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观星相详解

历史上的诸葛亮真的会夜观星象吗?有啥依据?

历史上的他真的会,诸葛亮有本著作叫《马前课》,这本书讲述了自三国时期至“大同”社会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卦象。这就是夜观星象的预测。

三国杀中诸葛亮的《观星》技能是怎么理解的,谁能说的详细一点,最好举例...

看人数摸牌 最多摸5张牌 然后可以按自己喜欢的顺序放 然后放回牌堆 再到自己的摸牌阶段 或者你观星的牌不喜欢的话可以直接放去牌堆底部。 求采纳

三国杀里面诸葛亮的观星我一点都不懂。

观星就是你回合开始的时候(判定之前) 你可以从牌堆顶拿当前存活人数张牌(最多5张)然后任意放在牌堆顶或牌堆底(任意顺序) 然后才开始你的回合

三国杀诸葛亮观星怎么用,具体是卡片代表是什么意思,具体点

原话:开始阶段可以观看牌顶的X张(X=在场人数,最多=5)并以任意顺序放置在牌顶或牌底
(PS:假设是八人场,刚刚开局。八人都还在的话)
诸葛亮的技能【观星】是观看现有的牌堆里最上方的5张牌(在你的回合的时候,发动技能【观星】)

你现在是第三家的话,前面的杀,杀,桃,闪。都不是你能拿的牌,前两家每个人各拿2张牌,(当然是没有无中生有、兵粮寸断等锦囊牌,或者像张辽之类的英雄可以不摸牌的情况下,还没有有判定的时候。)

到你的时候你能看到顺手牵羊(包括在内)后4张牌。并把任意两张牌置前自己得到,后面3张牌给后面的第四家得到2张,第五家得到1张。当然所“观"的牌不满意的话,全部拉去下方,表示这5张牌将进入牌的底部,重新抽过随机的卡牌。

诸葛亮算是控场的英雄之一,可以通关观星得到自己想要的牌,或者给予下家比较差的牌来实现优劣势的转换。也可以成为改判定的角色,好比如,下家是敌方,刚好中了乐不思蜀、兵粮寸断等锦囊,这时候你就要改好判定的牌,让他继续被控制着。假如下家是队友,相反的你就能救他。

诸葛亮将死时,吩咐姜维在他的嘴里放7粒米,他这么做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诸葛亮精通玄学,古人认为7乃是一个循环的周期,诸葛亮安排的7粒米和之后的7星等都是他用来为自己续命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和道具。

诸葛亮的计谋有哪些?

火烧博望坡(39回)

为抵御刘备的北伐,曹操指派大将夏侯惇、于禁、李典,于博望与刘备交战,刘备在杀伤一定曹军后退兵。日后曹操将重心转移至北方的袁谭与袁尚身上,无暇再顾及荆州的刘备,使其获得休养生息的机会,而刘表亦不愿再北伐曹操,中原南部有了数年的和平。

草船借箭(46回)

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七星坛祭风(49回)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借东风,是为了扭转不利于孙刘联盟的局势,当时曹操大举南下,亲率大军欲踏平江南,统一中国。当时曹强,孙刘弱小,军队力量差军巨大,孙刘虽占有地形有事,但依然很被动。在诸葛亮和周瑜这两个年轻有为的将领和策士的配合下,精心的筹划下,才得以扳回战局,而借东风是这中间非常重要的环节。所以有“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之说。

智取华容(50回)

赤壁战前,诸葛亮算定曹操必败走华容,且夜观天象,曹操不当身亡,考虑到曹操与关羽有恩,于是派关云长把守华容道,留个人情与关羽做。小说又写曹操果然由乌林向华容道败退,并在途中三次大笑诸葛亮、周瑜智谋不足,未在险要处暗设伏兵。然而,一笑笑出赵子龙,多亏徐晃、张郃二人双敌赵云,才使曹操得以逃脱;二笑笑出张翼德,又是张辽、徐晃二将抵挡张飞,使曹操再次脱险;三笑非同小可,笑出了关云长,且又在有一夫当关之险的华容狭路上,加之曹军几经打击,此时已无力再战,无奈,曹操只得亲自哀求关羽放行,关羽念旧日恩情,义释曹操,使曹操得以回到江陵。

三气周公瑾(51、55、56回)

一气:赤壁大战后,第二年,周瑜去夺取荆州,被诸葛亮抢先夺去。

二气:周瑜本想借把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把刘备扣下,逼诸葛亮交出荆州,不料诸葛亮用计使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

三气:周瑜向刘备讨还荆州不利,又率兵攻打失败,结果病死了。临死前,他说:“既生瑜,何生亮!”便被自己活活的气死了。

巧布八阵图(84回)

关羽败走麦城,刘备一心为关羽报仇,在密林中扎营,结果被陆逊用记火烧,刘备大败。陆逊追至夔关,遇此阵,土人言:“此处地名鱼腹浦。诸葛亮入川之时,驱兵到此,取石排成阵势于沙滩之上。自此常常有气如云,从内而起。”逊入阵不得出,后被孔明岳父黄承彦放出。

八阵图“名八阵图。反复八门,按遁甲休、生、伤、杜、景、死、惊、开。每日每时,变化无端,可比十万精兵。”结果陆逊困于八阵图中。最后被诸葛亮的岳父救了。

八门金锁阵”是为了使占星术更方便而用的方位术“奇门遁甲”,诸葛亮根据“奇门遁甲”的使用方法进行改良,而编绘出完整的“八阵图”。

七擒孟获(90回)

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空城计(95回)

三国时期,魏蜀之战,魏平西都督司马懿夺取了要塞街亭。诸葛亮因马谡大意失街亭正自责用人不当。此时司马懿大军逼近西城,不巧诸葛亮已将兵马调遣在外,一时难以回来,城中只有一些老弱兵丁。危机之中,诸葛亮自坐城头饮酒抚琴,一副悠闲自在的样子。司马懿兵临城下,见城门大开,几个老兵在扫地,耳听诸葛亮琴声镇定不乱,心中疑惑,不敢贸然进城,自退二十里路观察。及至探明实情返回时,赵云率大军已到,司马懿中了诸葛亮的空城之计。

挥泪斩马谡(96回)

马谡的伏法归咎于他犯的军法,马谡的死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伏法。街亭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而且领军的人偏偏又是诸葛丞相十分赏识的人,因为当时街亭失守,整个蜀国就处在危险中,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马谡的人头来换取民心。诸葛亮此举意在说明马谡虽然重要,但是却不唯一,蜀国虽然失了街亭但是还能争霸天下。马谡被斩,是必然的原因。

造木牛流马(102回)

木牛流马,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发明的运输工具,分为木牛与流马。史载建兴九年至十二年(231年-234年)诸葛亮在北伐时所使用,其载重量为“一岁粮”,大约四百斤以上,每日行程为“特行者数十里,群行三十里”,为蜀国十万大军提供粮食。

上方谷困司马(103回)

诸葛亮第六次出祁山,由于东吴此时也从东南进军魏国的合肥等地,司马懿经过和诸葛亮的数次交锋深知他的厉害而且魏主也下旨命司马懿坚守不战。于是两军便在渭南相持很久,由于蜀军远道而来不可久战。于是诸葛亮想用计策把司马懿引入上方谷,然后用事先准备好的易燃物质把司马懿人马活烧在上方谷。待魏延把司马懿等人引入上方谷,上方谷便被蜀军准备的易燃物质燃得火光冲天,眼看司马懿等人将葬身火海,谁料此时不期大雨却从天而降,将大火扑灭。司马懿等人也就侥幸的逃脱了。在上方谷上的诸葛亮看到此情此景不由的深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后人有诗叹曰:“谷口风狂烈焰飘,何期骤雨降青霄。武侯妙计如能就,安得山河属晋朝!”不久操劳过度的诸葛亮便病死五丈原,蜀军不得已撤军。

死诸葛吓走活仲达(104回)

诸葛亮因上方谷之战失败而病入膏肓,最后在军中而死,诸葛亮遗命是全军后撤,料想到司马懿会追杀,就令部下在归途上设下埋伏,并让部下搬出自己木质雕像来恐吓司马懿,结果真把司马懿吓走了。

预伏锦囊计(105回)

诸葛亮临终之时,给了杨仪一个锦囊,并对他说:“我死,魏延必反;待其反时,汝与临阵,方开此囊。那时自有斩魏延之人也。”后来魏延果真造反,杨仪则用此计,魏延被马岱杀死。作者在这里还用了一首诗来称赞诸葛亮:“诸葛先机识魏延,已知日后反西川。锦囊遗计人难料,却见成功在马前。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