年庚八字,用来占卜吉凶,相当于后世的“请八字”。有的地方,问名后互换“草帖子”,无论古礼还是以后的民间习俗,择偶考虑的不仅是命相,问名还包括问清女子为谁所生,是亲生还是收养,是正室还是继室所生,等等。
中国的传统婚姻习俗不仅仅是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依据,更要通过“天神之光”来考察双方缔结婚姻的可能性,这种考察过程主要是通过“批八字”、算命相来进行。如果当事人命相好,婚事就进行,不好就免谈。有的则是把对方的“八字”供在厅堂神佛前放三天,如果在这三天期间,男女双方家中没有发生任何意外事故,便认为是大吉之兆,这门婚事就可以继续谈下去,也就是开始谈论聘金和嫁妆等。
③纳征
男女双方合婚后,男家送聘礼给女家,也就是古礼中的纳征,民间称为下礼,只有这项仪式后男家才可娶女方过来。送聘礼的时间,一般定于新娘正式过门前一天。
同时,男女两家互送婚书,男送女家叫乾书,女送男家叫坤书。这时男女两家都要宴请亲友,表示两家已结秦晋之好。对于聘礼,女方接受后,取出其中一部分聘礼,另外再加上12种礼物送还男方为答礼。然后,再由女家向男家献茶,男家接受女家的酒宴款待。男家要给每桌酒席奉银钱谢礼。
假如女家要陪送巨额嫁妆,就取出聘礼的一小部分作为回礼;反之,则女方客气地收下男方一小部分聘礼,大部分都以谢礼的名义还给男方。
④婚礼
纳征后,两家的婚姻关系基本缔结,接下来就该迎娶过门了。男女两家商议选定良辰吉日操办婚礼。
男女两家同意结婚日期之后,男方备礼上门迎亲。古代的婚礼仪式有时要持续两三天。近人婚礼多为三天:大典前一天,女家派人来“铺房”或“暖屋”;中间的一天是迎亲及迎来新娘后拜堂合卺,为正式婚礼大典;第三天“回门”。
在婚礼正日,从迎娶到闹房,其间仪俗丰富多。拜堂是婚礼上最突出的仪式,拜堂在唐代就已流行,俗称拜天地,一般是三拜: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夫妻对拜,在一些地区还盛行拜亲朋和送礼的客人。
拜堂之后,便是大宴宾客。婚宴有极多的讲究,比如座次的排列、菜肴的配置、敬酒祝酒等,以营造喜庆气氛。“闹洞房”的习俗古已有之,汉代已十分流行。
闹洞房的戏耍逗乐增加了新婚的欢乐气氛。俗语说,“新婚三日无大小”,新婚的头三天,都可以找新娘逗乐戏耍。
⑤回娘家
婚典后的仪俗,是熟识姻亲双方的家族。在中国的婚俗上,成婚是完成了男女的结合,经过了迎娶、成妻和成夫的仪式外,还要举行“成妇、成婿”的礼。周代礼法是在成婚后的第二天新妇沐浴携礼见公婆,第三天公婆用一杯酒飨新妇,行周代之礼。后世有“识大小”即新娘子辨认识记丈夫家的长幼三代的礼俗。古人重视“成妇”过于“成妻”。魏晋以来,新妇三日拜公婆,宾客列观。唐代在婚后次日拜见公婆,并拜新郎的尊长与故旧,称“拜客”。在古代,如果公婆不在世,要在三日后到行“奠茶”的庙见礼,后世与庙见礼用意一致的仪俗有“上新坟”或“喜坟”,即成婚的三天后,新郎领新娘一起到祖坟烧纸供祭。
婚嫁之礼以男家为重,女家亦要有“成婿”礼,成婿礼在民间俗称“回门”。时间是在婚典的第二天或第三天,新郎新娘回到女家,女家设宴款待宾客。一般说来,女家的礼数以此日为正,客人也是这一天来得最多。新郎在这里也要拜尊长,认大小。
另外,试厨也是婚俗中的一个重要仪俗,即新婚的第一天,新娘子下厨房做饭,伺候公婆,后世这种仪俗多是象征性的。

最奇葩的婚嫁风俗

一、裹脚。这可以说是中国封建社会遗留下的最大的毒瘤之一,在明清时期,裹脚风气尤其盛行,据说当时每个女孩子都必须要经历“裹脚”这一阶段,因为当时有一种说法是“脚小的女人才适宜嫁娶”。于是乎,当时普遍男人选妻子的标准之一,也是要小脚。据说“裹脚”极其痛苦,被裹脚的人的脚,会被外力强力挤压变形,以致于破坏掉被裹脚人的骨质正常增长,从而达到“小脚”的目的。
二、插刀子美腹。这是埃塞俄比亚一个小民族的传统,这个民族非常贫穷,而女子想让自己嫁得好,就必须用自己的身体做赌注:女孩子在进入青春期之后,会常常用利器割破自己的皮肤,然后用竹签插入伤口,以便伤口能够呈现出一定图案,只要伤口愈合后,它们就会变成非常美丽的图案。而当地的男子认为,有着精美图案的女子,才是最性感的。
三、唾液涂身体。这是柏柏尔族的传统,据说柏柏尔族的女孩子在出嫁之前,都必须经历一个仪式:母亲会采集一些指甲花,然后用自己的唾液,将指甲花的花瓣贴在女儿脸上,待唾液从脸部流到脚上的时候,仪式就完成了。
四、亲子乱搞。这个听起来难以想象,在南美洲有些少数民族,夫妻双方有权力跟配偶的亲戚发生男女关系,也就是说丈夫可以跟妻子的姐姐妹妹、妻子可以跟丈夫的兄弟等结合。
五、给女人食男性某种“泄物”。这是非洲西瓦族的风俗,当地的男性会把自己的“蝌蚪排泄物”涂抹在食物上,让女孩子吃下去,而一旦女孩子吃了之后,还会认为这个男性很有魅力,这种风俗实在难以理解。

展开全文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