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和易经哪个格局大

《易经》和《道德经》,哪本厉害?

两本书都厉害。
因为侧重点不同,无法从同一个角度评判,所以无法说哪本更厉害。
易经更难读懂,而且不同人可能有不同理解。

《易经》和《道德经》的区别

《易经》和《道德经》的区别有:

1、范围不一样:《易经》指《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道德经》则是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

2、内容不一样:易经的内容涉及哲学、、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群经之首,儒家、道家共同的经典。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

3、时间不一样:易经一说分别作于上中下三个时代,一说三本书均作于上古时期。道德经则创作于春秋战国时期。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易经

百度百科-道德经

老子“无为”治国和《易经》治国思想,哪个智慧更高?

老子“无为”的治国方法和《易经》的治国方法,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治国方法,“无为”治国方法层次更高。本文先简略地解释《易经》和老子的“无为”治国方法,然后进行比较。

一,《易经》的主要治国思想

1,注重以德治国

《易经》的做人思想注重德。《易经》的坤卦讲:“君子以厚德载物”。就是说,做人应该学习大地生育滋养万物,承载万物的德,做人要有益于别人。作为治国的君王也应该这样。

《易经》讲:“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就是说,德很浅薄却占据尊贵的位置,知识很少却谋大事,力量很小却担负重任的,很少不遇到灾祸的。

历史上有不少居于王位,却道德浅薄荒淫无道,最后被推翻,产生悲惨结果的。也有很多君王因为德和才都能配得上国王的位置,所以国家治理得很好,名留后世的。

易经

所以《易经》讲:“君子以振民育德”。国君应该有配得上王位的德,才能治理好国家。

2,注重变革

《易经》革卦讲:“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就是说,成汤灭了夏朝,建立了兴盛的商朝。周武王灭了商朝建立了兴盛的周朝。汤武革命即顺应天意,也顺应民意。这表明,《易经》是赞成推翻腐败旧王朝建立新王朝的革命行动的,赞成变革的。

《易经》系辞传讲:“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就是说,事情发展到极点就会发生变革,变革才能畅通,畅通才能长久。

可以看出,《易经》认为变革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3,注重创新

《易经》很推崇创新精神。《易经》系辞传讲:“日新之谓盛德”。就是说,天地能够日日创新,是崇高的美德。

世界就是因为不断变化,不断创新,才永葆生机。

《易经》认为,国家也应该保持创新,才能保持生机。

4,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易经·系辞传》讲:“危者安其位者也。存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这段话反映了《易经》中,君主治理国家应该有的忧患意识。意思是说,以为自己的处境将会永远安全的,将会遇到危险。想极力使自己保持得完好的,反而完好不了。有治理,就必然会有动乱。在安全的时候,不要忘了以后还会有出现危险的可能。国家存在的时候,不要忘了以后还会有亡国的可能。国家治理得好的时候,不要忘了以后还会有乱的可能。

这三个不忘,就是《易经》治理国家思想中的忧患意识。有这样的忧患意识,国家才能真正治理得好。

老子

二,老子的“无为”治国方法

“无为”就是国君没有作为,不干预大臣的工作,国家的发展完全由大臣和人民自己做主,让国家顺其自然地发展。

老子的“无为”治国思想,是我国古代三大治国思想,道家、儒家、法家治国思想中最简单的。这正是老子“大道至简”思想的体现。就是说,最大的道,是最简单的。

老子《道德经》讲:“上者,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就是说,上等的国君高度信任下属,不作为、不干预下属的工作,让下属的工作由自己做主。所以,下边人只知道他的存在,并不知道他有什么功劳。第二层次的国君为国家的发展积极地作为。所以,下面人称赞他,愿意亲近他。

我国历史上的汉朝初期、唐朝初期、清朝初期,都是主要使用接近于老子“无为”的思想治国,结果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三大最兴盛的时期。实践证明,老子“无为”的治国方法是最有实效的。

无为而治

《易经》的治国方法,属于老子所说的第二层次国君的治国方法。周文王、周武王、汉武帝,宋朝、清朝一些皇帝,都使用过《易经》思想治国,治国实效逊于老子“无为”的治国方法。

老子的“无为”治国是《道德经》中上等层次的治国方法,《易经》的治国方法属于《道德经》中第二层次的治国方法。中国历史上治国思想的实效性上来看,老子的“无为”治国思想要优于《易经》的治国思想。可以说,老子的“无为”治国方法层次更高。


《易经》和《道德经》的区别

《易经》是一本揭示变化的书(一本通过揭示变化规律,指导世人趋吉避凶的书),由太极阴阳图和八卦及六十四卦构成《易经》典籍之内容。是中华文化之源、哲学之根。不仅道家的“道法自然”和儒家的“中庸之道”都根源于此,而且早在6000年前《易经》的规律就已经包涵了黑格尔辩证法思想中的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华夏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道德经》,又名《老子》,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来源请求],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德经》在前是谓先修自身心意,后《道经》是谓以身心精进,在体悟道之所传。
区别是:《易经》里多是唯心的东西,《道德经》多是唯实的东西,这也是它们最大的区别。

易经十句最高深的话

易经十句最高深的话:

1、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2、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3、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4、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6、君子以慎德,积小以高大。

7、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

8、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9、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10、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

易经最高深的话

易经十句最高深的话

易经十句最高深的话。相信大家对我国的著作易经并不陌生,易经是中国的文明结晶,里面有的话是具有非凡意义的,我们应该去欣赏这种书籍。接下来就由我带大家一起详细了解下易经十句最高深的话。

易经最高深的话1

1、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出自《周易·乾卦·文言》。高兴就会有所作为,忧虑就会违背道德;意志坚定、坚韧不拔,就不会动摇,潜龙的品格和修养就是如此。

2、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出自《周易·系辞上》。文章不能把所有的话都讲完全;就是所讲的.话,也不一定能把意思全部表达出来。

3、子曰:“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出自《周易·乾卦第一》。孔子说:“因而,依从于上天的向上发展,依存于大地的向下扎根,这表明一切事物各依其类别互相聚合。”

4、《象》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出自《周易·困卦第四十七》。《象传》中说:泽中无水,象征着要穷困潦倒。君子即使身处逆境,即使牺牲性命,也应当完成自己的理想。

5、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事而不伐,德博而化。

出自《周易·乾·文言》。日常生活中所有的言论都要讲究诚信,所有的行为都要讲究谨慎。避免邪念,保持真诚,做了对人有益的事而不自我夸耀,用深厚广博的品德和行为感化人心。

6、见机而作,不俟终日。

出自《周易·系辞下》:“君子见机而作,不俟终日。”见到有利的时机,就要抓紧行动。不要等到最后,延误了时机。

7、慢藏诲盗,冶容诲淫。

出自《周易·系辞上》。不小心地把财物收藏好,就如同教人来偷。打扮得妖娆艳丽,就如同诱人奸淫。

8、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出自《周易·坤》。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多做好事的人家,必定会有吉祥喜庆来临,谁种下仇恨,他自己遭殃。

9、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出自《周易·上经·乾·文言》。相同的声音会相互应和,相同的气质会相互求合。

10、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出自《周易·升·象》。君子遵循道德的指引,积累小的善行,以成就高尚的品德。

君子注重个人性情的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他们不但彬彬有礼,而且懂得自我克制,正因如此他们的灵魂才纯洁而宁静,最终使自己的生命达到崇高的境界。

易经最高深的话2

《易经》经典语录

1、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易经》

2、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易经》

3、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易经》

4、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易经》

5、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易经》

6、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易经》

7、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 《易经》

8、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也。 《易经》

9、君子以遏扬善,顺天休命。 《易经》

10、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

11、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易经》

12、《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易经》

13、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百姓日用不知; 故君子之道鲜矣! 《易经》

14、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易经》

15、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易经》

16、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易经》

17、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易经》

18、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易经》

19、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易经》

20、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埋,其道光明。 《易经》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