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看应疾病和调理

由八字五行旺衰看疾病

一、面板病

  1. 八字中火盛土衰或水多土虚,面板易过敏。
  2. 八字中湿土多,命主易患湿毒型面板炎,如湿疹、水泡、面板发痒,过敏性面板炎等。例如八字中有辰、戌、丑、未,同时旁边又有属水的干支,就是湿土多,湿土一多就容易得湿疹、水泡。
  3. 八字中火炎土燥之人,面板易干裂,因为八字中没有水。
二、心脏病
  1. 八字中丁火遇强水,火被重克,命主易患心脏病或高血压。
  2. 八字中木多火滞,如木有三个,火就一个,火弱极,命主易患心肌梗塞。
  3. 八字中丁火强旺,土气弱极,命主易患低血压,容易有气喘。
三、肾病
  1. 八字中水旺木漂,或水弱土盛者,命主易得膀胱、肾脏方面的疾病。
  2. 八字中壬水弱极,遇强土来克,命主易患膀胱结石。
  3. 女命八字中癸水与丁火两弱,月事迟迟来。
  4. 女命八字中癸水入库或逢刑冲穿绝,再逢旺火蒸熏,大多子宫、卵巢机能衰弱,腰酸背痛,手足麻痹,有时候手脚麻。
  5. 男命八字中癸水入库又逢刑冲穿绝,再逢旺火蒸熏,肾水不足。
  6. 男命冬月生,水气己冻结,四柱再不见木来疏水,或不见火来融冰,往往易患阳痿、早泄等症。

五行养生的五行与疾病

(1)归属人体组织结构
中医学运用了五行类比联系的方法,根据脏腑组织的性能和特点,将人体的组织结构分属于五行系统,从而形成了以五脏(肝、心、脾、肺、肾)为中心,配合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主持五体(筋、脉、肉、皮毛、骨),开窍于五官(目、舌、口、鼻、耳),外荣于体表(爪、面、唇、毛、发)等的脏腑组织结构系统,为脏象学说的系统化奠定了基础。
此外,中医学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运用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方法,将自然界的有关事物或现象也进行了归属,并与人体脏腑组织结构的五行属性联系起来。如人体的五脏、六腑、五体、五官等与自然界的五方、五季、五味等相联系,这样就把人体与自然环境统一起来,反映了人体内外环境之间的相互收受通应关系。例如春应于东方,风气主令,故气候温和,阳气生发,万物滋生,人体之肝气与之相应,故肝气旺于春。
(2)说明五脏病理变化的相互影响
脏腑病变的相互影响和传递,谓之传变,即本脏之病可以传至他脏,他脏之病亦可以传于本脏。从五行规律来说,则病理上的传变主要体现于五行相生的母子关系及五行相克的乘侮关系。
(l)相生关系传变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犯母两种情况:
母病及子,又称母虚累子,系病变从母脏传来,并依据相生方向传于属子的脏器。临床多先见母脏病候,继则又见子脏病候。如水不涵木证,即肾阴亏虚,不能滋养肝阴,阴不制阳,以致肝阳虚亢,临床可见腰膝酸软,耳鸣遗精,眩晕,健忘,失眠,急躁易怒,咽干口燥,五心烦热,颧红盗汗等症。
子病犯母,又称子盗母气,系病变从子脏传来侵及属母的脏器,临床多见先有子脏病候,继则又见母脏病候。如心肝火旺证,即心火亢盛而致肝火上炎,可见心烦失眠,或狂躁谵语,口舌生疮,舌尖红赤疼痛,又兼见烦躁易怒,头痛眩晕,面红目赤等症。
(2)相克关系传变包括相乘传变和相侮传变两种情况:
相乘传变,即相克太过而致疾病传变。如木亢乘土,即肝脾不和证或肝胃不和证,临床多见肝气横逆,侵及脾胃,导致消化吸收功能紊乱。多先见肝病证候,继则又见脾气虚弱或胃失和降证候。如肝气横逆,可见烦躁易怒,胸闷胁痛,眩晕头痛等证。横逆犯胃则继见恶心,嗳气,吞酸,呕吐等症。横逆犯脾则继见纳呆,厌食,脘腹胀满,大便溏泄或不调等脾虚失运病证。
相侮传变,即反克为病。如木火刑金,即肝火犯肺之证,临床多见心肝火旺,肝火亢逆,上犯肺金,灼伤肺津或肺络,一般先见胸胁疼痛,口苦,烦躁易怒,脉弦数等肝火亢盛之症,继则又见咳嗽,甚则咳血,或痰中带血等肺失清肃之候。由于肝病在前,肺病在后,病变由被克脏传来,故属相侮规律传变。
应当指出,所谓五行母子或乘侮关系之传变,在临床上并不是必定要发生的,此种传变发生与否,还与脏气虚实、病邪性质,以及护理治疗等多方面因素或条件有关,一般来讲,脏气虚则传,脏气不虚则不传或难以传变,对此应灵活看待,不能机械理解。
(3)说明脏腑生理功能与某些相互联系
中医学根据五行之特性,用以说明五脏的某些生理特性和功能作用。如木性可曲可直,条顺而畅达,肝属木,故肝喜条达而恶抑郁,并有疏泄之功能;火性温热而炎上,心属火,故心阳有温煦之功能,心火易于上炎;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之特性,脾属土,故脾有消化水谷,运输精微,营养四肢百骸的功能,又为气血生化之源;金性清肃收敛,肺属金,故肺具有清宣肃降之功能;水性润下,有下行、闭藏之性,肾属水,故肾主水液代谢之蒸化排泄,并有藏精功能。
中医学认为五脏的功能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着的。五脏是人体生理活动的中心。五脏之间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共同完成整体的生理活动。五脏配属五行,不仅阐明了五脏的某些功能特点,而且认为五脏之间存在着相互资生和相互制约的联系,并由此说明五脏之每一脏都与其它四脏发生着关系,从而概括出五脏的整体联系。试从相克和相生两方面来进行叙述如下:
脏腑之间的相互资生联系,如肾能藏精,肝能藏血,肾精可以化生肝血,此即肾水滋养肝木,即水生木;肝藏血,心主血脉,肝之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功能正常,则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的正常发挥,此即肝木上济心火,即木生火;心主血脉,又主神志,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又主统血,心之阳热可以温运脾阳,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血能荣脾,脾才能发挥主运化、生血、统血之功能,此即心火温运脾土,即火生土;脾能转输精微,益气以充肺,从而维持肺主气之功能,并使之宣肃正常,此为脾气生养肺气,即土生金;肺主气,职司清肃,肾主藏精纳气,肺气肃降则有助于肾精之闭藏和气之摄纳,肺气肃降,水道通调,又能促进肾主水功能的发挥,此即肺金滋养肾水,即金生水。
可以看出,五脏之间相互资生的关系,即是运用五行相生的理论来阐明的。
脏腑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如肺气肃降,气机调畅,可以抑制肝气之上逆和肝阳之上亢,此即金克木;肝气的条达,可以疏泄脾湿之壅滞,此即木克土;脾气运化,可以调节肾主水功能,以防止水湿之泛滥,此即土克水;肾水的滋润,上济于心,以制约心火的亢炎,此即水克火;心之阳热,可以制约肺气的清肃太过,此即火克金。亦可看出,五脏之间在生理功能上的相互制约,亦是运用五行相克理论来阐明的。
总之,五脏之间的生克关系,说明每一个脏在功能上均有他脏资助,因而本脏不至于虚损;又能制约其它脏,因而使它脏不致过亢;若本脏之气过盛,则有他脏之气制约之;而本脏之气虚损,则又有他脏之气以滋养之。可见,通过这种生克关系,即把脏腑紧密地联结成一个整体,从而维持了人体内环境的协调统一。
此外,关于人体与外界环境,如四时、五气,以及饮食五味的关系,中医学亦是用五行之规律来加以说明的,在此不一一列举说明。
(4)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人体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内部脏腑有病可以反映于机体的体表,从色泽、声音、形态、口味、脉象、舌苔等多方面反映出来。由于对五脏与五色、五音、五味等都以五行进行分类归属,作了一定的联系,形成五脏系统的层次结构,所以为疾病的诊断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在临床诊断上,我们即可以综合四诊材料,根据五行所属及其生克乘侮规律来推断病情。如面见青色,喜食酸味,两胁胀痛,脉弦,即可诊为肝病;面见赤色,口味苦,舌尖红或糜烂,脉洪或数,则可诊为心火亢盛;而脾虚病人,面色见青,口泛酸水,则可诊为肝木乘土,即肝脾不和之证。
一般来说,中医诊病很重视色诊和脉诊的结合应用,且能在客观上大致反映出疾病的状况。但是,欲从色脉来判断病情的发展趋势,则主要是运用五行的生克关系。如《医宗金鉴·四诊心法》指出:色脉相合,已见其色,不得其脉,得克则死,得生则生。即色脉相符,为病情发展正常;脉克色为逆;脉生色为顺。如肝病,色青而见弦脉,是为色脉相符;如不见弦脉而反见浮脉(肺脉),则属相克之脉,即脉克色(金克木)为逆;若得沉脉(肾脉),即脉生色(水生木),则为顺。此种判断预后的生克关系,在临床上虽然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能机械地套用。
五行学说用于临床治疗方面,则主要在于控制疾病的传变和确定治则治法两方面。
(1)控制疾病传变
疾病的发生,主要在于机体脏腑阴阳气血功能的失调。而脏腑组织的功能失调也必然反映于内脏生克制化关系的失常。因此,疾病的传变,则常是一脏受病而波及他脏,或他脏受病而传及本脏。因此,在临床上除对所病本脏进行适当处理外,特别应考虑到与其有关脏腑之间的传变关系,并应根据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来调整其太过或不及,以控制或防止其疾病的传变,使之恢复其正常的功能活动。如肝脏有病,则应经常注意强健脾胃,以防其传变。脾胃不虚,则疾病不易传变,且易于痊愈。故《难经》说: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实脾气。
(2)确定治则与治法
确定治则与治法主要是根据相生、相克规律来确定某些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方面:
①根据相生规律来确定治则治法:多用于母病及子或子病犯母(即子盗母气)等病证。基本原则是补母或泻子,即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难经》)。
补母:主要适用于母子关系失调的虚证。如肺气虚弱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影响及脾之健运,而致脾虚。脾土为母,肺金为子,土能生金,故可用补脾益肺方法进行治疗,此即虚则补其母之含义。
泻子:主要适用于母子关系失调的实证。如肝火炽盛,有升无降,出现肝实证时,可采用清心泻火法进行治疗。肝木为母,心火为子,故泻心火则有助于泻肝火,此即实则泻其子之含义。
此外,运用相生规律来进行治疗,除母病及子及子病犯母外,尚有单纯的子病虚证,亦可运用母子相生关系,兼顾补母以加强其相生之力,从而有助于子脏虚证之恢复。
临床上依据五行相生规律所确定的治疗方法,常用者有以下几种:
滋水涵木法:指通过滋养肾阴以养肝阴,从而涵敛肝阳的治疗方法,又称滋肝养肾法、滋补肝肾法、乙癸同源法。主要适用于肾阴亏损而致肝阴不足,甚则肝阳偏亢之病证。金水相生法是滋补肺肾阴虚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补肺滋肾法、滋养肺肾法。主要适用于肺虚不能输布津液以滋肾,或肾阴不足,精气不能上荣于肺,以致肺肾阴虚病证。
培土生金法:是指补脾益气而达到补益肺气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脾虚胃弱不能滋养肺脏而致肺脾两虚之病证。
②根据相克规律来确定治疗原则:多用于临床上由于相克关系紊乱而出现的乘侮病证,主要有相克太过、相克不及和相侮(反克)之不同。其治疗原则主要是抑强或扶弱,并侧重于制其强盛,以使弱者易于恢复。此外在必要时,亦可在其强盛之一方尚未发生相乘病变时,利用相克规律,预先加强其被克者力量,从而防止病情之发展。
抑强:主要适用于相乘或相侮病证。如肝气横逆犯胃或乘脾,出现肝胃不和或肝脾不调之病证,称之为木亢乘土。治则应以疏肝、平肝之法为主。若由于脾胃壅滞,影响及肝,而致肝气失于条达疏泄,形成土郁病证,是为相侮(反克)病证,其治疗则应以运脾和胃为主。总之,抑制其强,则被克者之机能自然易于恢复协调。
扶弱:主要适用于相克之力不及,或因虚而被乘袭所产生的病证。如肝虚气郁,影响脾胃之健运,则称木不疏土,治宜补肝和肝为主,兼顾健脾之法。若因土虚木乘所致的肝脾不调或肝胃失和病证,则应以健脾和胃和疏肝理气为法。总之,扶其弱则有助于相互制约协调关系的恢复。
临床上依据五行相克规律所确定的治疗方法,常用者有如下几种:
扶土抑木法:是以健脾疏肝药物治疗脾虚肝气亢逆病证的一种方法,又称健脾疏肝法。主要适用于脾虚肝郁病证。
培土制水法:是指用温运脾阳或健脾益气药物,以治疗水湿停聚病证的一种方法,又称健脾利水法。主要运用于脾虚不运,或脾阳虚损,水湿泛滥而致的水肿等病证。
佐金平木法:指通过清肃肺气,以抑制肝火亢盛病证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清肺泻肝法。主要适用于肝火亢逆,灼伤肺金,影响肺气清肃而致的木火刑金病证。
泻南补北法:指通过泻心火,补肾水以交通心肾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泻火补肾法、滋阴降火法。主要适用于肾阴不足,心阳偏亢,水火失济,心肾不交病证。
此外,在针灸疗法中,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四肢末端的穴位亦分属于五行,即井、荥、输、经、合五种穴位,分属于木火土金水,临床上即可根据不同病情,运用五行生克规律进行选穴针刺治疗。
同样,五行生克关系,对于精神疗法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临床上即可以运用情志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而达到治疗目的。如《素问》说: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等,即是运用五行相克关系来调整情志,从而达到治疗精神性病症的目的。

九种体质辨识与中医五行调理

九种体质辨识与中医五行调理

九种体质辨识与中医五行调理,不同的身体状况,需要不同的养生方法,我们要先了解自己的身体,辨清自己的体质,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养生保健,下面就来看看九种体质辨识与中医五行调理。

九种体质辨识与中医五行调理1

一、平和体质

什么是平和体质?

平和体质又叫做“平和质”,是最稳定的、最健康的体质!平和体质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平和质所占人群比例约为三分之一左右。男性多于女性,年龄越大,平和体质的人越少。

平和体质的常见表现?

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二、阳虚体质

什么是阳虚体质?

阳虚指阳气虚衰的病理现象。特征和寒性体质接近,为阳气不足,有寒象,表现为疲倦怕冷,四肢冰冷、唇色苍白,少气懒言,嗜眨乏力,男性遗 精,女性白带清稀,易腹泻,排尿次数频繁,性欲衰退等。 阳虚体质的人平素畏冷,手足不温,易出汗;喜热饮食,精神不振,睡眠偏多。阳气不足的人常表现出情绪不佳,如肝阳虚者善恐、心阳虚者善悲。因此,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感情,消除或减少不良情绪的影响。

阳虚体质的表现特征:

五脏阳虚:

心阳虚。兼见心悸心慌,心胸憋闷疼痛,失眠多梦,心神不宁。

肝阳虚。兼见头晕目眩,两胁不舒,乳房胀痛,情绪抑郁。

脾阳虚。兼见食欲不振,恶心呃逆,大便稀溏,嗳腐吞酸。

肾阳虚。兼见腰膝酸软,小便频数或癃闭不通,阳痿早泄,性功能衰退。

肺阳虚。咳嗽气短,呼吸无力,声低懒言,痰如白沫。

三、阴虚体质

什么是阴虚体质?

和实性体质接近,为阴血不足,有热象表现为经常口渴,喉咙干、容易失眠、头昏眼花、容易心烦气躁、脾气差,皮肤枯燥无光泽、形体消瘦、盗汗、手足易冒汗发热、小便黄、粪便硬、常便秘等,舌红少津。

阴虚体质的表现特征:

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四、气虚体质

什么是气虚体质?

气虚体质指人的气力不足,体力和精力都感到缺乏,稍微劳作便有疲劳之感,机体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都比较低下。简单点讲,就是人体由于元气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就被称为气虚。

气虚体质的表现特征:

形体消瘦或偏胖,体倦乏力,面色苍白,语声低怯,常自汗出,且动则尤甚,心悸食少,舌淡苔白,脉虚弱,是其基本特征。

若患病则诸症加重,或伴有气短懒言、咳喘无力;或食少腹胀、大便溏泄;或脱肛、子宫脱垂;或心悸怔忡、精神疲惫;或腰膝酸软、小便频多,男子滑精早泄、女子白带清稀。

五、血瘀体质

什么是血瘀体质?

血瘀体质就是全身性的血脉不那么畅通,有一种潜在的瘀血倾向。在气候寒冷、情绪不调等情况下,很容易出现血脉瘀滞不畅或阻塞不通,也就是瘀血。瘀塞在什么部位,什么部位就发暗发青、疼痛、干燥骚痒、出现肿物包块,当然此部位的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血瘀体质者胖瘦均见,皮肤干燥,肤色暗黄较多见。头晕心悸,健忘失眠,手足发麻。

六、湿热体质

什么叫湿?什么叫热?

看中医时,我们常会听医生说“湿热”。那么,什么是湿热,湿热有哪些表现,应注意什么问题呢?要明白湿热,先应了解什么叫湿,什么叫热。

所谓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与消化功能有关。中医认为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若体虚消化不良或暴饮暴食,吃过多油腻、甜食,则脾就不能正常运化而使“水湿内停”;且脾虚的人也易招来外湿的入侵,外湿也常因阻脾胃使湿从内生,所以两者是既独立又关联的。

所谓热,所谓热,则是一种热象。而湿热中的热是与湿同时存在的,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或因“阳热体质”而使湿“从阳化热”,因此,湿与热同时存在是很常见的。

湿热体质的表现特征:

特点与症状:面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易生粉刺、疮疖,常感到口苦、口臭或嘴里有异味,经常大便粘滞不爽,小便有发热感,尿色发黄,女性常带下色黄,男性阴囊总是潮湿多汗。湿热体质的人性格多急燥易怒。

常见的皮肤病:痤疮、湿疹、银屑病、汗疱疹,湿癣、脂溢性皮炎、酒糟鼻等。

七、痰湿体质

什么是痰湿体质?

痰湿体质是指当人体脏脏功能失调,易引起气血津液运化失调,水湿停聚,聚湿成痰而成痰湿内蕴表现,常表现为体形肥胖,腹部肥满,胸闷,痰多,容易困倦,身重不爽,喜食肥甘醇酒,舌体胖大,舌苔白腻,多因寒湿侵袭、饮食不节,先天禀赋、年老久病、缺乏运动而发病,常随痰湿留滞部位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症状。

发病倾向: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对梅雨及湿重环境适应力差。应以燥湿化痰为治疗大法,平素注意调护改善痰湿体质防止痰湿病证发生。

八、气郁体质

什么是气郁体质?

人体之气是人的生命运动的根本和动力。生命活动的维持,必须依靠气。人体的气,除与先天禀赋、后天环境以及饮食营养相关以外,且与肾、脾、胃、肺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所以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实质上都是气在人体内运动的.具体体现。当气不能外达而结聚于内时,便形成"气郁"。中医认为,气郁多由忧郁烦闷、心情不舒畅所致。长期气郁会导致血循环不畅,严重影响健康。

气郁体质的表现特征:

1.神情忧郁,情感脆弱,烦闷不乐;

2.多愁善感,忧郁,焦躁不安;

3.经常无缘无故地叹气,容易心慌,容易失眠;

4.容易受到惊吓,遇事容易感到害怕;

5.舌淡红,苔薄白,胁肋部或乳房容易胀痛;

6.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不适应阴雨天气。

九、特禀体质

什么是特禀体质?

特禀体质又称特禀型生理缺陷、过敏。"特"指的是什么?就是特殊禀赋。是指由于遗传因素和先天因素所造成的特殊状态的体质,主要包括过敏体质、遗传病体质、胎传体质等。

特禀体质的表现特征:

特禀体质有多种表现,比如有的人即使不感冒也经常鼻塞、打喷嚏、流鼻涕,容易患哮喘,容易对药物、食物、气味、花粉、季节过敏;有的人皮肤容易起荨麻疹,皮肤常因过敏出现紫红色瘀点、瘀斑寒凉体质,皮肤常一抓就红,与西医所说的过敏体质有些相像。

九种体质辨识与中医五行调理2

其实,体质除了按照身体的状况来判断可以分9种之外,还可以根据你出生的时间空间来判断。怎么判断?还是运用中医的核心理论:阴阳五行。

其中,五运六气的影响占得比重较大。

就如同一颗树苗,你给他不同的土壤和环境,它的长势就会有所不同。

土壤环境就如同所在地域,所以南北半球的人群的体质也不一样。尤其是出生的时代背景甚至说是年份,对于人体的健康也有影响。同一年份出生的那一辈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也不一样。这叫时势造英雄。

家庭环境以及父母的养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发育也有关系,体质特别是一个人的气质受家庭影响也很大,就好比一个种子在不同季节,不同月份所吸收的雨露阳光也不同。这也决定了一个孩子的体质。

自身的性格与体质也很有关系,不同的日子所对应的阴阳五行也不一样,放在以前用旧历计算,更是明显。所以说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个人品性决定了自身发展,也决定了身体情况。

同时有研究显示,不同作息时间习惯人群所得疾病类型也不一样,夜猫子和习惯早起的人儿,身体也会不一样。

所以,你的体质有你所在的年代的影响,也受出生的季节月份影响,你自身的性格,你是个愿意过什么日子的人,也有影响。最后你的作息时间也决定了你的身体体质。

每个人的来到世上的时间的都不尽相同,除了按照身体现有的情况可以划分9种体质,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日来用传统的阴阳五行来确定自己的体质。

九种体质辨识与中医五行调理3

一、木形体质的人

皮肤苍白,头小,面长,两肩广阔,背部挺直,身体小弱,手足灵活。并有才能,好劳心,体力不强,多忧虑,做事勤劳。这种人对于时令的适应,大多能耐于春夏,不能耐于秋冬,感受秋冬寒冷之气的侵袭,就容易生病。

木形人多愁善感,其体质特征为:身材比较瘦,个子比较高,皮肤白,喜欢安静,不喜欢户外活动。如果以古人来形容,他们属于典型的文弱书生,男性如玉树临风,女性则是婀娜多姿,不爱多说,属于沉默寡言型。

特别注意:木形人大多出生于春季,五行中木性多。这类人要注意的器官是肝与胆,其次是筋骨和四肢。

二、火形体质的人

皮肤赤色,脊背肌肉宽厚,脸形瘦尖,头小,肩背腹匀称,手足小,步履稳重,对事物的理解敏捷,走路时肩背摇动,背部肌肉丰满。其性格多气、轻财,缺乏信心,多虑,认识事物清楚,爱好漂亮,性情急,往往不能享有高寿而突然死亡。这种人对于时令的适应,大多能耐于春夏,不能耐于秋冬,感受秋冬寒冷之气的侵袭,就易于生病。

火形人充满活力,其体质特征为:体形比较瘦小,肌肤薄弱,面色红润,精气神十足。走路抬头挺胸,行动敏捷。他们的脾气急躁,容易发怒,但他们敢做敢当,不怕困难,胆量过人,喜爱冒险。

特别注意:火形人大多出生在夏季,五行中火性多。这类人要注意的器官是心脏与小肠,其次是血脉及整个循环系统。

三、土形体质的人

皮肤黄色,面圆,头大,肩背丰厚,腹大,大腿到足胫部都生得壮实,手足不大,肌肉丰满,全身上下都很匀称,步履稳重,举足轻。他们内心安定,助人为乐,不喜依附权势,而爱结交人。

这种人对于时令的适应,大多能耐于秋冬,而不能耐于春夏,感受春夏温热之气的侵袭,就容易生病。土形人大智若愚,体格比较健壮,身材匀称丰满,适合从事体育运动。他们有时给人以木讷的感觉,但属于大智若愚的类型。他们办事谨慎,遇大事很镇静,不惊慌失措,忠厚笃诚,适应性强。

特别注意:他们多出生于每季度的最后18天,五行中土性多。这类人要注意的器官是脾与胃,其次是肠及整个消化系统。

四、金形体质的人

面方正,皮肤白色,头小,肩背小,手足小,足跟坚厚而大,好像有小骨生在足跟外面一样,骨轻。为人清白,性情急躁刚强,办事严肃果断利索。这种人对于时令的适应,大多能耐于秋冬,不能耐于春夏,感受春夏温热之气的侵袭,就易于生病。

金形人坚持原则,其体质特征为:体形虽然比较瘦小,但脊背较宽,属上宽下窄型,四方脸,鼻直口阔,四肢清瘦,动作敏捷,皮肤较白,呼吸平缓,但容易出汗,说话虽少,但语出惊人,为人敦厚,做事认真,坚持原则。

特别注意:他们多出生于秋季,五行中金性多。这类人需要注意的器官是肺与大肠,其次是气管及整个呼吸系统。

五、水形体质的人

皮肤黑色,面部不光整,头大,颊腮清瘦,两肩狭小,腹大,手足好动,行路时身摇,尻骨和脊背很长。他们的禀性无所畏惧,善于欺骗人,以致常因杀戮致死。这种人对于时令的适应,大多能耐于秋冬,不能耐于春夏,感受春夏温热之气的侵袭,就易于生病。

水形人高深莫测,比较胖,皮肤较黑,行动比较迟缓,沉默寡言,神情不定。水形人表面上显得是个大好人,但实际上性格多疑嫉妒,从不相信别人,即使对人好也只是利用别人,心胸比较狭窄,容不得别人的一点成功。

特别注意:他们多出生于冬季,五行中水性多。水形人要注意的器官是肾与膀胱。

五行易患疾病

1、火太弱或死绝:易患心脏病,败血病,关节炎, 脚气,眼疾等疾病, 年纪轻或正值壮年,主肠胃不好。

2、木太弱或死绝:多有头晕, 目眩,气血不调, 两鬓消疏而发稀,神经痛的现象,如果严重的话,多有肝胆疾病, 腿足损伤等。

3、金太弱或死绝:应多注意气虚,咳嗽, 皮肤干燥,骨节疼痛,大肠泄痢便血,并常有呼吸不畅,常受感冒之患,如果严重的话,有得肺病的可能。

4、土太弱或死绝:时有面黄, 减食,肢体怠惰,喜卧嗜睡,多思足虑,不喜动作的现象,并常有浮肿,脚气,口臭,齿痛的毛病, 如果严重一点的话, 有患消化系统,皮肤病的可能。

5、水太弱或死绝:易患肾脏炎,脑溢血,近视,泌尿系统之疾病。

6、木火相生而太旺:易患火气上升,目赤,偏头痛,耳鸣,眩晕,注意散漫,心脏有压迫感,呼吸急迫等症状,此外有便秘,下肢麻木,风湿等。

7、火土相生而太旺:常觉症状有胃部胀满, 食量虽不异常但稍进食即感饱满或重压,咯气,恶心等。

8、金水相生而太旺:应多注意气滞,哮喘,咳嗽,鼻塞, 微觉烦躁不安,往往自觉胸下有创伤,并有呼吸急迫,口渴的现象。

9、水木相生而太旺:应多注意胃虚,恶心,口臭,咯气,并有食欲减退,身体衰弱, 脉沉弱,腹部软弱无力,颜面缺乏血色等疾病。

10、土金相生而太旺:气常多虚,常有腹满,便秘,口渴等症状。
二、八字五行看病灾口诀!
失衡之处即为病,病在年柱为头疼。

病在月柱病在胸,病在日柱腹部疼。

病在时柱为下肢,五行所示各自明。

木主头发和肝胆,肢体也属木五行。

火主眼目和血液,还主系统为神经。

土为皮面和腰肌,脾胃脏器也应承。

金为牙齿和喉咙,还主骨骼与肺胸。

水主膀胱和肾脏,生殖泌尿等系统。

命局过旺必有病,过弱也主病来生。

虚浮无根又受克,过弱五行就是病。

无克无泄旺五行,岁运旺之憋成病。

受旺五行所克者,必然也是病五行。

木多金缺金有病,土多金埋金不行。

火多木焚木遭殃,五行生克仔细评。

还可表面看病根,被冲五行可查病。

被合被化也看病,寒暖燥湿病查清。

土旺无泄脾胃涨,辰戌相冲胃受伤。

水多土荡胃出血,土弱火旺胃溃疡。

火旺土旺金水弱,中老年后血要稠。

四柱无水火土厚,血管受阻壁增厚。

地支水旺干克火,心脏不好心中忧。

土多金埋火又旺,辛弱定把肺炎生。

金旺金弱气管炎,水多湿重肺气肿。

酉被冲克有肺病,金被火克咳潄重。

日主衰弱食伤重,头昏脑胀神经痛。

甲乙无根肩周炎,甲木火多精神病。

金木相战神经损,夏木无火关节痛。

金火相战早土盛,金脆水枯糖尿病。

火旺土焦庚出干,三火病已成。

柱中水多子卯刑,乙不透干必肝病。

卯木被酉冲克重,无救定有肝胆病。

丙火若是遭水克,眼睛昏暗必生病。

丙辛相合防近视,羊刃重重防耳聋。

辛加卯上易唇缺,卯辰相加必有刑。

刃逢戌未犯支刑,四肢有病是一定。

三丁两丙克到金,口舌生疮闹心疼。

中医是利用药物之五行相生相克之性治病的吗?

汉族传统医学称为“中医”,其内涵主要指中原传统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的医学理论,把人视为一有机整体,这个整体内部的各部分互相联系,其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等方面要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称为“阴阳有序”。如果周围自然环境变化,如大寒、大热、大燥、大湿、大风、大霖、大雾,或大喜、大怒、大忧、大恐、大哀等,神经刺激过分,以及饮食饥饱、叫呼伤气、虫兽所伤、中毒金疮、跌损压溺等,都会导致人体内部失去平衡,还常常影响血、气循环运动受到阻滞,叫做“阴阳失调”,就会引发疾病。
中医先生看病,通过望(色)、闻(声)、问(病)、切(脉)等方法诊断脉象、体征和症状,找出不平衡的症结所在。然后辨证施治,以药物之五行相生相克之性,用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方法,辅以针(刺穴位)灸(火灼)等通畅经络气血之术,祛邪扶正,使机体内重新平衡,则疾病痊愈。
[我还想知道]
中药来源非常广泛,自然界的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虫、鳞、介、离、兽等,皆可分属性入药。药材用蒸、煮、炒、焙、炙、炮、煅、(水)浸、酒浸、醋浸、飞等方法炮制。一般用水煎服,或泡酒服,也有制成丸、散、丹嚼服、吞服、含服的。最早的中药多为植物,古人称为本草。植物药中包括植物的茎、叶、花、种仁、果实、根。动物药的种类也很多,如鹿茸、龟板、蜈蚣等。
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全书共100多万字,收药1892种,药方20000多个,还带有1160幅插图。
唐代初期,孙思邈著《千金方》30卷、《千金翼方》30卷,对药物研究有特殊的贡献,被人们尊称为“药王”。

中医治病的精髓:气机升降与五行

脾土左升,肝气和肾水都随着升,胃气右降,胆气和心火随着下降,这是不是一个左边升,右边降的圆圈呢?

在这个圆圈里,脾胃一阴一阳,就是中心的轴,一切都是围绕着它们来转。

话说这人体里面,五脏六腑是上下分布的,其功能也有方向,这些脏腑所引导的气机是处于动态中的。

这个图画我给大家描述一下。

首先肾在最下面,属水脏。中医说肾脏是水中含火,水是肾阴,火是肾阳,火我们就明白了,那一定是向上走的,它生什么啊?火生土,也就是说,火性向上走,使得脾土温暖,那么脾是负责什么的呢?是负责把胃吸收的营养(中医叫精微物质)发送到全身的。这脾有个特性,它是向上走的,因为有一部分营养还要到肺脏,与吸入的空气中的精微物质结合,由肺协助向全身输布。

脾脏之气,是从左边向上升的。

肾脏中的水呢,水生木,也就是说,在水的滋养下,木气也开始得到了营养,要发展了,它发展的方向也是上升,跟树一样,这个肝脏之气也是从左边往上升的。随着脾土之气上升,中医有句话,叫“肝随脾升,胆随胃降”,就是说的这个。

好多人说,这中医的肝怎么在左边啊,解剖可是在右边,中医说的是肝气,是肝的功能,是一个功能系统,不单是那个脏器实质。

所以,左边身体有病,有时要考虑到肝脾之气上升是否正常,尤其是肝气。

肝属木,四季配春季,象征着万物生*发。

此时各位看到了,这个气机随着肝脾升到了顶部,这里就是肺和心了。各位知道,木生火,这火配五脏是心,四季配夏天,心火的特点其实也是要向上的,但是,由于有肺脏的存在,心火被带向下行。

肺是属金的,四季配秋天,主肃降,甭管夏天多热,遇到秋天,气机就开始往下降了。这心火本来是要上升的,但是因为有肺金在上面,所以就跟着往下降,直降到肾中,使得肾水不至于过寒,温暖肾水。而肾水随着肝木上承,到达心火的位置,使得心火也不至于过热,这叫“水火既济”。

有的时候,这个往下降的过程被破坏了,那么心火就无法下降,憋在上面,各位就会看到上面热,下面寒的局面。

口渴,眼睛红,口舌生疮,可下面的腿还是凉的。

在肺金下降的同时,人嘴里吃入的东西进入了胃,然后也是向下走的,所以胃气要下降。脾为己土属阴,胃为戊土属阳,阳要下降,阴要上承才对。

在胃气下降的同时,胆气也随着下降,就是我们说的“胆随胃降”。现在有好多的胃病,就是胃气上逆,胆汁反流,这就是气机逆行的结果。

各位同样要注意了,这个胃气和胆气的下降,是从右边下行的。

所以,如果人体的右边有病,要考虑一下气机下行是否遇到了麻烦。

您现在再看看,脾土左升,肝气和肾水都随着升,胃气右降,胆气和心火随着下降,这是不是一个左边升,右边降的圆圈呢?

在这个圆圈里,脾胃一阴一阳,就是中心的轴,一切都是围绕着它们来转。

这就是黄元御的理论,他最后把一切病都归入到这个圆圈的运转失常,任何一个地方出问题了,把圆圈的运动给“咔嚓”一下挡在了那里,不能转动了,就出现了问题,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就要使用药物,调畅气机,让它们恢复上下运行,这样人体自己就会恢复健康的。

这个圆圈我说得简单,大概就是这么个道理,黄元御自己论述得还要仔细,术语比较多,各位可以参看他的书。

那么该有人问了,这个圆圈有道理吗? 能治病吗?

跟您说了,黄元御的第五代传人麻瑞亭老中医,就是从黄元御的书里拿出了一个叫“下气汤”的方子,稍微给加减了一下,变成了一个药性有升有降,调和脾胃的方子,这位老人家一辈子基本就用这一个方子治病,来个患者,他就给调调方子,稍微加减,把气机这么一调,患者就好了。您看他的医案,那就是一个升降,我的感觉,他就是用药在人家的身上拨了一下,把这个不大转动的圆圈给重新启动了,结果麻老一辈子“活人无算”,患者如云。尤其是有很多严重的血液病,还真都被他给治好了。

自从黄元御悟出这个人体气机的运行规律后,临床的疗效那是越来越好,

于是就有很多人找上门来,这可就成全我们了,我们可以借机会多观摩一下黄老师都是怎么应用这个圆圈的。

各位,甭管您是不是学医的,这个气机升降的道理明白以后,有些情况自己就能解释了,否则一定有人特奇怪,为什么我的腿就特别的冷,可脸上却总起红色的包啊?这上下像是冰火一样悬殊,为什么啊?

让我们再来看个例子吧,这位姓赵,叫赵彦威,他患的病叫“齁(读hōu)喘”,就是类似于我们现在说的哮喘。有的人可能见到过这种病,一犯病张口抬肩,上不来气,喉咙里发出非常刺耳的声音,著名歌星邓丽君就是这个病发作,来不及拿药去世的。我们这位赵同志的病发作还挺有特点,就是在秋天和冬天的时候特别容易犯,一犯起病来,先是开始打喷嚏,然后流出鼻涕,再接着就感觉喉咙发堵了,然后就开始喘。

这可太难受了,这喉咙堵的滋味估计各位没感受过,呼吸这在平常人是最正常的事情,在他们那里却简直是可望不可及的啊。

这可怎么办啊,大家都愁坏了,这事儿要搁现在,还有好多方法,西药有很多喷雾的制剂,可以缓解喉部痉挛的,也有好多的激素类的药物,可以救急,但是容易产生依赖,这辈子总不能靠着激素活着啊?

那会儿可什么西药都没有,赵同志简直觉得生活要绝望了,这个时候,有人说昌邑的黄元御学问好,因为身体残疾,发誓攻读医学,现在那是颇有心得,不如我们把他请来吧。

于是,黄元御就来到了赵同志的家里。此时的黄元御,已经彻底地摆脱了伤残所带来的悲伤,他已经从救治别人的过程中,重新找到了自信。

让我们来看看黄元御的诊病过程吧!

黄元御问患者:“你除了齁喘,还有什么症状呢?”

赵同志说:“我总是觉得腹胀(这个很关键,我下面给各位解释),有时候还呕吐(这就更说明问题了),但是如果矢气后就好转了。”

黄元御点点头,其实此刻他的心里就全明白了,但还是问了问:“这病是怎么得上的呢?”

赵同志和家里人对望了一下,说:“那是我在二十多岁时的一个秋天,傍晚吃饭,一只该死的黑猫,从房檐上掉下来,掉到我的后背,把我吓了一下,从此就作病了,打那儿以后,不敢吃晚饭。如果夜里被冷风吹到了,或者碰到了阴雨天,或者白天吃多了些,都要犯病,一发作就是两三天,有的时候还要八九天,二十几天才好,现在已经病了十二年了!”

黄元御一听,天啊,十二年,这个患者可真是够痛苦的啊,想到这儿,他顿起恻隐之心。

于是,黄元御就又不怕麻烦地开始给患者和他的家属讲起了圆圈的故事。

这个圆圈的故事太重要了,明白了它,其实好多病我们自己都可以分析了。

黄老师讲的这个故事大意如下:这个哮喘啊,是一个肺气上逆的病,就是肺气不降了,正常的我们体内是有一个圆圈的,这个肺处于圆圈的最顶端,那么肺为什么不降了呢?是因为胃气不降了,我们说过,这脾胃是这个圆圈中心的轴,胃气是从右边下降的,如果胃气不降,那么肺气就没有了下降的道路,被堵在那儿了,于是就上逆作病。

可这胃为什么不降呢?

那是因为脾土被水湿给郁住了,不再上升,也不把胃接受的食物给吸收(中医认为胃主受纳,脾主吸收,道医的脾的部分功能实际是肠道的功能),脾这里不吸收,那胃从嘴那儿接受的东西还不都堵在胃里了?结果就没法儿下降了。

您看这赵同志为什么腹胀啊?那就是脾胃都堵在那儿了。

为什么呕吐啊?这是胃气不能下降,上逆的缘故啊。

您再看他患病的诱因吧,吃饭的时候被吓到了,本来这个圆圈运转的就要出问题了,被这么一吓,“咔嚓”一下,食物就停在胃里了,圆圈的转动就受到了阻碍,结果就病了,黄元御的说法是“平日湿旺而胃逆,相火之下蛰不秘,一遇非常之事,动其神志,胆木上拔而惊生,肾水下沦而恐作。己土侮于寒水,故脾气下陷;戊土贼于甲木,故胃气上逆”,他是从神志受惊这方面来论述的圆圈是怎么异常的,这是根本。

那为什么碰到阴雨天会发病呢?因为阴雨天湿气重,使本来就湿气重的脾气更加不升;吃饱饭发病,那是胃气本来就堵在那里了,您再给他增加负担,还不发病?

那怎么治疗呢?黄元御说:我把你的湿气给去掉,这样脾土之气就可以上升了,我再疏调肝气,那么脾土升得就更痛快了,这样,我再用点降胃气的药,那这个圆圈不就转动起来了吗?

方子是:茯苓、甘草、半夏、干姜、细辛、橘皮、桂枝、砂仁。

就是这么个小方子,我们看着都眼熟,其中茯苓是去湿气的,让脾土上升,甘草是坐镇中州,补脾胃的,半夏燥湿,药性下行,是让胃气下降的,这三味药我讲过了,是个典型的车轴的构思;干姜是暖脾肾的,因为湿气大,不用热药湿气不能去;细辛这味药我给各位说说,这个药是散风寒的,药性比较猛烈,有一定的毒性,所以有“细辛不过钱”之说,不过那是指入散剂,如果是熬汤药,其实没有问题,但是现在药店绝对是三克以上不给抓药。细辛这味药的特点是可以动用肾中的真气,来把风寒给顶出去,所以对某些顽固的风寒头痛、咳喘等都有效果,但是有个问题,在用了细辛以后,肾气虚的人很可能需要补一下肾,因为动用了肾气了。我曾经开方子治疗顽固咳嗽,用了细辛以后,患者很快就好了,但是在舌头的中后部,舌苔出现了一个硬币大小的缺苔,就是这个地方舌苔没有了,这是肾气虚损的表现,我马上让患者服用了金匮肾气丸,结果几天后,这块舌苔就长上去了。

方中的橘皮是梳理肺经之气的,可以止咳降逆;桂枝黄元御的说法是暖肝升陷,使肝气上升的(这是黄元御的独特心得);砂仁这味药是行气调中的,可以醒脾开胃,如果这胃气被食物堵住了,用点儿砂仁,可以使得胃气立刻振奋起来。

而且砂仁还暖肾燥湿,引气归肾,这是个一药多用的好东西。

就这么个方子,主要的思路就是把脾胃给疏导开,也没什么止咳的药物,顶多说橘皮能有点作用。估计有些同志都会问,这么简单的方子,还没有止咳的药物,能治疗哮喘吗?

让我们来看看赵同志服药后怎么样了吧?

赵彦威同志,在服用药物十几服以后,这个病就痊愈了,后来一直没有发作过。

那么黄老师的这套理论到底有什么道理呢?难道所有的疾病都这么画个圆圈就可以治愈了?

黄元御的这个“中土回环”的理论,其实说白了,就是说明:人体各个脏腑的机能是相互关联的,一个出现了问题,会影响其他所有的脏腑的功能。我们从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来调整,都可以促使人体向正常的方向运转,而黄元御认为这里面最重要的一环是脾胃。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