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什么时候

《易经》和《黄帝内经》成书在什么时期?哪个更早?

《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据说是由伏羲的言论加以总结与修改概括而来(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黄帝内经》成编於春秋之前,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在国学经典中地位独特,是唯一一本以圣王之名命名的书.总结了春秋以及春秋之前时期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并吸收了春秋以前有关天文学、历算学、生物学、地理学、人类学、心理学,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 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 《易经》比《黄帝内经》成书早

易经写于什么时间?

易经并不是周文王一个人完成的,跨度长达几百年.周文王是最早写周易的,然后他的后代周公姬旦也有很大的补充,到后来的春秋时期孔子又为周易做了十翼.因为中国有确切纪年是在公元前854年,所以具体的时间不是很清楚,只能说是从殷商末期到春秋时期.

《易经》被定为诸经之首,是什么时候确立的?当时为什么这么定?_百度...

分类: 文化/艺术 >> 历史话题
解析:

一部易学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发展史。《周易》在中国文化中的影响是空前的。

先秦时期,《周易》首先被孔子发现并被列为六经之一;

汉代,随着儒学地位的提高,作为儒学经典的《周易》被奉为六经之首;

魏晋时期,《周易》被定为十三经之首,从而跃居为中国经学领先地位;
唐朝时期,当佛经象潮水般涌进中国,是以《周易》为代表的经学起来与之抗衡,悍卫了中国传统文化占主体的地位;

宋元时期,《周易》被奉为理学的经典;

明清时期,《周易》所起的作用更大,《四库全书》将易著列入诸经之首。

《周易》是中国文化的总源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

中华文化,肇始于《易》。《周易》是我国哲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综合巨著,是炎黄的智慧结晶,是中国文化的先祖。

《易》为儒家之祖:儒家思想来源于《易》,儒学以《易》为德之准心,儒家无不潜心于《易》。《易传》即相传为孔子所作;

《易》为道家之宗:一部道德经就是易经的注文。《老子》的名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便是脱胎于《易经》之“生生之谓易;

《易》为墨家之本:墨家消长盛衰为宇宙万物发展的必然规律的核心思想,以《易》之变易一脉相承;

《易》为中医之源:《周易》对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有着深刻的影响,尤其对中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易传》成书于春秋至战国时期,《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两汉之间,由于成书时间相距不远,因此,《黄帝内经》充分汲取了《周易》的精华(亦包括战国时期的阴阳五行学派),并把它创造性地和医学相结合,使中医成为一门哲理水平很高的自然科学,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

易经这本书什么时候产生的

《易经》是一部集体性著作,其内容本身不成于一时一地一人之手。
《易经》一书,最早由三皇五帝之一的伏羲氏创立先天八卦,据历史学家考证,伏羲大约生活于公元前3000年至5000年之间;过了两千年之后,在商朝末期,纣王“九侯”之一的“西伯”文王姬昌改变了伏羲氏的坐标系,创立了后天八卦,推演出六十四卦,并写了每一封的卦辞,历史上称为《周易》。大约300年后,一代圣人孔子又继承了周文王和周武王的事业,为《周易》校订并加上十篇注解。

易经归属于哪个学科

这个说法是不对的。《易经》是智慧,是上层的,总的东西;而学科是下层,是分的东西。这就好比说,我们可以问人是什么动物,却不能说动物是什么人一个道理。
《易经》是总的,上层的,后续很多学科分支,都源自易经,或者直接的或者间接的与《易经》有关系。比如中医源自《易经》,中医属于医学,这是学科。而《易经》是源头,不是学科。
《易经》虽然是总的,但一样有很多特性,比如玄妙,所有大家说这是玄学;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自《易经》,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都是从《易经》发源,所以我们说这是群经之首,是国粹,是国学;《易经》有大智慧,很多人说,这是哲学;然而不论怎么说,说到是什么学,也都是分,而易经是总的东西。如同先有混沌,而后有阴阳一个道理,《易经》就是混沌,后续才有各阴阳学科。

易经道德经诗经三国演义哪一个不属于国学经典?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道德经是中国道家文化的代表作,诗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诗歌总结,三国演义是中国明清时期的一部小说(小说即道听途说也)。

由此观之,三国演义不属于国学经典。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