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经典智慧

易经里面的人生智慧

易经里面的人生智慧

易经里面的人生智慧,易经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这里面所带给我们的启示大多都流传深远,下面大家就跟随我一起来看看易经里面的人生智慧的相关知识吧,欢迎大家借鉴和参考,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易经里面的人生智慧1

《易经》是诞生在三千年前的哲学著作,这部经典包含乾卦,坤卦,损卦,坎卦,既济卦等6个卦象,诠释了宇宙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而在这其中,《易经》最强调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变”,即,世间万物没有守恒,一节事物都处在变化之中,几千年来,《易经》中的这个核心思想,对于儒、释、道等学派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很多人觉得《易经》是一本笼罩着神秘色的书,那么《易经》,经——我们应该都能明白,那么易这个字应该怎么解读呢?《易经》所有的智慧都可以用这个“易”字来形容。易字最古老的写法就如上图所示的,很多人猜不明白猜字这样写是什么意思。其实易字的第一种解释就是蜥蜴,蜥蜴又叫变色龙,所以这个易字就非常的简单明了,就是“变”。因为变色龙它一天到晚是随便着光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所以易就是变的意思,原来的易就是旁边加一个虫字旁,所以就构成了古今字。《易经》的易其实是一个音读过来的。是从蜥蜴的蜴转变而来的,因为这个“易”代表变,所以就有变的意思。

所以《易经》讲什么呢?就讲三个易,第一就是变义,万事万物都是变的。那么《易经》为何要强调“变化”,一个“变”字,对我们的人生到底会有着重要意思和启示呢?从人生的角度来考虑,每个人都想成功,都想尽量避免失败,失败是伤心的,成功是愉快的。那失败和成功之间的这种论述在《易经》当中是怎么来讲的的呢?大家都听说过“失败是成功之母”吧,那么成功也是失败之母。《易经》里面有一个卦就是专门讲成功的卦,这个卦叫既济卦,这个卦上面是水,下面是火。这个卦表示成功了,既济卦的上面是坎水卦,它中间的一爻是阳的,上下两爻是阴的,它就是外面柔,里面刚。水的属性大家都知道,包容嘛,它就是典型的内刚外柔的一个代表。而下面的离火卦,它恰好相反,是外面是阳的,里面是阴的,那就表示火的自然现象,火,用打火机一打你就会看出来,它的中间是空的,所以这个卦,上面是水下面是火,水可以把火给灭了,这个就表示成功了。但是这个卦辞说的是“初吉终乱”,一开始好,但是呢潜伏着危机,最终不好。水把火灭了是一件好事,但是为什么又说是不好的呢,如果下面的火太大了,水又不够那么多,火把水给烧开了,最后把水烧干了,那这里面就潜藏着危机。所以说《易经》就是告诉我们变化的规律就在这里,你成功当中,它潜伏着危机,它会变成失败。所以《易经》就告诉我们,你在成功的时候要想着那个危机。变易,就是我们认识到万事万物都是在变化的。

《易经》面讲的第二个易就是不易,不易就是不变的,什么又是不变的呢,宇宙的大规律是不变的,比如说一年四季是不变的,太阳早上升起晚上落下是不变的。古人讲“月满则亏,水满则溢”,那么乾卦讲的就是这个规律。在唐朝的时候有一个传家宝——戒盈杯,这个杯子很有意思,如果倒酒,倒到合适的那个位置,它是满的,它是合适的,但是如果再多一点,它就会一下全都漏掉,一滴都不剩下。这个故事就是告诉人们不要有贪欲,人到了极高的位置就一定要反过来做,太过了就会一无所有。《易经》告诉我们,宇宙的大规律是不变的,当人们顺应规律做事的时候就会处在顺境,反之,违背规律做事,就必然会失败。这就是《易经》中提到的不易的智慧。那么《易经》中是否有“月不亏,水不溢”的永恒卦象呢?《易经》里面的谦卦就是唯一一个六根爻都吉的卦。谦卦,上面是大地,下面是山,按照正常的思维来说,山都是在大地的下面,这就是说,首先,你需要是一个人物,然后再去谦虚地做事,这样就大吉大利了。谦卦的下卦是艮,是山,它把自己放低了,叫低姿态高境界,所以就要修己。谦卦的上卦坤,是大地,代表母亲,代表包容,所以大地够包容一切。这个就是现实生活中所说的人低为王。

《易经》里还有一种智慧,叫简易,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大道至简至易。《易经》就要我们简易,要少。《易经》里有一个卦叫损,就是要减损。这个损字听着好像不是很好,实际上损卦说的都是好的,这个卦是山在上,泽在下,要我们的理解这个卦象并不是好的, 因为山是硬的,泽是软的,那么山在沼泽地是呆不稳的,这不是一个好现象,但实际是,山下沉,正好把沼泽地填满,这样大地就平了,所以这是好事情,叫做“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这个就是符合天道的,所以它教我们要少,做到损了之后它带来的反而是好的东西。损,除了有减损,减少之外,还有一个,就是要守一,守住这个一,“一”特别的重要,就是要专一,好多人因为不懂得守一,导致失败。就比如世界上品牌,品牌里所包含的品类越少,力量越大,品牌里所包含的品类越多,它的力量反而越小。所以做为人也是,不要凡事都求多,多到最后会怎样?所以说现代人都不是饿死的,而是撑死的。简易到了最高的境界就是零。连基本的一都没有了。64卦中有一卦叫做贲卦,“白贲 无咎”。贲卦的意思是装饰,但是要做到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状态,要平静。人的正常思维情绪的最高境界是快乐,但是不是这样的,人的最高境界就是平和,做人无论怎么绚烂 ,怎么样的光,最后都要回归平静,回归于自然。

《易经》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找到不易,随时变易,回归简易”。首先,我们要找到不变的东西,然后就是随机应变,不要求多,不要急功近利,这样你就会很快乐,然后回归于简易,返璞归真。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易经里面的人生智慧2

《易经第四讲:居安思危的义理》

要有忧患意识

《易经》是一本有关“变化”的书。人生存于天地之间,最直接与最普遍的经验就是变化。

如果一切都在变化中,谁能预测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事?如此一来,人只能生活在紧张不安之中,又怎么可能进行文化上的创造与发展?

伏羲氏制作八卦,以符号代替八种自然现象,再引申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借由八卦的组合与变化,形成六十四种格局与处境,使人可以观卦知象,掌握变化的契机与规律。

于是“易”字所指不仅是变化,还有变化的规律,此规律是“不变易”的。

再扣紧乾坤二卦,认识到一切变化皆因无穷的创造力而以“容易”的方式展现,并因广大的顺承力而以“简单”的方式完成。“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系辞上传》)。

所以说:“易”有三义:变易、不易、易简。认清这三点,人要在自然界生存发展,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了。

但是,古代圣人面对“一阴一阳之谓道”,以及这个道所展现的无穷变化时,却接着说:它鼓动万物的变化而“不与圣人同忧”。

那么,圣人在忧虑什么?这其实是儒家学者共有的立场。

譬如,孔子所谓“君子有三戒”,一生都要戒惕血气所带来的困扰;孟子所谓百姓没有人伦教育,“则近于禽兽”,人若未受适当教育而只凭本能去安排生活,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伏羲氏的年代比尧舜更为远古,连文字都尚未发明,要如何教育百姓呢?方法只有一个,就是专就眼前的“利害”来说明应该怎么做。

于是在卦辞与爻辞所出现的占验之词,如“吉凶悔吝”,代表吉祥、凶祸、懊恼、困难,对一般百姓就会产生直接的引导作用。这是借由利害来说明道义。这种做法符合古代社会的实际状况,并且在任何时代都是教人行善避恶的底线。

撰写卦辞与爻辞的应该是周文王,后来也许加上周公与某些西周卜官的协助。《系辞下传》说:“《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

原文又说:“《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易经》从始至终都有戒慎之感,所要做到的就是“无咎”,亦即没有灾难。

忧患意识提醒我们:做任何事都要考虑前因后果以及所有相关的条件,以求得变化中的最佳选择。

它的基本原则是居安思危,随时注意自己的处境以及未来的走向,在德行、能力、智慧方面精益求精。

易经的智慧金句

【摘抄类】

1、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易经》

2、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易经》

3、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易经》

4、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易经》

5、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缺。

——《易经》

6、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故曰:“乾,元享利贞。”

——《易经》

7、

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易经》

8、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

——《易经》

9、

君子以作事谋始。

——《易经》

10、

君子以果行育德。

——《易经》

11、

君子以容民畜众。

——《易经》

12、

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易经》

13、

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易经》

14、

君子以类族辨物。

——《易经》

15、

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易经》

16、

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易经》

17、

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易经》

18、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易经》

19、

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易经》

20、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

——《易经》

21、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易经》

22、

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

——《易经》

23、

君子以反身修德。

——《易经》

24、

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易经》

25、

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易经》

26、

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易经》

27、

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

——《易经》

28、

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

——《易经》

29、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易经》

30、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易经》

31、

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易经》

32、

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

——《易经》

33、

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易经》

34、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

——《易经》

35、

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

——《易经》

36、

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易经》

37、

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

——《易经》

38、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易经》

39、

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易经》

40、

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易经》

易经的智慧

易经是一门严密的逻辑推理学,在宇宙中,天体的运作,自转,产生了变化即为阴阳,易经最高深的哲学,最严密的逻辑推理学,最精准的预测学。

        人类历史上下几千年,唯一留存至今的只有文化,而什么样的文化是经过时间的沉淀,历史的验证,思想的碰撞,权柄的争夺,世代风雨的洗涤,至今还留存着,并一直以来都运用着,这就是我们老祖宗的智慧,易经文化提升到哲学就是大智慧,所以有一句话讲出了真理,“天地之道,唯有易经”。       

        万事万物,在任何的诞生与延续都必须遵守几点规则,第一,在思维高度上能得到哲学认可,第二,在历史的演变中能得到实践的验证,第三,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大量的论证性,第四,还能为世人所用,世代相传都,易经在以上四点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易经为群经之首的文化沉淀,里面藏着我们一生为之探究不完的人生哲理与大智慧,这就成为了我们开悟的过程。这样的大智慧,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不是文字,而是智慧,让我们能生生世世造福子孙后的大智慧,这智慧需要得到最真实的运用,而最真实又体现在哪里呢?就落在我们的生活中,商业中,人事中......
        在人世间如何形象地体现易经的大智慧,需要我们每个人德配位,才发挥,德才兼备,就如易经所说的,阴阳平衡,具有了阳的思维,好的德行,在五行象意来讲属火,叫才华,同时又具备阴的能力,符合道的商业,策划,运营,金融,在五行中属水,叫才能,既有才能又有才华,这就形成了一个太极,一个阴阳,一个卦象叫水火济济,也就是阴阳合和万物生,我们现在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传道立业,更深入讲就是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德配位,业立本,易经智慧为我们种下了一颗善种。        

        易经告诉我们为人处世低调亲切,语言简洁精准,自己以身作则,自律自行,言行一致,随时随地都要谦卑礼让,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处事低调,当自身都能做到,拥有了大智慧的时候,自身能量增强增大,无需再要高调,因为随时随地你都可以高调,又何需处处高调,这就是易经的能量,向内求,要有尽有,向外求,一无所有!

《易经》中的人生哲理与智慧

《易经》中的人生哲理与智慧

被奉为儒家六经(国学经典)之首的《易经》“事简而意深”,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与智慧。《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说:“故《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张居正对《易经》爱不释手,“座中置一帙常玩之”,并宣称“至圣人涉世妙用,全在此书”。《易经》的人生智慧突出地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自强不息”的人生之道

对天地、自然的观察与取法是八卦创设、《易经》成书的基础。它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气势恢宏的天道运行图:“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继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易·系辞》)《易经》强调,人应“与天地合其德”,“人道”应符合“天道”。由此生发出一句千古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作为《易经》所倡导的人生之道,主要包括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是“刚健”。“刚健”即刚强、雄健,它为《易经》所推重,频繁地出现在书中各处,如“刚健而文明”“刚健而不陷”“动而健,刚中而应”“健而巽,刚中而志行”“刚健笃实,辉光日新”等等。必须指出的是,《易经》所提倡的“刚健”,并不是指那种没有限度的刚强。根据其“极则反”的思想,刚强过头就容易折断,因而“刚健”应是适度的、恰到好处的,亦即它所强调的“刚中”“刚健中正”。

第二层意思是奋斗不已。《易经》认为,天地万物生生不息,甚至枯杨都可以“生梯”“生华”(《易·大过》)。《易经》以64卦象征万事万物,而64卦的排列顺序却有些令人费解:“既济”排在第63位,而“未济”则列在第64位,亦即最后一个卦位。其奥妙与深意乃在于揭示这样一个道理:自然与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永无止境的开放系统,因此人也需要不断进取。

《易经》还认为,即便身处困境,人们仍须不懈努力。《困》卦卦象是上“兑”下“坎”,坎为水,兑为泽,水在泽下,即意味着泽中无水,因而泽中生物处于困险之境,故名该卦曰:“困”。《易·困·象》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这便是要求人们在困境中不能丧失信心,而应奋斗不息,甚至舍弃生命以求实现理想。这种“自强不息”的追求,不仅是指导人生的大智慧,也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明时”“变通”的处事法则

人生在世,为人处事颇为不易,故而《易经》在处事方面提出了“明时”与“变通”这两条重要法则。“时”在《易经》中屡被叙及,例如,《乾·九三》曰:“与时偕行”,《乾·上九》曰:“与时偕极”,《丰·彖》曰:“与时消息”,其他还有“时发”“时变”“随时”“对时”“时义”“时用”等等。《易经》认为,处事要“明时”,务必考虑到“时”的因素,“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明时”观念给我们以多重启迪,其一,做事要合时宜。要认清时势,识时而行,顺时而为,做无愧于时代之事。其二,做事要讲时效。要珍惜时间,讲求效率做有益且有效之事。其三,做事要重时机。时机,无论是对于国家、民族还是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把握了时机就增加了胜算、靠近了成功。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只有善于把握时机的人才能成功。

“变通”是《易经》的重要思想,也是它强调的一种处事方法。这种变通思想基于其变化观。《易经》本身就是一部充满变化思想的书。首先,从书名来看,“夫《易》者,变化之总名,改换之殊称。”(孔颖达《易经正义》)程颐说:“《易》也,随时变易以从道也。”(《易经程氏传》)朱熹的解释更加明了:“《易》,书名也,其卦本伏羲所画,有变易之义,故谓之《易》。”(朱熹《易经本义》)其次,从《易经》的爻、卦及其组合来看,爻和卦是《易经》的主要元素,爻分阴、阳两种,分别以符号“- -”“—”来表示,以三根爻上下排列组合,生成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经卦,分别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等事物。将八经卦中的相同或不同的两卦任意上下排列,共可得64别卦,这64别卦分别代表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及其变化。“爻者,言乎变者也”,而卦既是爻组合变化的结果,也演绎着变化之意,其中,“变卦”是《易经》预测过程中的一种方法,同时也表明了卦的变化属性。《易经》的变通思想建立于其变化观的基础上,又蕴含着新的内容。何谓“变通”?《易·系辞》说:“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又说:“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因此,变通即通过变化以达到通畅之意。“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不仅重视变通的功用,而且强调合乎时宜的变通:“变通者,趋时者也。”“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易·系辞》)出于这一思想,《易经》对著名的'“汤武革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说:“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易·革·彖》)在人生旅途中,当我们在事业、工作、生活上遇到原有方式经事实证明行不通时,就应该“毋必、毋固”(《论语·子罕》),适时地进行总结和变通,这是《易经》给予我们的一条重要启示。

寓意隽永的“警世通言”

《易经》于人生既有正面的激励之语,也有睿智的警世之言,兹举数例如下。

“亢龙有悔”。《乾》卦中,以龙来比喻君子,从初爻到上爻,描述了“龙”从潜伏到现于田、跃于渊、飞于天以至到“亢”的极高的过程,以此来比喻人的事业由小到大,地位从低到高的境况。值得注意的是,“龙”从潜伏到飞于天,其爻辞或为“无咎”,或为“利”等,而到了“上九”的位置时,却出现了“上九,亢龙有悔”的推断。悔即有过失、不幸的意思。为什么“亢龙有悔”?《易·乾·文言》解释说:“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又说:“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因此“亢龙有悔”带给我们的训诫是:第一,人居高位时,易脱离群众,出现“高而无民”的情况,宜戒之;第二,高位,既是权力集中的中心,也常是矛盾集中的焦点,往往会“高处不胜寒”,宜慎之;第三,高位往往与成功、名气、鲜花相伴,容易产生骄傲自满情绪而成为“有悔”者,宜警之。“履霜坚冰至”。履,践也,人在履霜之时,寒冬将临,坚冰将至。这句话表面说自然,实际论人生,寓意非常深刻,生动诠释了人事之吉凶皆由“渐”而来。对此,《易·文言·坤》予以进一步解释:“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强调“渐”和“积”这两个概念,并进而提出“知几”的观点:“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这便是警示我们“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需要见微知著、防微杜渐。

“谦,亨,君子有终”。在这里,“谦”是指谦虚,“亨”是指亨通,“终”是好结果的意思。说明只要谦,就能亨通获得好的结果。《易经》分别从天道、地道、神道、人道来说明“谦”的道理:“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易·谦·彖》)翻开历史长卷:商汤、周文王、唐太宗等名君谦卑谨慎、礼贤下士,或取得天下,或赢来王朝的长治久安;而商纣王、隋炀帝等人因骄横专断,暴虐臣民,致使强盛的王朝毁于一旦。在漫漫人生路上,有多少人因谦虚谨慎、自强不息而终成大业;又有多少人因目空一切、骄傲自满而断送前程。这是《易经》给予我们的重要警示。


;

易经中的管理智慧小说txt全集免费下载

易经中的管理智慧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易经》是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瑰宝,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易经》推天道以明人事,讲究阴阳互应,刚柔相济,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解开宇宙人生密码的一部宝典。
曾仕强教授多年潜心研究《易经》,将《易经》的实用性科学性,用浅白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引领我们追寻智慧的源头,迎向光明灿烂的无忧人生。
第一集 道法自然
本章中智慧点
1. 中华儿女是《易经》的民族,因为长期以来,《易经》已经在我们的血液里面,形成了牢不可破的文化基因。
2. 上天不会保佑任何人,上天如果保佑某个人,它就不公正了。
3. 好老板是没有固定模式的,但道德是不变的核心。
4. 人一生只做一件事情,就是在职场生活当中提升自己的品德。
5. 中国人一生一世都在说第三种话,就是妥当的话。
6. 透过科学,人类只能不断地去接触真理,最多达到真理的边缘,而无法知道最终真理。
7. 品德修养可以庇荫子孙,而看得见的钱财会贻害子孙。
中华儿女是《易经》的民族,因为……

易经智慧学:四象限时间管理法

《易经》是远古圣贤留给华夏民族的子孙传统文化中一朵最耀眼的奇葩。在北宋著名大儒张载就对易经这样描述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当代学者南怀瑾老先生就说过:是经典中之经典,哲学中之哲学,智慧中之智慧,绝学中的绝学。可见历代学者对华夏文化的追捧。
      因其神秘玄奥,不懂的人难望其颈背;无知者谓之迷信;敬畏者敬如“天书”。不管人们如何去看待它,千百年来它都以卓凡的魅力发出耀眼的光芒。

      易经包罗万象,有很深的哲理思想,蕴含万物之道。其中它的四象时间管理法,值得我们当代人好好学习、借鉴。

    《易传·系辞上传》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即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两仪指天地或阴阳。四象是处于统一体内的两仪,在对立中会发生阴阳消长,引起这种变化的四个最具特征的典型状态。在讲四象时间管理法之前我们要先明白四象与人类、自然最相近的状态:

    从方位角度论四象为:东、南、西、北。

    从一年季节论四象为:春、夏、秋、冬。

    从飞禽走兽论四象为:青龙、朱雀、白虎、玄武。

    在八卦图中分为:少阳、老阳、少阴、老阴。

    在我们生活中,处理问题一般有两种状态,事情是重要的,还是不重要的?时间是紧急的,还是不紧急的?然后根据事情的重要性跟时间的紧急程度去处理事情。在时间管理法中,‘—’代表事情;‘— —’代表时间。

      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对时间跟事情的把握会出现以上这四种情况:

    老阳:代表事情非常重要、时间也非常紧要。

  少阳:代表事情非常重要,但是时间不着急。

    少阴:代表事情不重要,但是时间非常紧急。

    老阴:代表事情不重要,时间也不紧急。

      从易经四象的智慧中,我们要学会区别对待事情。比如星期一公司开会,两个主题。一是这个季度的业绩达成目标,要完成多少业绩?跑多少客户?每天都要有目标计划、实施。二是下午公司组织员工统一去照相。如果我们学会易经四象时间管理法的方法,就要加以区分,然后区别去对待了。季度业绩任务重,但时间不是很紧急是第三种少阳状态;照相事不是很重要,但是时间很紧就规定下午,那就是第二种情况少阴的状态。虽然业绩重压力大,每天都要完成任务,但照相时间紧,就规定下午。怎么办?四象时间管理法告诉我们应该选少阴状态先去做。

      易经百姓日用而不知, 其实:我们生活中会遇到很多难以抉择的事情,不知道何去何从的时候。那我们就按照易经的四象时间管理法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