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定的后代名字,朱元璋的后代名字

2023-09-22崇庆运势网热度: 7401

关于朱元璋的子孙的名字

爽带木,变体

朱元璋文化不高,但给后代取名很牛,取名规则朱家子孙至今仍在用_百度知...

许多人都知道,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个泥腿子出身的皇帝。他小时候给地主放过牛,当过和尚,还做过一段时间的乞丐,但从来没读过书,甚至是没见过书,所以是个标准的文盲。后来在行军打仗的过程中,朱元璋通过努力学习,终于成功扫盲,但文化水平也仅限于认识字而已。

朱元璋在做了皇帝后,偶尔也会诗兴大发来上一首,但基本都属于打油诗的级别。有几首水平较高的还是身边那些文官们帮忙给润色的。不过,虽然朱元璋文化水平不高,但给子孙后代取名字方面却很牛。

古代中国的大家族在给子孙取名的时候,都要讲究字辈。朱元璋是个泥腿子出身,他的祖父叫朱初一、父亲叫朱五四,朱元璋自己的原名叫朱重八,这样的名字自然就谈不上什么字辈排行了。但朱元璋当了皇帝后,他们老朱家就是天字第一号的大家族了,所以自然要遵照古代的礼制,给子孙后代取上字辈了。

朱元璋共有二十六个儿子,在他儿子这一辈人中,还没有开始排字辈。但朱元璋的这二十六个儿子名字都有一个特点:全部是木字旁的单名。比如长子朱标、次子朱樉、三子朱棡、四子朱棣、五子朱橚。

朱元璋的二十六个儿子中有两人幼薨,所以没有得到封号。朱元璋给剩下的二十四个儿子每人取了一首五言类诗体字辈,每首二十个字,总共四百八十字,且没有重复字。太子朱标世系的字辈是“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朱标的儿子就是允字辈,比如后来的建文帝朱允炆、吴悼王朱允熥、衡愍王朱允熞。朱标的孙子是文字辈,重孙是遵字辈。不过,后来朱允炆当上皇帝没几年,皇位就被他的四叔燕王朱棣给夺走了,所以朱标这一世系基本就凉了。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上面说到的朱允炆、朱允熥、朱允熞,除了中间的允字外,第三个字还全部带火字旁,这就是朱元璋给子孙后代取名最牛的地方了。

朱元璋的儿子名字全部是带木字旁,按照古人五行相生的原则,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所以老朱家第三代人名字的第二个字按字辈排,第三个字必须全部带火字旁,以符合木生火的说法。所以,朱元璋的子孙名字,五行方面是从儿子辈开始算,五代人为一个轮回(木火土金水),字辈方面从孙子辈开始算。

明朝从第三位皇帝开始,一直到明朝灭亡,就一直是燕王朱棣,也就是永乐皇帝这一世系了。朱棣世系的字辈是“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朱棣儿子的名字是:朱高炽(明仁宗)、朱高煦(煦字五行属火)、朱高燧、朱高爔。朱棣孙子的名字是朱瞻基(明宣宗)、朱瞻埈、朱瞻墉等共十人。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检是由字辈,也就是“厚载翊常由”中的最后一个字。

在朱元璋所有儿子中,朱标、朱棣这两个世系因为出了皇帝,所以被大家熟知。但还有个世系也非常出名,那就是朱元璋第十八子岷王朱楩世系,他的字辈是“徽音膺彦誉,定干企禋雍。崇理原谘访,宽镕喜贲从。”

岷王朱楩这一世系在明朝时期只能算普普通通,和其他藩王没什么区别。但这一世系的后人中却出了一位家喻户晓的大人物。如今,这位值得每个中国人尊敬的老人依然身体健康。他是谁呢?笔者在这里卖个关子,大家可以自己在岷王世系的字辈中去寻找答案!

朱元璋的后代都有谁?

朱元璋后代一共有26个儿子,分别如下:

长子朱标,即后来建文帝的生父。他生性仁慈、敦厚,在兄弟、大臣们之中也很有威信,他很受朱元璋喜爱,朱元璋也很早就立了他为太子,确定了他为皇位接班人。可惜天妒英才,在公元1392,视察陕西之后,因风寒病逝,年仅三十七。

次子朱樉,被封为秦王。曾因在封地有过失,被召回京城,太子朱标巡视秦地回来后,从中调解,后让其返回藩地。公元1395年,他受命征伐洮州叛乱,将其平定。但不幸的是,他在征伐过程中由于露宿山野得了瘴疠,没过多久就因这个病影响去世了,年仅四十。

三子朱棡,被封晋王。他很受朱元璋重用,权力比较大,加上人比较骄纵,导致有人甚至上告他要谋反,幸得朱标保全。公元1398年,朱棡因病去世,年仅四十。

四子朱棣,这个大家应该很清楚,他被封为燕王,后成为皇帝,在他统治时期明朝越来越强盛,开启了永乐盛世,公元1424年,朱棣在北征归途中去世,享年64岁。

五子朱橚,被封周王,是个文化人,对医学有研究,曾编著了有《救荒本草》等医学作品,对当时的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六子朱桢,被封楚王,天资聪颖,为朱元璋所喜爱,曾在讨伐西南叛乱时,不亲莅军,被朱元璋所诘责,自此失宠。最终于公元1424年去世,享年61岁。

七子朱榑,被封齐王。性格残暴,有野心。建文帝时期,被建文帝借机削藩,废为庶人。朱棣登基后,恢复其藩王。但因又想图谋不轨,再被废为庶人,从此一直被软禁于南京,一直到死亡。公元1428年去世,享年64岁。

八子朱梓,被封潭王。因胡惟庸案被牵连,害怕被诛杀,一直焦虑不安。之后朱元璋召见他,由于害怕,他选择了与自己妃子一起自焚而死。

九子朱杞,被封赵王。无重大事迹,于公元1370年夭折,年仅一岁。

十子朱檀,被封鲁王。因才华横溢,礼贤下士,民声不错。但后来因作死服食金丹,导致毒发伤目而亡,年仅十九岁,这个属于自己作死的。

十一子朱椿,被封蜀王。喜欢读书,博学多才,在朝中有“蜀秀才”之称。一直在蜀地兢兢业业,于公元1423年去世,享年53岁。

十二子朱柏,受封为湘王。建文帝时期,被人告发谋反,被召京师询问时,选择自焚而死,年仅二十九岁。

十三子朱桂 ,被封豫王,建文帝时期被废为庶人。明成祖登基后,恢复王爵。公元1446去世,享年73岁。

十四子朱楧,先受封汉王,后改肃王。公元1420年去世,享年44岁,无重大事迹。

十五子朱植,被封辽王。在建文帝与朱棣矛盾重重之时,他没选择与朱棣联手,而是选择赴京师讨好建文帝。朱棣当皇帝后,对朱植当时不支持自己很不满,对他的态度很不好。所以他的结局是不咋好的,作为一个王他只留下有校厨役三百人。最终于1424年去世,享年四十八。

十六子朱栴,封庆王。他勤奋好学,十分忠孝,一直有不错的名气,所以朱元璋才会让他作为重要藩王,主持边塞大局。后来因被很多人参奏不法,让明英宗对他猜忌,导致朱栴郁郁成疾,一病不起,最终病逝于王府,享年61岁。

十七子朱权,被封宁王。在靖难之役时,被朱棣绑架,被逼迫反叛建文帝。朱棣即位后,将其改封于南昌,对其进行迫害,朱权没办法,寄托于道教,最后郁郁而终,享年七十岁。

十八子朱楩,封岷王。建文帝时期,因被西平侯沐晟告发不法,被废为庶人。朱棣登基后,虽被恢复爵位,但朱棣对他也不放心,将其他削除护卫、官属,之后还曾将其从云南迁至湖南。公元1450年去世,享年71。

十九子朱橞,被封为谷王。在助朱棣登基中有大功,于是居功自傲,骄横霸道,被朱棣被废为庶人,之后入狱,最终在狱中去世,享年四十九。

二十子朱松,虽受封韩王,但未就藩。无重大事迹。于1407病逝于南京,年仅28岁。

二十一子朱模,封沈王。无重大事迹。公元1431年去世,享年五十一岁。

二十二子朱楹,被封安王。无重大事迹。公元1417年去世,年仅三十五岁。

二十三子朱桱,封唐王。也无重大事迹。公元1415去世,年仅二十九。

二十四子朱栋,被封郢王。公元1414病逝,年仅二十六。

二十五子朱彝,封为伊王。为人残暴,封地百姓深受其害。公元1414年病死,年仅26岁。残忍之人,活的短,也算恶人有恶报。

二十六子朱楠,出生一个月后夭折。

朱元璋的后人是谁?

中华人民前任总理朱镕基是湖南长沙人,他们这支朱家世居长沙安沙乡棠坡,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直系后裔,属于朱元璋第十八个儿子岷庄王朱楩这一支。
朱楩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周妃所生的庶十八子,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始封为岷王,原建国于岷州(今甘肃岷县)。洪武二十八年,改派朱楩南镇新收服的云南。后因在云南与沐英家不和,又多次非法胡为,擅收地方官印信,暴虐杀人,屡教不改,洪熙元年(1425年)四月,朱楩被明仁宗从云南北迁至武冈(今湖南武冈县)。从此,岷藩一支,自甘肃经云南,最后定藩于今湖南武冈。公元1450年, 朱楩去世,谥为庄,史称岷庄王。
当年,朱元璋有24房子孙。考虑到随着子孙繁衍,可能会名字重复,朱元璋于是亲自为子孙们制定了取名命字的原则和方法。他为24个儿子的后代世系,各拟定了20个字,每个字为一世。凡子孙初生,由宗人府依据世次顺序取双名,双名中的前一个字即太祖所取,后一个字则必须是一个以五行做偏旁的字,五行则以“火、土、金、水、木”为顺序,如“火”为朱元璋孙子辈命名所用偏旁。在朱元璋为24房子孙所取派语中,长房东宫懿文太子朱标的后裔世系派字是:“允文遵祖训,饮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第四房燕王府也即后来成为明朝帝系的朱棣后裔世系派字是:“高瞻祁见 ,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如建文帝朱允炆,即是朱元璋长房“允”字辈,“火”行。又如最后一个皇帝崇祯朱由检,即第四房第十代,属“由”字辈,“木”行。
朱元璋为第十八房朱楩后裔以制订的20个字派是:“徽音膺彦誉,定干企禋雍,崇理原谘访,宽镕喜贲从”。
岷藩王室的传递世系是:
一世:岷庄王朱楩。
二世:岷岷恭王朱徽糅
三世:岷顺王朱音瀼
四世:岷简王朱膺钚
五世:岷靖王朱彦汰
六世:岷康王朱誉荣
七世:岷宪王朱定燿
八世:岷王朱禋洪(朱定燿曾孙)
九世:岷王朱企崟(朱禋洪从叔)
公元1643年,流贼攻陷武冈,第9世岷王朱企崟被杀,明朝岷藩王族灭亡。
虽然在朱明一朝时,岷藩家族一支宗室成员,大都比较平常,没有产生特别优秀杰出的人物。不过,到了今天,这个家族的后人却产生了一位举世瞩目的杰出家,那就是现在中华人民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
据记载,朱镕基家族就是出自第8代岷僖靖王世子朱干跬的一个名叫朱小鲁的儿子。这支家族后来从湖南武冈又向东北迁到湖南省城长沙安沙乡的棠坡,成为棠坡多福堂朱氏。
朱小鲁生子朱其美,朱其美生子朱雍松,朱雍松生子朱崇相,朱崇相生子朱理泰,朱理泰生子朱原善,朱原善生子谘桂,朱谘桂生子朱访绪,就是朱镕基的祖父。
朱镕基的祖父叫朱访绪,号荷生,为光绪廿年举人,后任河南补用道。朱荷生生了6个儿子,三儿子叫朱宽浚,号介侯,是朱天池的父亲,晚清曾任过江陵等县的县令,辛亥革命后归隐田园不仕。最小的儿子叫朱宽澍,号希圣,即朱镕基的父亲。
朱镕基是朱宽澍的遗腹子. 1928年,他出生后,伯父朱宽浚为其取字为“长庚”,含有长命和有文名的双重寄托,同时又按族谱为其取名“镕基”。
由此可见,朱镕基总理是当年明朝一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19代孙,而且,朱镕基名字中的“镕”字,还是朱元璋在600年亲自为他取的。

大明皇室秘档!朱元璋后世子孙取名“潜”规则

1368年原名朱重八的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称帝。出身寒微、此时富贵至极的朱元璋进行了一项“取名”行动。首先他为自己的父兄修改姓名,将父亲朱五四改为朱世珍,大哥朱重五改为朱兴隆,二哥朱重六改为朱兴盛,三哥朱重七改为朱兴祖,自己呢?先改为朱兴宗,后又改为朱元璋。朱元璋兄弟的名字寓意很明显,“隆盛祖宗”!

改完先人的名字后,朱元璋又对后代子孙的取名进行了规定。朱元璋一共有26个儿子,这些人的名字均为一个字,且同为木字旁。如朱标、朱尽⒅扉Α⒅扈濉⒅扈鳌⒅齑弧⒅彀亍⒅烊ā⒅焖傻鹊龋不再一一列举,下文中会涉及。

(影视剧中李立群饰演的朱元璋)

对孙子以及后代子孙的命名,朱元璋也做出了规定,“所立双名、每一世取一字以为上字。其下一字,临时随意选择。下字俱用五行偏傍者,以火土金水木为序”。也就是说朱元璋将名字中的第一个字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并且拟出了二十个字作为标准。根据“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五行相生理论,朱元璋规定了第二个字的偏旁部首。具体情况如下:

1.太子朱标

(允

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皇位本来在朱标脉传承,但在1402年朱棣的靖难军攻入南京,建文帝以及长子朱

奎下落不明,次子朱文圭本囚禁,此后朱标这一脉子孙凋零,便消失在正史记载中。

2.秦王朱

(尚志公诚秉,惟怀敬谊

。辅嗣资廉直,匡时永信。)

秦王的封地在陕西西安,后世子孙一直保持王位,繁衍生息。1643年李自成攻陷西安,末代秦王朱

枢(第10辈)投降,后下落不明。

3.晋王朱?

(济美钟奇表,知新慎敏

。审心咸景慕,述学继前修。)

晋王的封地在山西太原,后世子孙一直保持着王位。1644年李自成大军攻下太原,末代晋王朱

桂(第10辈)投降,随从进入北京后下落不明。

4.燕王朱棣

(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朱棣由燕王成为皇帝,他的子孙也承袭了皇位,如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朱祁钰、朱见深、朱v樘、朱厚照、朱厚小⒅煸、朱翊钧、朱常洛、朱由校、朱由检等人。

5.周王朱

(有子同安睦,勤朝在肃

。绍伦敷惠润,昭恪广登庸。)

周王在河南开封,王位一直在子孙中延续。1642年李自成率军围攻开封,周王朱

枵(第10辈)迁居彰德,不久后病死。

6.楚王朱桢

(孟季均荣显,英华蕴盛容。宏才升博衍,茂士立全功。)

楚王的封地在湖北武昌,1643年起义军首领张献忠攻陷武昌,将末代楚王朱华奎(第7辈)掷入长江中溺死。

7.齐王朱_

(贤能长可庆,睿智实堪宗。养性期渊雅,寅思复会通。)

齐王封地在山东青州,建文帝削藩时,朱_曾被削去王爵,朱棣靖难后恢复了他的王位。1406年朱棣以朱_意图不轨为名,削去他的王位。1428年朱_与三个儿子同时暴卒,后代成为成为受到监管的“庶人”。

8.潭王朱梓

(福昌忻保定,嘉应必兴隆。启处询从式,尊闻汝贵中。)

潭王的封地在湖南长沙,1390年朱梓的岳父卷入胡惟庸案,一门被诛杀,朱梓因此惶恐不安,又听闻朝廷使者前来,恐惧之下他竟与妃子自焚而死,于是潭王一脉断绝。

9.赵王朱杞

朱杞于1369年出生,1370年受封,1371年即夭折,因此无世系。

10.鲁王朱檀

(肇泰阳当健,观颐寿以弘。振举希兼达,康庄遇本宁。)

鲁王的封地在山东兖州。1644年明朝灭亡后,末代鲁王朱以海(第9辈)逃到南方。南明弘光政权灭亡后,朱以海称监国,领导抗清运动,直到1662年朱以海病死于金门。

11.蜀王朱椿

(悦友申宾让,承宣奉至平。懋进深滋益,端居务穆清。)

蜀王的封地在四川成都,朱椿本人也知书好礼,朱元璋称其为“蜀秀才”。历代蜀王都比较贤明,明孝宗曾称蜀多贤王。1644年张献忠率领农民军攻克成都,末代蜀王朱至澍(第9辈)率妃妾投井而死。

12.湘王朱柏

(久镇开方岳,扬威谨礼仪。刚毅循超卓,权衡素自持。)

湘王的封地在荆州。朱柏“性嗜学”,同时“善弓矢刀槊”。或许也是因为这样,他成为建文帝削藩的首要目标。身为皇子、贵为亲王,朱柏不愿意受辱,1399年朱柏阖宫焚死,因而世系断绝。

13.代王朱桂

(逊仕成聪俊,充廷鼐鼎彝。传贻连秀郁,炳耀壮洪基。)

代王的封地在山西大同,朱桂在靖难之役期间因准备支持朱棣而被废,朱棣称帝后,恢复了他的王位。朱桂不仅是朱棣的13弟,同时他的妻子是徐达的第二女,也就是徐皇后的妹妹。1644年李自成大军攻入大同,末代代王一门被杀。

14.肃王朱D

(瞻禄贡真弼,缙绅识烈忠。曦晖跻富运,凯谏处恒隆。)

肃王的封地在兰州。1643年李自成的起义军攻破兰州城,末代肃王朱识f(第8辈)随即投降,后不知所终。

朱元璋发明的取名规范:明朝皇室后裔沿用至今

许多人知道朱元璋是开创明朝的人,但可能不知道朱元璋发明了一个命名规则,使用了七百多年,到现在还在用。在说这个命名规则之前,我们先来看朱元璋的名字。

朱元璋一开始不叫朱元璋而叫朱重八。为什么叫朱重八呢?这跟当时元朝的取名政策有关。元朝规定平民老百姓不能取正式的姓名,只能按排行或或者父母年纪相加来取。

比如朱元璋的曾祖叫四九,这应该是出生时父母的年纪相加。而朱元璋的祖父叫初一,这就是排辈份了。朱元璋的父亲叫朱五四,这是年龄数。到了朱元璋,他按辈份成为朱重八。再举个例子,朱元璋的对手张士诚,他的名字原本叫张九四。

到了后来,朱元璋觉得自己这个重八太土气了,不好听,亲自给自己改名为朱元璋,这个意思很明白了,就是诛元的一个璋。他确实成功了,灭了元朝当了皇帝。而在取名上,朱元璋觉得给后代起个好名很有必要,不能再让子孙重八重九的这么叫下去。于是,他很有系统地安排了一个取名大法。名取两个字,第一个字是辈份字,他精心给自己的孙子们分别安排了一行字,以后大家就按这个字起。

朱由检等等。

这样的好处是名字不容易重复,不容易出现孙子跟某高祖的名字一样的问题。而且这一来,辈份很清楚了。不像刘备,号称是中山靖王之后,到底是不是,就是刘备自己也未必说得准。

好了,再说名字里的第二个字,这个字比较有特色了,是按照五行:金木水火土来起的。字里必须按顺序使用这种偏旁。比如父亲用了火偏旁,儿子就得用土字偏旁。

这个寓意很好,五行相生,源源不绝,但实际上很麻烦,因为有的偏旁字不多,比如土偏旁,金偏旁。所以朱家后来大造字,造了很多怪字,大家都不认识,就朱家人知道。五行取字的例子就不举了,上面列的皇帝名,他们的最后一个字都是五行偏旁,不过这一规则并不适用于明太祖的侄孙靖江王的子孙,直到今天,朱元璋的后代仍在使用这一套系统进行命名。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