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在中医中的运用

中医与周易



   

        中华哲学是中医的基础。中华哲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阴阳哲学是中华哲学的基础之一。  阴阳哲学起源于远古时期人们的现实生活实践,从树影的日升日落的变化中中得到启示,即以木杆的阴影来度量太阳的变化,逐渐形成了古老的“阴阳”意识。在后世的发展中 阴阳哲学分为两个支线:
      一个是以“物”和“相”为主,从早起的阴阳天相理论,包括阴阳七曜,也叫阴阳七政,阴阳九行,阴阳十行等,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人们开始逐渐以身边的金、木、水、火、土5种身边事物来代替天上的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才形成了影响深远的阴阳五形理论。

        第2个支线以“形”和“数”为主,表现为不同的卦象和术数。阴阳理论产生之后,经过漫长的发展和丰富,到了“伏羲—神农文明时代”(距今1.2万年—1万年),创造了“阴阳八卦”理论。

        这一时期正是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形成了父系社会价值观和母系社会价值观两大思想体系,表现在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上的“阴生”和“阳强”两种不同的社会价值和精神追求,即在“伏羲八卦”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洛书》《连山》和《河图》《归藏》两个流派。

    《洛书》流传发展了3000年左右,发展成为《连山易》。所以,《连山》是以艮卦开始,艮卦代表山,像山之伟出,体现出高大强盛,崇尚力量,以男性为尊的思想。而母系氏族社会崇尚阴藏生养,柔弱哺育,在阴阳理论上,逐渐形成了《河图》《归藏》流派。《河图》流传发展3000年左右,发展成为《归藏易》。所以,《归藏》由坤卦开始,坤卦代表大地,象征万物皆生于大地,终于又归藏于大地,体现出归藏、生养之德,以我为母,以女性为尊的母系社会价值思想。

        启建立夏朝后,推崇《连山》,彰显高大强盛和力量。后来,商朝灭夏,易政怀柔,改推《归藏》。到商周之际,周文王被囚羑里城,在《连山》《归藏》的基础上,去繁就简,归纳提炼,将以前的阴阳理论和生克变化思想,进行了系统化、格式化和哲学化,以极高的思维和语言形式,科学地阐述了事物存在变化的形式、状态、量变质变、各种情形以及普遍存在的法则、规律等,成为独立的哲学理论体系—《周易》。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连山》《归藏》已经非常古老,当时的信息思想传播很慢,《周易》的形成已是几千年之后的事了。

        从更宏观的历史角度看,《洛书》《河图》及其《连山》《归藏》,以及后来的《道德经》《易经》及其之上的文明和文化体系,繁衍广大,博大精深,被后世称为“河洛文化”。“河洛文化”是人类文明中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文明分离与融合形成的灿烂文化文明,是华夏文化的价值核心。在后来的社会发展中,《洛书》《连山》和《河图》《归藏》两个流派,实际上就是一直左右中国社会几千年的儒家与法家,或是说“法制”与“德治”思想的肇始,是社会国家治理的两大根本基础。直到今天,这仍然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以“法制”求强,以“德治”求明,阴阳一体,相生相克,不可偏废,方是完整的华夏哲学伦理,也才能保证和推动社会国家的健康发展。

              中 原 智 库

          2021年1月24日

   

        资深中医理论学者罗广英教授一直主张中医的自立性,不同意把周易的理论说成中医背后的万能之说,他直说:"周易的卦序排列是没有中土五表达的,阴中之阴,阳中之阳的表达也没有,这是很关键的问题,是卦象体系的缺陷"。周易称离卦/心、坎卦/肾,艮卦/脾,怎么能说没有表达呢?
        周易的离卦/心

        下爻为阳爻,中爻为阴爻,上爻为阳爻,反映了两阳爻被一个阴爻隔离了,但是,心实为阳中之阳。

          周易的坎卦/肾

        下爻为阴爻,中爻为阳爻,上爻为阴爻,反映了两阴爻被一个阳爻作为坎挡住了,但是肾实为阴中之阴。

        由此可见,离坎都无法真实地描述《内经》里心肾的阴阳真面目。周易说心的形象为外面有心壳,里面有可流动的血液,故可以用离卦形象来描述心。也说中爻为火,上下阳爻怕火离得远远的,符合心/火之意。

        而坎卦/肾,周易说肾/水,故上下爻代表水,中爻为山,表示山水,山为坎。
        周易还用这种形象的方法来描述了艮/脾/土。下爻为阳,中爻和上爻为阴爻,表示土和上面茂盛的生态,但看不出阴阳中土之意。周易也用肺、肝、心包的爻卦。
        我不反对这种唯象之论,但必竟无法定量地描述《内经》的真正原理,就不能说周易之论可以复盖整个中医中药之原理,甚至说《内经》及中医是由周易派生的,周易的原理远远超出中医之原理。在这方面,国内比较典型的著作有《周易与中医学》。

        其实,《黄帝内经》里阴阳学说的具体内容及其定量原理远远超出易经学说。比如,在《内经》里说纯阳精致使人夭,可见,帝/师是知道纯阳精是什么东西,只是没说什么具体东西。又如周易可以用先天八卦的阳→阴顺序,可以列出脏器循环顺序,但是由什么动力,按这个顺序推动的,就无法说出其中的知其所以然。当代科学语境比较园满地解读其中的知其所以然。
(作者,金日光先生,中原智库资深研究员、原全国政协常委、原 北化大学术委主任、现世界华人报网总编)
        (图片选自网络)

怎样将易经与中医结合起来

易、医同源,二者都讲求阴阳、五行的平衡。
《易经》64卦皆源于数,那么从数中能否发现人体的健康信息呢?
推荐阅读张开新《数知道答案》!你会发现,《易经》64卦包含了大量的身体信息。

周易和中医之间有关系吗?

有关系。
周易包涵了阴阳思维,抽象思维,数理思维,卦象思维,与中医中天人合一,讲究整体,以及辩证分析的思维方式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中医与易经的关系

中医学与 《易经》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源于《易经》而异于《易经》。《易经》是总的世界观的学说,而中医学是研究人体健康的专科学术。中医学借助于《易经》的思想方法理论框架,又独创性地构架了完整而系统的理论体系。
张景岳说:“宾尝闻之孙曰:‘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每窃疑焉。以谓易之为书,在开物成务,知来藏往。而医之为道,则调元赞他,起死回生。其义似殊,其用似异。且以医有‘内经’,何借乎易?舍近求远,奚必其然?而今也年逾不惑,茅塞稍开,学到知羞,方克渐悟。乃知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而造化万物;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而长养百骸。易者,易也,具阴阳动静之妙;医者,意也,合阴阳消长之机。虽阴阳已备于内经,而变化莫大乎周易。故曰天人一理者,一此阴阳也;医易同源者,同此变化也。”此老之语,通过自身学研中医的体会,道出了医理,易理之间的差别。张景岳的这段话把医易之间的关系解释得很透彻,中医学完全在易学的理论框架下形成的,其理论基础点仍是易经的四条理论基点:物质观、全息论、阴阳系统论和易变精神。

据说以前的中医都会看手相,现在的中医不会看了,是不是真的?我听一个...

中医看的不是手相
!算命的才看手相…中医看手是看的你的掌纹颜色等,确实现在很多中医不会看了,不过我这半路出家的还懂的看手,要不要试试

为什么要算命?

因为算命可以为自己指点迷津,当有些人对自己生活充满迷茫之后,就希望能够有一种力量为自己指引未来的道路,而在自己苦求无果之下,算命就是比较好的方式,虽然现在有很多算命的人都不靠谱,但是只要能够找对算命的人,就可以为自己的未来运势做出规划和指点,并且能够更好的让你变得更加有主见和信心,当你发现算命人说的都比较有道理的时候,就可以将这一点当做参考意见。

对于算命的人,其实需要看清楚对方的实力和可信度,如果选错人算命,不但没有效果,反而会害到自己,就连给出去的钱财也属于受到欺骗,而在算命的过程中,其实就可以从算命的人那里了解到在自己身上所不为人知的事情,能够用一种比较中肯的态度来看待自己的遭遇,总能给予自己一些比较好的意见。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