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四卦二十四节气表

请教一下六十四卦卦名的由来~

六十四卦卦名由来

乾上乾下。
达于上者谓之乾。凡上达者莫若气,天为积气,故乾为天。——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坤上坤下。
《说文解字》:“坤,地也,《易》之卦也。从土从申,土位在申。”坤为地(《说卦》《明夷·上六》),故卦名“坤”。

坎上震下。坎王则震胎。
屯,难也。《说文解字》:“屯,难也,象草木之初生屯然而难。”震为足(《说卦》《剥·初六》),坎为险(《坎·九二》《彖》),步入险境,其行难也,故曰“屯”。

艮上坎下。艮王则坎休。
马王堆汉墓帛书《缪和》:“夫蒙者,然少未又知也。”蒙:蒙昧无知。坎为知(《临·六五》),艮为弃(《离·九四》),弃知,故曰“蒙”。

坎上乾下。坎王则乾休。
需,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作“襦”,均应读作“濡”。濡,湿也。乾为天(《乾·九五》)、坎为雨(《小畜·上九》《鼎·九三》),下雨天,故曰“濡”。需,传本《归藏》作“溽”,濡与溽同义。

乾上坎下。乾王则坎相。
《周易音义》:“讼,才用反。争也,言之于公也。郑云:辩财曰讼。”坎为盗寇(《说卦》《需·九三》《蒙·上九》)、乾为金(《说卦》《鼎·六五》),盗金,必致讼,故曰“讼”。

坤上坎下。坤王则坎没。
《彖》曰:“师,众也。”《周易本义》:“师,兵众也。”《吕氏春秋·论威》:“凡兵,天下之凶器也。”坤为众(《说卦》《晋·六三》)、坎为寇(《蒙·上九》《需·九三》),众寇,故曰“师”。师,兵众也。

坎上坤下。坎王则坤囚。
《彖》曰:“比,辅也,下顺从也。”朱熹《周易本义》:“比,亲辅也。”《周易尚氏学》:“比,亲也,辅也。”
小畜
巽上乾下。巽王则乾死。
小,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作“少”,当以“少”为正文。《周易音义》:“畜,本又作蓄,同,敕六反,积也,聚也。”“小畜”意思即“少蓄”。乾为金(《说卦》《鼎·六五》《噬嗑·六五》)、巽为散(《涣》《中孚·九二》),金散,故曰“少蓄”。(参见《家人·六二》《大畜》)

乾上兑下。乾王则兑休。
《史记·殷本纪》:“汤曰‘吾甚武’,号曰武王。”兑为武(《履·六三》《巽·初六》)、乾为君(《说卦》《履·六三》),履卦有“武王”之象,而武王商汤名履,故命卦曰“履”。履卦得名于武王商汤之名!

坤上乾下。坤王则乾胎。
泰、否二卦说的正是君民之间的关系:乾为君、坤为众(《说卦》),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人君谦居民下,以民为上则“泰”;人君骄居民上,以民为下,则“否”。

乾上坤下。乾王则坤废。
《说文解字》:“否,不也,从口从不。方九切。”否之:否定之。《尚书·周书·无逸》:“民否则厥心违怨,否则其口诅祝。”
否、泰二卦卦名与卦辞均可对读:君居民上,民否之,危;君居民下,民载之,泰。不仁,不利君子贞;爱人,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小往大来。
同人
乾上离下。乾王则离囚。
《说文解字》:“同,合会也。”同人:会同众人。《尔雅·释地》:“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野,此处当专指商郊牧野。会同众人,陈师牧野,此之谓“同人于野”。“同人”应当与“于野”连读,该卦唯命曰“同人于野”才能尽显其兵伐其君之意。“同人”当为简称。
大有
离上乾下。离王则乾没。
《周易本义》:“大有,所有之大也。”《周易音义》:“大有,包容丰富之象。”乾为金、 为玉、为木果(《说卦》),离为大车(《大有·九二》《睽·六三》),载之以大车,故曰“大有”。

坤上艮下。坤王则艮死。
朱熹《周易本义》:“谦者,有而不居之义。止乎内而顺乎外,谦之意也。山至高而地至卑,乃屈而止于其下,谦之象也。
坤为地(《说卦》)、艮为山(《说卦》《随·上六》),高山屈居卑地之下,故曰“谦” 。

震上坤下。震王则坤没。
《周易本义》:“豫,和乐也。”《序卦》:“有大而能谦必豫,故受之以豫;豫必有随,故受之以随;以喜随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蛊。”《序卦》以“喜”说豫。豫,喜也,乐也。

兑上震下。兑王则震死。
《周易本义》:“随,从也。” 《礼记·郊特牲》:“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夫也者,夫也。夫也者,以知帅人者也。”

艮上巽下。艮王则巽胎。
蛊:败坏。巽为信(《中孚》)、艮为弃(《离·九四》),弃信,其德败坏,故曰“蛊”。

坤上兑下。坤王则兑相。
马王堆汉墓帛书《易之义》:“林(临)之卦,自唯不无瞿(惧)。”《易之义》以“惧”说“临”。兑为惕(《乾·九三》《夬·九二》)、兑为忧(《临·六三》)、坤为众(《说卦》《晋·六三》),畏于民众,故曰“临”。临者,懔也,懔于民众也。此乃治民之道。

巽上坤下。巽王则坤胎。
《说文解字》:“观,谛视也。”《尚书·商书·咸有一德》:“七世之庙,可以观德;万夫之长,可以观政。”《书经集传》:“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七。七庙亲尽则迁,必有德之主,则不祧毁,故曰‘七世之庙,可以观德’。天子居万民之上,必政教有以深服乎人,而后万民悦服,故曰‘万夫之长,可以观政’。”坤为众(《说卦》)、巽为信(《中孚》),众信,能获众信,其政教必大有可观,故曰“观”。
噬嗑
离上震下。离王则震废。
《彖》曰:“颐中有物,曰噬嗑。”朱熹《周易本义》:“噬,啮也;嗑,合也。物有间者,啮而合之也。为卦上下两阳而中虚,颐口之象,九四一阳间于其中,必啮之而后合,故曰噬嗑。”非也。震为鼓(《离·九三》)、离为大腹(《说卦》),鼓其腹,饱食之象,故曰“噬嗑”。噬:啮。嗑:咬。

艮上离下。艮王则离没。
贲,文饰也。《周易音义》:“贲,傅氏云:贲,古斑字,文章貌。郑云:变也,文饰之貌。王肃云:有文饰,黄白色。”

艮上坤下。艮王则坤死。
剥,阜阳汉简《周易》作“仆”,传本《归藏》亦作“仆”,当以“仆”为正文。坤为臣仆(《损·上九》《遯·九三》)、艮为家(《家人·初九》《蒙·九二》),家中臣仆,故曰“仆”。

坤上震下。坤王则震囚。
复:返,归。震为林(《屯·六三》),震为莽(《同人·九三》),坤为地(《说卦》)。木,生则冒地而出,死则返归于土。坤上震下,入土之象,故曰“复”。
无妄
乾上震下。乾王则震没。
无妄,阜阳汉简《周易》作“无亡”,王家台秦墓竹简《归藏》作“毋亡”并有“安处”“安藏”之辞。《说文解字》:“亡,逃也。”震为足(《说卦》《剥·初六》),乾为牢(《大畜·六四》),足陷牢中,甭想逃亡,故曰“无亡”。“亡”与震象足动之义合,故当以“亡”为正字。“无”“毋”同义通用。
大畜
上艮下乾,艮王则乾废。
乾为金(《噬嗑·六五》《鼎·六五》),艮为家(《蒙·九二》《家人·九五》《损·上九》),家中有金,故曰“大畜”。畜,蓄也。

艮上震下。艮王则震相。
《尔雅·释诂》:“颐,养也。”《释名·释形体》:“颐,养也。动于下,止于上,上下嚼物以养人也。”郑玄说:“颐,口车辅之名也。震动于下,艮止于上,口车动而上,因辅嚼物以养人,故谓之颐。颐,养也。
大过
兑上巽下。兑王则巽囚。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巽为信(《中孚》)、兑为毁折(《说卦》),毁信,大错,故曰“大过”。过,错也。

坎上坎下。
习:重。坎上坎下,重坎,故曰“习坎”。《彖》曰:“习坎,重险也。”

离上离下。
离,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作“罗”,王家台秦墓竹简《归藏》作“丽”,均应读作“俪”。俪,偶也。离主婚媾(《贲·六四》)。《说卦》:“相见乎离。”万物至此相俪成偶,繁衍生息,故离为娠(《震·上六》)、为大腹(《说卦》《明夷·六四》)。

兑上艮下。兑王则艮没。
咸,通“禁”。临卦初九之辞和九二之辞“咸临”,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均作“禁林”,由此可见“咸”与“禁”通假。兑为法(《蒙·初六》《丰·六二》)、艮为止(《说卦》),依法禁止,故曰禁。咸,亦可读作“缄”。缄:封,闭。

震上巽下。震王则巽相。
《说文解字》:“恒,常也。”震为动(《说卦》)、巽为信(《中孚》),其德有信,行为有常,故曰“恒”。

乾上艮下。乾王则艮胎。
《周易音义》:“遯,徒巽反。字又作□,又作遁。同。隐退也,匿迹避时奉身退隐之谓也。郑云:逃去之名。《序卦》云:遯者退也。”《周易本义》:“遯,退避也。”
大壮
震上乾下。震王则乾囚。
《象》曰:“雷在天上,大壮。”震为雷(《说卦》),雷震天上,故曰“大壮”。王家台秦墓竹简《归藏·大壮》卦辞中有“丰隆”一语,显然取意于震雷之声。

离上坤下。离王则坤相。
晋,进也。离为日、坤为地,日出地上,故曰“晋”。
明夷
坤上离下。坤王则离休。
夷,伤也。坤为地,离为日(《说卦》),日落地下,故曰“明夷”。
家人
巽上离下。巽王则离相。
家人一卦,王家台秦简《归藏》名“散”,传本《归藏》名“散家人”。家人,当读作“嫁人”。离为女、巽为散(《说卦》《涣》《中孚·九二》),女散嫁人,故曰“家(嫁)人”,故曰“散”,故曰“散家(嫁)人”。

离上兑下。离王则兑胎。
睽卦,王家台秦墓竹简《归藏》卦名字从目从瞿,即“瞿”。《说文解字》:“瞿,鹰隼之视也。”《礼记·玉藻》:“视容瞿瞿。”《礼记集说》:“瞿瞿,惊遽之貌。”《说文解字》:“睽,目不相听也。”听,从也。目不相听,当为受惊时两眼发呆之貌。睽,当为视容惊惧之貌。

坎上艮下。坎王则艮相。
《彖》曰:“蹇,难也。”坎为祸(《随·九四》)、坎为患(《比·初六》《大过·九四》《中孚·初九》)、艮为门(《同人·初九》《随·初九》),祸患临门,故曰“蹇”。

震上坎下。震王则坎废。
解:解脱。坎为险(《坎·九二》)、震为足(《剥·初六》)、震为出(《随·初九》),足出险外 ,故曰“解”。

艮上兑下。艮王则兑囚。
损,减也。马王堆汉墓帛书《要》:益之为卦也,春以授夏之时也,万物之所出也,长日之所至也,产之室也,故曰益。损者,秋以授冬之时也,万物之所老衰也,长夕之所至也,故曰产道穷焉而损道生焉。《易纬·通卦验》:兑主秋分,艮主立春。自秋分至立春,产道穷焉而损道生焉,故曰“损”。兑为成(《豫·六五》校)、艮为败(《复·上六》),成而败,故曰“损”。

巽上震下。巽王则震休。
益,增也。马王堆汉墓帛书《要》:益之为卦也,春以授夏之时也,万物之所出也,长日之所至也,产之室也,故曰益。损者,秋以授冬之时也,万物之所老衰也,长夕之所至也,故曰产道穷焉而损道生焉。《易纬·通卦验》:震主春分,巽主立夏。自春分至立夏,万物生长增益之时,故曰“益”。

兑上乾下。兑王则乾相。
夬,快也。快,锐也。夬字古文象以刀劈削木棍之形,故夬字有锐利之义。

乾上巽下。乾王则巽死。
姤,马王堆汉墓帛书《易之义》作“坸”或“句”,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周易》作“敂”,当以“敂”为正。《说文解字》:“敂,击也。从攴,句声,读若扣。”乾为金(《说卦》《鼎·六五》《姤·初六》),巽为木(《说卦》《大过》),金克木,故曰“敂”。敂,击也。(参见《姤·初六》)

兑上坤下。兑王则坤休。
萃,聚也(《彖》《序卦》《杂卦》)。坤为川、坤为河(《泰·九二》),兑为渊(《乾·九四》)、兑为泽(《说卦》),川入渊泽,故曰“萃”。坤为众(《晋·六三》),兑为归(《归妹》),众归,故曰“萃”。

坤上巽下,坤王则巽废。
《周易本义》:“升,进而上也。”升,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作“登”。《说文解字》:“登,上车也。”升与登同义。

兑上坎下。兑王则坎胎。
兑为法(《蒙·初六》《丰·六二》)、兑为律(《师·初六》)、坎为盗寇(《说卦》《需·九三》《屯·六二》),兑上坎下,盗寇伏法之象,故曰“困”。

坎上巽下。坎王则巽没。
巽为木(《说卦》《困·初六》《大过》),坎中有木,故曰“井”。古代以木构架支护井壁,故“坎中有木”为井之象。

兑上离下。兑王则离废。
革,改也。兑为毁折(《说卦》《大过》《离·上九》)、离为戈兵(《说卦》《噬嗑·初九》),毁之以戈兵,故曰“革”。

离上巽下。离王则巽休。
《说文解字》:“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离为缶(《坎·六四》),离为瓮(《井·九二》)。离为容器、离为三(《晋》《讼·上九》《明夷·初九》)、巽为股(《说卦》《咸·九三》),器有三股,鼎之象也,故曰“鼎”。

震上震下。
震,动也。震主春分(《易纬·通卦验》)。春分之时,万物萌动,故震卦的基本含义为动。

艮上艮下。
艮,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作“根”。《广雅·释诂》:“根,始也。”《老子》:“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生芸芸,各复归其根。”根为始,根为终。《说卦》:“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终万物始万物者莫盛乎艮。”艮卦卦辞描述的正是其终万物始万物的特性。

巽上艮下。巽王则艮废。
渐,序也。艮为鸟(《小过》)、巽为信(《中孚》),鸟有信,候鸟也,故爻辞取象为“鸿”;鸿,飞成行,止成列,排列有序,故曰“渐”。《艮·六五》艮之渐曰“有序”,亦取义于此。
归妹
震上兑下。震王则兑死。
兑为归、震为女(《随》《震·上六》),故曰“归妹”。归妹:意思是把媳妇娶回家。兑与震为夫妇(《随》),兑男娶震女,故曰“归妹”。

震上离下。震王则离胎。
丰:大鼓。殷墟卜辞反映出丰和庸关系密切,“可以断定‘丰’本是一种鼓的名称”。即“庸是大钟,丰是大鼓,所以它们才会时常并提”。(裘锡圭:《甲骨文中的几种乐器名称》,载《古文字论集》,中华书局1992年版。)震为鼓(《离·九三》《中孚·上九》)、离为大腹(《说卦》《明夷·六四》),大腹之鼓,故曰“丰”。由丰卦卦象也可以反证“丰”本是一种大鼓。

离上艮下。离王则艮囚。
旅:羁旅,出行在外,作客寄居 。离为火、艮为屋(《萃·初六》《鼎·九四》),火焚其屋,失其居,无所容,故曰“旅”。

巽上巽下。
巽,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作“筭”。《说文解字》:“巽,具也。”“筭,长六寸,计历数者,从竹从弄,言常弄乃不误也。”“算,数也,从竹从具,读若筭。”段玉裁注算字云:“筭为算之器,算为筭之用,二字音同而义别。算从竹者,谓必用筭以计也。从具者,具数也。”桂馥曰:“从具者,本书‘十,数之具也。’《三苍》:‘算,选也。’选当为巽。本书‘巽,具也。’”

兑上兑下。
兑,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作“夺”。《篇海类编·通用类·大部》:“夺,强取也。”《广韵》:“敚,强取也。古夺字。”兑当为敚字之省。

巽上坎下。巽王则坎囚。
涣,散也。《说文解字》:“涣,流散也。”坎为鬼(《睽·上九》《既济·九三》《未济·九四》)、巽为散(《说卦》《中孚·九二》《小畜》《家人·六二》),鬼魂流散,故曰“涣”。

坎上兑下。坎王则兑废。
《说文解字》:“节,竹约也。”《孟子·离娄》:“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朱熹《集注》云:“符节,以玉为之,篆刻文字而中分之,彼此各藏其半,有故则左右相合以为信也。”
中孚
巽上兑下。巽王则兑没。
孚,信也。《说文解字》:“孚,卵孚也。从爪从子。一曰信也。徐锴曰:鸟之孚卵皆如其期不失信也。”《序卦》:“节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 《杂卦》:“中孚,信也。” 兑为节(《节》)、巽为信,节而信之,故曰“中孚”。
小过
震上艮下。震王则艮休。
小过,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作“少过”,当以“少过”为正文。艮为止、震为足(《说卦》),止步不出,故曰“少过”。过:出访,探望。
既济
坎上离下。坎王则离死。
既,已也,尽也。济,止也。《庄子·齐物论》:“厉风济则万窍虚。”注:“济,止也。”离为火,坎为水,火遇水,故曰“既济”。既济:已止。
未济
离上坎下。离王则坎死。
《尔雅·释言》:“济,渡也。”《史记·宋微子世家》:“襄公与楚成王战于泓。楚人未济,目夷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济击之。’公不听。已济未陈,又曰:‘可击。’公曰:‘待其已陈。’陈成,宋人击之。宋师大败,襄公伤股。国人皆怨公。公曰:‘君子不困人于厄,不鼓不成列。’”未济:未渡。
坎为水,离为舟筏(《泰·九二》),舟在水上,未成其渡,故曰“未济”。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和意义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先把24节气的名称按次序列下,分为四组,每组又分为前后两半:
立春,雨水,惊蛰, 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 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 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 冬至,小寒,大寒。
这样一摆出,立刻能看出前半四个立字后,紧跟着后半开始,又见“春夏秋冬”四个大字领头。这什么意思呢?不言而喻,这是说春夏秋冬四季从四个立立起来,立起来就是开始嘛。后半的“春夏秋冬”配上两个“分”字,两个“至”字。分是什么意思?最简单的“分”,就是“一分为二”了,可见这就表明,在这里把一季“一分为两半”了。那另外两个“至”字呢?容易误解为“到头了”的意思,但要弄清楚是什么到头了?不要当作是一季到头了,而是太阳向北或向南走到头了,要回头走了。确切追究这个“至”字的本义的话,“至”是极的意思。比如我们说“至少”,就是说不能再少了,少到极点了。夏至就是说太阳向北走到`极点了,要回头了,但夏季并没有完,而是刚刚到中点。冬至也是类似,太阳刚刚到极南点,开始转向北了,冬季过了一半了。
通常把这八个节气称为四季八节。实际是四始八中。它们是界定四季的。可是四季又是什么意思呢?夏季不是热天吗?,冬季不是冷天吗?为什么快到了夏季的末尾才大暑,快到了冬季的末尾才大寒?这夏季和冬季不是歪了吗?
这个问题提得确实有道理。难道古人给四季定歪了吗?深入思考,才能理解其中的奥秘。
原来冷和热虽然是依赖太阳的照射,但人们感觉到的冷和热却是原因很复杂的,太阳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比如一个大房子两头有两个门,冬天从左端门端进一盆火,慢慢向右门移动,最后从右端门端出去。您说是不是当这盆火移到中央的时候房子里的温度最高?肯定您说不是,是火移到偏右门时温度最高。原因是火向空气散热是需要时间的,火移到中间时,热还没有来得及散开。太阳照射与此类似,影响气温的因素还要复杂得多。所以,季节的概念,最初发生时是很朴素的,根据人钔的直接感受。当人们要定四季的准确概念,并想把四季概念纳入历法的时候,人们认识到不能仅仅根据气温来定四季。同一时间,各地气温不相同,不同年的同一历时,气温也不总相同。因此必须找到最稳定的普遍适用的定四季的标准。我们聪明的祖先,找到了这个标准,那就是太阳的南北位置。这个标准是天文标准。太阳的南北位置虽不能唯一决定一个地方的气温,但它能大体上有规率的影响一年中的温度变化。因此按太阳的南北位置来定四季是有实际价值的。当然这样定的四季必须与按气温来定的直感四季有区别了。通常把直感的四季称气象四季。气象四季不能作历法四季。而刚才说的天文四季才能作历法四季。气象四季通常比天文四季有些滞后,中国的黄河流域大概滞后三个期。24节气中上述八个所定的四季,正是天文四季,也是历法四季。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大暑和大寒不在夏季和冬季的中间了。
四季八节是24节气的骨架,也是历法的骨架。其它十六个节气则是骨架上的枝条或肉。枝条或肉的用处是天文四季通向气象四季的桥梁。
我们看立春和春分之间三等分插入了“雨水”和“惊蛰”。这两个名字描写了春季上半季的气象或生物的特征。要开始下雨了,藏在地下过冬的小生命听见太阳的召唤要开始苏醒了。春分和立夏之间插入的是“清明”和“谷雨”。从“清明时节雨纷纷”我们可以知道清明节气时的气候情况。从谷雨的字面可以知道这是庄稼需要雨水促长的季节。立夏与夏至之间插入“小满”和“芒种”。小满是小麦灌浆的时候,芒种是小麦收割和秋种的大忙季节。夏至与立秋之间插入“小暑”和“大暑”,这是最热的一个月了。立秋和秋分之间插入“处暑”和“白露”,这是暑威强弩之末,和早晚开始见露珠的初秋季节了。秋分与立冬之间插入“寒露”和“霜降”,其意已见字自明了。立冬与冬至之间插入“小雪”和“大雪”;冬至与立春之间插入“小寒”和“大寒”,其气象意义就更清楚,不必解释了。总之一句话,八节之间插入的十六个节气,是用来描述中国黄河流域的气象和物候的。世界任何其它地区都可根据各地的气象和物候特征模仿为这十六个节气取适当的名称,就像世界时和区时的关系一样。所以说:24节气实际是全世界适用的。
24节气的天文意义明白之后,就知道历法以24节气为准绳是多么重要。但是24节气是按太阳在天空走过的大圆的24个等分角度来定义的,不是按一年24个等分时间来定义的,所以时间间隔并不相等,按近似的天数说,有的近似15天,有的近似16天。所以一年的月怎样分才能让既简明,又足够准确的表现24节气,使它们排列得有最简单的规律,让人容易记忆掌握,这是设计历法的重要任务。
附: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
惊蛰芦林闻雷报,春分蝴蝶舞花间。
清明风筝放断线,谷雨嫩茶翡翠连,
立夏桑果象樱桃,小满养蚕又种田。
芒种玉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练;
小暑风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赏红莲。
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葵花笑开颜;
白露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
寒露菜苗田间绿,霜降芦花飘满天;
立冬报喜献三瑞,小雪鹅毛片片飞。
大雪寒梅迎风狂,冬至瑞雪兆丰年;
小寒游子思乡归,大寒岁底庆团圆。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东北农民流行节气的顺口溜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甸,处暑动刀镰,
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
大雪江茬上,冬至不行船,
小寒近腊月,大寒整一年。
二十四节气歌
打春阳气短,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鸟来全
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
小暑不算热,大署三伏天
立秋忙打淀,处暑动刀镰
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河插严
大雪河封上,冬至不行船
小寒大寒又一年
二十四节气表
立春: 2月4日前后,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2月18日—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3月5日(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1日(或22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4月5日前后,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4月20日前后,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5月5日或6日“立夏”。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5月20日或21日交“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6月6日前后,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6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7月7日前后,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23日前后,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9月8日前后,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9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10月8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10月23日前后为“寒露”,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每年11月7日前后。
小雪:11月22日前后为“小雪”节气。北方冷空气增强,气味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大雪:12月7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冬至: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
小寒:1月5日前后, 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1月20日前后,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六十四卦七十二候对应表

五行的相窃是对五行相生的反作用.
就像相溺是相克的辅作用是一样的.
五行相窃:金窃土,土窃火,火窃木,木窃水,水窃金

二十四节气:立夏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里第七个节气,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是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节气。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夏字是“大”的意思,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
      在气候学上,日平均温度在10度以下为冬季,日平均温度在10度以上至22度以下为春季或秋季,日平均温度在22度以上为夏季。
      2021 年 5 月 5 日 20时 25分,标志着进入到癸巳月。
      立夏的三候为: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
      立夏后第一个五天蝼蝈鸣,蝼咕和蝈蝈开始鸣叫,蝼蛄俗名耕狗、拉拉蛄,地下越冬。清明后在地表活动,5月上旬~6月中旬是蝼蛄最活跃的时期。如果没有鸣叫,古人认为将有涝灾。
蝼蛄是多种地栖性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蝼蛄科昆虫的总称,俗名耕狗、拉拉蛄、等,蝼蛄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各地,此类昆虫身体梭形,前足为特殊的开掘足,雌性缺产卵器,雄性外生殖结构简单,雌雄可通过翅脉识别(雄性覆翅具发声结构)。

蝼蛄也是一味中药,它的药性质,性味咸,寒。入胃、膀胱经。功能利水通便。可用于治疗水肿、石淋、小便不利、瘰疬、臃肿恶疮等。

蝼蛄在民间还有很强大的食用,主要油炸为主,撕去短翅膀,下油锅炸至金黄,撒上细盐。带有一点点泥土味道,口感脆,没什么昆虫特别味道,可能蛋白质不多,和蚕、马蜂、竹虫的味道差不多。
一候的植物:稠李,落叶乔木,蔷薇目蔷薇科稠李属植物,花期四月到五月。

北亚、北欧均有分布,耐寒性强。春观其花,秋观红叶和果实,是良好观赏树。叶子可入药,有镇咳祛痰之功效。果含蛋白质,糖等,可鲜食或加工。还是优质木材和蜜源植物。
第二个五天蚯蚓出,天气热了,地气足了,蚯蚓从地里爬出了地面。蚯蚓没有按时爬出来,古人认为后宫宠妃谋害皇后。
蚯蚓别称:地龙、曲鳝等,环节动物属爬行种动物,有“生态系统工程师”的美称。

蚯蚓是分解者,对于人类来说,它可以分解掉人类生产的有机垃圾,使其变成无机物,供植物等利用。
蚯蚓还可以作饲料、食品和药材,对人类的益处很大。
二候的植物:钝叶杜鹃,又名石岩,常绿灌木,花期三月到五月。原产日本,耐热不耐寒。观赏植物,是做花篱和盆景的优良材料。
第三个五天王瓜生,别名钩、藈菇《尔雅》性味苦,性寒,入心、肾经。天气热时,瓜开始长出来,如果王瓜没有按时长出,意味着贵族将会受贫。
王瓜是葫芦科栝楼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它主要生长于山坡疏林中或灌丛中,在中国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均有分布。

王瓜的主要功效有:清热,生津,消瘀,通乳。主治消渴,黄疸,噎膈反胃,经闭,乳汁不通,痈肿,慢性咽喉炎。
三候的植物:泡桐,又名白花泡桐。原产于中国,喜光,较耐阴,喜温暖气候,耐寒性不强。落叶乔木,三月到四月先叶开放,速生树种,春天白花满树,花、叶、果根均可入药,木材可以制造家具、乐器和造制纸的良好材料。
药用上,古时对药用也有记载,如《本草纲目》(1578年)记述:“桐叶……主恶蚀疮著阴,皮主五痔,杀三虫。花主傅猪疮,消肿生发。”医学上发现泡桐的叶、花、木材有消炎、止咳、利尿、降压等功效。
立夏的民俗:
一、迎夏
帝王会引领大臣到郊外,穿红衣坐红车,迎接夏天。
二、斗蛋或者吃蛋
三、吃豆饭
将豌豆和糯米蒸饭吃或者是将五豆(红豆、黄豆、青豆、黑豆、绿豆)和糯米一起蒸饭吃。
四、称秤
大家在立夏这天,称秤,一边称一边说些吉祥话,寓意着祝福。
五、疰(zhu)夏绳
将五线系在小孩手腕上,寓意消灾避难。
六、忌坐门槛
在古代时,门槛都是大木头做的,门槛因为埋在土上,夏天地气上升,门槛上湿气重,所以不能坐。同时,有句俗语:“夏不坐石,冬不坐木”。也是同理,在这些季节里,木和石的湿寒很容易进入体内。
立夏需要注意的衣食住行及事项:
一、衣
      天气渐暖已经进入夏季,我们需要注意防晒,同时需要注意天气的变化,适时增减衣物。
二、食
      在中医五行学说里,心属火,心主血,心最喜欢的颜色是红色。因此夏季养心最好吃些赤色食物。
      夏季正好是各种绿色蔬菜上市时,木生火,可以吃绿色蔬菜,多食果蔬,增加维生素的摄取。
      也可以多食:桂圆粥(功效:补益心脾,养血安神。适用于劳伤心脾、思虑过度、身体瘦弱)
      荷叶粥(荷叶1张、粳米100克)
      三白饮(白茅根50克、白木耳15克、白糖10克,代茶喝)
      三豆饮(绿豆100克、赤豆50克、白扁豆30克、煮烂代茶饮)
      三黄饮(黄豆50克煮熟、黄瓜、蜂蜜) 
      四君子汤(健脾补气)
三、住
      夏季多开窗通风,如果有条件可以在家里多摆放些鲜花,让我们的心情愉快。
      也可以点一些薰香,夏季蚊虫多,除了防蚊虫,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我们心情舒畅,心安于夏。
四、行
      夏天的繁盛的季节,运动是非常适合的,各种运动都可以,运动中需要注意适量为好。
      大家要晚睡早起有助于健康。我们感应天地的按排,珍惜时间,多多利用白天的时间。让我们如同草木一样繁盛起来。
五、需要注意的各种事项:
      立夏时节,阳气升腾,温差变化大,老年人应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感冒的发生。夏主心,心为君主之官,心主喜,喜欢喜悦快乐的情绪,加上上半年为阳气生发之时,要抒发助阳气为主,让心情愉悦,如遇不开心之事,可以到发泄出来,不要压在心里。
      这个节气正好听一曲古琴曲《石上流泉》,正好应了这个节景。正如曲名一样,初夏的清泉,潺潺流过清青石上,青石上流清泉,让我们心头清凉安舒。
      石上流泉初见于明代的《琴谱正传》。存谱为八段。关于它的作者,有伯牙或刘涓子等说法,并不可信。乐曲表现了碧涧泠泠、枕流漱石的意趣。
    二十四节气代表的是气候变化、降水量变化,而易经六十四卦代表的是自然规律的总结,按照上古时候人们的想法,两者之间是存在着联系的,甚至有对应关系,我们可以从每一种节气中对照查找出某些卦名,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与六十四卦之间的联系。
      立夏对应的卦是:既济卦、益卦,这两个卦都是上卦。
      既济卦:坎为水,离为火,水火相交,水在火上,水势压倒火势,救火大功告成。既,已经;济,成也。既济就是事情已经成功,但终将发生变故。 既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
      《既济卦》象征成功:此时功德完满,连柔小者都亨通顺利,有利于坚守正道;开始时是吉祥的,但如有不慎,终久必导致混乱。
      益卦:利于有所前往,利于涉越大河。
      从卦象看,风骤则雷迅,雷激则风烈,两相助益,所以卦名为“益”。从卦义看,损上益下,益下则本固,实际上是下益上亦益,所以卦名为“益”。益卦上体为巽,巽为木,木可济川,所以言“利涉大川”。
      卦辞言“利往”,又言“利涉”,意在告诫在主动争取可获益的情况,若有济变之机,便当奋力以求,不可坐失良机。
      立夏是一个万物当立的节气,一年之中最为繁荣的节气,我们做人做事应上天的按排,珍惜时光好好努力。

周易六十四卦如何配六十干支数

六十甲子配卦口诀
甲子开蒙「坤」卦起,丙子「颐」卦「屯」戊子,庚子坐临「风雷益」,
壬子雷声「震」天地。乙丑「唑嗑」丁丑「随」,「无妄」配就已丑支,辛丑「明夷」癸丑
「贲」,五牛配卦当须记。甲寅「水火既济」局,丙寅「家人」戊寅「丰」,庚寅「离」火
上下照,壬寅「同人」又连气。乙卯逢「临」丁卯「损」,已卯守「节」不失志,「风泽中
孚」见辛卯,癸卯又合「归妹」意。火泽「睽」中见甲辰,丙辰泽国「兑」生之,戊辰合「
履」庚辰「泰」,壬辰「大畜」其连理。乙巳「水天需」卦气,丁巳「小畜」风依依,已巳
「大壮」辛巳「有」,「泽天夬」来合癸巳。甲午南天「乾」卦起,丙午「大过」戊午「鼎
」,庚午卦位「雷风恒」,壬午「巽」风吹微微。「水风井」中藏乙未,丁未宫中「山风蛊
」,已未「升」堂「讼」辛未,癸未又被「泽水困」。甲申「未济」丙申「解」,戊申「风
水涣」迟迟,庚申「坎一窃听器
水一片,壬申原来」「地水师」。乙酉「遁」藏丁酉「咸」
,已酉行「旅」火山地,辛酉「小过」癸「癸渐」,金鸡一唱天下知。甲戌「蹇」卦丙戌「
艮」,戊戌「谦」虚亦自微,庚戌是「否」当须辨,壬戌尽「萃」方为美。乙亥泰「晋」丁
亥「豫」,已亥「观」之辛亥「比」,癸亥配卦「山地剥」.|
这个口诀,用了六十个卦,[泽火革,天风姤,山水蒙,地雷复]四卦不见了,邵子的皇极经世书,将乾坤
坎离四卦抽离,其馀的六十卦配六十干支,虽然言之成理,但个人认为总是美中不足,盖六十四卦
384爻,均有数理存在,一个六十四卦周期要配一甲子六十干支,如在罗盤圆周上度数由0到360度,
干支由1到60,六十四卦由1到64,一个干支也不能省略,一个卦也不能缺少,才能真正模拟天地日
月的运行,否则人为的取舍,卦序明明有64,甲认为乾坤坎离为四正卦可抽离,乙认为坎震离兑可
省,也有的乾坤坎离四卦不用,而将易经卦序(屯,蒙,需,颂,师,比,小畜,履,...)拿来用的.
干支既然配年月日时,都是连续不断,卦序六十四,也当连续不断,例如乾,夬,有,壮何以是1234?
古人有所谓[加一倍法],就是每一卦从上爻往下看,凡阴爻取数,阳爻不取数(为0),上爻
1,五爻2,四爻4,三爻8,二爻16,一爻32,将一(初)到六(上)爻得数加总,最後再加上1,就是邵子圆图
的六十四卦卦序了,乾0+1=1,
夬1+1=2,有2+1=3,
壮1+2+1=4,革1+16+1=18,
离2+16+1=19,丰1+2+16+1=20,
坎1+4+8+32+1=46,坤1+2+4+8+16+32+1=64,
兑1+8+1=10,震1+2+8+16+1=28,
巽4+32+1=37,艮2+4+16+32+1=55;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八纯卦序数如除去九最後都是1.所以
六十四卦不能任意除去四个卦,图示如下:
---
---1 上六
--- ---2 五
--- ---4 四
--- ---8 三
--- ---16 二
--- ---32
初一
坤 (1+2+4+8+16+32)+1=64 6+4=10. 1+0=1
--- ---1
--------0
---
---4
--- ---8
--------0
--- ---32
坎 (1+4+8+32)+1=46 4+6=10,
1+0=1而卦序代表了方位,阴阳,节气,日缠,时间等等。

请教一下六十四卦卦名的由来~

六十四卦卦名由来

乾上乾下。
达于上者谓之乾。凡上达者莫若气,天为积气,故乾为天。——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坤上坤下。
《说文解字》:“坤,地也,《易》之卦也。从土从申,土位在申。”坤为地(《说卦》《明夷·上六》),故卦名“坤”。

坎上震下。坎王则震胎。
屯,难也。《说文解字》:“屯,难也,象草木之初生屯然而难。”震为足(《说卦》《剥·初六》),坎为险(《坎·九二》《彖》),步入险境,其行难也,故曰“屯”。

艮上坎下。艮王则坎休。
马王堆汉墓帛书《缪和》:“夫蒙者,然少未又知也。”蒙:蒙昧无知。坎为知(《临·六五》),艮为弃(《离·九四》),弃知,故曰“蒙”。

坎上乾下。坎王则乾休。
需,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作“襦”,均应读作“濡”。濡,湿也。乾为天(《乾·九五》)、坎为雨(《小畜·上九》《鼎·九三》),下雨天,故曰“濡”。需,传本《归藏》作“溽”,濡与溽同义。

乾上坎下。乾王则坎相。
《周易音义》:“讼,才用反。争也,言之于公也。郑云:辩财曰讼。”坎为盗寇(《说卦》《需·九三》《蒙·上九》)、乾为金(《说卦》《鼎·六五》),盗金,必致讼,故曰“讼”。

坤上坎下。坤王则坎没。
《彖》曰:“师,众也。”《周易本义》:“师,兵众也。”《吕氏春秋·论威》:“凡兵,天下之凶器也。”坤为众(《说卦》《晋·六三》)、坎为寇(《蒙·上九》《需·九三》),众寇,故曰“师”。师,兵众也。

坎上坤下。坎王则坤囚。
《彖》曰:“比,辅也,下顺从也。”朱熹《周易本义》:“比,亲辅也。”《周易尚氏学》:“比,亲也,辅也。”
小畜
巽上乾下。巽王则乾死。
小,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作“少”,当以“少”为正文。《周易音义》:“畜,本又作蓄,同,敕六反,积也,聚也。”“小畜”意思即“少蓄”。乾为金(《说卦》《鼎·六五》《噬嗑·六五》)、巽为散(《涣》《中孚·九二》),金散,故曰“少蓄”。(参见《家人·六二》《大畜》)

乾上兑下。乾王则兑休。
《史记·殷本纪》:“汤曰‘吾甚武’,号曰武王。”兑为武(《履·六三》《巽·初六》)、乾为君(《说卦》《履·六三》),履卦有“武王”之象,而武王商汤名履,故命卦曰“履”。履卦得名于武王商汤之名!

坤上乾下。坤王则乾胎。
泰、否二卦说的正是君民之间的关系:乾为君、坤为众(《说卦》),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人君谦居民下,以民为上则“泰”;人君骄居民上,以民为下,则“否”。

乾上坤下。乾王则坤废。
《说文解字》:“否,不也,从口从不。方九切。”否之:否定之。《尚书·周书·无逸》:“民否则厥心违怨,否则其口诅祝。”
否、泰二卦卦名与卦辞均可对读:君居民上,民否之,危;君居民下,民载之,泰。不仁,不利君子贞;爱人,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小往大来。
同人
乾上离下。乾王则离囚。
《说文解字》:“同,合会也。”同人:会同众人。《尔雅·释地》:“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野,此处当专指商郊牧野。会同众人,陈师牧野,此之谓“同人于野”。“同人”应当与“于野”连读,该卦唯命曰“同人于野”才能尽显其兵伐其君之意。“同人”当为简称。
大有
离上乾下。离王则乾没。
《周易本义》:“大有,所有之大也。”《周易音义》:“大有,包容丰富之象。”乾为金、 为玉、为木果(《说卦》),离为大车(《大有·九二》《睽·六三》),载之以大车,故曰“大有”。

坤上艮下。坤王则艮死。
朱熹《周易本义》:“谦者,有而不居之义。止乎内而顺乎外,谦之意也。山至高而地至卑,乃屈而止于其下,谦之象也。
坤为地(《说卦》)、艮为山(《说卦》《随·上六》),高山屈居卑地之下,故曰“谦” 。

震上坤下。震王则坤没。
《周易本义》:“豫,和乐也。”《序卦》:“有大而能谦必豫,故受之以豫;豫必有随,故受之以随;以喜随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蛊。”《序卦》以“喜”说豫。豫,喜也,乐也。

兑上震下。兑王则震死。
《周易本义》:“随,从也。” 《礼记·郊特牲》:“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夫也者,夫也。夫也者,以知帅人者也。”

艮上巽下。艮王则巽胎。
蛊:败坏。巽为信(《中孚》)、艮为弃(《离·九四》),弃信,其德败坏,故曰“蛊”。

坤上兑下。坤王则兑相。
马王堆汉墓帛书《易之义》:“林(临)之卦,自唯不无瞿(惧)。”《易之义》以“惧”说“临”。兑为惕(《乾·九三》《夬·九二》)、兑为忧(《临·六三》)、坤为众(《说卦》《晋·六三》),畏于民众,故曰“临”。临者,懔也,懔于民众也。此乃治民之道。

巽上坤下。巽王则坤胎。
《说文解字》:“观,谛视也。”《尚书·商书·咸有一德》:“七世之庙,可以观德;万夫之长,可以观政。”《书经集传》:“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七。七庙亲尽则迁,必有德之主,则不祧毁,故曰‘七世之庙,可以观德’。天子居万民之上,必政教有以深服乎人,而后万民悦服,故曰‘万夫之长,可以观政’。”坤为众(《说卦》)、巽为信(《中孚》),众信,能获众信,其政教必大有可观,故曰“观”。
噬嗑
离上震下。离王则震废。
《彖》曰:“颐中有物,曰噬嗑。”朱熹《周易本义》:“噬,啮也;嗑,合也。物有间者,啮而合之也。为卦上下两阳而中虚,颐口之象,九四一阳间于其中,必啮之而后合,故曰噬嗑。”非也。震为鼓(《离·九三》)、离为大腹(《说卦》),鼓其腹,饱食之象,故曰“噬嗑”。噬:啮。嗑:咬。

艮上离下。艮王则离没。
贲,文饰也。《周易音义》:“贲,傅氏云:贲,古斑字,文章貌。郑云:变也,文饰之貌。王肃云:有文饰,黄白色。”

艮上坤下。艮王则坤死。
剥,阜阳汉简《周易》作“仆”,传本《归藏》亦作“仆”,当以“仆”为正文。坤为臣仆(《损·上九》《遯·九三》)、艮为家(《家人·初九》《蒙·九二》),家中臣仆,故曰“仆”。

坤上震下。坤王则震囚。
复:返,归。震为林(《屯·六三》),震为莽(《同人·九三》),坤为地(《说卦》)。木,生则冒地而出,死则返归于土。坤上震下,入土之象,故曰“复”。
无妄
乾上震下。乾王则震没。
无妄,阜阳汉简《周易》作“无亡”,王家台秦墓竹简《归藏》作“毋亡”并有“安处”“安藏”之辞。《说文解字》:“亡,逃也。”震为足(《说卦》《剥·初六》),乾为牢(《大畜·六四》),足陷牢中,甭想逃亡,故曰“无亡”。“亡”与震象足动之义合,故当以“亡”为正字。“无”“毋”同义通用。
大畜
上艮下乾,艮王则乾废。
乾为金(《噬嗑·六五》《鼎·六五》),艮为家(《蒙·九二》《家人·九五》《损·上九》),家中有金,故曰“大畜”。畜,蓄也。

艮上震下。艮王则震相。
《尔雅·释诂》:“颐,养也。”《释名·释形体》:“颐,养也。动于下,止于上,上下嚼物以养人也。”郑玄说:“颐,口车辅之名也。震动于下,艮止于上,口车动而上,因辅嚼物以养人,故谓之颐。颐,养也。
大过
兑上巽下。兑王则巽囚。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巽为信(《中孚》)、兑为毁折(《说卦》),毁信,大错,故曰“大过”。过,错也。

坎上坎下。
习:重。坎上坎下,重坎,故曰“习坎”。《彖》曰:“习坎,重险也。”

离上离下。
离,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作“罗”,王家台秦墓竹简《归藏》作“丽”,均应读作“俪”。俪,偶也。离主婚媾(《贲·六四》)。《说卦》:“相见乎离。”万物至此相俪成偶,繁衍生息,故离为娠(《震·上六》)、为大腹(《说卦》《明夷·六四》)。

兑上艮下。兑王则艮没。
咸,通“禁”。临卦初九之辞和九二之辞“咸临”,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均作“禁林”,由此可见“咸”与“禁”通假。兑为法(《蒙·初六》《丰·六二》)、艮为止(《说卦》),依法禁止,故曰禁。咸,亦可读作“缄”。缄:封,闭。

震上巽下。震王则巽相。
《说文解字》:“恒,常也。”震为动(《说卦》)、巽为信(《中孚》),其德有信,行为有常,故曰“恒”。

乾上艮下。乾王则艮胎。
《周易音义》:“遯,徒巽反。字又作□,又作遁。同。隐退也,匿迹避时奉身退隐之谓也。郑云:逃去之名。《序卦》云:遯者退也。”《周易本义》:“遯,退避也。”
大壮
震上乾下。震王则乾囚。
《象》曰:“雷在天上,大壮。”震为雷(《说卦》),雷震天上,故曰“大壮”。王家台秦墓竹简《归藏·大壮》卦辞中有“丰隆”一语,显然取意于震雷之声。

离上坤下。离王则坤相。
晋,进也。离为日、坤为地,日出地上,故曰“晋”。
明夷
坤上离下。坤王则离休。
夷,伤也。坤为地,离为日(《说卦》),日落地下,故曰“明夷”。
家人
巽上离下。巽王则离相。
家人一卦,王家台秦简《归藏》名“散”,传本《归藏》名“散家人”。家人,当读作“嫁人”。离为女、巽为散(《说卦》《涣》《中孚·九二》),女散嫁人,故曰“家(嫁)人”,故曰“散”,故曰“散家(嫁)人”。

离上兑下。离王则兑胎。
睽卦,王家台秦墓竹简《归藏》卦名字从目从瞿,即“瞿”。《说文解字》:“瞿,鹰隼之视也。”《礼记·玉藻》:“视容瞿瞿。”《礼记集说》:“瞿瞿,惊遽之貌。”《说文解字》:“睽,目不相听也。”听,从也。目不相听,当为受惊时两眼发呆之貌。睽,当为视容惊惧之貌。

坎上艮下。坎王则艮相。
《彖》曰:“蹇,难也。”坎为祸(《随·九四》)、坎为患(《比·初六》《大过·九四》《中孚·初九》)、艮为门(《同人·初九》《随·初九》),祸患临门,故曰“蹇”。

震上坎下。震王则坎废。
解:解脱。坎为险(《坎·九二》)、震为足(《剥·初六》)、震为出(《随·初九》),足出险外 ,故曰“解”。

艮上兑下。艮王则兑囚。
损,减也。马王堆汉墓帛书《要》:益之为卦也,春以授夏之时也,万物之所出也,长日之所至也,产之室也,故曰益。损者,秋以授冬之时也,万物之所老衰也,长夕之所至也,故曰产道穷焉而损道生焉。《易纬·通卦验》:兑主秋分,艮主立春。自秋分至立春,产道穷焉而损道生焉,故曰“损”。兑为成(《豫·六五》校)、艮为败(《复·上六》),成而败,故曰“损”。

巽上震下。巽王则震休。
益,增也。马王堆汉墓帛书《要》:益之为卦也,春以授夏之时也,万物之所出也,长日之所至也,产之室也,故曰益。损者,秋以授冬之时也,万物之所老衰也,长夕之所至也,故曰产道穷焉而损道生焉。《易纬·通卦验》:震主春分,巽主立夏。自春分至立夏,万物生长增益之时,故曰“益”。

兑上乾下。兑王则乾相。
夬,快也。快,锐也。夬字古文象以刀劈削木棍之形,故夬字有锐利之义。

乾上巽下。乾王则巽死。
姤,马王堆汉墓帛书《易之义》作“坸”或“句”,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周易》作“敂”,当以“敂”为正。《说文解字》:“敂,击也。从攴,句声,读若扣。”乾为金(《说卦》《鼎·六五》《姤·初六》),巽为木(《说卦》《大过》),金克木,故曰“敂”。敂,击也。(参见《姤·初六》)

兑上坤下。兑王则坤休。
萃,聚也(《彖》《序卦》《杂卦》)。坤为川、坤为河(《泰·九二》),兑为渊(《乾·九四》)、兑为泽(《说卦》),川入渊泽,故曰“萃”。坤为众(《晋·六三》),兑为归(《归妹》),众归,故曰“萃”。

坤上巽下,坤王则巽废。
《周易本义》:“升,进而上也。”升,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作“登”。《说文解字》:“登,上车也。”升与登同义。

兑上坎下。兑王则坎胎。
兑为法(《蒙·初六》《丰·六二》)、兑为律(《师·初六》)、坎为盗寇(《说卦》《需·九三》《屯·六二》),兑上坎下,盗寇伏法之象,故曰“困”。

坎上巽下。坎王则巽没。
巽为木(《说卦》《困·初六》《大过》),坎中有木,故曰“井”。古代以木构架支护井壁,故“坎中有木”为井之象。

兑上离下。兑王则离废。
革,改也。兑为毁折(《说卦》《大过》《离·上九》)、离为戈兵(《说卦》《噬嗑·初九》),毁之以戈兵,故曰“革”。

离上巽下。离王则巽休。
《说文解字》:“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离为缶(《坎·六四》),离为瓮(《井·九二》)。离为容器、离为三(《晋》《讼·上九》《明夷·初九》)、巽为股(《说卦》《咸·九三》),器有三股,鼎之象也,故曰“鼎”。

震上震下。
震,动也。震主春分(《易纬·通卦验》)。春分之时,万物萌动,故震卦的基本含义为动。

艮上艮下。
艮,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作“根”。《广雅·释诂》:“根,始也。”《老子》:“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生芸芸,各复归其根。”根为始,根为终。《说卦》:“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终万物始万物者莫盛乎艮。”艮卦卦辞描述的正是其终万物始万物的特性。

巽上艮下。巽王则艮废。
渐,序也。艮为鸟(《小过》)、巽为信(《中孚》),鸟有信,候鸟也,故爻辞取象为“鸿”;鸿,飞成行,止成列,排列有序,故曰“渐”。《艮·六五》艮之渐曰“有序”,亦取义于此。
归妹
震上兑下。震王则兑死。
兑为归、震为女(《随》《震·上六》),故曰“归妹”。归妹:意思是把媳妇娶回家。兑与震为夫妇(《随》),兑男娶震女,故曰“归妹”。

震上离下。震王则离胎。
丰:大鼓。殷墟卜辞反映出丰和庸关系密切,“可以断定‘丰’本是一种鼓的名称”。即“庸是大钟,丰是大鼓,所以它们才会时常并提”。(裘锡圭:《甲骨文中的几种乐器名称》,载《古文字论集》,中华书局1992年版。)震为鼓(《离·九三》《中孚·上九》)、离为大腹(《说卦》《明夷·六四》),大腹之鼓,故曰“丰”。由丰卦卦象也可以反证“丰”本是一种大鼓。

离上艮下。离王则艮囚。
旅:羁旅,出行在外,作客寄居 。离为火、艮为屋(《萃·初六》《鼎·九四》),火焚其屋,失其居,无所容,故曰“旅”。

巽上巽下。
巽,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作“筭”。《说文解字》:“巽,具也。”“筭,长六寸,计历数者,从竹从弄,言常弄乃不误也。”“算,数也,从竹从具,读若筭。”段玉裁注算字云:“筭为算之器,算为筭之用,二字音同而义别。算从竹者,谓必用筭以计也。从具者,具数也。”桂馥曰:“从具者,本书‘十,数之具也。’《三苍》:‘算,选也。’选当为巽。本书‘巽,具也。’”

兑上兑下。
兑,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作“夺”。《篇海类编·通用类·大部》:“夺,强取也。”《广韵》:“敚,强取也。古夺字。”兑当为敚字之省。

巽上坎下。巽王则坎囚。
涣,散也。《说文解字》:“涣,流散也。”坎为鬼(《睽·上九》《既济·九三》《未济·九四》)、巽为散(《说卦》《中孚·九二》《小畜》《家人·六二》),鬼魂流散,故曰“涣”。

坎上兑下。坎王则兑废。
《说文解字》:“节,竹约也。”《孟子·离娄》:“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朱熹《集注》云:“符节,以玉为之,篆刻文字而中分之,彼此各藏其半,有故则左右相合以为信也。”
中孚
巽上兑下。巽王则兑没。
孚,信也。《说文解字》:“孚,卵孚也。从爪从子。一曰信也。徐锴曰:鸟之孚卵皆如其期不失信也。”《序卦》:“节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 《杂卦》:“中孚,信也。” 兑为节(《节》)、巽为信,节而信之,故曰“中孚”。
小过
震上艮下。震王则艮休。
小过,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作“少过”,当以“少过”为正文。艮为止、震为足(《说卦》),止步不出,故曰“少过”。过:出访,探望。
既济
坎上离下。坎王则离死。
既,已也,尽也。济,止也。《庄子·齐物论》:“厉风济则万窍虚。”注:“济,止也。”离为火,坎为水,火遇水,故曰“既济”。既济:已止。
未济
离上坎下。离王则坎死。
《尔雅·释言》:“济,渡也。”《史记·宋微子世家》:“襄公与楚成王战于泓。楚人未济,目夷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济击之。’公不听。已济未陈,又曰:‘可击。’公曰:‘待其已陈。’陈成,宋人击之。宋师大败,襄公伤股。国人皆怨公。公曰:‘君子不困人于厄,不鼓不成列。’”未济:未渡。
坎为水,离为舟筏(《泰·九二》),舟在水上,未成其渡,故曰“未济”。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