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在六道中是怎么的存在

龙这种神圣的东西在极乐世界存在吗?

西方极乐世界的生命都和阿弥陀佛一样,无二无别,但确实有很多的动物,这些动物都是阿弥陀佛变化出来的,并非真正地生命体。如果一条龙真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他只要念"南无阿弥陀佛",临命终时阿弥陀佛自然接引他去西方极乐世界,但是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这条龙就不再是龙了,而是西方极乐世界的生命体,和相貌都阿弥陀佛一样了。
龙在佛家的六道轮回中还是属于畜生道的,只不过是比较高级的畜生道生灵,去了西方极乐世界就摆脱畜生道的苦难了,而且永远脱离六道轮回。
注:龙有四种苦难:
一、金翅鸟食苦:大鹏金翅鸟专门吃龙,它的眼睛特别的明亮,可以观看十万八千里,除非龙不现出来,龙一现出来,它就飞来,吞面条似地就把龙吃了。龙一看见金翅鸟怎么样?什么神通都没有了,也不会动了,就在那儿老老实实等着被大鹏金翅鸟吃。为什么?因为金翅鸟就是降龙的,所以龙一看见金翅鸟就老实了。你看龙不是有神通吗?可是龙一见到金翅鸟就完了。
二、行欲时现本身苦:龙和龙要是有性行为的时候,龙就不是现出龙的样子--有金齿、金鳞、金色的犄角,而是现出蛇的样子,就现原形了,像一条虫。
三、鳞甲细虫苦:龙所住的龙宫是不热的,时时都是清凉的,可是龙的每一片鳞里面,都有许多小虫在那儿咬它,咬得它混身痒得非常受不了,这是很苦的。
四、热沙炙身苦:龙最怕热,尤其最怕太阳晒,一晒就受不了,所以龙出来玩,或者出来行动,常有云雾气掩护着它;可是当龙被虫子咬得混身受不了,不能忍受痒时,那怎么办呢?虽然有阳光,它还是出了水,到沙滩上,用沙子来摩擦它的鳞。一摩擦,你说怎么样啊?沙子被太阳晒得非常的热,它这么一摩擦,整个身体就像被火炙烫这么痛苦。

龙是天道还是畜道???

天道,万物之灵长。

龙是中华民族第一图腾,为何在道教神话中地位却很低?

龙是中华民族第一图腾,之所以在道教神话中地位却很低。是因为道教并不信奉龙神的存在。

龙属于仙、魔、人、妖、天、六道中的哪一道?

在佛教中六道为:天,人,阿修罗,畜生,恶鬼,地狱六道,龙在经文中正解为畜生道

八部众各部是六道中的哪一道的众生? 能否给出根据?而不要说“我认为...

1.龙----畜生趣,
【 龙 】
梵语na^ga,巴利语同。音译那伽、曩哦。八部众之一。群龙之首,称为龙王或龙神。一般谓龙为住于水中之蛇形鬼类(或谓属畜生趣),具有呼云唤雨之神力,亦为守护佛法之异类。经典中有关龙之故事甚多,并绘有种种龙王像。梵语na^ga为蛇之神格化,在印度神话中,乃人面蛇尾之半神,种族有一千,为迦叶波(梵Kas/yapa )之妻歌头(梵Ka=dru )所生,住于地下或地下龙宫(梵Pa^ta^la )。又印度自古以来即有称为那伽之种族,其种族有多数之种别,非属于雅利安人种,散居于现今印度东北阿萨密(Assam)地方及缅甸西北部等地,崇拜龙蛇。又龙城(梵Na^gapura )之名,今仍存于各地。关于龙王教化等之故事,或意味那伽种族之归依佛教。
据正法念处经卷十八畜生品载,龙王摄属于畜生趣,乃愚痴、嗔恚之人所受之果报,其住所称为戏乐城,分为法行龙王、非法行龙王二种。法行龙王有七头,如象面、婆修吉、得叉迦、跋陀罗等诸龙王,嗔恚之心薄,忆念福德,随顺法行,故不受热沙之苦,以善心依时降雨,令世间五谷成熟。非法行龙王有波罗摩梯、毗谋林婆、迦罗等龙王,不顺法行,行不善法,不敬沙门、婆罗门之故,常受热沙之苦,以恶心起恶云雨,令一切五谷皆悉弊恶。又长阿含经卷十九龙鸟品载,龙有卵、胎、湿、化生等之别,为卵、胎、湿、化生等四种金翅鸟所吞食。
据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卷上载,龙王或行于地上,或常居于空中,或恒依妙高山,或住于水中。或一首、二头乃至多头之龙王。或无足、二足、四足乃至多足之龙王等。此外,亦有守护佛法之八大龙王,及‘龙女成佛’之记载。
至于中国古代所信仰之龙,则指一般所谓‘长鳞动物’,于春分之际登天,秋分之际入地。有鳞者,称为蛟龙;有翼者,称为应龙;有角者,称为虬龙;无角者,称为螭龙;不升天者,称为蟠龙。至如比喻天子为龙者,则有所谓‘龙颜’、‘龙座’之说。〔中阿含卷二十九龙象经、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普曜经卷二、修行本起经卷上、佛本行集经卷一、大智度论卷三、卷十四、卷三十、大唐西域记卷三、卷八、慧琳音义卷九〕
2.【 夜叉 】 ----鬼道
梵语yaks!a,巴利语yakkha。八部众之一。通常与‘罗刹’(梵ra^ks!asa )并称。又作药叉、悦叉、阅叉、野叉。意译轻捷、勇健、能啖、贵人、威德、祠祭鬼、捷疾鬼。女性夜叉,称为夜叉女(梵yaks!in!i^ ,巴yakkhini^ )。指住于地上或空中,以威势恼害人,或守护正法之鬼类。据长阿含卷十二大会经、大毗婆沙论卷一三三、顺正理论卷三十一等载,夜叉受毗沙门天王统领,守护忉利天等诸天,得受种种欢乐,并具有威势。
有关夜叉之种类,大智度论卷十二举出三种夜叉,即:(一)地行夜叉,常得种种欢乐、音乐、饮食等。(二)虚空夜叉,具有大力,行走如风。(三)宫殿飞行夜叉,有种种娱乐及便身之物。注维摩诘经亦举出三种夜叉,即:(一)地夜叉,因过去世仅行财施,故不能飞行。(二)虚空夜叉。(三)天夜叉,因过去世布施车马而能飞行。
另据大方等大集经卷五十二毗沙门天王品载,毗沙门天王有无病、吉祥等十六夜叉大臣大力军将,及因陀罗、苏摩、婆楼那、伊奢那、阿吒薄拘等五十夜叉军将。据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一序品载,毗沙门天王为上首,庵婆、持庵、莲花光藏、莲花目、颦眉、现大怖、动地、吞食等三万六千药叉众来会。据大日经疏卷五载,胎藏界曼荼罗外金刚部中,于北门置毗沙门天,其左右绘有摩尼跋陀罗、布噜那跋陀罗、半只迦、沙多祈哩、醯摩缚多、毗洒迦、阿吒缚迦、半遮罗等夜叉八大将。
经典中常述及身为正法守护神之夜叉。如药师如来本愿经载,宫毗罗、跋折罗等十二夜叉大将,誓言护卫药师如来本愿经之受持者。据陀罗尼集经卷三载,达哩底啰瑟吒等十六大药叉将(即般若十六善神),愿护卫念诵‘般若波罗蜜’者。据大毗婆沙论卷一八○载,两国交战时,由护国药叉先行比斗。据孔雀王咒经卷上载,钩钩孙陀等一九七名夜叉住于诸国,降伏怨敌。然经典中亦述及为害众生之各类夜叉。据大吉义神咒经卷三载,诸夜叉、罗刹鬼等,常作狮、象、虎、鹿、马、牛、驴、驼、羊等形象,或头大而身小,或赤腹而一头两面、三面等,手持刀、剑、戟等,相状可怖,令人生畏,能使见者错乱迷醉,进而饮啜其精气。南本涅盘经卷十五、观佛三昧海经卷二等亦载有该类夜叉之可怖形状,彼等即为夺人精气、啖人血肉之狞恶鬼类。
夜叉之梵语yaks!a,语根为 yaks!,有尊敬、祭祀、躁动等意,指半人半神之群类。故注维摩诘经卷一,将夜叉译作贵人;慧琳音义卷二十三,称夜叉为祠祭鬼,谓印度民间常祭祀夜叉以求福。于印度神话中,夜叉则为一种半神之小神灵。有谓其父为补罗娑底耶,或迦叶波,或补罗诃(梵Pulaha ),或谓系由梵天脚中生出者;其母系财神俱毗罗之随从,或为毗湿奴之随从。于密教中,据大日经疏卷一载,密迹力士为夜叉王,称为金刚手,或执金刚。〔长阿含经卷二十、大方等大集经卷五十、起世经卷六‘四天王品’、立世阿毗昙论卷一、卷四、大唐西域记卷三迦湿弥罗国条〕(参阅‘多闻天’2331)
3.【 乾闼婆 】 -----天道
梵语gandharva,巴利语 gandhabba,西藏语 dri-za。又作健达缚、犍闼婆、彦达婆、干沓婆、干沓和、巘沓缚。意译为食香、寻香行、香阴、香神、寻香主。
(一)指与紧那罗同奉侍帝释天而司奏雅乐之神。又作寻香神、乐神、执乐天。八部众之一。传说不食酒肉,唯以香气为食。此类神有众多之王及眷属,法华经序品载有四乾闼婆王;大宝积经卷十三律仪会则谓有十亿乾闼婆王;新华严经卷一世主妙庄严品中亦揭出二十余乾闼婆王之名。盖乾闼婆原为婆罗门教崇拜之群神,于夜柔吠陀举出二十七、阿闼婆吠陀亦举出六三三三之多。有关之神话甚多,其状貌说法不一,或谓身上多毛,半人半兽,或谓丰姿极美。印度古神话谓,吠陀时代之乾闼婆奉侍帝释天之宴席,专事歌唱奏乐。据大智度论卷十所载,犍闼婆王至佛所弹琴赞佛,三千世界皆为震动,乃至摩诃迦叶不安其坐。诸经中多以之为东方持国天之眷属,为守护东方之神。又为观音三十三应化身之一。补陀落海会轨载,其形像为身赤肉色,如大牛王,左手执箫笛,右手持宝剑,具大威力相,发髻有焰鬘冠。〔长阿含卷十八世记经阎浮提品、大智度论卷五十四、维摩经玄疏卷五〕
(二)指欲界‘中有’之身。多用音译健达缚。欲界众生肉体死后,神识尚未觅得另一新肉体之中间时期(中有),唯以香为食,故有此称。大毗婆沙论卷六十九、俱舍论卷九等载,入母胎时须有三事合会,即:(一)母体调适,(二)父母交爱和合,(三)健达缚正好现前。故知其为入母胎三种条件之一。其入胎前,必起颠倒心,驰于欲境。即先凭其业力所起之眼根,虽在远方,能见所将投生处之父母交会,若此健达缚为男者,则缘其母而起男欲,生爱染心,若为女者,则缘其父起女欲;反之,若违逆此二缘,便起嗔恚心。或谓此类说法,乃由印度神话中之好色神(常窥新婚夫妻之闺房)转变而来者。又健达缚中,少福者食恶香,多福者食好香。〔中阿含卷五十四荼帝经、俱舍论光记卷九、唯识二十论述记卷上〕
(三)西域之习俗,称呼艺人为乾闼婆。彼等不事王侯,不营生业,唯寻诸家饮食之香气,便往其门作诸伎乐而乞求,故有此称。〔法华经玄赞卷二、唯识二十论述记卷上〕
(四)全称栴檀乾闼婆神王。乃束缚弥酬迦等十五鬼神,守护胎儿及孩童之神。又以此神王为本尊所修之法,称为童子经法、乾闼婆法。〔护诸童子陀罗尼经、童子经念诵法〕(参阅‘童子经法’5169)
4.【 迦楼罗 】 ---畜生道
(动物)Garu&ddotblw;a,又云迦留罗,迦娄罗,揭路荼。迦喽荼,伽楼罗,誐噜拏,檗噜拏等。鸟名。旧译曰金翅鸟。新译曰妙翅鸟。顶瘿鸟,食吐悲苦声等。居四天下之大树,取龙为食。八部众之一。法华文句二下曰:‘迦楼罗,此云金翅。翅翮金色,居四天下大树上,两翅相去三百三十六万里。’探玄记二曰:‘迦留罗,新名揭路荼,此云妙翅鸟。鸟翅有种种宝色庄严,非但金。依海龙王经:其鸟两翅相去三百三十六万里,阎浮提止容一足。依涅盘经,此鸟能食消龙鱼七宝等。又依增一经:日别食一大龙王五百小龙,达四天下,周而复始,次第食之。命欲终时,诸龙吐毒,不能复食。饥火所烧,耸翅直下。至风轮际,为风所吹,还复上来。往还七返,无处停足,遂至金刚轮山顶上命终。以食诸龙,身肉毒气,发火自焚。难陀龙王,恐烧宝山,降雨灭火,渧如车轴,身肉消散。唯有心在,大如[月*坒],纯青琉璃色。轮王得之,用为珠宝。帝释得之,为髻中珠。’慧苑音义上曰:‘迦楼罗,或曰揭路荼,此云食吐悲苦声也。谓此鸟凡取得龙,先内嗉中,得吐食之,其龙犹活,此时楚痛出悲苦声也。或曰:此云大嗉顶鸟,谓此鸟常贮龙嗉内,益其顶粗也。旧云金翅妙翅者,且就状而名,非敌对翻也。然其翅有种种质色,非唯金耳。’慧琳音义一曰:‘揭路荼,正音檗噜拏,古云迦娄罗。’同十一曰:‘迦留罗,梵音不正也,正音誐噜拏。’俱舍光记八曰:‘揭路荼,此云顶瘿,或名苏钵剌尼Supar&ndotblw;i,此云妙翅。翅殊妙也,旧云翅金鸟,非正所目。’
【 紧那罗 】 ----天道
梵名Kim!nara ,巴利名Kinnara 。又作紧捺洛、紧拏罗、紧担路、甄陀罗、真陀罗。或称歌神、歌乐神、音乐天。kim! 为疑问词,nara 为人之意;意译作疑神、疑人、人非人。原为印度神话中之神,后被佛教吸收为八部众之第七。华严经探玄记卷二载,此神形貌似人,然顶有一角,人见而起疑,故译为疑人、疑神。彼具有美妙的音声,能歌舞。华严经疏卷五载其为天帝之执法乐
神。大乘诸经中,佛说法之听众中常列其名。于密教,为俱毗罗之眷阿阇梨所传曼荼罗图位中,位居北方第三重。于现图曼荼罗,在外金刚部北方,摩侯罗伽众之北有二尊紧那罗,俱呈肉色,其中之一于膝上安置横鼓,另一于膝前安置二竖鼓,俱作欲击鼓之势。
又观世音菩萨为济度众生,而顺应各种机类示现三十二种形相(即三十二应),其中第二十九即为‘紧那罗应’。谓紧那罗若欲脱离紧那罗身,观世音菩萨即于其前应现紧那罗身,为其说法,使之成就。〔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卷一、法华经卷一序品、起世经卷一、大智度论卷十七、注维摩诘经卷一、大日经疏卷六、慧琳音义卷十一〕
5.“摩呼罗迦”是大蟒神,人身而蛇头。
《维摩经略疏》卷二云(大正38。582b)∶‘摩侯罗伽,此是蟒神,亦云地龙,无足腹行神,即世间庙神,受人酒肉悉入蟒腹。毁戒邪谄,多嗔少施,贪嗜酒肉,戒缓堕鬼神,多嗔虫入其身而唼食之。’此以摩侯罗伽为无足、腹行之蟒神。在新译《华严经》卷一〈世主妙严品〉中,曾举出善慧、清净威音、胜慧庄严髻、妙目主、如灯幢为众所归、最光明幢、师子臆、众妙庄严音、须弥坚固、可爱乐光明等无量摩侯罗伽王之名。又,《慧琳音义》卷十一云(大正54。374c)∶‘摩休勒,(中略)是乐神之类,或曰非人,或云大蟒神,其形人身而蛇首也。’此外,密教现图胎藏界曼荼罗中,北边安有三尊摩侯罗伽。其中央一尊,两手屈臂,作拳舒头指当胸,竖左膝而坐;左方一尊,戴蛇冠,坐向右;右方一尊,两手吹笛,面向左。
阿弥陀佛

我想知道八部大众各属于六道中的何道?佛友帮忙。

众生‘平等’..境界...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