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马月与天干地支有关吗

猴年马月中的马月是几月?

“猴年马月”是“何年嘛月”的谐音,指遥遥无期。

猴年马月具体是哪一天

猴年马月具体是哪一天

“猴年马月”,常被老百姓挂在嘴边,形容一件事情遥遥无期。关于“猴年马月”,有一种最为普遍,也是认可度较高的说法,是从天干地支的角度出发的——农历猴年里的农历五月,每12年才有一次。那么,猴年马月具体是哪一天呢?下面就跟着我一起了解下吧!

猴年马月具体是哪一天

其实,“猴年马月”,从6月5日开始,持续29天。据悉,这次猴年马月过了后,要等12年才会再次出现。

在中国传统历法中,不仅有十二生肖纪年,还有十二生肖纪月,从每年农历正月到腊月对应的属相依次是: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鼠、牛。每年的农历五月,对应的属相是马,也被俗称为马月。由于农历猴年是12年一个轮回,农历马月每12个月必定出现一次,上一个“猴年马月”发生在2004年,下一个“猴年马月”将出现在2028年。

根据这种说法,最近的“猴年马月”,将在不久后出现,2016年是农历猴年“丙申年”,6月5日(芒种)到7月3日(小暑前夕)是农历马月“甲午月”,也就是说,本次“猴年马月”从6月5日(本周日)开始,持续29天。

网上还流传着一种与此匹配的说法——古人寿命不长,“猴年马月”12年出现一次,相较于古人的寿命,已经是相当长的时间,因此才被指代概率较小。但“猴年马月”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最初是何时出现,仍没有一个一言以概之的说法。

一种说法是方言以讹传讹。过去天津地区的`方言讲“何年嘛月”被外地人听到,把“何年嘛月”的谐音误会成“猴年马月”,再经口口相传、以讹传讹至今。

另一种说法是与“驴年马月”同义,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里写到,“猴年马月”是“驴年马月”的同义替代语,农历用代表地支的十二生肖纪年,其中并没有驴年,因此“猴年马月”释义为“不可知的年月”,据此指代事情遥遥无期、不能实现。

本报资深编辑卢志明介绍,“猴年马月”或只是一个应景式的话题。在学界有种关于“猴年马月”的民俗溯源——俗语中至今流传着“猴年闰正月”和“猴年闰腊月”的说法,跟“猴年马月”意思类似,表示事情不可能达到。在实际历法中,有学者推算过,“农历猴年遇上闰正月”和“农历猴年遇上闰腊月”和“农历猴年遇上闰马月”,这三种情况在过去500年中都没有出现过,因此三个词都被用来指代为不可能发生的事,也就顺理成章。有专家认为,“猴年马月”可能是“猴年闰马月”的演化。

相关阅读

猴年马月是什么意思?

解释:猴、马,十二生肖之一。

意义:泛指未来的岁月

猴年马月的来历

其实猴年马月这个词最早出于我国农历的干支纪年,纪月。在我国古代,历法中有天干地支之说,天干有十个,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天支地支单与单相配,双与双相配,正好组成六十对,例如甲子,乙亥等。

"猴年马月"中的猴年大家都能理解,每隔十二年一循环;马月又指哪个月呢?上面提到,在我国古代历法中,干支纪年相传起源"三皇五帝"的黄帝时代,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到商代开始广泛应用,而商代是以农历十一月初一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而冬至恰恰在农历十一月中,在农历干支纪月中被称为子月(鼠月),依次往下排,到夏至的那个月(也就是农历五月)正好为午月,也就是马月,而农历干支纪月是固定不变的,确切的说,每年茫种到小暑节气之间叫午月(马月),它基本上位于农历五月,公历六月。

;

猴年马月的来历

关于猴年马月的来历

从昨天,“猴年马月”真的来了,并且一直要持续到7月3日,也就是小暑节气前夕。关于猴年马月的来历,你知道多少呢?下面就跟着我一起看看吧!

关于猴年马月的来历

说法1:

古人寿命不长,“猴年马月”12年出现一次,相较于古人的寿命,已经是相当长的时间,因此才被指代概率较小。但“猴年马月”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最初是何时出现,仍没有一个一言以概之的说法。

说法2:

是方言以讹传讹。过去天津地区的方言讲“何年嘛月”被外地人听到,把“何年嘛月”的谐音误会成“猴年马月”,再经口口相传、以讹传讹至今。

说法3:

是与“驴年马月”同义,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里写到,“猴年马月”是“驴年马月”的同义替代语,农历用代表地支的十二生肖纪年,其中并没有驴年,因此“猴年马月”释义为“不可知的年月”,据此指代事情遥遥无期、不能实现。

2016年猴年马月为6月5日开始直至7月3日

“猴年马月”才做的事,不用再等了,因为“猴年马月”就在下个月。昨日,关于“猴年马月”的说法在网上被大家讨论的沸沸扬扬。网友“可可星人”说:“据说下个月就是猴年马月了,大家曾经说过什么事要等到猴年马月啊,下个月就可以实现啦,许过愿的抓紧时间啦。”网友“qinerren”说:“猴年马月都等到了,我竟然还单身着,脱单无望了。”

“猴年马月”究竟说的是什么?市气象台专家毕旭告诉记者,平时用“猴年马月”来形容时间特别长,不过从农历天干地支上来讲确实有“猴年马月”,十二属相分别代表年和月,年对应的是从子鼠开始的,而月的表示是从寅虎开始,即寅虎对应农历一月,然后依次卯兔对应农历二月,猴年12年一个轮回,马月也是12个月一个轮回,凡是猴年必有一个月是马月。“猴年马月”的周期是12年,所以大家就用这个来形容时间很长。

据了解,2004(农历为甲申年)正好是猴年,从6月18日开始直至7月16日是农历五月,也就是庚午月,正好是“猴年”里的“马月”。今年再遇猴年,“马月”就是2016年6月5日至7月3日。

猴年马月的意义

一个关键,就是“猴马配”,这并非简单的巧合。著名史学家邢义田先生专门研究过“猴马共存”的造型艺术。1992年,他在山东滕州博物馆注意到一个汉代石刻画像,像中有一树,树下一人骑于马上,马旁有一人弯弓射鸟,还有一人立于马与人之间。2007年,他又连续发现陕西出土的西汉晚期“猴骑马”造型的陶俑、河南南阳出土的“猴骑马”造型的汉代陶器、山东东阿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其中汉代画像石的.图像内容最为丰富,其中有一连理树,树上有六只鸟、两个巢,树的左边有一马,马上立有一童,旁有一人一猴。据此,他从美术史角度提出了“猴马共存”的艺术母题,认为这是北方游牧民族关于“猴防马疫”经验的多民族交流的艺术创造。

此外,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家田兆元是最早从“猴马配”出发系统思考“猴年马月”本义的学者。他认为,“猴年马月”是猴与马的故事在岁时节日上的反映。中外养马必定养猴,马需要猴才会健康,比如中原地区和南方地区养马人,必在马厩中贴上猴的图像,在套马柱上刻上猴的图像。而且农历五月是端午之月,古时认为是恶月,多病多忌讳,人们会通过健身、药浴、香薰等民俗来禳除瘟疫、祛恶。而猴年的端午就比较好了,五月的恶运因为猴子的到来而变得吉祥顺遂。

所以难得“猴年”与“马月”交汇,这是一个好运到来的日子,时机难得,万事皆成。比如说,某件事难办,要搞到猴年马月去。意思就是,只要猴年马月到了,猴,吉祥到,事情就好办了。

;

猴年马月的典故

猴年马月指某些事情的前景尚未可知,也指事情未来的结果无法预料,泛指未来的岁月。猴年马月的典故来自于“猴年闰腊月”或“猴年十仨月”的误传。

猴年马月这个词最早出于我国农历的干支纪年,纪月。在我国古代,历法中有天干地支之说,天干有十个,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天支地支单与单相配,双与双相配,正好组成六十对,例如甲子,乙亥等。

根据农历干支,猴年12年一个轮回,马月也是12个月一个轮回,凡是猴年,必有一个月是马月,“猴年马月”的周期是12年。今年恰逢猴年,马月就是农历5月份。同理,鸡年也是12年一轮回,兔月12月一轮回。凡鸡年就有一个月是兔月。

猴年马月的造句:

1、要修好新高速公路,那得等到猴年马月了。

2、你这样下去,猴年马月才能完成。

3、搬新家的日子还是猴年马月的事。

4、懒惰的人总是把下决心的时间,推向猴年马月的将来。

5、这个极为偏僻的小山村猴年马月也通不了火车,只能用汽车运输。

天干地支是指哪二十二个?

天干地支

天干有十:甲、乙、丙、丁、戊(wù)、己、庚、辛、壬(rén)、癸(guǐ);

地支十二:子、丑、寅、卯(mǎo)、辰(chén)、巳(sì)、午、未(wèi)、申、酉(yǒu)、戌(xū)、亥。

天干地支组合成如下六十个计时序号,作为纪年、月、日、时的名称,叫“干支纪年法”。


六十甲子

1 ~10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辛巳 壬午 癸未

21~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辛卯 壬辰 癸巳

31~40甲午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41~50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51 ~60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用六十甲子依次纪年,六十年一个轮回。干支纪年法的新一年由立春开始。


计算方法:

换算方法

第一种算法:

将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

不同资料算法有所差异,有的给出公式,但本质上是一回事。这里介绍一种简易直观的算法。 首先给每个天干、地支一个编号,从头以4开始循序排下去,天干10后接1,地支12后接1。

天干:甲4、乙5、丙6、丁7、戊8、己9、庚10、辛1、壬2、癸3

地支:子4、丑5、寅6、卯7、辰8、巳9、午10、未11、申12、酉1、戌2、亥3

以公元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对应该尾数的天干,再将公元纪年除以12,用除不尽的余数在地支中查出对应该余数的地支,这样就得到了公元纪年的干支纪年。如2003年,其尾数为3,对应的天干为“癸”;以12除2003得166,余数为11,对应的地支为未。于是2003年的干支纪年为“癸未”年。注意这是指2003年立春之后,立春之前应是“壬午”年。赵达先生在“祭文”中指出的时间是“癸未清明”,清明是立春之后的第四个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所以赵先生说岁在癸未,而非壬午。


第二种算法:

1. 天干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0(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天干所对应的位数;

2. 地支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2(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地支所对应的位数;

天干:甲1、乙2、丙3、丁4、戊5、己6、庚7、辛8、壬9、癸0

地支:子1、丑2、寅3、卯4、辰5、巳6、午7、未8、申9、酉10、戌11、亥0

特别注意:天干和地支整除所对应是末位。


第三种算法:

首先,将天干、地支编号如下:

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4 5 6 7 8 9 10 1 2 3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如要将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以公元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相对应。然后,将公元纪年除以12,用余数在地支中找出所对应的地支。这样,公元纪年就换算成了干支纪年。

如:公元1995年

用该年尾数5找出对应的天干为“乙”;然后,用1995除以12得余数为3,用余数3找出相对应的地支为“亥”。 那么,公元1995年则为农历乙亥年。

再如:公元1861年

用尾数1查天干为“辛”,用1861除以12得余数为1,再用余数1查找地支为“酉”。那么,公元1861年则为农历辛酉年。

如果某一年的尾数为0或者用该年除以12的余数为0,则取天干中的第10位“庚”和地支中的第12位“申”。 如:公元120年

尾数0则取天干中的“庚”;除以12余数为0,则取地支中的第12位“申”。 那么,公元120年则为庚申年。

如果公元纪年是单个数字,就用该数字在天干、地支中查找即可。如:公元6年,则在天干、地支中找出6相对应的“丙”和“寅”,那么该年则为丙寅年。公元8年则为戊辰年。 公元11年,则取尾数1对应的天干中的“辛”和11对应的地支中的“未”。那么,该年则为辛未年。

公元12年则为壬申年。


公元前纪年与干支纪年的换算

将天干、地支编号如下:

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7 6 5 4 3 2 1 10 9 8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9 8 7 6 5 4 3 2 1 12 11 10

具体换算方法同一

如:公元前155年

用尾数5取天干中的“丙”; 155除以12得余数11,对应地支中的“戌”。那么,该年则为丙戌年。

公元前8年则为癸丑年

天干地支是指几号到几号?

是指农历每旬的1日、2日,即农历每月的1日2日、11日12日、21日22日

根据天干地支的说法:“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

每个月又分三个部分,1-10日、11-20日、21-30日,十天一循环,十日为一旬。

从1-10日,11-20日,21-30日分别为:甲日,乙日,丙日,丁日,戊日,己日,庚日,辛日,壬日,癸日。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元法。天干地支的发明影响深远,至今依旧在使用天干地支,用于历法、术数、计算、命名等各方面。

扩展资料

干支历与通常的阳历(如公历)不同,后者一个月的时间长度是由人为规定而与天象无关。所以干支历是有中国特色的阳历,它能反映季节气候的变化。

每年,干支历都能和公历的日期基本对应——因为二者都属于阳历,这是农历所做不到的。比如:每年公历2月4号或5号都是立春,也就是寅月的开始;每年4月4号或5号都是清明,也就是辰月的开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干地支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