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红线下房企

房企三道红线是什么意思

房企三道红线是为了限制房地产行业风险的一条政策。
若未达标,监管层将要求金融机构对相应房企的全口径债务进行限制。房地产三条红线的具体内容为: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不超过百分之七十,净负债率不超过百分之百,短债比不小于一。
三条红线是针对房地产开发商,要求控制房地产行业的有息债务增长,并设置的三条红线。

房地产企业三条红线指的是什么

房地产企业三条红线内容如下:

1、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不超过百分之七十。

2、净负债率不超过百分之百。

3、短债比不小于一。

房地产(real estate)又称不动产,是指土地、建筑物及其地上的附着物,包括物质实体和依托于物质实体上的权益。是房产和地产的总称,两者具有整体性和不可分割性。

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形态,可以有三种存在形态:即土地、建筑物、房地合一。房产指建筑在土地上的各种房屋,包括住宅商铺、厂房、仓库以及办公用房等。地产指土地及其上下一定的空间,包括地下的各种基础设施、地面道路等。

房地产的主要特征:

1、房地产位置的固定性:土地是自然生成物,位置不可移动,房屋是建筑在土地上的,因此决定房屋不可移动、固定性,使房地产受地理位置的限制。

2、地域差别性:每一个地区或者同一地区不同位置的房地产价值也不相同。

3、房地产的高质耐久性。

4、房地产具有保值、增值性,前提是国家的政局稳定,由土地性质决定,土地有限、不可再生,但人们对土地的需求日益增大、增加,物以稀为贵,房地产作为龙头产业,税收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

地产债违约数量、金额超过去两年,“三道红线”下房企压力山大

“爆雷”在 房地产 行业出现的频率愈发密集。

11月19日,福晟集团披露一则债务违约信息。其在2018年11月发行规模10亿元的“18福晟02”,该期限为3年,原本福晟集团应于2020年11月19日支付“18福晟02”的本金及利息共计6.31亿元,但福晟集团至今未能支付款项。

连锁反应或被引爆。Choice东方财富数据显示,福晟集团旗下共有12只,总规模100.3亿元,其中,除了此次逾期的“18福晟02”之外,还有9只将集中在未来两年内到期,涉及金额超80亿元。

如果福晟集团的财务状况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改善,那么,接下来其面对的将会是接二连三的“爆雷”事件。

当然,福晟集团公募债“爆雷”在行业中也并非个例。就在几天前,新华联因无法兑付“19新华联控MTN001”3500万元利息,构成实质性违约,且新华联在年内已多次出现无法如期兑付的情况。

多位分析师认为,2019年上半年大量发行的产品在今年下半年及明年陆续到期,叠加严监管下整改背景,以及考虑到房地产行业销售去化压力不断加剧,短期来看,“爆雷”风险仍然存在。

违约数量、金额均达近三年峰值

债务违约在房地产市场并不常见,直到2018年,公开市场才出现房企无法兑付的案例。

2018年成为房企融资的分水岭。当年7月,央行正式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禁止多层嵌套、期限错配、明股实债、非标资产池业务,并打破刚性兑付,这些规定致使非标业务严重收缩。

而非标正是地产融资的重要手段之一。平安信托一份研报显示,截止2017年底,地产非标融资规模约为3.52万亿,占房地产开发资金总额的比例达到22.53%。因此,当融资收紧,部分周转较慢的房企便难以承受冲击,开始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

地产债违约的序幕由此拉开。Wind数据显示,2018年之前,公开市场未出现房企债务违约事件;2018年以来,在金融去的大环境和未见放松的房地产调控基调之下, 截至2020年11月14日,7家民营房企及1家地方国企出现了债务违约。

近三年来,这些房企共计构成实质违约及触发交叉条款的债务达40笔,涉及余额超过330亿元。而今年,在疫情的冲击和行业销售放缓的大环境下,违约债务数量和涉及债务余额均为近年最大,分别达到19笔和223亿元。

在克而瑞证券首席分析师董浩看来,房企的债务危机不是偶然,过去部分房企激进地举债扩张,加上跨行业多元化布局,为如今房企的财务边际恶化埋下伏笔。“违约房企的净负债率都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率过高,其中部分更是盲目进行多元化布局,进入与地产主业相距较远的领域,沉淀资金大,回款慢,令流压力剧增。”

如其所言,不论是此次“爆雷”的福晟集团,还是地产债逾期金额达到96.8亿元的千亿级房企泰禾,都是房地产行业高发展下的缩影。

福晟集团曾是行业中高调的“黑马”,通过举债拿地,短短3年时间从百强之外冲入前50强。然而,房地产严调控的大环境下,福晟集团很快就陷入销售困境。债务压力随之而来,

2019年其营收为426.81亿元,总负债却达到706.64亿元,在手仅31.84亿元。

同样,受困于高端产品去化难题,泰禾的销售额在近几年走起了下坡路。此后,泰禾陷入危机,其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到期未归还借款和利息高达487.1亿元。

短期压力犹存

今年8月,房企座谈会明确重点房企融资需遵循“三道红线”规则,以提高房企风险意识,管控其融资行为。这项措施在分析师们看来是房地产行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石,但这项措施也将使部分房企面临更高的债务违约风险。

尤其是眼下 楼市 压力犹存,房企的日子仍不好过。今年以来,全国多地为楼市调控“打补丁”,从打击捂盘惜售、扩大限购区域、增加 购房 门槛、提高首付比例等诸多方面下手,抑制和预防楼市过热的现象。

克而瑞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自4月百强房企销售转正后,经历了8月的销售高潮,9月“三道红线”资管新规试行,受此影响,10月房地产市场进一步降温。

10月,TOP100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11440.7亿元,单月业绩环比下降3.9%,同比仍增长25.2%;全口径销售金额环比下降3.6%至12847.3 亿元。由于去化已成第一要务,房企把握“双节”销售窗口期,积极推货去化,但龙头房企与其他房企之间的效果分化加剧,4家龙头房企销售环比增长3.2%,其他百强销售业绩环比下降6.1%。

“从整体来看,9、10两月市场的实际去化率水平不尽如人意,四季度房企去化仍然压力较大,预计年底房地产市场仍不容乐观,成交即使有回升,幅度也将有限。”易居集团CEO丁祖昱这样分析到。

不仅如此,房地产金融环境丝毫未有放松的迹象。房企融资方面,前三季度除房企境内信用债发行规模有所上升外,开发贷、信托、境外信用债等融资渠道仍处于收紧状态。为了缓解债务压力,不少房企开始采取出售项目或股权的方式来回笼资金。

不过,董浩指出,融资监管新常态下,部分存在隐患的房企主动风险暴露有利于行业长期健康稳定发展。“部分高负债房企流承压,需主动采取降措施,优化财务指标以保证企业安全。新的融资监管规则将引导行业降低,促进行业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三道红线下内房转“绿”路上“招”与“目标”

三道红线下, 2020年的房企年报最受关注的莫过于是否转“绿”上,不过,也有分析警告说,有些公司可能在借机”整理“财务报表。

 

转 “绿”的动力与招

 

对此,野村证券分析师 Iris Chen表示,“去化的进展快于市场预期,这是出于满足监管要求的意图和更严格的融资环境所推动的。 房地产 开发商在‘三道红线’指标上取得的进步越大,与金融机构金融融资谈判时面临的障碍就越少。”

 

有转 “绿”的动力自然各房企也是不遗余力推动,据媒体统计,在74家已发布年报的内房股中,“红、橙、黄、绿”档的企业数量分别为2家、5家、28家和24家。而彭博报道也进一步印证了,截至2020年年底,66家主要房企中有近一半已经满足了“三道红线”的要求,而六个月前仅有14家满足。

 

值得注意的是,在众多的转 “绿”房企中也是各有各的招。其中,融创中国及中国金茂的做法是延长了债务期限,并削减了一年内到期的借款,并减少土地购买的支出来满足指标要求。

 

“绿档”企业中,短债比最高的是建发国际,达5倍,净负债率为73.8%,剔除预收后的资产负债率为68.2%。据不完全统计,建发系2020年共计发债25次,发行总额约496亿元。在转“绿”的路上走了一条被业界认为的“通过股权融资的方式补充权益来降低水平”,其动作是以介绍方式推动了建发物业在联交所主板上市。

 

同样,对于金科股份 来说,也是使了“巧劲”,截至2020年底,金科股份“三道红线” 全部转为“绿档”。据披露,公司报告期末权益总额为734.98亿元,同比增长40.93%。通过做大权益来实现快速去或是金科股份财务为转“绿档”的重要手段。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公司2020年新发行永续债融资13.42亿元并将其分类确认为其他权益工具,全部计入所有者权益。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永续债总额为21.42亿元,同比增长167.72%。

 

对于此类做法,业界认为,一般来说,永续债后期将会对企业产生较大的利息压力,作为调的长期路径来说或将不可持续。

 

此外,龙湖作为常 “绿”房企也是另类了,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0年,龙湖集团的净负债率一直保持在54%以下,短债比保持在3倍以上,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保持在70%以下,连续5年处在“三道红线”绿档水平。

 

房企转 “绿”目标

 

也有转 “绿”不成功,像仍踩中1道红线的大悦城,随着业绩下滑,辞职了。而更多没有转“绿”的房企在不同场合下表达了转“绿”的决心与目标。

 

数据显示,恒大地产以及广州富力地产是仅有的两个没有任何实质性改善的大型房企,均踩了 ”三道红线“。恒大地产总裁夏海军表示恒大地产正努力在明年年底之前达到目标。而国内最大的地产商万科有望在第一季度满足该指标。

 

作为头部企业的碧桂园, 2020年年报中,其剔除预收款项的资产负债率为80%,净负债率55.6%,短债比为1.9倍,触及一道红线,属于“黄档”房企。碧桂园CFO伍碧君表示,根据测算,按照现有的经营的节奏,集团能够在2023上半年之前稳步变绿。

 

另外,新力控股首席财务官许进业提出,预计 1-1.5年内实现全部达标。

 

奥园集团执行董事、联席总裁陈志斌介绍,力争在 2022年之前实现“三条红线”全达标。

 

正荣地产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黄仙枝表示,预计在 2022年上半年将三线全面降为绿档。

 

花样年控股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陈新禹表示, 2020年将全部降到红线之下。

 

佳兆业管理层也在业绩会上表示, 2021年将力争提前实现三项指标全部达标。

 

合景泰富集团财务资金副总裁黄妍萍表示,有信心在 2021年末降至70%,转入“绿档”。

 

对此,业界人士对中华网财经表示,随着水平下将房地产行业也将迎来平缓期,不过也有不少表面的转 “绿”问题存在,这是长期的问题,有些房企只是暂时将财务表修饰了。

 

(中华网财经综合 文 /散水)


房企年报开始披露表外负债

作为第一家发布2020年年报的千亿A股房企,招商蛇口(001979.SZ)罕见披露了表外负债:

未并表住宅地产项目有息负债288亿元,其中公司提供担保对应融资27.87亿元;

参股未并表住宅地产项目合作方股东投入净额 818.96 亿元,其中股权出资 555.35 亿元。

只有第二点能在招商蛇口的资产负债表中体现,并表项目合作方投入体现为“少数股东权益”,部分投入体现为“其他应付款”。

从2019年开始,招商蛇口少数股东权益激增,2020年底已高达1520亿元,占总权益的60%左右。

这个结果大部分来自于巨量土地产权落地,招商蛇口在深圳前海的土地与深圳市谈判落定,双方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

未并表项目是“明股实债”高发区。

因此第一点和第三点应该结合起来看,未并表项目合作方股东股权出资555.35亿元,招商蛇口出资对应资产负债表中“长期股权投资”401.2亿元。

表外项目有息负债288亿元,招商蛇口担保融资27.87亿元,理论上这部分负债应该计入招商蛇口负债中。

由于招商蛇口没有公布合作方为有息负债的担保额,因此并不能准确计算招商蛇口所需承担的表外有息负债。

整体来看表外项目,有息负债288亿元,合作方股东投入净额818.96亿元,如果不考虑其中部分股东投入为有息负债,那招商蛇口参与的表外项目总资产将超过千亿。

这其中财务腾挪的空间巨大。

去年8月开始,监管部门开始对房地产企业进行“三道红线”负债管理的试点,最开始为12家房企,后来逐渐扩围到前20强房企,以及部分前20强至前30强房企。

根据监管要求,招商蛇口公布了截至2020年底的“三道红线”指标:

剔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58.84%;净负债率28.81%;短债比1.23。

从2017年开始,招商蛇口凭借深圳房价暴涨、出售项目、以及永续债、少数股东权益增长,将净负债率从60%降至目前水平。

2020年上半年,招商蛇口营业收入243.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仅9.1亿元,同比暴跌81.35%。

到年底时能够扭转乾坤,依赖于深圳。

上半年的时候,招商蛇口来自深圳区域的营业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为15.49%,到了年底,来自深圳区域的营业收入占比已上升至21.56%。

同时还要考虑到,深圳区域的业务毛利率高达37.42%,接近第二名毛利率的两倍,是最低毛利率地区的四倍。

招商蛇口在深圳区域实现了152亿元的毛利润,而整个招商蛇口的销售、财务、管理费用总计约7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的扣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仅为90.8亿元。

一句话解释,深圳一个城市,养活了号称布局了70多个城市的招商蛇口。

小股东持有招商蛇口的仅存念想,是其超过40%的分红率,招商局集团持有招商蛇口约63%的股份。

地产金融一周回顾 | 传“三条红线”试点有望扩围

消息称央行、住建部与重点房企座谈 “三条红线”试点有望扩围

1月5日据财联社消息,近日央行、住建部召集重点房企举行座谈会。

据悉,与会房企除了去年9月已参与融资新规试点房企,亦包括部分去年未参与试点的房企。有知情人士称,融资“三条红线”试点有望扩围。

新媒体了解到,“三道红线”即依据水平高低设置三条红线,扣除预收款后负债率大于70%、净负债率超过100%、短债比小于1倍,央行将房企分为“红-橙-黄-绿”四档设置信贷增长规模,对应有息负债增速0、5%、10%、15%。

据过往报道,去年8月20日,央行、住建部、银保监会召开了房企座谈会,与会房企代表包括碧桂园、恒大、万科、融创、中梁、保利、新城、中海、华侨城、绿地、华润和阳光城(000671,股吧)等。

住建部部长王蒙徽:坚持房住不炒 完善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体系

1月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下一步,将坚决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不把 房地产 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时刻绷紧房地产市场调控这根弦,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强化城市主体责任,因地制宜、多策并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一是完善政策协同机制,建立住房与土地、金融联动机制,加强 住宅 用地管理,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加快研究编制“十四五”住房发展规划。

二是健全部省市联动管控机制,加强对重点城市的指导,实施精准调控。

三是建立监测预警和评价考核机制,常态化开展月度监测、季度评价、年度考核,落实城市主体责任,确保市场稳定。

四是完善舆情监测和舆论引导机制,客观解读房地产市场形势和调控政策。

五是完善市场监管机制,开展整治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行动,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央行、商务部、国资委等六部委发文:进一步优化跨境人民币政策

1月4日来自央行消息,人民银行会同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国资委、银保监会、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跨境人民币政策 支持稳外贸稳外资的通知》。

新媒体了解,《通知》共包括五个部分,共十五条,涵盖围绕实体经济需求推动更高水平贸易投资人民币结算便利化、进一步简化跨境人民币结算流程、优化跨境人民币投融资管理、便利个人经常项下人民币跨境收付、便利境外机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使用等五个方面内容。

其中,《通知》提出将放宽对部分资本项目人民币收入使用限制。

上述通知将于2021年2月4日起实施。

泰禾因未能偿债收到四川信托、浙商金汇信托诉讼 涉资54亿

1月4日,泰禾集团(000732,股吧)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称,收到两份诉讼。

新媒体了解,泰禾集团收到《上海金融法院民事起诉状》(案号为〔2020〕沪74民初1942号)。该公司因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被四川信托有限公司提起了诉讼。

泰禾集团未能根据贷款合同约定支付剩余本金和利息。四川信托因此希望判令泰禾集团偿付本金39.95亿元及相关利息、罚息等,共计47.97亿元。

同时,泰禾集团亦收到《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起诉状》(案号为〔2020〕浙01民初1944号)。泰禾因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被浙商金汇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提起了诉讼。

浙商金汇信托于2018年6月25日向上海金闵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发放贷款7亿元,由泰禾集团、黄其森、黄其森夫人叶荔提供连带责任担保。

而后,上海金闵未能根据贷款合同约定支付本金和利息。浙商金汇信托因此希望判决上海金闵偿付本金6亿元及相关利息、罚息等,共计6.11亿元。

富力回售399.88万手公司债,完成两笔约139.43亿元的本息兑付

1月4日,广州富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18富力08”回售金额为39.99亿元,回售有效登记数量为399.88万手。

同时,1月5日,广州富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称,完成两笔的兑付。

新媒体了解,富力地产已完成对“18富力10”回售本金及利息支付,涉及回售金额70.2亿元,利息4.91亿元。

此外,富力地产完成对2016年公司(第一期)品种一的本息兑付及摘牌。该发行规模为60亿元,本期利率7.2%。按此计算,利息为4.32亿元。

大唐地产超额配售3014.4万股 获净额约1.35亿港元

1月4日,大唐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公告称,公司超额配股权已由工银国际融资于2020年12月31日(交易时段后)部分行使,涉及合共3014.4万股股份,占超额配股权获行使前根据全球发售初步可供认购的发售股份总数约9%。

公告显示,大唐地产以促成退还借股协议项下所借的用以补足国际发售中超额分配的部分股份总数,将按全球发售项下每股发售股份的发售价每股股份4.56港元发行及配发超额配发股份。

按此计算,大唐地产将自发行及配发超额配发股份获得额外所得款项净额约1.354亿港元。

普华永道料港IPO今年总集资额最多4600亿港元

1月4日,普华永道发表今年新股市场展望,预计今年新股市场总集资额达4200-4600亿港元,上市公司数目达170间。

并相信集资金额今年可重返全球首位,及创自2010年后新高。而去年新股市场总集资额达3977亿港元,按年升25.5%。新上市公司数目则按年跌18.5%至154间;当中集资金额超百亿港元多达12间,比去年的3间大幅增加。

普华永道相关人士亦指,估计今年中慨股回归上市续活跃,更加比去年有上升趋势,由去年9间进一步增加至10-15间,集资金额介乎100-150亿港元。

港交所计划次季起优化衍生产品市场的市调机制

1月7日,港交所公布,计划次季起优化衍生产品市场的市场波动调节机制(市调机制)及开市前时段,容许市调机制于每个交易时段可被多次触发,以保护市场持正操作。

港交所指,当触发市调机制时,若价格相对5前的最后交易价变动幅度超过5%,便会触发一次5的冷静期。机制适用于恒生指数、小型恒生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及小型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的首两个合约月份,总计8个合约。

港交所表示,现时市调机制已为市场所熟悉并广泛接纳,为进一步维护市场操作,计划加强市调机制,容许于每个交易时段可被多次触发。

另外,于开市前议价时段内,系统会在开市前不经对盘程序而定出“拟定开市价”,港交所计划在开市前时段及开市前分配时段设立随机停止机制,以防止竞价过程接近结束时可能出现的投机行为,并鼓励尽早输入买卖盘。

因应随机停止机制,开市前时段将会缩短1,开市前分配时段亦将延长1。机制适用于早市和午市的开市前议价时段,以及具有优化开市前时段的相关产品。

传京东物流已选定美林及高盛协助安排IPO

1月4日,京东分拆京东物流再有新进展。据外电引述知情人士指,京东物流已委聘美林及高盛为上市负责行,公司计划集资约40亿美元,最快于今年第二至第三季上市,其估值可能达到400亿美元。

京东集团2007年开始自建物流,2012年注册物流公司,2017年4月正式成立京东物流集团。截至2020年9月30日,京东物流在全国运营超过800个 仓库 ,包含云仓面积在内,京东物流运营管理的仓储总面积约2000万平方米。

此前,公司于2018年完成25亿美元融资,当中高瓴资本、红杉资本、腾讯 、中人寿、郑志刚名下的K11 Investment亦有份投资。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