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对应人体病症,学易经的人下场很惨是真的吗

2023-10-15崇庆运势网热度: 10121

易经八卦体质之(二)阳虚体质

二、坤卦体质之阳虚体质

      从坤卦卦象“☷”来看,三爻都是阳爻"--",属性纯阴,缺阳。因此,坤卦体质即为阳虚体质。

        阳虚体质是指当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时易出现体内阳气不足、阳虚生里寒的表现,人体一般表现为手脚冰凉,畏寒怕冷,面色苍白,气息微弱,体倦嗜卧,畏寒肢冷,全身无力或有肢体浮肿,舌淡胖嫩且边有齿痕,苔淡白,脉沉微无力,食欲不振;性格内向,不喜欢动,喜欢安静。阳虚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寒邪外侵或过食寒凉之品、忧思过极、房事不节以及乱用清热解毒,苦寒之药,抗生素等而致阳气损伤。

      发病倾向:易患痰饮(痰饮指体内水液不得输化,停留或渗注于体内某一部位而发生的病证)、肿胀、泄泻等病,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痹症,关节炎,哮喘,慢性肠炎,男子阳痿,女子痛经。
      这种导致阳虚体质的阳虚证可见于人体各个脏器。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况,须辨证施治。
      1.心阳虚证(倦怠、不爱动,喜欢安静) 证候:心悸心慌,心胸憋闷疼痛,形寒肢冷,失眠多梦,心神不宁,舌淡胖或紫暗,苔白滑,脉弱或结代。治则:温补心阳。主方:保元煎等。
      2.肺阳虚(手脚冰冷,口干不渴、易患感冒) 又称肺气虚寒证,是指阳气亏虚,肺失温煦,肺阳不足,气虚卫外不固而出现的证候。多由内伤久咳、久哮、肺气耗损所致。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吐涎沫,质清稀而量多,短气息微,形寒肢冷,自汗,背寒如掌大,易感冒,面白神疲,口干不渴,舌质淡胖,苔白滑润,脉迟缓或迟紧。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纤维化,肺不张,肺硬变,矽肺,或合并慢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治则:温肺益气,降气化痰,止咳平喘。主方:胡桃人参汤等。

        心肺阳虚,致脾湿不升,胃郁不降,饮食不能运化精微,变为饮邪,停于胃口为满闷,溢于膈上为短气,渍满肺窍为喘促,滞腻咽喉为咳吐粘涎,甚或阴霾布满上焦,心肺之阳不能畅舒,转郁而作热,或阴气逼阳外出为身热,下肢自汗,迫阳气上浮为耳聋。治则:燥湿化痰。主方:理饮汤、回阳升陷汤。

        肺阳虚容易导致脾气虚,大肠的消化功能以及蠕动功能就会受到影响,出现便秘,主要的症状就是感觉到有便意,但是很难正常地排出到体外。治则:健脾益气。主方:甘草干姜汤合四君子汤进行加减。
      3.脾阳虚证(肠鸣、小腹寒、泄泻) 证候:食少,大便溏薄,肠鸣,腹中冷痛,因外感寒、湿之邪或进寒凉菜饮食加剧,舌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滑或有齿痕。治则:温中健脾。主方:理中汤、附子理中汤等。
      4.胃阳虚证(喜热饮、胃痛、胃胀、胃酸、食欲不振,不消化,说话没力气) 是指阳气不足,胃失温煦,以脸色苍白,口臭,胃脘冷痛,畏冷肢凉,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多因饮食失调,嗜食生冷,或者过用苦寒,或脾胃虚弱,阳气自衰,或久病失养,其他脏腑病变的影响,伤及胃阳。常见症状有胃脘冷痛,绵绵不已,时发时止,喜温喜按,食后缓解,泛吐清水或夹有不消化食物,食少痞满,口淡不渴等,胃阳虚要忌食生冷食物,多食用温补容易消化的食物进行调补,如小米汤,炖鸡汤。治则:温中健胃,主方:理中汤,小建中汤等。

      积食选用保和丸脾胃患病一般表现为胃痛,总有饱胀感、食欲减退,甚至出现呃逆、烧心等症状,老百姓多称之为“脾胃不和”。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引起的食欲不振、腹部胀痛、大便不调等可用香砂和胃丸来调治。该方以香砂六君子汤为基础,加理气、消食、祛湿中药组合而成,功效健脾开胃,行气化滞,适用范围较广。但是,同时伴有口臭、恶心、大便秘结、舌红苔黄等明显实热证患者及有口干、舌红少津、大便干等阴虚患者不适用该药。

      5.肝阳虚证(胁肋隐痛、指甲不荣、眼花视物、不明粗糙无华、意志消沉、多疑善虑) 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两肋不适、面色发青、脚趾甲钝、受威胁肿胀。肝主疏泄,其性升发,喜条达恶抑郁,以舒畅全身气机,推动血液和津液运行。肝阳虚,疏泄无力,水液内停可见水肿、臌胀;血行不畅可致男子阳痿不举,举而不坚;可致妇女月经不调,经迟,崩漏。肝疏泄胆汁,助脾胃运化,木不疏土,胆汁排出不畅,则出现纳呆、便溏、黄疸。肝主疏泄,调畅情志,为将军之官,主谋略。肝阳虚,则见意志消沉、多疑善虑。肝主藏血,血舍魂,肝阳虚,肝血不温,手足厥冷,脉细欲绝(即为当归四逆汤所治证)。肝主筋,其华在爪,肝筋失其温养,则其人动作迟缓,不耐劳作,膝胫酸软,不为休息所减,或见爪甲不荣,粗糙无华。肝开窍于目,肝阳气不升,气血不能上布于目,则视物不清,或不耐久视。肝阳虚证,每易兼他脏症状,如脾失健运、肺失肃降、心失温煦、肾阳不足,则又当细辨。意见建议:建议平时应该多注意休息,饮食清淡,忌寒凉刺激食物,避免过度劳累。治则:疏肝理气。主方:吴茱萸汤、吴萸四逆汤等。
      6.肾阳虚证(畏寒怕冷、尿频、阳痿 )证候:腰背酸痛,形寒肢冷,下利清谷或五更泻泄,多尿、遗精,阳痿,舌淡苔白,脉沉迟细弱无力。治则:温补肾阳。主方:金匮肾气丸、右归丸(补阳必补阴,同时增加六味地黄丸)。

        除上述方药外,可随症加减。浮肿、尿少加茯苓、泽泻、车前子利水消肿;遗精加金樱子、桑螵蛸收涩固精。由于阴阳互根,“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补阳温阳的同时加少量补阴之品,如枸杞、熟地、桑椹。阳虚常由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来,应以益气温阳散寒为治则,还应针对脏腑辨证,分别温补心、脾、肾之阳气。常加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白扁豆健脾益气。

      阳虚证在临床表现上是交错相伴,且复杂多变的。因此, 阳虚体质证症状表现多端,治疗大法当益气温阳散寒。因肾为一身阳气之根,脾为阳气化生之源,尤应益脾肾之气、温脾肾之阳。平素注意调护改善阳虚体质,防止发病。对于出现了阴虚体质的人我们给出以下建议:

      1 ,饮食上要多吃些令身体温暖的食物:粮食类的面粉、高粱、糯米等;肉类的羊肉、牛肉、鸡肉、狗肉、鹿肉、麻雀、公鸡等;鱼类的草鱼、鲫鱼等;菜类的韭菜、芥菜、香菜、南瓜、生姜等;坚果类的核桃、松子、腰果、花生;水果类的荔枝、龙眼、桃子、大枣、核桃、桔子、樱桃等。也要适当吃些熟萝卜、白菜、芹菜、青菜,以免进补过度而上火。单独吃青菜的时候需要用些热性的调料,如:生姜、大蒜、胡椒等。黄芪、枸杞可以作为炖菜煲汤的配料。身体虚弱的老人可以用虫草、人参少量多次补养。“冬吃萝卜夏吃姜,不老医生开处方”,“朝食三片姜,赛过人参汤”。
      2,不要熬夜,晚上阳气要进入各脏腑中休息补阳,熬夜会透支阳气而伤阳致虚。
      3,避免受风寒湿邪,《黄帝内经》讲“无厌于日”,人需要微微发汗,阳气生发。夏季如果人常处在空调房里不出汗,阳气生发不出来,久而久之会造成阳虚。阳生阴长,相互依存。冬季养阳,“阳杀阴藏”,互根互用,减少运动,汗多伤阳,晚上温水泡脚;脚下更需要穿暖和些;“脚下一份见凉,头顶一层霜”,脚下若不护暖,寒气会从涌泉穴进入则伤肾,久而久之会造成阳虚。
      4,“动则生阳”,养阳气,就是使气血流动通畅。加强体育锻炼,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和强度,如选择瑜伽、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活动。

        5,常用艾条灸命门、关元、中脘(腹胀证)、足三里,天枢穴(大便糖稀)以温补脾肾,强壮身体;冬季可以灸督脉。
[按语]

      有些人发胖就是由于脾阳虚引起的;多次减肥,多次反弹也容易造成阳虚体质。

水地比卦详解身体疾病和吉凶

;     如何用水地比卦详解身体疾病呢?在周易中,有六十四种卦象,其中之一就是水地比,根据水地比的卦象,可以推测出一个人未来的运势,一般呈现出水地比卦象的人,未来的运势也是不错的,基本上不会遇到什么阻碍,话不多说,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水地比卦问健康的结果吧!

一、水地比卦详解身体疾病
水地比卦问健康,首先根据水地比卦易理:鬼爻临木,有此卦象的人的肝经比较弱,很可能会有有头疼发热、感冒风寒、四肢不协、口眼歪斜、口渴瘫痪的症状发生。第二,水地比卦易理:坤宫木鬼,命主会有腹痛或腹泻的症状。第三,水地比卦易理:官鬼持世,病症多是旧疾,命主的病情不安。第四,水地比卦易理:鬼在内卦,命主要防晚上病重。

二、水地比卦详解吉凶
1、诸事顺利
      易经中,水地比卦是其中一种卦象,然后水就是坎的意思,地就是坤的意思,这两者融合在一起就是坎为上、坤为下,其中比是亲近互利的意思,整个卦象也就是说水在地面上流动,生生不息川流不止。大自然中,水都是在地上的,这是一种最合乎自然规律的卦象之一,这个卦象表示一切都会按照既定的目标进行下去,过程中很少会遇到什么阻碍,诸事顺利。
      水地比卦六爻吉凶详解和解卦
2、有辅佐的意思
      水地比卦象是一种吉利卦象,水地比卦的卦名为比,其中这个“比”字,就像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的样子,因此水地比这个卦象也有并列、并排的意思了。而前一卦为师,是打仗的意思,打仗胜利后,该开始治理国家了,治理国家需要有贤臣的辅佐,因此这一卦也有辅佐的意思。

易经河图洛书及八卦与人体经络对应关系

八经卦就是奇经八脉,《易经》六十四卦符号系统,就是人体经络系统的真实反映,它是人体经络的结构方程式。
督脉为乾,主持元阳,主一身阳气,为阳脉之海,统帅阳经。
任脉为坤,主持元阴,主一身阴气,为阴脉之海,统帅阴经。
冲脉为坎,主一身阴血,但有一点元阳居其中。
带脉为离,系腰身一周,内系胞宫为阴,外系筋脉,主一身强力,故二阳在外。
阳跷脉为震,交通阴阳,运行卫气,阳入于阴,故多一阴。
阴跷脉为巽,交通阴阳,运行卫气,阴入于阳,故多一阳。
阳维为兑,阳维维于六阳经,故有二阳。
阴维为艮,阴维维于六阴经,故有二阴。

人体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奇者,异也。因其异于十二正经,故称“奇经”。它们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其生理功能,主要是对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起着溢蓄、调节作用。

一、督脉循行图
督脉穴
督脉行脉之中行,二十八穴始长强,腰俞阳关入命门,悬枢脊中中枢长,筋缩至阳归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开,大椎哑门连风府,脑户强间后顶排,百会前顶通囟会,上星神庭素髎对,水沟兑端在唇上,龈交上齿缝之内。
督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1、循行部位:督脉起于小腹内,下出会阴,向后至尾骶部的长强穴,沿脊柱上行,经项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属脑,沿头部正中线,上至巅顶的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寥穴,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
2、分支:第一支,与冲、任二脉同起于胞中,出于会阴部,在尾骨端与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的脉气会合,贯脊,属肾。第二支,从小腹直上贯脐,向上贯心,至咽喉与冲、任二脉相会合,到下颌部,环绕口唇,至两目下中央。第三支,与足太阳膀胱经同起子眼内角,上行至前额,于巅顶交会,人络于脑,再别出下项,沿肩胛骨内,脊柱两旁,到达腰中,进入脊柱两侧的肌肉,与肾脏相联络。
3、生理功能:
(1)调节阳经气血,为“阳脉之海”:督脉循身之背,背为阳,说明督脉对全身阳经脉气具有统率、督促的作用。另外,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穴,督脉对阳经有调节作用,故有“总督一身阳经”之说。
(2)反映脑、肾及脊髓的功能:督脉属脑,络肾。肾生髓,脑为髓海。督脉与脑、肾、脊髓的关系十分密切。
(3)主生殖功能:督脉络肾,与肾气相通,肾主生殖,故督脉与生殖功能有关。

二、任脉循行图
任脉穴歌
任脉中行二十四,会阴潜伏二阴间,曲骨之前中极在,关元石门气海边,阴交神阙水分处,下脘建里中脘前,上脘巨阙连鸠尾,中庭膻中玉堂联,紫宫华盖循璇玑,天突廉泉承浆端。
任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1、循行部位:任脉起于胞中,下出于会阴,经阴阜,沿腹部正中线上行,经咽喉部(天突穴),到达下唇内,左右分行,环绕口唇,交会于督脉之龈交穴,再分别通过鼻翼两旁,上至眼眶下(承泣穴),交于足阳明经。
2、分支:由胞中贯脊,向上循行于背部。
3、生理功能:
(1)调节阴经气血,为“阴脉之海”:任脉循行于腹部正中,腹为阴,说明任脉对一身阴经脉气具有总揽、总任的作用。另外,足三阴经在小腹与任脉相交,手三阴经借足三阴经与任脉相通,因此任脉对阴经气血有调节作用,故有“总任诸阴”之说。
(2)调节月经,妊养胎儿:任脉起于胞中,具有调节月经,促进女子生殖功能的作用,故有“任主胞胎”之说。

易经 中金木水火土各指什么?

你说的是五行的属性,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属性,也就是说,水主财,为什么?财源财源,所以说财是水,但水不仅仅代表财,还代表很多东西,只要是流动的柔软的具有水特性的都可能看成是水。在色上,水就主黑色。等等,非常多,你可以发动自己的想象力,找出很多。
一、金

人体:代表呼吸系统。骨骼、牙齿、经络、肺等。

疾病:肺经受病,表现症状为虚体咳嗽,或气喘痰多咳血等。

方位:西。

季节:秋天(申酉戍月)。

性格:坚硬、刚强,有肃杀、义气、宁折不弯之性、硬利、寓意威武。

五味:辛辣。

五常:义。

五色:白。

二、木

人体:代表神经系统。肝胆、四肢、毛发等。

疾病:肝胆受病,表现症状为感冒风寒,四肢不和虚黄腑水等。

方位:东。

季节:春天(寅卯辰月)。

性格:曲直向上,有条达、侧隐、善良、仁慈、倔强、寓意仁厚。

五味:酸。

五常:仁。

五色:绿。

三、水

人体:代表生殖系统。肾脏、耳部器官,血液循环等。

疾病:肾经或血液受病,表现症状为恶寒盗汗,或遗精、白浊、浮肿等。

方位:北。

季节:冬天(亥子丑月)。

性格:弯转向下,有润下功能,主聪明智能,有流动变化的特性、寓意智慧。

五味:咸。

五常:智

五色:黑。

四、火

人体:代表心血系统。眼目、咽喉、小肠等。

疾病:心经受病,表现症状为发热咽喉干口舌燥等。

方位:南。

季节:夏天(巳午未月)。

性格:有炎上热烈之象,主礼,有文明、谦逊、光明之意、寓意礼仪。

五味:苦。

五常:礼。

五色:红。

五、土

人体:代表消化系统。皮肤、肌肉、脾胃等。

疾病:脾胃有病,表现症状为胃脘(心口)疼痛、消化不良等

方位:居中。内地、本地、中心地带、在四面八方方位上居中。

季节:每季的末季,即:三(辰)、六(未)、九(戍)、十二(丑)月。

性格:厚重、容纳、承载特性,主诚实、守信、踏实认真、主静、有信仰、寓意信用。

五味:甜。

五常:信。

五色:黄。

易经里没有教人怎么算卦啊,也没有教人体与易经的关系,甚至有人说相学与...

大概先生看的是入门的书,但是,你最好把他看懂了,当然看起来是烦的,为什么因为它是很枯燥无味的,但是历代大家,都是从原点开始,最成为高人的,我身边就有个高人,卦象搞不懂,最后是不了了之

中医和易经是一脉相承的,原理是一样的吗?为什么?都有哪些原理的?

易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本,不只是中医,还有武术、兵法、风水等都是根源于易经,古代人的思维模式都受易经影响非常大,大致都是讲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一元论等等都是其基本理论。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