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的特性

五行特性“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中医基础理论》第43页内容摘抄

《尚书·洪范》所说的“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是对五行特性的经典性概括。现分述如下:
爰【yuán】二声

稼穑【jià sè】四声四声
1、“木曰曲直”

曲:屈也。直,伸也。

曲直,指树木的枝条具有生长、柔和,能屈又能伸的特性,

引申为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木。
2、“火曰炎上”

炎,是焚烧、炎热、光明之义;上,是上升。

炎上,指火具有炎热、上升、光明的特性。

引申为凡具有温热、上升、光明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火。
3、“土爰稼穑”

爰,通“曰”;稼,即种植谷物;穑,即收获谷物。

稼穑,泛指人类种植和收获谷物的农事活动。

引申为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土。
4、“金曰从革”

从,顺从;革,即变革。从革,指金有刚柔相济之性:

金之质地虽刚硬,可作兵器以杀戮,但有随人意而更改的柔和之性。

引申为凡具有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金。
5、“水曰润下”

润,即滋润、濡润;下,即向下、下行。

润下,指水具有滋润、下行的特性。

引申为凡具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水。
濡【rú】二声:沾湿,润泽:~笔。~湿。~染。耳~目染。相~以沫(“沫”,唾沫,喻同处困境,以微薄之力相互救助)。
从上述五行的特性可以看出,五行学说中的木、火、土、金、水,已经不是这五种具体物质本身,而是五种物质不同属性的概括。

五行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属性及其运动变化。“五”指宇宙本原之气分化的构成宇宙万物的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属性;行,就是运动变化。

五行的特性

“木曰曲直”,曲,屈也,弯曲;直,伸也,伸直。曲直,指树木枝条具有生长、升发、柔和,能曲能伸的特性。引申为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类似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木。

“火曰炎上”:炎,炎热、光明;上,上升、升腾。炎上,指火具有炎热、上升、光明的特性。引申为凡具有炎热、升腾、光明等类似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火。

“土爰稼穑”:爰,通“曰”,稼,种植谷物;穑,收获谷物。稼穑,泛指人类种植和收获谷物的农事活动。引申为凡具有承载、受纳、生化等类似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土。“土载四行”“土为万物之母”之说,都是基于土之特性的表述。

“金曰从革”:从,顺也;革,变革。从革,指金具有顺从变革、刚柔相济之性。引申为凡具有沉降、肃杀、收敛、变革等类似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金。

“水曰润下”:润,即滋润;下即向下、下行。润下,指水具有滋润、下行的特性。引申为凡具有滋润、下行、寒冷、闭藏等类类似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水。

万物都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原则有序进行。

中医基础: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范畴之一,是中国上古原始的科学思想。“五”,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行”,四通八达,流行和行用之谓,是行动、运动的古义,即运动变化,运行不息的意思。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阴阳是宇宙的总规律,是气本身内在的矛盾要素:气有阴阳,一气分五行,故五行也含阴阳。五行的运动也必然受阴阳的制约。阴变阳合而生五行。五行中木火属阳,金水土属阴,而五行中每一行又各具阴阳。

五行的特性是:

“木曰曲直”:曲,屈也;直,伸也。曲直,即能曲能伸之义.木具有生长、能曲能伸、升发的特性。木代表生发力量的性能,标示宇宙万物具有生生不已的功能。凡具有这类特性的事物或现象,都可归属于“木”。

“火曰炎上”:炎,热也;上,向上。火具有发热、温暖、向上的特性。火代表生发力量的升华,光辉而热力的性能。凡具有温热、升腾、茂盛性能的事物或现象,均可归属于“火”。

“土爱稼穑”:春种曰稼,秋收曰穑,指农作物的播种和收获。土具有载物、生化的特性,故称土载四行,为万物之母。土具生生之义,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生存之本,"四象五行皆藉土”。五行以土为贵。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性能的事物或现象,皆归属于“土”。

“金曰从革”:从,顺从、服从;革,革除、改革、变革。金具有能柔能刚、—变革、肃杀的特性。金代表固体的性能,凡物生长之后,必会达到凝固状态,用金以示其坚固性。引申为肃杀、潜能、收敛、清洁之意。凡具有这类性能的事物或现象,,均可归属于“金”。

“水曰润下”:润,湿润;下,向下。水代表冻结含藏之意,水具有滋润、就下、闭藏的特性。凡具有寒凉、滋润、就下、闭藏性能的事物或现象都可归属于"水”。

由此可以看出,医学上所说的五行,不是指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具体物质本身,而是五种物质不同属性的抽象概括。

总之,五行学说以天人相应为指导思想,以五行为中心,以空间结构的五方、时间结构的五季、人体结构的五脏为基本框架,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以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按其属性进行归纳,即凡具有生发、柔和特性者统属于木;具有阳热、上炎特性者统属于火;具有长养、化育特性者统属于土;具有清静、收杀特性者统属于金;具有寒冷、滋润、就下、闭藏特性者统属于水。从而将人体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联系起来,形成了联系人体内外环境的五行结构系统,用以说明人体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五行的正常调节机制:五行生克制化: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是五行结构系统在正常情况下的自动调节机制。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在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有“生我”、“我生”两方面的关系,《难经》把它比喻为“母”与“子”的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所以五行相生关系又称“母子关系”。以火为例,生“我”者木,木能生火,则木为火之母;“我”生者土,火能生土,则土为火之子。余可类推。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在相克的关系中,任何一行都有“克我”、“我克”两方面的关系。《黄帝内经》称之为“所胜”与“所不胜”的关系。“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所以,五行相克的关系,又叫“所胜”与“所不胜”的关系。以土为例,“克我”者木,则木为土之“所不胜”。“我克”者水,则水为土之“所胜”。余可类推。

制化规律:五行中的制化关系,是五行生克关系的结合。相生与相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不能维持正常协调关系下的变化与发展。因此,必须生中有克(化中有制),克中有生(制中有化),相反相成,才能维持和促进事物相对平衡协调和发展变化。五行之间这种生中有制、制中有生、相互生化、相互制约的生克关系,称之为制化。其规律是:木克土,土生金,金克木;火克金,金生水,水克火;土克水,水生木,木克土;金克木,木生火,火克金;水克火,火生土,土克水。

    五行的异常调节机制:五行子母相及和乘侮胜复:五行结构系统在异常情况下的自动调节机制为子母相及和乘侮胜复。

    子母相及:及,影响所及之意。子母相及是指五行生克制化遭到破坏后所出现的不正常的相生现象。包括母及于子和子及于母两个方面。母及于子与相生次序一致,子及于母则与相生的次序相反。如木行,影响到火行,叫作母及于子;影响到水行,则叫作子及于母。

    相乘相侮:相乘相侮,实际上是反常情况下的相克现象。

    相乘规律:乘,即乘虚侵袭之意。相乘即相克太过,超过正常制约的程度,使事物之间失去了正常的协调关系。五行之间相乘的次序与相克同,但被克者更加虚弱。

“相克”和“相乘”是有区别的,前者是正常情况下的制约关系,后者是正常制约关系遭到破坏的异常相克现象。在人体,前者为生理现象,而后者为病理表现。但是近人习惯将相克与反常的相乘混同,病理的木乘土,也称木克土。相侮规律:侮,即欺侮,有恃强凌弱之意。相侮是指五行中的任何一行本身太过,使原来克它的一行,不仅不能去制约它,反而被它所克制,即反克,又称反侮。相侮现象也表现为两个方面,如以木为例:其一,当木过度亢盛时,金原是克木的,但由于木过度亢盛,则金不仅不能去克木,反而被木所克制,使金受损,这叫木反悔金。其二,当木过度衰弱时,金原克木,木又克土,但由于木过度衰弱,则不仅金来乘木,而且土亦乘木之衰而反侮之。习惯上把土反侮木称之为“土壅木郁”。

    乘侮,都凭其太过而乘袭或欺侮。“乘”为相克之有余,而危害于被克者,也就是某一行对其“所胜”过度克制。“侮”为被克者有余,而反侮其克者,也就是某一行对其“所不胜”的反克。

    胜复规律:胜复指胜气和复气的关系。五行学说把由于太过或不及引起的对“己所胜”的过度克制称之为“胜气”,而这种胜气在五行系统内必然招致一种相反的力量(报复之气),将其压抑下去,这种能报复“胜气”之气,称为“复气”,总称“胜复之气”。

    胜复的调节规律是:先有胜,后必有复,以报其胜。“胜气”重,“复气”也重;“胜气”轻,“复气”也轻。在五行具有相克关系的各行之间有多少太过,便会招致多少不及;有多少不及,又会招致多少太过。由于五行为单数,所以对于任何一行,有“胜气”必有“复气”,而且数量上相等。故曰:“有重则复,无胜则否”。

总之,五行结构系统具有两种调节机制,一为正常情况下的生克制化调节机制,一为异常情况下的胜复调节机制。通过这两种调节机制,形成并保障了五行结构系统的动态平衡和循环运动。

中医学在五行配五脏的基础上,又以类比的方法,根据脏腑组织的性能、特点,将人体的组织结构分属于五行,以五脏(肝、心、脾、肺、肾)为中心,以六腑(实际上是五腑:胃、小肠、大肠、膀胱、胆)为配合,支配五体·(筋、脉、肉、皮毛、骨),开窍于五官(目、舌、口、鼻、耳),外荣于体表组织(爪、面、唇、毛、发)等,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脏腑组织的结构系统,从而为脏象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

    五行学说,将人体的内脏分别归属于五行,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五脏的部分生理功能。如:木性可曲可直,条顺畅达,有生发的特性,故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泄的功能;火性温热,其性炎上,心属火,故心阳有温煦之功;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的特性,脾属土,脾有消化水谷,运送精微,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功,为气血生化之源;金性清肃,收敛,肺属金,故肺具清肃之性,肺气有肃降之能;水性润下,有寒润、下行、闭藏的特性,肾属水,故肾主闭藏,有藏精、主水等功能。

    用五行相生说明脏腑之间的联系:如木生火,即肝木济心火,肝藏血,心主血脉,肝藏血功能正常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的正常发挥。火生土,即心火温脾土,心主血脉、主神志,脾主运化、主生血统血,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血能营脾;脾才能发挥主运化、生血、统血的功能。土生金,即脾土助肺金,脾能益气,化生气血,转输精微以充肺,促进肺主气的功能,使之宣肃正常。金生水,即肺金养肾水,肺主清肃,肾主藏精,肺气肃降有助于肾藏精、纳气、主水之功。水生木,即肾水滋肝木,肾藏精,肝藏血,肾精可化肝血,以助肝功能的正常发挥。这种五脏相互滋生的关系,就是用五行相生理论来阐明的。

    用五行相克说明五脏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如心属火,肾属水,水克火,即肾水能制约心火,如肾水上济于心,可以防止心火之亢烈。肺属金,心属火,火克金,即心火能制约肺金,如心火之阳热,可抑制肺气清肃之太过。肝属木,肺属金,金克木,即肺金能制约肝木,如肺气清肃太过,可抑制肝阳的上亢。脾属土,肝属木,木克土,即肝木能制约脾土。如肝气条达,可疏泄脾气之壅滞。肾属水,脾属土,土克水,即脾土能制约肾水,如脾土的运化,能防止肾水的泛滥。这种五脏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就是用五行相克理论来说明的。

    就五行的相互关系而言,除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胜复外,尚有五行互藏。,“五行者,水火木金土也……第人皆知五之为五,而不知五者之中,五五二十五,而复有互藏之妙焉”(《类经图翼·五行统论》)。即五行的任何一行中,又复有五行。如木行中更具火土金水成分,余类推。中医学根据五行互藏而形成了五脏互藏理论,即五脏的网络调节机制。

五脏外应五时,所以六气发病的规律,一般是主时之脏受邪发病。由于五脏各以所主之时而受病,当其时者,必先受之。所以,春天的时候,肝先受邪;夏天的时候,心先受邪;长夏的时候,脾先受邪;秋天的时候,肺先受邪;冬天的时候,肾先受邪。主时之脏受邪发病,这是一般的规律,但是也有所胜和所不胜之脏受病的。气候失常,时令未到而气先至,属太过之气;时令已到而气未至,属不及之气。

    本脏之病可以传至他脏,他脏之病也可以传至本脏,这种病理上的相互影响称之为传变。

相生关系传变: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犯母”两个方面。母病及子:又称“母虚累子”。母病及子系病邪从母脏传来,侵入属子之脏,即先有母脏的病变后有子脏的病变。子病犯母:又称“子盗母气”。子病犯母系病邪从子脏传来,侵入属母之脏,即先有子脏的病变,后有母脏的病变。

    相克关系传变:包括“相乘”和“反侮”两个方面。相乘:是相克太过为病。相侮:又称反侮,是反克为害。

    总之,五脏之间的病理影响及其传变规律,可以用五行生克乘侮规律来解释。如肝脏有病,可以传心称为母病及子;传肾,称为子病及母。这是按相生规律传变,其病轻浅,《难经》称为“顺传”。若肝病传脾,称为木乘土;传肺,称为木侮金。这是按乘侮规律传变,其病深重,《难经》称为“逆传”。

    运用五行生克规律来治疗,必须分清主次.或是治母为主,兼顾其子;治子为主,兼顾其母。或是抑强为主,扶弱为辅,扶弱为主,抑强为辅。但是又要从矛盾双方来考虑,不得顾此失彼。

    五行之中又各具阴阳,木之甲、火之丙、土之戊、金之庚、水之壬为阳,而木之乙、火之丁、土之己、金之辛、水之癸为阴。

气有阴阳,阴阳合而生五行,五行和阴阳结合而化生万物。五行系统结构的矛盾运动是宇宙的普遍规律,也是生命运动的普遍规律。阴阳五行的矛盾运动是人体之气运动的具体表现,是人体脏腑经络的运动规律,是生命运动的普遍规律。

五行的特性是什么 五行属水的字

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而每一行的特征都是不一样的,金的特征是“金曰从革”,而从革所表是的意思是变革,那么如果一些事物具备有清洁、肃降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收敛等等的性质的话,就属于是金。下面是关于“五行的特性是什么”的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继续往下阅读了解。

关于其余的特征简介


1、木的特征是“木曰曲直”,而曲直所表是的意思是树木的生长形态都是枝干曲直,向上向外舒展,那么如果一些事物具备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等等的性质的话,就属于是木。

2、水的特征是“水曰润下”,其所表是的意思是水拥有滋润以及向下的特性,那么如果一些事物具备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等等的性质的话,就属于是水。

3、火的特征是“火曰炎上”,而炎上所表是的意思是温热、上升,那么如果一些事物具备有湿热、升腾等等的性质的话,就属于是火。

4、土的特征是“土○稼穑”,而稼穑所表是的意思是土有播种以及收获农作物,那么如果一些事物具备有生化、承载、受纳等等的性质的话,就属于是土。

五行属水的字


五行属水的字有这些:回、明、学、禾、活、下、卜、很、吧、目、皮、包、们、比、八、雪、发、风、吗、乒、步、马、云、尾、米、半、白、还、么、侯、会、朋、鱼、水、巴、服、办、把、反等等。

金木水火土五行属性各代表什么

五行:指木、火、土、水、金五种物质和它们的运动。五行的概念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它是阴阳相互作用的产物。木、火和金、水分列于土地上下,前两者属阳,后两者属阴,火比木更活跃属至阳,水比金位置更下,属至阴,土地处中间属于中性,因水为树木生长所必需,故水又与木相互依存,这样就构成了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五行循环,称为“五行相生”。顺着这种循环物质就相生,违背了它就会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称为“五行相克”。但是,事物的发展变化存在着反常现象,这就有了“相乘”和“相侮”。相乘就是过度的相克,其次序与相克是一致的,比如,木气偏亢,太过的木便去乘土,使土气虚弱。相侮又叫反克,即本来是自己可以克胜的一方,却反而被它克胜,其次序正好和相克相反。比如,正常的相克关系是木克土,然而木气偏亢,土就会反过来侮木。我国古代哲学家把自然界一切事物的性质,分别列入这五大类的范畴,并以此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

五行分别指什么?

问题一:八字中的金木水火土分别代表什么? 金木水火土 五行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元素的运行、变化)。我国古代思想家企图用这五种物质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中医用五行来说明生理病理上的种种现象。迷信的人用五行相生相克来推算人的命运。
五行学说最早在道家学说中出现。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 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物质组成学说,与西方的水、火、土、气四元素学说类似,但随着近代化学的发展,这两种学说的物质构成理论都被否定.
中国西周末年,已经有了一种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五材说”。从《国语・郑语》“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万物”和《左传》“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到《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的记载,开始把五行属性抽象出来,推演到其他事物,构成一个固定的组合形式。在战国晚期提出了五行相胜(克)相生的思想,且已把胜(克)、生的次序固定下来,形成了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的模式,自发地体现了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及其整体把握的思想。就在这个时期,《内经》把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这对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积累的大量临床经验,形成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数理: 金为七, 木为八, 水为六, 火为九, 土为五。
古代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接触和观察,认识到五行中的每一行都有不同的性能。“木曰曲直”,意思是木具有生长、升发的特性;“火曰炎上”,是火具有发热、向上的特性;“土爰稼墙”,是指土具有种植庄稼,生化万物的特性;“金曰从革”,是金具有肃杀、变革的特性;“水曰润下”,是水具有滋润、向下的特性。古人基于这种认识,把宇宙间各种事物分别归属于五行,因此在概念上,已经不是木、火、土、金、水本身,而是一大类在特性上可相比拟的各种事物、现象所共有的抽象性能。
中国哲学史上的五行思想类别: “直到现在,我们基本上已把五行的各种意义分析过了,为了清楚起见,我们再把这几种意义综合列举如下:
(1)指五种行为原则,疑为荀子所持。
(2)指五种物性,如尚书洪范及周子太极图说所持。
(3)指人类生活上的五种必须的物质条件,如左传里蔡墨所持。
(4)为分类学上的五种分类原则,如吕氏春秋所持。
(5)指借著阴阳二气之流动而存在的五种“存在形式”,如白虎通及黄帝内经素问所持。
(6)指木材(植物)、火炎、泥土、金属及流水。它们的象征意义分别为生机兴发,活动或变化,孕育或培植,禁制与伏藏。此为萧吉所持。
以上有关五行的六种意义,除(1)及(3)之外,若把其余(2)(4)(5)及(6)这四项结合起来,才是阴阳五行思想中五行的完整意义。
*方位:东西南北中。
*五行相溺:金蒸水,水溺木,木溺火,火燥土,土掩金。
*天干与五行、方位的关系:
甲为栋梁之木,东方。乙为花果之木,东方。
丙为太阳之火,南方。丁为灯烛之火,南方。
戊为城墙之土,中方。己为田园之土,中方。
庚为斧钺之金,西方。辛为首饰之金,西方。
壬为江河之水,北方。癸为雨露之水,北方。
八卦所对应的五行:
金-乾、兑 乾为天,兑为泽
木-震、巽 震为雷,巽为风
土......>>

问题二:五行分别代表什么? 1、金的特性:
金主义、金曰“从革”,从者,顺从、服从也,革者、变革、改革、故金具有能柔能刚、延展、变革、肃杀的特性。其性刚,其性烈,四柱中金旺者,面方而白骨骼清秀,体健神清,为人义气,刚毅果断,不畏 *** ,仗义疏财,嫉恶如仇,有自知之明,深知廉耻。四柱金太过为忌者,作事鲁莽、有勇无谋,好斗贪婪,不仁不义,不及者优柔寡断,贪淫好杀,苟刻狠毒。
?
2、木的特性:
木主仁,木曰:“曲直”、曲者、屈也,直者、伸也、故木有能屈能伸之性,木纳水土之气,可生长发育,故木又具有生发向上修长的柔和、仁慈之性。其性直,其性和,四柱中木旺者,仁慈、温和、博爱、有恻隐之心,乐于助人,慷慨,身材修长、举止潇洒,头发浓密光亮、活泼、积极、上进心强。四柱中木太过为忌,则为固执、偏激、不及者懦弱、娇妒、忘恩负义、冷酷。
?
3、水的特性:
水主智,水曰“润下”,润者,湿润也,下者,向下也,故水具有滋润向下,钻研掩藏的特性。其性聪、其性善,四柱中水旺者,面里有神,头脑灵活,足智多谋,才识过人,应变力强语言伶俐。四柱中水太过为忌者,贪婪淫欲,诡计多端,言语激进,易惹是非,不及者身材矮小,面色黑暗,为人反复无常,胆小无谋,心胸狭窄.
?
4、火的特性:
火主礼,火曰“炎上”,炎者,热也,上者,向上者。故火有发热温暖,向上之性,火具有驱寒保温之功,锻炼金属之能。其性急,其性恭,四柱中火旺者,精神闪烁,积极上进,谦恭有礼,注重仪表,热情豪迈,坦诚友好。四柱中火太过为忌者,面红声燥,性情急躁,容易冲动,逞强好胜,易惹是非,不及者瘦尖额,妄言是非,奸诈嫉妒,有始无终。
?
5、土的特性:
土主信,土曰“稼穑”,播种为稼,收获为穑,土具有载物,生化藏纳之能,故土载四方,为万物之母,具贡献厚重之性。土:其性重,其情厚,四柱中土旺者,圆腰润鼻,眉清目秀,口才声重,为人忠孝至诚,胆量宽厚,言必行,行必果,乐于奉献兼收并蓄。?四柱中土太过,为忌、性格内向,愚顽不化,生性固执,不明事理,不及者,面偏鼻低,神色忧滞,言而不信,狠毒吝啬,自私自利,不通情理。

问题三:五行、五色、五味。分别指什么?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所对应的方位:东为木、南为火、中为土、西为金、北为水;所对应的五色:青为木、赤为火、黄为土、白为金、黑为水;所对应的五味:酸为木、苦为火、甘为土、辛为金、咸为水。

问题四: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分别指什麽或是什麽意思?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
《内经》把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这对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积累的大量临床经验,形成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阴阳五行
阴阳,指世界上一切事物中都具有的两种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的力量。从前面的叙述中已经可以明白,阴阳本来就蕴含於气之中。一气流行,无极而太极,太极的动静产生阴阳,阴阳又推动著世界和其中每一事物的运动变化。五行,是用来概括世界上几类基本要素的范畴。它们以木火土金水命名,但并非仅仅指这些具体事物的本身,而是以它们为基本框架,或者说以之为思维模型,将一切现象分成基本的五大类。五行是世界的基要素 。
阴阳学说产生于夏朝,它是我国古代哲学的源流和基础。今天的唯物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观点,与阴阳学说相一致。阴阳学说原理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每个领域,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应用。
阴阳包括五行,五行含有阴阳,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根据其属性,可分为两类,阴类和阳类。“阳类”具有刚健,向上,生发,展示,外向,伸展,明朗,积极,好动等特性:“阴类”具有柔弱,向下,收敛,隐蔽,内向,收缩,储蓄,消极,安静等特征。任何一个具体的事我都具有阴阳的两重性。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任何庞大的事物都逃不出阴阳的范畴,任何微小的事物又具有阴阳的两方面,阴阳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物极必反的现象就是阴阳转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根据其特征,可以系统的分成五大类“金”“木”“水”“火”“土”。这五类事物统称五行。金,木,水,火,土,并非指具体的五种单一的事物,而是对宇宙间万事万物的五种不同属性的抽象概括,应全面领会五行的真正内涵。
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生克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也就是阴阳的两个方面。相生相克是事物的普遍规律,是事物内部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生克是相对的,没有生,就无所谓克;没有克,也就无所谓生。有生无克,事物就会无休止的发展而走向极端,造成物极必反,由好变坏;有克无生,事物就会因被压制过分而丧元气走向衰败。
在生克这个对立与统一的矛盾中,无论是生的过分还是克的过分都会因对立而打破相对平衡或统一,事物就会向一方倾斜发展。为了维护相对平衡,生与克要相互牵制。当不能相互牵制时,平衡被打破,这时事物就会出现了新的变化。
五行相生、相克
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天干地支与阴阳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阴天干:乙、丁、己、辛、癸
阳天干:甲、丙、戊、庚、壬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阳地支:子、寅、辰、午、申、戌
阴地支:丑、卯、巳、未、酉、亥
阴阳五行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行四方:东方属木,南方属火,西方属金,北方属水,中央属土。
五行生克
五行相生: 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五行相克: 金克木, 木克土, 土克水, 水克火, 火克金.
五行生克制化宜忌:
金: 金旺得火, 方成器皿.
金能生水, 水多金沉; 强金得水, 方挫其锋.
金能克木, 木多金缺; 木弱逢金, 必为砍折.
金赖土生, 土多金埋; 土能生金, 金多土变.
火: 火旺得水, 方成相济.
火能生土, ......>>

问题五:五行分别代表什么颜色 五行的代表颜色
属火的颜色:红色、紫色
属土的颜色:黄色、咖啡色、茶色、褐色?
属金的颜色:白色、金色、银色
属水的颜色:黑色、蓝色、灰色
属木的颜色:绿色、青色、翠色

问题六:五行有几种,都是什么? 五行有二十几种,分别是:天干五行、地支五行、纳音五行、三合五行、化气五行、八卦五行、河图五行、洛书五行、变运五行、支藏五行、浑天五行、双山五行、玄空五行、宿度五行、洪范五行、斗首五行、挨星五行、卦气五行、阴府五行、建星五行、先天五行等等。

问题七:五行和八字分别指什么意思 五行:金木水火土,八字是指你出生的时辰。

问题八:五行分别代表什么数字? 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水、北方子之位也,子者,阳之初一,阳数也,故水曰一;
火、南方午之位也,午者,阴之初二,阴数也,故火曰二;
木居东方,东,阳也,三者,奇之数,亦阳也,故木曰三;
金居西方,西,阴也,四者,偶之数,亦阴也,故金曰四;
土应西南长夏,五着,奇之数,亦阳也,故土曰五。

问题九:大五行小五行分别是指什么? 五行,系指古人把字宙万物划分为五种性质的事物,也即分成金、木、水、火、上五大类,并叫它们为“五行”。早见《尚书・洪范》记载:“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顺从人的要求而易变革其形状),土爱稼稿(指庄稼)。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这里不但将宇宙万物进行了分类,而且对每类的性质与特征都做了界定。后人根据对五行的认识,又创造了五行生克理论,这个理论主要体现在“五行生克”定律上面。相生,是指两类属性不同的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关系。具体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则与相生相反,是指两类不同属性事物间之关系是相互克制的。具体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问题十:八字中的金木水火土分别代表什么? 金木水火土 五行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元素的运行、变化)。我国古代思想家企图用这五种物质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中医用五行来说明生理病理上的种种现象。迷信的人用五行相生相克来推算人的命运。
五行学说最早在道家学说中出现。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 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物质组成学说,与西方的水、火、土、气四元素学说类似,但随着近代化学的发展,这两种学说的物质构成理论都被否定.
中国西周末年,已经有了一种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五材说”。从《国语・郑语》“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万物”和《左传》“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到《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的记载,开始把五行属性抽象出来,推演到其他事物,构成一个固定的组合形式。在战国晚期提出了五行相胜(克)相生的思想,且已把胜(克)、生的次序固定下来,形成了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的模式,自发地体现了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及其整体把握的思想。就在这个时期,《内经》把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这对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积累的大量临床经验,形成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数理: 金为七, 木为八, 水为六, 火为九, 土为五。
古代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接触和观察,认识到五行中的每一行都有不同的性能。“木曰曲直”,意思是木具有生长、升发的特性;“火曰炎上”,是火具有发热、向上的特性;“土爰稼墙”,是指土具有种植庄稼,生化万物的特性;“金曰从革”,是金具有肃杀、变革的特性;“水曰润下”,是水具有滋润、向下的特性。古人基于这种认识,把宇宙间各种事物分别归属于五行,因此在概念上,已经不是木、火、土、金、水本身,而是一大类在特性上可相比拟的各种事物、现象所共有的抽象性能。
中国哲学史上的五行思想类别: “直到现在,我们基本上已把五行的各种意义分析过了,为了清楚起见,我们再把这几种意义综合列举如下:
(1)指五种行为原则,疑为荀子所持。
(2)指五种物性,如尚书洪范及周子太极图说所持。
(3)指人类生活上的五种必须的物质条件,如左传里蔡墨所持。
(4)为分类学上的五种分类原则,如吕氏春秋所持。
(5)指借著阴阳二气之流动而存在的五种“存在形式”,如白虎通及黄帝内经素问所持。
(6)指木材(植物)、火炎、泥土、金属及流水。它们的象征意义分别为生机兴发,活动或变化,孕育或培植,禁制与伏藏。此为萧吉所持。
以上有关五行的六种意义,除(1)及(3)之外,若把其余(2)(4)(5)及(6)这四项结合起来,才是阴阳五行思想中五行的完整意义。
*方位:东西南北中。
*五行相溺:金蒸水,水溺木,木溺火,火燥土,土掩金。
*天干与五行、方位的关系:
甲为栋梁之木,东方。乙为花果之木,东方。
丙为太阳之火,南方。丁为灯烛之火,南方。
戊为城墙之土,中方。己为田园之土,中方。
庚为斧钺之金,西方。辛为首饰之金,西方。
壬为江河之水,北方。癸为雨露之水,北方。
八卦所对应的五行:
金-乾、兑 乾为天,兑为泽
木-震、巽 震为雷,巽为风
土......>>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