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济卦九五爻详解,易经爻卦既济

2023-10-27崇庆运势网热度: 12774

15易经文言乾卦第五爻: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

原文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①。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注释

①睹:仰望。

直译

九五爻辞说:“龙得到天时地利,飞上天空,有利于会见德才兼备的人。”这是什么意思?孔老先生说:“声息相同就互相应和,志同道合就互相求助。水向低湿的地方流动,火向干枯的地方爻延。云围绕着龙,风追随着虎。圣人兴起,万物景仰。本来是天上的东西,就自然会上升。本来是地下的东西,就自然会下坠。这是说一切事物各自依循它的类别而相聚。”

详解

九五爻几乎是所有人追求的目标,我们最耳熟能详的就是九五至尊,之所以“尊”,是因为他在这个局中的最好位置。九五爻,阳爻得阳位,是得正,而且又居上卦的中位,所以是中正之位,合适的人在合适的位置上就是得正。

凡是得中位的,只有二爻与五爻,分别是内外卦的中位,关键还要得正,得正就是阴爻要得阴位,阳爻要得阳位,能得外卦的中正之位,也就是九五至尊之位,就是人生的顶峰,如果再高的话,就到了上爻,就是退休了。

当然,在官位上的指代九五至尊就是皇帝,上九爻就是太上皇。每个人都有心中的九五位,从客观上讲,达到自己内心与形式上的统一,达到自己最好的状态,就是九五。九五并不是一定要去做皇帝,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皇帝”之位,成就你自己,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就是九五。

乾卦以龙取象,九五爻是“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龙是三栖动物,所以才可以“在田”、“在渊”、“在天”,但最能发挥其优势、展现龙姿的就是“飞龙在天”。

九五爻与九二爻都有“利见大人”,在《易经》中有很多处都出现了“利见大人”,但多数的“利见大人”都是言同义同,唯有乾卦的“利见大人”是言同义不同。

九二爻的“利见大人”是指利于见到同德之人,也指见到九五这样的大人;九五爻的“利见大人”是指利于 招揽下面的大德之人,与其共同图谋天下之事。 君子通过努力终于集君德与龙德于一身,能够真正与上下自然呼应,能够本着天地之德来利及万民,能够与天下万民相应,上下都能融人到最好的状态中,这是需要很高的境界的。很多人是言同而义不同,正所谓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天水讼卦也有“利见大人”,那是利于见到刚健中正的大人来评评理,为什么要找人评理?那就是因为义不同言也不同。能够做到义不同而言相同的人已经是非常有忍耐心了。其实言同义不同,或者义同言不同都是观物的结果。

邵康节的《皇极经世书》,邵康节将《易经》之理“盈、虚、消、长”与“穷、通、变、化”的思想揉入佛家对于形成世界“成、住、坏、空”劫数之说的观念,构成了《皇极经世书》的“历史哲学”和“易学史观”。“皇极经世”的含义是:至大之谓“皇”,至中之谓“极”,至正之谓“经”,至变之谓“世”。

《皇极经世书》是以“元、会、运、世”为经,以先天八卦图64卦象为纬,以律吕声音为频率来破译天地万物的一种博大的体系,是一部预测万物盛衰生死奥秘的奇书,预测从开天辟地、人类生长到历代之兴衰。

但现在能看懂这本书的人,真的不多。《皇极经世书》最具代表的就是观物篇,也就是如何看待天地万物。“元、会、运、世”是邵康节用特殊的易学之象数和独特的数理逻辑创立的一套推算宇宙万物生灭兴衰的天体理论。

然而,什么是“元、会、运、世”呢?一般而言,这是中国古代所采用的很能符合与民众的使用需求的时间区隔单位。邵康节说:“天地亦物也,亦有数焉。”

他所追求的是一个足以解释天地之奥秘的理论,他从时、日、月、年、世的进展和积累中发现有重复着的十二、三十的倍数关系:十二时辰为一日,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年,三十年为一世。因此,可以遵照这一规则来推出更长的时间单位,例如,以十二世为一新的时间单位,称为“运”;再往上推则是三十运为一个单位,称为“会”,最后,则是十二会为一个单位,称之为“元”,有万物之始的意味。如此,这些时间单位间的关系则是:时积而成日,日积而成月,月积而成年,年积而成世,世积而成运,运积而成会,会积而成元。这样算下来,一个“元”的时间为十二万九千六百年,刚好与释迦牟尼佛说的一个“劫数”是巧合的。

邵康节能够靠自己的心志,观天地之万物,上通天文,下达地理,能够用元、会、运、世来分世间,并且能够从甲子黄帝开始,到宋仁宗天圣元年癸亥,把每一年的大事预先准确地推断出来,真的是很伟大!在《皇极经世书》里面,邵康节能够把八卦的卦象重新定位,乾兑离震定为日月星辰,把巽坎艮坤定为火风水石。从邵康节的观物思想更知其伟大之处:“以天地观万物,则万物为万物。以道观天地,则天地亦为万物。”“以物观物,性也;以我观物,情也。性,公而明;情,偏而暗。”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我们很难做到以天地观万物,凡事皆以我心来判断,我感觉好就是好,我认为不好就是不好,物本身无所谓好与坏,只是“我”的感觉不同罢了,以我观物,情也。情,偏而暗。

我们且不说以天地观万物或者以道观天地,我们先尝试跨越“我心”这个层级,已经很不错了。而邵康节能够以天地观万物,以道观天地,那真的是上下皆已贯通,要不然,邵康节怎么会曾一度与孔老先生齐名呢?

若能够跨越以“我执”、  “我心”来判断事物,这样就有可能使上下由“异”转为“同”,正因为九五爻的“利见大人”是言与义都相同,所以后来孔老先生在解释的时候才说了:“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这句话是点题。中孚卦的九二爻的《爻辞》讲了:“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糜之。”其实表达的意思也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孔老先生怕我们不明白,后面又接着解释什么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这些是常识,都不用细讲,世间万物无不如此,阴阳五行相生相克,水的流向,当然会朝湿润的地方;火也是,哪里干燥哪里就先着火,这就是万物“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表现。声音,声为阳,音为阴,声为天之阳,音为地之阴。上天给的声音就是风声、雷声,人属于地之物,所以我们形容自己是“五音不全”,而非“五声不全”。

“云从龙,风从虎。”云与风就代表气,云与风都是多变的。龙与虎其实是共性,我们很难描述龙,我们是龙的传人,对幻化的龙的概念已经是耳熟能详,几乎都能描述出龙的具体样子,神龙见首不见尾,非常神秘,变幻莫测的云如同随着龙翩飞。“风从虎”,虎虎风声,风像虎一样有能量与动力,是在进一步说明“利见大人”的言同与义同,用有形与无形的事物把内心真正追求的义表达出来了,先用“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已经把义和言描述清楚了,后面又进一步用常识具体来描述,让我们茅塞顿开。说孔老先生是万世师表真是一点都不为过,他能够将这些深奥的道理深入浅出的解释清楚,让我们对“义”与“言”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作”在《说文解字》里解释为:起也。圣人有所作为,天下万物都在看着,说白了,就是圣人为天下万物代言。万物以天为本,向上发展;以地为本,向下扎根。也就是“方以类聚,物以群分。”而万物又必须落地生根才能生长,这就是万物各依其类别,相互聚合的自然法则。

三皇五帝“圣人作而万物睹”的时候,就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盛世。“则各从其类也”,这个“类”是自然的取象,圣人借用自然的取象来描述圣人出而万物各分其类开心生活的一种情状,同时也描述了圣人治理天下的功德。其实,即使圣人不出现,万物也一样生长,但是世界是全息同构的,我们很难去论证如果是无德之人当政,天下就会风不调雨不顺民不聊生,要不然,为什么所谓的盛世也会出现朝代更替呢?反过来讲,即使是圣人盛世的时候,也有天灾与人祸,但如果是仁君,能够像九五爻这样为天下百姓天下万物着想,万民与万物就会与君同心,共同尽全力抵抗灾难。这里给了我们启示,我们有没有达到我们内心的九五至尊呢?能不能达到我们人生的“飞龙在天”呢?我们能不能做到我们自己口出的言与内心的义相同呢?这里以物与物的相互感应引申到“圣人作,而万物睹”,得到“各从其类”的结论,以解释“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值得我们深思。

乾卦六爻皆以龙为象,一共有六龙,实际上是同一条龙在六种不同的时位制约下的六种表现形式。九五的爻象是“飞龙在天”,象征着这条龙经历了初之“潜”、二之“见”、三之“惕”、四之“跃”四个阶段,飞上了蓝天,圆满实现了自由翱翔的理想。这是比喻一个具有为君之德的领导人才在经历四个阶段的磨炼之后,逐步跃升到九五之尊的君位,最终克服了有德与无位的矛盾,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从龙的角度来看,蓝天只提供了实现理想的外在条件,自由翱翔才是理想的内在本质。对于一个真正具备龙德的君子来说,也是同样的情形。九五之尊的君位并非理想本身,而是作为一个外在条件,便于发挥领导的功能,创建“首出庶物,万国咸宁”的丰功伟绩。

1�3؈��

如何解释既济之解卦

《焦氏易林·既济之解》:求獐嘉乡,恶蛇不行。豳岐口还,复反其床。
按一般解法,五爻动则取不动一爻占之。既济之解是既济下五爻都动,所以一起最上爻占之。既济上六:上六,濡其首,厉。《象》曰:“濡其首厉”,何可久也? 可以结合自己当前处境或心情断之。
既济(卦六十三)
(离下坎上)
《既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
《彖》曰:“既济,亨”,小者亨也。“利贞”。刚柔正而位当也。“初吉”,柔得中也。“终止则乱”,其道穷也。
《象》曰: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初九,曳其轮,濡其尾,无咎。
《象》曰:“曳其轮”,义无咎也。
六二,“妇丧其茀,勿逐,七日得。
《象》曰:“七日得”,以中道也。
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
《象》曰:“三年克之”,惫也。
六四,繻有衣袽,终日戒。
《象》曰:“终日戒”,有所疑也。
九五,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
《象》曰:“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时也。“实受其福”,吉大来也。
上六,濡其首,厉。
《象》曰:“濡其首厉”,何可久也?

63 既济卦

63 既济卦

卦辞【 既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 】

既济卦位于小过卦之后,《序卦》中这样解释道:“有过物者必济,故受之以既济。”矫正小的过失就可以获得成功,所以接着谈既济卦。

《象》中这样解释本爻: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这里指出:既济卦的卦象是离(火)下坎(水)上,为水在火上之表象,比喻用火煮食物,食物已熟,象征事情已经成功;君子应有远大的目光,在事情成功之后,就要考虑将来可能出现的种种弊端,防患于未然,采取预防措施。

占得此卦,切记:

治安方自乱,通泰忌生屯。

小利贞西北,花新日又明。

仙舟已到绿阳堤,险难今经已别离。

福去祸来终不错,不须回首预前期。

旲待禄高荣,彡贝思祸与凶。

预防兼早备,方可保初终。
既济卦第一爻,爻辞 【 初九:曳其轮,濡其尾,无咎 】

占得此爻,切记:

时方云既济,遽进却非宜。

思虑惟能谨,灾消吉自随。

鹿逐云中出,人从日下归。

新欢生脸下,不用皱双眉。

推车濡尾,无咎可忧。

千里人行,既济孤舟。
既济卦第 二 爻,爻辞 【 六二:妇丧其髴,勿逐,七日得 】

占得此爻,切记:

时虽云可济,欲速即难成。

真固宜长守,时行则可行。

虚雷无雨过,有雨不沾衣。

到头成一笑,目下未开眉。

月出云遮晦,双飞失伴迷。

七辰头上得,门户自生光。

 
既济卦第 三 爻,爻辞 【 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 】

占得此爻,切记:

有禄自天来,伐鬼三年灾。

追求在斗地,一进一退财。

入而易,出而难。

淹淹利再三,交加意不堪。
既济 卦第 四 爻,爻辞 【 六四:繻有衣袽 , 终日戒 】

占得此爻,切记:

事虽云既济,忧虑吉成凶。

戒谨勤终日,方能保始终。

有功无禄位,有禄无印权。

好戒退一步,附势去分欢。

落花满地乱交加,一点中心事若麻。

若得高人相引后,春风桃李又开花。
既济卦第 五 爻,爻辞 【 九五:东邻杀牛,不如西郊之禴祭,实受其福 】

占得此爻,切记:

积德施功有子孙,杀牛祭祀及西邻。

利名两字成员日,回首山前万物新。

礼薄将诚意,施为贵适宜。

自然家福佑,凡事在先施。

拟欲求东却往西,精神用尽事迚迚。

到底可求并可望,秋风黄菊绽东篱。
既济卦第 六 爻,爻辞 【 上六:濡其首,厉 】

占得此爻,切记:

更改事相宜,闲言有是非。

切须防暗箭,独见早思维。

小舟防滞患,秋木忌凋残。

踏遍千人市,兵戈一顷间。

心事望团圆,心坚事未全。

一枝枯木上,花落又还鲜。

周易·易经·既济卦的释义

既济,六十四卦第六十三卦,阐明在事物完成了一个发展阶段后, “守诚艰难”的道理。
既济卦下离上坎,坎为水、离为火,水往下润,火往上炎,水火不相容的两个事物而相资。卦中六爻中,阴阳均衡,两两相应,并各得其位(阳在奇数位,阴在偶数位),是一个完整和谐的卦象,表明从乾、坤至既济事物已完成了一个发展阶段。大功告成本应“庆贺”一番,可卦辞却诫之“亨,小利贞。初吉终乱”(原断句为“亨小,利贞”),此卦是亨通的,但占卜小事有利;占卜大事,开始是吉利的,但事物接着就要向反方向发展,“终乱”。
“初九”处既济之始,以阳居下,上应“六四”,又在离火之体,上进之意锐增,爻辞诫之“曳其轮,濡其尾”,向后拉住车轮子不让猛行,小狐狸沾湿尾巴不使速进,则“无咎”。一“曳”一“濡”可见制止其进之难,是要花大力气的。
“六二”以阴居正,似柔顺之妇人,上应“九五”之尊,本可前应,但告知“妇丧其茀,勿逐,七日得”,意为不要前往,就像丢了头饰一样,不要去找,七天之后自己就会回来了。
“九三”以阳刚居离卦之上,光明磊落之象;上有坎险,前则艰难。“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说的是国事,三年才征服鬼方,可见创业之艰难。高宗是商王武丁,他拨乱反正,四方征讨,使国家由未济达到了既济,实现了中兴。大业虽成,但诫之“小人勿用”,这里的“小人”当指“上六”。“九三”与“上六”相应,“上六,濡其首”有躁进之象,在既济之时,这类人不能用。
“六四”柔顺得正,下应“初六”,上承“九五”,本是一派吉象。可已进入坎险,在既济之时,事物即将向反方面转化,“繻有衣袽”是说如同华丽的衣服一样将变成蔽衣破絮,故告之“终日戒”。“终日”即是乾卦“终日乾乾”之义。一个“戒”字道出了要时刻保持警惕之心,防患于未然。
“九五,东邻杀牛,不如西邻禴祭,实受其福。”此爻辞有两层含义:一是“九五”阳刚居尊,下应“六二”,志成物盛,诫之要敬慎修德,不要学东邻那样搞盛大的祭祀活动,用黍稷就可以了;二是掌握好时机。“禴祭”原本是夏商时的祭祀,到周时改为夏祭,夏季时祭祀上天保佑粮食丰收是适时的,才能“实受其福。”
“上六”以阴处卦之极,居坎险之上,既济道穷,故有“濡其首”之象,小狐过河淹过了头部,是危险的。
六十四卦中,卦辞和爻辞多次提及“利涉大川”,至“既济”就是渡过了大江大河,事物完成了一个发展阶段。建业后如何守业,这是历代统治者都十分关切的问题。《尚书》多处记载了周公对这方面的论述。“休兹知恤,鲜哉”(《立政》),“厥基永孚于休”,“其终出于不祥”(《君奭》),意思是说:处在美好环境中而知道忧虑的人太少了,我也不知道我们的事业是否能沿着这美好的道路发展下去,我们的事业能否长久。《易经》作者在《既济》卦中阐发了“守成艰难”的道理。
《既济》卦辞告知,事成之时是吉祥的,但“初吉终乱”,这就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物极必反”的道理。卦中的六个爻辞都是诫辞:初爻“曳轮”不可前,二爻“丧茀”不可追,三爻“小人”不可用,四爻“终日戒”,五爻有“东邻”之戒,六爻“濡其首”,可见用心之良苦!欧阳修《易童子问》:“人情处危则虑深,居安则意殆,而患常生于怠忽也。是以君子‘既济’,则思患而预防之也。”此论深切此卦义!

易经第63卦既济卦

学习易经,每周一卦,每个人的理解不同,所以多看多听多记,最终你会悟其“道”。

既济是说事已成功。但什么时候成功?有的人把成功想得很复杂,其实成功就是做好一件事,那怎么样才算是做好一件事呢?就是善始善终。

既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

解说:既济卦象征成功,一切都已经完成了,但不过是小事情,只有小的亨通,坚守正道是有好处的。刚开始是吉祥的,但留下来的后遗症,终有一天会酿成乱局。

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

解说:《象辞》说:既济卦的卦象是离(火)下坎(水)上,火在水下,可以把水烧沸以供饮用,但是稍有不当也可以把水烧光,或者水把火浇熄。君子看到这种现象就知道要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所以要做好一件事就要有一个周全的计划。计划不一定要巨细无遗,但是一定要有一个大概的框架和明确的目标。这样这个计划才具有鞭策力和指导意义,你的路也不会走偏。另外,一个周全的计划最好是能把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都考虑进去,想好应对的措施,做好准备功夫才不至于临阵磨刀,弄得自己慌张不已。

无论做什么事情,心态很重要。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其实这不是巧合,这正是心态重要性的最好诠释。有心栽花当然就会特别紧张,恨不得天天守在花的旁边,希望花儿一天一个样,越变越好。越是紧张就越害怕,于是不让花有太多接触阳光、风雨的机会,花有了太好的环境反而不利于它的生长。再看看无心插得柳,因为没有那么多投入,也不会在乎那么多,顺其自然,忽然有所收获了自然开心不已。所以做事的时候要全力投入,但是也不要过于看重结果。

虽然说好的开始会让人麻痹,但是它的鼓励作用也是非常巨大的。有一个好的开始自然会让人觉得信心百倍。但是我们应该理性客观地看待这个问题,成有成的优势,败有败的收获,只有从中获得智慧才是最重要的。

要做好一件需要持续地投入。生长中的植物需要不断地汲取养料才能成为一棵参天大树,如果中断了,不要说参天大树,就连生命都无法维持。持续的战斗力不仅能保证事情的成功,也是善始善终的重要保证。

周易六十四卦第六十三卦 水火既济

卦象对于一些人来说还是比较重要的,而且特别是对于古人来说更是如此,对于一些运势的算上通常都是离不开其中的卦象的。那么在 命格 学中,周易 六十四卦 第六十三卦讲得是什么?下面跟着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既济卦】
既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
象曰: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白话文解释:
既济卦:亨通。这是小见吉利的贞卜。起初吉利,最后将发生变故。
《象辞》说:本卦上卦为坎,坎为水;下卦为巽,巽为火。水上火下,水浇火熄,是既济之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从而有备于无患之时,防范于未然之际。

邵雍河洛理数解卦:
济助有成,坚忍自重;由大而小,确保盛运。
小吉:得此卦者,事业有成,成功之象,但谨防盛极必衰,宜退守为吉,再进则凶。

解卦手册:
时运:盛极必衰,谨防后患。
财运:及时出手,可得利润。
家宅:大厦可居;百年好合。
身体:大病初愈,仍需自理。

【中上卦】:水火既济(既济卦):盛极将衰
周易六十四卦第63卦
象曰:金榜以上题姓名,不负当年苦用功,人逢此卦名吉庆,一切谋望大亨通。
这个卦是异卦(下离上坎)相叠。坎为水,离为火,水火相交,水在火上,水势压倒火势。既,已经;济,成也。既济就是事情已经成功,但终将发生变故。

事业:处在顺利和兴旺的阶段,甚至已经告成。如何才能保住这种势头,是问题的关键。必须认识盛极将衰的真理,必思患预防,防微杜渐,有备可无患。同时,一定要密切注意形势,抓住有利时机,继续奋发向上,推动事业发展。
经商:由于市场形势有利,已经赚得许多。但同时也预示着危机的随时出现。因此,务必小心在意,事未到,先预防,终日提防戒惧。同时,认真观察市场的变化,随时转向,开拓新市场。
求名:个人追求名利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必须防止因此而变得僵化和保守,以致功亏一篑,半途而废。
外出:利于出行,途中需注意安全。
婚恋:起初顺利,只中途会出现挫折。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