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凄凉的老人多半是自找的,晚年最惨的六种老人

2023-10-14崇庆运势网热度: 6611

到老了以后,这3类父母容易被子女“抛弃”,晚年孤单又凄凉,为何?

人们常说“养儿防老”,父母含辛茹苦地将子女抚养长大,当父母逐渐变得年迈,作为子女自然要承担起赡养老人的责任。但是生活中却经常会听别人说起或者看到一些新闻“子女不孝敬老人,老人将自己告上法院”或者是“子女不孝,老人疾病缠身无人管”等。

见到这一类的新闻,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子女太不像话没有尽到责任。但是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老人晚年凄凉,有时候却是因为自身原因。

赵大爷今年七十岁了,有一儿一女,但是子女平时却很少来看赵大爷,平日里都是赵大爷一个人独自生活。前不久,赵大爷突然生病,最后住进了医院。因为病情比较严重,赵大爷住院也需要人照顾,所以医院就问赵大爷要了子女的联系方式。

医院给子女打去了电话,第一次刚接通就挂断,后来又打了好几次,子女才表示会过来医院照顾。之后赵大爷的子女来到了医院,医院的医生询问子女为什么不把老人接在身边照顾。

赵大爷的子女表示,老人年轻的时候爱好喝酒,喜欢,两个孩子都是母亲带大的。赵大爷根本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而且他们说赵大爷脾气不好,要是把赵大爷接到家里照顾,估计三天两头要吵架,所以谁也不愿意照顾他,吃苦也是自找的。

这3类父母,到老了以后很难被子女“孝敬”,吃苦也是自找的

★脾气暴躁的老人

人们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但是如果家里的老人脾气很差,那就算不上宝贝了,而且还会被子女嫌弃。老人逐渐年迈的时候,要收敛一下自己的脾气,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对于子女的一些做法,老人也不要过多的发表意见,儿女有自己的主意,老人就享受清闲的晚年生活就好。如果老人经常因为生活方式或者态度的事跟子女争吵,子女会觉得老人比较麻烦而且不好伺候。

★年轻时没有尽到抚养义务的老人

父慈子孝是中国从古代就提倡一种家庭关系,人们常说子女要孝敬老人,但是前提是老人在年轻的时候有没有尽到抚养子女的责任。如果一个老人在年轻的时候,只图自己享乐而没有考虑孩子,当孩子长大后也会对老人有抵触情绪,不太愿意赡养老人。子女和老人的关系很差,就会造成老人无依无靠却又被子女抛弃的局面。

★偏心的老人

一些父母在年轻的时候有重男轻女的思想,认为“养儿可以防老”在小的时候会把好吃的好喝的都留给男孩,对男孩的态度也比较好,对女孩却比较严厉。孩子长大后,男孩却不愿意赡养老人,而女孩又因为父母的偏心也不愿意照顾父母的晚年生活。这就造成了父母年迈却又无人照顾的局面,说是被子女抛弃,但是其中就没有自己的责任么?

作为子女,赡养老人是自己的义务,但是作为父母,老人也要体谅孩子的难处,反省自身,不要所有的事情都怪到子女头上,这也是错误的。

晚年儿女不孝过得凄凉的老人,他们自身都有哪些原因?

晚年过得很凄凉的老人,多半有这五个特征,怨不得儿女不孝顺!

1过度自大,盲目自信

有的人盲目自信,信奉“孩子是我的种,必须得养活我”,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应当的。所以,这类爸妈在教育子女时,表现得极为自信,一切唯我独尊,根本就不在乎孩子的想法,很少会去倾听孩子的意见。

这类爸妈跟子女之间,心里隔着一堵墙,晚年孩子不孝顺,老人才幡然醒悟,知道自己错的离谱。


2 管教太严格,孩子生恨了

有的爸妈在管教孩子时,过度的严格,比如,要求孩子必须报N个补习班,考试成绩必须是“优秀”。有时候,爸妈语言上伤害到孩子自尊心,骂孩子是个“笨蛋”,孩子可能会为此记恨上爸妈,认定了爸妈不爱他。

过度的管教,只会让孩子失去快乐体验,感觉自己被爸妈“利用”了,孩子也许会认为,自己就是爸妈获得荣誉的工具。这样的孩子一旦生了恨,长大后真的很难孝顺爸妈。


3 厚此薄彼,对孩子不公正

有的家庭中,爸妈不止生养一个孩子,但又做不到完全的公正。比如,有的爸爸很喜欢男孩,从心底里对女儿不稀罕。在养育的过程中,难免会做出伤害女儿的行为,对儿子很偏心。

在这样生活氛围中成长的女孩,很难真的不记恨爸爸,未来也极有可能不给爸爸养老。晚年老人不被孝顺,先反思下曾经,是不是自身做得不够好,厚此薄彼,对孩子不够公正。

4 素质不高,不注重教育

有的老人自身素质不高,凡事都只考虑自己,不在乎孩子的意见,更不关注孩子的教育。等孩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价值观,不把孝顺放到最重要的位置,做出一些不孝顺的事,让老人亲自吃到了苦头。


可惜的是,直到最后,这类老人可能也只是在抱怨,根本就不懂自己错在了哪里。

5太惯着孩子,过度溺爱

晚年不被子女孝顺的老人,大都在年轻时,十分惯着孩子,把孩子当成个掌上明珠,孩子要什么爸妈就给什么。天长日久之下,孩子很难自控,根本就不在乎旁人的感受,只注重自我感觉。

这样的孩子成家立业了,可能会忘本,忘记爸妈的恩情,只顾着自己的小家庭。老人遇到这种事,吃苦受罪也只能怪自己,确实是曾经的教育模式有问题。


年轻时,爸妈想的不够长远,导致年老时,自己不被子女重视孝顺。这样一来,最终吃亏受罪的人,仍只是爸妈。

辛劳一生的结局,若是不被孝顺,不免有点悲凉。所以,以上的错误,爸妈千万别犯,否则晚年可能不被子女孝顺。

很多老人到了晚年下场很惨,大部分原因都是自己造成的???

都是自己子女造成的

老人自私不体谅儿女的表现,晚年过得凄凉的老人

文|文儿

有的时候不得不考虑,有儿有女,自己的晚年生活就能有保证了吗?而现实总是给我们上“生动的一课”。

楼下的一位老太太,天天都是她一个人,有一次我好奇问妈妈:“听说她儿女不是挺多吗?怎么从来没人看她呀?”妈妈叹口气说:“听说老太太脾气太差了,总是找别人的毛病,儿女也不想来找不自在,就自然懒得来。”而从老太太的身上也验证了一个事实:老了之后自己的生活质量还真的不在于儿女多少,而在于自己之前有没有攒下“福分”,如果是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晚年凄凉还真不能责怪儿女不孝顺。

自私自利

虽然绝大多数老人都是会心疼自己的儿孙的,但也不否定有些人还是会以自己的利益为上,即使是有了儿孙,也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让全家人围着自己转,这样的人还真是儿女的噩梦,等到儿女长大了,对待父母也会采用相同的处理方式,老人晚年凄凉少不了。

说起来自私的父母,我最先想到的是一个老家亲戚:他家儿子想当老师,父母就觉得“男人当老师,哪有公务员有脸面?”非得让儿子去考公务员。而儿子自己找的对象,父母觉得不搭,非得把两个人搞散了,即使是女方已经怀孕也不为所动。而现在儿子早早得了抑郁症内退了,儿子跟现在的儿媳关系也闹得很僵,老两口的生活过得怎么样,可想而知。

做事情自私自利,从来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拿主意的老人,在老的时候,也没有儿女跟他们一心。

脾气暴躁,不讲理

同时,脾气暴躁的人,即使是自己的儿女也根本难以忍受。特别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如果父母的脾气比较暴躁,三两句话说不通,就对着孩子吼一顿、或者是打一顿,也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一定的心理阴影。等到孩子长大,父母老去的时候,孩子还真的跟父母亲不来。

就像楼下的老太太,从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天天骂儿女们太笨,学习成绩不好,不争气;而后来孩子们都长大了,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来看她时,老人还是改不掉之前的脾气,嫌弃儿女的工作不好、挣不了钱,所以大家都想躲着走,这样的老人晚年凄凉也不奇怪。

从来不存养老金

当然,晚年生活的底气也跟养老金的多少关系很大,对于那些没有养老意识的人,从来不考虑养老的事情,只是指望依靠儿女们,等到老的时候,就得完全依靠运气,有时候也免不了的凄凉。

就像老家邻居的两口子,辛辛苦苦给儿子盖了房子,自己养老金一分不攒,等到儿子结婚就闹分家,老人搬出去住也是相当凄凉了。

所以,晚年过得凄凉的老人,特征也是相当明显,以上三种类型的老人,很有可能中招。

----------------------

除了原创漫画文章,我们还会定期给您奉上实用教育小贴士,让你和孩子的关系更融洽。

最让子女心寒的三种老人

以下三种老人最让子女心寒:

1、势利眼的父母

在70、80年代的时候,老人总会照顾生活困难的儿女,有一点点事就会偏向他们。现在,老人知道那个孩子有钱有势,就会多帮助他。

2、重男轻女的父母

现如今,有一些父母还保留着以前重男轻女的观点,总觉得儿子是未来的继承人,所以处处为儿子着想,将家里面最好的都给儿子,甚至还让家庭的兄弟姐妹帮助他,可见父母有多么宠爱儿子。

3、自私自利的父母

父母上了年纪以后,他们只会想到自己,却不会想到孩子成家立业以后,有自己的家庭要照顾,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看父母。


给老人的几条建议:

1、岁数大了不是本钱。

2、“想当年”不是人人都爱听的话。

3、少管闲事,特别是家中的“闲事”。

4、年轻人一定比你忙。

5、自愿付出时别想着回报。不要总把为别人做的那些事挂在嘴上。

6、不要总想着改变别人。

7、待人处世别太抠门儿,钱多钱少都要有个爽快大度。

8、邋遢遢不是小事。人老了懒点可以,但千万别懒在穿衣戴帽、洗涮卫生上。

什么样的老年会很凄惨?

对老伴不好,失去了才知生活孤苦人老了,最重要的就是一个陪伴,能陪伴到最后的只有身边的老伴,被寄予很大期望的子女反倒做不到。但是老家这个老人,年轻时候是出了名的不好好对媳妇,别说尊重了,那就是非打即骂。这里面既有传统女性地位的因素,也有老人性格脾气的原因,老伴在常年郁郁寡欢之下,早早就患上了重病。等到老人的老伴去世之后,老人还不以为然,嘴上说什么晦气,丧门星很不好听的话。可就是这个在他口中没落到一点好的人,伺候了他大半辈子,生养了几个儿女。没了老伴,也没了个做饭的人,一下子就变成了孤寡老人。住得近的儿子不愿意照顾,因为儿媳妇不愿意,女儿嫁人了更不乐意管,因为记恨父亲对母亲不好。其实这样的老人除了自身性格坏,还有就是太糊涂。谁都知道老了能陪着到最后的,只有老伴,半夜不舒服起来照顾的,也还是老伴,而不是子女。文章图片2对儿媳妇不好,晚年很难过得舒坦记得很久之前听一位亲戚说话,她就说别看她生了俩儿子,但是真正要指望的其实是儿媳妇。亲戚解释,人家都说生儿子享福,但是有儿子的才会知道,一娶了媳妇,父母就不是第一位了,人家才是一家人。如果待儿媳妇不好,等老了就算是住到儿子家里也没什么好脸色看。到时候为了一家人的感情和睦,主动搬出来的还是老人自己。如果强行干涉儿子家庭,那么破坏的也是儿子的幸福。文章图片3亲子关系淡漠如果年轻时因为做父母不到位,影响了亲子关系,在年老时也会影响晚年生活质量。因为子女感情淡漠,与父母关系并不亲密,也只会尽义务,不会投入感情关怀。而对老年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老了和子女的感情交流,心理和精神上孤独,比生活中难过更加凄惨。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