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严禅院求什么

四川崇州光严禅院简介

崇州市光严禅院位于川西平原距成都92公里处,沿着街子古镇旁的盘山公路攀上凤栖山便是山幽林秀、百鸟啾啾之“洞天、福地”,光严禅院的暮鼓晨钟之音已在此回荡了一千四百多年了。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了隋朝。他自小在尼寺生活,由比丘尼智仙抚养到十三岁才回到父母身边,因此杨坚称帝后仍对佛教怀有深厚感情。在仁寿年间敕建三十六寺,常乐寺(今光严禅院)便是其中规模最宏大的寺院之一。

      公元660年前后,印度乌荼国人输波迦罗(法名善无思)随兄(法名善无畏)来到中国。在开元五年奉诏于长安西明寺菩提院译经,善无思协助善无畏在当年就译出《虚空藏求闻持法》一部。唐玄宗随后封善无畏为国师,开元二十三年善无畏圆寂于洛阳大圣善寺。开元二十五年,因善无思博学多才,精通梵、汉两种语言,唐玄宗继其兄后封善无思为国师。天宝十四年发生安禄山之乱,善无思随唐玄宗入川避祸,平乱后善无思不愿再回长安,于是来到凤栖山常乐寺修行并就任住持。

       数年后,西川节度使严武慕名来访,见殿堂残破不堪,遂奏明朝廷在善无思的主持下重修了常乐寺。

        公元769年,善无思在常乐寺圆寂,其灵塔完好保存至今。
        公元845年,唐武宗李炎下旨“重道抑佛”,常乐寺被拆毁。

        数十年后,常乐寺又恢复重建。隐居于街子的诗人唐求在《题常乐寺》中写道:“桂冷香闻十里间,殿台浑不似人寰。日斜回首江头望,一片晴云在后山。”

        公元1173年前后,常乐寺曾更名为翠围寺。时任蜀州(今崇州市)通判之职的宋朝诗人陆游到访,留下诗篇《翠围院》——“晓入翠围寺,拥门千万峰。山空鸟自鸣,林茂鹿相从。袅袅风中过,昏昏云外钟。将归兴未尽,清啸倚长松。”

        公元1204年,道济和尚偶然云游到翠围寺,并 留下手迹“南无释迦牟尼佛”,该匾额至今仍悬挂于大雄宝殿。道济,俗称济公和尚或济颠僧住世期间多行善事、惩恶助人、罚一劝百,颇具传奇色,被后人尊为活佛。

        翠围寺后来又恢复了原名常乐寺。

        悟空禅师俗名朱五六、法名法仁(公元1313-1425年),系朱元璋之父朱五四的兄弟,原籍安徽濠州钟离县(现今凤阳太平村),自小在皇觉寺出家。

        公元1344年,朱元璋17岁时迫于生计在邻居的建议下,去皇觉寺投奔叔父法仁,经过叔父向住持求情得以削发为僧。法仁此后指导侄儿念经打座、学文识字、佛门求生。

        公元1351年,天灾连降、民生困苦,皇觉寺僧人生活艰难。俩叔侄双双离寺,路途中思虑前程未卜,遂洒泪而别各奔东西。法仁历尽艰辛前往印度求法,奉回贝叶经一部。后在西藏修行多年,因其精通汉、藏语言,学识德行颇高被元末朝廷任命为主持民族事务的官员。法仁不负使命,深受藏民崇敬,视若菩萨。但由于他刚正不阿,后来被迫离开西藏辗转来到常乐寺修行并就任主持。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称帝,法仁知悉后一心修持,未有所求、淡然处之、仍隐于山林。

      公元1370年,朱元璋念念不忘叔父数年教诲之情,下旨全国各寺查访叔父。蜀王朱椿经过多方明查暗访在常乐寺见到了父皇日思夜念的叔祖父,但法仁不愿下山去见朱元璋。朱元璋明知叔父不会为世俗所动,感慨万千,挥毫写下“纯正不曲”四字赐与叔父(该碑刻现仍嵌于大雄宝殿前),并下诏重建常乐寺(现大雄宝殿梁上仍有“大明敕建”字样);赐皇锅一对;龙凤旗一对;鸾架半副;琉璃瓦房殿堂五座(现存龙雕琉璃瓦数匹)。

        公元1372年,朱元璋施行“偃武修文”,敕令在南京蒋山寺雕刻官版大藏经——《洪武南藏》,后于公元1398年刻成,但只印了两藏。

      朱元璋晚年,拟传位于孙子朱允炆,却又看中皇四子朱棣。在两难中曾出题试探叔侄,上联是“风吹马尾千条线”,要求对下联。朱允炆应对“雨打羊毛一片毡”,朱棣略一沉思即对“日照龙麟万盏灯。”朱元璋顾虑朱棣心太大,决定传位给孙子朱允炆。传位后他预感将来也许有变化,于是秘授朱允炆一铁箱,命其临危开箱,可免大祸。

      公元1399年,明惠帝朱允炆继位后推行削藩,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夺位之战。

        公元1403年,朱棣兵逼皇宫,大火围困明惠帝朱允炆。值此绝境之际,他忆起先皇所授铁箱一事,遂开箱求法,见箱内备有剃刀、袈裟,另有一信指出有一秘道直通宫外,并注明了秘道入口处。朱允炆遂只身从秘道潜出,侍从连同宫殿俱被大火吞噬。朱允炆出宫后慌不择路,突见一条江横在眼前,千钧一发之时,幸遇青城山吴争道长驾船不期而至,遂上船与其连夜赶到与青城山相邻的凤栖山常乐寺投奔叔曾祖父法仁以避祸。        数年后朝廷派出的暗探追踪而至,朱允炆迅速逃离了常乐寺。

        公元1416年,蜀王朱椿再次将叔祖父在常乐寺修行一事奏禀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下旨赐法仁号悟空,赐常乐寺名为“光严禅院”,赐《洪武南藏》(计678函、1600部、7000余卷。现存于四川省图书馆,至今未回归佛门)。

      公元1425年前后,明太祖朱元璋的叔父光严禅院住持悟空禅师圆寂了。悟空禅师跏趺真身石塔至此屹立于光严禅院的最高处即历代祖师灵塔之中心,悟空禅师一生为弘扬佛法,鞠躬尽瘁、功德颇高,直至肉身不朽、永显法相。(今悟空禅师跏趺真身塔依旧,肉身却在公元1951年被毁了。唯留下了一张珍贵的悟空塔内真容照片,现存于寺内)。

        数年后,朱允文辗转滇、黔、巴等地再次回到常乐寺有心向佛,对帝位渐失东山再起之望。此后朱允炆未离开凤栖山,圆寂后藏于后山。

        事后发现在他住过的禅房壁上有一首诗:

沦落西南四十秋,

萧萧白发已盈头。

乾坤有主家何在?

江河无声水自流。

长乐宫中云气散,

朝元阁上雨声收。

青蒲细柳年年绿,

野老吞声哭未休。

阅罢楞严磬懒敲,

笑看黄屋寄团瓢。

南来嶂岭千层迥,

北望天门万里遥。

宽缎久忘飞凤辇,

袈裟新换衮龙袍。

百官此时知何处?

唯有群鸟早晚朝。

      明朝末年,张献忠挥师四川,时任光严禅院住持的海牛闻讯紧急率领众僧肩挑背扛镇寺法宝《洪武南藏》奔赴雅安避祸。光严禅院的殿堂却未能幸免于难,兵祸之后众僧返回予以重建。

      公元1673年,即大清康熙11年,通法老和尚带领众僧及十方居士再次重修了光严禅院的殿堂。康熙皇帝知悉光严禅院重光,欣然题写了“光严禅院”门匾,至今仍悬于山门之上。

    公元1932年,即民国21年,临济宗第四十三代住持道权改建了光严禅院的大雄宝殿、客堂、祖师殿,并在设计上充分采用了部分大善士及居士的想法,突出了略带西式建筑风格的中国庙宇特色。这一独特之处在方圆千里范围,绝无仅有。时任四川省军都督尹昌衡来寺隐居,住持道权盛情相托,他于是撰写了一副对联至今仍悬于大雄宝殿门外。该联表达了尹昌衡看透世事的人生体会——“不从者里来焉知自在光明路;更于何处去染着拖泥带水心。”

        公元1945年(即民国34年)夏天,国民主席林森不顾山高路滑到光严禅院拜读《洪武南藏》。随后国民监察院长兼审计院长于佑任也到寺阅经,并留下墨宝“藏经楼”三字,后制匾悬于藏经楼上。

      公元1951年,新中国施行土地改革,于1946年接任临济宗第四十四代住持的灯宽被划为地主,遭受批斗和毒打,进行劳动改造。       

    同年6月,崇庆县县长姚体信知悉《洪武南藏》之珍贵随即恳请上级代管。

        灯宽眼睁睁地望着自记事以来就倾注过无数汗滴和诚心呵护的祖传至宝《洪武南藏》就这样被一捆捆地搬离了藏经楼,自己却无能为力,泪水夺眶而出。川西行署文教厅派出三辆卡车将《洪武南藏》运抵省博物馆,后存于省图书馆。悟空禅师奉回的贝叶经却从此留在了崇庆县文管部门。

       同年,一伙不明身份之人将悟空禅师石塔打开,其中一人手持步枪戳中悟空禅师大腿,用力一绞拖出塔内,栩栩如生的禅师真身就这样被毁了。在场和后来听说此事的僧人,无不凄然泪下。

    公元1959年,光严禅院众僧被遣返回原籍,灯宽回乡务农接受改造。其师兄灯吉不堪承受无情的现实,遂上吊离世了。师弟灯尚离寺参加了中国人民。光严禅院从此无一僧人看管,唯有空荡荡的殿堂在无声地等待晨钟、暮鼓、木鱼、经声。

    公元1966年,崇庆县人民拆毁光严禅院内的上古寺,将木材用于修建县人民会场,留下一片荒凉的遗址。下古寺由于是1958年就占用为崇庆县药厂而幸免于拆毁。

    公元1984年,光严禅院在各级的关心和支持下正式对外开放,寺名定为街子光严古寺,简称古寺。决定迎请灯宽回寺任住持。7月15日这天,寂然多年的凤栖山沸腾了。鞭炮声、锣鼓声、颂经声,不绝于耳。人们从成都、崇庆、街子赶来汇聚于光严古寺。善男信女争睹灯宽法相,一居士由于人多拥挤未能近前而泪流满面。灯宽步入山门的那一刻,眼见殿堂破败,荒草摇曳,不禁泪洒僧衣。至此,晨钟暮鼓之音再次久久回响在凤栖山的峰峦和林间。

    公元1985年7月31日,光严禅院下古寺被成都市人民评定为重点文物予以保护。

    公元2002年,灯宽在恢复重建上古寺燃灯殿,观音殿之后又迎来了接引殿落成的日子,省、市佛协、街子镇各级领导亲临致贺,盛况空前。同年9月17日,灯宽自感年事已高(时年已达102岁),特聘徒孙XX任光严古寺住持,为临济宗第四十五代住持,成都市佛教协会于2003年9月3日予以确认。

    同年12月27日,光严古寺下古寺及上古寺遗址被四川省人民评定为重点文物予以保护。

    公元2004年,光严古寺药师佛殿、钟楼、鼓楼在灯宽和XX祖孙两代及众僧和大善居士的共力共愿下落成。

公元2005年7月16日,105岁高龄的灯宽圆寂了。7岁来到光严古寺出家为僧,近百年弘法利生,后又重振道风,培育僧才,其功德无量。在圆寂前,慧眼独具,重任相托于XX,唯憾未能等到镇寺之宝《洪武南藏》回寺的那一天就已登莲台。同年上古寺藏经楼及大雄宝殿重建工程破土动工,预计2007年底竣工。

    公元2007年5月,XX鉴于光严古寺道场大放佛光、承祖师传庄严道风之需,经管委会决定后委任毕业于广德佛学院的弟子XX辅佐管理寺务。在师徒和僧众同心协力下,将会让光严古寺成为修行人及善士向往的和谐道场。

    至此,具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光严古寺,在及广大的僧众和居士的期待中,在宏亮的颂经声中安祥地迎接佛光普照的明天!

求一小型餐厅开业对联,名字叫好来聚蒸菜馆

聚会聚餐好来聚,
炒菜冷菜首选蒸

朱元璋叔父与朱允炆在光严禅院

公元1402年,青城山的吴争道长梦见一个自称朱重八的人托他去为其办一件事,说是某天某日去南京长江边接一个人,然后送到光严禅院悟空处,吴争道长醒后甚觉怪异。随着相约日期临近,犹豫再三的吴争道长才决定乘船沿长江而下,紧赶慢赶到了南京长江边。

        朱棣兵逼皇宫,大火围困明惠帝朱允炆。值此绝境之际,他忆起祖父所授铁箱一事,遂开箱求法,见箱内备有剃刀、袈裟,另有一信指出有一秘道直通宫外,并注明了秘道入口处。朱允炆遂只身从秘道潜出,侍从连同宫殿俱被大火吞噬。朱允炆出宫后沿秘道慌不择路,突见长江横在眼前,千钧一发之时,青城山吴争道长驾船而至,遂上船避难。

      吴争道长按梦中所示将其带到青城山相邻的凤栖山找到悟空以避杀身之祸。

        数年后朱棣派出的暗探追踪而至,朱允炆迅速逃离了光严禅院,风声过后又返回。

        悟空俗名朱五六、法名法仁(公元1313-1425年)原籍安徽濠州钟离县(现今凤阳太平村),乃朱元璋之父朱五四的兄弟,自小在皇觉寺出家。公元1344年,朱元璋17岁时父母双亡迫于生计在邻居的建议下,去皇觉寺投奔叔父法仁,经过叔父向住持求情得以削发为僧。法仁此后指导侄儿念经打座、学佛识字、佛门求生。

    公元1351年,天灾连降、民生困苦,皇觉寺僧人生活艰难。俩叔侄双双离寺,路途中思虑前程未卜,遂洒泪而别各奔东西。法仁历尽艰辛前往印度求法,奉回贝叶经一部。后在西藏修行多年,因其精通汉、藏语言,学识德行颇高被元末朝廷任命为主持民族事务的官员。法仁不负使命,深受藏民崇敬,视若菩萨。但由于他刚正不阿,后来被迫离开西藏辗转来到凤栖山常乐寺(原名)修行后就任主持。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称帝,法仁知悉后一心修持,未有所求、淡然处之、隐于山林。

    公元(1370-1373)年,朱元璋念念不忘叔父数年教诲之情,下旨全国各寺查访叔父。蜀王朱椿多方查寻在常乐寺(原名)见到了父皇日思夜念的叔祖父,但法仁不愿下山去见朱元璋。朱元璋明知叔父不会为世俗所动,感慨万千,挥毫写下“纯正不曲”四字赐与叔父(该碑刻现仍嵌于大雄宝殿前),并下诏重建常乐寺(现大雄宝殿梁上仍有“大明敕建”字样);赐皇锅一对;龙凤旗一对;鸾架半副;琉璃瓦房殿堂五座(现存龙雕琉璃瓦数匹)。

    公元1372年,朱元璋施行“偃武修文”,敕令在南京蒋山寺雕刻官版大藏经《洪武南藏》,后于公元1398年刻成,但只印了两藏。

        公元1416年,蜀王朱椿再次将叔祖父在常乐寺修行一事奏禀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下旨赐法仁号悟空,赐常乐寺名为“光严禅院”,赐《洪武南藏》(计678函、1600部、7000余卷。现存省图书馆。

      公元1425年悟空圆寂后,其肉身保存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朱允炆也在该寺隐居至圆寂,事后人们发现在他住过的禅房壁上有一首诗:

沦落西南四十秋,

萧萧白发已盈头。

乾坤有主家何在?

江河无声水自流。

长乐宫中云气散,

朝元阁上雨声收。

青蒲细柳年年绿,

野老吞声哭未休。

阅罢楞严磬懒敲,

笑看黄屋寄团瓢。

南来嶂岭千层迥,

北望天门万里遥。

宽缎久忘飞凤辇,

袈裟新换衮龙袍。

百官此时知何处?

唯有群鸟早晚朝。

求成都古镇排名,哪些比较值得去?

成都古镇排名有泰安古镇、街子古镇、黄龙溪古镇、西来古镇,泰安古镇和街子古镇比较值得去,以下是具体介绍:

1、泰安古镇

泰安古镇是成都十大古镇中难得比较安静的去处,这里商业化还不是非常严重,古镇很幽静,位于青城后山,镇子里有一所泰安寺,游客可以去敬香祈福。

2、街子古镇

街子古镇在凤栖山下,与青城后山相邻,是典型的清代西南小镇。街子古镇不仅有天府之地的山灵水秀,也有晋代古刹的庄严肃穆,街子古镇是成都十大古镇之一。

3、黄龙溪古镇

黄龙溪古镇是川西民居最具完整性和代表性的古镇,也是川西保存最为完好的古镇,是成都十大古镇之一。

黄龙溪古镇的建筑以老式木建筑为主,溪水贯穿整个小镇,坐着船随着溪水漂流,就像是徜徉在历史的河流中。

4、西来古镇

西来古镇上有一条上百年历史的老街,街上至今保留着大量明清时期的川西民居,街道上小巷纵横交错,古朴典雅,镇上也大多是本地居民,平常走在古镇上很少看到游客,多是本地人各自的日常生活场景,街上为游客开设的商店也比较少。

成都市区里有哪些地方可以烧香的

成都有很多的,成华区有昭觉寺,比较出名的

成都拜财神很灵的有哪些 拜财神文案推荐

每年春节期间,无论是大年初一还是大年初五拜财神,人们都会到去上香祈福,祈求来年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但是除了平安健康之外,财富是人们非常看重的一项,所以很多人会在过年的时候去里拜财神,那么在四川成都有没有灵的拜财神的?拜财神有什么寓意?

成都拜财神好的有哪些

新都的宝光寺是佛教的“四大禅林”之一,寺院内供奉有释迦摩尼的13颗舍利子,全国仅西安法门寺和成都宝光寺才拥有,可以说是进香拜佛必去的.而成都有名的有很多,但是每个都有自己的特点。成都香火最旺盛的可以说是文殊院,求财是最灵的。这里还有免费的供果可以品尝。除此之外,昭觉寺是求健康最,许多人因此慕名而来,每年到了除夕夜,人们便会很早就在这里占据最佳位置,以求个好头。

   拜财神有什么寓意

每一年到了大年初五,人们便会在家族群或者朋友圈转发关于求财神的文章或者文案。除此之外有些地方,人们还会举办财神节,祈求财神爷保佑新的一年发大财,寄予了人们美好的心愿,也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但是如果只是期待没有实际行动,再美好的愿望都不可能实现的。想要发财的话首先得要努力工作的,因为人总归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来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

拜财神文案推荐

1、 正月初五到,财神朝你笑。年初五,拜财神。东送福满安康,西送财源滚滚,南送家和美满,北送万事如意!

2、 大财小财,八方来财,养财蓄财,年年添财,招财进财,和气生财!

3、 财源滚滚,日进斗金;福禄双全,财运昌隆;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通。身安则心安,心安则道隆!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