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讲养生的卦

365天,养生之道,“颐”卦的智慧

明白了最长久,最可靠的大畜之后,好好从这方面去充实起来,你就会一辈子都快乐,那一个人要培养自己的品德,最要紧的是要把这个臭皮囊要顾住,臭皮囊都没有了,你怎么修养美好品德呢!!
你看我们很遗憾,就是,颜回早死嘛!

连孔子都说,哎呀,他怎么那么早死呀!太可惜了。

要是觉得不重要,那每个人到30岁就归西,对于普通的大多数而言,一个人能有多大成就。

深养自己的饮食之道,养生是道,不是随随便便的人,就懂得饮食的。自养就是你怎么个吃法,这个吃法很重要。

饮食最容易暴露一个人的修养。第一,吃完饭之后,要消食,要午休,要给我们的胃足够消化的时间,脾胃乃后天之本,好好养。第二,那个时候你的丑态,可以避免被人家看到,哈欠连天,困意翻涌,还有那个谁笔下的青菜叶子塞牙缝里,都是的。
学易经这么久了就明白,任何事情都有它的生存法则和内在规律,我们的肠胃它也有它的规律,我们配合它,它就配合我们,我们不配合它,它就造反,我们常常是自己逼得我们五脏六腑不得不造反,这就是我们的饮食不规律,饮食失调。

所以最后就算是瘤子长在身上,那也就只能自作自受呢。光查出来的就一大片啦,还别说没发作的,都不敢细看,细看看现在满大街都是。
现在人不养则已,一养更糟糕,想尽办法置自己于死地,身体这个东西呀,只有自己照顾自己,别人帮不了忙的。这身体又不像东西一样,你还能自己不吃饭,借别人个胃来帮你消化东西呀?还能先借你条命用用,等我归西我再还回去么,哈哈哈,总不能吧。
你没有想想看,外国人有什么文化,他懂得怎么吃饭,他不懂,但你也学他,那能怪谁?

吃了以后你就知道了,你是跟你的肠胃过不去,自己肠胃得罪你了吗?没有,现在小孩都这样赶时髦,那父母在干什么?这些小孩父母在干什么,有跟没有完全一样嘛!

他们完全不懂得养生之道,但是现在到处都是这样,可乐+薯条,鸡腿+汉堡,牛排+红酒,休闲配奶茶,樱桃要吃进口的,好像你吃个稀饭+咸菜,豆浆+油条就是古板落伍,可悲可叹呀,又非常可笑呀。
古板、落伍?古板落伍怎么啦?古板落伍能让你活得长!!

它不香嘛!!

不香嘛??

香呀!!

咋不香

嘎嘎香

定时定量,不要吃零食,不要吃宵夜。

好简单吧,可是你做不到啊,那有什么办法,那就是自己给自己找的麻烦。

对养生最重要的事情:阳光、空气、水、食物。

你看阳光、空气、水在以前通通都是不要钱的,食物也都是纯天然的。真不知道有些人怎么想的,老祖宗哪有那么坏,辛辛苦苦积累验证了几千年的智慧,多少多少人的血泪累计,生命代价呀。

用脑瓜子想想嘛,哪个人会想着让自己的家族绝种呀!谁不想生生不息,子嗣安康,幸福美满,绵延千秋,

你告诉我,你不想嘛?

你要实在不想,谁也没办法嘛,也是你的一种选择嘛,我们也尊重你。往深了再想想,人家外人通过饮食习惯渗透就可以轻轻松松把你人干掉,还把你口袋钱掏光,恐怖的是还会把你子孙嚯嚯了,真是不动一刀一枪,不费一厘一毛,365天就可以,妙呀

我们倒好,到头来还让孩子上赶着去学他,学他来灭我们么,唉,自作自受呀……

本来打算写张飞与酒的故事的,后来想想有更重要的事要干,一来是自己占到了这个卦,是天注定的缘分,二来,这一卦贯穿我们一生,着实可以救命,万一有人幸运看到,用上了呢

不比分享故事来得有价值,讲故事终究是不够直白透彻的。故事会让我们有一种错觉,那永远是别人的事,与自己何干,总会让人认为自己就是那个幸运的大多数,而真正面临时,又为时已晚,痛心疾首,彷徨失措,后悔不已

发生在别人身上的都是故事,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都是事故

人吃五谷杂粮,怎会没有三病两痛

这一卦,没有故事,给大家分享三爻的笔记,纯纯的干货

一、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

做父母的,要替小孩想,替他安排好生活的节奏,因为他不懂,他小,但是你这个时候没有协助他养成好的习惯,就害了他一辈子。

而坏习惯大概率会传染,会一直延续,算算看,上学之前是6年,18岁大学,30岁而立。

30年的坏习惯,要改变,非一朝一夕呀,没有足够强的意志力和毅力是很难扭转的。所以基础一定要打扎实,问题也来了,那很多父母这辈子也是第一次当父母呀!别说培养小孩的好习惯了,压根自己都不知道要如何颐。

没有关系的,很正常,我们一起学习,一起实践,自然就有了智慧,然后一起让智慧流传。

养生最要紧的,是养什么地方?

你的脊椎骨要正,这是整个人体的阳气所在,阳足阴养,人体整个的身体重量都靠这个脊椎骨来支持,那这个脊椎骨压力是很大的,同时它也是很脆弱的,很容易歪的,所以,当然要正啦!这是真的对你好,为什么会说是老古板?

人,你规规矩矩坐在这里,你的气就通了嘛,脊椎就不会侧弯,身体就平衡,也就不会一会儿这里酸,一会儿那里痛,一点都不会的。

如果你要翘个二郎腿,那迟早倒霉,你会觉得,舒服,这样太舒服了。那当然舒服呀,怎么不舒服?所以一句话讲完了,对自己的身体是不能客气的,凡是你觉得舒服的,都是开始对你身体不好的。

很简单的例子嘛,我们的兵哥哥,腰杆子笔挺挺的,多阳刚,脊椎骨多正,那身体素质,没得二话说吧,那妥妥的的荷尔蒙,

阳刚之气,自强不息,乃雄性文化之魂也。

不说像兵哥哥那样的高强度刻意磨炼,不说几个小时雷打不动,至少日常是要非常注意的嘛!别坐在那里像颗歪脖子树一样,不三不四,东倒西歪,既对身体不好,又像个什么样子呢?

二、贞吉,观颐,自求口实

老板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会管理?会经营?资源共享?市场份额?

我们别把老板看多厉害,老板也别把自己看多厉害,无需标榜,无需不平。

天下之道论到极致,无非是老百姓的柴米油盐。

让跟着他的人,有口饭吃,跟他以后,就算没他,还有饭吃,终能自求口实。除了这个,啥也不是,哈哈哈,老板们估计要吐血啦。

无对无错,无凶无吉,谁又不是呢,抛开虚假的,表面的,肤浅的,本质如此嘛

三、颠颐,拂经于丘颐,贞凶

养小孩不是用来防老的

这是从哪年哪月开始讲这种歪道理,也不知道,那你养小孩干什么。

所以你现在就舍不得养小孩了,为什么?因为你要照顾自己,你看养人跟自养,现在就开始有隔阂了,像我们父母那一代,他可以完全毫无顾虑的尽其所能来照顾我们,因为他有信心,反正他老了,不用操心,我们会养他。现在没有了,儿女长大。

他有他的自由

他有他的自主

他有他的苦衷

不要寄希望于他

他说,对,那我就开始照顾自己了,这一部分是我要养老的,除此之外才可以给你,其它我要顾我自己,我要留一些老本

这个家,整个就不合了,怎么可能一条心?上面老了,没有我的事,我呢,我要照顾我小孩,现在人把这个“孝”颠倒过来了,现在讲这个孝顺、孝顺,是孝顺你的下一代,这是很可笑的现象

你本来应该奉养上面的,结果你完全不管他,你现在求养于下,你是最没有出息的,贞凶,你只要有所动,你只要往前走,也是一定凶的,因为你的小孩他看在眼里,他以后也不会照顾你的

老了有饭也吃不到嘴里来啦,还谈什么颐养天年呢?
一个人,他最喜欢吃的东西,他会看看在座哪个人,应该吃的,他会给那个人,那这个人就了不起!

山珍海味,不如家有贤妻一位

好不容易投了个好胎,做了回中国人,如此幸运,可是,你这一辈子连吃饭都不会

那么,请问各位,这又是谁的过错呢?

一年,365天

一天,恒一天

一年,恒一年

一生,恒一生

可长,可久,才是真正的快乐

一起学易经,拥有好身体,银华陪伴你

2022.06.10

《易经•颐卦》,坚持身心双修的颐养之道,才能升华自我!

【读经典】

先看卦画和标题:

从卦画上可以看到,颐卦是艮上震下,上卦艮为山,下卦震为雷,山下有雷,象征春雷涌动,山上生机盎然,万物生长,大自然养育万物之象。

颐卦的卦形很有意思,最下面的初爻,和最上面的上爻都是阳爻,其余中间的四爻都是阴爻,看上去就像正在吃东西的口腔一般。同时,中间的二爻至五爻可以组成两个坤卦,所以内含坤卦的载物之德!

这里面涵盖两方面意义,一方面“吃”是人生命延续的根基,从颐卦中领悟到饮食的重要性;另一个方面社会要想发展,个人的精神食粮也不能欠缺,传播知识,提高精神追求。而颐卦所讲的养生,更是以精神养生为重,物质养生为轻!

接着看正文和卦辞:

简单翻译下:颐卦,坚守正道吉祥。观察人的养生之道,要实现自食其力、自力更生。

简单翻译下:彖辞说颐卦说坚守正道吉祥,是说养生遵循正道就会吉祥。看别人吃什么,就是观察他的养生之道;自己谋求食物,是要考虑自己怎样养生。天地养育万物,圣人养贤士,是为了让万民得到养育;因时制宜的养生道理太重要了!

简单翻译下:象辞说上卦艮为山,下卦震为雷,山下有雷就是颐卦的卦象。君子从卦象中得到启示,谨慎自己的言语,控制自己的饮食,修身养性。

最后是具体的六爻:

简单翻译下:这里的灵龟是指宝贵的、阳刚的东西,朵颐就张口吃东西的样子。舍弃自己的宝物,观看别人大口吃东西,会引发凶险。象辞说:“观看别人大口地吃东西”,不关注自己的行为,是不值得称赞的。

简单翻译下:颠倒颐养之道,违背常理,前去征讨,这是凶险之事。象辞说六二爻说征讨凶险,因为这种行为会失去同类。

简单翻译下:违背养生常理,坚持下来会有凶险。十年也不会有什么作为,没有什么好处。象辞说“十年也不会有什么作为”,因为这种行为有悖于道义。

简单翻译下:颠倒颐养之道,某些时候也是吉利的。虎视眈眈,让别人看到自己的欲望,可以安享天年,没有灾祸。象辞“颠倒颐养之道的吉利”,是因为施予广大,做人光明磊落。

简单翻译下:违背常理,居守正道,这是吉祥的。不可去跋涉大江大河。象辞说:“居守正道”的吉祥,是因为能够顺从君主的意志。

简单翻译下:遵循生活的正道,经历艰难后吉利。有利于跋涉大江大河。象辞说:“遵循生活的正道,经历艰难后吉利”,将会获得大的福报。

【写心得】

提到颐,很容易想到颐养天年、大快朵颐两个成语。而颐卦就是讲述养育、饮食的内容。人、天、地自然浑然一体,相互和谐生发,这里颐养有两层意思,一个是自养,另一个是养人,天地养育万物,圣君养育百姓,盛世养育贤才!

颐养之道首先要节制饮食,懂得以食养身;其次以养心为主,学会修心养性,以德润性,涵养智慧;还要注意坚守正道,洁身自好,不断升华自我。具体要求初爻临渊羡鱼;二爻遵循正道;三爻安守中正;四爻以阳养阴;五爻求养纯正;上爻养后得福!

颐养的关键是口,口不但是食物必经之处,还是言语性情表达的主要器官,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凡暴饮暴食、胡言乱语,都会贻害身心,只有慎言慎食,三思而后言;廉洁寡欲、不贪图饮食,才能得养生之正道!

【做冥想】

前面的大畜卦积攒了大量的能量,到了颐卦就要讲究颐养之功。颐卦口形的卦形,展示了生命的根基,都在口里的一口气、一口饭。颐卦的下卦为震,如同欲念之动,追逐名利,忘记了真正的颐养需要身心合一,而不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将生命浪费在对占有资粮的追逐妄想中!

而语言是我们内在心智的体现,用来表达情感和智慧思想,但要注意语言是把双刃剑,不但言多必失,还会出口伤人,古人云“开口神气散,舌动是非生”。特别是当今社会中,紧张和压抑导致很多人急于表达而缺少觉知,很多的交流都是废话,情绪还特别受到言语的影响,需要认真学习“君子以慎言语”的道理!

无论是养身还是养心,都要坚持正道,一方面内在情绪波动,思绪烦扰,则心力消耗不得其养;另一方面外在执着于嗜欲,贪求不止,则身体亦为之所累。所以要养正,先要有静气,静以自觉内省,了解真正有益我们身心的事物,绝不盲目追随潮流或听从欲望!

老子说过:“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这就要求重视人的道德修养,不贪图物质享受,抛弃享乐主义思想;追求颐养身心为主,物质为次;做到淡泊宁静,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不断升华自我!

易经第二十七卦山雷颐

易经第二十七卦山雷颐,艮上震下。

  颐养之道,民以食为天吃饱饭才能做事。上艮不动下震动,很像上嘴唇不动下嘴唇动。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做事之前先把身体养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颐“贞吉”,养正则吉也。坚守正道可获得吉祥。“观颐”,观其所养也。观察别人如何养生。“自求口实”,观其自养也。从观察中学习饮食方式和礼节保护自己的身体。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天地颐养万物,圣人用贤德颐养百姓。学会自食其力,不仅颐养自己的身体,更要颐养自己的内涵,注意饮食礼节不能只顾自己,自己吃饱也要别人吃饱,自己就业也要给别人创造就业机会。山下有雷,吃饭时不要发出太大声音,也没有必要一点声音没有,凡事都不绝对。慎言语,节饮食,不要暴饮暴食。养生秘诀就是每一样都吃每种颜色都吃,用饭来融合菜这样有助于吸收,每天晒晒太阳,阳光古铜色,呼吸空气打开窗户,不要困顿于现代化建筑中,每天喝纯净水少喝瓶装水,每天多吃五谷杂粮少吃添加剂。

  初九爻,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当位下卦主爻,观六四享受自己也开始暴饮暴食,丢掉自己的宝贝或者良好的品质,小孩子看着大人享受自己也开始享受,看着大人玩手机自己也开始玩养成习惯之后,大人又说不能玩,其实应该在最小的时候克制让他养成好习惯培养画画艺术读书运动爱好,转移注意力。贪图享受只会想让别人颐养,身体只有靠自己来养,不要等到出问题靠医生的药来养,药跟个人生活习惯和体质有关,有人吃了有用有人吃了没用。六二爻,被初九所吸引,就好像很多初为人父人母的人喜欢照顾下一代养儿防老,但是却忘了自己的老人,求养于下本末倒置,结果下一代跟着上一代学也喜欢本末倒置。六二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六三爻不当位有应也是违反颐道的,而且长期下去走错方向,十年之内不要轻举妄动,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凡是舒服的就不会对身体好,凡是一直享受的都是有害无益。六四爻当位有应,吃饱了各种不好的欲望也会消失,虽然像老虎一样虎视眈眈但是没有灾祸,给下一辈的人传递好的影响向下投以光明。六五不当位君子靠别人的颐养而养天下,违背常理,但是安静地居住并守持中正之道,结果吉祥,就好像三国蜀汉阿斗靠诸葛亮治理国家。上九照顾所有爻功劳最大,类比诸葛亮,但是即使这样还是会有人担心害怕诸葛亮夺权,再怎么好也会有人说不好,但是上九由颐,厉吉。利涉大川。只要谨慎小心就会获得吉祥。

  颐卦是养生之卦,我们要从小养成好习惯,不要跟着大人学会享受,等到大了也要学会颐养老人学会颐养品性,等到更大年纪时要收敛欲望,吃饱就可以,至于六五爻和上九爻更多是统治阶级的君子和君王所为,只要遵从上九,照顾天下谨慎小心就没有祸患。

节食养身什么意思?易经的山雷颐卦!如何理解?

不是节食养身,而是营养搭配饮食规律,适当运动这样就是养身,
关于山雷颐。我在百度上搜了一下,您自己可以参考下。
【原文】 颐①:贞吉。观颐,自求口实②。
【译文】 颐卦:占卜得吉兆。研究颐养之道,在于自食其力。
【注释】 ①颐,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震下艮上)。上卦为艮,艮为山,下卦为震,震为雷,雷出山中,正是春暖之际,天地养育万物之时。在《易卦》看来正喻圣人依时养贤育民,贤人修德养身。所以卦名曰颐。颐,《尔雅?释诂》:“颐,养也。”②口实,口粮,自求口实,犹言自谋口粮。
【原文】 《彖》曰:颐,“贞吉”,养正则吉也。“观颐”,观其所养也。“自求口实”,观其自养也。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之时大矣哉。
【译文】 《彖辞》说:颐卦卦辞讲,“贞正吉利”,意思是依循正道颐养人我则吉利。“观审颐养”,就是观察所颐养的对象。“自食其力”,就是观察他怎样养活自己。天地养育万物,圣人颐养贤人,养育万民。颐养物我不失其时,这是多么伟大。
【原文】 《象》曰:山下有雷①,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译文】 《象辞》说:本卦上卦为艮为山,下卦为震为雷,雷出山中,万物萌发,这是颐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思生养之不易,从而谨慎言语,避免灾祸。节制饮食,修身养性。
【注释】 ①山下有雷,古人认为天暖之时,雷生于地,震动万物,萌发生长。
【原文】
初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①,凶。
《象》曰:观我朵颐,亦不足贵也。
【译文】
初九:自己储藏着大量的财宝,还要羡嫉人家的财物,必遭凶险之事。
《象辞》说:羡嫉人家的财物,这不是高尚的行为。
【往释】
①舍,放置。灵龟,李镜池说:“代指财宝,财富。这原是占卜用的,十分贵重。”朵颐,李镜池说:“颐颔丰满,圆鼓鼓的,像花朵一样。这是丰衣足食的象征。”
【原文】
六二:颠颐,拂经于丘①。颐征②,凶。
《象》曰:六二征凶,行失类也。
【译文】
六二:为了餬口,就得在山坡上开荒种地。为了生计而去抢劫别人,这是凶险之事。
《象辞》说:六二爻辞说抢劫则凶,因为这种行径违反道义。
【注释】
①颠,高亨说:“借为填,塞也。填颐,纳食物子腮中。”拂,李镜池说:“借为刜,声通。刜,击也(《说文》),斫也(《广雅?释言》)。”经,《广雅?释言》:“径也”,指阡陌。拂经,这里指垦荒开田。②颐,颐养。征,征伐,攻击。颐征,犹言为了生计而去抢劫别人。
【原文】
六三:拂颐①,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往。
《象》曰:十年勿用,道大悖也。
【译文】
六三:违背养生正道,靠歪门邪道过活,占问得凶兆。十年都得倒霉,永无好处。
《象辞》说:十年都得倒霉,因为这种行为大有悖于道义。
【注释】
①拂,违背。颐,这里指颐养之道。
【原文】
六四:颠颐①,吉。虎视眈眈,其欲逐逐②,无咎。
《象》曰:颠颐之吉,上施光也③。
【译文】
六四:所求不过餬口,害人之心不可存,吉利。虎视眈眈,防人之心不可无。这样就可以安享天年,悠然自得,无灾祸。
《象辞》:所求不过餬口,之所以吉利,因为君上施舍甚广,足以养民。
【注释】
①颠,声假为填。颠颐,犹言餬口。详前注。②《释文》:“逐逐,荀作悠悠”。安然自得之貌。③光,借为广。上,君上。施,施舍。
【原文】
六五:拂经①,居,贞吉。不可涉大川。
《象》曰:居贞之吉,顺以从上也。
【译文】
六五:开荒种地,平居度日,占问得吉兆。筮遇此爻,不可涉水渡河。
《象辞》说:平居守正,之所以吉利,因为其人安份循道,服从君上。
【注释】
①拂,借为刜。经,即径,阡陌。拂经,指开荒种地。详前注。
【原文】
上九:由颐①,厉,吉。利涉大川。
《象》曰:由颐,厉,吉,大有庆也。
【泽文】
上九:遵循生活正道,先艰难而终吉利。筮遇此爻,有利于涉水渡河。
《象辞》说:遵循生活正道,先艰难而终吉利,因为善良之人终得善报。
【注释】
①由,遵循。颐,颐养之道。

易经中的心理养生思想(上)

易经就是《周易》,该书包罗万象,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查往彰来,探微显幽。
《周易》囊括了天文、地理、军事、科学、文学、农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以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六爻揭示了自然与社会的普遍规律,对中国几千年来的、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地影响,指导了传统中医,特别是对中医养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易经对心理养生有着深刻的认识,一些卦象反映了古代对于心理养生的深刻认识,即通过调节人的情绪、心理、意识等,达到精神的平衡和稳定,最终实现健康完美的身心状态。

我本人二十年来把现代心理学巨头的书籍几乎泛读了个遍,客观地讲,现代心理学、现代养生学都能在易经中找到活水源泉。都说弗洛伊德是心理科学的鼻祖,如果你读懂了易经,你会赞叹,原来易经早就包含精神分析内容了,而且综合了现代心理学界所有派别提出的原理,所以心理学的发源地应改为中国。易经的核心方法象、数、理就是综合分析了各种因素,然后做出最接近事实的判断,提出最管用的指导思路。

易经卦象中的心理养生总则包括顺应自然、保健预防、调摄精神、身心和谐四个方面。其中,身心和谐是心理养生的终极目的,保健预防和调摄精神是心理养生的手段,顺应自然则是心理养生的前提。只有顺应自然,才能使身体和心理朝着符合自然规律的正确方向发展,不致因“逆天而行”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和报复。保健预防实现身体的安全,调摄精神则实现心理的宽适,同时遵循两方面的养生法则,才能最终达到身心和谐的理想状态。

一、顺应自然
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就是养生的最高智慧。《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即说明人生活在天地之间,天地自然的四时阴阳变化必然影响到人的生理和心理活动。万物都不能违反自然规律,人的生活起居和养生活动也必须与四时季节相适应。顺其自然的心理养生原则,也就是顺从节气季节的变化,使人的精神面貌与大自然协调统一,在相应的季节有相应的精神状态。

《周易•丰卦•彖传下》云:“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这是讲太阳到了午时就要开始偏西,月亮圆了就要开始亏缺。天地间的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而人们必须要顺从日月盈亏等自然规律的变化。

《周易•乾卦•文言传》还进一步指出:“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这是说君子的德行,要符合天地的规律,要符合日月的光,要符合春、夏、秋、冬四季的时序,要与鬼神的吉凶相契合。在天意之前行事,天意不违反他;在天意之后行事,就顺应天理。古代养生学中的“三因制宜”即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即是据此引申发展而成。由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演变直接受到时令节气,地理环境,以及患者的个体情况等的影响,因此,在治病用药时,须灵活处理这些因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制订出适合的治疗方法。

二、保健预防
《黄帝内经》明确地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说明了保健预防的重要性。心理养生可以调养已经出现的身心问题,但最好是在出现问题之前就做好预防,随时保持精神心理的健康。在精神心理状态出现恶化之前,及时调整自身的习惯和行为,做到未病先防,才能更好地进行心理养生。

保健预防,也可说是“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多个方面,意思是在疾病发生之前就要开始预防,疾病发生之后及时诊断治疗,防止疾病的传变,防止疾病的恶化与复发等。“治未病”可减少疾病的发生发展,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

《周易•艮卦》云:“艮其趾,无咎,利永贞。”意思是:注意保护脚趾,不会有灾祸,有利于长久吉利。脚趾只是四肢之末端,但是也要严加防范,因为伤到脚趾就会行动不便,还可能发展成严重的感染。这种防微杜渐的思想对于其后养生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另如《周易•坤卦》初六爻辞云:“履霜,坚冰至。”意思是:脚下踩到了薄霜,结成坚实冰层的时令就快要到了,为了抵御寒冬,就要早做准备。这句爻辞说明,坏的事物是从微小之处起源的,为了防止恶化,要及时作出改变和调整。养生就是要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预防病患,减轻病痛,延迟衰老,长命百岁。

三、调摄精神
精神的保养是养生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以促进人体健康,恶劣的精神状态则易加速疾病的形成和发展。如履卦九二爻辞说:“履道坦坦”, 本义是小心行走在平坦宽广的大道上,后引申为要心胸宽大才能维护身心健康。中医中的“七情”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等,过度的情绪会导致心理失衡,伤害到心、肝、脾、肺、肾等相应脏腑,从而影响健康。所以调摄精神是养生的首要要求。

四、身心和谐

《周易》体现了身心和谐的思想,即平衡的心理和良好的情绪可以促进身体健康,而健康强壮的身体反过来又促成了良好的精神状态。如豫卦,上卦震为雷,下卦坤为地,雷声震撼,欢欣喜悦,人心欢乐。意思是保持美好的心情有助于身体健康。其六五爻辞云:“贞疾,恒不死。”贞,正也;疾,病也。意思是说:占问疾病,会痊愈并长久不死。在总卦中的含义是,人们坚守正义,心情愉快,就能预防疾病,身体健康而不会暴亡早夭。《周易•豫卦•象传上》云:“恒不死,中未亡也。”其含义是,应该进行不断的运动锻炼,扶植体内的浩然正气,才能达到“总也不死”的效果。如《周易•乾卦•象传上》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机体中气十足,自然就可以抵御邪气的侵扰,健康而长久地活着。这种身心和谐的思想对后世的养生学很有启发。

《周易》对心理养生学的指导思想是极为丰富的,虽然产生于古代,其中蕴含的很多规律和道理仍然适用于现代社会。认真学习《周易》对现代人的心理养生具有实践价值和深远意义。现代人虽然拥有丰裕优厚的物质生活,但也承担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在快速的社会节奏和激烈的生存竞争中,常常力不从心、身心俱疲而处于亚健康状态。这是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往往是在重大疾病之前身体发出的警告。为了改善这种亚健康状态,现代人往往重视饮食的补养、保健品的滋补、运动健身的习惯等而忽视精神心理的调养,而很多身体的疾病实际大部分是由精神因素所造成。因此,不良的精神心理状态恶化了生理上的感觉,生理上的不适又加重了精神心理的负担,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使人们的健康状况日趋低下。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重归古代先贤的指导,重视心理养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代人的养生困境。
《周易》中的心理养生思想,总结起来:

精神内守——保持安静平和的精神状态;

抑止邪念——除去心中的贪欲恶念;

身不妄为——保持思想行为的正当;

文化熏陶——丰富多的精神文化生活;

心神安定——实现良好的人际关系;

情绪疏导——学会宣泄和倾诉烦恼;

积极乐观——热爱生活与积极进取
易经博大精深,含义隽永,本人研习此中关于心理养生的学问不过是管中窥豹,略见一斑。还望同道不吝指教。

易经养生法的目录

第一章 养生先养气——“气”是生命的本源
人活一口“气”
我们体内充满了宝贝——保养身体元气的吞津功
别让身体受寒
向大雁、青蛙和乌龟学习呼吸之法
强正气才能强五脏
第二章 太极生命钟——阴阳运行对养生的启示
阳气的强弱决定着我们生命的盛衰
一生当中都要保养好我们的阳气
保养人体真阳的三个要领
防止衰老就是要抗阴保阳
学会排阴毒
阴阳平衡,健康一生
第三章 人和天地“同呼吸,共命运”
跟着自然学养生,顺自然而行
日养生——十二时辰养生法
什么时辰吃什么药
年养生——顺应四季的三个规律
第四章 我们都在五行中——五行八卦与体质养生之秘
《易经》的八卦学说
不同卦象体质的人的养生方案
节能养生正当时
第五章 健脑重在用脑
大脑不衰则全身不衰
人脑也是一个太极图
左右脑的交替使用有利于脑养生
锻炼大脑的方法
通过饮食来养脑
第六章 开开心心活百岁——七情养生漫谈
七情是五脏的温度表
踩了老虎的尾巴,心理别失衡
不可小视的“心理障碍”
“一夜暴富”与心理危机
“神经衰弱”别去理它
七情养生归根结底是德养生
第七章 解读身体发出的警报——《易经》与疾病的预测
疾病可以“一叶知秋”
“阴阳转换”与防病治病
手部就是个小人体——“全息思维”看待疾病
从体外为“五脏”体检——五脏的藏象
阴阳和经络里的生命信息
第八章 管好你的嘴——食疗进补、排毒两手抓
《易经》里的“菜单”
食物的“颜色”和“味道”也能养生
吃东西要“补”也要“泄”
正确的饮食结构——“二两五一”
食物是好的药
第九章 经络疏通,人活百岁尚年轻——经络养生的神奇功效
中医独特的保健方法
人人都能掌握的经络养生技巧
第十章 夫妻间的保健操——《易经》与房事养生
中医自古就十分重视性与养生的关系
不节制行为等于用利斧砍自己
不育症的保健法
第十一章 没有生态平衡就没有生命——环境与人的养生
《易经》的“风水养生”
风水养生中的观水、看风和看气
选好家居风水,有益全家健康
拥抱自然,阴阳协调,才能健康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