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写的预言书

诸葛亮都写过什么有名的文学著作 除出师表

写的书嘛并不多,如《诸葛氏集》《出师表》,但他的文章有名气啊,如:
【文学著作】
[编辑本段]
诸葛亮著作:
《隆中对》 、《出师表》 《诫子书》 《诫外甥书》
《将苑》(又名《心书》)
《便宜十六策》 两部兵书----《兵要》《心战》《兵法二十四篇》
相关作品:
西晋陈寿撰《诸葛亮集》二十四篇,十万四千多字。
明王士骐撰《武侯全书》
清张澍撰《诸葛忠武侯文集》
《后出师表》(《后出师表》疑为后人伪作,陶元珍所著魏晋史丛考的第一篇《世传诸葛亮后出师表辨证》(全文)加以考证。)
《马前课》(预言书)
《文心雕龙.章表》:“孔明之辞后主,志尽文畅……表之英也。”
《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病起书怀》:“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诸葛亮为何准确预言千年后张献忠的命运?是巧合吗?

诸葛亮“其智若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精通奇门遁甲,神机妙算,在历史上简直就是神一样的存在,关于他的传说更是数不胜数,而且是一个比一个玄乎。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关于诸葛亮的一个预言,万万没有想到这个预言竟然准确预言了千年后张献忠的命运。那么,这真的只是巧合吗,还是其中有什么秘密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从历史的蛛丝马迹中探究一二。


今天故事的主角是明末的张献忠,明末天下大乱,为了活命,待业青年张献忠揭竿而起,带领农民起义军,大败明军,一路上克凤阳、焚皇陵、破开县、陷襄阳,胜战连连。崇祯十六年,攻克武昌,自称大西王。带兵攻入四川,建立大西政权于成都。


据蜀碧录记载,成都东门外沿江十里,有锁江桥,桥畔有回澜塔,万历中布政使余一龙所建。张献忠攻打成都,拆了回澜塔,塔里有一古碑,碑文:“修塔余一龙,拆塔张献忠。岁逢甲乙丙,此地血流红。妖运终川北,毒气播川东。吹箫不用竹,一箭贯当胸。”据说这塔中的古碑文是千年前,诸葛亮特意留下的预言。


当时,张献忠看到诸葛亮留下的碑文,十分恼火,命人毁了古碑,但是他心有余悸,担心预言成真,加强了安保工作,但是在三年之后还是死于凤凰坡之战,死因和诸葛亮千年之前预料的一模一样,被至清和硕肃亲王豪格于西充射杀之,乃知吹箫不用竹,盖“肃”字也。那么,这难道真的只是巧合吗?


据说,这个预言出自诸葛亮的预言书《马前课》,为什么叫《马前课》呢?那是因为诸葛亮习惯在出兵征战之前,在马的前面占卜一课,也就是所谓的卜上一卦。诸葛亮把这些占卜的卦象合成了《马前课》,全本共有14课。

诸葛亮的《马前课》与后来唐朝袁天罡、李淳风写的《推背图》都是古代的神预言书,根据后人的研究发现,《马前课》中有许多内容与后来发生的历史高度吻合。比如《马前课》第四课中有:“十八男儿,起于太原;动则得解,日月丽天。”对这一卦的解释是:李唐起于太原,武则天称帝周。


实际上,所谓诸葛亮预言张献忠命运的石碑内容,根本不符合东汉三国时期的用语习惯,倒更具备明清时期打油诗的特征。因此,我们可以猜测这石碑上的内容很有可能是痛恨张献忠的四川百姓或者是清朝统治者事后伪造的内容,以此来让百姓相信张献忠是一个十恶不赦之徒,必将受到天谴。实际上,《推背图》上的很多内容虽然后人看来是神预言,但实际上很有可能是后人添加的,就是所谓的事后诸葛亮,并非是真正地预言,只是后人有意为之,假意天命,搞得神乎其神而已!


因此,这个关于诸葛亮准确预言千年后张献忠的命运的碑文,不可信,多半是别有用心之人安排的,古人这样的事玩得很溜,简直是屡试不爽!实际上,历史上真实的张献忠虽然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但是他最后面对外敌,誓死不降,尽杀自己的妻儿老小,更是留下遗言要求自己的手下在自己死后,与南明合作,此乃真男人,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失民族气节。

诸葛亮写的那本书是什么

记载法术的是《八卦阵法》记载行军布阵的是《兵法二十四篇》其他的什么出师表,隆中对什么的 都是一种表 所以不能算是书

中国古代最神奇的五部预言书,都有哪些一起来看看

第一:《推背图》
中华预言第一奇书,传说它是唐太宗李世民为推算大唐国运,下令当时两位著名的天相家李淳风和袁天罡编写的。李淳风用周易八卦进行推算,没想到一算起来就上了瘾,一发不可收拾,竟推算到了唐以后中国2000多年的命运,直到袁天罡推他的背,说道:“天机不可再泄,还是回去休息吧”,因此这本预言奇书得名《推背图》。
第二:《乾坤万年歌》
西周齐国太公吕望所著的一部推测国运的谶语作品。全文共计一百一十句,前面四句为前引,中间大段推测国运,后四句为结语。
后世有人混淆视听,将谶语诗句顺序打乱,然而当我们对照别的预言,还是把诗句的真正顺序理了出来。惊奇的发现竟与唐代李淳风所著《推背图》推测的未来事件及结尾时间完全一致。
第三:《马前课》
三国时期·蜀国武乡侯诸葛亮所著的一部推测国运的谶语作品。共作十四课卦,前十三卦推测国运,最后一卦为结语。
第四:《藏头诗》
唐代易学家李淳风与唐太宗李世民口头对话,当朝史官记录成书的一部推测国运的谶语诗作。前小段为事件起因,后大段推测国运。
第五:《烧饼歌》
明代明朝开国功臣刘基与明太祖朱元璋口头对话,当朝史官记录成书的一部推测国运的谶语诗作。现存内容较不完整,前小段为事件起因,后大段推测国运。

诸葛亮留下的13个预言是什么?

1、无力回天,鞠躬尽瘁;阴居阳拂,八千女鬼。

“无力回天鞠躬尽瘁”这是诸葛亮后来的结局,“阴居阳拂”代表诸葛亮死后宦官黄皓当道,只有姜维能够勉强维持残局。“八千女鬼”加起来就是一个魏,代表蜀国会被魏国灭亡。

2、火上有火,光烛中土;称名不正,江东有虎。

“火上有火”就是炎字,代表司马炎会称帝。“光烛中土”烛代表燃烧的时间不会太长,果然司马炎去世后,司马衷继位爆发了八王之乱,紧接着中原被少数民族占领。而武帝司马炎实质上是假禅让之名,行篡夺曹魏之实而称帝,故言“称名不正”。

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宣布继位称帝,史称东晋。建康地处江东,故曰“江东有虎”。

3、扰扰中原,山河无主;二三其位,羊终马始。

“扰扰中原山河无主”代表中国会进入混乱时代,也就是后来的五胡十国,而且这些朝代的寿命都很短,所以是“二三其位”。“羊终马始”代表天下由司马家族开创,最后由杨坚终结。

4、十八男儿,起于太原;动则得解,日月丽天。

“十八男儿起于太原”,十八男儿就是李字,代表李渊会从太原起义。“动则得解”代表李渊如果不起义将被消灭,当时李密、杜伏威等人对李渊虎视眈眈,如果他不起兵迟早会被消灭。“日月丽天”就是曌,代表天下会被武曌(武则天)夺去。

5、五十年中,其数有八;小人道长,生灵荼毒。

“五十年中其数有八”代表大唐晚年的五代大乱,其中有八个姓氏当上了皇帝。而五代的皇帝基本上都是昏君,有些皇帝还依靠契丹,还称契丹皇帝为父,自己为儿,故曰“小人道长”。而五代大乱导致民不聊生,所以也就是生灵荼毒。

6、惟天生水,顺天应人;刚中柔外,土乃生金。

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让天下得到了统一,百姓休养生息,怀柔以安天下,也正应了“惟天生水,顺天应人”。

“刚中柔外”,北宋末年天下大乱,宋朝对百姓赋税日益加重,民不聊生,而面对外族侵略无能为力。“土乃生金”也代表金军把宋徽宗、宋钦宗逮捕,所有皇族被劫往金朝,也就是著名的靖康之难。

7、一元复始,以刚处中;五五相传,尔西我东。

“一元复始”代表元朝的国号,“以刚处中”代表元朝对待汉人十分严厉。“五五相传”代表元朝一共10位皇帝。元朝灭亡后,各个汗国也分崩离析,不久各自消亡,故曰“尔西我东”。

8、日月丽天,其色若赤;绵绵延延,凡十六叶。

“日月丽天其色若赤”日月合起来也就是明,而赤就是朱,代表朱是明朝皇帝的姓氏。“绵绵延延凡十六叶”,这代表明朝一共16位皇帝。

9、水月有主,古月为君;十传绝统,相敬若宾。

“水月有主”的谜底就是清,古月代表胡字,代表清朝是由胡人建立的。“十传绝统”清朝一共10位皇帝,宣统帝溥仪是最后一位。“相敬若宾”代表民国时期,溥仪仍然保留皇帝封号,全国对满族没有歧视。

10、豕后牛前,千人一口;五二倒置,朋来无咎。

“豕后牛前”就是辛亥革命,“千人一口”就是和,代表是。“五二倒置”代表不同于以前,百姓是可以弹劾总统的。“朋来无咎”代表民国时期,中国受到外国人的欺负。

11、四门乍辟,突如其来;晨鸡一声,其道大衰。

“四门乍辟”是共字,“突如其来”寓意改革开放。而中国也就走到这步,后面都是未知数,所以不好解释了。

12、拯患救难,是唯圣人;阳复而治,晦极生明。

“拯患救难是唯圣人”,代表会有圣人出来引导中国。“阳复而治晦极生明”这句至今不知道什么意思。

13、贤不遗野,天下一家;无名无德,光耀中华。

这是诸葛亮最后的一个预言,也是全世界最理想的状态。代表人类道德普遍回升后,世界上再无国界,人们不再互相算计,而能互敬互爱,中国将引领世界。

诸葛亮生前预言:二火初兴有人越此两士争衡不久自死。二火和两士分别指...

“二火”指的就是汉字的“炎”字,指代“炎兴初年”;“二士”指的是钟会和邓艾两位名士。这是诸葛亮留下来的一句预言:“二火初兴,有人越此。二士争衡,不久自死。”,在他去世多年之后,这句话得到了验证。

诸葛亮去世之后,由姜维继承他的衣钵,继续坚持北伐,但魏国名将邓艾实力强大,姜维屡次受挫,十分被动。炎兴初年(263年),魏军正是伐蜀,他们分为三路,钟会带领十万大军主力,而邓艾率领三万余人。后来钟会被姜维堵死在剑阁天险,钟会僵持一阵后无奈撤退。而邓艾却不走常路,而是从阴平道翻越过去。阴平道十分险要,邓艾一边走一边凿山开路,就这样用二十多天走过七百多里,终于到达了摩天岭。

邓艾此行历经艰险,穿过摩天岭之时,发现了一处石碑。石碑上便是“二火初兴,有人越此。二士争衡,不久自死。”而这碑的落款不是旁人,竟然是蜀国的已故的丞相诸葛亮。

邓艾一看非常惊讶,这“有人越此”说的不就是他自己吗?前两句已经应验,后两句邓艾参悟不透,也没有多想。而后邓艾和钟会联手将蜀国灭亡,姜维投魏,他一战成名。

司马昭远在长安,他最担心的事情就是邓艾和钟会在蜀汉做大,不听调遣。司马昭多次下军令给邓艾,叫邓艾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汇报。而邓艾不仅在没有上报的前提之下将刘禅封为骠骑将军,又善待蜀汉官员,司马昭已经对他起了疑心。

姜维佯装投降,想要策反钟会,他发现了钟会和邓艾之间的矛盾,便从中挑拨离间。钟会认为邓艾抢走了自己的功劳,太过高调,十分不满。姜维就劝他给司马昭上奏,就说邓艾在蜀汉扩张自己的军队,有谋反之心。不仅如此,钟会还将邓艾写给司马昭的奏折拦下,模仿邓艾的笔迹,将奏折内容改的面目全非,语气无礼。司马昭大怒之下,让钟会捉拿邓艾父子,准备押回洛阳侯审。

姜维再接再厉,反复劝说钟会:既然他已经拿下了邓艾,何苦还要为人臣子,完全可以成为蜀汉之主。钟会深以为然,联合姜维意图谋反。他们发动兵变之后却被士兵背叛,最终身死乱军之中。姜维死后,卫灌追击邓艾,将其一刀砍杀,连邓艾的儿子邓忠也死了。

两士争衡,不久自死。说的就是钟会和邓艾两人因为贪婪和疑心而明争暗斗,最终两人都丢了性命。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