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晚年学易经

已经50岁的孔子,为何还要从头学《周易》?

古人活到五十岁,就算是老年了,孔子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这说明一个人活到五十岁很不容易。

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认为他曾修《诗》《书》,《礼》 《乐》,序《周易》(称《易经》十翼,或称易传),著《春秋》。

'"传统说法,孔子晚年喜欢读《易》,并且撰写了《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等,合称"十翼",又称《易大传》。

孔子赞美易经的原话?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D4周易》是中国古代哲学思维、文化思维和灵智思维的多维载体,是“经典中的经典,哲学中的哲学,学问中的学问”。后世“诸子百家”以及一切传统文化思想,无不源于《周易》这座思想、哲学、文化和智慧的“珠穆朗玛峰”。

他说自己从《易经》中受益很大,“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孔子读易经的故事?

孔子开始读易经是40岁。有个成语:韦编三绝,就是他40岁开始读易经的典故。传说孔子读易经时,用于连接竹简的牛皮筋都翻断了“三”次。当然,古文的“三”字并不一定代表3,而是很多次的意思。

——《史记·孔子世家》译文:孔子到了晚年非常喜欢《周易》,他给《周易》编写了《彖》《系》《象》《说卦》《文言》等注释书,孔子读《易经》的次数之多,竟把编联简册的编绳翻断了多次。

这句话出自《史记·孔子世家》。孔子的学习精神非常好。相传,在他晚年攻读《周易》的时候,曾翻来覆去地读,竟使编联《周易》的绳子断了好几次。根据孔子苦读《周易》的故事,后人引申出“韦编三绝”这句成语。

10.12“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藕益大师说:“学《易》方无大过,《易》其可不学乎?今有穷年读《易》,而过终不寡者,其可称学《易》乎?”意思是,学了《易经》而过失不越来越少的人,不能说学了《易经》。

意思是,要是早学易经,我就不会犯那么多过错了。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孔子自己说过:“加我数年, 五十以学《易》, 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就是说, 让我多活几年, 如果5 0 岁时就学习《周易》, 便可以没有大过错了。

论语·述而|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什么人什么年的成语只有以下两个:圣人之年:解释:谓五十岁。孔子五十以学《易》﹐故有是称。或谓四十七岁之时。出处:《论语·述而》:“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易学是以《易经》发其端绪的。《易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经典,它是由符号系统与文字系统组成的一部完整体系,而符号系统应在文字系统之前形成,也就是说,在我国文字出现之前,就有了《易经》的符号系统。

这就是我为什么说,到了五十岁,才有信心可以正确认识《易经》的道理(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