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阳谋,诸葛亮阳寿

2023-09-27崇庆运势网热度: 12283

做人应如三国中的诸葛亮,你可以不喜欢我,你就是奈何不了我,你赞同吗...

说起三国的风流人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绝对是那个最靓的仔。

他的对手阴险狡诈,但是面对他却无可奈何。

这并不是因为他比对手更阴险,而是他棋高一招,更善于使用阳谋。

所谓阳谋,就是我背地里并没有干什么见不得人的坏事。

虽然你明知我对你不利,你不喜欢我,但是你就是拿我没办法。

例如赤壁之战之前,曹操想联合孙权攻打刘备。

诸葛亮的对策,是让孙权把曹操打回老家。

然后刘备抓住机会壮大自己,先灭掉东吴,而后再灭曹操。

和曹操打上一架,然后被刘备灭掉,对于东吴来说,这算哪门子的好主意?

所以当时东吴的谋臣们,多数都打算让他们的主子孙权投降曹操。

但是诸葛亮却完全没有使用任何阴谋诡计,而是在光天化日、大庭广众之下,让整个东吴接受了和曹操打一架的馊主意。

诸葛亮这次阳谋的完美展现,就是舌战群儒。

来来来,掌声响起来,让我们看一下诸葛亮是以什么样的神操作,完美说服整个东吴的谋士圈的。

情绪稳定,沉着冷静

其实东吴的谋士们,都知道诸葛亮的馊主意。

所以对他是压根一点儿也喜欢不起来,恨不得用唇枪舌剑把诸葛亮扎成一个筛子。

张昭最先拿起了武器,他问诸葛亮:

“听说先生您在隆中那个破地方天天睡大觉。却自认为是管仲、乐毅这样的能人,请问您真的吹过这样的牛吗?”

听听!这话说的可真不好听。

不过这还不算什么,因为张昭又补了一刀,他说:

“您没出山之前呢,刘备还是挺威风的。不过自从用了您呀,就没打过胜仗。用了您之后,还不如不用呢!”

言外之意,这是说诸葛亮是个大忽悠。

出山之前把自己说得多么好,出山之后连累了人家刘备,丢人现眼。

末了张昭还加了一句:“我这个人说话直,您别介意啊。”

话都说这么难听了,还让人不介意呢。

大家见张昭开了个好头,也都不甘落后。

谋士步骘就骂诸葛亮说:

“我看你呀,徒有虚名,不过就是个耍嘴皮子的说客!”

谋士陆绩倒是没骂诸葛亮,但是嘲笑刘备就是个摆摊卖鞋的小贩,哪里比得上曹操?

人家曹操是曹相国曹参的后代,是妥妥的贵二代。

言外之意,其实你诸葛亮也不过就是个天天种地的农民。

就算是现在进了城跟了刘备,也不过就是个农民工。

听听这话气人不?

这还没完呢,严畯、程德枢他们是怎么说的呢?

他们说诸葛亮这都是强词夺理,根本就没有什么真才实学,也不知道有没有看过书,敢不敢列个书单呐?

看看东吴这些谋士们气焰多么嚣张,说话多么难听!

这些话要是去骂周瑜,周瑜说不定当时就要骂街,或者气得当场吐血。

但是诸葛亮呢,不但一点不生气,还动不动就微微一笑,对答如流,一字不乱。

倒是把对方说得要么恼羞成怒,要么垂头丧气,要么张口结舌。

可见,运用阳谋的第一条便是:

面对攻击,不能被别人轻易挑动情绪,而是要淡定,控制自身情绪的走向。

擒贼先擒王

东吴的谋士这么多,诸葛亮如果每个人都挨个怼一遍,那既浪费时间也未必效果很好,那么还是主攻那个最厉害的吧。

东吴最厉害的谋士就是张昭,资格老,地位高,能说会道。

张昭说自从用了诸葛亮之后,刘备倒了大霉。

从新野逃到樊城,再从樊城跑到当阳,又从当阳退到夏口。

诸葛亮却说:

“新野那种偏僻小县我主公不过是暂时容身,不可能真的留在那里。”

主公本来兵力非常少,但是我先后用了火烧和水淹等计谋,让曹仁那样的猛将都差点被吓死。

就算是管仲、乐毅打仗,也到不了这个水平。

至于樊城和当阳的败仗,那是因为我主公太仁义,一定要带着几十万人民一起撤退,不忍心抛弃他们。

再说了,胜负本是兵家常事。

像咱们的高祖起先也经常被项羽打败,最后在垓下一战成功,这是韩信的功劳。

国家大事不能靠耍嘴皮子,作为重要的谋士,一定要有主心骨。

诸葛亮的这一番话,先是解释了败仗的原因。

原因当然不在诸葛亮,反而是诸葛亮让刘备有了更多的胜算。

然后,诸葛亮用汉高祖类比刘备,把自己比作韩信。

意思是说来日方长,你就等着看我们崛起吧。

最后呢,则是暗搓搓地把张昭给骂了一顿。

意思是:大敌当前,你们的队伍人心不齐——文官想投降,武将想打仗,最高领导孙权拿不定主意。

你这个东吴第一谋士不去统一思想,反倒在这里跟我耍嘴皮子,真是可笑。

这一番话说的张昭是哑口无言。

搞定了张昭,诸葛亮对其他人都是速战速决。

所以说搞阳谋,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

做到这样,大局面就基本上稳定下来了。

攻心为上

诸葛亮似乎长了一双透视眼,对东吴谋士们的内心看得清清楚楚。

对于张昭,诸葛亮说他只会耍嘴皮子,关键时刻计谋不足。

这不由得让作为东吴第一谋士的张昭觉得好有道理,无言以对。

东吴的另一位谋士虞翻问诸葛亮:

“曹操现在有百万大军,一口就能把你们给吃了,你就不怕吗?”

诸葛亮说:

“曹操那多数是乌合之众,就算是百万人马也没什么,我们可不会那么胆小。”

虞翻听了,翻了个白眼儿,冷笑说:

“哎哟,你可真能吹呀。你们从当阳跑到夏口这儿,然后又跑到我们东吴来伸手求救,还说自己不胆小呢。你骗得了自己,可骗不了我。”

诸葛亮说:

“现在我们在夏口,是因为有别的打算。你们东吴倒是有兵有粮,还有长江的天险呢。就这样,还非得让你们的主子投降曹操。你倒是说说,这到底是我们胆小还是你们胆小?”

一听这话,虞翻就心虚了,然后一句话也不敢说了。

东吴的另一位谋士薛综说:

“大汉要完了,人家曹操现在已经打下了三分之二的天下,你想用鸡蛋碰石头,我看是等着被灭吧。”

诸葛亮回答他的时候,特意加重了语气,说:

“人生在天地间,既要尽忠又要尽孝。你本是汉朝的臣子,却为逆贼曹操说话,真是既不忠又不孝。你这样的人,没资格和我说话,闭嘴吧你。”

不忠不孝这四个字对于身为文人谋士的薛综来说,那得投下多大的心理阴影啊?

怪不得薛综听完,当时脸就刷地一下红了。

诸葛亮的这一番心理战,以毒攻毒,让对方的形势急转直下。

旁敲侧击,指桑骂槐

诸葛亮说的句句在理,但还是有人不服,他们就在其它方面挑诸葛亮的刺。

比如严畯说:

“诸葛亮你强词夺理,说的都是些没见识的话,你读过书吗?敢把你读过的书列个书单吗?”

言外之意就是:诸葛亮你不过是一个耕地的农民,你能看过几本书呀?没看过书就想在这里指点江山呐?

我们知道,诸葛亮不可能没看过书。

相反,他看过的书不仅非常多,还非常专业,根本不是这些东吴谋士所能比的。

那么诸葛亮是不是要给大家开书单了呢?

诸葛亮可没这个兴趣。

要知道,一本本的书列下去,然后再每一本稍微讲一下,怕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于是他说:

“做事之前天天到书里去扒拉金句,那是酸腐文人干的事,这样的人能够兴邦立业吗?”

再说了,姜子牙还是个渔翁呢,就像张良、陈平这样的能人,也没见他们列过什么书单。

我们这些干大事的人,怎么能跟你们这些儒生一样,天天舞文弄墨呢?

一句话说的严畯垂头丧气。

不过程德枢还是不服,他说:

“诸葛亮你就吹吧,我看你未必有什么真才实学,怕是列出书单来被文人雅士笑话吧?”

诸葛亮不客气地说:

“文人有两种,一种是以文救国,一种是就知道瞎说。那些文章写了一大摞,但是话从来说不到点子上的人有什么用呢?”

一句话说的不止程德枢答不上来,其他谋士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所以说,对于对方设的圈套,不一定非要硬钻出来,更高明的办法是不钻进去。

诸葛亮舌战群儒奠定了东吴抗曹的思想基础。

东吴的谋士们明明知道,自己是和曹操对抗的主力,人家刘备大部分时间只要观望就可以了。

但是,他们却没有办法,只能这么做。

这就是诸葛亮阳谋的高明之处:你可以不喜欢我,但是你就是奈何不了我。

对方明知是计谋,却又不得不往里跳的历史上最厉害的四大阳谋是什么?

老子说:“以正治国 ,以奇用兵。”所谓“奇”就是阴谋,所谓“正”就是阳谋。阴谋都是一时之策,过了这个时机就不能使用了,让别人发现了也就不能使用了;而阳谋是一世之策,甚至是万世之策,对方明知道是计谋,却又不得不往里面跳。历史上,军师善出阴谋,统帅惯出阳谋。

阴谋家当中比较著名的就是诸葛亮了,空城计吓跑司马懿,死后又吓跑司马懿,而且顺带斩杀了心怀不轨的魏延,看起来智计百出。然而诸葛亮的一生既没有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也没有为蜀汉开疆拓土多少,他的很多计谋,都只能实现战术的胜利,并不能够实现战略的胜利。小面我们就来讲一讲历史上四个大战略家以及他们提出的4个阳谋。

1 晏子的二桃杀三士

把这一个放在第一位是因为,它的影响力是最小的,后面的3个影响力逐次增加。齐国是春秋战国 时期一个姜姓的大国,是姜太公的后人建立起来的国家。由于齐国特别的重视奖赏功臣,姜太公立国的时候定下的战略就是“举贤而上功”,所以齐国的权臣、功臣功高盖主的问题一直很大。

到了晏子的那个时候,有3个将军武力高强,功劳卓著,手握重兵,互相为刎颈之交,自视甚高,并且时常在国内横行不法。晏子对此表示非常担心,但是继承了“举贤而上功”传统的齐王却对他们几个很是信任。晏子决定自己除掉他们,但是他们几个手握重兵而且武艺高强,文官出身的晏子肯定打不过他们,晏子苦苦思索,直到鲁国国君前来拜访齐王,三位将军陪同。

齐王请晏子摘下齐国最宝贵的“仙桃”来招待鲁国国君,晏子刚好摘了几个桃子,在给齐王和鲁国宾客分完之后,就只剩下3个。按照身份地位,晏子自己也拿走了一个,却剩下2个桃子分给三个将军。公孙接与田开疆手疾眼快自报功劳,拿走了两颗桃子。

功劳最大的古冶子却没有桃子吃,他说:“我功劳最大,却让我在外国宾客面前丢脸,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于是拔剑自刎。公孙接与田开疆虽然是蛮横的权臣,却又是特别讲义气的人,看到自己的好兄弟因为没有桃子吃而自尽,也羞愧的而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二桃杀三士”。

二桃杀三士当中,三名将军也知道这是一个圈套,但是却为了义气和当时的名声不得不去这样做。不过这个阳谋只是杀了三个将军而已,跟后面几个大阳谋比起来可谓是雕虫小技了。而齐国最后也确实被新的权臣取而代之了。

2 孙膑的围魏救赵

《三十六计》当中有一计就叫做“围魏救赵”,其开创者就是孙武的后代孙膑。公元前354年,齐国的盟国赵国受到当时的霸主魏国的攻击,魏国是当时称霸几十年的霸主,而齐国在当时并不是十分的强大,所以并没有与魏国正面争锋的实力,齐国大臣很多主张不去救赵国,还是田忌在孙膑的指导下才强行去救赵国的。

于是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带着齐国的军队浩浩荡荡的出发。但是孙膑却没有让人带兵去赵国,反而是带兵直奔魏国的首都而去。那边魏国将军庞涓气势汹汹的在赵国打了许久不能攻克,这边听说齐军直奔魏国首都去了,庞涓大惊失色,于是急急忙忙地往魏国首都跑去,被孙膑来了个教科书式的“围点打援”,魏军大败。

魏国的庞涓明知齐军直扑首都是引诱他过去的,但是却不得不去,不得不向敌人的埋伏圈里面钻。这就是阳谋的巧妙之处,这一战,使得魏国衰落,齐国逐渐成为后面的霸主。不过这个阳谋还停留在军事层面,不足以使齐国长治久安,孙膑自己也在《孙膑兵法》当中提到,齐国的强盛坚持不了几代。

3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的名言叫做“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简单的翻译一下,就是“我是坏蛋我自豪。”但是我们也不是批评曹操,他这个“坏蛋理论”是用在上的,实际上他对天下人还是不错的,统一了北方,局部结束战乱,使得人们有了栖息之地。而曹操最著名的阳谋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公元169年,机缘巧合之下,他牢牢地把汉献帝揣在怀里,然后不管干啥事情都打着汉献帝的名号,说:“来,听着,这是皇帝叫你们做的,赶紧的!”而其他人绝大多数都知道,汉献帝肯定是啥都没说,都是曹操在这里瞎扯、狐假虎威,但是绝大部分人却不得不听从曹操的“瞎扯”。最终曹操依靠整个强大的优势统一了北方。

不过“挟天子以令诸侯”与“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是一样的逻辑,那就是“我是盗贼(盗天下)我骄傲”。人们看着曹操做盗贼做得挺带劲儿的,所以后面司马懿也学习了一波,最终曹氏功败垂成,曹魏也被司马氏篡夺,曹操这个阳谋还不能打满分。

4 汉武帝推恩令

推恩令当之无愧的是四大阳谋当中第一名。推恩令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就是允许诸侯王把自己的土地分封给自己的每一个儿子,而不是单独的传给嫡长子。当时汉朝的诸侯王问题十分的眼中,先后起了两次大的动乱,为了彻底的解决诸侯乱政的问题,汉朝推行了推恩令。

自从推恩令全面实施之后,再也没有诸侯国敢于对抗朝廷了——因为一个个的都被分为小不点儿国家了,根本没有实力对抗。而诸侯国也不干不实行推恩令,因为自己的各个儿子都想从老爹那里分一块肉,各个老婆也都想从丈夫那里给自己的儿子那点儿东西,这么一分下来,不出三代,诸侯国的土地都没有一个村大了。

汉武帝通过推恩令的方法,不费刀枪,不伤害亲戚感情,直接从物质基础上将诸侯国祸乱的源头斩断,从而使得汉朝可以抽出精力对付外部的敌人,最终实现了汉朝的长治久安,可谓阳谋第一。

所以说人要少用点阴谋诡计,一生能用一个阳谋,足以流芳百世了!

阳谋安天下,诸葛亮娶丑妻隐藏了什么阴谋?

诸葛亮娶的妻子,虽然样貌丑陋但是非常的聪明,时常为诸葛亮出谋划策,帮了很多忙。

曹操一生善于阴谋诸葛亮一生善于阳谋

什么算阴谋?什么算阳谋?-----------策略因发言者所在的阵营、视角的不同,而被称为“阴阳”谋。楼主上来就是带着片面视角进行的发言。
再者,只看《三国演义》就下评语的,建议看看《三国志》吧

诸葛亮北伐时一天吃一斤米,为什么司马懿判定他阳寿已尽?

因为诸葛亮之前吃的特别多,而现在却每日只食米四升,并且4升米其实大约翻译过来不到1斤,根本应付不了诸葛亮日常日理万机的能量消耗。

诸葛亮每天食用一斤米,为何司马懿判定诸葛亮阳寿已尽呢?

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春二月,诸葛亮以木牛流马转运粮草,亲率十万大军兵出斜谷,发动了第五次北伐曹魏的战争。这次出兵,他还派人出使东吴,约孙权发兵攻击合肥,以东、西配合,以期“同时大举”。

蜀军经艰苦跋涉行军,终于安全的走出斜谷北峪口,先锋部队已经迅速占领武功以东地区。魏国派太师、大将军司马懿统领大军,前来抵御。司马懿乘连日大雨,河水猛涨、蜀军难以增援之机,派上万骁骑攻击由虎步监孟琰率领的蜀军先头部队营地。诸葛亮一面令孟琰拼死坚守,一面命军士加紧架设竹桥准备渡河支援。

孟琰据险坚守,魏军的进攻不能得手,又见蜀军主力架设的竹桥即将完工,不得已撤军回返。于是蜀国大军于这年四月浩浩荡荡进入秦川,驻扎在渭河以南的五丈原。

蜀军主力屯驻在五丈原后,诸葛亮派魏延为先锋,率前军出大营十里处驻扎。此时,司马懿早已率大军渡过渭水,也在渭滨南原背水驻营。蜀军此时如能渡过渭水,登上河北岸建营,就能阻断通往陇西的要道,战况就会极度有利于蜀军。但魏将郭淮早已预料到了这一点,因此事先做了防备。

郭淮料定诸葛亮占据五丈原后,必须要争夺北原,以打通北渡渭水的便捷通道,因此他建议司马懿派军据守北原,司马懿深以为然,派郭淮抢先占据北原。魏军到北原后,正在修筑营垒,蜀军果然大举来攻,郭淮率军奋力抗击,蜀军屡攻不克,只得退回五丈原。

几天后,蜀军大量往西而去,似乎要进攻魏军的西线防地。司马懿和郭淮不约而同断定这是诸葛亮的声西击东之计,真实目的是要攻取东边的阳遂,于是在阳遂部署重兵防守。蜀军果然夜袭阳遂,但魏军早有准备,和蜀军鏖战于积石,诸葛亮不能取胜,只得再次退守五丈原。

魏、蜀两军在渭滨屯兵相持、对峙。诸葛亮求战心切,屡派部将向魏军挑衅,可是老谋深算的司马懿严令部下只许坚守,不许出战。魏军坚守不出,蜀军无隙可乘,无法找到战机。

诸葛亮为了激怒司马懿,引诱他出战,派人给司马懿送去一套女人的服饰,还写了封信给他。信中大意是,如果司马懿甘愿像妇女那样胆怯怕事,就请收下这套裙服吧;不然就摆开阵势,列队厮杀,决一死战。

诸葛亮为了惹怒司马懿出战,也是绞尽脑汁。魏军将领见诸葛亮如此戏辱他们,都怒不可遏,纷纷要求出击蜀军,教训教训他们。

司马懿却不表态,同时为了平息部下的愤怒与不满,他假意上书魏明帝“请战”。魏明帝曹睿对司马懿的本意心领神会。于是特地派卫尉辛毗持节杖来到司马懿大营,命他坚守大营,不得出战。诸葛亮深知司马懿会长期据守,不会轻易出战,于是也调整了战术。

他分出一部分兵力就地屯田。他知道魏军长期对峙,是为了拖疲、拖垮远道而来的蜀军,让蜀军的粮草难以为继,到那时蜀军必不战自退。诸葛亮分兵屯田,秋收后就能就地解决很大一部分的军粮了。解决了军粮难题,蜀军再也不怕与魏军对峙、相持,开始养精蓄锐,训练士卒,等待最佳战绩。


五月,吴主孙权亲自统帅十万大军从巢湖口进攻合肥,又派大将陆逊、孙韶各带一万兵马向襄阳、淮阴进击。

魏明帝闻警亲自率军东征。 魏军抵抗坚决,三路吴军皆进展不利,将士患病的很多,只得于七月怏怏退回江东。三路吴军被击退的消息传到西线,司马懿更增强了战胜诸葛亮的信心。他一如既往,死守不出,静观其变。

这期间,诸葛亮不断派人向司马懿下战书,要求约期会战。司马懿始终坚持避免主力决战的策略,对其置之不理,不予答复。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