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心算元旦日干支的方法,元旦干支表

2023-10-03崇庆运势网热度: 3801

心算巧推生辰八字

推算日干方法有很多种,不是要耗费记忆就是数字庞大,甚至要用笔算。下面这种方法纯是心算解决问题。适用于20世纪、21世纪出生的八字推算,也是实际运用的范围。分闰年、平年,分20世纪、21世纪。能被4整除的年份为闰年,实际发现以0、4、8结尾,前面一位数是偶数的是闰年,如1920、1924、1968、1980等;以2、6结尾,前面一位数是奇数的,如1912、1936、1996、1972等是闰年;这样我们就一眼看出是闰年还是平年。只要找出当年元旦日干支,日干就根据六十甲子序数很快推出来。也可以根据闰年366日有六天与元旦日干支相同推出日干。闰年每年六个与元旦日干相同日:3月1日、4月30日、6月29日、8月28日、10月27日、12月26日。平年365天也有六天与元旦日干支相同且是闰年日期顺推一天:3月2日、5月1日、6月30日、8月29日、10月28日、12月27日。做几遍了也是很好记住的。求八字日干支首先要知道元旦日干支。

20世纪闰年求元旦日干支的方法:

闰年元旦日干:年尾两数除以4的商,大于10减10,为天干序数。元旦日支:年尾两位数除以4的商再除以4,所得的余数个位数,注意:不是取地支序数,而是另有规定。即:余数为1,则地支是[午]:余数为2,则地支是[卯];余数为3,则地支是[子];余数为4(余4即馀0),则地支是[酉]。这一点与天干不同,不是按地支序数来取地支,而是另按此规定。为了便于记忆.可按[子午卯酉,3124]来记。3124——子午卯酉是很好记的。

21世纪闰年求元旦日干支的方法:

年元旦日干:年尾两位数+100,除以4的商的个位数。元旦日支:商数除以4的余数个位数,按特殊规定3124——子午卯酉定地支。

例:求1956年6月13日日干支。

1956年,年尾两数56除以4,商为14,只取商的个位数,个位数为4,天干序号为丁,元旦天干为丁,商数14再除以4取余数,余数为2,特殊规定:3124——子午卯酉,2在第三位数,对应三位数为卯,卯为元旦日地支,则元旦日日干支为丁卯。知道了元旦日干支,然后求1956年6月13日的日干支。方法1、6月29与元旦日丁卯干支相同,丁卯29、丁巳19,19-13=6,逆6天为辛亥日,日干支为辛亥日。方法2、6月29为丁卯日,29-13=16,逆16位为辛亥日。方法3、计月日总天数。月日总天数为165天(1至5月总天数,先粗略按每月30天算,共150天,其中有1月、3月、5月三个大月,,闰年2月为29天,6月前5个月共152天,152+13=165天。165除60余45,元旦日干支为丁卯,丁卯的序数4距甲子有3天,45+3=48,48为辛亥,日干支为辛亥。
求1984年4月2日的日干支。

首先求1984年元旦日干支,84除以4商为21,尾数1即天干序号甲,甲为元旦日天干;商数21除4余数为1,根据特殊规定3124——子午卯酉,1在第二位,对应二位为午,即元旦日地支,则元旦日日干支为甲午。知道了元日干支,然后求4月2日的日干支。方法1、计算月4月2日月日总天数,4月份前三月有1、3两个大月为31天,30天多2天,2月份闰年29天,少1天,三月共91天,再加6月2日二天共93天,93除60余33;元旦日干支甲午31距甲午1开头日有30天,30+33=63,63-60=3,3是丙寅的序号,则4月2日日干支为丙寅。方法2、从六天与元旦日干支甲午相同的日子中找出与4月2日相近的,4月30日与4月2日相近,多出28天,从甲午后退28位为丙寅。方法3、4月30日甲午日,即甲午为30、甲申为20、甲戌为10、甲子为0,2-0向前二位为丙寅。

求1908年3月2的日干支。

求元旦日干支。08除以4商数2,即元旦日天干为乙,商数2除以4,不够4除,不能有小数,保留2的原数即相当于余数2,3124——子午卯酉,对应为卯,元旦日地支为卯,元旦日干支为乙卯。3月1日与元旦日干支相同,3月2日日干,乙卯向前一位为丙辰,则1908年3月2日日干支为丙辰。

平年的元旦日干支是根据闰年元旦日干支得来的:

A:闰年后第一年的平年元旦日干支与闰年干支天克地冲。

B:闰年后第二年的平年元旦日干支与闰年干支天顺地逆。

C:闰年后第三年的平年元旦日干支与闰年天克地库。

例:

1988年闰年元旦日乙卯。

1989年平年元旦日辛酉(辛金克乙木,卯酉相冲——天克地冲)。

1990年平年元旦日丙寅(顺着乙的是丙,逆着卯的是寅——天顺地逆)。

1991年平年元旦日是辛未(辛金克闰年乙木,未为卯木的库)。

求平年1989年3月28日的干支。

首先求1988年的闰年元旦日干支,88除4商数22,个位2为天干乙,商数22除4余数2,3124——子午卯酉,2为地支卯,则元旦日干支为乙卯。已知88年闰年元旦日干支,89年1则为闰后一年,与闰年元旦干支天克地冲,辛

金克乙木,卯酉相冲,89年元旦干支为辛酉。3月2日元旦干支为辛酉,3月28日,28-2=26,顺26位为丁亥。或按辛酉为2日、辛未12、辛巳22(地支相逆数增10,相顺减10),辛巳顺六位丁亥。1989年3月28日的日干支为丁亥。

求2012年6月2日的日干。

2012年是属于21世纪,年尾两位加100。112除4商数为28,个位数为8,即天干辛;商数28除4余0,0特殊规定3124最后一位数,即酉,则元旦日干支为辛酉。与6月2日相近的是6月29日辛酉日,29-2=27,逆27位为甲午日。或辛酉29辛亥19、辛丑9,逆7位为甲午。则2012年6月2日日干支为甲午日。

要想快速推算,必须熟练掌握六十甲子序数的规律和记忆技巧。如何说背诵,要点时间且很容易忘记甚至混淆出错。其实是很有规律,不易出错的。横着十格,竖着六格;竖着六格的开头分别是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用地支序数减天干序数,分别是甲子0(1起头)、甲戌10(11起头)、甲申8(21起头)、甲午6(31起头)、甲辰4(41起头)、甲寅2(51起头),甲子—1、甲戌—11、甲申—21、甲午——31、甲辰—41、甲寅—51,地支是倒推,子、戌、申、午、辰、寅。天干不变,地支逆推一位增10数,顺推一位加10数。因六十甲子组合是按阳天干与阳地支组合,阴天干与阴地支组合的,所以序数间隔一位;其它的如果地支序数减天干序数不够减,地支序数加12后再减天干序数,这样我们就知道是在0—甲子旬(1)、10—甲戌旬(11)、8—甲申旬(21)、6—甲午旬(31)、4—甲辰旬(41)、2—甲寅旬(51)哪一旬上,每排甲起头癸结尾,刚好十位数。甲开头尾数是1,癸结尾尾数是0(10、20、30、40、50、60)

六十甲子序数要认真、熟练掌握。

求年干支、月干支、时干支就更简单了。

公元前年干支:天干:8-公元前年份个位数,负数加10。年支:公元前年份除12的余数,负数加12。

公元后的任何年代年干支:年份个位数-3=年干,个位数小于3加10后再减3,为天干序数,0为10。年支:(年数-3)除以12的余数,0为12。

月柱:年干乘2+月数=月干,超过10减10。月支为农历月份地支。

时柱:日干乘2+时支数-2=时干,超过10减10。时支是固定的。时辰为偶数的时支=小时除2+1,序号为地支数。时辰为奇数=(小时加1)除2+1,序号为地支数。

例:公元前孔子,551年9月28日申时:庚戌、乙酉、庚子、甲申。

公元后:

岳飞,1103年3月24日10时。癸未、乙卯、甲子、己巳。

苏东坡,1037年1月8月5时。丙子、辛丑、癸亥、乙卯。

如何算每年元旦的日干支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aKfjPmS034PPhnk80beLM8qxglHttZPbI9vtQrUGjO9PRoU9lUnBdRnPED2lSrZl9q-X7AF3TLM_MTmChgPV5AEYhHGU40Ej7YltwguK4OIhmFpOt0ia8Sgu_g6vkRMk

如何推算日的干支?

一、快速推算年柱干支法
天干:
1(甲);2(乙);3(丙); 4(丁);5(戊);6(己);7(庚);8(辛); 9(壬);10(癸)
地支:
按1(子);2(丑);3(寅);4(卯); 5(辰);6(巳);7(午);8(未);9(申);10(酉);11(戌);12(亥)
推算天干:
公元后任何年代:公元年末位数-3=年干,负数则加10
公元前任何年代:公元年末位数+8=年干
(公式揭密:因为公元3年为癸亥年,而天干又是逢10一循环。公元4年天干是甲,而4-3=1。由于没有公元0年,所以公元前的天干为末位数-3+1,再+10转为正数)
推算地支:
公元后任何年代:(公元年数-3)÷12,得余数0-11为年支,负数则加12,0视作12
公元前任何年代:(公元年数-2)÷12,余数-11-0为年支,加12转为正数,0视作12

十二地支详解:年月日干支快速推算口诀

三、农历大小月卦口诀
一年上下两卦编,一七两月初爻安。
阴大阳我上卦,遇有闰月年十三。
闰爻相邻爻间伏,确定年月按节算。

推算方法:此诀是为了掌握某年农历大小月的排列顺序和有否闰月而编的。“一年上下两卦编,一七两月初爻安”,在正常情况下,农历每年为十二个月。我们可以将一至六月编为前卦,七至十二月编为后卦,几一年编为两卦,并以一月为前卦的处爻,七月为后卦的初爻。“阴大阳我上卦,遇有闰月年十三”,我们将大月规定用用阴爻表示,小月用阳爻表示,按大小顺序用阴阳爻将一年编为两卦。遇到有闰月的年份就多出一个月,一年为十三个月。“闰年相邻爻间伏,确定年月按节算”。

在出现有闰月的年份时,按闰月大小用阴阳爻表现出来,并标在闰月的前后两月的爻位中间的左侧,如同伏卦一样,一看便知到闰几月,是大月还是小月。同时,提醒您农历年、的确定,不是按万年历编出的月份确定的,而是按节气确定的。

四、推算日干支口诀
推算日干支,可以按公历和农历两种方法推算。

⑴农历日干支推算口诀:
大小月卦记心间,正一干支起根源。
大后干同地支冲,小后干支退一天。
初一十三二十五,支同隔干一位算。

推算方法:“大小月卦记心间,正一干支起根源。”农历的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固定不变。要推农历曰干支,先要按《农历大小月卦口诀》将推算之年编上两卦,以便在推算日千支时运。除此之外,还要记住农历正月初一日的干支,因为它是推算一年逐日的基础。“大后干同地支冲,小后干支退一天。”农历天干与地支组合,天干循环2.5次。

根据这一规律,知道某月初一日干支,如果这个月是小月则应在干同支冲的情况下,干支各减一位,则是小月后下月初一日干支。如本月初一干支为己卯,这个月是大月,下月初一干支为己酉。如果这个月是小月,则下月初一干支应在己酉退一位后确定,即为戊申日。“初一十三二十五,支同干隔一位算。”此两句是在确定某月初一干支后,将这个月分成三个阶段,即初一至十二,十三至二十四二十五以后。初一、十三、二十五日在干支上也是有规律的。知道初一干支,只要将该日天干隔一位顺推,而地支不变。

同理,知道十三日干支,支同干隔一位,也知道二十五日的干支。如初一日干支为甲子,则十三日干支为丙子,二十五日干支为戊子。掌握这个方法,就可以根据所推之日属于哪一段,便可以很快知道这天的干支了。

⑵公历日干支推算口诀:
元旦干支为根源,大小二月记心间。
小月干同地支冲,大月上句加一天。
申子辰年年为闰,干同支冲退一天。
余年二月二十八,干同支冲退一天。
月首十三二十五,支同隔干一位算。

推算方法:“元旦干支为根源,大小二月记心间。”推算公历日干支,首先要记住元旦曰的干支。同时,还要知道大小月及二月的天数。公历大月为31天,小月为30天,其大小月是固定不变的,唯独二月有29天和28天之分。因此,要特别注意哪年二月为29天,那年二月为28天。“小月干同地支冲,大月上句加一天。”公历小月为30天,按农历大月推算口诀,我们知道本月初一日干支,与下月初一干支则是天干相同地支相冲。

公历大月为31天,在小月干地相冲的基础上,干支各加一位数,即是大月后下月一日的干支。“申子辰年年为闰,干同支冲退一天。”经过研究,发现凡地支为申、子、辰的年为公历闰年,二月为29天。在推算3月1日干支时,可按农历小月后的日干支推算方法,即在干同地干冲的基础上,干支各减一位,则为3月丨日干支。“余年二月二十八,干同干冲退二天。”除地干为申子辰年二月29天,其它年二月均为28天。

在知道2月1日干支后,按干同支冲规律,干支各减二位便是3月1日的干支。“月首十三二十五,支同干隔一位算。”月首,代表每月第1日。其推法与农历日干干诀后两句相同。

天干地支纪年法快速计算法

天干地支纪年法快速计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0(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天干所对应的位数。

天干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0(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天干所对应的位数。

地支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2(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地支所对应的位数;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纪年法,源于中国。中国自古便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简称“干支”,取意于树木的干和枝。

十天干即:甲、乙、丙、丁、戊(wù)、己、庚、辛、壬(rén)、癸(guǐ);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mǎo)、辰、巳(sì)、午、未(wèi)、申、酉(yǒu)、戌(xū)、亥。

历史发展:

早在公元前2697年,于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

一些学者从中国上古的夏代帝王世系和商代汤王以下所有帝王的名字中,探究十天干中的字已被用于名号这一特有现象。郑文光在所著《中国天文学源流》一书中认为,十天干起源于中国古代伏羲和“生十日”的神话传说,是十进位法概念在纪时中的反映,应当产生于渔猎时代的原始社会。

“十二地支”则由常羲“生月十有二”的神话传说演变而来,产生于殷商之前,后逐渐演变为十二辰。所以,郑文光推断:“十二支宜乎是夏人的创作。”陈遵妫在《中国天文学史》中指出,“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可能已有干支产生了”。

干支纪日法怎么算?

问题一:天干地支纪日怎么计算? 我把公式给你
日天干地支
从已知日期计算干支纪日的公式为:
g=4C+[C/4]+[5y]+[y/4]+[3*(m+1)/5]+d-3
z=8C+[C/4]+[5y]+[y/4]+[3*(m+1)/5]+d+7+i
其中c是世纪数减1。奇数月 i=0,偶数月 i=6,年份前两位,y 是年份后两位,M 是月份,d 是日数。[ ] 表示取整数。
1月和 2月按上一年的 13月和 14月来算,因此C和y也要按上一年的年份来取值。
g 除以 10 的余数是天干,z 锭以 12 的余数是地支。
如果先求得了g,那么
z=g+4C+10+i(奇数月i=0,偶数月i=6)
如:
2009年7月16日
G=80+5+45+2+4+16-3=149 余数为 9,天干是「壬」
Z=149+80+10+0=239 余数为11,地支是「戌」

问题二:天干地支纪日法怎么换算 ▲天干地支纪年与公历的近似换算
从已知的公历年份计算干支纪年: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公元前的年份则用58-“年份数除以60的余数”后计算)
也可以天干:年份÷10,得到的商不管,看余数,若余数-3得正,则按天干顺序往下数,得数即为天干顺序数,若余数-3为负,则+10,得到的数即为天干数,若余数为3,则为天干的最后一位,即癸。
地支:年份÷12,得到的商不管,看余数,若余数-3得正,则按地支顺序往下数,得数即为地支顺序数。若余数-3为负,则+12,得到的数即为地支顺序数,若余数为3,则为地支的最后一位,即亥。
把天干数和地支数合并起来,即为所求的干支年份。
如:2001年查万年历为辛巳年,算法为:
2001÷10=200……1,1―3=―2,―2+10=8,按天干顺序数到8,甲、乙、丙、丁、戊、己、庚、辛。第8位为辛。
2001÷12=166……9,9―3=6,按地支顺序数到6,子、丑、寅、卯、辰、巳。第6位为巳。
按照以上计算结果,把天干、地支合并起来可知,2001年为辛巳年。
▲干支纪年与格里历的换算
若我们把天干的甲、乙、...、壬、癸编上 0、 ......、8、9 等序号;地支的子、丑、...、戌、亥亦编上 0、1、 ......、10、11 等序号,那么:
从已知的格里历年份计算干支纪年:年份数减4,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例如:
(1972 - 4)÷ 10 ≡ 8,所以天干是“壬”;
(1972 - 4)÷12 ≡ 0,所以地支是“子”。
附:已知天干地支,如何得到当前是60年中的第几年 (杨霖坤 编程)。
X=天干 Y=地支
if x - y >= 0 then
z = 6x - 5y;
else
z = 6x - 5y + 60;
排出60甲子序列,将自己的虚龄生年放入其中,逆数上行即可找到相对公元年的干支是什么了。或者比照当年或上年的干支,也能找出相应的你所需要的干支来。如你是1987年7月生人,只知道今年是兔年(丁卯)不知道87年是什么干支,
1. 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问题三:干支纪日怎么算 干支纪年法
如甲子为第一年,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六十年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始,循环下去。例如1929年是农历己巳年,1930年是农历庚午年……到1989年又是农历己巳年。我们在日历上看到的己巳年、庚午年,就是按干支纪年这种方法排列下来的。阳历年份除以60的余数减3便得该年农历干支序号数,再查上面的干支便是干支年纪。如果序号数小于、等于零则于支序号数加60。例如,求1991年干支;1991÷60=33余11,年干支序号数=11-3=8。查干支表知该年为辛未年。又如求1983年干支:1983÷60=33余3,干支序号=3-3=0,加上60,查干支表知该年为癸亥。
干支纪月法
干支纪月法未普遍实行,主要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其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为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正月之干支知道了,其余月可按六十甲子的序推知。
干支纪日法
甲炎了第一日,乙丑为第二日,丙寅为第三日……60日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日起,周而复始,循环下去。例如农历己巳年(1989年)正月初一是丁酉日,初二是戊戌日……到三月初七正好是60天,因此三月初二又是丁酉日。
干支纪时法
一天中时辰的地支也是确定的,所以二十四小时配十二地支,由夜间十一点至一点为子时,一点至三点为丑时,其余照推。时的天由该日所对天干推求,其歌戾如下:
甲己还生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即若该日是甲或己的,在子时上配上甲为甲子;日是乙或庚的,在子时上配上丙为丙子;丙辛日子时配上戊为戊子;丁任日为庚子;戊癸日为壬子。知道了子时的干支,便可推知其余。

问题四:干支纪日要怎么推算?

问题五:干支纪日法的日柱公式 由于公历与干支纪法的体系和周期完全不同,因此它们之间的换算问题比较复杂。尤其是求解公历任一日的日干支是十分困难的,目前主要依靠查询万年历解决。作者经过潜心研究,探究推导出──计算公历任一日干支的历法公式,简称《高氏日柱公式》。此公式采用插入世纪常数和月基数的方法,简捷准确而又科学实用,彻底解决了由来已久的历法换算难题。在“不查万年历,日柱早知道”的具体问题上具有极大的实践意义。 编辑1高氏日柱公式1.1 符号意义r:日柱的母数,r除以60的余数即是日柱的干支序列数;s:公元年数后两位数减1,取整数值;u:s除以4的余数;m:月基数d:日期数x:世纪常数注意:闰年2月之后,求出的r需要再加1。1.2 世纪常数现将17世纪至26世纪一千年间的世纪常数x,对应列表如下: 表2-1.1世纪数N 17 18 19 20 21 年限 1601-1700 1701-1800 1801-1900 1901-2000 2001-2100 世纪常数x 3 47 31 15 0 表2-1.2世纪数N 22 23 24 25 26 年限 2101-2200 2201-2300 2301-2400 2401-2500 2501-2600 世纪常数x 44 28 12 57 41 1.3 月基数月基数m,即为前几个月的日数总和除以60的余数。详见下表: 表2-2月基数表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基数 0 31 -1 30 0 31 1 32 3 33 4 34

问题六:如何用天干地支计算年月日时? 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支,把干、支顺序配合。如甲子、乙丑等,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周而复始,循环不已。我国农历现仍沿用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有人认为中国在汉武帝以前用干支纪年。可是,这就是太岁纪年,用太岁所在纪年,干支表示十二辰(把黄道附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木星11.862年绕天一周,所以太岁约86年多走过一辰,这叫做“超辰”。在颛顼历上,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是太岁在丙子,太初历用超辰法改变为丁丑。汉成帝末年,由刘歆重新编订的三统历又把太初元年改变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从乙酉改变为丙戌。还东汉的历学者没用超辰法。所以太岁纪年和干支纪年从太始二年表面一样。但是用天干和地支搭配纪年的表现方式相传自黄帝时期就开始了,在殷墟商代考古发现过六十甲子表的残片。
1.干和支的含义: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
干指天干,共有10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支指地支,共有12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2.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即: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按此排法,当天干10个符号排了六轮与地支12个符号排了五轮以后,可构成60干支。续排下去又将恢复原状,周而复始,即如民间所说“六十年转甲子”。
[编辑本段]六十年甲子(干支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编辑本段]结合实际了解“十二地支”
1.用十二种动物分别与十二地支相配成为“十二生肖年”。(见下图)如凡是含有“子”的干支年,就是“鼠年”,这一年里出生的人都是属“鼠”;凡是含有“丑”的干支年就是“牛年”,这一年进而出生的人都是属“牛”。以此类推。(如下表)
十二生肖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鼠 丑牛 寅虎 卯兔 辰龙 巳蛇 午马 未羊 申猴 酉鸡 戌狗 亥猪
2. 以十二地支来表示十二时辰。
一日有二十四小时,而我国传统则以十二个时辰来表示,即一时辰是二小时。(如下表)
二十四小时和十二时辰对照表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23-01:01-03:03-05 :05-07:07-09:09-11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11-13:13-15:15-17:17-19:19-21:21-23
......>>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