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门断卦简单易懂

怎样理解《周易》的奇门遁甲?

易经是一部哲学+占卜的书籍,它一方面讲究方位占卜以及万事万物的吉凶占卜。另一方面又是通过占卜展现深奥的哲理知识的一部巨著。不但对于事物的占卜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又会通过对事物的占卜过程和爻辞来达到对人起到一种深刻的教育作用。

实在是一部独一无二的人类最好的生活指导书籍,也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奇门遁甲则是一种纯粹的占卜中的玄学。至于它的准确程度很高暂且不说,光是让研究他的人不一般的感觉就会让人望而生畏,不过它的方位的吉凶占卜准确率也是很高的,它也是博大精深的一门学问,要想研究明白它的道理,要比研究周易还要难得多。

总之,周易和奇门遁甲都是中华古人流下来的最早宝贵的知识遗产。是中华古人创造的最早的两朵奇葩,虽然奇门遁看起来要晚些,但是他们都在各自发挥着各自在历史中的重要角色。他们之间各自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但是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相互作用、相映生辉。即各自独立,又相互作用。

曾被人们称为中华历史中的三部奇书(包括周易、山海经、黄帝内经),一部天书(奇门遁甲)中的周易和奇门遁甲,必会在未来人们的研究中大放奇,让中国甚至整个人类从中得福。

奇门起局如何断卦?

第一,没有看到你排的盘,
第二,调动是好是坏,有很多方面,比如有些人好升职,有些人想薪水多,等等,
第三,你最后一句,是11月31日测,这个没看明白,你是说,盘是10月30晚21点50起的,但是断局的时候已经是11月31日了,还是怎么回事?

奇门遁甲看盘详解?

奇门式分为阴局和阳局,阴阳各九局,共18局,冬至芒种用阳九局,夏至大雪用阴九局,每五天为一局,共六十时辰可演化60局,可演化为72×60=4320基本局。奇门排局方法可分排宫法与飞宫法两大类,排宫法可演化262144变化局飞宫法可以演化531441变化局。

奇门在定局和用局上主要根据置闰法和拆补法,拆补法把上元、中元、下元放入一个节气之中,遵循六十甲子循环,置闰法运用超神、正授、接气、置闰,是古代较公认的用局定局方法,必须把常用的万年历转化为奇门专用万年历。主要断卦方法是取用神,奇门用神有64种,故测同一事物具有多种用神,参考系数更多,可以从多重角度来观察同一事物,综合分析判断,故而准确率更高、更具体。

扩展资料:

奇门遁甲源于感性思维,发展过程中综合运用了形象、比类取象的联想力,以及观物取象的直观思维,类聚群分的逻辑思维,极数通变的象数思维等方法。奇门遁甲一术,或曰黄帝伐蚩尤时命风后所作。其法用洛书与后天八卦,按节气时日干支而起奇门以择日也。

关于奇门遁甲的起源,大致为当年蚩尤作乱,黄帝频战不克,九天玄女授奇门遁甲术于轩辕黄帝,助黄帝以灭蚩尤,以此来推,奇门遁甲至今已有五千余年的历史。它被称为最高层次的预测学,号称帝王之学/最高预测学,相传创始人为九天玄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奇门遁甲

关于奇门遁甲

奇门遁甲,原来是中国古老的一本书,但它往往被认为是一本占卜用的书,但有的说法是说《奇门遁甲》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同大自然作斗争中,经过长期观察、反复验证,总结出来的一门传统珍贵文化遗产。还有的说“奇门遁甲”是修真的功法。
“奇门遁甲”的含义是什么呢?就是由“奇”,“门”,“遁甲”三个概组成。“奇”就是乙,丙,丁三奇;“门”就是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遁”是隐藏的意思,“甲”指六甲,即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遁甲”是在十干中最为尊贵,它藏而不现,隐遁于六仪之下。“六仪”就是戊,己,庚,辛,壬,癸。隐遁原则是甲子同六戊,甲戌同六己,甲申同六庚,甲午同六辛,甲辰同六壬,甲寅同六癸。另外还配合蓬,任,冲,辅,英,芮,柱,心,禽九星。奇门遁的占测主要分为天,门,地三盘,象征三才。天盘的九宫有九星,中盘的八宫(中宫寄二宫)布八门,地盘的八宫代表八个方位,静止不动,同时天盘地盘上,每宫都分配着特定的奇(乙,丙,丁)仪(戊,己,庚,辛,壬,癸六仪)。这样,根据具体时日,以六仪,三奇,八门,九星排局,以占测事物关系,性状,动向,选择吉时吉方,就构成了中国神秘文化中一个特有的门类----奇门遁甲。

飞宫排盘法奇门遁甲

表示皇帝之正位,到此一般表示不通,相当于勾陈一样,飞盘多用于风水,和突发事件,所以一般用于一个人的运气如何,我的QQ969110962

奇门排天盘天干的方法

天盘奇仪排法分飞宫奇门和转盘奇门两种,飞宫排法就是值符随时干按阳顺阴逆排布九宫,转盘奇门天盘排法就是值符排在地盘时干宫上,其它各宫的天盘排法按地盘的顺转动就行了,中宫寄坤,中宫的奇仪跟着天芮星转就行了。例如:阳五局,假如天任辛落壬时,艮宫辛金顺时针转动落到离宫,坎宫癸水转到巽宫,乾宫己土转到震宫,依此类推。假如是天柱庚金落壬时,则地盘兑宫的庚金逆转到离宫,坤宫丁奇转到巽宫,中宫戊土寄坤也是转到巽宫,乾宫己土转到坤宫,坎宫癸水转到兑宫,依此类推。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