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生克乘侮的规律病情轻重

五行生克乘侮的规律和五脏病传

五行生克乘侮的规律和五脏病传

五行生克乘侮的规律和五脏病传,古人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元素组合而成的,这五种元素之间存在着一种相生相克的制约关系,许多父母在给孩子取名时会根据孩子五行的缺失和强弱来挑选出最适合的名字,五行跟人体内的五脏六腑也息息相关,下面来看看五行生克乘侮的规律和五脏病传。

五行生克乘侮的规律和五脏病传1

1.发病:

五脏外应五时,所以六气发病的规律,一般是主时之脏受邪发病。由于五脏各以所主之时而受病,当其时者,必先受之。所以,春天的时候,肝先受邪;夏天的时候,心先受邪;长夏的时候,脾先受邪;秋天的时候,肺先受邪;冬天的时候,肾先受邪。

主时之脏受邪发病,这是一般的规律,但是也有所胜和所不胜之脏受病的。气候失常,时令未到而气先至,属太过之气;时令已到而气未至,属不及之气。太过之气的发病规律,不仅可以反侮其所不胜之脏,而且还要乘其所胜之脏;

不及之气的发病规律,不仅所胜之脏妄行而反侮,即使是我生之脏,亦有受病的可能。这是根据五行所胜与所不胜的生克乘侮规律而推测的。这种发病规律的推测,虽然不能完全符合临床实践,但它说明了五脏疾病的发生,受着自然气候变化的影响。

2.传变:

由于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内脏之间又是相互滋生、相互制约的.因而在病理上必然相互影响。本脏之病可以传至他脏,他脏之病也可以传至本脏,这种病理上的相互影响称之为传变。从五行学说来说明五脏病变的传变,可以分为相生关系传变和相克关系传变。

(1)相生关系传变: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犯母”两个方面。

母病及子:又称“母虚累子”。母病及子系病邪从母脏传来,侵入属子之脏,即先有母脏的病变后有子脏的`病变。如水不涵木,即肾阴虚不能滋养肝木,其临床表现在肾,则为肾阴不足,多见耳鸣、腰膝酸软等;在肝,则为肝之阴血不足,多见眩晕、消瘦、乏力、肢体麻木,或手足蠕动,甚则震颤抽掣等。

阴虚生内热,故亦现低热、颧红、五心烦热等症状。肾属水,肝属木,水能生木。现水不生木,其病由肾及肝,由母传子。由于相生的关系,病情虽有发展,但互相滋生作用不绝,病情较轻。

子病犯母:又称“子盗母气”。子病犯母系病邪从子脏传来,侵入属母之脏,即先有子脏的病变,后有母脏的病变。如心火亢盛而致肝火炽盛,有升无降,最终导致心肝火旺。心火亢盛,则现心烦或狂躁谵语、口舌生疮、舌尖红赤疼痛等症状;肝火偏旺,则现烦躁易怒、头痛眩晕、面红目赤等症状。心属火,肝属木,木能生火。肝为母,心为子.其病由心及肝,由于传母,病情较重。

疾病按相生规律传变,有轻重之分,“母病及子”为顺,其病轻;“子病犯母”为逆,病重。

(2)相克关系传变:包括“相乘”和“反侮”两个方面。

相乘:是相克太过为病,如木旺乘土,又称木横克土。木旺乘土,即肝木克伐脾胃,先有肝的病变,后有脾胃的病变。由于肝气横逆,疏泄太过,影响脾胃,导致消化机能紊乱,肝气横逆,则现眩晕头痛、烦躁易怒、胸闷胁痛等症状;及脾则表现为脘腹胀痛、厌食、大便溏泄或不调等脾虚之候;

及胃则表现为纳呆、嗳气、吞酸、呕吐等胃失和降之证。由肝传脾称肝气犯脾,由肝传胃称肝气犯胃:木旺乘土,除了肝气横逆的病变外,往往是脾气虚弱和胃失和降的病变同时存在。肝属木,脾(胃)属土,木能克土,木气有余,相克太过,其病由肝传脾(胃,)。病邪从相克方面传来,侵犯被克脏器。

相侮:又称反侮,是反克为害,如木火刑金,由于肝火偏旺,影响肺气清肃,临床表现既有胸胁疼痛、口苦、烦躁易怒、脉弦数等肝火过旺之证,又有咳嗽、咳痰,甚或痰中带血等肺失清肃之候:

肝病在先,肺病在后。肝属木,肺属金,金能克木,今肝木太过,反侮肺金,其病由肝传肺。病邪从被克脏器传来,此属相侮规律传变,生理上既制约于我,病则其邪必微,其病较轻,故《难经》谓“从所胜来者为微邪”。

总之,五脏之间的病理影响及其传变规律,可以用五行生克乘侮规律来解释。如肝脏有病,可以传心称为母病及子;传肾,称为子病及母。这是按相生规律传变,其病轻浅,《难经》称为“顺传”。若肝病传脾,称为木乘土;传肺,称为木侮金。这是按乘侮规律传变,其病深重,《难经》称为“逆传”,

五行生克乘侮的规律和五脏病传2

五行简介

木、火、土、金、水是指五行的五种运动的物质。而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研究它第一个要注意的,是“行”,假使算命先生算命,把行认为是走路,那就绝对错了。

我们翻《易经》,乾卦的“天行健”这句话,这个“行”是代表运动的意思,就是“动能”,宇宙间物质最大的互相关系,就在这个动能。这个“动能”有五金,以金、木、水、火、土作代表。

也和卦一样,是种传统符号,不要看得太严重了。所谓“金”并不是黄金,“水”亦并不是和杯中喝的水一样,千万不要看成了五行就是五种物质。上古文化的五行:金、木、水、火、土,就是现代的地球文化,地球外面的五星,对我们的关系很大。

1、相生规律:

生,含有资生、助长、促进的意义。五行之间,都具有互相资生、互相助长的关系。这种关系简称为“五行相生”。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在五行相生的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两方面的关系,也就是母子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以水为例,生我者为金,则金为水之母;我生者是木,则木为水之子。其它四行,以此类推。由于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结合五脏来讲,就是肝生心,心生脾,脾生肺,肺生肾,肾生肝起资生和促进作用。

2、相克规律:

克,含有制约、阻抑、克服的意义。五行之间,都具有相互制约、相互克服,相互阻抑的关系,简称“五行相克”。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在五行相克的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我克两方面的关系,也就是“所胜”、“所不胜”的关系。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以木为例,克我者为金,则金为木之“所不胜”,我克者为土,则土为木之“所胜”。其它四行,以此类推。结合五脏来讲,就是肝克脾,脾克肾,肾克心,心克肺、肺克肝,起着制约和阻抑的作用。

3、五行制化:

在五行相生之中,同时寓有相克,在相克之中,同时也寓有相生。这是自然界运动变化的一般规律。如果只有相生而无相克,就不能保持正常的平衡发展;有相克而无相生,则万物不会有生化。推荐:看姻缘看面相,五行方位阴阳八卦算命

所以相生,相克是一切事物维持相对平衡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条件。只有在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基础上,才能促进事物的生化不息。例如,木能克土,但土却能生金制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土虽被克,但并不会发生偏衰。

其它火、土、金、水都是如此。古人把五行相生寓有相克和五行相克寓有相生的这种内在联系,名之曰“五行制化”。制化规律的具体情况如下:

木克土,土生金,金克木。

火克金,金生水,水克火。

土克水,水生木,木克土。

金克木,木生火,火克金。

水克火,火生土,土克水。

4、相乘规律:乘,是乘袭的意思。

从五行生克规律来看,是一种病理的反常现象。相乘与相克意义相似,只是超出了正常范围,达到了病理的程度。相乘与相克的次序也是一致的。即是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如木克土,当木气太过,金则不能对木加以正常的制约,因此,太过无制的木乘土,即过强的木克土,土被乘更虚,而不能生金,故金虚弱,无力制木。星恒教育搜集整理

5、相侮规律:侮,是欺侮的意思。

从五行生克规律来看,与相乘一样,同样属于病理的反常现象。但相侮与反克的意义相似,故有时又曰反侮。相侮的次序也与相克相反,即是: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以上相乘、相侮的两个规律,都是在病理情况下才会产生,例如,水气有余,便克害火气,同时又会反过来侮土。如果水气不足,则土来乘之,火来侮之。这都是由于太过和不及出现的反常现象。

五行生克乘侮的规律和五脏病传3

身体各部位与五行的对应关系是什么

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五脏对应的五行、五色、五季分别是什么

心、肝、脾、肺、肾对应的五行为火、木、土、金、水; 对应的五色为红、青、黄、白、黑;对应的五季为:心对应夏四、五月,肝对应春正、二月,脾对应三、六、九、腊月,肺对应七、八月,水对应十、冬月(均以农历为准)。

金木水火土分别对应人体什么器官

肝属木,与胆相表里、心属火,与小肠相表里、脾属土,与胃相表里、肺属金,与大肠相表里、肾属水,与膀胱相表里!

五行属性归类,主要用于概括人体及其与自然界多种事物或现象在属性上的某些内在联系。例如以五行特点来比象说明五脏之某些生理功能特点:如木性条达曲直,有生发之特点,而肝性柔和舒畅且主疏泄,又主升发之气,故肝属木;

火为阳热之象,有上炎之性,而心为阳脏主动,心阳有温煦作用,故心属火;土为万物之母,有生化、长养万物之特性,而脾能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故脾属土;金有清肃,收敛特性,而肺主呼吸,主肃降,故肺属金;水有湿润下行之特性,而肾能藏精,主人体水液代谢之调节并能使废水下行排出体外,故肾主水。

金木水火土分别对应人体什么器官

以五脏配属五行,则由於肝主升而归属於木,心阳主温煦而归属於火,脾主运化而归属於土,肺主降而归属於金,肾主水而归属於水。

①说明五脏的生理活动特点,如肝喜条达,有疏泄的功能,有「木」生发的特性,故以肝属「木」;心阳有温煦的作用,有「火」阳热的特性,故以心属「火」;脾为生化之源,有「土」生化万物的特性,故以脾属「土」;肺

气主肃降,有「金」清肃、收敛的特性,故以肺属「金」;肾有主水、藏精的功能,有「水」润下的特性,故以肾属「水」。

②说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生理功能的内在联系。如肾(水)之精以养肝,肝(木)藏血以济心,心(火)之热以温脾,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肺(金)清肃下行以助肾水。这就是五脏相互资生的关系。

肺(金)气清肃下降,可以抑制肝阳的上亢;肝(木)的条达,可以疏泄脾土的壅郁;脾(土)的运化,可以制止肾水的氾滥;肾(水)的滋润,可以防止心火的亢烈;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清肃的太过,这就是五脏相互制约的关系。

③说明人体与外界环境四时五气以及饮食五味等的关系。总之,五行学说应用於生理,就在於说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的统一性。

五行对应人体哪些部位?

金:肺、大肠、鼻、皮毛、悲;木:肝、胆、眼、筋膜、爪、怒;

水:肾、膀胱、耳、骨、恐;

火:心、小肠、舌、血脉、喜;

土:脾、胃、口、肉、思。

五行生克乘侮的规律制定的治疗方法

五行生克乘侮的规律制定的治疗方法

五行生克乘侮的规律制定的治疗方法,老祖先们在很早之前就对五行研究的很透彻,时至今日甚至可以以五行的规律用作在医疗上,可以诊断病情,下面是五行生克乘侮的规律制定的治疗方法。

五行生克乘侮的规律制定的治疗方法1

根据五行所属及其生克乘侮规律来推断病情。

如面见青色,喜食酸味,两胁胀痛,脉弦,即可诊为肝病;

面见赤色,口味苦,舌尖红或糜烂,脉洪或数,则可诊为心火亢盛;

而脾虚病人,面色见青,口泛酸水,则可诊为肝木乘土,即肝脾不和之证。

确定治则与治法主要是根据相生、相克规律来确定某些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方面:

①根据相生规律来确定治则治法:多用于母病及子或子病犯母(即子盗母气)等病证。基本原则是补母或泻子,即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补母:主要适用于母子关系失调的虚证。如肺气虚弱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影响及脾之健运,而致脾虚。脾土为母,肺金为子,土能生金,故可用补脾益肺方法进行治疗,此即虚则补其母之含义。

泻子:主要适用于母子关系失调的实证。如肝火炽盛,有升无降,出现肝实证时,可采用清心泻火法进行治疗。肝木为母,心火为子,故泻心火则有助于泻肝火,此即实则泻其子之含义。

临床上依据五行相生规律所确定的治疗方法,常用者有以下几种:

例:滋水涵木法:指通过滋养肾阴以养肝阴,从而涵敛肝阳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肾阴亏损而致肝阴不足,甚则肝阳偏亢之病证。

金水相生法是滋补肺肾阴虚的一种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肺虚不能输布津液以滋肾,或肾阴不足,精气不能上荣于肺,以致肺肾阴虚病证。

培土生金法:是指补脾益气而达到补益肺气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脾虚胃弱不能滋养肺脏而致肺脾两虚之病证。

②根据相克规律来确定治疗原则:多用于临床上由于相克关系紊乱而出现的乘侮病证,主要有相克太过、相克不及和相侮之不同。其治疗原则主要是抑强或扶弱,并侧重于制其强盛,以使弱者易于恢复。

此外在必要时,亦可在其强盛之一方尚未发生相乘病变时,利用相克规律,预先加强其被克者力量,从而防止病情之发展。

抑强:主要适用于相乘或相侮病证。

如肝气横逆犯胃或乘脾,出现肝胃不和或肝脾不调之病证,称之为木亢乘土。治则应以疏肝、平肝之法为主。

若由于脾胃壅滞,影响及肝,而致肝气失于条达疏泄,形成土郁病证,是为相侮(反克)病证,其治疗则应以运脾和胃为主。总之,抑制其强,则被克者之机能自然易于恢复协调。

扶弱:主要适用于相克之力不及,或因虚而被乘袭所产生的病证。

如肝虚气郁,影响脾胃之健运,则称木不疏土,治宜补肝和肝为主,兼顾健脾之法。

若因土虚木乘所致的肝脾不调或肝胃失和病证,则应以健脾和胃和疏肝理气为法。总之,扶其弱则有助于相互制约协调关系的恢复。

临床上依据五行相克规律所确定的治疗方法,常用者有如下几种:

扶土抑木法:是以健脾疏肝药物治疗脾虚肝气亢逆病证的一种方法。主要适用于脾虚肝郁病证。

培土制水法:是指用温运脾阳或健脾益气药物,以治疗水湿停聚病证的一种方法,又称健脾利水法。主要运用于脾虚不运,或脾阳虚损,水湿泛滥而致的水肿等病证。

佐金平木法:指通过清肃肺气,以抑制肝火亢盛病证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清肺泻肝法。主要适用于肝火亢逆,灼伤肺金,影响肺气清肃而致的木火刑金病证。

泻南补北法:指通过泻心火,补肾水以交通心肾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泻火补肾法、滋阴降火法。主要适用于肾阴不足,心阳偏亢,水火失济,心肾不交病证。

此外,在针灸疗法中,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四肢末端的穴位亦分属于五行,即井、荥、输、经、合五种穴位,分属于木火土金水,临床上即可根据不同病情,运用五行生克规律进行选穴针刺治疗。

同样,五行生克关系,对于精神疗法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临床上即可以运用情志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而达到治疗目的。如《素问》说: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等,即是运用五行相克关系来调整情志,从而达到治疗精神性病症的目的。

五行生克乘侮的规律制定的治疗方法2

【甲状腺机能亢进】

症状有情绪急躁,消瘦,消谷善饥,腹泻,出汗,四肢震颤,突眼,【甲状腺】肿大等。

以中医的理论来分析“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主怒”,由于肝木亢盛,所以情绪急躁,手颤;

肝开窍于目,肝之经络外循行,从大敦至期门,内循行则从期门“入膈贯肺,过颃颡,经目系入巅顶”,故突眼;

【甲状腺】肿大的症状与肝经有关;

消谷善饥是因为肝胆阳亢,疏泄过度,灼伤水谷精微之气,所以饮食自救;腹泄是肝木乘脾所致;

“阳加于阴谓之汗”,由于阳气亢盛,迫使津液泄溢,故烦热汗出。

治疗甲亢如单纯用海藻、昆布、土贝母、生牡蛎、夏枯草等,并不能取得比较稳定的效果。

参据现代医学,含碘药物不能根治甲亢,只是在甲亢危象时,暂用以控制病情。

在中医临床上须用阴阳五行学说进行辨证论治。

临床实践证明,有些病人在不服用抗甲状腺药物的情况下,可以取得比较稳定的效果。

治疗方法以针对肝木为主,其法有五:

(1)强金制木:

恢复肺金清肃之气,以抑制肝木亢盛。药物以沙参、麦冬、石斛、百合为主。

(2)培土荣木:

脾胃为营卫之源,肝木亢盛,克侮脾胃,必致营卫不足。营血渐虚,无以濡养肝木,故培土以荣木。药物以参、术、苓、草、扁豆、莲肉为主。

(3)滋水涵木:

即滋阴柔肝之意。药物以参、术、苓、扁豆、莲肉、甘草为主。

(4)酸泻肝木,疏肝敛阴: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以酸泻之”。所谓以辛补之,肝主升发,顺其性为补。观《素问·至真要大论》,对厥阴肝木之胜,多用酸泻之法。酸泻肝木以白芍、乌梅、木瓜为主;疏肝敛阴以柴胡、白芍为主。

(5)和阳熄风:

即缓和阳气亢盛,平熄肝风内动,主要药物以桑叶、钩藤、连翘、黑山栀、丹皮为主。

以上五法以酸泻肝木之白芍、乌梅、木瓜为主要的方法。

甲亢患者,虽多表现为肝胆阳气亢盛,本可用苦寒降火之剂,吴鞠通所谓“直折苦降法”。

但甲亢患者多腹泄、消瘦、乏力,即使有的病人不腹泄,而消瘦、乏力也属脾虚之象,治疗时如果只看到阳亢的一面,肆用龙胆草、木通、川楝子、山栀子等苦寒药物,则脾胃更伤;如只看到阴虚的一面,过用生地、女贞子等滋阴柔肝药物,则腹泄更重,此其一;

此病多表现五志化火的现象,如烦躁易怒,或陡然阳升烦热,虽云气有余便是火,但阳亢阴伤,又不宜用苦辛行气之品,以其苦辛化燥而阴液愈伤,此其二。

唯白芍、木瓜、乌梅既不苦寒伤中,又不化燥伤阴,且有酸收止泻之益。基于上述原因,故以酸泻肝木为主。

【不完全性幽门梗阻】

中医称反胃,有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的现象。上腹有振水声,中医称为停饮。脾主运,胃主纳,此病食后不运,最后吐出,属于“两土同崩”。

若单纯运用健脾和胃止呕之药,多不奏效。

从五行学说分析,火生土,中焦脾胃腐熟水谷,必假命门之蒸腾,这也属火生土之意。

此病在空腹时或呕吐后脘腹比较舒适,进食后则立即上腹胀满,上腹胀满严重时,病人但希吐出为快。空腹病轻,食后则重,故难以单纯用脾虚解释。

这是由于命门火衰,不生脾土,脾胃既虚,而肝木亢横所致。

根据阴阳五行学说,其治疗方法,补命门之火,温运中阳以附子、益智仁为主,益智仁有燥脾胃,温中止吐之功。疏泄肝木以半夏厚朴汤、四逆散之类。附子、半夏虽为配伍禁忌,但炙半夏、熟附子同用,经多年运用,未见不良反应,而且治疗此病非半夏、附子同用,不足以通阳止呕。

但须说明,上述的治疗,只适用于溃疡病合并幽门附近炎症、水肿及痉挛所致的幽门梗阻。如因瘢痕收缩所致者,则不能奏效。

【慢性支气管炎】

老慢气、肺气肿的病机是复杂的,非单味药可治。

曾治一例中年男性,慢性气管炎、肺气肿患者,病史10余年,四季均发作尤以冬季为重。此次发作已近两月之久,心率快,但无明显心衰,虽经中西药治疗,如联合使用抗菌素、中西药止咳平喘祛痰等,而仍不能平卧,喘息不止。

后经问诊了解到每天腹泻46次,溏便,或稀水便,特别是食后即泻,其腹泻比咳喘的病史更长。

据此,其病机是土不生金。肺主宣发、肃降,水谷精气通过肺的宣发作用而输布全身,不能宣发则聚液成痰;不能肃降则咳逆上气。

原因是脾虚造成的,故摒弃一般平喘止咳之剂,改用六君子汤加干姜、细辛、五味子。

通过补土生金法的治疗,病人不仅咳喘明显好转,而且腹泻也显著减轻,这说明“治病必求其本。”

即使是急性支气管炎,也可看到五行的关系。

木火刑金的咳嗽,多见于中年以上女性病人,有外感病史,头痛,恶寒,流涕。但表解后,咳嗽经久不愈,甚至数月不止,喉中燥痒呛咳,晚间加重,脉弦滑有力。

此系外感引动厥阴风木内动,反侮肺金,治疗以强金制木,如北沙参、麦冬、石斛之类。平熄厥阴风阳用丹皮、黑山栀、桑叶之类。呛咳严重,病程较长者,必要时可用少量羚羊角清肺肝之热邪。

【小儿咳嗽】

在儿科临床常可见到小儿平素甘肥无度,中焦脾胃积热甚重,所谓“饮食所伤,始传热中”。

外感咳嗽以后,外感发热虽退,但咳嗽半月、一月不止,多中午咳重,虽遍用青、链、庆、卡、红、环,而咳不稍减。

土生金,中焦积热灼肺,所谓“聚于胃,关于肺”,其治必以清中焦之积热为主,如焦三消、厚朴、竹茹、知母之类。阳明热盛,大便秘结者,必用白虎、承气合法。

只要大便泻下,则咳嗽明显减轻。按五行学说虽曰“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如中焦积热熏灼引起的肺不肃降、咳逆不止者未尝不可“实者泻其母”。

【子宫功能性出血】

由脾虚所致者,治当补脾;由肾虚所致者,治当补肾。

其中有一种类型,每于经前情绪急躁,周期短,血量甚多,经期长,经前乳房胀痛,思冷饮,脉弦滑,弦数有力,舌红。

此属肝阳亢盛,扰动营阴,肝盛克脾,脾不统血所致。

曾治一例,年50岁,一次月经用11包纸,同时伴有上述诸症。

曾有人处方,其中红参9g,黄芪30g,嘱予先购药,何时月经来潮,就即刻煎服。病人服后,心神烦躁,自谓有要发疯的感觉,不能自主。颜面潮红,自觉身热如火烘,血量更多。

这是由于本属肝阳亢盛,扰动营阴,反用参芪甘温大补,犯“实其实”之忌。

治当以泻肝胆相火,苦寒坚阴为主,用胶艾四物汤重加黄柏、黑山栀、焦丹皮,佐白术以实脾摄血。

此证用四物时,还要注意到川芎、当归均为辛温之品,辛温为阳,故用量要轻。生地凉血,白芍柔肝敛阴,故白芍、生地用量要重。

取效的迟速,就在于用药的阴阳进退之机。

【失眠】

失眠的病机很多,一般说,“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

失眠可因阳亢而不入于阴,多于烦劳阳升所致;有的是由阴虚不能纳阳。阳亢不入于阴者,治疗以泻阳为主;阴虚不纳阳者,以滋阴潜阳为主。

治阳亢不入阴者,用山栀、黄连、莲心等;阴虚不纳阳者,用女贞子、白芍、生地、麦冬、生龙牡等。此外,桑叶有凉血除烦的作用,故不论阳亢或阴虚者,均可酌用。

【小儿夜啼】

初生婴儿,常有夜啼之症,彻夜啼哭,虽百般调护,啼不稍止,有半月、一月不愈者。虽非重症,但患儿常因此引起脐疝、腹股沟疝等症,且长期影响父母夜眠。一般多由心火亢盛所致,木火相生,心火炎上,多导致肝火炽盛,故常睡中惊抖。

治疗以泻心肝火邪为主。如桑叶、钩藤、丹皮、山栀子、黄连、麦冬、莲子心、竹叶等。泻火则阳入于阴而安睡。

【结束语】

中医学的理论是十分朴素的,不理解阴阳五行学说的同志,总认为它是封建迷信的',因之对它有极大的反感。

但也应该看到,由于我国是一个文化古国,有文字记载就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理论,其中存在着丰富的符合客观实际的真理。特别是其中包含着许多为现代医学所未发现的某些内容,并且某些内容为目前的科学水平所不能解释。

如果把祖国医学独特的,行之有效的医疗实践经验和基本理论,用现代科学方法加以研究阐述,则不但可使古老的祖国医学现代化,而且必能在许多方面丰富现代医学的内容。

五行生克乘侮的规律制定的治疗方法3

五行是:木火土金水

按大自然法则:木生火,火生土,木生火,金生水,火生土。身体也是一个小宇宙各内脏器官中间拥有互相的关联,进而产生统一总体,人体五脏,也是五大元素,拥有对应关系。

五脏的作用活动并不是独立的,只是互相配合的。五脏中间具有互相滋长的关联,又有互相牵制的关联。

肝生心便是木生火,如肝藏血以济心;心存脾便是火生土,如心阳以温脾;

脾生肺便是木生火,如性子散精,上归入肺;肺生肾便是金生水,如肺金清肃下滑以助肾水;肾生肝便是火生土,如肾藏精以滋润肝的阴血,这些。

通俗化地讲,五脏互相滋长的关联如同妈妈和小孩的关联,肝生心便是木生火,肝可视作心的妈妈,而心则可视作肝的小孩。一样,木便是火的妈妈,火则是木的小孩,依次类推。

这就是用五行相生的基础理论来诠释五脏互相滋长的关联。在临床治疗中医师就运用五行相生的基本原理医治有关病症。

因为木、火、土、金、水相匹配肝、心、脾、肺、肾五脏,中医学讲火生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在《黄帝内经》中讲克即是不敌之意,换句话说,水可胜火,火不敌水。因为克中有生、制则生物化学,因此称它主导。

如今大家都讲中医养生,注重防患于未然。中医学讲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便是要考虑到总体,运用五脏中间的相冲关联来看病。

肾属水,肾主骨,肾是血液循环系统的过滤装置;

肝属木,肝主免疫力,肝是解的;

心属火,心是驱动力泵,心是促进血液运作的内脏器官;

脾属土,脾胃不和。胃是容下,脾是消化吸收,向全身供电液;

肺属金,肺是丞相,肺是消化吸收,呼出有机废气,吸进co2

肾是先天之本:肾脏功能调理好啦,滋润肝;肝功能检查调理好啦,滋润心;心脏功能调理好啦,滋润脾;脾功能调理好啦,滋润肾。它是相生相克,也是量变到质变。与肾向相匹配的是膀光,若有肾虚的盆友小便多;

与肝相匹配的是胆,患难与共;与心相匹配的是结肠,情系结肠;与脾相对性应的是胃,脾胃不和。与肺相匹配是肠子,它是五俯。

再有就是五窍:

肾开窍于耳,耳鸣,耳闭,耳朵里面炎,都和肾虚相关。肝开窍于目,眼睛干,涩,雾,与肝脏相关;心通窍于舌,舌头麻。出泡,破溃与心脏相关;脾通窍唇,口干舌燥,唇干,全是脾胃不和;肺通窍与鼻,嗅觉差,与肺部相关,它是五窍。

再有就是五色:

肾脏功能不太好的人,颜面色调黑特异肾虚生产

肝功能异常的人,颜面色调青特异造血机能差生产

心脏功能不太好的人,颜面色调红特异血液循环系统弱生产

脾功能不太好的人,颜面色调黄特异消化道作用弱生产

肺功能检查不太好的人,颜面色调白特异呼吸道作用弱生产乃五色。

关于中医五行乘侮在鉴别疾病轻重的应用

(1)相乘,倍克也;相侮,反克也。木旺乘土,是相乘;木虚土侮,是相克。通俗的从五行本身来说,就是木克土。如今,木旺了,就刀枪洋炮加倍克土;木虚了,土就要拿起镰刀锤子造反。这就是相乘比相侮重。
(2)主色和客色都是生理正常的现象。胜者,克也。
主色:五脏的本色。客色:应时之色。
主色胜客色,其病为逆;客色胜主色,其病为顺。
如长夏季客色为黄,其人面青为主色,主色胜客色,但肝虚易遭反侮,故病逆;夏季客色为赤,其人面白,客色胜主色,肺气虚,逢阳热相助易愈,故其病为顺。
主色和客色都是常色,是生理正常的现象,区别于病色。
你举的例子是病色的概念。
病色相应为正病正色,是病色相应,属于疾病发展的正常现象;若反见他色,则是病色交错。病色交错中,相生为顺,相克为逆。在顺证中,色生病为吉中之顺,病生色为吉中小逆;在逆证中,色克病为凶中之逆,病克色为凶中之顺。肝病在秋天见白色是凶中之逆,在长夏见黄色是凶中之顺。这两色都不是好现象。长夏比秋天略好。“肝本色青 相对肝而言 白色和黄色都是客色吗?”不能这样讲,这里的色都是病色,即不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没有肝病,秋天见白色,长夏见黄色即是客色;有肝病,即病色。
(3)五行学说认为,按相克规律传变时,相乘传变病情较重,而相侮传变病情较轻。《难经经释》说“所不胜,克我者也。脏气本已相制,而邪气携其力而来,残削必甚,故为贼邪。”这个有点同第一点。中医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脾有病,即有邪气侵入,而肝木克脾土,脾病及肝,逆势而为之,自然邪气从脾入肝会相对困难很多,因而相对肝病传脾较轻。
如果你觉得好,手打了一个小时不容易;如果还有疑问,可以讨论。

五行相克详细资料大全

又作“五行相胜”,指木、火、土、金、水五种自然物质相互克制、相互制胜,是中国古代五行说的内容之一。隋代肖吉的《五行大义·论相克》说:“克者,制罚为义,以其力强能制弱,故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相克”说和“五行相胜”说,本来是古代思想家解释宇宙万物变化的朴素唯物论的理论,在战国末期,被阴阳学派创始人邹衍附会到社会历史领域,认为每一个朝代都受一种五行之德的支配,朝代的更替,正是五行相克、五行相胜的结果,因而提出了“五德终始”说和“五德转移”说,陷入了历史唯心论。《春秋繁露》有《五行相胜》篇,解释五行相胜的道理,并附会了一些社会历史方面的内容。

基本介绍

  • 中文名 :五行相克
  • 类别 :中医药术语
解读,中医套用,

解读

五行相克,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五行相克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在五行相克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和“我克”两方面的关系。《内经》把相克关系称为“所胜”、“所不胜”关系:“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因此,五行相克,实为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胜行的克制和制约。如以木为例,由于木克土,故“我克”者为土,土为木之“所胜”;由于金克木,故“克我”者为金,金为木之“所不胜”。

中医套用

1、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 五脏的功能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五行学说不仅用五行特性说明五脏的功能特点,而且还运用五行生克制化理论来说明脏腑生理功能的内在联系,即五脏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 以五行相克说明五脏之间的制约关系:肾制约心即水克火,如肾水上济于心,可以防止心火之亢烈;心制约肺即火克金,如心火之阳热,可以抑制肺气清肃太过;肺制约肝即金克木,如肺气清肃,可以抑制肝阳的上亢;肝制约脾即木克土,如肝气条达,可疏泄脾气之壅滞;脾制约肾即土克水,如脾气之运化水液,可防肾水泛滥。 2、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五行学说,不仅可用以说明在生理情况下脏腑间的相互联系,而且也可以说明在病理情况下脏腑间的相互影响。某脏有病可以传至他脏,他脏疾病也可以传至本脏,这种病理上的相互影响称之为传变。以五行学说阐释五脏病变的相互传变,可分为相生关系的传变和相克关系的传变两类。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相乘”和“相侮”两个方面。 相乘,是相克太过致病。引起五脏相乘的原因有二:一是某脏过盛,而致其所胜之脏受到过分克伐;二是某脏过弱,不能耐受其所不胜之脏的正常克制,从而出现相对克伐太过。如以肝木和脾土之间的相克关系而言,相乘传变就有“木旺乘土”(即肝气乘脾)和“土虚木乘”(即脾虚肝乘)两种情况。由于肝气郁结或肝气上逆,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而出现胸胁苦满、脘腹胀痛、泛酸、泄泻等表现时,称为“木旺乘土”。反之,先有脾胃虚弱,不能耐受肝气的克伐,而出现头晕乏力、纳呆嗳气、胸胁胀满、腹痛泄泻等表现时,称为“土虚木乘”。 相侮,是反向克制致病。形成五脏相侮亦有两种情况,即太过相侮和不及相侮。太过相侮,是指由于某脏过于亢盛,导致其所不胜无力克制而反被克的病理现象。例如:肺金本能克制肝木,由于暴怒而致肝火亢盛,肺金不仅无力制约肝木,反遭肝火之反向克制,而出现急躁易怒,面红目赤,甚则咳逆上气,咯血等肝木反侮肺金的症状,称为“木火刑金”。 不及相侮,是指由于某脏虚损,导致其所胜之脏出现反克的病理现象。如脾土虚衰不能制约肾水,出现全身水肿,称为“土虚水侮”。 总之,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可用五行的乘侮和母子相及规律来阐释。如肝脏有病,病传至心,为母病及子;病传至肾,为子病及母;病传至脾,为乘;病传至肺,为侮。其他四脏,以此类推。 五行学说认为,按相生规律传变时,母病及子病情轻浅,子病及母病情较重,如清·徐大椿《难经经释》说:“邪挟生气而来,则虽进而易退”;“受我之气者,其力方旺,还而相克,来势必甚。”按照相克规律传变时,相乘传变病情较深重,而相侮传变病情较轻浅。如《难经经释》说:“所不胜,克我者也。脏气本已相制,而邪气挟其力而来,残削必甚,故为贼邪”;“所胜,我所克也。脏气既受制于我,则邪气亦不能深入,故为微邪” 。 由于五行生克规律不能完全阐释五脏间复杂的生理关系,因而五脏间病变的相互影响也难完全以五行乘侮和母子相及规律来说明。《素问·玉机真藏论》已有“然其卒发者,不必治于传,或其传化有不以次”的论述。故对于疾病的五脏传变,不能完全受五行生克乘侮规律的束缚,而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去把握疾病的传变。 3、推断病情的轻重顺逆。 五行学说根据五色之间的生克关系来推测病情的轻重顺逆。由于内脏疾病及其相互关系的异常变化,皆可从面部色泽的变化中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主色”和“客色”的变化,以五行的生克关系为基础,来推测病情的顺逆。“主色”是指五脏的本色,“客色”为应时之色。“主色”胜“客色”,其病为逆;反之,“客色”胜“主色”,其病为顺。清·吴谦《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说:“肝青心赤,脾脏色黄,肺白肾黑,五脏之常。脏色为主,时色为客。春青夏赤,秋白冬黑,长夏四季色黄。常则客胜主善,主胜客恶。” 五行学说还将色诊和脉诊结合起来,即色脉合参,结合五行生克规律来推断疾病的预后。如肝病色青而见弦脉,色脉相符;如果不得弦脉而反见浮脉,则属相胜之脉,即克色之脉,为逆,预后不佳;若得沉脉,则属相生之脉,即生色之脉,为顺,预后较好。如《灵枢·邪气藏府病形》所说:“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其相胜之脉,则死矣。得其相生之脉,则病已矣。” 4、控制疾病的传变。 根据五行生克乘侮理论,五脏中一脏有病,可以传及其他四脏而发生传变。如肝有病可以影响到心、肺、脾、肾等脏。心、肺、脾、肾有病也可以影响肝脏。不同脏腑的病变,其传变规律不同。因此,临床治疗时除对所病本脏进行治疗之外,还要依据其传变规律,治疗其他脏腑,以防止其传变。如肝气太过,或郁结或上逆,木亢则乘土,病将及脾胃,此时应在疏肝平肝的基础上预先培其脾气,使肝气得平,脾气得健,则肝病不得传于脾。如《难经·七十七难》所说:“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这里的“实其脾气”,是指在治疗肝病的基础上佐以补脾、健脾。 疾病的传变与否,主要取决于脏气的有盛有衰。“盛则传,虚则受”,是五脏疾病传变的基本规律。在临床实践中,我们既要根据五行的生克乘侮关系掌握五脏病变的传变规律,调整太过与不及,控制其传变,防患于未然,同时又要依据具体病情辨证施治,切勿将其作为刻板公式而机械地套用。 5、确定治则治法 五行学说不仅用以说明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传变,指导疾病的诊断和预防,而且还以五行相生相克规律来确定疾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治则和治法:临床上运用五行相克规律来治疗疾病,其基本治疗原则是抑强扶弱。 人体五脏相克关系异常而出现的相乘、相侮等病理变化的原因,不外乎“太过”和“不及”两个方面。“太过”者属强,表现为机能亢进;“不及”者属弱,表现为机能衰退。因而治疗上须同时采取抑强扶弱的治疗原则,并侧重于制其强盛,使弱者易于恢复。若一方虽强盛而尚未发生克伐太过时,亦可利用这一治则,预先加强其所胜的力量,以阻止病情的发展。 抑强,适用于相克太过引起的相乘和相侮。如肝气横逆,乘脾犯胃,出现肝脾不调、肝胃不和之证,称为“木旺乘土”,治疗应以疏肝平肝为主。又如木本克土,若土气壅滞,或脾胃湿热或寒湿壅脾,不但不受木之所克,反而侮木,致使肝气不得疏达,称为“土壅木郁”,治疗应以运脾祛邪除湿为主。抑其强者,则其弱者机能自然易于恢复。 扶弱,适用于相克不及引起的相乘和相侮。如脾胃虚弱,肝气乘虚而入,导致肝脾不和之证,称为“土虚木乘”或“土虚木贼”,治疗应以健脾益气为主。又如土本制水,但由于脾气虚弱,不仅不能制水,反遭肾水之反克而出现水湿泛滥之证,称为“土虚水侮”,治疗应以健脾为主。扶助弱者,加强其力量,可以恢复脏腑的正常功能。 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常用的有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和泻南补北法四种。 抑木扶土法:是疏肝健脾或平肝和胃以治疗肝脾不和或肝气犯胃病证的治法,又称疏肝健脾法、调理肝脾法(或平肝和胃法)。适用于木旺乘土或土虚木乘之证。临床套用时,应依据具体情况的不同而对抑木和扶土法有所侧重。如用于木旺乘土之证,则以抑木为主,扶土为辅;若用于土虚木乘之证,则应以扶土为主,抑木为辅。 培土制水法:是健脾利水以治疗水湿停聚病证的治法,又称为敦土利水法。适用于脾虚不运,水湿泛滥而致水肿胀满之证。 佐金平木法:是滋肺阴清肝火以治疗肝火犯肺病证的治法,也可称为“滋肺清肝法”。适用于肺阴不足,右降不及的肝火犯肺证。若属肝火亢盛,左升太过,上炎侮肺,耗伤肺阴的肝火犯肺证,当清肝平木为主,兼以滋肺阴以肃降肺气为治。 泻南补北法:是泻心火补肾水以治疗心肾不交病证的治法,又称为泻火补水法、滋阴降火法。适用于肾阴不足,心火偏旺,水火不济,心肾不交之证。因心主火,火属南方;肾主水,水属北方,故称泻南补北法。若由于心火独亢于上,不能下交于肾,则应以泻心火为主;若因肾水不足,不能上奉于心,则应以滋肾水为主。但必须指出,肾为水火之宅,肾阴虚亦可致相火偏旺,也称为水不制火,这属于一脏本身水火阴阳的偏盛偏衰,不能与五行生克中水不克火混为一谈。 总之,根据五行相生、相克规律可以确立有效的治则和治法,指导临床用药。但在具体运用时又须分清主次,要依据双方力量的对比进行全面考虑。或以治母为主,兼顾其子;治子为主,兼顾其母。或以抑强为主、扶弱为辅;扶弱为主,抑强为辅。如此,方能正确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治疗效果。 6、指导针灸取穴 在针灸疗法中,针灸学家将手足十二经近手足末端的井、荥、输、经、合“五输穴”,分别配属于木、火、土、金、水五行。在治疗脏腑病证时,根据不同的病情以五行的生克规律进行选穴治疗。如治疗肝虚证时,根据“虚则补其母”的原则,取肾经的合穴(水穴)阴谷,或本经合穴(水穴)曲泉进行治疗。若治疗肝实证,根据“实则泻其子”的原则,取心经荥穴(火穴)少府,或本经荥穴(火穴)行间治疗,以达到补虚泻实,恢复脏腑正常功能之效。 7、指导情志疾病的治疗 人的情志活动,属五脏功能之一,而情志活动异常,又会损伤相应内脏。由于五脏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故人的情志变化也有相互抑制作用。临床上可以运用不同情志变化的相互抑制关系来达到治疗目的。如“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这就是情志病治疗中的所谓“以情胜情”之法。

五行的生克乘侮

如何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来推断疾病的转归 症是判断疾病、辨识证候的主要依据,但因其仅是...发展变化趋向,即辨明疾病从发生到转归的总体病机...《内经》是用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来表述的,现在...

论述五行的生克,乘侮,子母相及的规律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相生前者太盛影响后者为乘,例木盛火旺,
相克后者太盛反压前者为侮,例木盛侮金。
相生前者为母,后者为子。
前者多少变化影响后者为母及子,
后者多少变化影响前者为子及母。
乘侮和子母相及的先后影响顺序判断则较为复杂

生胜乘悔是什么意思 五行的生克乘侮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行四方:东方属木,南方属火,西方属金,北方属水,中央属土。
五行生克
五行相生: 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五行相克: 金克木, 木克土, 土克水, 水克火, 火克金.
五行生克制化宜忌:
金: 金旺得火, 方成器皿.
金能生水, 水多金沉; 强金得水, 方挫其锋.
金能克木, 木多金缺; 木弱逢金, 必为砍折.
金赖土生, 土多金埋; 土能生金, 金多土变.
火: 火旺得水, 方成相济.
火能生土, 土多火晦; 强火得土, 方止其焰.
火能克金, 金多火熄; 金弱遇火, 必见销熔.
火赖木生, 木多火炽; 木能生火, 火多木焚.
水: 水旺得土, 方成池沼.
水能生木, 木多水缩; 强水得木, 方泄其势.
水能克火, 火多水干; 火弱遇水, 必不熄灭.
水赖金生, 金多水浊; 金能生水, 水多金沉.
土: 土旺得水, 方能疏通.
土能生金, 金多土变; 强土得金, 方制其壅.
土能克水, 水多土流; 水弱逢土, 必为淤塞.
土赖火生, 火多土焦; 火能生土, 土多火晦.
木: 木旺得金, 方成栋梁.
木能生火, 火多木焚; 强木得火, 方化其顽.
木能克土, 土多木折; 土弱逢木, 必为倾陷.
木赖水生, 水多木漂; 水能生木, 木多水缩.
五行者,往来乎天地之间而不穷者也,是故谓之行。北方阴极而生寒,寒生水;南方阳极而生热,热生火;东方阳散以泄而生风,风生木;西方阴止以收而生燥,燥生金;中央阴阳交而生湿,湿生土。其相生也,所以相维,其相克也,所以相制,此之谓有伦。火为太阳,性炎上;水为太阴,性润下;木为少阳,性腾上而无所止;金为少阴,性沉下而有所止;土无常性,视四时所乘,欲使相济得所,勿令太过弗及。

五行生克规律确立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是运用五行的特性来分析和归纳人体的形体结构及其功能,以及外界环境各种要素的五行属性;运用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来阐述人体五脏系统之间的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以及人与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用五行乘侮胜复规律来说明疾病的发生发展的规律和自然界五运六气的变化规律,五行胜复规律示意图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还有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和养生康复的实际意义。
五行学说,将人体的内脏分别归属于五行,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五脏的部分生理功能。如:木性可曲可直,条顺畅达,有生发的特性,故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泄的功能;火性温热,其性炎上,心属火,故心阳有温煦之功;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的特性,脾属土,脾有消化水谷,运送精微,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功,为气血生化之源;金性清肃,收敛,肺属金,故肺具清肃之性,肺气有肃降之能;水性润下,有寒润、下行、闭藏的特性,肾属水,故肾主闭藏,有藏精、主水等功能。
木生火,即肝木济心火,肝藏血,心主血脉,肝藏血功能正常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的正常发挥。火生土,即心火温脾土,心主血脉、主神志,脾主运化、主生血统血,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血能营脾;脾才能发挥主运化、生血、统血的功能。土生金,即脾土助肺金,脾能益气,化生气血,转输精微以充肺,促进肺主气的功能,使之宣肃正常。金生水,即肺金养肾水,肺主清肃,肾主藏精,肺气肃降有助于肾藏精、纳气、主水之功。水生木,即肾水滋肝木,肾藏精,肝藏血,肾精可化肝血,以助肝功能的正常发挥。这种五脏相互滋生的关系,就是用五行相生理论来阐明的。
心属火,肾属水,水克火,即肾水能制约心火,如肾水上济于心,可以防止心火之亢烈。肺属金,心属火,火克金,即心火能制约肺金,如心火之 阳热,可抑制肺气清肃之太过。肝属木,肺属金,金克木,即肺金能制约肝木,如肺气清肃太过,可抑制肝阳的上亢。脾属土,肝属木,木克土,即肝木能制约脾土。如肝气条达,可疏泄脾气之壅滞。肾属水,脾属土,土克水,即脾土能制约肾水,如脾土的运化,能防止肾水的泛滥。这种五脏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就是用五行相克理论来说明的。
五脏中每一脏都具有生我、我生、克我、我克的关系。五脏之间的生克制化,说明每一脏在功能上有他脏的资助,不致于虚 损,又能克制另外的脏器,使其不致过亢。本脏之气太盛,则有他脏之气制约;本脏之气虚损,则又可由他脏之气补之。如脾(土)之气,其虚,则有心(火)生 之;其亢,则有肝木克之;肺(金)气不足,土可生之;肾(水)气过亢,土可克之。这种生克关系把五脏紧紧联系成一个整体,从而保证了人体内环境的对立统一。
五行学说指导疾病的防治:
1. 控制疾病传变:
运用五行子母相及和乘侮规律,可以判断五脏疾病的发展趋势。一脏受病,可以波及其他四脏,如肝脏有病可以影响到心、肺、脾、肾等脏。他脏有病亦可传给本脏,如心、肺、脾、肾之病变,也可以影响到肝:因此,在治疗时,除对所病本脏进行处理外,还应考虑到其他有关脏腑的传变关系。根据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来调整其太过与不及,控制其传变,使其恢复正常的功能活动。如肝气太过,木旺必克土,此时应先健脾胃以防其传变。脾胃不伤,则病不传,易于痊愈。这是用五行生克乘侮理论阐述疾病传变规律和确定预防性治疗措施。至于能否传变,则取决于脏腑的机能状态,即五脏虚则传,实则不传。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既要掌握疾病在发展传变过程中的生克乘侮关系,藉以根据这种规律及早控制传变和指导治疗,防患于未然,又要根据具体病情而辨证施治,切勿把它当作刻板的公式而机械地套用。
2.确定治则治法:
五行学说不仅用以说明人体的生......>>

谁能论述一下中医理论与阴阳五行生克乘侮的关系? 中医中的五行主要是指五脏,心、肝、脾、肺、肾。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五脏功能之间的相互影响对应五行之间的生克乘侮。一脏损必然会牵连其他,而且此消彼长相互依存。

五行相克五行相生 求顺序 五行学说
一、五行学说的概念
五行学说同“阴阳学说”一样,它也是一种哲学概念,是一种认识和分析事物的思想方法。
“五行”,就是自然界中“木、火、土、金、水”这五类物质的运动。
“五行学说”是指这五类物质的运动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相生、相克作为解释事物之间相互关联及运动变化规律的说理工具。
祖国医学中,首先以归类的方法,说明人体各部位之间,与外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其次是在五行归类的基础上,以五脏为中心,以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说明人体各部之间在生理过程中的关系。在病理情况下,也以这种关系分析判断病情。
五行的属性:
木-代表生气旺盛的-“木曰曲直”。
火-代表炎热的、向上的-“火曰炎上”。
土-代表具有营养作用的-“土曰稼穑”。
金-代表具有摧残杀伤作用的-“金曰从革”。
水-代表寒冷的、向下的-“水曰润下”。
二、五行学说的内容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规律
1.相生规律:生,含有资生、助长、促进的意义。五行之间,都具有互相资生、互相助长的关系。这种关系简称为“五行相生”。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在五行相生的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两方面的关系,也就是母子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以水为例,生我者为金,则金为水之母;我生者是木,则木为水之子。其它四行,以此类推。由于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结合五脏来讲,就是肝生心,心生脾,脾生肺,肺生肾,肾生肝起资生和促进作用。
2.相克规律:克,含有制约、阻抑、克服的意义。五行之间,都具有相互制约、相互克服,相互阻抑的关系,简称“五行相克”。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在五行相克的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我克两方面的关系,也就是“所胜”、“所不胜”的关系。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以木为例,克我者为金,则金为木之“所不胜”,我克者为土,则土为木之“所胜”。其它四行,以此类推。结合五脏来讲,就是肝克脾,脾克肾,肾克心,心克肺、肺克肝,起着制约和阻抑的作用。
3.五行制化:在五行相生之中,同时寓有相克,在相克之中,同时也寓有相生。这是自然界运动变化的一般规律。如果只有相生而无相克,就不能保持正常的平衡发展;有相克而无相生,则万物不会有生化。所以相生,相克是一切事物维持相对平衡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条件。只有在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基础上,才能促进事物的生化不息。例如,木能克土,但土却能生金制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土虽被克,但并不会发生偏衰。其它火、土、金、水都是如此。古人把五行相生寓有相克和五行相克寓有相生的这种内在联系,名之曰“五行制化”。制化规律的具体情况如下:
木克土,土生金,金克木。
火克金,金生水,水克火。
土克水,水生木,木克土。
金克木,木生火,火克金。
水克火,火生土,土克水。
4.相乘规律:乘,是乘袭的意思。从五行生克规律来看,是一种病理的反常现象。相乘与相克意义相似,只是超出了正常范围,达到了病理的程度。相乘与相克的次序也是一致的。即是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如木克土,当木气太过,金则不能对木加以正常的制约,因此,太过无制的木乘土,即过强的木克土,土被乘更虚,而不能生金,故金虚弱,无力制木。
......>>

五行相克规律

五行相生相克规律是什么 五行相生
五行相生好比母生子,有相亲相爱之情,意味着畅顺、吉祥。如:
木生火:火要依靠柴薪来维持燃烧
火生土:土要依靠太阳来普照
土生金:金要依靠山岩来储存
金生水:水要依靠铁器来开导疏通
水生木:木要依靠雨露来灌溉
五行相克
五行相克,好比战争,彼此敌对。据《白虎通义》载:五行所以相害相克者,天地之性。众胜寡,故水胜火也;精胜坚,故火胜金;刚胜柔,故金胜木;专胜散,故木胜土;实胜虚,故土胜水也。
木克土:树木可以入土
火克金:烈火可以溶金
土克水:土可以覆水
金工木:金可以伐木
水克火:水可以灭火

谁知道五行(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的规律?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元素的运行、变化)。我国古代思想家企图用这五种物质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中医用五行来说明生理病理上的种种现象。迷信的人用五行相生相克来推算人的命运。
五行学说最早在道家学说中出现。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 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物质组成学说,与西方的水、火、土、气四元素学说类似,但随着近代化学的发展,这两种学说的物质构成理论都被否定.
中国西周末年,已经有了一种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五材说”。从《国语・郑语》“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万物”和《左传》“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到《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的记载,开始把五行属性抽象出来,推演到其他事物,构成一个固定的组合形式。在战国晚期提出了五行相胜(克)相生的思想,且已把胜(克)、生的次序固定下来,形成了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的模式,自发地体现了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及其整体把握的思想。就在这个时期,《内经》把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这对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积累的大量临床经验,形成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木生火:因为火以木料作燃料的材料,木烧尽,则火会自动熄灭
火生土:因为火燃烧物体后,物体化为灰烬而灰烬便是土;
土生金:因为金蕴藏于泥土石块之中,经冶炼后才提取黄金
金生水:因为金若被烈火燃烧,便溶为液体,液体属水;水要依靠铁器来开导疏通
水生木:因为水灌溉树木,树木便能欣欣向荣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众胜寡,故水胜火也;因为火遇水便熄灭
精胜坚,故火胜金;因为烈火能溶解金属
刚胜柔,故金胜木;因为金属铸造的割切工具可锯毁树木
专胜散,故木胜土;因为树根苗的力量强大,能突破土的障碍
实胜虚,故土胜水也。因为土能防水
五行数理: 金为七, 木为八, 水为六, 火为九, 土为五。
古代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接触和观察,认识到五行中的每一行都有不同的性能。“木曰曲直”,意思是木具有生长、升发的特性;“火曰炎上”,是火具有发热、向上的特性;“土爰稼墙”,是指土具有种植庄稼,生化万物的特性;“金曰从革”,是金具有肃杀、变革的特性;“水曰润下”,是水具有滋润、向下的特性。古人基于这种认识,把宇宙间各种事物分别归属于五行,因此在概念上,已经不是木、火、土、金、水本身,而是一大类在特性上可相比拟的各种事物、现象所共有的抽象性能。

五行的规律 你好,以下是我对五行的理解,希望能帮你了解五行的哲学系统。
五行的顺序是:木,火,土,金,水。五行代表五种空间状态,用汉字的五个符号来表述,同样的可以用英文字母,希腊字母等等来表示。地球系统里的物质都处于这五种状态里的一种。
这五种状态可以转换,当转化之后,“木”状态到了生“火”状态,火“状态到了“土”状态,“土”状态到了“金”状态,以此类推。
故而五行相生的规律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完成一次循环。
五行相克的规律是为了保证五行的平等,即保证五行系统存在稳态,这和化学平衡有点像。举个例子,以木火土三种状态为例:木生火,火生土,木克土;或写成字母表示:A生B,B生C,A克C。以化学反应来看,B为中间产物,A会阻碍C的量增加,即阻碍B转化为C。 这样才会平横。否则,B就基本不会存在,全变成C了。
故五行相克的规律,是隔一个相克:木克土,火克金,土克水,金克木,水克火。
至于为什么会划分为五行,而不是六行,我也没太想通。我个人认为可能跟五种阶段有关:“起点,上升,峰值,下降,终点”。这也是五种空间状态。
哲学体系本来就是源自于假设,假设的好,整个体系处理起来就符合现实,而且体系不复杂。五行的体系,与六行等等相比的不同,大约就是好的假设与不好的假设的不同。

五行相生相克的顺序? 五行指水、火、木、金、土。五行学说认为 五行是构成宇宙的基本物质元素 宇宙间各种物质都可以按照这五种基本物质的属性来归类 五行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祖国医学借用五行学说来说明人体内部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用以补充阴阳学说
(1) 五行相生相克 相 ,有相互滋生 促进 助长的意思;
相克 有相互制约 抑制 克服的意思。
五行相生的规律是: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金生水 水生木
相克的规律是:木克土 土克水 水克火 火克金 金克木
巳午 火
申酉 金
丑辰未戌 土
方位\五行\四季\地支(分别相互对应)
东 南 中 西 北
木 火 土 金 水
春 夏 秋 冬
寅卯辰 巳午未 申酉戌 亥子丑

五行相克,怎么个克法, 天下万物分为五类:金、木、水、火、土,彼此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上述是正常情况下的相生相克关系。

五行生克规律确立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是运用五行的特性来分析和归纳人体的形体结构及其功能,以及外界环境各种要素的五行属性;运用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来阐述人体五脏系统之间的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以及人与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用五行乘侮胜复规律来说明疾病的发生发展的规律和自然界五运六气的变化规律,五行胜复规律示意图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还有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和养生康复的实际意义。
五行学说,将人体的内脏分别归属于五行,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五脏的部分生理功能。如:木性可曲可直,条顺畅达,有生发的特性,故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泄的功能;火性温热,其性炎上,心属火,故心阳有温煦之功;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的特性,脾属土,脾有消化水谷,运送精微,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功,为气血生化之源;金性清肃,收敛,肺属金,故肺具清肃之性,肺气有肃降之能;水性润下,有寒润、下行、闭藏的特性,肾属水,故肾主闭藏,有藏精、主水等功能。
木生火,即肝木济心火,肝藏血,心主血脉,肝藏血功能正常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的正常发挥。火生土,即心火温脾土,心主血脉、主神志,脾主运化、主生血统血,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血能营脾;脾才能发挥主运化、生血、统血的功能。土生金,即脾土助肺金,脾能益气,化生气血,转输精微以充肺,促进肺主气的功能,使之宣肃正常。金生水,即肺金养肾水,肺主清肃,肾主藏精,肺气肃降有助于肾藏精、纳气、主水之功。水生木,即肾水滋肝木,肾藏精,肝藏血,肾精可化肝血,以助肝功能的正常发挥。这种五脏相互滋生的关系,就是用五行相生理论来阐明的。
心属火,肾属水,水克火,即肾水能制约心火,如肾水上济于心,可以防止心火之亢烈。肺属金,心属火,火克金,即心火能制约肺金,如心火之 阳热,可抑制肺气清肃之太过。肝属木,肺属金,金克木,即肺金能制约肝木,如肺气清肃太过,可抑制肝阳的上亢。脾属土,肝属木,木克土,即肝木能制约脾土。如肝气条达,可疏泄脾气之壅滞。肾属水,脾属土,土克水,即脾土能制约肾水,如脾土的运化,能防止肾水的泛滥。这种五脏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就是用五行相克理论来说明的。
五脏中每一脏都具有生我、我生、克我、我克的关系。五脏之间的生克制化,说明每一脏在功能上有他脏的资助,不致于虚 损,又能克制另外的脏器,使其不致过亢。本脏之气太盛,则有他脏之气制约;本脏之气虚损,则又可由他脏之气补之。如脾(土)之气,其虚,则有心(火)生 之;其亢,则有肝木克之;肺(金)气不足,土可生之;肾(水)气过亢,土可克之。这种生克关系把五脏紧紧联系成一个整体,从而保证了人体内环境的对立统一。
五行学说指导疾病的防治:
1. 控制疾病传变:
运用五行子母相及和乘侮规律,可以判断五脏疾病的发展趋势。一脏受病,可以波及其他四脏,如肝脏有病可以影响到心、肺、脾、肾等脏。他脏有病亦可传给本脏,如心、肺、脾、肾之病变,也可以影响到肝:因此,在治疗时,除对所病本脏进行处理外,还应考虑到其他有关脏腑的传变关系。根据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来调整其太过与不及,控制其传变,使其恢复正常的功能活动。如肝气太过,木旺必克土,此时应先健脾胃以防其传变。脾胃不伤,则病不传,易于痊愈。这是用五行生克乘侮理论阐述疾病传变规律和确定预防性治疗措施。至于能否传变,则取决于脏腑的机能状态,即五脏虚则传,实则不传。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既要掌握疾病在发展传变过程中的生克乘侮关系,藉以根据这种规律及早控制传变和指导治疗,防患于未然,又要根据具体病情而辨证施治,切勿把它当作刻板的公式而机械地套用。
2.确定治则治法:
五行学说不仅用以说明人体的生......>>

谁能告诉我五行相生相克规律? 谁能告诉我五行相生相克规律?tgs

五行相克五行相生 求顺序 五行学说
一、五行学说的概念
五行学说同“阴阳学说”一样,它也是一种哲学概念,是一种认识和分析事物的思想方法。
“五行”,就是自然界中“木、火、土、金、水”这五类物质的运动。
“五行学说”是指这五类物质的运动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相生、相克作为解释事物之间相互关联及运动变化规律的说理工具。
祖国医学中,首先以归类的方法,说明人体各部位之间,与外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其次是在五行归类的基础上,以五脏为中心,以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说明人体各部之间在生理过程中的关系。在病理情况下,也以这种关系分析判断病情。
五行的属性:
木-代表生气旺盛的-“木曰曲直”。
火-代表炎热的、向上的-“火曰炎上”。
土-代表具有营养作用的-“土曰稼穑”。
金-代表具有摧残杀伤作用的-“金曰从革”。
水-代表寒冷的、向下的-“水曰润下”。
二、五行学说的内容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规律
1.相生规律:生,含有资生、助长、促进的意义。五行之间,都具有互相资生、互相助长的关系。这种关系简称为“五行相生”。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在五行相生的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两方面的关系,也就是母子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以水为例,生我者为金,则金为水之母;我生者是木,则木为水之子。其它四行,以此类推。由于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结合五脏来讲,就是肝生心,心生脾,脾生肺,肺生肾,肾生肝起资生和促进作用。
2.相克规律:克,含有制约、阻抑、克服的意义。五行之间,都具有相互制约、相互克服,相互阻抑的关系,简称“五行相克”。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在五行相克的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我克两方面的关系,也就是“所胜”、“所不胜”的关系。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以木为例,克我者为金,则金为木之“所不胜”,我克者为土,则土为木之“所胜”。其它四行,以此类推。结合五脏来讲,就是肝克脾,脾克肾,肾克心,心克肺、肺克肝,起着制约和阻抑的作用。
3.五行制化:在五行相生之中,同时寓有相克,在相克之中,同时也寓有相生。这是自然界运动变化的一般规律。如果只有相生而无相克,就不能保持正常的平衡发展;有相克而无相生,则万物不会有生化。所以相生,相克是一切事物维持相对平衡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条件。只有在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基础上,才能促进事物的生化不息。例如,木能克土,但土却能生金制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土虽被克,但并不会发生偏衰。其它火、土、金、水都是如此。古人把五行相生寓有相克和五行相克寓有相生的这种内在联系,名之曰“五行制化”。制化规律的具体情况如下:
木克土,土生金,金克木。
火克金,金生水,水克火。
土克水,水生木,木克土。
金克木,木生火,火克金。
水克火,火生土,土克水。
4.相乘规律:乘,是乘袭的意思。从五行生克规律来看,是一种病理的反常现象。相乘与相克意义相似,只是超出了正常范围,达到了病理的程度。相乘与相克的次序也是一致的。即是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如木克土,当木气太过,金则不能对木加以正常的制约,因此,太过无制的木乘土,即过强的木克土,土被乘更虚,而不能生金,故金虚弱,无力制木。
......>>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