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宅六神的供奉怎样做,家宅六神的位置

2023-10-12崇庆运势网热度: 9139

北京人的习俗有哪些?

按传统,我国每年阴历正月初元旦为"年禧",通称"春节"。这是全民性的盛大传统节日。春节期间,按习俗,一般有祭神,求祥祈福;互相祝拜,走访亲友;游览先坛庙迹,进行娱乐,改善生活等活动。具体内容有腊八、扫房、祭灶、年前的市肆、除夕、元旦、祭财神、开市、"人日"、顺星等。
腊八
腊八,即旧历十二月初八日,是汉族传统节日。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中说:"十二月腊日也……猎禽兽以岁终祭先祖,因立此日也。"汉代以冬至后第三个戊日为"腊日",南北朝时始改为十二月初八日为"腊八节",古时的春节实际上从这一天就开始了。民谣说:"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在佛教徒中称腊八为"成道节"。民间有熬粥供佛、馈送亲友邻居、自食,以及有来泡"腊八蒜"的风俗习惯。
扫房
古代把春节大扫除称为"扫年",起源于古代人民驱除病疫的一种仪式。后来逐渐演变为年终的卫生大扫除了。据宋·吴自牧《梦梁录》记载:"十二月尽……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以祈新岁之安。"老北京的童谣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
扫房以后,全家就要开始筹办年货,请香蜡纸码、供品,写对联、剪窗花、买挂钱、年画、鞭炮……准备过年了。
祭灶
灶神,俗称"灶王爷"。据《准南子》说,黄帝、炎帝"死作灶神",职司人间善恶。清末明初以来,北京市面传有所谓善书,其中有"灶王爷"说:"灶王留下一卷经,念与善男信女听。我神姓张名自国,玉皇封我掌厨中。来到人间查善恶,未从做事我先清。"民间盛传:"灶王爷本姓张,一碗凉水三炷香。"认为灶王爷是玉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之神,每年腊月二十四日都要去朝奏玉帝,报告所住之户的善恶言行,所以当二十三晚上给他送行时,就用江米或麦芽做成的糖来粘住他的嘴,"意为塞满口,使上天不得多言也"(《中华全国风俗志》),或贴上一副对联,要求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以便"下界保平安"。
祭灶是旧历到来的信号,老北京人称"过小年"。童谣传:"糖瓜祭灶,新年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
年前的市肆
从头年的腊月十五日起街上便普遍进入春节的节日状态。《京都风俗志》记载:"市中卖年货者,棋布星罗。如案几笔墨,人从作书,则卖春联者,五色新鲜,千张弦目,则卖画副则以及芦棚鳞次,摊架相依,则佛花供品,杯盆杵臼。凡祭神日用之物,堆积满道,各处皆然"。点缀渲染节日气氛的行当五花八门,丰富多。各画棚子售年画;对子摊写卖联对、横批、门心、抱柱、斗方、春条、佛对;买挂钱的,卖元宝的,卖供花的,卖绒花、绢花的,卖松木枝、芝麻秸的,卖灯笼的,卖关东糖的,卖杂拌儿的,卖花炮的,……一应俱全。
除夕
旧历腊月三十日为除夕,俗称大年三十,人们送旧迎新的主要活动都集中在这一天进行,春节达到高潮,最为隆重、热闹。
为了点缀点景,烘托"纳福迎新"的气氛,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门心、请条,用红纸写上"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抬头见喜"、"全院生辉"、"槽头兴旺"、"宜入新年,福在眼前,合家欢乐,人口平安"、"招财进宝"、"黄金万两"等喜庆、吉利话。还要贴门神,贴挂钱等。
过去老北京90%的人家常年供有佛龛或神像,到年禧,要在佛龛神像前上供,供品有蜜供、套饼、面鲜、水果、百果、花糕、年糕年饭、素饺子或馒头等蒸食、素炒菜等。家宅六神,如灶王、财神、土地等都要上供、烧香。因灶王爷腊月二十三日焚化升天去了,这一天要请一张新的灶王爷像贴上,以便常年奉祀"保平安"。
年禧是还有祭祖的风俗习惯,以体现"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
除夕晚上举行家宴。老北京小年禧饭菜吃喝,主食、菜肴都有传统的固定套子。主食以水饺为主。除夕晚饭家人要齐,所谓"团圆饭"。菜饭尽可能丰富些,预示来年丰衣足食,席间要多说彼此祝愿的话,充满欢乐气氛,这顿饭可以慢慢吃,有的一直吃到深夜,接下来"守岁"。
按传统习惯,饭后至夜间接神、拜年之前不能就寝,要"守岁"至次日凌晨,表示年老的人在辞旧岁之际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的有为祝老辈正年益寿的意思。凡是父母健在的人,都必须守岁。
接下来就是举行接神和团拜活动。
进入子时(夜十二点后)即可接神,由家中最老辈主持,按《宪书》上说明的元旦之日的喜神、财神、福神,以及阳贵、阴贵诸神的方位,主持人举香率众到院里向各方位依次叩首,表示接神,完成接神一套礼节程序后,全家进行团拜,首先给老祖宗磕头拜年,然后长辈们坐在堂上(或炕上)接受小子辈们的拜年,行头叩首礼,说些祝愿的吉祥话,长辈们照例要给未成龄的小辈们一些"压岁钱"。
元旦
正月初一日为元旦,亲友、同事中的"官客"(男人)互相拜年。"堂客"(妇女)要等到正月初六才能外出拜年。
清代,官员们元旦互相拜年,是一种不成文的礼节,又是逢迎上司、联络同事的机会。为减少往来途劳,兴行"团拜"。清·艺兰生《侧帽馀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孰乡情,诚善举也,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民国以后,机关、团体的"团拜"更为盛行。
民间的互相拜年范围很广,形式多样,如走亲戚,初一必须到岳父、母家拜年,其他近亲则不限前后;对同事、朋友礼节性的拜访,对人家欠情的作感谢性的拜访,对左邻右舍平时常有交往的作串门式的抱拳说"恭喜发财"等。
祭财神
财神是多阶层普遍信奉的神灵。正月处二早晨,老北京住户和商号都要祭财神。
开市
从初一到初五,街上的铺户都上起护窗板和一些绘有《水泊梁山》、《桃园三结义》、《精忠报国》等连环画的窗帘,表示过年休息。过了"破五"(正月初五日),年禧就基本上过去了,一些店铺就举"送神"礼,放鞭炮,在热烈的祝愿气氛中打开护窗门,露出事先贴好的"开市大吉,万事亨通"的红对联,开始正式营业了。
人日
旧历正月初七日称"人日"、"人胜节",或曰"七元"。这个古老的节日至少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
道教认为,"天地先生鸡、次狗、次猪、次羊、次马,始生人。"汉人东方朔的《占书》中说:"岁正月一日占鸡,二日占狗,三日占猪,四日占羊,五日占牛,六日占马,七日占人,八日占谷"。认为正月初七如果天气晴朗,则谓吉祥,主一年出入顺利,人口平安,若阴晦则兆灾患。清代,北京人正月初七日有测阴晴的活动,"人日"这一天要吃春饼(一种双层的荷叶饼)卷"盒子菜"(酱肘子、小肚等熟肉菜),并且剪饼于庚院,叫"熏天"。但此俗流传范围越来越小,清末明初已不多见了。
顺星
顺星也叫祭星。正月初八晚上,人们无论是否去庙里进香祀星君(即顺星),等天上星斗出齐后,各家都要举行一个顺星的祭祀仪式。祭星时,要在案头、灶台、门坎、锅台等处各放一盏"金灯"(黄灯花)并点燃,叫"散灯花儿",有避除不祥之意。祭星结束后,全家聚在一起吃一顿元宵。

西府年俗散文

一担上腊月,天气愈发冷起来,但人心却渐渐热乎起来,因为快要过年了。过一个年,人就会添一岁,也离死更近一步,但我依然如小时候一样喜欢过年。中国人一直有过年的老传统,但各地的年俗往往有所差异。对于外地的年俗我了解不多,但对于西府的年俗却再熟悉不过,因为我从小就生长在这里,每个年也都是这里度过。

西府,指的是陕西关中的西安以西、宝鸡以东的泾河和渭河之间的地区。这是一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山川秀美、人杰地灵、民风淳朴,传统文化积淀相当深厚,年俗尤其讲究。

腊月八日这一天,早上要吃“腊八粥”。西府腊八粥的主要食材是玉米脱皮以后打碎的比苞谷糁子要大一些的颗粒,然后加入红豆、花生仁等辅料煮成。吃了腊八粥,算是进了年关。

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祭灶,也叫“扫舍”,就是妇女打扫屋子,扫去一年的灰尘,把房檐屋角的蜘蛛网划掉,再把厨房里的坛坛罐罐搬到院子清洗一番,再整齐摆放回去。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西府人大多住的是土胚房,往往还要和一些泥水把屋子的土墙里里外外粉刷一边。舍扫完之后,开始祭灶:把灶房里供奉了一年的灶王爷画像和两边的对联取下来烧掉,把香炉里的积灰倒掉。

从腊月二十四日起,男人们就去乡镇的集市上置办年货:要割上几十斤猪肉,买回成捆的大葱、木耳、黄花,以及各种蔬菜、鞭炮,再称上几斤花生、瓜子和水果糖,最后还要请几张家宅六神的画像,这样年货就算是备齐了。家庭主妇们开始拆洗炕上的被褥床单,这是个麻烦活儿,往往要用好几天时间,一个人忙不过来,街坊邻居的妯娌、媳妇就相互帮忙。过去,西府人的屋里安装的是小木格子窗,到了年跟前要糊上窗花,这是女孩们干的事情。她们用色纸帖剪成各种寓意吉祥喜庆的'字样、图案和花边,然后抹上糨子,一点点贴到窗格子上,屋里的年气一下子就浓了起来。

腊月二十八日,蒸馍。西府人平时就爱吃馍,但这一天蒸的馍不是平时吃的那种碗大的馍,而主要是“羔羔馍”。羔羔馍,其实就是把踩好的面团用手搓成棍子一样粗细的圆柱,用刀子切成一个个半乍长的段儿,然后放到锅里蒸。有时也会蒸一些包子,糖包、菜包、肉包都有。过去,西府人到年跟前要蒸好几锅,倒在一个直径近两米的笸篮里,正月里待客用。现在人待客大多是在外面买那种很白的馍,很少有人自己蒸了。

腊月二十九日,煮肉,煵臊子。煮肉很简单,但煵臊子却很讲究。臊子要切成指头蛋儿大小的肉丁,清洗干净之后,加上各种调料,放几根干辣角和大葱,倒在煎油锅里慢慢煵,直到七八成熟的时候才往里倒醋,不然肉不容易烂。醋要好,而且要出头,这样煵出来的臊子才会香。煵好的臊子装在瓷罐里,等到正月里吃臊子面时用,也可夹在热馍里吃,这就是“肉夹馍”,香得很!

除夕这一天,吃罢中午饭,大家就开始忙活了。男人们在村上找毛笔字好的人写对联,女人们要把屋子、院子洒扫一遍,孩子们开始贴对联、门神以及其它家宅六神的画像。小时候,我们家里的对联全是父亲写的,他的书法很好,也经常给乡邻们写,我则在一旁帮下手。上了初中后,我的字儿也写得很好,有时候父亲忙不过来了,我也会提起毛笔写上几幅。对联写完后,父亲和村里其他男人一样,在腋下夹一沓烧纸,手拿一把香烛,去坟地请先人去了。我则开始忙着贴门上的对联、门神以及家宅六神的画像。过去集市上卖的家宅六神的画像两边没有小对联,要自己用红纸帖去写。我从小就跟着父亲写对联,对于家宅六神两边的小对联记得非常清楚,从来没有贴错过一回。具体内容如下:

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

土地爷:进门一老仙,四季保平安。

天高悬日月,地厚载山川。

土中生白玉,地内产黄金。

井王爷:龙泉供百口,福水养万家。

仓神爷:年年取不尽,月月用有余。

天王爷:太平原有象,造物本无私。

财神爷:天上财源主,人间福禄神。

一切就绪,就等着除夕之夜的到来。往往是太阳还没落山,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叫嚷着从炕褥下取出了暖好的炮仗。西府说法:村里谁家的炮仗放得最早,谁家的日子就过得最红火。放炮太危险,大人一般不让小孩子放。大人放炮手上夹一根点燃的香烟,先点“二踢脚”,再放长鞭炮。孩子们东家跑西家,捡拾落在地上的尚未燃爆的鞭炮,然后手里捏一炷香火一个一个燃放。只要有一家炮声响,就能听见方圆几里的村子的炮仗也都此起彼伏地鸣放起来。这时,关中西府的大地就沸腾起来了!

放完炮,一家人就进厨房开始吃年夜饭。饭是臊子面。面是细若牙签的铡面或挂面,汤里放了各种调料、大肉臊子、蛋花、韭花、木耳、黄花、海带及红萝卜等蔬菜。面煮好以后,捞进一个盛了凉水的盆子里,再挑一筷头面到碗里,最后浇上臊子汤就可以吃了。第一碗臊子面须由家里年纪最长的男人端到大门口、家宅六神及先人神位前泼洒一下,表示对诸神的敬奉,求得他们保佑平安,然后家人才能各自享用。西府臊子面有九大特点:“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一般人能吃七八碗,饭量好的人能吃上一、二十碗呢!对于西府人来说,臊子面应该是最可口的饭食,平时不太吃,只有逢年过节或过红白喜事才能吃上。

吃罢年夜饭,主妇们要逐个给家宅诸神和先人焚香、烧纸、作揖磕头。然后,全家人围坐在热哄哄的火炕上,一边吃着花生、瓜子和糖果,一边说笑着看央视的“春晚”。期间,小孩子要给长辈磕头作揖,长辈要给小孩们发压岁钱。除夕的晚上要守岁,全家的男女老少不过零点不能睡觉。当“春晚”上的零点钟声敲响时,新的一年就算正式开始了,全家人个个眉开眼笑,内心里祈盼新的一年是个幸福年、丰收年。

正月初一,天还没亮,家家户户早早地抢着放完鞭炮,孩子们穿上新衣服,就等着吃臊子面。饭后,全家的人几乎都出门了,没人在家里待。上了年纪的男人就三五成群地蹲到村口的路边丢方、斗花;年长的妇女会拿着香火结伴去村里的庙里烧香,讨喜祈福;年青的小伙子在村口摆开架势,敲起了锣鼓家什;小孩子们穿着崭新的花衣服,奔跑着、笑闹着,吃着糖果,放着花炮。在一阵阵欢快喜庆的锣鼓声中,人们的脸上洋溢着欢乐的笑容,西府乡村里散发出浓浓的年气。

初二开始走亲戚。先是媳妇回娘家,过几天又是舅舅给外甥送灯笼。这些天,乡间的道路上随处可见南来北往、东走西去的人群提着大包小包走亲戚。以前,人们是步行或者骑自行车,如今是骑摩托车或者开小车走亲戚。平时大家都忙顾着各自的事情,亲戚之间走动较少,趁着年节,大人们在一起拉拉家常、叙叙旧,打打牌;小孩子们则三个一群、五个一堆,无忧无虑地在一起嬉戏玩耍。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吃过元宵,打过灯笼,耍过社火,放完烟花爆竹,新年才算过完了。

家宅六神如何供奉

在最好的房间或者是正厅里面,正中间供佛菩萨像,在佛菩萨像的两侧供六神对着面供就可以。

家宅六神是指哪六个神

家宅六神是指灶王、土地、门神、户尉、井泉童子、三姑夫人,故过年时焚香祭拜以求一岁平安。

其中灶王是人们最熟悉的,又称灶神、灶君、灶君老爷、老灶爷,原是我国古代神话中主管饮食之神。旧社会,灶神信仰在我国民间有广泛深厚的土壤,民间百姓多将灶君像供奉于灶头,期待灶王爷的保佑。土地神古代中国传说中掌管一方土地的神仙,住在地下,是神仙中级别最低的,三姑夫人传说中主管人间各家厕所事宜的神仙。

门神即司门守卫之神,门神是中国民间深受人们欢迎的守护神,是农历新年贴于门上的一种画类。户尉是门神之一,道教称门神左者为门丞,右者为户尉。井泉童子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神灵之一,井神一般没有塑像、庙宇,人们就在井台上举行一个简洁的祭祀仪式。而在北方一些地区,中国民间有祭奉水母娘娘的习俗,也有水母娘娘庙,传说她是一位年轻的女井神。

神仙的起源

宇宙诞生之初,有一先天混元之元灵,灵窍初开,渐具神智。这元灵无意中于西昆仑得到宇宙之初的造化神器,经过不知几世修行,元灵功德圆满,道法得成。在漫长难耐的混沌宇宙中,创始元灵成为宇宙间唯一的一个“清醒者”,忍受着难以想象的孤独寂寞。

仿佛,为了完成某种约定而神秘的使命,创始元灵利用造化神器的无上灵力,分别传授给四个徒弟一门修行的法门。老大鸿钧,修“玄清气”,老二混鲲,修“玄灵气”,老三女娲,修“玄空气”,老四陆压,修“玄明气”,合之则为“清灵空明”。后人分别尊其为鸿钧老祖、混鲲祖师、女娲娘娘和陆压道君。

楼房门神怎么贴

贴在俩门之间

现代人上床太轻易,从思想交流变成了感官交流丨东师说

01

我们都知道北方传统,腊月二十三小年要祭灶。可是大家可能都不知道,祭灶神背后是与天和、与神和。

夫妻结婚就是“和”文化,古人经常讲:“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以和为贵。”包括故宫博物院也可以看到太和殿、保和殿,几个大殿都是取“和”字。
“和”按现代名词来讲,就是人人有口饭吃。不管你的级别高低,总要吃饭,这是人最基本的需求,所以它左边是个禾苗的禾字,右边一张口代表人人要有饭吃,民以食为天嘛。
灶神在家,居于厨房之位。灶神,我们一般称为一家之主,是家宅六神之主。他就居住在我们厨房的一锅盖之上,那这个一锅盖是什么概念?农村过去人口多,锅盖大,应该有两尺,锅盖往墙上一靠的位置,是灶神居住的地方。我就按老家的传统,正好在一锅盖以上,钉一个小香案。每年正月就会请灶神,腊月二十三祭完灶,二十四就送灶君走了;腊月二十八,就把灶神又请回来了。
在古代传统里,灶神与家庭婚姻其实有很大的关系,我不知道全国各地是不是一样讲究,我们当地是这样的:当媒婆牵线完成后,到该结婚的时候,首先要禀报的人是灶君,第二才是祖先。
怎么告诉灶君呢?把男女双方属相、生辰八字写到一张黄纸上面,把这张纸叠一个四方,压在灶神的香炉底下,点三根香,做父母的给灶王供一杯茶,就开始讲了:“您老人家是我们一家的主神,家里要添人了,您给我们明示,这两个孩子是不是天作之合、百年好合?”
怎么明示呢?我们用的这个方法就是,接下来三天内家里没有出现吵架的,没有出现意外,厨房也没有出现打碎锅碗瓢盆的事情。如果没出现这些情况,就是神和之婚。
灶神这一关过完,十天以后就会带着对方,去自家祖坟了。去给祖先上香,供点东西烧点纸,然后告诉祖先:“您看我们家里要添人了,已经向灶神禀告了,三天里面吉祥平安。今天带来给祖先看一看,看您们还有什么意见?要是没有意见,也请您们保佑,让这对新人能百年好合。”这就是第二步。
接下来的一两个月,没什么事情就要订婚了,就要通知六亲了:内三亲,姑姐舅;外三亲,就是娘姨、堂弟、表亲。平时有人骂人说六亲不认,实际就是这六亲。通知六亲做见证人,亲人要给新人包红包,恭喜祝福他们。走完这三步,就算把婚定下来了。
定完婚以后,再有人给介绍对象,这一家人就要说了:“我女儿已经有主了。”
02

现在真可怕呀,没有媒人,没有见证,自己乱来,有时候一个女的同时能谈四五个男的,一个男的同时能交往五六个女的,今天换一个,明天换一个,甚至一只脚踩三只船四只船,都是不懂规矩呀!

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主要是思想交流,不是器官交流
可是现在,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竟然把自己变成以器官交流为主了。非常轻易地,见面了就上床,不做避孕措施,乱打胎。
你看看古人,与神交流、与祖先交流、与亲人交流。大家千万别觉得繁琐,繁琐得有道理。在这个过程中,要是双方有意见,不同意,就分开了,相互没有伤害呀。

哪像现在,光看钱,要不就看什么颜值,见面没几天就上床,甚至怀孕了,再过几天,两个人又分开了。分开后,这女方就得去打胎,造成多大的伤害啊!
打胎可不仅是女方的事情,不要忘了,这也是男方家的血脉呀。古人讲虎毒不食子,我们现在人比虎还狠!杀自己孩子的人太多了。有的人还把话说得很轻松:“打了就行了。”无知呀,你是在杀自己家的孩子,这个罪是很重的。
我们把传统忘得一干二净了。古人用繁琐的方式,就是避免双方成仇。古时候,定完婚以后还有半年甚至一年的磨合期,要是不愿意怎么办?退婚就完了。
哪像现在,结婚证没领,两个人就住在一起了,古时候是不准许的。没结婚前在一块还有新鲜感,结完婚以后没新鲜感了,男的就把女的换了,女的也就把男的换了。为什么?新鲜感过了。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