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五运六气详解

五运六气基础知识详解


五运六气的解释

中医学 名词 。古代医家根据金、木、水、火、土五行的运行和阴、阳、风、雨、晦、明(《素问·至真要大论》以风、热、湿、火、燥、寒为六气。)六气的流转(即所谓“气运”),以 推断 气候变化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宋 沉括 《 梦溪 笔谈·象数一》:“医家有五运六气之术,大则候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小则人之众疾,亦随气运盛衰,今人 不知 所用,而胶於定法,故其术皆不验。”《明史·方伎传·周述学》:“自历以外,图书、皇极、律吕、山经……五运六气、海道针经,莫不各有成书,凡一千馀卷。”

词语分解

五运的解释 .古代据五行生克说推算出的王朝 兴替 的气运。《东观汉记·光武纪》:“自帝即位,按图谶,推五运, 汉 为火德, 周 苍 汉 赤,木生火,赤代 苍 。”《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是以三正互用,五运相生, 六气的解释 . 自然 气候变化的六种现象。指阴、阳、风、雨、晦、明。《 左传 ·昭 公元 年》:“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庄子·在宥》:“天气不和,地气郁结,六气不调,四时不节。” 成玄英

五运六气基础知识详解,五运六气详解与应用的内容简介

提起五运六气基础知识详解,大家都知道,有人问五运六气详解与应用txt全集,另外,还有人想问讲五运六气比较的中医医术,最好讲的比较详细,,现代的最好,因为我文言文不是很好,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五运六气,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五运六气详解与应用的内容简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运六气基础知识详解

五运六气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内经》中占比重较大的重要内容。中医工作者多需深入学习和钻研古典医著《内经》。从历史上来看,但凡对中医有所贡献者,多得力于《内经》,而学习《内经》难度较大的莫过于有关五运六气这部分内容。由于五运六气内容在《内经》中是散见的,而辞句和公式又不易理解。为此,《五运六气详解与应用》拟对其进行系统整理,并详加注释,力求浅显易懂,以有益于同道者的学习、掌握和应用。五运六气必背口诀。

五运六气基础知识详解:五运六气详解与应用txt全集

五运六气详解与应用txt全集附件已上传到网盘,点击:

谁知道五运六气的知识求普及

你也想学习五运六气吗?

我们可以边讨论,共同学习啊

问五运六气中的客运概念的出处?五运六气入门基础知识。

以十天干的甲己配为土运,乙庚配为金运,丙辛配为水运,丁壬配为木运,戊癸配为火运,统称五运,以十二地支的巳亥配为厥阴风木,子午配为少阴君火,寅申配为少阳相火,丑未配为太阴湿土,卯酉配为阳明燥金,辰戌配为太阳寒水,叫做六气,从年干推算五运,从年支推算六气,并从运与气之间,观察其生治与承制的关系,以判断该年气候的变化与疾病的发生。这就是五运六气的基本内容。

你说的或许是客气?

太深奥了,曾经俺看过很多算命、算运、卜卦的书,也没有搞懂,用来推算,一百之中九十九不中,两年多来一次就两百元,算运卜卦把俺给坑苦了研究五运六气 最厉害的人。

出自素问,现在是中医知识

讲五运六气比较的中医医术,最好讲的比较详细,,现代的最好,因为我文言文不是很好

简称“运气”。“运”指木、火、土、金、水五个阶段的相互推移;

“气”指风、火、热、湿、燥、寒。

古代医家据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种十天干以定“运”;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这十二地支以定“气六种气候的转变。五运六气的公式歌诀。

一(天干配五行):甲、乙--------木

丙、丁--------火-------土五运六气推算个人疾病。

庚、辛--------金五运六气谁的讲解最经典。

壬、癸--------水五运六气的治病秘密。

二(地支配五行):寅、卯-------木

巳、午-------火

申、酉-------金

亥、子-------水

辰、戌、丑、未---土李阳波五运六气详解与应用。

三(天干化五运)(中运):(黄帝内经内容)五运六气生辰八字预测诊疗法。

甲、己------土运二十四山地运旺衰一览表。

乙、庚------金运

五运六气

丙、辛------水运五运六气推算表。

丁、壬------木运

戊、癸------火运五运六气的公式。

其中单数(甲、丙、戊、庚、壬)为中运太过之年

双数(乙、丁、己、辛、癸)为中运不及之年

四(地支化六气)(司天之气):(黄帝内经内容)-----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

丑、未-----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掌握五运六气诊断疾病不用愁。

寅、申-----少阳相火司天五运六气简单算法。

厥阴风木在泉

卯、酉-----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

辰、戌-----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

巳、亥-----

厥阴风木司天

少阳相火在泉

干支纪年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了“运气”(中运与司天之气)的意义。每年干支的不同组合,就有不同的中运与司天之气的组合,不同的气候,易引发不同的病症。

《五运六气详解与应用》

以上就是与五运六气详解与应用的内容简介相关内容,是关于五运六气详解与应用txt全集的分享。看完五运六气基础知识详解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运六气必背口诀

五运:金、木、水、火、土

六气: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

甲己化土乙庚金 丁壬化木尽成林

丙辛具是三江水 龙癸南方火炎侵

子午少阴君火心 丑未太阴湿土临

寅申少阳相火位 卯酉阳明属燥金

辰戌太阳寒水是 巳亥厥阴风木寻

太虚理气天地阴阳歌

无极太虚气中理,太极太虚理中气.

乘气动静生阴阳,阴阳之分为天地.

未有天地气生形,已有天地形寓气。

从形究气日阴阳,即气观理日太极。

五运六气为运气学说的中心内容,在中医领域的运用中,扩展了中医理论体系的框架,对中医理论的发展有启奥升堂之功。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第七篇之《至真要大论》5

【原文】

【详解】

“气”,指风、热、火、湿、燥、寒六气。“上下”,指司天在泉“气之上下”,是指六气与司天在泉之间的关系。

“身”,指物的主体部分。此处是指一年。“身半”,即半年。“其气三”,指初之气,二之气,三之气。“天气”,指司天之气全句意即一年之中,分为六气,上半年占三气,即初之气,二之气,三之气。这三气均属司天之气所主。因此司天之气主管该年上半年的气候变化。

“身半以下”,指下半年。“其气三”,此处指四之气,五之气,终之气。“地气”,即在泉之气。全句意即一年之中,下半年也占三气,即四之气,五之气,终之气。这三气均属在泉之气所主。因此,在泉之气主管该年下半年的气候变化。

“名”,此处指三阴三阳。“以名命气”,即以三阴三阳来对六气命名。这就是风气命名为厥阴,热气命名为少阴,火气命名为少阳,湿气命名为太阴,燥气命名为阳明,寒气命名为太阳。“气”,此处仍指风、热、火、湿、燥、寒六气。“以气命处”,即以六气的顺序来确定六气所主的时间。这就是厥阴为初之气少阴为二之气,少阳为三之气,太阴为四之气,阳明为五之气,太阳为终之气。

“半”,即半年。“天枢”,即阴阳升降的枢纽。此句意即每年的上半年在季节上为春、为夏,每年的下半年为秋、为冬。在阴阳属性上春夏属阳,秋冬属阴。一年之中,春去夏来,冬来秋去。上半年与下半年之间,阴升阳降,如环无端因此,上半年与下半年之间就成为阴阳升降的枢纽。这就是此句所谓的“天枢”。

不过应该指出,关于这里所谓的“身半以上”,“身半以下”,“天枢”的理解,自王冰以下的历代注家均把“身半”作为人身之半解,把“天枢”作为脐旁的天枢穴来解。笔者不同意这样理解。因为“身”者,不仅作人之身体来解,而且还指物的主体。同时,原文在这里是讨论司天在泉胜复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上下文均未涉及人体。因此不可能是讨论人体上半身与下半身的关系问题,所以,笔者不从历代注家。

“上胜”,即司天之气偏胜。“下俱病者”,指司天之气直接影响到该年的下半年。“地”,指在泉之气。“以地名之”,即司天之气也可以成为在泉之气。举例来说,阳明燥金司天,上半年气候偏凉。阳明司天则少阴在泉,下半年气候应该偏热。但这一年实际情况不然。下半年还是气候偏凉,因而这一年从实际气候来看,下半年就不能说少阴在泉气候偏热,而成为“上胜而下俱病”。在泉之气受阳明燥金司天之气的影响而气候偏凉。因此在治疗上也就要按“燥淫于内”来处理。质言之,也就是应从实际气候变化出发来处理问题,所以原文谓:“上胜而下俱病者,以地名之。”

“下胜”,即在泉之气偏胜。“上俱病者”,指在泉之气影响到了该年的上半年。“天”,指司天之气。“以天命之”,意即这一年的在泉之气也可以成为该年的司天之气。举例来说,少阴君火司天之年,阳明燥金在泉。这一年上半年气候应该偏热下半年气候应该偏凉。但实际情况不然。这一年上半年也偏凉,下半年也偏凉。因此这一年就成为“下胜而上俱病”,这一年的在泉之气实际上也是司天之气,所以原文谓:“下胜而上俱病者,以天命之。”

“胜”,指胜气。“报气”,即报复之气,亦即复气。“屈伏未发”,指复气还没有产生作用。此句是承前句而言。意即前述“上胜而下俱病”,或“下胜而上俱病”,都是指胜气已至而还没有出现复气,因而此时在治疗上完全可以按胜气来处理。

“复至”,即复气已经产生作用。“天地”,指司天在泉。“天地异名,”此指司天在泉之名互易。此句是承前文而言。意即如果胜至报气屈伏而未发”时,疾病可以按胜气处理。但如果复气已至时,则不管司天在泉之气原来情况如何,均按复气来处理,复气是什么就治什么。
【原文】

【详解】

“时”,指风、热、火、湿、燥、寒六气所属的时间“常位”,指固定的位置和时间。“气”,指胜气或复气。“必”,同“常位”,也是指固定时间。本句是对“胜复之动,时有常乎?气有必乎?”这一问话的回答。意即六气虽然可以分为六步,各有一定的所属时间,但什么时候出现胜气,什么时候又出现复气却不一定。一切还须从实际情况出发,不能机械对待。

以下是 讲胜复之气的一般规律 。

“初气终三气”,即初之气到三之气这一段时间。“天气”,即司天之气“天气主之”,即上述三气为司天之气所主。“胜之常也”,即胜气之常。全句意即司天之气主管上半年。因此,一般来说,当年的司天之气即属当年的偏胜之气。例如厥阴司天,该年的胜气就是风气。少阴司天,该年的胜气就是热气。少阳司天,该年的胜气就是火气。太阴司天,该年的胜气就是湿气。阳明司天,该年的胜气就是燥气。太阳司天,该年的胜气就是寒气等等。

“四气尽终气”,即四之气至终之气这一段时间。“地气”,即在泉之气。“地气主之”,即上述三气为在泉之气所主。“复之常也”,即复气之常。全句意即在泉之气主管下半年。因此,一般来说,当年的在泉之气即属当年的复气。例如,阴司天,风气偏胜。厥阴司天,少阳在泉。火气就是当年的复气。少阴司天,热气偏胜少阴司天,阳明在泉。凉气就是当年的复气。太阴司天,湿气偏胜。太阴司天,太阳在泉寒气就是当年的复气。少阳司天,火气偏胜。少阳司天,厥阴在泉。风气就是当年的复气。阳明司天,凉气偏胜。阳明司天,少阴在泉热气就是当年的复气。太阳司天,寒气偏胜。太阳司天,太阴在泉。湿气就是当年的复气等等。应该指出,上述六气司天在泉胜复之气,除厥阴与少阳之间的关系与胜复概念有矛盾之处以外,其它如少阴与阳明之间的关系是热胜凉复或凉胜热复。太阴与太阳之间的关系是湿胜寒复或寒胜湿复。此均属气候的自调现象。唯有厥阴与少阳之间的关系是一风一火,一温一热,不属于自调因此少阳司天或厥阴司天之年,有胜无复,所以对物候、病候影响较大。由于少阳司天或阴司天之年,本身不能自调,只能依靠它气自然来复因此少阳司天或顾阴司天之年气候变化剧烈,自然灾害严重,疾病变化也较一般年份为大。

“有胜则复”,意即有胜气必然就有复气。“无胜则否”,意即没有胜气也就没有复气。于此说明:所谓“胜复”,实际上就是自然界气候变化中的一种自调现象。

【原文】

【详解】

“复已”,即复气之后。“胜”,指又出现了新的胜气。此句意即复气在矫正了胜气之后,由于复气本身也是胜气,所以复气此时又成了新的胜气。

(15)胜至则复,无常数也,衰乃止耳

“胜”,指新的胜气。“复”,指新的复气。“常数”,即固定数量。“衰”,指胜气衰减。全句意即“复已而胜”时,原来的复气变成了新的胜气。在胜复规律的支配下,又必然产生新的复气。这个新的复气大小不定。胜气大复气也大,胜气小复气也小。到了胜气衰减的时候,复气也就自然停止。张隐庵注此云:“此申明有胜则复,辗转不已,必待其胜气衰而后乃止耳。”即属此义。

“复已而胜”,指出现了新的胜气。“不复则害”,指新的胜气产生之后,如果没有新的复气来加以制约,那就成了有胜无复,必然就会形成新的灾变,使自然界中的生命现象受到伤害。张介宾注此云:“若有胜无复,则亢而为害,故伤生也。”即属此义。

“复而反病”,意即在复气产生作用,矫正胜气而复气又成为新的胜气之后,又会形成新的灾变。“复气”,本来是自然界气候变化中的一种自调现象,为什么又会出现“复而反病”的现象呢?歧伯回答:“居非其位,不相得也。”所谓“位”,即六气应有的位置和时间。这也就是前述的六气六步。“居此处是指“复气”所居的位置和时间。,因此没有固定的时间。因此复气产生时就有可能与六气固有的时间相冲突例如间。“不相得”,即不一致。“居非其位,不相得也。”意即由于复气的产生是“有胜在冬季里出现火气来复,夏季里出现寒气来复,就与季节固有的气候变化发生冲突形成矛盾,从而使正常气候和物候受到损害,形成新的灾变。这也就是对出现“复而反病”的回答。

“大复”,指复气偏胜。“大复其胜”,意即复气对胜气制约很强。“主”,指主气,即六气六步的固定位置和时间。“则主胜之”,意即在复气力量十分强大时,则主气就要受到影响。正常的季节气候、物候就会受到破坏,因而也就会出现新的反常。这里的“则主胜之”一句,注家多解为主气战胜复气。笔者不同意这种解释。因为主气战胜了复气,则复气就不会对主气产生作用,季节气候就不会受到破坏,属于正常,因而也就谈不到“反病”的问题。所以窃以为“则主胜之”应作“主气为复气所胜”来理解,亦即复气战胜了主气。故未从诸注。

【原文】

【详解】

“微”,指胜气微弱,亦即轻度偏胜。“随”即听其自然。“微者随之”,意即胜气微弱时,亦即气候只有轻度偏胜时,可以听其自然,不加处理。为什么“微者随之”,因为按照胜复规律来说,微者复微,胜气微则复气亦微,对人体影响不大,所以可以不加处理。“甚”,即胜气很盛,“制之”,即加以制约。“甚者制之”,意即胜气很盛时,那就必须进行针对性的处理。例如治热以寒,治寒以热等都是“制”的方法。为什么“甚者制之”?因为按照胜复规律来说“甚者复甚”,胜气甚,复气亦甚,对人体影响也就很大,所以必须对之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和”,指温和,此处是指复气微弱。“平”,指和平。“和者平之”,意即复气不甚时,可以和平过渡,不加处理。此与前述“微者随之”之义基本相同。“暴”,指暴烈,此处指复气很甚。“夺”,指夺去,亦有制约之义。此与前述“甚者制之”之义基本相同。全句意即对待复气的处理也与前述对待胜气的处理一样。“复气”不大时,听其自然,可以不加处理。“复气”太盛时,则必须对之进行针对性的治疗。理由与前述对胜气的处理相同。

“皆随胜气”,即上述治疗要注意到以治“胜气”为主“屈伏”,此处是指屈伏未发的复气。“安其屈伏”,意即在胜气方面如果能得到早期处理,则复气就可以屈伏不发。“数”,此处是指处理上的轻重缓急。“”,指正常。“无问其数,以平为期”,意即在处理胜气时,其轻重缓急并无一定,一切以人体生理活动恢复正常与否为标准。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恢复,治疗上也就终止。张介宾在注文中认为:“此言皆随胜气者,非单以胜气而言,而复气之至,气亦胜矣,盖兼言之也。”此与经文原意不符,因为经文原意“安其屈伏”即指复气。如果此处所指胜气亦包括复气在内,则“安其屈伏”一句就毫无意义,也不符合《内经》关于“治未病”的一贯精神,故不从张注。
本节重点论述了六气的胜复问题。原文首先指出了胜复的一般规律,即:有胜气就一定有复气。一般来说上半年出现胜气,下半年也就会出现复气。其次,指出了由于有胜气然后才会有复气,没有胜气自然也就没有复气。因此什么季节出现胜气,什么季节出现复气也就不能机械对待。再次指出,出现了胜气之后,必然要出现复气。如果没有复气,那就会影响生命现象的成长,形成灾害。又再次指出,复气制约了胜气之后,复气本身又往往会成为新的胜气,形成新的灾害这就是原文所谓的“复已反病”。为什么会“复已反病”?这是因为复气“居非其位”与主气“不相得”的结果。最后指出,对于胜气和复气的处理原则,即胜复之气微者可以不加处理,但对胜复之气甚者,则必须对之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据上所述可以看出所谓“胜复”,实际上就是自然气候变化中的自稳调节现象从人体生理和病理生理变化来看,也同样存在着这样一种自稳调节现象。中医学根据自然界的胜复现象推之于人并据此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和治疗法则。

这是古人在长期与自然界和与疾病斗争中的经验总结,是中医学在人体生理、病理生理和辨证论治方面的一个主要特点,值得认真加以发掘和发扬。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第七篇之《至真要大论》5

【原文】

【详解】

“气”,指风、热、火、湿、燥、寒六气。“上下”,指司天在泉“气之上下”,是指六气与司天在泉之间的关系。

“身”,指物的主体部分。此处是指一年。“身半”,即半年。“其气三”,指初之气,二之气,三之气。“天气”,指司天之气全句意即一年之中,分为六气,上半年占三气,即初之气,二之气,三之气。这三气均属司天之气所主。因此司天之气主管该年上半年的气候变化。

“身半以下”,指下半年。“其气三”,此处指四之气,五之气,终之气。“地气”,即在泉之气。全句意即一年之中,下半年也占三气,即四之气,五之气,终之气。这三气均属在泉之气所主。因此,在泉之气主管该年下半年的气候变化。

“名”,此处指三阴三阳。“以名命气”,即以三阴三阳来对六气命名。这就是风气命名为厥阴,热气命名为少阴,火气命名为少阳,湿气命名为太阴,燥气命名为阳明,寒气命名为太阳。“气”,此处仍指风、热、火、湿、燥、寒六气。“以气命处”,即以六气的顺序来确定六气所主的时间。这就是厥阴为初之气少阴为二之气,少阳为三之气,太阴为四之气,阳明为五之气,太阳为终之气。

“半”,即半年。“天枢”,即阴阳升降的枢纽。此句意即每年的上半年在季节上为春、为夏,每年的下半年为秋、为冬。在阴阳属性上春夏属阳,秋冬属阴。一年之中,春去夏来,冬来秋去。上半年与下半年之间,阴升阳降,如环无端因此,上半年与下半年之间就成为阴阳升降的枢纽。这就是此句所谓的“天枢”。

不过应该指出,关于这里所谓的“身半以上”,“身半以下”,“天枢”的理解,自王冰以下的历代注家均把“身半”作为人身之半解,把“天枢”作为脐旁的天枢穴来解。笔者不同意这样理解。因为“身”者,不仅作人之身体来解,而且还指物的主体。同时,原文在这里是讨论司天在泉胜复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上下文均未涉及人体。因此不可能是讨论人体上半身与下半身的关系问题,所以,笔者不从历代注家。

“上胜”,即司天之气偏胜。“下俱病者”,指司天之气直接影响到该年的下半年。“地”,指在泉之气。“以地名之”,即司天之气也可以成为在泉之气。举例来说,阳明燥金司天,上半年气候偏凉。阳明司天则少阴在泉,下半年气候应该偏热。但这一年实际情况不然。下半年还是气候偏凉,因而这一年从实际气候来看,下半年就不能说少阴在泉气候偏热,而成为“上胜而下俱病”。在泉之气受阳明燥金司天之气的影响而气候偏凉。因此在治疗上也就要按“燥淫于内”来处理。质言之,也就是应从实际气候变化出发来处理问题,所以原文谓:“上胜而下俱病者,以地名之。”

“下胜”,即在泉之气偏胜。“上俱病者”,指在泉之气影响到了该年的上半年。“天”,指司天之气。“以天命之”,意即这一年的在泉之气也可以成为该年的司天之气。举例来说,少阴君火司天之年,阳明燥金在泉。这一年上半年气候应该偏热下半年气候应该偏凉。但实际情况不然。这一年上半年也偏凉,下半年也偏凉。因此这一年就成为“下胜而上俱病”,这一年的在泉之气实际上也是司天之气,所以原文谓:“下胜而上俱病者,以天命之。”

“胜”,指胜气。“报气”,即报复之气,亦即复气。“屈伏未发”,指复气还没有产生作用。此句是承前句而言。意即前述“上胜而下俱病”,或“下胜而上俱病”,都是指胜气已至而还没有出现复气,因而此时在治疗上完全可以按胜气来处理。

“复至”,即复气已经产生作用。“天地”,指司天在泉。“天地异名,”此指司天在泉之名互易。此句是承前文而言。意即如果胜至报气屈伏而未发”时,疾病可以按胜气处理。但如果复气已至时,则不管司天在泉之气原来情况如何,均按复气来处理,复气是什么就治什么。
【原文】

【详解】

“时”,指风、热、火、湿、燥、寒六气所属的时间“常位”,指固定的位置和时间。“气”,指胜气或复气。“必”,同“常位”,也是指固定时间。本句是对“胜复之动,时有常乎?气有必乎?”这一问话的回答。意即六气虽然可以分为六步,各有一定的所属时间,但什么时候出现胜气,什么时候又出现复气却不一定。一切还须从实际情况出发,不能机械对待。

以下是 讲胜复之气的一般规律 。

“初气终三气”,即初之气到三之气这一段时间。“天气”,即司天之气“天气主之”,即上述三气为司天之气所主。“胜之常也”,即胜气之常。全句意即司天之气主管上半年。因此,一般来说,当年的司天之气即属当年的偏胜之气。例如厥阴司天,该年的胜气就是风气。少阴司天,该年的胜气就是热气。少阳司天,该年的胜气就是火气。太阴司天,该年的胜气就是湿气。阳明司天,该年的胜气就是燥气。太阳司天,该年的胜气就是寒气等等。

“四气尽终气”,即四之气至终之气这一段时间。“地气”,即在泉之气。“地气主之”,即上述三气为在泉之气所主。“复之常也”,即复气之常。全句意即在泉之气主管下半年。因此,一般来说,当年的在泉之气即属当年的复气。例如,阴司天,风气偏胜。厥阴司天,少阳在泉。火气就是当年的复气。少阴司天,热气偏胜少阴司天,阳明在泉。凉气就是当年的复气。太阴司天,湿气偏胜。太阴司天,太阳在泉寒气就是当年的复气。少阳司天,火气偏胜。少阳司天,厥阴在泉。风气就是当年的复气。阳明司天,凉气偏胜。阳明司天,少阴在泉热气就是当年的复气。太阳司天,寒气偏胜。太阳司天,太阴在泉。湿气就是当年的复气等等。应该指出,上述六气司天在泉胜复之气,除厥阴与少阳之间的关系与胜复概念有矛盾之处以外,其它如少阴与阳明之间的关系是热胜凉复或凉胜热复。太阴与太阳之间的关系是湿胜寒复或寒胜湿复。此均属气候的自调现象。唯有厥阴与少阳之间的关系是一风一火,一温一热,不属于自调因此少阳司天或厥阴司天之年,有胜无复,所以对物候、病候影响较大。由于少阳司天或阴司天之年,本身不能自调,只能依靠它气自然来复因此少阳司天或顾阴司天之年气候变化剧烈,自然灾害严重,疾病变化也较一般年份为大。

“有胜则复”,意即有胜气必然就有复气。“无胜则否”,意即没有胜气也就没有复气。于此说明:所谓“胜复”,实际上就是自然界气候变化中的一种自调现象。

【原文】

【详解】

“复已”,即复气之后。“胜”,指又出现了新的胜气。此句意即复气在矫正了胜气之后,由于复气本身也是胜气,所以复气此时又成了新的胜气。

(15)胜至则复,无常数也,衰乃止耳

“胜”,指新的胜气。“复”,指新的复气。“常数”,即固定数量。“衰”,指胜气衰减。全句意即“复已而胜”时,原来的复气变成了新的胜气。在胜复规律的支配下,又必然产生新的复气。这个新的复气大小不定。胜气大复气也大,胜气小复气也小。到了胜气衰减的时候,复气也就自然停止。张隐庵注此云:“此申明有胜则复,辗转不已,必待其胜气衰而后乃止耳。”即属此义。

“复已而胜”,指出现了新的胜气。“不复则害”,指新的胜气产生之后,如果没有新的复气来加以制约,那就成了有胜无复,必然就会形成新的灾变,使自然界中的生命现象受到伤害。张介宾注此云:“若有胜无复,则亢而为害,故伤生也。”即属此义。

“复而反病”,意即在复气产生作用,矫正胜气而复气又成为新的胜气之后,又会形成新的灾变。“复气”,本来是自然界气候变化中的一种自调现象,为什么又会出现“复而反病”的现象呢?歧伯回答:“居非其位,不相得也。”所谓“位”,即六气应有的位置和时间。这也就是前述的六气六步。“居此处是指“复气”所居的位置和时间。,因此没有固定的时间。因此复气产生时就有可能与六气固有的时间相冲突例如间。“不相得”,即不一致。“居非其位,不相得也。”意即由于复气的产生是“有胜在冬季里出现火气来复,夏季里出现寒气来复,就与季节固有的气候变化发生冲突形成矛盾,从而使正常气候和物候受到损害,形成新的灾变。这也就是对出现“复而反病”的回答。

“大复”,指复气偏胜。“大复其胜”,意即复气对胜气制约很强。“主”,指主气,即六气六步的固定位置和时间。“则主胜之”,意即在复气力量十分强大时,则主气就要受到影响。正常的季节气候、物候就会受到破坏,因而也就会出现新的反常。这里的“则主胜之”一句,注家多解为主气战胜复气。笔者不同意这种解释。因为主气战胜了复气,则复气就不会对主气产生作用,季节气候就不会受到破坏,属于正常,因而也就谈不到“反病”的问题。所以窃以为“则主胜之”应作“主气为复气所胜”来理解,亦即复气战胜了主气。故未从诸注。

【原文】

【详解】

“微”,指胜气微弱,亦即轻度偏胜。“随”即听其自然。“微者随之”,意即胜气微弱时,亦即气候只有轻度偏胜时,可以听其自然,不加处理。为什么“微者随之”,因为按照胜复规律来说,微者复微,胜气微则复气亦微,对人体影响不大,所以可以不加处理。“甚”,即胜气很盛,“制之”,即加以制约。“甚者制之”,意即胜气很盛时,那就必须进行针对性的处理。例如治热以寒,治寒以热等都是“制”的方法。为什么“甚者制之”?因为按照胜复规律来说“甚者复甚”,胜气甚,复气亦甚,对人体影响也就很大,所以必须对之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和”,指温和,此处是指复气微弱。“平”,指和平。“和者平之”,意即复气不甚时,可以和平过渡,不加处理。此与前述“微者随之”之义基本相同。“暴”,指暴烈,此处指复气很甚。“夺”,指夺去,亦有制约之义。此与前述“甚者制之”之义基本相同。全句意即对待复气的处理也与前述对待胜气的处理一样。“复气”不大时,听其自然,可以不加处理。“复气”太盛时,则必须对之进行针对性的治疗。理由与前述对胜气的处理相同。

“皆随胜气”,即上述治疗要注意到以治“胜气”为主“屈伏”,此处是指屈伏未发的复气。“安其屈伏”,意即在胜气方面如果能得到早期处理,则复气就可以屈伏不发。“数”,此处是指处理上的轻重缓急。“”,指正常。“无问其数,以平为期”,意即在处理胜气时,其轻重缓急并无一定,一切以人体生理活动恢复正常与否为标准。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恢复,治疗上也就终止。张介宾在注文中认为:“此言皆随胜气者,非单以胜气而言,而复气之至,气亦胜矣,盖兼言之也。”此与经文原意不符,因为经文原意“安其屈伏”即指复气。如果此处所指胜气亦包括复气在内,则“安其屈伏”一句就毫无意义,也不符合《内经》关于“治未病”的一贯精神,故不从张注。
本节重点论述了六气的胜复问题。原文首先指出了胜复的一般规律,即:有胜气就一定有复气。一般来说上半年出现胜气,下半年也就会出现复气。其次,指出了由于有胜气然后才会有复气,没有胜气自然也就没有复气。因此什么季节出现胜气,什么季节出现复气也就不能机械对待。再次指出,出现了胜气之后,必然要出现复气。如果没有复气,那就会影响生命现象的成长,形成灾害。又再次指出,复气制约了胜气之后,复气本身又往往会成为新的胜气,形成新的灾害这就是原文所谓的“复已反病”。为什么会“复已反病”?这是因为复气“居非其位”与主气“不相得”的结果。最后指出,对于胜气和复气的处理原则,即胜复之气微者可以不加处理,但对胜复之气甚者,则必须对之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据上所述可以看出所谓“胜复”,实际上就是自然气候变化中的自稳调节现象从人体生理和病理生理变化来看,也同样存在着这样一种自稳调节现象。中医学根据自然界的胜复现象推之于人并据此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和治疗法则。

这是古人在长期与自然界和与疾病斗争中的经验总结,是中医学在人体生理、病理生理和辨证论治方面的一个主要特点,值得认真加以发掘和发扬。

五行属什么怎么看

通过纳音五行法,以出生日期为依据判断五行属性

纳音五行法主要是由唐朝李中虚写的《李中虚命书》介绍的。这种方法主要由天干与地支相合然后会变成新的五行。通俗来说就是用一个人的出生年份作为五行的判断依据,比如一个人出生在戊子年的话,那他的五行就是属火了,因为戊子属于火。

具体的五行可以参考下表:

(1924或1984出生)为甲子年金命

(1925或1985出生)为乙丑年金命

(1926或1986出生)为丙寅年火命

(1927或1987出生)为丁卯火年命

(1928或1988出生)为戊辰年木命

(1929或1989出生)为己巳年木命

(1930或1990出生)为庚午年土命

(1931或1991出生)为辛未年土命

(1932或1992出生)为壬申年金命

(1933或1993出生)为癸酉年金命

(1934或1994出生)为甲戌年火命

(1935或1995出生)为乙亥年火命

(1936或1996出生)为丙子年水命

(1937或1997出生)为丁丑年水命

(1938或1998出生)为戊寅年土命

(1939或1999出生)为己卯年土命

(1940或2000出生)为庚辰年金命

(1941或2001出生)为辛巳年金命

(1942或2002出生)为壬午年木命

(1943或2003出生)为癸未年木命

(1944或2004出生)为甲申年水命

(1945或2005出生)为乙酉年水命

(1946或2006出生)为丙戌年土命

(1947或2007出生)为丁亥年土命

(1948或2008出生)为戊子年火命

(1949或2009出生)为己丑年火命

(1950或2010出生)为庚寅年木命

(1951或2011出生)为辛卯年木命

(1952或2012出生)为壬辰年水命

(1953或2013出生)为癸巳年水命

(1954或2014出生)为甲午年金命

(1955或2015出生)为乙未年金命

(1956或2016出生)为丙申年火命

(1957或2017出生)为丁酉年火命

(1958或2018出生)为戊戌年木命

(1959或2019出生)为己亥年木命

(1960或2020出生)为庚子年土命

(1961或2021出生)为辛丑年土命

(1962或2022出生)为壬寅年金命

(1963或2023出生)为癸卯年金命

(1964或2024出生)为甲辰年火命

(1965或2025出生)为乙巳年火命

(1966或2026出生)为丙午年水命

(1967或2027出生)为丁未年水命

(1968或2028出生)为戊申年土命

(1969或2029出生)为己酉年土命

(1970或2030出生)为庚戌年金命

(1971或2031出生)为辛亥年金命

(1972或2032出生)为壬子年木命

(1973或2033出生)为癸丑年木命

(1974或2034出生)为甲寅年水命

(1975或2035出生)为已卯年水命

(1976或2036出生)为丙辰年土命

(1977或2037出生)为丁巳年土命

(1978或2038出生)为戊午年火命

(1979或2039出生)为己未年火命

(1980或2040出生)为庚申年木命

(1981或2041出生)为辛酉年木命

(1982或2042出生)为壬戌年水命

(1983或2043出生)为癸亥年水命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