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名字由来,天干含义详解

2023-10-26崇庆运势网热度: 16220

天干、地支是什么来历?有什么含义?

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
天干地支相当于树干和树叶。它们是一个互相依存,互相配合的整体。中国古代以天为“主”,以地为“从”。“天”和“干”互联叫做“天干”;“地”和“支”互联叫做“地支”,合起来就是“天干地支”。
天干有十个字,依次顺序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总称为“十天干”。
地支有十二个字,依次顺序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总称为“十二地支”。
天干地支原始意义,有这样有趣的说法:
1.天干
(甲)象草林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又有认为,甲者铠甲也,把万物冲破其甲而突出了。
(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伸长。乙者轧也。
(丙)丙,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然著见而明。
(丁)壮也,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
(己)起也,纪也,万物仰屈而起,有形可纪。
(庚)更也,秋收而待来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又有认为,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
(壬)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
(癸)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明芽。
2.地支
(子)孽也,草木生子,吸土中水分而出,为一阳萌的开始。
(丑)纽也,草木在土中出芽,屈曲着将要冒出地面。
(寅)演也,津也,寒土中屈曲的草木,迎着春阳从地面伸展。
(卯)茂也,日照东方,万物滋茂。
(辰)震也,伸也,万物震起而生,阳气生发已经过半。
(巳)起也,万物盛长而起,阴气消尽,纯阳无阴。
(午)仵也,万物丰满长大,阳起充盛,阴起开始萌生。
(未)味也,果实成熟而有滋味。
(申)身也,物体都已长成。
(酉)老也,犹也,万物到这时都犹缩收敛。
(戌)灭也,草木凋零,生气灭绝。
(亥)劾也,阴气劾杀万物,到此已达极点。
这种有趣的天干地支,据说其发明者是四五千年前上古时期的大挠氏。例如唐代刘恕在《通鉴外纪》中就引古书说:“(黄帝)其师大挠。。。始作甲子。”大挠作甲子虽是传说,但从殷商的帝王名字叫天乙(即成汤),外丙,仲壬,太甲等来看,干支的来历必早于殷代,即在三千五百年之前便已出现了。
起先,我们祖先仅是用天干来记日,因为每月天数是以日进位的;用地支来记月,因为一年十位个月,正好用十位地支来相配。可是随之不久,人们感到单用天干记日,每个月里仍然会有三天同一干,所以,便用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分别依次搭配起来的办法来记日期,如《尚书。顾命》就有“惟四月哉生魄。王不择。甲子,王乃洮颂水,相被冕服,凭玉几”的记载,意思是说,四月初,王的身体很不舒服。甲子这一天,王才沐发洗脸,太仆为王穿上礼服,王依在玉几上坐着。后来,干支记日的办法就被渐渐引进了记年,记月和记时了。
六十花甲子
中国农历采取天干地支作为计算年,月,日,时的方法,就是把每一个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的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用来作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代号。把“天干”中的一个字摆在前面,后面配上“地支”中的一个字,这样就构成一对干支。如果“天干”以“甲”字开始,“地支”以“子”字开始顺序组合,就可以得到:
六十花甲子
1.甲子 11.甲戌 21.甲申 31.甲午 41.甲辰 51.甲寅
2.乙丑 12.乙亥 22.乙酉 32.乙未 42.乙巳 52.乙卯
3.丙寅 13.丙子 23.丙戌 33.丙申 43.丙午 53.丙辰
4.丁卯 14.丁丑 24.丁亥 34.丁酉 44.丁未 54.丁巳
5.戊辰 15.戊寅 25.戊子 35.戊戌 45.戊申 55.戊午
6.已巳 16.已卯 26.已丑 36.已亥 46.已酉 56.已未
7.庚午 17.庚辰 27.庚寅 37.庚子 47.庚戌 57.庚申
8.辛未 18.辛巳 28.辛卯 38.辛丑 48.辛亥 58.辛酉
9.壬申 19.壬午 29.壬辰 39.壬寅 49.壬子 59.壬戌
10.癸酉 20.癸未 30.癸巳 40.癸卯 50.癸丑 60.癸亥
这六十对干支,天干经六个循环,地支经五个循环正好是六十,就叫做“六十干支”。按照这样的顺序每年用一对干支表示,六十年一循环,叫做“六十花甲子”。如1989年是已巳年,1990是庚午年;从1984年的甲子年,到2044年又是甲子年。这种纪年方法就叫做“干支纪年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干支纪日和纪年一样,也按此表上的顺序排列。
干支纪月是用地支来记。地支十二个字正好记十二个月,称十一月为子月,十二月为丑月,正月为寅月,二月为卯月......
干支纪纪时也是用十二地支来记。一昼夜分为十二个大时辰,每一个地支代表一个大时辰,这用现代的时间慨念来说,每个大时辰恰好等于两个小时。所谓“小时”就是“小时辰”,也就是“半个时辰”的意思。这样,今天的23点到明天凌晨1点就叫子时,1-3点叫丑时......

商朝的统治者为什么用天干做名字呢?

因为当时的习俗原因。与以前相比,殷商文化得到了很大发展。大量的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发掘为商代的历史描述提供了基础。同样,有关殷商时代华夏民族姓氏状况的轮廓也渐渐明晰起来,尽管这一轮廓还是粗线条的。商朝的统治者是子姓氏族。根据传说,商人的祖先简狄是在野外吞食玄鸟之卵而生下了氏族的第一代男性首领契,故以子为姓,同时整个部族以凤鸟为图腾。殷商的甲骨卜辞中,常有“王族”“多子族”等名称。

所谓的天干,是古代人命名日子的符号。华夏人民崇拜太阳神。据说当时天上有十个太阳,分别被命名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每天一日轮值,十天就为一旬。夏、商时代的帝王出生于某一日,就以这一日的符号作为名字,为了避免重复,就在前面再加上“大(太)”、“中(仲)”、“小”或其他字符。如夏代帝王中有孔甲、胤甲、履癸等(注:夏代帝王中有太康、仲康、少康,据陈梦家先生在《殷墟卜辞综述》考证,即为大庚、中庚、少庚。),而殷商的三十一代帝王名,全部都与天干有关,如大乙、大丁、外丙、中壬、盘庚、小辛、武丁、帝乙、帝辛等。

除帝王外,近年来的考古数据表明,在殷商时期的王室以外的其他贵族中,他们也使用了天干的名字。如保定南乡出土的商代勾刀上,就有“大祖曰己,祖曰丁,祖曰乙,祖曰庚,祖曰丁……”等铭文,勾刀主人的几代祖先,都是以天干为名的。这种取名,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数字排行。

从这个角度来看,当时社会对于取名还处于一种很质朴自然的阶段。人们仅将名称用作一种识别标记,而没有刻意为其命名。商代贵族男子名多为单名,或加前后缀。有单用氏的,也有单用私名的,氏与私名连用的较少,又表明当时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并未把姓氏与名连在一起称呼,形成一个完整的“名字”。

天干地支是怎么来的呢?

这其实就是数学上的排列组合题。

1、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

2、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

天干中任一字可以与地支中任一字进行组合,共有10组,每组12个,共120个。

但是,天干地支纪年法必须天干在前地支在后,排除了地支在前天干在后这一组合,故而120个组合中只有一半是符合要求的,也就是60个。这也是为什么天干地支纪年法60年一轮回的原因。

扩展资料:

天干地支据说其发明者是四五千年前上古时期的大挠氏。例如唐代刘恕在《通鉴外纪》中就引古书说:“(黄帝)其师大挠,始作甲子。”大挠作甲子虽是传说,但从殷商的帝王名字叫天乙(即成汤),外丙,仲壬,太甲等来看,干支的来历必早于殷代,即在三千五百年之前便已出现了。

起先,我们祖先仅是用天干来记日,因为每月天数是以日进位的;用地支来记月,因为一年十位个月,正好用十位地支来相配.可是随之不久,人们感到单用天干记日,每个月里仍然会有三天同一干,所以,便用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分别依次搭配起来的办法来记日期,后来,干支记日的办法就被渐渐引进了记年,记月和记时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天干地支

商朝的统治者为什么用天干做名字呢?

商朝有一个很特殊的国情 ,就是所有帝王的名讳都是以天干为名。比如商汤之前的商人首领世系为:

“契(到目前为止,所发现的甲骨文中没有记载契,但是关于其父帝喾的记载很多)—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冥—振(振通辰,也就是历史上的王孩)—上甲微—报丁—报乙—报丙—主壬—主癸—天乙(商汤)”

从商晚期以后所有的祭祀都是从上甲微,后面报丁—报乙—报丙—主壬—主癸—天乙,皆为天干王名,这也说明至少从上甲微开始具有商人特色的文化便已经成熟了。


太乙成汤

这所以有这种显现和商人出身于东夷关。 上古东夷文化圈的族群普遍的有十日信仰,认为在大海的另一边有圣域汤谷,汤谷中有神木扶桑,扶桑上栖有十日,也就是十个踆乌(三足乌鸦,也称金乌),这十只金乌分别是甲、乙、丙、丁、午、己庚、辛、壬、癸。这十只踆乌每天飞一只到天上,而十天就是轮班一圈,叫一旬。

东夷末裔,徐人眼中的三足金乌

商人发祥于东夷,完全继承了这种信仰,所以先公先王去世后都有要起个日名以示荣耀。因为商人认为有了日名之后先公先王的灵魂便由日神,也就是金乌的引导下飞升神界,得到永生。从这个意义上讲,殷商先公先王的日名实际上正是给后世带来深刻影响的庙谥制度的雏形。

比如甲骨卜辞的一片“历无名间组”就记录了武丁大帝如何如何以占卜的方式确定其父先王康丁的日名:

“乙巳卜,帝日惠丁?乙巳卜,帝日惠丁,惠乙又日?惠辛又日?”

(——乙巳日,我为故去的父王进行占卜,。伟大的先王,我们以“丁”作为您的日名可好?或者,伟大的先王,我们以“乙”这个日名您是否满意?或者,用“辛”这个日名您是否满意?)

所以说商王的日名和后世的庙号、谥号一样,都是先王崩殂后再选定的。

唯一有些例外的可能是商汤的“庙号”——“大乙”。因为“乙” 有可能指的是北辰 ,也就是北极星。夏商之际的时候,天龙座3067i位于北极附近,这就是大乙,后来因为岁差,周初的北极附近星大乙成了小熊座β。

天干地支的由来?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叫天干;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称十二地支。干支还是阴阳之分: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共有六十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起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十天干,十二地支分别是什么?还有它的来历?

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
天干地支相当于树干和树叶。它们是一个互相依存,互相配合的整体。中国古代以天为“主”,以地为“从”。“天”和“干”互联叫做“天干”;“地”和“支”互联叫做“地支”,合起来就是“天干地支”。
天干有十个字,依次顺序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总称为“十天干”。
地支有十二个字,依次顺序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总称为“十二地支”。
这种有趣的天干地支,据说其发明者是四五千年前上古时期的大挠氏
参考资料:http://resource.yqedu.com.cn/statics/zxxtb/czpdx/lshm/lshm14/lifa/tiangandizhi.htm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