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健康的哲学含义是什么,周易健康的哲学含义是什么呢

2023-10-11崇庆运势网热度: 2044

健康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对健康的定义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身体健康是首要目标,还包括精神和社会层面的良好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最新定义是:健康是一种身体、精神和交往上的完美状态,而不只是身体无疾病。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需要我们全力以赴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许多人都有过情绪低落、容易疲劳、不愿意运动、失眠、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的经历。这种“亚健康”状态已经成为现代生活方式下白领们普遍的“通病”。

周易解读的《周易》的哲学观念

《周易》的哲学观念是《周易》人生哲学的理论基础。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认为《周易》中的天是有意志的,天道是人道的理论依据。人要像天地一样自强不息,厚德载特;穷困时,则思“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成功时,则思“盈不可久”,“物极必反”,“要戒骄戒傲,谦虚谨慎……”

易经的哲学含义

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是与八卦联系在一起的,而《易经》就是用来解释八卦的。八卦的不同组合产生不同的卦象,每种卦象蕴含不同的自然和人生道理。《易经》的“易”即变化,变易的意思,解释了世间万物变化转换的道理。

《易经》中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现今国学之风甚旺,研<易>有成就者自五四以来不下百人,专著不下400部,论文无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易经的重视和研究更是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那么,如此众多的研究论著、论文,观点、新论,总不能面面俱到,拿来主义吧?我们在学习易经的时候怎样才能做到提纲挈领,应该如何把握其精髓主旨呢?根据我的学习体会,易经的精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如果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就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易经是一部研究宇宙自然规律的著作。
宇宙万事万物的生成与发展都存在于生生不息的运动中,《易经》的阴阳理论揭示了宇宙万物形成的根本原因,它的变化论也反映了宇宙万物的存在发展规律。我们可以通过六十四卦的排序看出易经对万物发展规律的认识。乾第一,先有天;坤为二,后有地;天地造万物。屯为三,人与万物共生,需要屯积,才能无忧;蒙为四,这个时候人处在蒙昧阶段,需要教育;需为五,人有了进步的思想,就会有更为高级的需求,或者说要有大的需求;讼为六,有需求就会有争讼……直到最后既济六十三,未济六十四,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到新的一轮开始。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就是按照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由低级到高级逐步递进的。
我们再来看它的爻变规律。易经是把一个卦的每一爻都动起来看的。从初爻一直动到六爻。当然也可以从六爻到初爻。按照阴变阳,阳变阴的成卦规律以观其玄机,这也同样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变化规律。一方面它是一种挖掘卦中深层次信息的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在运用六爻推断,运用互错综象来推断事物,看事物的内外,看事物的正反面,看事物的上下等等变化现象。由一个卦爻,我们可以一连看它的几个侧面和放大似的来看它的好几个变化,这样我们的联想力就加强了,思维也就更加活跃了,就不会把一个问题看死,这样六爻推断的思维才会顾此及彼,文思如涌,这正是六爻快速推断法所必须的。与此同时,我们对事物发展变化、各个层面各个方面的特点也都了如指掌了。
第二,易经是一部研究对立统一规律的著作。
易经号称无字经书,它最先是由两个爻象即阳”????????___”阴”__ __”构成八卦图,八卦两两相对。乾对坤、震对巽、离对坎、艮对兑。发展到文王演绎出六十四卦,也是由三十二对两两对应的卦象构成。由此可见,易经的整体构成就是“相对而出,统一成型”的。.易经阴阳对立统一论的精髓在于阴阳的相互作用产生运动,运动产生万物,(包括生命物)故生命在于运动。正如《易·系辞》中所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这既是易学的哲学基本原理,也是构成六十四卦的基本原则。《易·系辞》中还提出:"刚柔相推易生变化"。提示了阴阳两气的变化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易经还反映了时间空间上的对立统一。从时间而论:其阴极到阳极再从阳极到阴极,代表着一昼夜子时到午时,午时到子时;一年四季从冬至到夏至,从夏至到冬至的推移,阴阳消长循环交替。
从空间而反映:阴极象征着北方,阳极象征着南方。八卦方位与空间:震东、离南、兑西、坎北、艮东北、坤西南、巽东南、乾西北,卦与方位而对应。
易经从有图无字到有图有字,无不渗透着阴阳、刚柔、消长、动静、尊卑、贵贱、吉凶、祸福等等对立统一体。
第三,易经是一部研究如何做人做事的著作。
易经着重论述了做人的标准有三,那就是:自强不息具备乾德,厚德载物具备坤德,居安思危具备革德。人要有追求要有理想抱负,要有自己的事业;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要能海纳百川;要有居安思危勇于创新的精神。那么做事的前提条件就是要能够知文史、懂哲学、用科学、善预测*。
做事的方法和步骤易经是这样论述的:
“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系辞上》)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人能够善于观察事物并能通过事物的表象看到内在的规律,能够根据事物的变化采取适当的措施和行动,那么就象有老天保佑一样顺利无忧。这里强调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观察。就是面对任何问题任何事情都必须先要进行观察,这个观察是全方位的,越细越全面越好,为分析打下基础;
2.分析。就是根据观察的结果,进行有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整理剖析,然后得出一个结论性的东西;
3.决策。就是根据分析的结论研究制定解决的方案。
这是一个做事的过程,这个过程其实也就是一个寻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过程。我们做任何事都必须这样,也只有这样才能无往而不胜。
问题说到这里,大家也许会问,易经不是算命的书吗?我的回答是:这是对易经的误解或者说是一种偏见。用易经作预测只是易经内容的形式,是易经内容里极其微小的一部分,而且这一部分内容已经事过境迁了。只有那些根据易经的哲学思想和思想精髓发展延伸的东西才是最有使用价值的。

为什么曾仕强说“易经里说七天洗一次澡对人健康”

他的解释是易经里说逢七必变,七天洗一次澡对人是最健康的。

曾仕强,中国著名学者、国学大师、中国式管理大师,全球华人中国式管理第一人,被称为“中国式管理之父”,曾任交通大学教授,兴国管理学院校长。英国牛津大学管理哲学荣誉博士、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美国杜鲁门大学行政管理硕士、师范大学教育学学士。

著有《胡雪岩的启示》《易经的奥秘》《中国式管理》《家庭教育》《孙子兵法与人力自动化》等,而最让大家熟悉的是他在《百家讲坛》中的演讲。 2010年11月15日,“2010第五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重磅发布,曾仕强以780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5名。

易经介绍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易经》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辩证思想,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

《易经》长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其内容涉及哲学、、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各家共同的经典。

《易经•节卦》,懂得适度节制的智慧,才能健康安定!

先看卦画和标题:

本卦的卦名节,本义是竹节,引申为节制、节俭的意思。从卦画上可以看到,节卦是上坎下兑,上卦坎为水,下卦兑为泽,水流入泽中,过度就会溢出,所以用竹节的形象表示要加以限制。

节卦与之前的涣卦互为综卦,卦象相反,义理相通,涣散与节制,二者相反相成。节制也是人类与自然的共同规律,春夏秋冬各季节,每“节”都要适度,人的生活和健康,也需要有节制,把握好分寸。

接着看正文和卦辞:

简单翻译下:节卦,亨通。节制得太苦,是不能坚守正道的。

简单翻译下:彖辞说节卦,有亨通之象。因为刚柔有分工,而刚健得中。节制得太苦是不可以坚守正道的,说明节制到了极点,会导致穷途末路。怀着喜悦迈过险境,恰到好处地进行节制,把握好中正之道,就会亨通顺利。

天地有所节制,于是形成了四季。圣贤效法天地,建立典章制度来节制,就可以达到不浪费财物,不损害人民的利益。

简单翻译下:象辞上卦坎为水,下卦兑为泽,泽上有水就是节卦的卦象。君子效法此卦一精神,制定典章制度,制定数量上的限制,评定道德行为规范。

最后是具体的六爻:

简单翻译下:不走出房屋,节制慎守,没有什么灾祸。象辞说:“不走出房屋,节制慎守”,因为明白闭塞和通达的适时规律。

简单翻译下:不走出家门,节制不适,也会有凶险。象辞说:“不走出家门,节制不适,也会有凶险”,因为失去时机到了极点。

简单翻译下:不能节制自己,就会嗟叹悲伤,心里感到不安,没有灾祸。象辞说:“不能节制自己导致的悲伤“,又能责怪谁呢?

简单翻译下:安于遵守节制,亨通。象辞说:“安于遵守节制的亨通”,是因为顺从天道运行法则。

简单翻译下:以节俭的生活为甜美,吉祥,前往行动会受到尊重。象辞说:“以节俭的生活为甜美的吉祥”,是因为节制坚持适中的原则。

简单翻译下:过分无度的节制,坚守则会凶险,但没有悔恨。象辞说:“过分无度的节制,坚守则会凶险”,说明此节制之道导致了穷途末路。

【心得体会】

万物的循环发展,预示着涣卦的离散不会持续,会被节制有新的发展,所以涣卦之后是节卦。节卦卦象中,坎中的水不断流入泽中,需要节制才能避免四处漫溢,象征事物发展要保持节制,不能过度妄为。

具体六爻表现为:初爻自我节制;二爻节制失中;三爻当节不节;四爻安然持节;五爻愉快节制;上爻过度节制。总体上描述了天地有节制才能正常运行;国家有节度才能平稳发展;个人有节制才不会健康快乐。

节卦阐述了节制约束、修身养德、保持适中的原则。凡事不能过度,俗话说”过犹不及”。节制也要讲究时机,力求恰如其分、适可而止;同时保持清醒警惕,加强自身修养,洞悉发展中的利弊;还要持德遵礼,领悟通权达变,不拘泥于节制的形式,争取做到满而不溢、取予有节!

【现实意义】

“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自满则败,自矜则愚。”古人从月亮每各月的形状变化,领悟到过于自满必败,过于骄傲自负则愚昧。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却有很多人做不到。

原因无他,欲望过多而已。其实人生在世,真正需要的东西不多。“日食三餐饭,夜睡六尺床。”可惜很多人管不住嘴,收不住心,任意妄为,吃喝无度,看现在社会中真正健康的人越来越少,不管是身体问题,还是心理问题,都是可以通过节制来改善的。

节制也不是对自己或他人苛刻,而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资源更丰沛,适度节制不必要的欲望,自我约束非必要的需求,惜福惜物自然福泽绵长。过度地节制是与人性的对抗,是不可取的,这也是节卦的卦辞“苦节,不可贞”的含义。

佛祖释迦牟尼曾苦行六年,其定力不可谓不深,但依然没有解脱。最终他悟到苦行无益,应行使中道的智慧,才终于得道解脱。这和《易经•节卦》里“苦节,不可贞”的道理如出一辙!

在发展事业和团队管理中,也要注意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既要顺势而为,开源节流,也要抑奢尚俭,适可而止;同时要以身作则,发自内心的节制,推行适宜的节的制度,才能保持平稳安定的良好态势!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