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对人性善恶的解读

易经的价值观

孔子就说过人们“日用而不知”。今天,我们谁不曾说过某某人阴阳怪气,某某人又变卦了,或者扭转乾坤,否极泰来之类的口语和成语,但不一定人人都知道而这些词汇都是直接从《易经》里来的。

周易的起源和演变和地位如下:《周易》以浓缩的形式反映了中国文化的起源、演变和发展轨迹,特别反映了从文化向人文文化发展的轨迹。如果说《周易》成书史是一部中国文化精神的生成史,那么整个易学史则是中国文化发展史。

易经规律,是中华传统文化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源头。自道易文化项目发起,有幸结识了品牌创始人林贵华先生的恩师—王玉川先生。他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比如从《周易》当中就能够看出事物发展的规律,要在符合事物发展的条件下顺应自然,还有会展现出事物的两面性,所以老话说的好叫做福兮祸之所依,祸兮福之所福。

人生观:“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们应当学习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的精神,积极面对人生。

《易经》的“吉凶”智慧

这就把《易经》给神秘化了,相信作者周文王如果健在,肯定会大呼冤枉。不过《易经》能帮助人延年益寿,祛病除灾却是一点不假,有人说,药可以治病,周易可以治命,很有道理。

我们做一个假设,如果古人利用《易经》来预测吉凶,从来就不曾准确过,那么,它很可能早就被人遗忘了。

整部《易经》的原文就讲了八个字:“吉凶悔吝”和“元亨利贞”。“吉凶悔吝”的用,在中国文化里的一个主体就是“趋吉避凶”。

如何理解性善论

“人之初,性本善”———从蒙童学子朗朗上口的《三字经》到“礼仪之邦,桑梓之乡”到传承优秀文化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孟子的性善论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为了促进社会安定、人们生活和谐。

人性论是哲学界历来争议的焦点。在先秦诸子中,性善论以孟子伪代表,认为人性本善,后天的学习与教育是为了使人保持天赋的善性不丧失。而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就连圣人也不例外。

孟子的“性善论”是从正面鼓励人积极向上,推动人自觉向善的。

孟子的“不忍人”:孟子思想中,为一般人所熟知的,是他的性善论。但是性善是什麼意思?何以要说性善?人人都是性善吗?性善论的理据又是什麼?这些问题许多人不见得答得上来。

我们要搞清楚,如果我们要批判性善论,是要批判什么,是要达到什么目的,是要防止什么后果。如果你从没仔细思考过这些,就容易走偏。首先,我可以说,孟子的性善论基本没问题,他讲的是人都有善端,都有成善的可能。

孟子的性善论把人的道德意识看成先验的观念,这种理论的提出表明人类对自身认识的开始。孟子的性善论强调,人性首先应当是人的社会属性,而不是人的自然属性。

要真正理解孟子性善论,就应回到孟子的内在理路,以孟解孟,用孟子自己的思路来理解孟子性善论。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注意到,孟子在人性论问题上,不仅观点与以往有所不同,更重要的是,其论性方式对以往也是一种超越。

孟子的“性善论”如下。孟子认为人性不是别的,而是人内在固有的良心善性,也叫“不忍人之心”。他通过“孺子将入井”的比喻来具体阐明了这一点:“所以谓之人皆有忍人之心者非恶其声而然也。

为什么说《易经》是一本很难读懂的书?

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对中国的道教、儒家、中医、文字、数术、哲学、民俗文化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结上文内容,《易经》是周代的官书,也是我国最古老的典籍之一。《易经》之所以难读懂读通,原因之一在于其流传过程中存在有文化断代现象。

学习易经,不仅能够升华智慧,更能识透客观规律螺旋型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演变历程。学易是为了更好地指导自己的生产和生活,把握最佳的时空方位去经营人生、改善生活,从而达到趋吉避凶的良好效果。

为什么人性不能善良点呢,为什么世界上会有那么恶的人性?

我以为,人性之恶,体现在对自然万物与生命的不尊重及内心的不虔敬上。一个尊重生命、尊重人的自然属性和生命自然属性的人,无疑是善良的人。一个对生命的不尊重和对自然万物的不尊重,且没有信仰的人,是人性恶的表现。

毫无争议,损人利己一定是恶的,损己利人也可以认定为圣人的范畴,而并非普通人的相对善良。还存在两种情况,不损人以利己,以及不损己以利人。不损人以利己是生存的前提,因为生活本身就是要自己照顾自己。

大多数人是善的,同时也是恶的。因为人性复杂,人心难测,极容易受到其他外在因素的影响。很难说你非常了解一个人,其实你了解的只是别人的某一面。就像善良,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善良都能带来美好的结果。

关于《易经》第五章:如何趋吉避凶

第五层:《易经》是义理之学。第六层:《易经》是心学、心性学。《易经》中最常见的四个字:元、亨、利、贞,说的就是天地变化的规律。读懂这四个字,便知《易经》如何经世致用、指导人生,获得好运。

永远要使自己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这才符合道。情绪并非不可控制的野兽,学会控制情绪,做一个情绪稳定的人,你的福气会越来越多。人生路上的最大敌人,不是能力,不是条件,也不是别人,而是情绪。

每卦有6爻,一共384爻,因为《乾》《坤》两卦分别多了“用九”和“用六”两爻,总共有386爻。 每一卦有卦辞,每一爻有爻辞。狭义的《易经》就是指64卦卦辞和386爻辞,体量和《道德经》相当,四五千字。

道德经和周易谁在前?

我个人感觉先学道德经。

《周易》是中国周代的典箱,被尊为“群经之首,诸子百家之源”,西方文明有《圣经》,东方文明有《周易》。

这是《周易》“经”的部分,而后孔子研读《周易》,又为《周易》做了“传”,也就是“十翼”。所以现在流传的周易分为两个部分,“经”和“传”。

《道德经》和《易经》在成书上没有关系,作者不同,年代不同。《易经》早于《道德经》,《易经》的成书经历了伏羲、黄帝、炎帝以及周文王、孔子等;《道德经》作者为老子,也有一说是老子后代的弟子等人。

道德经,易经,鬼谷子,中庸,孙子兵法,应该先从哪部看起!

鬼谷子三十六计和孙子兵法,先看孙子兵法。孙子兵法是三十六计得基础,学习了孙子兵法,再学习三十六计,就会事半功倍,容易理解了,鬼谷子三十六计中的很多计策是从孙子兵法中总结出来的。

最初嘛,就看《三字经》就行了。这是经过前人实验的。

当然是先学习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中的很多计策是从孙子兵法中总结出来的,学习了孙子兵法,再学习三十六计,就会事半功倍,容易理解了。

《道德经》是一部真正的谋略学著作,时至今日,它在管理学、军事学、运筹学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其谋略价值日益凸显,一本好书的魅力也正在于此。《鬼谷子》:鬼谷子 谋略先师鬼谷子,将中国谋略艺术演绎得淋漓尽致。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