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对于时机的把握

《周易》提到的“推天道以明人事”,应该作何理解?

周易:推天道以明人事

《周易》思想的核心是“时中”,这是清代学者惠栋概括出来的。他在《易汉学·易尚时中说》中说:“易道深矣!一言以蔽之,曰‘时中’。”这个概括是很精辟的,因为我们在《周易》里,随处可见“中”“时”或“时中”这样的字眼。那么,什么是“时中”呢?

“时”是指火候,是节点;“中”是位置,是分寸。也就是说,人们行为处世,时间上能不能把握火候,空间上能不能把握尺度,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常说“应时而行”“合乎时宜”“天时地利”,或者用现代人的话说就是“把握时机”,说的都是“时”的问题。而“中”则是个度的问题,孔子说“中庸”,讲的也是度,即“无过无不及”,恰到好处,合乎中正之道。能把握“时中”,事物便会处理得当,达到和谐状态。

我们不妨看看太极图,它在很大程度上阐述的就是这个问题。太极图出现得比较晚,明朝初年赵搞谦的《六书本义》里首先提到它。太极图中,白的代表阳,黑的代表阴;白的里边有黑点,黑的里边有白点,代表的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在这个图里,阴与阳对应而生,相互拥抱又相互制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谐地处于统一体中。

阴与阳、黑与白,唯其不同,故能互动;唯其制约,故能和谐;唯其和谐,故有极强的运动感。这一图示凝聚了先哲们对宇宙本质的认识和智能。内外和谐是物质运动与生命存在的依据和条件,宇宙运动的目的是在追求永恒的和谐。任何事物一旦失去和谐便走向崩溃,走向瓦解,走向死亡。这种和谐精神体现在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

周易书中写孔子的一段意思

周易书中写孔子的一段意思是君子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能,不到处炫耀。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这话也提醒我们在默默无闻的时候要加强自身修养,等到时机来时,就要充分展露自己才华。

《周易》上说“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时也,命也。这句话是用来写孔子的。懂得“时”,就要做到 守时。时机,时势是客观的,不是人为的。我们无法创造时机,我们能做的,就是等待时机,把握时机。这就是守时。一个守时的人,一定会做好充分的准备,不会让时机白白溜走。

《周易》简介: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春秋时期,官学开始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易学前后相因,递变发展,百家之学兴,易学乃随之发生分化。自孔子赞易以后,《周易》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儒门之外,有两支易学与儒门易并列发展:一为旧仍存在的筮术易;另一为老子的道家易,易学开始分为三支。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周易

周易六十四卦第五十三卦 风山渐

古人对于卦象一直都是比较喜欢的,而且我们都清楚,在古人的眼中,卦象往往都能直接测算到一个人的运势,因此对于他们来说卦象还是比较重要的。那么周易六十四卦第五十三卦讲得是什么?下面跟着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渐卦】

渐。女归吉,利贞。

象曰: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

白话文解释:

渐卦:女大当嫁,这是好事。这是吉利的贞卜。

《象辞》说:本卦下卦为艮,艮为山;上卦为巽,巽为木,木植山上,不断生长,是渐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取法于山之育林,从而以贤德自居,担负起改善风俗的社会责任。

邵雍河洛理数解卦:

循序渐进,积少成多;渐进即利,性急即败。

小吉:得此卦者,逐步开运,凡事宜循序渐进,则谋事可成,不宜急进,性急则败。



解卦手册:

时运:时来运转,可以得意。

财运:逐渐得利,多行善事。

家宅:君子居之;贤女可妻。

身体:安居调养。

周易六十四卦第53卦

象曰:俊鸟幸得出笼中,脱离灾难显威风,一朝得意福力至,东西南北任意行。



这个卦是异卦(下艮上巽)相叠。艮为山,巽为木。山上有木,逐渐成长,山也随着增高。这是逐渐进步的过程,所以称渐,渐即进,渐渐前进而不急速。

事业:在经过一个相对静止的时期后,重新开始了事业的新阶段。这时最怕的是急躁冒进,务必循序上进,脚踏实地。同是注意品德修养,以沉着、谦逊的态度对待事业,可无往而不利。

经商:正处在稳步向前发展的阶段,定要把握时机,既不可盲目乐观,也不要停步不前,而应采取逐步前进的策略,量力而行。遵守商业道德,以良好的服务,开拓市场。

求名:效法树木植根山上,逐渐生长的精神。在品德和学业两个方面,扎扎实实地提高自己。同时,肩负起改善社会风俗的责任。求名应以渐进为宜,切不可争进。

外出:准备充分,从容外出,:一路平安。

婚恋:不可操之过急。幸福、美满,夫妻白头和谐。

不断努力,寻找时机

《周易》有言:“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做事光有聪明才智还不够,更要懂得把握时机。
时机的重要性,有时甚至超过了能力。
“时”指的是积累能量所必需的时间。
而“机”则指等待一飞冲天的机缘。
《道德经》里说:“涣兮若凌释”。
解释起来就是,行动起来要果决迅速,就像冰柱瞬间融化四散一样。
韩信能忍胯下之辱,刘邦先入咸阳却缓称王;
诸葛亮遇见刘备之前,隐居在南阳卧龙岗。他们都选择了默默等待机会,暗中积累能量。

央视主持人朱迅曾说过:
在事态没有明朗之前,绝不轻易采取行动。

时候一到,该出手时就出手,之前压抑的能量一次爆发,从而抓住机会一飞冲天。

在等待时机的过程中,并非无所作为,而是不断积蓄能量,培养自己的能力,磨炼自己的耐性。
如此才能在机遇来临之际,更好的抓住机遇,而不是再一次错过。

易经占卜用到佛家发现的因果报应规律吗?研究过易经占象的回答

不是,易经占卜时有一定规律,并不是因果报应规律。但占出的结果可能会有

《易经真的很容易》读后

【关于作者】

本书有两位作者,第一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学者曾仕强教授,他是国学大师、中国式管理大师,全球华人中国式管理第一人,被称为"中国式管理之父",曾任交通大学教授,兴国管理学院校长。老先生在易经等国学方面造诣颇深,曾在《百家讲坛》中的演讲国学,备受好评。

2018年11月11日,曾仕强老先生在安详辞世,享年84岁。2015年他就预言到了5年后的新冠疫情这一大的灾祸,并明确指出中原地区要特别小心(后来果真从武汉开始爆发),并将之公之于众,他的死也被称“道破天机”因而被老天"收走“。

第二作者刘君政,是曾仕强老先生的夫人,美国杜鲁门州立大学教育行政硕士,师范大学教育学士,历任师范大学、彰化师范大学、高雄师范大学教授,胡雪岩教育基金会理事,和曾教授一起合著了《坤道》《易经真的很容易》等数十部书籍。

【核心内容及启发】

本书以提问的形式作为标题列出了十大章,分别是第一章,易经是什么样的学问;第二章 为什么天人可以合一?第三章 为什么需要合理定位?第四章 能预测未来的变化吗?第五章 怎样趋吉避凶?第六章 道德修养为什么是做人的根本?第七章 宇宙可能永续经营吗?第八章 易经是怎样开始的?第九章 易学的神是什么?第十章 易学的功能到底是什么?

一、什么是“天人合一”?为什么要做到“天人合一”?

《易传》告诉我们,自然界的变化,并不是由于某种超然的或外在的动因所造成。它的变化,是由于宇宙的原动力,也就是阴和阳的互动、交感,可以说是天人互动、交感的结果。我们必须在“天定胜人”和“人定胜天”的合一中,找出“人之所以为人”的合理定位。在敬天、顺天、事天的大原则下,发挥人类的潜力,谋求天下太平。

天即自然法则也即天道,人分“上中下”三等,而只有中人之上的称为“万物之灵”的人 才能能过做到“天人合一”与自然合谐相处,趋吉避凶,自我发展。

二、因果报应,积善行德

《易经》的最高指导原则,就在“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坤卦文言),意思是多做好事,积累善行的人家,一定会有充裕的喜庆;常做坏事,积累恶行的人家,一定会留祸殃给后代子孙。

从此处也可以看出,《易经》作为中国的儒家经典,和佛教一样讲究因果报应,目的是鼓励人们向善,人与人协同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三、如何实现心想事成 ?

未来会变化,主要的控制力量,在于我们自己的心。心想事成的先决条件,在于遵守自然规律。所以敬天、顺天、事天,透过占卜来引发第六感,可以掌握未来的变化。当然,也还有若干风险性必须承担。而降低风险性的最佳方式,其实不是买保险,而是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多做善事,多积德。多多发扬我们的向上(善)心,上(善)进心,以德为本,是做人的不二法门。

四、树立对易经和占卜的正确的认识

1、易理是大用,占筮是小用,对正当的事有迷惑时方可占卜,恶事、私欲,不宜占卜。

2、完全相信占卜,等于放弃自己的自主权。应当参考占卜的结果,从中找到趋吉避凶的方法。

3、对占卜的反应诚心诚意,全力配合,就会,而将信将疑,不去行动则不灵,所谓:信则有,不信则无,心诚则灵。

五、“法天、敬天、顺天,致中和”

“宇宙是一个大生命,人是这个大生命当中的一个小单位,所秉持以生存发展的原理,完全相同。天人合一的共同原理,即在“一阴一阳之谓道”。 人应该法天、敬天、顺天,才能致中和 。

读到此段,醍醐灌顶,在下不才我给大家解读一下:人应该对宇宙持敬畏之心,法天,视自然规律为法则;敬天,即敬畏自然法则;顺天,即顺应自然规律行事,比如春耕秋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才能“致中和”,也就是才能生存发展,才能与自然和谐共生。

六、人道与天道、德与才的关系

与天地合一,人道能通天道,人德能承接天德。人能弘道,天道因人道而凸显。以仁心感应天地及他人,推己及人,既久且远。德本才末,有德者最好有才,有才必须有德。

七、“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伏羲氏告诉我们,只有自己努力尽责任,才能够获得来自上天的佑助,吉祥而无所不利。但是孔子在系辞下传又指出:“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意思是 天下万事万物的一切活动,都应该坚守贞正的精诚专一,也就是回归原点,既仁又诚。 可见上天佑助与否,完全端视我们的道德实践正或不正,当位或不当位。求神不如求人,求人不如求己。只有修己以诚,自律自主,上天才会加以佑助,所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八、“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告诉我们《易经〉的基本道理, 在于事物究极了就发生变化,变化了自然就会通达,通达了就能够特久。

九、易经原理下的“慧眼”与“慧心”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看透事情和人的工具,但,不是方法。真正能看穿事物本质,看透人,不仅要有一双所谓的“慧眼”,更要有一颗“慧心”,因为,看穿事物和看透人,就是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人性和心理,而事物的本质和人性和人的心理,不仅是靠“慧眼”看的,更需要“慧心”去向对方施加影响,以至于对方可以同样睁开“慧眼”和打开“慧心”,四目相对,心心相印。心理学叫建立“亲密关系”,易经讲的是“天人合一”。

十、和为贵,合为先

《易经》的整体思维,可以用“和合”两字来描述。“和”指和而不同,“合”为合中有分。 “和而不同”,表示大同之中有小异,必须互相尊重,不能勉强求其一同;“合中有分”表示全球化应该尊重本土化,以保持世界的多样化,符合生态发展的需求。和为贵,合为先,是世界大同的总原则。

十一、“仁”是宇宙的原点

人性的原点,其实就是宇宙的原点,具体而言就是一个“仁”字。 知识既然发展,不可能也不应该回到从前。然而仁智不能并重,知识便可以害人一这一点已经成为事实,必须及早改善。

十二、如何理解“中庸”?

道德实践要求产生良好的效果,必须“致中和”,合乎中庸之道。 “中”的意思是百发百中而又恰到好处,“庸”表示用得有功效。“中庸”就是道德实践,恰到好处,必然成功。 并不是一般人所说的“走中间路线”或者“骑墙观望不置可否”,当然,也不一定“不走极端”。

【读后小结】

一、名符其实

这本书是名符其实的, 它深入浅出的阐释了易经原著的精髓和思想,通俗易懂 ,并且每章后面都有“建议”,不仅解读了精华,还给出了理解和运用易经的指导,属实难道。

二、价值和作用

我认为,本书最重要的价值是让读者对易经有了正确的认识:不是简单的算命先生依据的占卜之术,而是揭示“天人合一”法则,教人崇德向善,指导人行为的儒家经典。“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法天、敬天、顺天,致中和”、“和为贵,合为先”等思想也能够 教会人们以更好的心态和辩证的思维面对世界的不确定性。

三、如何运用

这本书相当于是介绍易经的书籍,并不是易经的“简本”,可以说只是易经学习的“预科”,因此,读了本书,如果想对易经真正由深刻的理解,还是需要去读一读原著的。读原著的话,建议可以选择《图解易经》,更利于理解和消化晦涩的古文,结合本书来读,事半功倍,相得益彰。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