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永登县薛家湾风水师,永登薛家湾算命多少钱一次

2023-10-09崇庆运势网热度: 18948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人类道德思想的最高境界

吴正中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雍也篇第六》之三十章)

子贡和老师在一起研究学问,请教并探讨儒学的中心思想之一——“仁人之道”的真正含义。他说:“如果有这么一位人,采取博施济众的方法造福民众,老师将如何评价,能否称得上是一位躬行‘仁人之道’的人呢?”孔子听后高兴地说道:“好啊!岂止仅仅躬行了‘仁人之道’?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具有圣德行为的大圣人了!就连传说中上古时的唐尧、虞舜两位贤明的帝王恐怕也难以做到这一点啊!说到‘仁人之道’,用两句最能概括的话来讲,就是终生奉行助人为乐的高尚思想行为——当着自己欲要在社会上获得一定的地位时,那么就应该同时帮助他人在社会上一道获得一定的地位;当着自己欲要在事业上做出一番成就时,那么就应该同时帮助他人在事业上一道做出一番成就——这样做也并不是无法做到的,如果能够从身边或就近的地方选取一件两件或几件助人为乐的事一件一件地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做起来,就可以称得上是躬行‘仁人之道’的最好方法了。”

这种助人为乐的高尚思想行为,只有成人之美、扬人之善的君子才能做得到,嫉贤妒能、压抑人才的小人正好相反。在《颜渊篇第十二》之十六章中孔子这样说道:“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就说明了这一点。

作为圣人,孔子于倡导“仁人之道”这一伟大学说时,终生奉行献爱心于天下,凡是提倡并躬行最有利于广大民众的事,他都大唱赞歌,备加颂扬。《宪问篇第十四》之四十二章:“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对于“修己以安百姓”的居于上位的统治者中的君子,再一次用了“尧、舜其犹病诸”的测度之语。“修己”,即“自修其身”。“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皆言“修己”之重要与所达到之效果。据《三国志·蜀·秦宓(mì)传·注》引《帝王世纪》云:古代传说大禹的母亲一作“修己”。在上古民风淳朴的社会环境影响下,母亲对儿子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之作用无疑是很大的。不断修行、洁身自好,以“修己”为名的大禹的母亲,必然会养育一个如《泰伯篇第八》之十八章“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的伟大圣君。

此章的主题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它比习称为与西方世界所风行的《圣经》中的“黄金定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的“道德定律”在东方世界的中国类似的简要表示如《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具积极意义。“黄金定律”,可看作是一种以平等交换为条件的互惠互利行为,其意义远不如以助人为乐思想为指导的主动帮助他人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高尚思想行为更博大精深,更理念动人,更积极主动。难怪特别注重文化底蕴的中文大学与天主教圣若瑟书院的饱学之士,披沙拣金,从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中选奉为校训——“己立立人,己达达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使一个个学子与教授终生受益。当我们敬读这两句比“道德定律”更具道德意识的经典名句时,面对“无商不奸”、“兵不厌诈”、“弱肉强食”、“物竞天择”等诡诈、残暴行为,将作怎样的哀叹呢?看看这些腐朽思想是显得多么渺小与卑劣!

老子《道德经·八十一章》有两句极为经典的话说:“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将苍天与圣人之最高道德境界一览无余地展示于人们面前:一个是“利而不害”,一个是“为而不争”,以此为纲,在八章中讲:“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惟不争,故无尤。”在二十二章:“……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极言“争”之危害。从出世的角度讲,这无疑是正确的。但以“中庸之道”而观之,则太“不及”,走上另一极端。孔子与老子不同之处,则在于强调一个“度”字——“过”,非也;“不及”,亦非也。“过犹不及”——凡事要把握好“中庸之道”。《八佾篇第三》之七章:“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其意为:“孔子说:‘作为一位君子,在为人处世方面,没有什么可争的:不与俗人争浮利,不与文士争虚名,不与无谓人争闲气。就拿比赛射箭一事一定要显出个高低来说吧:比赛之先,一边搿(zuò,今俗讹为“作”)揖、一边谦让地登上射坛进行比赛。赛毕后,缓缓地走下射坛饮酒作乐。那种争,也要有君子的风度和味道。’”这种“争”,应该看作是“争”的最高境界。难怪法国总统德斯坦,在古稀之年特意聘请了一位中文教师,下决心研读《论语》,于2000年在中国参加一次文化研讨会时,高兴地用中文背诵了这一章。

“争”:本作“争”,篆文作“”,上为“爪”(覆手)、下为“又”(右手)、中为“丿”(代某事物),示两人两手共争一物相持不下,为一会意兼指事字。所争之物,不拘大小、轻重、贵贱,然就其“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之人生哲理而言,即使金斗玉璧,亦不过一根毫毛而已。权衡竞争之利弊究竟何如,非大智大哲之人不可为也,非大彻大悟之士不可明也。在“天下熙熙皆为,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特定时代特定社会中,那些一味热衷并奉行一二百年乃至三四百年前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不是你死我活,就是我死你活”的拼命竞争者,从历史的长河中看,只不过是一些庸庸碌碌蠕蠕而动的毛毛“蠢”而已,只不过是一些浑浑噩噩懵懂无知的“惷”汉而已。

一位哲人曾郑重其事地告诫世人说,请记住:这个世界,既不是有权人的世界,也不是有钱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当着“义”、“利”冲突的时候,究竟是选择“义”呢,还是选择“利”呢?这是考验一个人“义利观”的试金石与分水岭。孔子在《里仁篇第四》之十六章中写道:“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在《宪问篇第十四》之十二章中写道:“……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约)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将“见利思义”看作“成人”的首要条件。在《子张篇第十九》之一章中又将“见得思义”看成“士”的重要条件之一。即便在竞争相当激烈的社会中,也要以义为上,做一个“有心人”,不断追求“和谐”。“人干好事天给路”(中国甘肃省永登县薛家湾吉普赛人谚语),尔虞我诈,钩心斗角,是绝对得不到任何福报的。《中国医药报》2006年12月5日所刊载的任武贤、索宝祥的《〈论语〉与企业社会责任》一文言:“《论语》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典籍,涵盖了深刻的哲理,规定了‘社会人’的行为准则,处处散发着人文关怀和道德魅力,被国人奉为圭臬(ɡuīniè)。”“二战后的日本在一片废墟上以惊人的速度恢复了国力,不少研究者认为,这与儒家文化在日本的传播延续是分不开的。日本‘工业之父’涩泽荣一曾用《论语》作为培训企业管理者的教材;日本学者村山孚的《新编〈论语〉》在日本企业界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松下电器商业学院通过学习《大学》、《论语》等儒家经典,确立了‘商业之道在于道’的思想。在日本,‘《论语》+算盘’已经成为一种著名的经营模式,其基本精神就是‘义利合一’,即以公益为利,利即是义——承认谋利有其正当价值,但必须用道德对其进行规范指导,使其符合社会伦理。”“被誉为日本‘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说过:‘松下生产人,同时生产电器。’”“《论语》所强调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要想发展壮大,也要允许并帮助别人发达。有人以竞争残酷为借口,不惜采用不正当竞争手段挤垮他人,谋求垄断,其实是一种并不高明的做法。”

损人利己,惟利是图,是一种道德低下的卑劣行为,只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才是人类最高尚的道德行为,尤其是后者。如何判断一个民族的优劣性问题,于2006年谢世享年九十有七的著名学者张中行(hánɡ)“曾提出过一个简单的标准,就是把一个无辜的人绑起来,让别人可以随便打,打了白打,看有多少人会动手。残害同类的是糟糕的民族,只有宁肯自己挨打挨骂也绝不打人骂人的,才称得上优秀”(《作家文摘》2006年3月10日摘自于同年2月22日《中华读书报·陈洁·女儿眼中的张中行:流年碎影,都付顺生琐话》)。同样,在竞争中宁可牺牲自己利益也绝不损害他人利益的人,才可称得上是一位优秀的人。

作为“社会人”,在和人、和社会、和国家、和世界相处时,应该时时刻刻想到他人、想到社会、想到国家、想到世界,想想自己是否有不道德的行为于他人、社会、国家、世界。中国有句成语叫“以邻为壑”,说战国时期,魏国有个相国名白圭(ɡuī)。魏国发生了水灾,白圭兴修水利,高筑堤坝,使洪水流到邻国。白圭非常自得,以为自己治水有功。孟子到了魏国,白圭还洋洋得意地对孟子夸耀自己的治水之功,说他比大禹还强。孟子则很不以为然,直捷了当地批评了他。《孟子·告子》(下)有一段话就是,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为壑。”“壑”是山沟或大水坑的意思,此处作“大水坑”讲。试想,大禹治理水患,顺着水的本性,采用疏导的方法,将水引向大海,以四海为壑;而白圭则自私自利,高筑堤坝,使洪水流到邻国。一个个邻国变成一个个大水坑,房倒屋塌,良田汪洋,“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背井离乡者不知有多少人矣!这种不道德的行为,不仅受到当时民众的谴责,就是两千年后的今天,对于他将灾祸转嫁于他人的恶劣行径,也是没有人不唾骂的。历史的耻辱柱上,早就刻上了他的臭名。

近世国学大师梁启超在《为学与做人》一文中写道:“人类心理,有知(智)、情、意三部分。这三部分圆满发达的状态,我们先哲名之为三达德——智、仁、勇。为什么叫‘达德’呢?因为这三件事是人类普通道德的标准,总要三件具备才能成一个人。三件的完成状态怎么样呢?孔子说:‘知(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知(智)育要教道(导)人不惑,情育要教道(导)人不忧,意育要教道(导)人不惧。教育家教学生,应该以这三件为究竟;我们自己的自己教育自己,也应该以这三件为究竟。”真正要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必须是一位“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人,否则是很难做到这十二个字的。此处选录两篇小故事借以说明此问题:

分享生命

有个登山者,在山中遇到暴风雪,因而迷了路。这场暴风雪是他始料未及的,他的御寒装备不足,他明白如果不尽快找到避寒处,就非被冻死不可。他走啊走啊,不敢停歇下来;但即便如此,他的四肢还是被冻得麻木了。他抬着越来越沉重的双腿,非常绝望。就在这个时候,他的脚踢到一种硬梆梆的东西,低头仔细看看,居然是一个人。原来这不幸的人已经快冻僵了,倒在地上,不能动弹。登山者停了下来,发现自己正面临着一个困难的选择:是继续赶路拯救自己,还是留下来设法拯救这个生命垂危的陌路人?短短一瞬间,他就下定了决心。只见他毅然地在那个垂危者身边跪下,甩掉手套,开始按摩他的双手双腿。没过多久,那人的血脉就流通了,而登山者在助人的过程中也不期然地暖透了自己的双手乃至身心。最后,这两个人互相搀扶着,终于走出了风雪肆虐的大山……

(《报刊文摘》2001年3月22日摘自《知音》

第4期上半月版 作者 张丽钧)

三个火堆

严寒的冬天里,一群人点起了一堆火。大火熊熊昂昂,烤得人浑身暖烘烘的。有个人想:天这么冷,我绝不能离开火,不然我就会冻死。其他人也都这么想。于是这堆无人添柴的火不久便灭了,这群人全被冻死了。

又有一群人点起了一堆火,一个人想:如果大家都只烤火不捡柴,这火迟早会灭的。其他人也都这么想。于是大家都去捡柴,无人烤火。可这火不久也熄灭了。原因是大家只顾捡柴,没有烤火,都被陆续冻死在了捡柴的路上,火最终因缺柴而灭。

又有一群人点起了一堆火,这群人没有全部围着火堆取暖,也没有全部去捡柴,而是制定了轮流取暖捡柴的制度,一半人取暖,一半人捡柴。于是人人都去捡柴,人人也都得到了温暖,火堆因得到了足够的柴源不住地燃烧,大火和生命都延续到了第二年春天。积极主动,忘我牺牲,对于一个组织一个团队来说,这是一种难得的精神,但绝不能是其生存的根本,靠主动靠奉献只能维持一时,铁的制度才能维持长久。

(《报刊文摘》2001年3月12日摘自2000年

第12期《新一代》作者 王进晔)

这两篇小故事,都告诉人们一条真理,在生命面临垂危的时刻,是他们选择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圣言,才使之逢凶化吉,遇难呈祥,终而挽救了自己的生命。

唐代僧人佛教禅宗第六祖慧能说:“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孔子《论语》作为中国人乃至全世界人之“圣经”,它是人们心中的一盏长明灯,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可以开心智,救民心,正如慧能所说的“能除千年暗”,“能灭万年愚”。当我们真正感悟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伟大意义时,是否可以拿出地藏菩萨“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为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精神来!

附注:1. 所引第一篇小故事曾作为2003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话题,考生受益非浅。2.请友人于淮仁先生修改打印,谨表谢意。

于甘肃中医学院“志道堂”

2007年2月11日夜

吴正中

甘肃省永登县薛家湾村在哪个乡镇

在永登县红城镇

从济南永登县薛家湾怎么走

话说你先要到兰州 才能有然后

从济南永登县薛家湾怎么走

以下是详细的行走方案可做产考
驾车路线:全程约1555.9公里
起点:济南市
1.济南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东方向出发,沿经二路行驶100米,左转进入纬二路
2) 沿纬二路行驶230米,过右侧的丽山大厦约190米后,稍向左转进入天成路
3) 沿天成路行驶990米,稍向右转进入济泺路
4) 沿济泺路行驶810米,进入无影山中路
5) 沿无影山中路行驶480米,稍向右转上匝道
6) 沿匝道行驶41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北园高架路
7) 沿北园高架路行驶1.6公里,朝二环西路/段店立交桥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北园高架
8) 沿北园高架行驶820米,直行进入北园高架路
9) 沿北园高架路行驶1.1公里,右前方转弯进入匡山立交
10) 沿匡山立交行驶820米,直行进入二环西路高架
11) 沿二环西路高架行驶2.8公里,过右侧的山东饮马大厦,朝G3/G35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天桥立交
12) 沿天桥立交行驶1.7公里,过济南天桥立交约410米后,直行进入济广高速
13) 沿济广高速行驶4.6公里,朝北京/聊城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济南槐荫枢纽立交
14) 沿济南槐荫枢纽立交行驶430米,过槐荫枢纽立交约420米后,直行进入济南绕城高速
15) 沿济南绕城高速行驶7.7公里,直行进入京台高速
16) 沿京台高速行驶9.8公里,朝夏津/高唐/石家庄方向,稍向右转进入齐河北立交
2.沿齐河北立交行驶1.8公里,过齐河北立交,右前方转弯进入青银高速
3.沿青银高速行驶267.5公里,朝阳泉/太原方向,稍向左转上匝道
4.沿匝道行驶1.5公里,直行进入京昆高速
5.沿京昆高速行驶199.7公里,朝临汾/吕梁/平遥/晋祠方向,稍向右转进入罗城枢纽
6.沿罗城枢纽行驶91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京昆高速
7.沿京昆高速行驶34.0公里,直行进入青银高速
8.沿青银高速行驶494.6公里,过靖边立交,朝中宁/兰州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9.沿匝道行驶1.5公里,直行进入定武高速
10.沿定武高速行驶159.3公里,朝中宁方向,稍向左转进入恩和枢纽
11.沿恩和枢纽行驶1.5公里,直行进入京藏高速
12.沿京藏高速行驶273.1公里,朝机场/西宁/G6/G30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忠和枢纽
13.沿忠和枢纽行驶790米,直行进入京藏高速
14.沿京藏高速行驶20.2公里,朝机场/武威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树屏枢纽
15.沿树屏枢纽行驶730米,直行进入连霍高速
16.沿连霍高速行驶4.9公里,朝武威/酒泉方向,稍向右转进入茅茨岘枢纽
17.沿茅茨岘枢纽行驶810米,直行进入连霍高速
18.沿连霍高速行驶55.8公里,到达终点(在道路左侧)
终点:薛家湾

中国是不是有吉卜赛人的后裔

肯定有的。薛家湾村位于中国甘肃永登县半山坡上,共有144 户人家7640 人。这里土地贫瘠,五谷不丰,村民半年耕种,半年背井离乡,四处流浪,以占卜算卦看手相谋生,足迹遍及陕西、甘肃、宁夏、江西、浙江等地。薛家湾人占卜算卦的主要方法有:课巾(推八字)、交合昭盘(观面相)、交合托罩(看手相)、鸟占、解梦、神机敕、禳解术等。村民外出流浪时,带着家养的狗与毛驴,用来护身与驮行李。他们对这门祖传秘术,严格遵循父传子、母传媳的规矩。为防秘术外泄,他们长期以来不与外族通婚。薛家湾80%的男人擅长此术,其高手闻名遐迩。薛家湾人还有一种奇特的能力,此能力是迫于生存的压力而产生的,即通行一种隐语,这种隐语被称为“绍句”。他们把炕叫“文台”,把开水叫“滚轮子”,把首饰叫“托照什”,把房子叫“开瓜”,把丈夫叫“荷代”,把妻子叫“咽支”,把吃饭叫“绕散长”,把孩叫“阿燕子”等。绍句是在有外人在场又需保守秘密时才使用的。薛家湾人的文化特点引起众多学者的兴趣,纷纷前来考察。 薛家湾人身分之谜学者们发现薛家湾人的生活方式极像吉卜赛人,其女子的长相也颇似吉卜赛人。于是,有人猜测他们是吉卜赛人的后裔。中国天津史学家杨志政支持这种猜测。他考证说,元、明时,蒙古帝国占领了印度北部,使生活在当地的吉卜赛人向中国西北部流徙。在《元史》中,有“罗嘿(即吉卜赛人)等扰民,宜依例决遣置屯田所”的记载;《明史》也有“明泰州(今天水市)有罗嘿户,汉人不与通婚,自相嫁娶”的记载。这都说明,当时的西北地区有吉卜赛人生活的踪迹。但有不少学者持反对意见,认为薛家湾人非印度吉卜赛人的后裔。有学者考证地方史,指出薛家湾人系苗族后裔, 其祖先是被流放到敦煌时遗留下来的苗蛮。有学者根据一些遗存的古籍, 认为薛家湾人的祖先可能是来自中国湘鄂一带的移民,身分是西征、戍边的兵士。

在薛家湾算命一般要多少钱?

这个我知道,有个姓冯的。在推算八字方面比较好,收费单项是40元,调解的话100元上下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