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对于现代婚姻的影响

传统亲属制度对我国现代婚姻家庭制度的影响

这位知友,亲属制度是一种以血缘或者姻缘为体系的,以婚姻家庭为中心的包括家族亲属和族外亲属在内的社会关系秩序化规范制度。其外延包括亲属关系延伸的表现为家庭之间关系层次的外亲称谓制度,因此说,亲属制度也称为亲属称谓制度。但亲属制度的本质绝非这种形式上的秩序关系,而是一种文化层面的制度规范。以少数民族为例,对亲属制度的研究应该具备以下方面的思考。少数民族根深蒂固的宗族观念和强烈的族系传承意识,一般都将自己的祖先认为是同一的,也就决定了其民族心理上一致的向心力(这种向心力就是对祖先的一致认同),因此宗族观念明显强于一般意义上的家族观念,这种宗族意识也是少数民族地区宗法制度得以形成和发展的根源所在,我们可以将之视为一种文化,这种文化的直接表达即是少数民族的宗法制度和亲属制度,显然,将亲属关系制度作为一种制度文化来研究,是客观合理的。
婚姻是能够维持人类关系最为持久和稳定的一种社会关系,其中规定的主要内容就是夫妻关系。而家庭婚姻法就是调整这种社会关系的基本法律制度,分析社会发展的历程,家庭婚姻法在整个社会发展历程中始终扮演中重要的角色,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文明。

结合中国传统婚姻观,谈现代婚姻形态

原始人类并不需要婚姻,这跟今天的灵长动物是一样的,不必细说。 后来有了氏族社会,采用的是集体群婚制, 即一个氏族的男性或女性集体嫁到另一个氏族。 这也是在进化过程中为了族群繁衍和防止乱伦导致族群退化而形成的 一个习俗。再后来进入了私有制社会, 才有了一对一或一对数的固定的夫妻关系,于是就产生了婚姻制度。 值得指出的是,由于婚姻产生于私有制, 所以它一直与人的财产关系密切相关。 由于男子是私有制社会的主体,所以女子一直被看作男子的财产, 于是多数古代社会是一夫多妻制。而且抢婚、 买卖妻妾等现象也源于此。 由于私有制的财产由于血缘关系中的男性继承, 为了保证血缘的纯净,就有了“处女情结” 和对女子性行为的严格约束。 当出现了部落和国家等社会组织之后,婚姻又成了一种筹码。 从部族的通婚,到国家统治者之间的“联姻”, 都是试图通过婚姻来达到目的。直到今天, 婚姻仍被富豪家庭用于结盟和理顺财产继承关系。 至于在自然小农经济社会中,婚姻则是一种劳动的分工组合, 即所谓“男耕女织”,“男主外女主内”。 而在现代社会中的老百姓,婚姻则是为了组成一个家庭, 在满足人的正常生活需要的同时, 承担为家族和社会养育后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人的一种归宿。 婚姻的起源即是对财产的保护。它是父系社会的产物, 是把女人视作物,一种可供交换的财产。 至于母系社会里的一些所谓的“走婚”等,并不是婚姻, 只是人类繁衍的本能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情况对抗恶劣的自然环境下 的选择。那时,多生下一个孩子,当然就多一份人类活下去的可能。 女人因为生育而成为神祗,有权与想性交的任意一个男性发生关系, 包括乱伦。“活下去” 这三个字在很大程度上还决定了母系社会刚迈入父系社会时的性行为 。相当长一段时间,人们是按照供养关系, 而不是血缘关系来决定是否发生性行为。但随着生产力的逐渐提高, 人类学会狩猎与农耕,私有财产出现,保护财产成了首务之急, 于是,婚姻出现,妻子成了丈夫的财产。一开始规矩还不严, 婚姻还未能完全统治性,女人在婚前还可以有性行为, 所以当时普遍有“杀首子”之风俗,以求保证血缘的纯净。到后来, 婚姻完全统治了性,人类彻底迈入农业社会, 任何一个女人的婚姻都已不能再由她自己说了算。 女人已经完全沦为财产,她不仅是父母待价而沽的商品, 也是某个男人即将购买的财产。 ▲婚姻的演变 在人类社会中,婚姻不是自始存在的,永恒不变的, 它经历了复杂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它经过最初的杂乱两性关系发展到原始禁忌、习惯、 道德和法律加以确认和调整以后, 产生了对人们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从而形成了人类社会的婚姻家庭制度。 婚姻的演变过程分为几个阶段:1、前婚姻时代的血缘团体。 即同一原始群体内的男女,在两性关系方面是杂乱的, 没有任何限制。不仅在兄弟姐妹间, 而且在父母子女直系血亲间都没有禁忌。 这一时期存在于人类最初数以百万年计的漫长时代。2、群婚制。 随着原始社会不断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 人类从最初毫无限制的两性关系中, 逐渐演进为各种群婚制的两性结合的社会形式, 开始形成了最初的婚姻制度。群婚制, 指一群男子和一群女子互为夫妻的婚姻形式。最大的特征在于, 两性关系受到一定范围的血缘关系的限制。 期间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先经历了血缘群婚制, 排除了直系血亲间的两性关系,即不同辈分的男女间不得结婚; 再经历了亚血缘群婚制,排除了同胞兄弟姐妹之间的通婚。 这从而引起了母系氏族的产生,使人类婚姻由族内婚向族外婚发展。 3、对偶婚制。指一男一女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 过着相对稳定的配偶生活的婚姻形式。 即一个男子在许多妻子中有一个主妻, 一个女子在许多丈夫中有一个主夫。其产生于原始社会晚期。 是从群婚向一夫一妻制的过渡形态, 从血缘结构上为父系氏族和一夫一妻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现居住在云南泸沽湖畔的摩梭人,其带有神秘色的“走婚”, 其实就是对偶婚的开残留形态。4、一夫一妻制。 指一男一女结为夫妻的婚姻制度。 它既不是自然选择规律作用的结果,也不是男女性爱的结果, 而是私有制确立的必然结果。形成了以男子为中心的婚姻家庭。 它经历了长期的演变过程,包括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四个历史时期

对比以前的婚姻观,现在人们的婚姻观发生了哪些变化?

人们已经习惯了婚姻自由,幸福的路需要由自己掌控。

生活在现代社会当中,每个人都想要掌握自己的人生。单从婚姻观上来考虑,门当户对和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婚姻观念,差不多已经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以前总讲究门当户对,可现在每个人都想要自由婚姻。

我爸妈应该就是因为门当户对才走进婚姻,两个人在结婚之前只见过两次面,然后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爸就骑着自行车把我妈驼回了家。

可是前几年朋友结婚,他是农民家庭出身,他爱人家里却是开工厂的,两个人生活也同样十分幸福,而且两个人结婚时,一切都是岳父母准备的,也没有人觉得不对。

从这两段婚姻来比较,人们以前的婚姻观当中门当户对非常重要,可是在现代生活当中,门当户对的观念已经被大幅度削弱了。

以前讲究“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可现在每个人都可以婚姻自由。

除却我们这一代人之外,上一代人很少有离婚的夫妻。可是他们生活中真的就如此和谐吗?我觉得并不是,只不过上一代人受传统婚姻观念影响很深,他们总觉得只要日子还能过下去,两个人就不应该离婚。

可是在现在的生活当中,这种观念早就已经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当两个人在婚姻当中感觉到不幸福时,谁都可以选择用离婚来结束这段感情。

没有人会觉得两个人走进婚姻就一定要是一辈子,生活是否能够幸福快乐,才是这段婚姻能够维系多久的关键因素。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婚姻观念也在不断变化之中,年轻人对婚恋的态度也愈发不同。每个人都有权利决定自己的婚姻,这或许是时代给予我们的最好礼物。

一切都在向前发展,你的幸福只能靠你自己了。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形式要件对现在有何影响

“六礼”是我国古代的婚姻礼仪,最早见于《仪礼•士昏礼》,即要求婚姻关系成立必须严格遵循六道礼仪程序,依次为纳采(男方请媒人携礼物向女方家求婚);问名(女方家长答应议婚后,男方请媒人问明女子生辰、名字、身分,卜于宗庙以确定是否适合婚配);纳吉(卜得吉兆后,男方家即准备礼物通知女方家决定缔结婚姻);纳征(又称纳币、纳聘财,男方派人送聘礼到女方家,正式定婚,婚姻开始受礼法保护);请期(男家商请女方家择定婚期);亲迎(男子亲自到女方家迎娶)。这 “六礼”确立于周代,其后各朝代大多沿袭周礼,但各代对其名目和内容又有所变更,大多删繁就简。
传承到唐代,由于当时社会风气开化,社会理念开放,又受到少数民族婚姻习俗的影响,使唐代的礼俗具有了与众不同的特点。例如:离婚比较自由;妇女地位较高;婚姻形式自如;礼法结合等。唐代的婚礼仪式,承袭古代传统的“六礼”,又根据社会现实需要有所变更。纳,这里的纳应该是古六礼中纳、纳吉、纳征三个程式合二为一了。问明,即通婚书。纳吉,主要是测定双方生辰八字是否相合。纳征,即下礼请期,择定结婚的良辰吉日。明清时六礼演变纷繁,逐渐趋于衰落,晚清时期婚礼习俗是在“六礼”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大体经过提亲、订婚、结婚、回门等几个阶段。各地对“六礼”的沿袭也有所不同。至今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尚存“六礼”的影子,但也有所变革。

当代年轻人的婚姻观,为什么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不结婚?

首先,现代年轻人没有了传宗接代的想法,不会为了生孩子勉强自己和别人结婚。其次,现代年轻人更注重个人生活质量,如果找不到合心意的对象,宁愿不结婚,也不愿意委屈自己。另外,年轻人更加积极向上,不会把小时候没有达成的目标寄托在孩子身上,他们更乐意自己花时间与精力获得成功,而不是让孩子学习他不感兴趣的知识。

思想观念有了转变,婚姻不再为传宗接代服务。老一辈人之所以人人都会走进婚姻生活,是因为在他们的观念中,每个人都要生孩子,延续香火。现代年轻人接受新时代的教育,没有了重男轻女与传宗接代的封建思想,婚姻一下从生孩子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成为相爱之人追求的目标。爱情不是那么轻易产生的,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愿意与之共度一生的人,所以现在结婚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年轻人越来越懂得爱护自己,而不是委屈自己为他人服务。自古流传下来的婚姻模式表明婚姻生活中,女性几乎包揽整个家庭的家务与孩子的教育。如今女性也要在外工作,可是家务的分配却没有太大改变。女性自然不愿意在工作之后任劳任怨地伺候一家老小。对男性而言,很多人向往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生活状态,男子也不愿负担一家人的消费,所以结婚的年轻人变少是很正常的事。

年轻人更愿意投资自己。如果按照以前的人生走向,年轻人毕业之后一、两年就会走进家庭,养育孩子,很少有提升自己的时间与空间。现在年轻人更愿意在自己身上投入金钱与精力,而一旦有了家庭与孩子,这样的做法几乎不可能实现。所以很多年轻人都想先完成自己的梦想,暂时不考虑婚姻。

现代人婚姻观

有人对爱情充满着期待,有人对爱情充满了仇恨,有人赞扬爱情的崇高,有人批叛爱情的世俗,有人享受着爱情带来的甜美,有人却还在爱情的痛苦中挣扎。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有人却说婚姻是围城。
随着越来越多的"80后"开始结婚成家,闪婚、闪离、试婚、网婚、不婚;凤凰男、孔雀女、经济适用男、简单方便女……诸如此类的时髦说辞也跟着层出不穷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爱变得不再那么单纯了,也许是我们正处在变革的时代吧。有人说,"80后"婚姻现状令人担忧,传统的家庭关系将受到破坏。而在我看来,我们这些所谓的"80后"只不过是更愿意听从自己声音的一代。面对现今社会上许多对"80后"婚姻现状的指责,其实"80后"也有很多难处和无奈,就如网上流传的一段话所说的:"当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当我们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当我们还没工作的时候,工作是分配的;当我们可以工作的时候,却找不到工作;当我们不能挣钱的时候,房子是分的;当我们能挣钱的时候,却买不起房子;当我们没结婚的时候,围城很坚固;当我们结婚的时候,满城尽是婚外恋……"婚姻是爱情的最终归宿,原本是由带着共同理想和共同生活所需而走到一起的,可如今的一切却让人感觉到了恐惧。
举例来说吧,28岁的小莫,已先后有过两段婚姻,第一次结婚,她只有22岁。她和第一任老公是网上认识的,结婚不到半年,他们就因为生活习惯和性格不合而离婚。第二段婚姻,老公虽然不是80后,比起前夫的确成熟很多,也很快有了一个孩子。但结婚一年后小莫发现丈夫不仅跟前妻藕断丝连,在公司还有一个红颜知己。她的眼睛揉不得沙,目前正在考虑结束这段婚姻。在小莫看来,离婚越早越好,越早发现问题越能修正错误,她没法理解有些人,明明跟老公没感情了,还非得维持一个所谓的完整婚姻。别说离婚是随便、草率、不负责任,不爱而非要在一起才是不负责任。而年仅20岁的小江,从初中二年级就开始跟男生约会,她的同学、朋友,几乎都是很早就开始谈恋爱的,包括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婚姻似乎遥不可及,但不妨碍谈恋爱,她已经有过两个正式交往过的男朋友。小江看起来是个阳光幸福的小孩,但她自称心里早已沧桑。小江说:"不要怪我恐婚,实在是现在没几个婚姻让人看到希望的。举个例子:有个朋友,结婚几个月就因为外遇离了。真是恐怖,才几个月就出轨,几十年怎么过?还有更无语的,我有个表姐,在家从来没干过活,结婚后经常为家务争吵,死去活来爱了几年的两个人,就这样一拍两散了。我们很早就知道谈恋爱,但什么是真正的爱,怎么去爱,反正我是没搞明白的。恋爱的爱谁都会的,风花雪月嘛,玩点虚的谁不会呀,婚姻的爱,我没有发言权,心里是怵的。"这些只是若干案例中的典型,"80后"的整体婚姻状况很难描述清楚:早婚与恐婚、闪婚与马拉松似的恋爱,网恋网婚、同居试婚、不同居不结婚只恋爱等形态各异。
总结起来"80后"的婚姻观主要有三点:一、没有爱情,别谈婚姻;二、婚姻不但要取暖,还要取乐;三、婚后仍要保持自身独立的地位和个性。对于他们,婚姻不再是搭伴过日子,婚姻是享乐而非相互折磨,他们更重视婚姻质量,不愿凑合;他们真实、果敢,勇于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相比父辈背负道德和责任的枷锁,惨淡经营低质的婚姻,80后的婚姻具有承上启下的探索意义。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