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四卦节气黄道

解读易经(第六十卦)——节卦

六十、节卦

节卦是《易经》六十四卦的第六十卦。水泽节(节卦)万物有节,是上上卦。象曰:时来运转喜气生,登台封神姜太公,到此诸神皆退位,纵然有祸不成凶。这个卦是异卦(下兑上坎)相叠。兑为泽,坎为水。泽有水而流有限,多必溢于泽外。因此要有节度,故称节。节卦与涣卦相反,互为综卦,交相使用。天地有节度才能常新,国家有节度才能安稳,个人有节度才能完美。

60.1 节:亨。苦节,不可贞。

白话

节卦:亨通。假如以节制为苦,其凶吉则不可卜问。

解读

节,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兑下坎上)。上卦为坎,坎为水;下卦为兑,兑为泽。水满溢于泽外,务必高筑堤防以约束之,所以卦名曰节。节,节制。用以警惕人们:天地有节度,才能常新,国家有节度,才能安,个人有节度,才能全性。苦,用如动词。节,节制。苦节,犹言以节制为苦,即所渭以放肆为乐。

《节》卦是谈节制自己行动的卦。此卦有些从上卦《涣》卦而来的意思。任何事物皆有一个有盛有衰的过程,也有一个有行有止的过程,在一定的时候必须适当节制一下自己的行动,这将会是极有益处的,此卦就是从各方面来。

60.2 《彖》曰

节,“亨”。刚柔分而刚得中。“苦节,不可贞”,其道穷也。说以行险,当位以节,中正以通。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轨制,不伤财,不害民。

白话

《彖辞》说:节卦,有亨通之象。由于刚柔分别而位象恰当。像君臣各正其位,各守其分。卦辞说:“假如以节制为苦,其凶吉不可卜问”,由于违反纲常大义,胡作妄为,必然走向穷途末路。节卦具有临难不茍,威武殉道的义蕴,同时又体现了恪守天职,遵礼守义的原则,因而能达到中立不倚通行无阻的境地。天地有节度而寒来暑往,形成四时节气。国家有节度,因而制定了君子教百姓,百姓养君子的社会通则。君子不可以骄奢暴殄天物,不可以残暴伤害人民。

解读

刚柔分而刚得中,本卦上卦为坎,坎为阳卦,为刚;下卦为兑,兑为阴卦,为柔。上阳下阴,是为“刚柔分”。九二、九五阳爻,为刚,分居于下卦、上卦的中位,是“刚得中”。像君臣王位,各守其分民。说以行险,本卦内卦为兑,兑义为悦,外卦为坎,坎义为险。临难不茍,敢行险道是节卦的义蕴。当位以节,本卦上六阴爻居阴位,九五阳爻居阳位,六四阴爻居阴位,刚柔得当,爻象相通,以像君臣各遵节度,有条不紊。

60.3 《象》曰

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

白话

《象辞》说:本卦下卦为兑,兑为泽;上卦为坎,坎为水。泽中水满,因而须高筑堤防,这是节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从而建立政纲轨制,确立伦理原则。

关于古代八卦与节气中的“六日七分法”是如何划分的

你说的应该是西汉著名孟喜著名的“六日七分法”。这种方法源于后天八卦,孟喜以其中的正四卦(即震,离,兑,坎)来表示春夏秋冬的阴消阳长。那么六十四卦剩下的六十卦就共有360爻,每爻代表一日,共有360日。而一年有365.25日,剩下的5.25日无爻可对。于是把这5.25日平均分为六十卦,每日80分,5.25日刚好420分,平均分在60卦,每卦7分。这就是研究节气规律的“六日七分法”

易经六十四卦值日应该怎么用?

最好不用,因为有值日卦,还有值月卦、值年卦,按照皇极经世的算法,年月日时均有卦。可称为卦历。用起来就不能只用值日卦了。太麻烦了。综合用卦,还要看所测何事、何方、何命之人,也要参看节气。如果当事人又起了一卦,加上周围环境的影响,估计你得有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才行。

后天八卦与先天八卦

先天八卦跟后天八卦的实质区别 先天八卦的排列顺序与后天八卦不同安方位排列上南下北左东右西(八卦方位与现代地图方场不同)先天八卦是:1天乾:南;2泽兑:东南;3日离:东;4雷震:东北;5风巽:西南;6月坎:西;7山艮:西北;8地坤:北。中间是空的 《说卦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
后天八卦是:9离:南;4巽:东南;3震:东;8艮:东北;1坎:北;6乾:西北;7兑:西;2坤:西南。中为5 《说卦传》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
用哲学点的观点讲先.后天这两个名词,只是一种代号的作用,一逻辑来说,这只是一种界说,用以划分出阶段范围而已。
本人建议两者比较着学印象会深刻些。
建议你买本《易经杂说》看看南怀瑾著,本人也是初学,看这本书还是比较好懂的。。

先天八卦图和后天八卦图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这样排列 先天八卦图
古代流传有伏曦先天八卦图,
这属于先易的范围。
先天八卦讲对峙,
即把八卦代表的天地风雷,山泽水火
八类物象分为四组,
以说明它的阴阳对峙关系。
太极图由于阴阳两面方位的移动和变换,而又出现了不同的图象。先天八卦图,坤震离兑居左,坤为母,离再索而得女,兑三索而得女,三卦皆阴,只震一索而得男为阳。故太极图左面用黑色表示属阴,黑中白点表示阴中有阳。乾巽坎艮居右,乾为父,坎再索而得男,艮三索而得男,三卦比阳,只巽一索而得女为阴
先天八卦讲对峙,即把八卦代表的天地风雷,山泽水火八类物象分为四组,以说明它的阴阳对峙关系。《周易说卦传》中将乾坤两卦对峙,称为天地定位;震巽两卦对峙,称为雷风相薄;艮兑两卦相对,称为山泽通气;坎离两卦相对,称为水火不相射以表示,这些不同事物之间的对峙。按上述峙图式的内容,先天八卦可分为三个周期:
第一周期:从坤卦左行,表示冬至一阳初生,起于北方;从乾卦右行,表示夏至一阴初生,起于南方,本周期指的先天八卦图的最内圈,即由卦的初爻组成。这一寒一暑,表示太阳在一年的周期运动。
第二周期:由卦之中爻组成,半圈阳爻表示白昼太阳从东方升起,经南天而到西方;半圈阴爻表示太阳落山后的黑夜,这是记太阳运行一日的周期图象。
第三周期:由卦之上爻组成,半圈阴爻表示月亮运行的上半月,即朔;半圈阳爻表示月亮运行的下半月,是为弦。由此可见,这一图象是统一年月日时周期。
后天八卦图
后天八讲流行,形容周期循环,如水流行,用以表示阴阳的依存与互根,五行的母子相生。后天图是从四时的推移,万物的生长收藏得出的规律。
从《周易。说卦传》中可以看出,万物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每周天360日有奇,八卦用事各主45日,其转换点就表现在四正四偶的八节上,这就构成了按顺时针方向运转的后天八卦图。
每卦有三爻,三而八之,即指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于此可见这些卦图的实质了。

什么时候用先天八卦?什么时候用后天八卦? 先天八卦,一气流行阴阳合德;后天八卦,分阴分阳显诸生克。
先天八卦是体,后天八卦是用,比方而言,先天八卦是你的身体,后天八卦是你身体的动作。先天是寂然不动的,后天是感而遂通的。如用八卦归纳万事万物的本体实质为何,相当于探求一个人的体貌特征,可以用先天八卦;而用八卦推演万事万物变化态势,相当于预测一个人身体的动作,因此要用后天八卦。

易经用的是先天八卦还是后天八卦 据说,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是与黄道十二宫的位置有关的。 先天八卦,是三千多年前的时代l; 后天八卦,是二千多年前到现在的时代; 以后,还需要改成中天八卦。

如何运用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 先天八卦又称伏羲八卦,传说是由距今七千年的伏羲氏观物取象的所作。先天八卦的卦序是:一乾、二兑、三离、四震、五巽、六坎、七艮、八坤。先天八卦数可以用8减去相应的二进制,比如乾卦二进制111,十进制是7,8-7=1;故乾一;坤为000,十进制0,故坤八。
先天八卦的方位是:
兑二 乾一(南) 巽五
离三(东) 中五 坎六(西)
震四 坤八(北) 艮七
先天八卦方位与先天卦数的排列形式,由乾一至震四,系由上而下,再由下而上旋至巽五,由巽五至坤八又由上而下,其路线形成S形的曲线,这种运动方式称为逆行,从S的迹形运动中,由乾至坤是按先天卦数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排列的,这种从上而下,先左后右,由少至多的数字排列方式,称作“逆数”,反之,由坤至乾,从下面的开始,由下而上,先右后左,由多至少的数字形成倒行的方式,称作顺数。 按先天八卦乾坤、艮兑、震巽、坎离两两对待之本,每一对中都含有顺逆、奇偶、阴阳,即阴中含阳,阳中含阴,阴阳错综交变,这就是先天八卦方位图中的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是八卦本着阴阳消长,顺逆交错,相反相成的宇宙生成自然之理,来预测推断世间一切事物,数不离理,理不离数。
后天八卦又称文王八卦,即震卦为起始点,位列正东。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为巽卦,东南;离卦,正南;坤卦,西南;兑卦,正西;乾卦,西北;坎卦,正北;艮卦,东北。如象征节气,则震为春分,巽为立夏,离为夏至,坤为立秋,兑为秋分,乾为立冬,坎为冬至,艮为立春。 即是序数为: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五为中宫,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说卦传》曰:“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这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说卦传》曰:“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邵子曰:“乾统三男于东北,坤统三女于西南,乾、坎、艮、震为阳,巽、离、坤、兑为阴”。哪首著名的口诀,金庸射雕英雄传里面黄蓉对瑛姑说的:“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说的就是后天八卦。后天图是从四时的推移,万物的生长收藏得出的规律。

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的区别 和卜法是怎样的? 先天八卦图 古代流传有伏曦先天八卦图,这属于先易的范围。先天八卦讲对峙,即把八卦代表的天地风雷,山泽水火八类物象分为四组,以说明它的阴阳对峙关系。 太极图由于阴阳两面方位的移动和变换,而又出现了不同的图象。先天八卦图,坤震离兑居左,坤为母,离再索而得女,兑三索而得女,三卦皆阴,只震一索而得男为阳。故太极图左面用黑色表示属阴,黑中白点表示阴中有阳。乾巽坎艮居右,乾为父,坎再索而得男,艮三索而得男,三卦比阳,只巽一索而得女为阴 先天八卦讲对峙,即把八卦代表的天地风雷,山泽水火八类物象分为四组,以说明它的阴阳对峙关系。《周易说卦传》中将乾坤两卦对峙,称为天地定位;震巽两卦对峙,称为雷风相薄;艮兑两卦相对,称为山泽通气;坎离两卦相对,称为水火不相射以表示,这些不同事物之间的对峙。按上述峙图式的内容,先天八卦可分为三个周期:第一周期:从坤卦左行,表示冬至一阳初生,起于北方;从乾卦右行,表示夏至一阴初生,起于南方,本周期指的先天八卦图的最内圈,即由卦的初爻组成。这一寒一暑,表示太阳在一年的周期运动。第二周期:由卦之中爻组成,半圈阳爻表示白昼太阳从东方升起,经南天而到西方;半圈阴爻表示太阳落山后的黑夜,这是记太阳运行一日的周期图象。第三周期:由卦之上爻组成,半圈阴爻表示月亮运行的上半月,即朔;半圈阳爻表示月亮运行的下半月,是为弦。由此可见,这一图象是统一年月日时周期。 后天八卦图 后天八讲流行,形容周期循环,如水流行,用以表示阴阳的依存与互根,五行的母子相生。后天图是从四时的推移,万物的生长收藏得出的规律。 从《周易。说卦传》中可以看出,万物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每周天360日有奇,八卦用事各主45日,其转换点就表现在四正四偶的八节上,这就构成了按顺时针方向运转的后天八卦图。 每卦有三爻,三而八之,即指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于此可见这些卦图的实质了。
记得采纳啊

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有什么不同,现在使用是以先天八卦还是后天八卦? 现在一般不使用先天了,多用后天,但是在测风水方面,和田地历法的时候要配套来使用.现在的先天只分出方位,具体用法已经不全了..
希望采纳

易经中的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有什么区别,区别在哪里? 讲人的命分为先天的定命和后天的造命,人的命有注定的一部分,又有其可以塑造的一面,正体现了易经中的阴阳不可分的道理,教给人们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先天八卦主要告诉人们有些事情不可强求,后天八卦有说到了人的命运需要通过自己的拼搏,努力来改变
以下为自己总结:
1 宋人以伏羲之《周易》为先天,文王之《周易》为后天。“先天学”着重探讨八卦的起源与象征,“后天学”着重探讨六十四卦的推演及其意义。
2 先天八卦是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兑东南,震东北,西南,艮西北
后天八卦是乾西北,坎北,艮东北,震东,东南,离南,坤西南,兑西。

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在具体应用上有什么区别? 先天为本 后天为实

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各自有什么用途 先后天八卦,《梅花易数》用的比较多!先天八卦用来起卦,后天八卦用来确定方位!

易经六十四卦值日应该怎么用?

最好不用,因为有值日卦,还有值月卦、值年卦,按照皇极经世的算法,年月日时均有卦。可称为卦历。用起来就不能只用值日卦了。太麻烦了。综合用卦,还要看所测何事、何方、何命之人,也要参看节气。如果当事人又起了一卦,加上周围环境的影响,估计你得有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才行。

周易竟如此简单---孟喜卦气说

前面说到孟喜这个人,肯能有点不要脸,但是这个不能怪他啊,两个同学的官职都比他要大,后来儒生们都以为这货真的是嫡传的,推荐他当博士,他后来不知道是谁在皇帝面前吹了风,皇帝老人家觉得这人不地道就不录用。

看过我以前头条的朋友可能知道,在汉代讲究师承,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你作为晚辈就必须听,这娃儿呢,学归学,老师去世之后,不知道从哪里搞到了一个阴阳灾变的书籍,由此开始易学进入了新的篇章,至于汉代王同,服生、项生这两支还有韩氏的那套儒门易学虽然有人在流传,但是你想想经历了几百年了,在不创新,哪里来的市场啊,孔老夫子不就是改制周易,添加易传?所以不要瞧不起哪些贪玩的学生,或者有悖师法的娃儿,指不定哪天就是开天辟地第一人!
好了言归正传,孟喜到底有哪些贡献呢?第一个当属十二消息卦;十二消息卦指的是一年有十二月,“消”指消减,消退的意思,“息”指滋长的意思,说明一年之中气候在不断的变化,有时候热,有时候冷,阴阳之间是在不断的变化的,阴阳寒热每个月之间是不同的,它是处在阴消阳长或阳长阴消的状态。孟喜把每个月的气候和《易经》的六十四卦中的其中一个卦相对应。这样,《易经》的内容就和当时的天文知识建立了联系。参看下图

我们知道一年的四季,有十二月,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每月三十日,所谓三候为一节,一候是5天。十五天就是一节,刚好把一年360天分成24节气,以此把八卦之中的六十四卦联系起来,

第二个贡献,四正卦,这个为后来的所有学者研究象数易学奠定基础,在宋代以前,很多人基本对图像易学没有认识,所有学易的人基本都是按照文字的东西去传述,所以照成不直观,尤其研究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的时候都是用语言去描述,后来陈希夷老先生开始研究画图,使得易学大放光,在孟喜创立四正卦的时候,主要也是看的孔子在易传系辞里面常说的“天地定位,山泽通气, 雷火 相薄, 水火不相射 ,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以前不是有八卦吗,既然我要把卦和世间还有节气挂钩,行,从八卦里面找出四个最正的卦出来,当时的八卦是先天八卦:乾1,兑2,离3,震4,巽5,坎6,艮7,坤8,在这里我就不胡乱揣测它老人家的定性问题,直接说出来,有兴趣的去猜测——坎离二卦初爻主冬至和夏至(24节气不懂的自己查询网络),震、兑初爻主春分、秋分,大家不知道有没有一种感觉,这就是后天八卦的雏形(无图而已),在此就不赘述了,由于每一个卦都有6爻,所以6乘以4刚好是24节气。你们可以自己动手画出四正卦对应的24节气图和四时(春夏秋冬)。

第三个贡献:六日七分法,孟喜的六日七分指孟喜以六十卦(除去四正卦)与日历相配,又把每卦之中的每个爻同每一天相配。每月配五卦,每卦6爻管六天(一爻配一天),六十卦管三百六十天,而一年的日数是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因此必须把六十卦与三百六十五天全部相配合。那么余下的5又四分之一天怎么平均分配到60卦里面呢,5又四分之一就是5.25天,除以60好像也不行,小数点后面太长,后来别出心裁,自己设定一天为80分,0.25天就是20分,外加5天的400分就是420分,刚好就可以把420瓜分掉,平均每易卦就是6日7分了,比较牵强是把,的确是,这里提示大家一下,为何不是64卦把一年平均分配的问题:64卦有64*6爻=384天,所以显然不成立,但是如果用爻去谈天数,由于爻是整数,所以孟喜的这个分法很牵强,只能谈卦不谈爻了,但是前面有涉及到一爻配一天,所以京房就改变这种做法,这个留在以后再谈

整天而言,什么叫做卦气了?就是把时间绑在了卦上面,因为先天八卦创立就是根据一种自然规律总结出来的,现在只不过是把两者结合在一起了,根绝时间、季节规律得出中国这方面的规律,人为的创造周易这玩意,在后来人们发现这两者其实是一致的,所以到孟喜这里就开始两者的结合,所谓的阴阳灾变这本书,个人猜测应该是属于某个深山老林的人研究出来的,在中国周易史上,假借他人之名很多,同时像这种做好事补留名的隐士有很多,肯呢个在创立卦气说有点不正确的地方,但是确实为汉代的象数易学奠定了基础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