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巧连神术完全版

巧连神数1到215详细解释是什么?

看巧连神数后序之后的又序,其算法不同,是三个字,第一个字为百位,如果过10,减去10,如诸字繁体字笔画数为16,所以其在此按16-10=6,如果正好等于10的倍数,而直接去掉0取数字。

葛字15笔,所以算5笔,亮为9笔,直接取9笔,所以最後得600+50+9=659,除215取余数为14,所以在书中诸葛亮 是14神数。

含义

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时刻之数九十有六,易卦之数六十有四,共连百壹拾五数,诸葛武侯观天地象时刻推卦爻以定吉凶以决祸福凡疑者须盥手焚香,积日某弟子为某事敢告信意随心书字三个或人代书亦可记其笔画多少以推算之成书句或成联句。

或成长短句,或成诗句,有虚有实有明有暗,有正有反,就所占之事会其意嚼其味,无不,但仗意其味虚,而兼实是,而兼虚明,而藏暗暗,而藏明反,而含正正。

诸葛亮巧连神数1到215解释是什么?

看巧连神数后序之后的又序,其算法不同,是三个字,第一个字为百位,如果过10,减去10,如诸字繁体字笔画数为16,所以其在此按16-10=6,如果正好等于10的倍数,而直接去掉0取数字。

葛字15笔,所以算5笔,亮为9笔,直接取9笔,所以最後得600+50+9=659,除215取余数为14,所以在书中诸葛亮 是14神数。

扩展资料:

《巧连神数》也称《诸葛武侯巧连神数》,其产生年代已无凭可考,从称谓看,应该是诸葛亮所编撰。所以可追溯到“三国”时期的产物。但从总共的215神数的某些辞文来全面衡量,笔者认为并非完全出自诸葛亮之手。而是由后人给予补充和完善的。并且是由多人完成的。可以说此神数是经几代人或多人之手而完成的集体创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巧连神数

巧连神数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看巧连神数后序之后的又序,其算法不同,他是三个字,第一个字为百位,如果过10,减去10,如诸字繁体字笔画数为16,所以其在此按16-10=6,如果正好等于10的倍数,而直接去掉0取数字。葛字15笔,所以算5笔,亮为9笔,直接取9笔,所以最後得600+50+9=659,除215取余数为14,所以在书中诸葛亮 是14神数。
而我现在都不明白了,看原文中写 著:祝云某弟子所为某事所告 任意书三字 或人代书亦可 计其字划 上字一划作百 中字一划作十 下字一划作一 以二百一十五数定计 若多则除去二百一十五数 看剩若干 如多再除去二百一十五数 早晚除至不过二百一十五数为度 再看余剩若干 按数查书上某字注载 然后加二百一十五数 屡加数屡查注载 早晚加至有圈无字处方止。那麼这里没有提到过10如何处理,而是直接第一个字每笔作百,那麼过10笔也应该是10*100才对,所以写现代书的这个人的解释是按後人做序而得来,书中有後序,然後有又序,提到了上面的算法。所以对於这个巧连神数的正确算法就让人很无耐了,不知道到底应该按什麼来计算了。
所以起名最好就是 每个字的笔画不要过9笔。要不然就是不知道用哪个合理了,法这看古本上所书,应该是按原笔数*相应的位数。
而随着现代生活的改变,日常中人们用的又不是繁体体,而是简体字,那个这个算法是否又得改进呢。只是所书写字的笔画数来算呢。如果他写的是简体就按简体数算,如果他写的是繁体,就按繁体笔画数算。这样才符合现代实际。而不应该追求一味的繁体。当年诸葛亮所以的年代有像形文、甲骨文,也是繁体文,而当时用的是繁体文,那么他就是繁体文为数,而现代社会,在大陆以简体为主,当然也有人以简繁体交错使用的,所以我认为应该以所书字笔画数为准,而不应该以繁简为论。起名也是如此,如果你起的名字用繁体字就按繁体字记,如果写的是简体字就按简体字记数,然后查相应的课数。

诸葛亮巧连神术195破麦剖梨什么意思

《诸葛武侯巧连神数》195回 破麦剖梨 。意思是梦中破麦、梦中分梨,都是预兆要与丈夫、儿子相见的奇梦。算命中算是吉 ! 考外濛濛细观的意思:虽说观看不清,但却有明确的目标。

你好,可不可以帮忙解释一下巧连神数

1、《巧连神数》也称《诸葛武侯巧连神数》,其产生年代已无凭可考,从称谓看,应该是诸葛亮所编撰。其主要功能是用在《姓名学》中,古人因受到时代的文化和易学知识的匮乏所限。只是将它局限在为人取名的行当中。可是笔者在多年的实践中,觉得此神数不仅可以为人起名,而且还可以应用于为人测事上。在没有预测工具的情况下(比如没有《万年历》或没有铜钱的时候)只要让求测者任意写出2—3个字,根据其总笔画、经过计算后,就可预测出来人所问之事的成败,得失,吉凶,休咎。
2、振之节败,振作奋发毁掉的(或者失去的)气节(名誉)。
3、可也,可以了,具备了。
4、事不由己,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不以自己的意志而定。

解密诸葛亮神数意义 诸葛亮十四神数计算

诸葛亮神数

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著名的丞相,军事家、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从初出茅庐到出师请缨,诸葛亮在大家心目中都留下深刻的印象。

诸葛亮像

不仅是军事上的运筹帷幄、神机妙算,还是上的得心应手,还是发明上的“木牛流马”、“连弓强弩”等等,诸葛亮向我们展现的都是其高超的计谋与策略以及深谋远虑。除此之外,诸葛亮对我们大家的影响更是涉及到很多面,比如说,接下来提到的起名字――也就是传说中的诸葛亮武侯巧连神数。

我们知道,在书中,诸葛亮是十四神数,用现在的话来说,也就是这样――首先姓名是三个字,先计算(姓氏的笔画数乘以100再加上第二位笔画数乘以十最后加上末尾笔画数)得出来的数除以二百一十五,除得的余数也就是在诸葛亮神数中的代号。

但其实来说,随着我们现代的生活的改变,这些东西并不是特别的准确的,反而有些迷信,八卦,因为,对于大多数的现代人来说,我们平常生活中使用的都是简体字,而针对于刚才的测笔画来说,更加适用于以前的繁体字。关于诸葛亮武侯连神数,还有很多专门的课数,也就是可以根据之前所用的笔画数查找的相应的课数。

诸葛亮在大多数人眼中还是智慧的象征,所以很多时候大家都是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这其实也是诸葛亮的成功之处,对后世之人也有很多影响。

诸葛亮空城计的故事

说到空城计,就不得不先提下马谡。话说当日马谡受诸葛亮之命,镇守蜀国要地街亭。诸葛亮本来十分信任马谡,认为其是难得一见的良将,然而马谡却过分轻敌,接下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

诸葛亮像

打败马谡的司马懿并没有浅尝辄止,而是继续挥师前进,没有给蜀军留一丝喘气之力。此时属下来报,诸葛孔明此时正在西城。司马懿听后仰天长笑不止,孔明啊孔明,你今日死期已至,哈哈哈哈,看我如何取你狗命。

司马懿对副官说道,传令下去,所有兵马加快速度。

不消片刻,魏军十万人马已经行至西城城下。但眼前的一幕却让司马懿惊呆了。他本以为诸葛亮此时正在号集手下布防工事,满城应该一副御敌的状态。

眼前的事实是西城面前空无一人,无任何防御措施。远远望去,诸葛亮正悠悠然坐于城墙之上。旁边立有两个书童,一个手持拂尘,正在帮诸葛亮拂琴。

副官见状,喜出望外:将军,此时不攻,更待何时?我们杀了诸葛亮一个措手不及。

司马懿一脸阴沉,默默说道:不急。

副官不解:将军此话何意?现在城中无一守军,末将冲上去,定能活捉他诸葛孔明。

司马懿说道,他诸葛孔明何等聪慧狡诈之人,我十万大军压境,他怎么会如此束手就擒?

将军意思是其中有诈?

必然有诈!

末将先率一队人马过去刺探个究竟,将军稍后。

万万不可,孔明能如此安坐城上,城下定有机关重重,城门之后必然伏有重兵。

副官听后面露骇色。

司马懿又沉思良久,最后调转马头,喊道:撤!

正所谓机关算进太聪明,城内确实守军甚缺,诸葛亮故意虚张声势,却不想司马懿正好中计,实在让人又叹又奇!叹的是司马懿大好战机没有把握,奇的是空城计真乃千古神计。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人物,又称孔明。此人足智多谋,是伟大的文学家、书法家和家等。他为蜀汉可谓尽心尽力,直接把自己一生奉献给国家。在他的一生中,传奇故事很多,聪明的他为国家谋得了许多胜利。

诸葛亮剧照

七擒孟获中,他放了又抓,抓了又放南方酋长孟获,使孟获彻底服气。除此之外,他还在刘备前来邀请时闭门不出,设计考验刘备。

但诸葛亮只有这么点才能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他不但有才,对种西瓜也颇在行。他种的西瓜又甜又大又好吃,曾在襄阳种西瓜,但是有一条规矩,西瓜能吃,但瓜子不能带走。去那里的人想拿瓜子但都被拒绝了。诸葛亮小气吗?不是,他只是要把瓜子留给当地的农民作财富。如此考虑之周全,让人不得不佩服。

大概诸葛亮跟吃的总很有缘。“大头菜”也是跟他颇有渊源。诸葛亮一次无意中发现了跟萝卜很像的菜,便取名为“大头菜”。在以后,常作为兵队的粮食。刘备也甚是喜爱“大头菜”,可见,跟诸葛亮有关的粮食也是异常美味呐。

不仅如此,诸葛亮手中的鹅毛扇也是有来由的。相传诸葛亮的妻子不丑,反倒貌美,聪明伶俐、武艺高强。鹅毛扇便是她与诸葛亮结婚后拿给他的,听说里面有黄月英师傅绘的各种计策。诸葛亮很是喜爱那把扇子,都不离手。

细细说来,诸葛亮不仅自己有才干、胆识,就连身边的人也不逊色。

诸葛亮出师表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陆放翁一生诗词双绝,狂傲不羁,鲜有服人。能让陆放翁如此不吝赞美,特意写诗并顶礼膜拜的,恐怕只有这篇出师表了。

诸葛亮画像

公元223年,刘备驾崩永安宫。临死前,刘备将儿子刘禅的手放到到诸葛亮手里,放下帝王面子,老泪纵横,恳请诸葛亮一定照顾好刘禅。刘禅登基后,遵从父亲遗命,治国之事,处处请教诸葛亮,及其虚心,并称之为国相。一时间,蜀国倒也安稳太平,蒸蒸日上,与刘备之时相差不多。

国未统一,寝食难安。四年后,诸葛亮先平内乱,内乱解决后,决定北上伐魏。出征前想到刘备之前的嘱托,放心不下刘禅,于是挥毫泼墨,呕心沥血作《出师表》,这一作便流传千古,世代颂唱。文中言辞恳切,字字珠玑,添一字则多,减一子则缺。

在建议部分用语更是婉转得体,落落大方,论点鞭辟入里,入木三分,使人读之不忘,实乃奏书中之典范。其中即要刘禅广开言路,不拘一格,又让刘禅不要妄自菲薄,早日复兴汉室江山。可谓事无巨细,交待得清清楚楚。

这样忠贞不二,鞠躬尽瘁,身先士卒,忧国忧民之人,历史新知长河除诸葛亮外再无第二个。刘禅被后世戏称为“扶不起的刘阿斗”,这实际上是个天大的冤枉。诸葛亮这篇《出师表》,刘禅实际是反复揣摩并加以实践的。当然乐不思蜀是后话。

刘备请诸葛亮

刘备刘玄德,幽州人士。自称是汉室后人,时时刻刻欲复兴汉家江山。一日与市集上遇见张飞,关云长,三人一见如故,行至一桃园,磕头成八拜之交。

诸葛亮剧照

自此三人开始招兵买马,四处征战。起初时,三人战绩不错,常能大胜对手。不曾想随着队伍愈加壮大,败仗也渐渐多了起来。

麾下有人建议刘备需要请一个谋士,并说治国领兵,仅仅有武夫之力,断然无法走远。

刘备听后觉得甚有道理。二弟关云长勇武无比,三弟张翼德也是如此,但二人却都不善计谋之术。于是多方打听,便寻高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日徐庶来报,说南阳卧龙岗之地有一奇人,其人有经天纬地之才,足不出户却能晓知天下大事,此人正是诸葛亮。刘备听后,兴趣甚高,如此奇人,安有不请之理?

于是择一良辰吉日,和关羽,张飞一起,带上厚重礼物来到卧龙岗一茅舍前。可是书童却说先生有事出去了,何时能归,尚未得知。

刘备并未死心,数天之后,又至茅舍,见门口一青年仪表堂堂,正在看书。刘备喜出望外,上前深深一揖。却不曾想这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

有过了多日,刘备三人再次来到诸葛茅舍前,此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让关,张两人在门外,自己则在屋前台阶静静等候。

如此再三相顾,终于打动了诸葛亮。一代谋士自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诸葛亮预言

诸葛亮有一个非常著名的预言,就是人们口中所谓的武乡侯谶语。据说这是诸葛亮在军队有时间的时候写出来的,为了警示后代的子孙对某些事情进行趋利避害。其中的“一课”就是一个朝代,每个朝代的兴衰成败,都是有定数的。而且从十四课开始,又周而复始。

诸葛亮剧照

诸葛亮称之为“天道”,这个东西循环交替,人们一旦掌握了其中的规律,就明白了做事的方法。

人们把它称作“十大预言之一”,比如书里面说三国时期的一个中下卦,说的是蜀国将灭,被魏国所收服。姜维有心杀贼,有心复国,无奈时不如我所愿,最终兵败而死。

同样也有人提出质疑,认为这不过是后人杜撰,因为知晓了历史,所以才会把事件描绘的那么准确。若是诸葛亮真的无所不知,那他当初为何不算算自己做皇帝和刘禅做皇帝哪个更能给蜀国带来好运?若是真的那么沽名钓誉,那又为何写一篇《马前课》?如果能够猜测出宦官专权,那当初为何不在病逝前告诫后主刘禅?如果知道姜维大局已定,又为何要将姜维定为自己的接班人?而且怎么可能把朝代推到几个世纪之外?连近现代和未来都可以测的出?

卦象本就是高深难测,各家说法都有理的东西。牵强附会,人人解读。因此,对于诸葛亮的预言,人们看看也便罢了,要是全部相信那便傻气了。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