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八干是指什么,风水天干地支知识

2023-10-21崇庆运势网热度: 15002

风水记录之双山五行

中国地理术以郭杨曾地理术为正统,从唐宋以后的诸家近代地理术者,莫不以称“杨公 真传”为荣。双山五行,是杨筠松首创消砂纳水的五行,在郭杨曾地理术占有极其重要的地 位。近代地理术者都不理解双山,所以有必要介绍一下双山五行。 中国罗盘的始祖——土圭,只有十二地支的十二个方位,自发明了磁针的六壬盘以后, 就加上了八干四维共有二十四个方位。即现在通称的二十四山向。《天玉经》说:“先天罗盘 十二支,后天加上干和维,八干四维辅支位,子母公孙同此推。” 所谓双山,是指天盘二十四山以一干(维)辅一地支的称呼。即壬子,癸丑,艮寅,甲 卯,乙辰,巽巳,丙午,丁未,坤申,庚酉,辛戍,乾亥,是以地盘十二支气为根本的双山。 也就是说,天盘壬子是地盘子气,癸丑是丑气,艮寅是寅气……余此类推,天盘乾亥是地盘 亥气。在地盘是一干(维)辅二地支,即壬右半宫辅亥支,左半宫辅子支。癸右半宫辅子支 左半宫辅丑支……八干四维本宫是不代表生气的。在天盘是一干(维)辅一地支的。即壬辅 子、癸辅丑、艮辅寅……乾辅亥。八干四维也是不代表生气的。 双山五行,本名双山三合五行。由于它的五行属性产生于四局(水火金木)的生旺墓三 合,所以称为三合五行。 水局的长生在申,帝旺在子,墓库在辰。申子辰是三合水局。由于天盘的壬子与地盘子 宫同宫,坤申与申宫同宫,乙辰与辰宫同宫,所以坤壬乙也是属水。 火局的长生在寅,帝旺在午,墓库在戌。寅午戌是三合火局。由于天盘的艮寅与地盘的 寅宫同宫,丙午与午宫殿同宫,辛戌与戌宫同宫,所以艮丙辛也是属火。 金局的长生在巳,帝旺在酉,墓库在丑。巳酉丑是三合金局。由于天盘的巽巳与地盘巳 宫同宫,庚酉与酉宫同宫,癸丑与丑宫同宫,所以巽庚癸也是属金。 木局的长生在亥,帝旺在卯,墓库在未,亥卯未是三合木局。由于天盘的乾亥与地盘的 亥宫同宫,甲卯与卯宫同宫,丁未与未宫同宫,所以乾甲丁也是属木。 土局位于中央没有方位,由于地母坤土与水生申是同宫,因此土局同水局,双山三 合五行只有四行,而没有土行。 要特别注意的,双山三合五行是杨筠松晚年为便于消砂纳水而增添的天盘,因此地盘、 七十二龙、天盘这三个盘称为杨盘,而人盘、十二天星二盘被称为赖(布衣)盘(详第三十 五、三十九层)。因此只有天盘有双山三合五行,地盘是没有双山的,人盘虽有双山却没有 双山的名目,更没有双山三合五行。 明代王彻莹《地理直指原真》、清代赵九峰《地理五诀》用地盘双山立向,丙午丙兼巳, 壬子向壬兼亥,庚酉向庚兼申,甲卯向甲兼寅,所谓舍刃就禄是不合法的,因为他所谓立帝 旺向,其实是立的临官向,接的是临官堂气。王赵的消水称四库为丑艮、未坤、辰巽、戌乾 是人盘的双山,不是三合,丑艮属金,未坤属木,辰巽属水,戌乾属火,尤其不合双山三合 五行。这些都是千百年地理术遗留的错误问题。 十二地支是中国罗盘的核心,它象征并标示着整个自然界的静止、运动和变化规律。较 之先后天八卦的体用有十二比八的细致和全面性。广泛用于择日术、预测术和命理……各术数方面。在地理术方面,除用于择日外,无论是选址点穴、格龙乘气、消砂纳水、布局、 排(放)水、开山立向、坐穴、分金、坐度,莫不依此为基准。二十四山向的干维,只不过 是起辅佐十二地支的作用。

风水二十四山理气秘诀

堪笑时师弛假名,不明河洛用罗经,披肝露胆将言说,水路峰峦要审明,六乾二坎四巽九离切莫配二坤七兑,彼此忘之一局行,阳宅阴坟依此法,断神水蚁准天秤,吉凶祸福全凭卦,总要局中卦认真,卦在玄空奇妙处,千金难买此玄文,我今堪破个中理,用尽心机莫语人,此诀秘传无价宝,流传后世作干城,知音遇者便相说,不是知音莫与论。
此诀专言水蚁,全凭大卦看,所作之何局,所选之何卦,峰峦水路,以断之。按此廿四山水蚁之说,互看所忌,天地大卦,峰峦水路,一六坐山原来怕三八峰峦水路,三八坐山依然怕一六峰峦水路,二七坐山原来怕四九峰峦水路,四九水路峰峦依然怕二七峰峦水路。
理气断二十四山水蚁风水秘诀!X
水蚁一诀真的传,莫与时师言,时师总说知水蚁,究竟不知所以然,此何故也,全凭玄空天地大卦上,在人领会善其用,知之者能几人哉,堪叹世人行地俨然,地师何尝梦见地中玄妙之理也,殊不知皆从天地大卦分明,须将本局卦认真看,合是何局,所忌之何卦,峰峦水路,峰峦曰蚁,毫不差分,大卦者,其名天卦、地卦,其实先后天八卦也,若不识此,则断水蚁将何凭何据而下手耶,又指大卦而言曰,卦成四十八局,有天地,二卦辨焉,有山水三元分焉,故曰山有山元咯偶那个,山元即天卦,水元即地卦,即是八卦,八卦之中各有所忌之卦,宗旨一六怕三八,三八怕一六,二七怕四九,四九怕二七,这可谓披肝露胆矣,学者当深求乎此,能知其宅墓吉凶,亦能辨其水蚁 有无,断之即应,断之如神。
如作壬山大卦是艮震,名为三八局,所忌在一坎六乾峰峦水路,一坎峰峦,甲午亥也,六乾峰峦,丑巽癸也,一坎水路,壬巽寅也,六乾水路,戌午乙也,此局若有一六峰峦水路,者断水蚁,兼全一定无疑,故三八怕一六,如兼亥,其理亦然,大卦是坎乾,名为一六,岂不是三八怕一六乎,且亥乃人元,为顺字,只可兼作天元,不可兼作地元,壬逆子,又犯出卦之病,若作亥山兼壬,其理亦然,此地元局,宜独做向,不可兼做,余山类推。

解读风水 罗盘上的二十四山指的是什么

不知道大家对罗盘的了不了解,罗盘上除了有指针外,还有许多我们看不懂的符号,罗盘当中又有二十四个方位,每个防伪都代表着不同的风水含义。今天我们就和大大家聊聊风水中罗盘上的 二十四山 指的是什么。

罗盘以“卯”代表东方,以“午”代表南方,以“酉”代表西方,以“子”代表北方,以“巽”代表正东南,以“坤”代表正西南,以“乾”代表正西北,以“艮”代表正东北。这是每卦的主山,而它的两旁便是偏向另一方位,例如“辰、巽、巳”属东南,“巽”为正东南,而“辰”属东南内之偏向东方,称为东南偏东,而“巳”属东南内之偏向南方,称为东南偏南,其余二十四山都是这样的。知道二十四山的方位,找到屋内立极点,便在这立极点放射出二十四方位的线,无论你们是手执售楼图则抑或现在所居住的室内平面图,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来测定屋内的方位。

二十四山向的表示方式是十二地支八干四维:十二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八干为甲、乙、丙、丁、庚、辛、壬、癸,四维为乾、坤、艮、巽,加起来共二十四山。

二十四山向与八卦配合时,八卦有八个方位,每个方向统辖三个山向。南方离卦统辖丙午丁,东南巽挂统辖辰巽巳,东方震卦统辖甲卯乙,东北艮挂统辖丑艮寅,北方坎统辖壬子癸,西北乾卦统辖戌乾亥,西方兑卦统辖庚酉辛,西南坤卦统辖未坤申。

风水二十四山

风水中说的二十四山是指什么? 又名「二十四路」。指住宅、墓地四面的二十四个方位,分别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地支和甲、乙、丙、丁、庚、辛、桑骂槐壬、癸八天干〈不用戊、己〉以及八卦中的干、艮、坤、巽四卦来表示。其中子指北,午指南,卯指东,酉指西,干指西北,艮指东北,坤指西南,巽指东南,其它干支均代表特定的方位,每一方位相隔刚好十五度。

风水中怎样能看出二十四山的吉凶 要看二十四山放在哪里用(二十四山本身是没有吉凶之说),如果用在屋宅方面,比如坐子山午向,子山的凶方就是在“巳、午、未”(三煞方)。尤其“未”方极凶。

地理风水出杀屋是怎样看的,即二十四山,哪一座出星出杀,哪一座是收山屋, 研究风水必须解位,八卦宫位八卦名代表东南西北等震’宫主东,巽’宫主东南,离’宫主南,坤’宫主西南,兑’宫主西,乾宫主西北,坎’宫主北,艮’宫主东北除八宫位外,风水师二十四位判断吉凶,每位占15°,风水称二十四山甲、卯、乙;辰、巽、巳;丙、午、丁;未、坤、申;庚、酉、辛;戌、乾、亥;壬、、癸;丑、艮、寅罗盘卯代表东,午代表南酉代表西’代表北,坤’代表西南,巽’代表东南,乾’代表西北,艮’代表东北乾山坐西北向东南乾山巽向酉向坐东向西卯山酉向乾酉间间隔30度辛山戌山

风水中二十四山是什么意思 我们经常说的方位是八个方位,就是北,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但是把360度分成八个方位,每个方位45度,好像笼统了点,风水要求更精准的方位,所以有把每个方位分成三份,比如,北是占45度,又分成了三个方位,这三个方为分别是壬,子,癸,每个15度。风水上把细分的方位叫山,风水上有个说法,一卦(卦就是方位,比如北就是坎)管三山,那么八个方位就是24山了。

风水二十四山 你想表达怎么。

风水上的二十四山各山度数起至度数是什么? 二十四山每山下卦替卦度数
壬山337.5度至352.5度。340.5至349.5下卦挨星。旁边各3度 起替卦挨星。
子山352.5度至007.5度。355.5至004.5下卦挨星。旁边各亥度 起替卦挨星。
癸山007.5度至022.5度。007.5至019.5下卦挨星。旁边各3度 起替卦挨星。
丑山022.5度至037.5度。025.5至034.5下卦挨星。旁边各3度 起替卦挨星。
艮山037.5度至052.5度。040.5至049.5下卦挨星。旁边各3度 起替卦挨星。
寅山052.5度至067.5度。055.5至064.5下卦挨星。旁边各3度 起替卦挨星。
甲山067.5度至082.5度。070.5至079.5下卦挨星。旁边各3度 起替卦挨星。
卯山082.5度至097.5度。085.5至094.5下卦挨星。旁边各3度 起替卦挨星。
乙山097.5度至112.5度。100.5至109.5下卦挨星。旁边各3度 起替卦挨星。
辰山112.5度至127.5度。115.5至124.5下卦挨星。旁边各3度 起替卦挨星。
巽山127.5度至142.5度。130.5至139.5下卦挨星。旁边各3度 起替卦挨星。
巳山142.5度至157.5度。145.5至154.5下卦挨星。旁边各3度 起替卦挨星。
丙山157.5度至172.5度。160.5至169.5下卦挨星。旁边各3度 起替卦挨星。
午山172.5度至187.5度。175.5至184.5下卦挨星。旁边各3度 起替卦挨星。
丁山187.5度至202.5度。190.5至119.5下卦挨星。旁边各3度 起替卦挨星。
未山202.5度至217.5度。205.5至214.5下卦挨星。旁边各3度 起替卦挨星。
坤山217.5度至232.5度。220.5至229.5下卦挨星。旁边各3度 起替卦挨星。
申山232.5度至247.5度。235.5至244.5下卦挨星。旁边各3度 起替卦挨星。
庚山247.5度至262.5度。250.5至259.5下卦挨星。旁边各3度 起替卦挨星。
酉山262.5度至277.5度。265.5至274.5下卦挨星。旁边各3度 起替卦挨星。
辛山277.5度至292.5度。280.5至289.5下卦挨星。旁边各3度 起替卦挨星。
戌山292.5度至307.5度。295.5至304.5下卦挨星。旁边各3度 起替卦挨星。
干山307.5度至322.5度。310.5至319.5下卦挨星。旁边各3度 起替卦挨星。
亥山322.5度至337.5度。325.5至334.5下卦挨星。旁边各3度 起替卦挨星。
(可以发现下卦与替卦的分界线即是在凡度尾数为2.5度或者7.5度上,所以记住这组数字,再配合罗盘即使不用分金也能准确推断出下卦与替卦的分别。)

风水旧中的二十四山的兼向是什么意思? 简单来说:在实际风水操作中,罗盘中有24山,每山15度,中间9度外,为下卦;每侧各还有3度,如果在用罗盘的测量中在这两侧各3度的范围内,就是替卦,也就是兼向。

风水学中的二十四山与人有什么联系 二十四山中有天干的山,也有地支的山;还有八卦中四山。那么地支之山为地气对人产生影响,八卦同天干为天气对人的影响。同时天地气结合也一样对人影响。每山之五行不一所对应之人五行不一影响各不相同。

风水,山是什么意思 二十四山法 中国风水学最大科学命题是天地人合一。中国风水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一套有关天地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操作方法,并综合概括在一个完整的操作工具之中枣罗盘。
1)天运,即宇宙气场枣宇宙星空天体运转的周期变化特性。按照天体时空演变,中国风水学将天运概括为三元九运说。2)地运,即地球气场枣地球受日月星光之影响,其地质、地貌、物理场,因地理位置而千差万别,在地球表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小气候。中国风水学将地运概括为龙穴、砂水说。3)人运,即人体气场枣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和地理位置,受宇宙气场和地球气场的综合影响,产生了人的不同性格。中国风水学将人运概括为四柱说,即年月日时的天干地支。另外,因此又将人造物,建筑物奠基、封顶、店铺开业、乔迁等和人类活动,诸如:婚丧嫁娶、开业等的年月日时扩展为事物时运。
综上所述,中国风水的具体操作,就是排布天运、地运、人运之间的相互关系,它们之间的相合相冲,取决于阴阳平衡和五行相生相克。由此便有了吉凶。
如果说中国风水的操作技术因历史科技水平的限制,其中有不科学的成份,那么,中国风水将宇宙气场、地球气场和人体气场纳入了一个大系统中,并得出了它们之间的相干性、周期性、全息性。就是用现代观点来分析,这都是极其科学的。开展中国风水学研究,就是要求证出中国风水学中的科学性。
应注意,中国风水学中的操作方法,很大成分由实践经验枣理论概括枣实践验证而得,这就为风水学上升为科学理论提供了丰富的基础材料和可能。现代科学的形成过程:试验枣经验公式枣理论定理枣再试验,正是由此过程不断完善的。
《青囊・序》曰:先天罗经十二文,后天再用干与维。这里所指八干四维加十二支,共二十四数,就是指罗经上的二十四山,即二十四方位。这二十四方位因五行、卦理、以及干支的会合相冲,而有吉凶之别。
1)二十四山中套用十二地支 中国风水学的实用操作方法中,因研判对象是后天的,一般采用后天八卦,即先天为体,后天为用。
地支中,子午卯酉在后天八势的四正位,分别代表坎(正北)、离(正南)、震(正东)、兑(正西)四个方位。十二地支,由坎位开始隔位依顺时针方向排列,根据十二节月运,由寅开始,寅、卯、辰在东方;巳、午、未在南方;申、酉、戊在西方;亥、子、丑在北方。
十二地支对冲关系,在圆圈中相对的就是对冲,有六个组合:
子午相冲(鼠马相冲);卯酉相冲(兔鸡相冲)
辰戌相冲(龙狗相冲);丑未相冲(牛羊相冲)
寅申相冲(虎猴相冲);巳亥相冲(蛇猪相冲)
2)二十四山中套用十天干 十天干的排列方式,是由天干五行属性所决定的。
甲、乙为木,甲为阳木,乙为阴木,东方为木,故甲乙排在东方。甲为阳,居卯之左方;乙为阴,居卯之右方。同理,丙丁排布在午的左右,庚辛排布在酉的左右,壬癸排在子的左右。而戊为阳土,己为阴土,排布在中央土的位置,一般省略。
为什么阳干要排在地支的左方呢?因为阳从左边团团转的缘故;而阴干排在地支的右方,便是阴从右路转相通了。
3)二十四山中套用八卦位 《青囊・序》谓:后天再用干与维。干是指天干,前面已论述;维者是指四维。
将四维卦排人空了的一山,便刚好成了完整的二十四山了。或问为何只用四维填二十四山内,而四正卦则不用呢?原来四正卦的山位,已有子、午、卯、酉四字,故不能再将四正卦套入这四山之内。在中国风水学中,子、午、卯、酉......>>

风水大运看天干还是地支?说法多多

天干地支被称为干支。而我们都知道有十二地支和 十天干 ,一个十二一个是十,这是为什么呢,如果要从风水大运中看天干和地支,专业的会有哪些说法呢?让我们一起往下文来看看是怎么解说的吧。

看大运时,天干和地支各管五年,这也是三命说的看法,举一个说法以佐旁证,交脱运想必都不陌生,是换运的分水岭,然而交脱运除了十年换运有之外,还有就是一运当中的第五个流年和第六个流年其也是交脱的时令,这一点命理大师蒋文正曾经说过,还有就是根据重大事故的流年多在交脱时令,其中的一运当中之交脱时令也是高发的流年。故此看运可以分开来看。

而渊海所说的大运重地支,不是说让看大运时只看地支,此句话的解读是相比于天干,其发生的关系只有生、克、合、三种,而对于地支的关系来说却有生、克、刑、冲、会、合、害、破以及其中的两冲合、三会合

关系很是复杂,从而致使其中的吉凶很是复杂难辨。有时会间接影响到天干,故此才有大运看地支之说。

而在看大运时还是以分开看各占五年为主,

再说下流年的看法,流年反映的是要发生的事情,天干是发生在外面的事情,影响最为深刻的事情,是结果,而地支是隐藏在表下的隐秘的事情,是起因。故此有才流年重天干的说法。然而我们在看流年时要干支同重而看。要根据八字组合中找出其喜忌的是天干和地支的哪一个字,从而把流年代入进行吉凶的判断。

天干地支方位

天干地支分别都带表哪个方向 天干只有属性,不具有方位。地支才是主导方位的。天干只有在搭配地支后才具有方位。

天干地支与先天八卦方位配图 先天八卦(伏羲八卦)传说为伏羲所创没有图形后由宋朝邵雍根据《说卦》而配置成图天干是由京房的纳甲法来配置的地支也没有是按在天垂象在地成形来述说的即乾金为天坎水为水艮土为山离火为火坤土为地兑金为泽巽木为风震木为雷乾震坎艮为阳卦坤巽离兑为阴卦就这样

十二地支对应什么方向? 子:五行属阳水,位居北方。
丑:五行属阴土,位居东北方。
寅:五行属阳木,位居东北方。
卯:五行属阴木,位居东方。
辰:五行属阳土,位居东南方。
巳:五行属阴火,位居东南方。
午:五行属阳火,位居南方。
未:五行属阴土,位居西南。
申:五行属阳金,位居西南方。
酉:五行属阴金,位居西方。
戌:五行属阳土,位居西北方。
亥:五行属阴水耽位居西北方。

甲在天干地支中代表什么方位 甲乙东方木

天干地支与先天八卦方位配 在阳宅风水中,八卦的方位是按“后天八卦方位”的。
也就是文王卦的方位: 坎北、离南、震东、兑西、乾西北、巽东南、坤西南、艮东北。 在风水学中,定地理实际方位,都是用后天八卦。而先天八卦不用作定实际位置,而用作判断时间应期。 也可以说。

八字里的方位? 八字里的方位:年干支方位为北(正北、东北、西北),月干支方位为东(正东、东北、东南),日干支方位为南(正南、东南、西南),时干支方位为西(正西、西北、西南)。
此方位针对先天风水而言,批断出生环境之先天信息,但在实际论命操作中不起作用。具体用法是通过日主旺衰、八字五行的生克制化而论。

天干地支的干支与时间 干支历和农历是两套不同的历法。干支历又称甲子历,是中国所特有的阳历,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作为历法已施行了数千年,它完全参照黄道地日关系创建,以立春为元旦,一个回归年为一年。在当代农历借用干支纪年,以正月初一为起点,这是笼统的标注;“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国古代历法》一书中指出,干支纪年是从立春起算。 天干地支这共二十二个的符号错综有序,充满圆融性与规律性。它显示了大自然运行的规律,即时(时间)空(方位)互动,和“阴”与“阳”的作用结果。中国干支历包含了阴阳五行的思想和自然回圈运化的规律。干支历主要由干支纪年、干支纪月、干支纪日、干支纪时四部分组成。 干支纪年以天干和地支组成共60个干支纪年(详见上文序列表中的表格)(或见下文五行、属相),以此往复,60年为一个轮回。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汉章帝元和二年(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干支纪年一个周期的第一年为“甲子”(如黄巾起义口号为“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第二年为“乙丑”,依此类推,60年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60是10、12的最小公倍数,所以每60年为一周期)。如1644年大概为甲申年,60年后的1704年同为甲申年,300年后的1944年仍为甲申年。注意以上只是大概对应,因公历和干支历是不同的历法,年份起点不同。 干支纪月是由十二辰纪月发展而来,据《五行大义》中记载: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 由此知干支发明之初就是:干用于纪日,支用于纪月。在古代早以十二辰纪月,即为月建。在以钟表盘面理解日月五星的运行时,我们就可很清楚的看到月建是日月相会时的辰位。古代历法选冬至日且日月相会日(月朔日)为对应于“子”刻度,月针绕行一周约27天多,但此时作为太阳视运动的年针已前行了约一个刻度,月针需再前行2天多才能赶上太阳进行日月相会,这时就相会于“丑”刻度,这样日月相会日就会逐步发生在十二刻度中,以此确定月建。不同朝代年岁开始的月建地支不同。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这个是夏历。而商历是正月建丑,二月建寅,三月建卯。周历是正月建子,二月建丑,三月建寅。秦历是年开始于建亥,但仍称十月。至汉武帝改历,才复用夏正,就是正月建寅为岁首(武则天改过用周正,建子)一直沿用至今。干支纪月自到民间一直有使用!以敦煌出土的北宋《雍熙三年(986)丙午岁具注历日》(伯3403)为例,各月起始点的定义,并非历法中的朔日,而指的是各月节气,此故,二月就定义成从惊蛰(二月节)至清明(三月节)前一日,余类推。敦煌具注历以节气为各月之始的规矩,或已有相当久远的历史。但从现存各汉简残历中,均可见到以朔日作为各月月建起点的情形。 干支纪月的推算较为容易,每年的各月地支已经固定,只要推算月的天干配固定每月地支就行。有歌诀为证(寅月为正月,寅为虎,又称“五虎遁元”):甲己之年丙作首,――逢年干是甲或己的年份,正月的月干从丙上起。乙庚之岁戊为头,――逢年干是乙或庚的年份,正月的月干从戊上起。丙辛必定寻庚起,――逢年干是丙或辛的年份,正月的月干从庚上起。丁壬壬位顺行流,――逢年干是丁或壬的年份,正月的月干从壬上起。更有戊癸何方觅,甲寅之上好追求。――逢年干是戊或癸的年份,正月的月干从甲上起。 为了便于推算,把他们的关系归纳于此表: 年天干 正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甲、己 丙寅 丁......>>

怎样用天干地支表示年月日 天干地支是早在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年,於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
我国历法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29.5306天)为一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 365.2419 天)为一年,为使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设置闰月。据记载,西元前六世纪中国开始采用十九年七闰月法协调阴历和阳历。
天干地支,是过去人建历法时,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对古代的中国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 *** 数字般的单纯,而且后来更开始把这些符号运用在地图、方位及时间(时间轴与空间轴)上,所以这些数字被赋於的意思就越来越多了。
古人(一说黄帝)观测朔望月,发现两个朔望月约是59天的概念。12个朔望月大体上是354天多(与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年有12个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记法(十天干),产生阴阳合历,发展出现在的天干地支;较为成熟时应该是在夏商周这几个朝代。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历法用天干、地支编排年号和日期,天干共十个字,因此又称为「十干」,其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个字,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以一个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对阳支,阴干对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称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天干地支这共二十二个的符号错综有序,充满圆融性与规律性。它显示了大自然运行的规律,即时(时间)空(方位)互动,和「阴」与「阳」的作用结果。中国历法包含了阴阳五行的思想和自然回圈运化的规律。
年: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后,又从头算起,周而复始,循环不息。由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称为干支纪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开始,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从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刚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开始,按顺序先后排列,六十日刚好是一个干支的周期。
时:由甲子时开始,但记时的地支固定不变,每天十二个时辰。
1.甲子2.乙丑3.丙寅4.丁卯5.戊辰6.己巳7.庚午8.辛未
9.壬申10.癸酉11.甲戌12.乙亥13.丙子14.丁丑15.戊寅16.己卯
17.庚辰18.辛巳19.壬午20.癸未21.甲申22.乙酉23.丙戌24.丁亥
25.戊子26.己丑27.庚寅28.辛卯29.壬辰30.癸巳31.甲午32.乙未
33.丙申34.丁酉35.戊戌36.己亥37.庚子38.辛丑39.任寅40.癸卯
41.甲辰42.乙骸43.丙午44.丁未45.戊申46.己酉47.庚戌48.辛亥
49.壬子50.癸丑51.甲寅52.乙卯53.丙辰54.丁己55.戊午56.己未
57.庚申58.辛酉59.壬戌60.癸亥...>>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