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纪年法运算,天干地支纪年法如何计算

2024-04-18崇庆运势网热度: 3552

干支纪年法如何计算?

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3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1申1酉戌亥3 以公元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相对应。

从黄帝纪年之后,乃至东汉时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沿用着天干地支的年份计算。天干地支与我们平常所熟知的甲乙丙丁和12属相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何用最简单的方式计算干支纪年呢?可以学习一下下面的内容。

(2)计算时,年最后一位的数对应天干的编号、用年数除以12,得到的余数对应地支的编号,合起来就是该年的干支纪年法。

天干地支纪年法怎么计算?

根据是公元元年是辛酉年,辛8酉10,干的周期为10支的周期为12。天干按甲到癸的顺序为1~10,地支的顺序按子到亥的顺序为1~12。

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3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1申1酉戌亥3 以公元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相对应。

年干=N-3(N﹥3)或N-3+10(N≤3),N=年号/10的余数=年号个位数。年支=N-3(N﹥3)或N-3+12(N≤3),N=年号/12的余数。根据是公元元年是辛酉年,辛8酉10,干的周期为10支的周期为12。

以2021年为例,年份减3得基数2018,除以10得余数8,对查天干次序得“辛”,再将基数2018除以12得余数为2,再循环对查地支次序得“丑”,故2021年为辛丑年。

天干地支纪年法是怎么计算的

丑寅卯辰巳午未1申1酉戌亥3 以公元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对应该尾数的天干,再将公元纪年除以12,用除不尽的余数在地支中查出对应该余数的地支,这样就得到了公元纪年的干支纪年。

要想计算干支纪年,首先就要了解一些基础的知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等十个叫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个叫地支。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

怎样用天干地支计算年份?

解:前22的年干=8-2=6=己,前159年的年干=8-9+10=9=壬;前22的年支=10-10+12=12=亥,前159年的年支=10-3=7=午;故前22年的干支为己亥,前159年的干支为壬午。

由于已把公元1年设为1,于是就可以直接用公元年份除以60,余数是几,对应的号码就是所要求的干支年份了。

举例:1995年是乙亥年,推算其10月的干支?解逢乙年,戊寅为第一月,推算其十月的干支是丁亥。

年份天干按公元纪年末尾数字来推算。公元前:0为辛,1为庚,2为己,3为戊,4为丁,5为丙,6为乙,7为甲,8为癸,9为壬。

这样,所有的年份除以12之后都可以和公元1年到12年的地址对应了,而公元1年到12年的地支计算同。。的位置相差3位,于是也是减3,然后取余,得到地支。取余数,需要整除,整除不了就剩下余数了。

十天干: 1甲、2乙、3丙、4丁、5戊、6己、7庚、8辛、9壬、10癸;十二地支:1子、2丑、3寅、4卯、5辰、6巳、7午、8未、9申、10酉、11戌、12亥。

如何计算干支纪年法?

年干=N-3(N_3)或N-3+10(N≤3),N=年号/10的余数=年号个位数。年支=N-3(N_3)或N-3+12(N≤3),N=年号/12的余数。根据是公元元年是辛酉年,辛8酉10,干的周期为10支的周期为12。

应用公元年进行计算。应用公元年的某一年,除以60(指六十年甲子),余数小于60,再用余数减去3(干支纪年是从公元4年开始使用的),便知。

以2021年为例,年份减3得基数2018,除以10得余数8,对查天干次序得“辛”,再将基数2018除以12得余数为2,再循环对查地支次序得“丑”,故2021年为辛丑年。

一.干支纪年法。1.干和支的含义: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

算式计算法:天干=(年份-3)/10的余数对应的天干;地支=(年份-3)/12的余数对应的地支。天干对应的数字:甲1,乙2,丙3,丁4,戊5,己6,庚7,辛8,壬9,癸0。

1164年的年干=4-3=1=甲,2011年的年干=1-3+10=8=辛。1164年的年支=0-3+12=9=申,2011年的年支=7-3=4=卯。故公元1164年的干支为甲申,2011年的干支为辛卯。

干支纪年法是如何计算的?

01 天干地支纪年的口诀是:公元年数先减三,除10余数是天干,基数改用12除,余数便是地支年。

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干支纪年以每年立春换年。

(2)计算时,年最后一位的数对应天干的编号、用年数除以12,得到的余数对应地支的编号,合起来就是该年的干支纪年法。

天干地支纪年法是怎样计算的?

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干支纪年以每年立春换年。

从黄帝纪年之后,乃至东汉时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沿用着天干地支的年份计算。天干地支与我们平常所熟知的甲乙丙丁和12属相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何用最简单的方式计算干支纪年呢?可以学习一下下面的内容。

年干=N-3(N﹥3)或N-3+10(N≤3),N=年号/10的余数=年号个位数。年支=N-3(N﹥3)或N-3+12(N≤3),N=年号/12的余数。根据是公元元年是辛酉年,辛8酉10,干的周期为10支的周期为12。

天干地支纪年法怎么算,比如1911年是辛亥年,怎么算的?

比如1911年怎么算出是辛亥年 先解答1911年为什么是辛亥年:因为:1911年的天干尾数是1,可以确定天干为:辛 又因为:1911➗12所得的余数是3 所以:1911年为辛亥年准确无疑。

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2.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即: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

天干不用计算,年份末位数字即是对应的天干。比如2010年,年份末位数字是0,可看得出天干是“庚”;1911年,年份末位数字是1,可看得出天干是“辛”。再来说一下地支,年份除以12看余数就行了。

公元前的算法:年干=8-N(N﹤8)或8-N+10(N≧8),N=年号除以10的余数=年号个位数。年支=10-N(N<10)或10-N+12(N≧10),N=年号除以12的余数。

应用公元年进行计算。应用公元年的某一年,除以60(指六十年甲子),余数小于60,再用余数减去3(干支纪年是从公元4年开始使用的),便知。

干 支 纪 年 法 一.十支纪年是我国传统的纪年方法。1.干和支的含义: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

天干地支纪年法快速计算法 有时候,我们看老人经常数数手指,然后告诉你公元某一年,是中国古历的丙子年啊,庚申年啊。感觉很好玩。

如何计算干支纪年法?

寅卯辰巳午未1申1酉戌亥3。 以公元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对应该尾数的天干,再将公元纪年除以12,用除不尽的余数在地支中查出对应该余数的地支,这样就得到了公元纪年的干支纪年。

推算过程如下:“十天干”天干有10字,10年一轮回。包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地支有12字,12年一轮回。包括: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

天干、地支按照一定规则(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或者说单配单,双配双)可以搭配成60对,也就是一个甲子(60年),周而复始记录时间。

3\x0d\x0a(2)计算时,年最后一位的数对应天干的编号、用年数除以12,得到的余数对应地支的编号,合起来就是该年的干支纪年法。

干支纪年法的计算方法是:年份减3,除以10所得的余数;地支的计算方法是:年份减3,除以12所得的余数。

中国农历采取天干地支作为计算年,月,日,时的方法,就是把每一个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的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用来作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代号。

干支纪年法的组合方式是天干在前地支在后,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循环配合,每个组合代表一年,60年为一个循环。

天干地支纪年法是怎样计算的?

(2)计算时,年最后一位的数对应天干的编号、用年数除以12,得到的余数对应地支的编号,合起来就是该年的干支纪年法。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干支纪年以每年以立春进入下一年。

干支纪年法的组合方式是天干在前地支在后,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循环配合,每个组合代表一年,60年为一个循环。

计算方法如下:(1)将十大天干、十二地支编号。(2)计算时,年最后一位的数对应天干的编号、用年数除以12,得到的余数对应地支的编号,合起来就是该年的干支纪年法。

天干、地支按照一定规则(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或者说单配单,双配双)可以搭配成60对,也就是一个甲子(60年),周而复始记录时间。

年干=N-3(N>3)或N-3+10(N≤3),N=年号除以10的余数=年号个位数。年支=N-3(N>3)或N-3+12(N≤3),N=年号除以12的余数。例:求公元1164年和2011年的干支。

有人认为,秦汉以前,只用干支纪日,不用干支纪年,“汉末黄巾起义首倡„岁在甲子‟,文人多舍年号而用干支,风气所至,影响到某些史书的纪事”。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