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的精髓

易经的精髓思想是什么?

《易经》的精髓思想是中和,易道贵中和,中和的实质性的内涵,可以归结为阴阳协调,刚柔并济,双向互补,动态平衡,是事物生生不已持续发展的内在的生机活力,总体上是从阴阳哲学的基本原理自然引申而来。
整个客观世界是由阴阳两大所组成,处于普遍的联系之中,是个一体化的大系统,表现为大化流行的动态过程,生生不已,变化日新,其内在的动力机制则是阴与阳的协调并济,相反相成。《易经》的思想智慧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无论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抑或是《黄帝内经》,《神龙易学》,无不和《易经》有着密切的联系。

易经的精髓一句话概括

《易经》的精髓就是:“观察自然,学习自然,一切个人行为都要符合自然规律”。

《易经》是中国古代一部神秘的著作,因为流行在周朝,所以叫《周易》,并被儒家尊为群经之首,从其编排体例及文字内容看,是占卜用书。本条目讨论宽泛的易经,既包括《易经》和《易传》在内;在古籍里仅提到名字的“连山”、“归藏”(无论是否事实存在)则不予讨论。

扩展资料

《易经》是一本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书,指导人们始终师法自然,辨清事物阴和阳两种性质 ,正确运用事物的因果关系立足于社会。 古代,特别是秦始皇焚书坑儒后,文化遗产遭到空前破坏,紧接着是社会动荡,后世统治者又进行愚民政策。

从其诞生的初动机,最初目的,最初意义上讲,《易经》无疑是部占筮书。也是古代的一部预测学著作。它是累积许多圣人及筮官的思想、经验而成的。

人类在任何历史阶段,面对人类自身生存的重大问题,都要解决对自然界现象变化的预测;同时,在社会斗争中,为了实现自身利益,也要预测社会的变易;再同时,人生的各种关头,都有各种吉凶利害需要预测;这一切预测的需要就哺育了最初的预测学。

易经的精髓就在三句话

易经的精髓就在三句话:自天佑之,吉无不利、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顺天应人

一、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意思是:从天上来保佑,吉利,没有不利的事。

《易经》里面多次提到一句话:“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很多书里面说,“自天佑之”就是来自于上天的保佑,其实这是不对的。上天不会保佑任何人。

其实“自”并不是“来自”的意思,而是指“自己”。“自天佑之”是告诉我们,自己努力,老天才会帮助我们,也就是“天助自助者”。这是一条屡试不爽的真理,它早已被漫长的人类历史进程中无数人的经验所证实。

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意思是:一个行善的家族,它必定有余福,这个余福能够荫庇子孙;如果造了很多恶事,那这个家族不可能长久,子孙必定遭殃。

“富不过三代”,可山东牟氏家族,从明朝末年一直兴旺到清朝末年,绵延十代而不衰落曾经拥有超过十八万亩的土地,富可敌国。

这个家族自创业以来,就乐善好施。那时候人都穷,很多吃不上饭,他们就布施粮食,一天三顿饭供给穷人。若遇到饥荒年,那布施得更多,所以每年平均布施的粮食近百万斤;前面五代人所布施的粮食一共超过一亿斤。

三、顺天应人

顺天应人出自《易.革》:“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事大矣哉!”

大意讲的是,夏桀、商纣暴虐无度。商汤、周武顺乎天道,合于民心,放桀诛纣,革故鼎新,改变旧制。

中国人讲求天人合一,其实就是要顺天应人,顺乎天理而适应人情。所谓顺天,就是按照天道的客观规律办事,应人就是要得到人民大众的拥护,就是正确的为人处事,这样才会有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

易经的精髓三个字

《易经》的精髓三个字是:上、止、正。《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
《易经》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辩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其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
《易经》长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其内容涉及哲学、、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各家共同的经典。

《易经》的精髓一句话概括是什么?

《易经》的精髓一句话概括是“一阴一阳之谓道”。

无论儒家、道家,还是诸子百家,都是围绕着一个点来说的,这个点是什么呢?那就是“道”,离开了“道”,什么都玩不转。这个“道”,因为看不见,摸不着,所以让人感觉很抽象,很难理解。

《易经》是我们的祖先为后人留下的智慧宝典,它弥纶天地,易理深远宏大,蕴涵着世间万物的变化规律,是炎黄子孙、乃至全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精神食粮,是我们探索宇宙及未来世界奥秘的智慧动力。


《易经》的精髓

1、“履霜,坚冰至”。字面意思是踩在薄霜上的时候,就要知道离结冰的时候不远了。而它的实际含义则是《诗经》中的“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告诉我们要有警惕之心、要懂得未雨绸缪。

2、“直、方、大”。周武王强调“直、方、大”,就是想告诉我们做人要“正直、端方、格局要大”,但是要做到这三点一点都不容易,这是易经的精髓就在三句话。

3、“正直、端方、格局要大“是做人的根本,正所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然而在职场中,我们总会发现有一些小人为了自己上位,不惜一切手段排挤他人。

易经精髓的三句话

被称为“大道之源,群经之首”的《易经》,自然是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但是最重要的,就是三句话。
被称为“大道之源,群经之首”的《易经》,自然是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但是最重要的,就是三句话。
第一句话,吉无不利,自天佑之。
很多书里面说,“自天佑之”就是来自于上天的保佑,其实这是不对的。上天不会保佑任何人。上天如果保佑某个人,它就不公正了——保佑了张三,李四怎么办呢?一开始我们就把“自天佑之”解释错了,然后一直这样以讹传讹流传了下来。中华民族有很多很好的东西,但是由于我们的误解,而没有使之发挥良好的效果。“自天佑之”告诉我们,自己努力,老天才会帮助我们,也就是天助己助者。
大家可以看到,很多易经方面的书,在解释“自天佑之,吉无不利”的时候,都是告诉大家,有了来自上天的保佑,我们就会常保吉利,实际上没有这回事情。老天只会帮助那些自己努力了的人。孔子后来讲得更清楚,“尽人事以听天命”。不尽人事,就不要期待有什么天命。天命是计划,人是执行。没有执行,计划也等于空。我们一生都在追求大吉大利,要记住,重点在自己,不在别人。很多人说我们中国人依赖性很强,很被动,这些全是错的。中国人没有依赖谁,因为人太多了,无从依赖。我们根本就是无所依赖的,想来想去,发现还是靠自己最实在。
《易经》一开始就告诉我们,要靠自己,不要寄希望于人家的帮助。所以孔子又讲,“不怨天不尤人”。意思是说,怨天尤人没有用,根本跟天和人没有关系。可是我们还有一句话,叫做“天人合一”。那怎么能说跟天和人没有关系呢?这就是说,做得好就有关系,做得不好,根本没有关系。
第二句话,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今天的科学告诉我们,未来是不可测的,是测不准的,叫做吃不准定律。我们看到气象台报气象经常不准,是什么道理?是人员的问题吗?不是。气象台的工作人员怕挨骂,怕挨批,认真得不得了,生怕搞错了。尤其是台风、地震这类气象,报错了还得了?而且气象台的仪器也是非常精准的。所以,测不准跟仪器、技术、人员几乎没有关系。为什么测不准?一句话讲完了,当时测得很准,但是测完了以后,它又开始变化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人类无法管控自然的变化。
我们现在受西方的影响,喜欢说计划确定以后,就要按照计划去执行,这其实是行不通的。因为计划确定以后,照样会起变化。怎么办?如果还照原计划去实行,就是明明知道它错了,还照错的去做,那不是很奇怪吗?所以,中国人只有一句话,就是看着办。
看着办永远是对的。当一切都在快速变化的时候,定数只有一个,就是道德修养,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凭良心。凭良心,会歪打正着,不凭良心,会正打歪着。明明可以赚钱,最后亏本了,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就是当初的一时恶念将整个事情搞乱掉了。而怎么做怎么不对的人,最后的效果却很好,仿佛是老天在保佑,其实不过是人的良心在发生作用。本来会做坏的,有了良心的牵引,能够自我修正过来,我们的信仰就在这里。
 我们给大家一个标准,面对知识爆炸,资讯日新月异的今天,要用是否合乎自然去检验。合乎自然的,大概不会错;不合乎自然的,就要小心了。自然是最好的检验标准——合乎自然的可以放心,就算当时没有成效,长期之后一定会有效;不合乎自然的,就算眼前很受益,也不会持久,很快就消亡了。世界上唯一持久的就是自然,江山依旧在,自然是永远不变的。自然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是《易经》告诉我们的。慢慢地,全世界都会向这个标准靠拢。
积善之家,是可以永远存在下去的。所有看得见的钱财,看得见的宝贝,都是不可靠的。人一生只做一件事情,就是在职场生活当中提升自己的品德。老天就是创设各种不同的情境,让我们反省到,数据不可靠,资讯不可靠,一切物质的东西都是不可靠的,因为它会变化。
以前有一件很好的衣服,你舍不得穿,把它挂在衣柜里,一阵子以后,衣服被虫子咬坏了,你能怪谁?今天有三个人达成协议,明天开始同心协力,可靠吗?不可靠。说不定半夜里,其中一个人就死掉了。一切都无法掌握。面对这样不可控制的情况,我们又能怎么办?我提出一句话,大家好好去体会。人要做什么事情,是千辛万苦的;老天要做什么事请,是轻松愉快的。老天要一个人在行业里面得第一,它什么都不用做,只要把这个人的竞争对手通通收回去就够了,这个人就没有敌手了,很自然就得第一了。人靠自己努力,要得第一,那是辛苦得要命,但是如果老天帮忙,就会轻松很多。要想老天把跟我们竞争的人收回去,有一个条件,就是我们自己要争气,这才叫自天佑之。老天可以保佑的部分就是把对手收回去,其他的事情它没有办法做,还是要靠我们自己。
我们看《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遭遇就知道了。曹操当年有个谋士,叫郭嘉,其才能不亚于诸葛亮。可是郭嘉英年早逝,早早地就被老天收回去了。而且诸葛亮下山不久,东吴周瑜也走了。老天要诸葛亮发挥才能,辅佐刘备,所以把周瑜也收回去了。如果周瑜还在,诸葛亮整天跟周瑜斗都来不及,如何帮助刘备做大事?大家这样去想,就会明白,自然的运作是很灵光的,是人人所不能及的。
第三句话,顺天应人。
中国人讲求天人合一,其实就是要顺天应人——顺乎天理而适应人情。人跟动物不同,在于人有情。人跟动物都有性,人有人性,马有马性,猪有猪性,草木皆有性。这个性就是本能,就是与生俱来的能力。而情就是良心。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有名的有情文化。而情,就是表示美好的心。一个人的心很好,就叫有情。中国人不仅对人有情,对草木,对宇宙,都有情。不仅对活着的人有情,对死去的人也有情。
情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如果做事情做到了彼此之间没有了情,最后的结局是很凄惨的。
中国人始终在寻找一条值得依循的道理,中国人是天底下最讲道理的。只要你跟一个中国人讲他没有道理,他绝对不会放过你:“我怎么没有道理?我哪一点没有道理”你说他不讲理,那更惨,他会抓着你,非要给他一个交代不可。
中华文化是有情的文化,但是中华民族不是讲情的民族。因为我们的情必须要合理,只要情是不合理的,情就非常可怕。你骂一个中国人,“你这个人没有感情”,他不太在乎。他只说一句话,你就哑口无言了:“对你这种人讲什么感情?”你对一个中国人讲,“你不守法”,他也不在乎:“我承认我不守法,难道你就守法了?我是不忍心说你而已。”像这些事情是我们经常碰到的。
仔细研究就会发现,中国人讲话是既不欺骗,也不说实话,只说第三种话,就是妥当的话。
总结起来,中国人的特性就是既顺天,又应人。这就是人们经常讲的“天人合一”。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