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周易

10.12“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之十八 【壹】孔子说:“多给我几年时间,让我能在五十岁时钻研《易经》,就可以不致有大的过失了。

人生在世,圣贤都不能避免不犯错误。孔子有言:“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圣人即使到了五十岁,学习了《易》,也只敢说不犯大过错,不敢说连小过错都不犯。

译文: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学问,到三十岁,知书识理,能够做事合于礼,到四十岁,对自己的言行学说坚信不疑,到五十岁,懂得世事发展的自然规律,到六十岁,已能理解和泰然地对待听到的一切,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孔子寒窗学易的故事。十万火急

庄子最看不惯的人是孔子,以及尧舜禹。他把孔子和尧舜禹都召集过来,让他们四处去宣传自己的学说。孔子,连孔子弟子都连同倒霉。颜回、自贡、子路也每次碰到隐士,都被斥责的落荒而逃,全无半点儒者风范。

因此, 孔子要建立「道德价值根源之自觉心」, 认为善是人的基本自觉, 这种自觉是表现於恻隐、羞恶、辞让及是非四端。「四端」说明道德价值的自觉, 是与生俱来的。这便能补充孔子「仁」学理论的不足。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 篇4 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书,叫《孔子的故事》,孔子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备受后人赞扬。

中庸者,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大学者,乃曾子。自修齐,至治平。此二篇,在礼记。今单行,至治平。四书通,孝经熟。如六经,始可读。六经者,统儒术。文作周,孔子述。易诗书,礼春秋。乐经亡,馀可求。

从此之后,叔父把狗看作亲人一样。 原文 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逐之。元乞求毋弃,曰:“有生之物,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乃自然之理。今犬为人所弃,非道也。

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明)冯梦龙 于患难风豪杰。 -(清)魏禧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清)曹雪芹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宋)顾夏 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已经50岁的孔子,为何还要从头学《周易》?

《周易》是儒家的文化,是道家的文化,是孕育中国一切文化的文化,它是本、是源。 孔子到老了才有时间仔细研究,说明活到老学到了,比我们名气大更优秀更有成就的人老了都很努力,我们也要努力。

已经到第六爻,读了也没什么机会了,准备出局了。孔子五十左右研究《易经》,他需要的是减少过失。

从孔子读易经的故事受到了启发:应该勤奋、多思考,学会融会贯通。孔子的思想很多来自于《易经》,有很强的依据。儒家所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与《易经》元、亨、利、贞、关联性很强。

为什么当初孔子说他五十岁学了《易经》就无悔了呢?

孔子说:“五十读易,可以无大过矣”有几层含义:(1)据传说,孔子在五十岁以前,并没有机会看到易经(见附录)。(2)老年人的阅历比较丰富,对易理能够心领神会。(3)既然五十能够通彻易理,做事当然不会有大错。

易经与孔子的关系就是孔子到了50岁之后开始研读易经,他研读易经,是在他得道以后,他在51岁的时候,第4次问到,老子回来以后进行了闭关,闭关出来以后说他得到了,然后就开始研读易经。

能够确切记载的文字、考证的,《春秋》《左传》纪年,记载自周而已。所谓《书》经《尚书》等,记载三皇五帝;可是,被考证是伪书,不在话下。

孔子说:在让我年轻他几十岁,从五十岁开始学《易经》,做人就不会出现大的过错。(小注:孔子说这句话的时候已经七十多了,所以按字面翻译成:在给我几年时间,到了我五十岁时候学易。。这就出问题了。

孔子到了晚年才开始学《易经》。《易经》是很难读懂的一部古书,孔子下了很大的功夫,才把它全部读了一遍,还只是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接着,他又读了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之十八 【壹】孔子说:“多给我几年时间,让我能在五十岁时钻研《易经》,就可以不致有大的过失了。

孔子就说过:“五十岁来学《易经》可以没有大过失了。” 曹操、袁遗到了老年却更专心致志;曾参七十岁才学习,仍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岁才游历学习,仍成为儒家大师;公孙弘四十多岁才读《春秋》,凭此就做上丞相。

孔子与周易

从某些角度来看,孔子的解读确实有其精到之处。孔子从卜筮之书中寻出德义之解,从人格的角度来看会变得明朗。孔子晚年好《易》,跟他之前失败的生涯有关联,这个时候他是在压力状态之下读的《易》。

我们之前讲了《易传》的版权,是归孔子所有的,该书就是用来解析《易经》的古经大义的,就像是用来辅助《易经》传播的羽翼一样,且一共有十篇之多,也被称为《十翼》。

《汉书•儒林传》记载:“孔子读易,韦编三绝,而为之传。加我数年,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孔子起初并没有学《周易》,一次,他偶然间用《周易》占卜自己的命运,占得一卦为“火山旅”。他便以此卦请教于经通《周易》的商瞿。商瞿对他说:“‘旅’卦的彖辞曰:‘小亨,柔得中乎外,而顺乎刚,止而丽乎明。

从孔子读易经的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孔子易经 中国人一般的观念认为,只要学了《易经》,就可以天上地上无所不知了。但实际上到底能不能达到这个程度,还是个未知的问题。从古到今还没有一个人能够把《易经》全部读懂。

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认为他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称《易经》十翼,或称易传),作《春秋》。

孔子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包括《易经》在内,对《易经》的保存起到了重大作用。 孔子作《易传》,从此把《易经》由一部占筮之书变为一部哲学、社会科学巨著。

孔子学《易》

这句话出自《史记·孔子世家》。孔子的学习精神非常好。相传,在他晚年攻读《周易》的时候,曾翻来覆去地读,竟使编联《周易》的绳子断了好几次。根据孔子苦读《周易》的故事,后人引申出“韦编三绝”这句成语。

在孔子时代,还没有发明纸,字都是写在竹简上,然后又用熟牛皮绳子编联起来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读《易经》非常勤奋认真刻苦,使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断了多次。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古人活到五十岁,就算是老年了,孔子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这说明一个人活到五十岁很不容易。

这里的喜就是喜欢的意思,就是孔子晚年喜欢读《易》。《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孔子说:“五十而学易。”意思是要过了50岁,有了足够的人生阅历才去研究周易这门学问。

这是与当时的文化尚处于较低水平有关的。但是,孔子在办学中,又对教育内容作了重要改革,他研究整理了古代的大量文献,从中选出了《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部经典,作为教科书。

所谓“学易”而后“无大过”,其实际意义就是“知天命”之后可以“无大过”,因此,“知天命”才是关键。在孔子看来,《周易》正是讲“天命”与“知天命”之学,也就是“天人之际”的学问。

译文:孔子阅读《易》经,当他读到《损》和《益》这两卦时,不由的有感而叹。

孔子对周易的主要功绩是

孔子出生于一个破落的贵族家庭,与前朝统治阶层有着天然的联系。他的主要成就也就是竭力维护旧有的秩序,在“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中体现其对礼义、仁政、王道的毕生追求。

从最初的占卜书中,它已成为一本关于安邦治理和自我修养的哲学书籍。它被称为五经中之首,也是道路的源泉。《周易》诞生于古代,在汉代几乎消失。田和用他的记忆把它传给了三个学生,这为后世的易学开辟了道路。

孔子是周易的主要注解者之一,他对周易的主要功绩是对周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注解,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思想体系中,使周易成为了儒家经典之一。

这种思想也为进步的思想家和改革者提供了一些灵感。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孙中山都受到了影响。经济思想 孔子最重要的经济思想是正义与利益,“义与利”,“富民”。

意思是孔子晚年喜欢读《易经》,并且撰写了《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等,合称"十翼",又称《易大传》。孔子勤读《易》书,致使编缀的皮条多次断开。

孔子在思想和教育方面的成就有哪些?思想上: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罚。

孔子只是为周易做了注释吗

并且孔子还为《易经》做了十篇注释,称作《十翼》,孔子还说,如果能早点读《易经》,那么我就‘彬彬’了。

易经,目前具体指的就是周易。易经的始原应该是伏羲氏推演的八卦,最初是用来预测天气等现象的。到了商末,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后,他将八卦推演为六十四卦,至此,经易才真正系统化了。

其实,孔子早年也研究过《周易》这本书,只不过当时他仅把这本书当作一本卜筮算卦的书,并没有加以重视。直到晚年,在周游列国,处处碰壁,孔子对周易的思想认识才有了明显的转变。

求孔子对易经的注解

《易传》是一部古代哲学伦理著作,是诠释《易经》的经典著作。《易经》成书的过程是“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意思是由八卦到十翼,经过悠久的岁月。从上古的伏羲,中古的文王、周公,到近古的孔子,可以说是源远流长。

孔子对《易经》的贡献,在于他开始撰述《易传》。这一部分的工作应该有后代弟子的合作才得以完成。

并且孔子还为《易经》做了十篇注释,称作《十翼》,孔子还说,如果能早点读《易经》,那么我就‘彬彬’了。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