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子孙后代取名,朱元璋后代取名规则

2023-10-27崇庆运势网热度: 3573

大明皇室秘档!朱元璋后世子孙取名“潜”规则

1368年原名朱重八的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称帝。出身寒微、此时富贵至极的朱元璋进行了一项“取名”行动。首先他为自己的父兄修改姓名,将父亲朱五四改为朱世珍,大哥朱重五改为朱兴隆,二哥朱重六改为朱兴盛,三哥朱重七改为朱兴祖,自己呢?先改为朱兴宗,后又改为朱元璋。朱元璋兄弟的名字寓意很明显,“隆盛祖宗”!

改完先人的名字后,朱元璋又对后代子孙的取名进行了规定。朱元璋一共有26个儿子,这些人的名字均为一个字,且同为木字旁。如朱标、朱尽⒅扉Α⒅扈濉⒅扈鳌⒅齑弧⒅彀亍⒅烊ā⒅焖傻鹊龋不再一一列举,下文中会涉及。

(影视剧中李立群饰演的朱元璋)

对孙子以及后代子孙的命名,朱元璋也做出了规定,“所立双名、每一世取一字以为上字。其下一字,临时随意选择。下字俱用五行偏傍者,以火土金水木为序”。也就是说朱元璋将名字中的第一个字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并且拟出了二十个字作为标准。根据“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五行相生理论,朱元璋规定了第二个字的偏旁部首。具体情况如下:

1.太子朱标

(允

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皇位本来在朱标脉传承,但在1402年朱棣的靖难军攻入南京,建文帝以及长子朱

奎下落不明,次子朱文圭本囚禁,此后朱标这一脉子孙凋零,便消失在正史记载中。

2.秦王朱

(尚志公诚秉,惟怀敬谊

。辅嗣资廉直,匡时永信。)

秦王的封地在陕西西安,后世子孙一直保持王位,繁衍生息。1643年李自成攻陷西安,末代秦王朱

枢(第10辈)投降,后下落不明。

3.晋王朱?

(济美钟奇表,知新慎敏

。审心咸景慕,述学继前修。)

晋王的封地在山西太原,后世子孙一直保持着王位。1644年李自成大军攻下太原,末代晋王朱

桂(第10辈)投降,随从进入北京后下落不明。

4.燕王朱棣

(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朱棣由燕王成为皇帝,他的子孙也承袭了皇位,如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朱祁钰、朱见深、朱v樘、朱厚照、朱厚小⒅煸、朱翊钧、朱常洛、朱由校、朱由检等人。

5.周王朱

(有子同安睦,勤朝在肃

。绍伦敷惠润,昭恪广登庸。)

周王在河南开封,王位一直在子孙中延续。1642年李自成率军围攻开封,周王朱

枵(第10辈)迁居彰德,不久后病死。

6.楚王朱桢

(孟季均荣显,英华蕴盛容。宏才升博衍,茂士立全功。)

楚王的封地在湖北武昌,1643年起义军首领张献忠攻陷武昌,将末代楚王朱华奎(第7辈)掷入长江中溺死。

7.齐王朱_

(贤能长可庆,睿智实堪宗。养性期渊雅,寅思复会通。)

齐王封地在山东青州,建文帝削藩时,朱_曾被削去王爵,朱棣靖难后恢复了他的王位。1406年朱棣以朱_意图不轨为名,削去他的王位。1428年朱_与三个儿子同时暴卒,后代成为成为受到监管的“庶人”。

8.潭王朱梓

(福昌忻保定,嘉应必兴隆。启处询从式,尊闻汝贵中。)

潭王的封地在湖南长沙,1390年朱梓的岳父卷入胡惟庸案,一门被诛杀,朱梓因此惶恐不安,又听闻朝廷使者前来,恐惧之下他竟与妃子自焚而死,于是潭王一脉断绝。

9.赵王朱杞

朱杞于1369年出生,1370年受封,1371年即夭折,因此无世系。

10.鲁王朱檀

(肇泰阳当健,观颐寿以弘。振举希兼达,康庄遇本宁。)

鲁王的封地在山东兖州。1644年明朝灭亡后,末代鲁王朱以海(第9辈)逃到南方。南明弘光政权灭亡后,朱以海称监国,领导抗清运动,直到1662年朱以海病死于金门。

11.蜀王朱椿

(悦友申宾让,承宣奉至平。懋进深滋益,端居务穆清。)

蜀王的封地在四川成都,朱椿本人也知书好礼,朱元璋称其为“蜀秀才”。历代蜀王都比较贤明,明孝宗曾称蜀多贤王。1644年张献忠率领农民军攻克成都,末代蜀王朱至澍(第9辈)率妃妾投井而死。

12.湘王朱柏

(久镇开方岳,扬威谨礼仪。刚毅循超卓,权衡素自持。)

湘王的封地在荆州。朱柏“性嗜学”,同时“善弓矢刀槊”。或许也是因为这样,他成为建文帝削藩的首要目标。身为皇子、贵为亲王,朱柏不愿意受辱,1399年朱柏阖宫焚死,因而世系断绝。

13.代王朱桂

(逊仕成聪俊,充廷鼐鼎彝。传贻连秀郁,炳耀壮洪基。)

代王的封地在山西大同,朱桂在靖难之役期间因准备支持朱棣而被废,朱棣称帝后,恢复了他的王位。朱桂不仅是朱棣的13弟,同时他的妻子是徐达的第二女,也就是徐皇后的妹妹。1644年李自成大军攻入大同,末代代王一门被杀。

14.肃王朱D

(瞻禄贡真弼,缙绅识烈忠。曦晖跻富运,凯谏处恒隆。)

肃王的封地在兰州。1643年李自成的起义军攻破兰州城,末代肃王朱识f(第8辈)随即投降,后不知所终。

朱元璋子孙的取名根据是什么呢?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一生经历坎坷,当过放牛娃做过和尚,最后参军。由于朱元璋作战勇敢,人又机智聪明,深受郭子兴赏识,之后一步一步的走上传奇的道路。今天我们不去讲老朱怎么传奇,而且去说他另外的一个神奇的事情,就是他的子孙们的名字竟然和元素周期表有关系。你应该感到很奇怪吧,说起来这两件事情好像风牛马不相及是吧。其中有什么原因呢?

众所周知元素周期表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1869年的发明,后来传入中国后,经过徐寿的翻译,才有了我们今天化学课上使用的元素周期表。

而朱元璋给后代规定的起名规律下,却和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名有了很高的重合率,比如“朱公锡、朱慎镭、朱同铬、朱同铌、朱在钠、朱成钴、朱帅钾、朱帅锌、朱至镧、朱效钛、朱效锂”,是不是很像,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有学者认为,这老朱家的子孙名字和元素周期表如此近似,是不是老朱家搞金石研究发现了元素周期表?

其实则不然,朱元璋给自己的每一个儿子都定下来二十字的家族辈分排序比如:长子朱标,嫡系:“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四子朱棣:“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朱元璋如此花费心思在儿孙的名字上面,只是想为了体现嫡庶的区别,维护皇位嫡长制的传统。即使老朱的太子朱标去世,他也将皇位传给朱标的嫡子朱允炆。

奈何老四朱棣起病造反当了皇帝。自此之后明朝皇帝的排辈就是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

众所周知,朱元璋原名朱重八,由于朱元璋祖辈身处社会底层而且文化程度很低,起名字都是按照日期来取。比如他爸名为朱五四,爷爷朱初一,曾祖朱四九,高祖朱百六,五世祖朱仲八,都是用出生日期命名的名字,在元朝,只有最底层的百姓才这么取名。朱元璋登基当皇帝后,对这些名字深恶痛绝,生怕自己的后人也取出这样的名字。

较崇尚道教,大明王室子孙的取名方法,和“明”这个朝代都是根据古代玄术中的五行阴阳学说而来的。朱元璋有26个儿子,每个儿子的名字都是木字旁的。

从孙子辈开始,每一辈的第一个字使用辈分表中的字,第二个字必须带有一个五行的偏旁或组成部分,并且以火土金水木为顺序依次循环。

晚清时期的化学家徐寿在翻译元素周期表的时候,对于如何将那一些外文字母,翻译成对应的汉字极为头疼,偶然之间看到了明朝皇子的这个家谱,极其惊喜地发现,原来汉字中还有这么多与金属矿物相关的字眼。

便直接借用明朝皇子们的名字,来翻译化学元素周期表,这也造成了元素周期表与明朝皇子们的名字,看上去很“巧合”的情况。

明太祖朱元璋是如何管理家族后代的名字的?

众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个农民皇帝,但是这明太祖朱元璋虽然没读什么书,但是在起名字这件事情上,还是很讲究的。在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期,他给自己的儿子们立了规矩,子孙的名字命名必须按照明太祖朱元璋规定的来,所以明朝时期的皇室后代们,仅仅从名字上就能够看出是朱元璋哪一位皇子的后代了

首先,朱元璋给自己的嫡长子朱标的子孙后代定了“允文遵祖训...”等字,所以朱标的儿子名字的第一个字必须是允字,后来的建文帝朱允炆就是这么命名的。而朱棣一脉则是用“高瞻祁见佑...”等字,朱棣的儿子都是叫朱高炽、朱高煦等,朱棣的孙子辈则有朱瞻基,曾孙辈则有朱祁镇、朱祁钰等,而后的明宪宗朱见深、明睿宗朱祐杬都是按照明太祖朱元璋制定的规矩来起名字的。

据悉,当时朱元璋给自己的儿子们都选了几十个字,但是很遗憾的是,明朝并没能坚持到朱元璋选取的这些字用完。另外,朱元璋还要求自己的子孙后代的名字中,第二个字必须带有五行中的某一个项,例如朱棣的儿子们的名字都必须带火,例如朱高炽、朱高煦,朱瞻基的儿子们都必须带金,例如朱祁镇和朱祁钰都是,所以说朱元璋对于自己子孙后代们的名字的管理,还是很严格的,以至于我们说明朝时期的皇室后代的时候,很容易看出谁跟谁是一脉的。

不过,朱元璋的这套取名方式也有一个弊端,那就是方便后面的朝代斩杀朱元璋的后代。当时李自成、张献忠、后金同时攻打明朝,很多明朝的皇室贵族因此遭难,而他们寻找明朝皇室贵族就是靠朱元璋的这套方法。

朱元璋子孙为何用元素周期表取名字?

因为那时候的朱元璋没有文化,他想为子孙起点有名文化的名字,所以就用元素周期来取名字,然后他们的名字看起来更有文化。

明太祖朱元璋是如何管理家族后代的名字的?

众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个农民皇帝,但是这明太祖朱元璋虽然没读什么书,但是在起名字这件事情上,还是很讲究的。在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期,他给自己的儿子们立了规矩,子孙的名字命名必须按照明太祖朱元璋规定的来,所以明朝时期的皇室后代们,仅仅从名字上就能够看出是朱元璋哪一位皇子的后代了

首先,朱元璋给自己的嫡长子朱标的子孙后代定了“允文遵祖训...”等字,所以朱标的儿子名字的第一个字必须是允字,后来的建文帝朱允炆就是这么命名的。而朱棣一脉则是用“高瞻祁见佑...”等字,朱棣的儿子都是叫朱高炽、朱高煦等,朱棣的孙子辈则有朱瞻基,曾孙辈则有朱祁镇、朱祁钰等,而后的明宪宗朱见深、明睿宗朱祐杬都是按照明太祖朱元璋制定的规矩来起名字的。

据悉,当时朱元璋给自己的儿子们都选了几十个字,但是很遗憾的是,明朝并没能坚持到朱元璋选取的这些字用完。另外,朱元璋还要求自己的子孙后代的名字中,第二个字必须带有五行中的某一个项,例如朱棣的儿子们的名字都必须带火,例如朱高炽、朱高煦,朱瞻基的儿子们都必须带金,例如朱祁镇和朱祁钰都是,所以说朱元璋对于自己子孙后代们的名字的管理,还是很严格的,以至于我们说明朝时期的皇室后代的时候,很容易看出谁跟谁是一脉的。

不过,朱元璋的这套取名方式也有一个弊端,那就是方便后面的朝代斩杀朱元璋的后代。当时李自成、张献忠、后金同时攻打明朝,很多明朝的皇室贵族因此遭难,而他们寻找明朝皇室贵族就是靠朱元璋的这套方法。

朱元璋文化不高,但给后代取名很牛,取名规则朱家子孙至今仍在用_百度知...

许多人都知道,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个泥腿子出身的皇帝。他小时候给地主放过牛,当过和尚,还做过一段时间的乞丐,但从来没读过书,甚至是没见过书,所以是个标准的文盲。后来在行军打仗的过程中,朱元璋通过努力学习,终于成功扫盲,但文化水平也仅限于认识字而已。

朱元璋在做了皇帝后,偶尔也会诗兴大发来上一首,但基本都属于打油诗的级别。有几首水平较高的还是身边那些文官们帮忙给润色的。不过,虽然朱元璋文化水平不高,但给子孙后代取名字方面却很牛。

古代中国的大家族在给子孙取名的时候,都要讲究字辈。朱元璋是个泥腿子出身,他的祖父叫朱初一、父亲叫朱五四,朱元璋自己的原名叫朱重八,这样的名字自然就谈不上什么字辈排行了。但朱元璋当了皇帝后,他们老朱家就是天字第一号的大家族了,所以自然要遵照古代的礼制,给子孙后代取上字辈了。

朱元璋共有二十六个儿子,在他儿子这一辈人中,还没有开始排字辈。但朱元璋的这二十六个儿子名字都有一个特点:全部是木字旁的单名。比如长子朱标、次子朱樉、三子朱棡、四子朱棣、五子朱橚。

朱元璋的二十六个儿子中有两人幼薨,所以没有得到封号。朱元璋给剩下的二十四个儿子每人取了一首五言类诗体字辈,每首二十个字,总共四百八十字,且没有重复字。太子朱标世系的字辈是“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朱标的儿子就是允字辈,比如后来的建文帝朱允炆、吴悼王朱允熥、衡愍王朱允熞。朱标的孙子是文字辈,重孙是遵字辈。不过,后来朱允炆当上皇帝没几年,皇位就被他的四叔燕王朱棣给夺走了,所以朱标这一世系基本就凉了。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上面说到的朱允炆、朱允熥、朱允熞,除了中间的允字外,第三个字还全部带火字旁,这就是朱元璋给子孙后代取名最牛的地方了。

朱元璋的儿子名字全部是带木字旁,按照古人五行相生的原则,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所以老朱家第三代人名字的第二个字按字辈排,第三个字必须全部带火字旁,以符合木生火的说法。所以,朱元璋的子孙名字,五行方面是从儿子辈开始算,五代人为一个轮回(木火土金水),字辈方面从孙子辈开始算。

明朝从第三位皇帝开始,一直到明朝灭亡,就一直是燕王朱棣,也就是永乐皇帝这一世系了。朱棣世系的字辈是“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朱棣儿子的名字是:朱高炽(明仁宗)、朱高煦(煦字五行属火)、朱高燧、朱高爔。朱棣孙子的名字是朱瞻基(明宣宗)、朱瞻埈、朱瞻墉等共十人。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检是由字辈,也就是“厚载翊常由”中的最后一个字。

在朱元璋所有儿子中,朱标、朱棣这两个世系因为出了皇帝,所以被大家熟知。但还有个世系也非常出名,那就是朱元璋第十八子岷王朱楩世系,他的字辈是“徽音膺彦誉,定干企禋雍。崇理原谘访,宽镕喜贲从。”

岷王朱楩这一世系在明朝时期只能算普普通通,和其他藩王没什么区别。但这一世系的后人中却出了一位家喻户晓的大人物。如今,这位值得每个中国人尊敬的老人依然身体健康。他是谁呢?笔者在这里卖个关子,大家可以自己在岷王世系的字辈中去寻找答案!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