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图与洛书数的五行不同,河图洛书五行代表数字

2023-09-25崇庆运势网热度: 17769

河图和洛书的数字对应人体内脏

这神秘的传承了几千年的六经之首,初看了两张图就能“发现”这么明显的矛盾?你最好别轻易就质疑,首先要考虑的应该是:先贤难道真会这么傻?答案不用说是否定的。然后你也许会继续钻研下去。到真的下工夫学到一定程度了,哪天就豁然开朗,然后会为自己当初的浅陋哑然失笑。
这两张图(数),又岂是三言两语能解惑的,所以,可以做的只能是上述提示,并建议你自己再学习。

河图与河洛的五行破解。

凡是学易的朋友都知道五行生成数,并且都知道五行生成数是来源于河图。河图、洛书作为易学的本源理论,几乎和所有的易学基础理论都是有关联的,确定五行的生成数,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的关联。五行的生成数,就是数字五行属性的确定,具体内容是:1、6为水,2、7为火、3、8为木、4、9为金、5、10为土。其中1、2、3、4、5为生数,6、7、8、9、10为成数。按照易学中的说法是:“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之所以说五行的这种生成数的确定是来源于河图,我们只要观察一下河图的结构就明白了,河图中北方是数字1和6,而北方五行属水,所以确定水数为1、6,同理,河图中南方为数字2、7,南方五行为火,所以确定火数为2、7。河图中东方为数字3、8,东方五行为木,所以确定木数为3、8。河图中西方为数字4、9,西方五行为金,所以确定金数为4、9。河图中央的数字为5、10,中央五行为土,所以确定土数为5、10。这就是五行生成数确定的原则。 但是,这只是一种学理上表现出来的规律,河图确定五行生成数,还有一个根本的问题需要解决才行,那就是这种五行和数字的对应,法理上的依据是什么?河图中数字1、6的位置为什么一定在北方?单独以数学模式来说,这样的确定是没有道理的,如果我们把河图整体旋转90°、180°、270°,河图还是河图,作为数学的模式来说,这些旋转后的图形意义是相同的。但是这个时候,河图中1、6的位置就分别处于东方、南方、和西方了。这样,河图中的数字1、6所对应的五行,可以是水、木、火、金中的任何一个,而并不确定是水。其它的五行因素也是如此, 大家可以自己把河图旋转比较一下,就能看出,除了数字5、10在中央不动,确定为土以外,其它的数字随着图形的旋转都会变动位置,所以对应的五行都是不确定的,当旋转不同的角度后,就会分别对应不同的五行。所以依据河图来确定五行的生成数,并不是单纯的数学模式,这种五行和数字的对应,有一个前提:河图的图形是不能旋转移动的。1、6必须在北方,2、7必须在南方,依此类推。 事实上河图的确是不能旋转移动的,所有的数字都是固定于所在的方位上的,为什么呢?因为河图并不是单纯的数学模式,而是用数字表示自然现象的模式。这一点就是它的法理依据,是河图能和易学原理相结合的根本所在。对于河图法理依据的破解,我们依然运用前面的方法,河图又称为先天河图,所以河图代表的是“天”、是时间的循环节律,我们同样把河图和循环太极图重叠起来,就能看到其中所蕴藏的秘密。 通过这两个图的结合比较,我们清楚的看到其中的共同之处,把河图中代表阳的白点,以及代表阴的黑点用线联系起来,我们就看到了一个由数字表现出来的四象循环图。河图中央代表土的数字5和10,就是指地球本身,而其它的数字则表现了阴阳循环的涡旋结构图。 代表阳的奇数白点1、3、7、9连起来看,就相当于四象循环图中的阳仪的模式,并且和四象循环图中的阳仪一样,也是从北方冬至节气起始,生于阴之内,至南方夏至节气壮而现于外,至西方秋分节气衰。代表阴的偶数黑点2、4、6、8连起来看,则相当于四象循环图中阴仪的模式,并且和四象循环图中阴仪的一样,也是从南方夏至节气起始,生于阳之内,至北方冬至节气壮而现于外,至东方春分节气而衰。如此,阴阳互生互化,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和四象循环图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本质上都完全相符。唯一的区别,就是河图是用10个数字组成的图形来表示这种循环往复的规律而已。 四象循环图和河图的完美对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这是河图成立的法理依据。河图洛书的形式至简至易,但是其中蕴藏的易理深邃无穷。河洛这两个数学模式与易学原理的统一,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建立在四象循环与河图循环完美对应的基础上。凡学易者,必须先弄清楚河图和洛书的原理,而要了解河图和洛书的原理,必须先弄清河图和四象循环的一致性。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种河图和四象循环图的对应,正是确定河图中各个数字所在方位的理论依据,也就是确定五行生成数的最基本原则。我们回顾一下前面四象和五行章节的内容:四象分为先天四象和后天四象,先天四象以四季春夏秋天为本体,后天四象以四侯寒热燥湿为本体,先天四象与后天四象综合起来形成了五行的概念,五行是一种包含了空间上气候变化量和时间上季节变化量两种因素的四维时空概念。根据中国的气候分布情况,确定了五行中北方为水,时间为冬;东方为木,时间为春;南方为火,时间为夏;西方为金,时间为秋;中央为土,时间为四季。 依据这样的原则,就有了四象循环图,水为北方,为冬,冬至一阳初生于内,为阳气之始,而数字中奇数代表阳,数字1为阳之始,所以河图中1的位置只能确定在北方之内,而北方是水的方位,所以数字1的五行就只能相应的被确定为水。其它的阳数按照河图阳仪1、3、7、9的模式递进,循环旋布四方,于是就都有了对应的五行属性。而火为南方,为夏,夏至一阴初生于内,而数字中偶数代表阴,数字2为阴之始,所以河图中2的位置只能确定在南方之内,五行也就确定为火。其它的阴数按照河图阴仪2、4、6、8的模式递进,循环旋布于四方,于是也都有了对应的五行属性。另外再加上代表地球的中央土数5、10。五行的生成数就最终建立起来了。 这种五行和数字对应关系的确定,对于易学来说意义重大,因为有了这种对应关系,易学体系就有了数学基础,并建立起易学特有的数学模式。易中四法:象、数、理、占中的“数”就是指这种数学模式。同时,这种结合也赋予本来平淡的数字以时间和空间上的意义,有了这种结合,数字就不在是单一的表示数目。而是和五行、八卦等易学理论统一起来,在方位、节气等易学特有的时空模式上有了对应的位置,从而把数学体系和预测学体系合为一体,各种预测学过去一直称为术数。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您!请采纳,谢谢!

《无字天书》之河图洛书的关系

“河图”、 “洛书”是华夏文化的源头。《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个圣人就是人类文化始祖伏羲。传说伏羲氏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伏羲根据这种“图”、“书”画成八卦,后来周文王又依据伏羲八卦研究成文王八卦和六十四卦,并分别写了卦辞。

      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

渊源流变

演变及地位

      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汉代儒士认为,河图就是八卦,而洛书就是《尚书》中的《洪范九畴》。河图、洛书最早记录在《尚书》之中,其次在《易传》之中,诸子百家多有记述。太极、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风水等等皆可追源至此。

      《易·系辞上》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之说。《周易》和《洪范》两书,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哲学、学、军事学、伦理学、美学、文学诸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中国历史文化渊源的河图洛书,功不可没。

源流觅迹

    《周易》起源于伏羲八卦,伏羲八卦又源于“河图”、 “洛书”。到了宋代,大理学大家朱熹在其易学著作《周易本义》中,第一次把“河图”、 “洛书”单列出来,并将其图置于卷首,以九为河图,十为洛书。后世多数学者认为朱熹之“河图”、“洛书”源出于宋代道士陈抟,朱熹是演绎陈抟之说而成。朱熹对“河图”、 “洛书”的发展过程有一个简单的交代,说:“图书之象自汉孔安国、刘欣、魏关朗子,明有宋康节先生,邵雍尧夫,皆谓如此,至刘牧始两易其名,而诸家因之,故今复之,悉从其旧。” 朱熹如是说,但到了清代,学者黄宗羲、胡渭等对宋儒“河图”、“洛书”说均提出反对意见。此后,“河图”、“洛书”就成了学术界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千载难解之谜。

“河图”、“洛书”觅迹

      “河图”、“洛书”最初的形状是什么样子?随着世纪的流转,今天人们已经难以寻觅其真相了,但从一些史籍残留记载看,它的慧根是很古远的。在人类初始时期,圣人依据自然物象的一些特征,模仿刻在龟背和兽骨上,以作为经验对人们的生存起到一种警示作用。因为它是经验所积聚,所以往往比较灵验,一定程度上能使人们逢凶化吉,后来逐渐被人们视为神灵祥瑞之物。我们从已出土的商代大量的甲骨文多刻在龟背和兽骨之上,内容又多为占卜之辞可以得到印证。中国远祖先民对龟和龙都很崇拜,在流传下来的远古神话和先秦典籍中,多见记载。如《庄子·逍遥游》就写到:“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这里的“冥灵”多数学者都认为是指神龟。在《庄子》一书中不止一次提到神龟,而且也多和长寿、吉祥有关。神龟和龙马以及蛇、鹿、熊、罴、貔、貅、貙、虎,还有一些飞鸟,如燕子等,可能都是早期不同部落先民的图腾崇拜,是不同部落民族的徽标。司马迁在其著作《史记·五帝本纪》中有一段记载:“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猿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这是中国历史上炎帝和黄帝在阪泉开展争夺中原的一场大战,战争打得很激烈也很残酷,《新书·益壤》称当时的战场是“流血漂杵”,虽有夸大之处,但可以说明当时这场战争进行的确实很激烈。在这场战争中,黄帝居然能驱使熊、罴等猛兽参加战斗,为这次战争增添了神奇的色。这些猛兽实际就是当时一些部落的图腾崇拜,不同的部落以各自鲜明的族标跟随着黄帝参加战斗。阪泉之战以黄帝的胜利而告终,它导致了炎、黄两大部族的融合,华夏民族由此而正式形成,并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成分。而黄帝族则是以龙为族标的部落。所以,后来龙就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阪泉之战”的神话实际是对当时炎、黄两个部落大战历史事件的记录和解释。

      “河图洛书”图式反映出中国人对数字的崇拜和时空观念

      数字是人类最初从动物界分离出来而成为人的重要标志之一。数字的出现使人类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聪明,并为进一步开发智慧奠定了基础。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思想家菲洛劳斯曾说过一段著名的话:“庞大、万能和完美无缺是数字的力量所在,它是人类生活的开始和主宰者,是一切事物的参与者。没有数字,一切都是混乱和黑暗的。”因此,远古时期的人类一开始就非常崇拜数字,这是世界上各个民族在文化启蒙之初的共同特征。中国古代先民对数字的崇拜具有丰富的文化内容,在这个问题上可以说表现了远古时期的先民所具有的天文、地理、人伦、哲学、艺术、原始宗教、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的知识。我们从宋人对上古图书“河图洛书”的图式理解,便不难理解这一点。

      中国古代先民的数字崇拜,主要表现在对一至十这十个基本数字的崇拜,以及对十以后的由基本数字生发出来的一些数字的崇拜。十以后的某些数字如由二、二、三相乘产生的十二,由二、三、四相乘产生的二十四,四七产生的二十八,六六产生的三十六,七七产生的四十九,八八产生的六十四,九九产生的八十一,由十产生的百、千、万等。在古代中国人的文化观念中,一至十这十个基本数字都不单是数学意义的数字,它们还具有美学意义、祥瑞意义、世界观及宇宙观意义等,每个基本数字都是完美数、吉利数、理想数、大智慧数,细说起来都含义无穷。

    “河图”、“洛书”与八卦之起源

      千百年来,人们总是把“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以及《周易》联系在一起,朱熹更是把河图洛书置于易学著作卷首,大加推崇。中国古代的学者大多认为是伏羲受河图启发而创立八卦,《周易》又源于伏羲的八卦。那么八卦又是怎么回事呢?

      从今天看,八卦不过是一些长线和短线组成的占卜符号,那么,是谁最早发明了这些符号?史书多称伏羲发明了八卦。关于伏羲制作八卦,《易经·系辞下》有较为详细地记载:“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在那个天地洪荒的时期,伏羲常常站在黄河边的坡地上,凝神观看黄河和洛水交汇处形成的激流漩涡,河出图,洛出书,天上的霞,地上的黄土,都能引发他的思考,天为什么是蓝的,地又为什么是黄的,天、地和人、花草、虫鱼又是什么关系?经过长时间的思索,他用12条长线和24条短线进行排列组合,构成8种图形,这些用长短不同的线条构成的图案,就是八卦。伏羲氏又结绳制作网罗,用于和狩猎。这大概是从《离》善于附着像中得到了启示。汉代学者刘歆在《汉书·五行志》中亦称:“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图之,八卦是也。” 汉代学者多宗从刘歆之说,认为伏羲创立八卦是受了河图洛书的启发。如孔颖达著《周易正义》称“伏羲得《河图》,复须仰观俯察,以相参正,然后画卦。” [4]宋代大儒朱熹不仅认为河图洛书是河洛龟龙所献,圣人所画,是《周易》之源头,而且把河图洛书的图式置于卷首。元代学者王申子在《大易缉说》也说:“伏羲之易本于河图,河图中宫天五地十,太极也。”至少自汉代以下多数学者都认可河图是早在伏羲时代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圣人依此创立八卦。于是,人们便把河图洛书与八卦、八卦与《周易》紧密连系在一起。为什么呢?这主要是因为八卦源于河图洛书。

      相关传说

      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

      又相传,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

      内容阐述

      河图洛书所表达的是一种数学思想。只要细加分析便知,数字性和对称性是“图书”最直接、最基本的特点,“和”或“差”的数理关系则是它的基本内涵。完全可以用数学方法证明或推导出河图、洛书,并证明河图与洛书同出一源。还可以发现,河图、洛书与算盘”和“万字符”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联系。

      河图、洛书是以黑点或白点为基本要素,以一定方式构成若干不同组合,并整体上排列成矩阵的两幅图式,如图所示。

      河图、洛书最有名的出处来自于《易传·系辞》中的“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句话,并据此认为八卦就是根据这二幅图推演而来的,从而成为易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由于历代皆认为它们是“龙马负之于身,神龟列之于背”,所以多少世纪以来,它一直披着神秘的外衣,公认为是中华文化之源的千古之谜。
      当审视、梳理河图、洛书的历史踪迹之后,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些共识:

——河图、洛书在先秦、西汉的典籍中有其文字记载。《尚书·顾命》说“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论语·子罕》称“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管子·小臣》讲:“昔人之受命者,龙龟假,河出图,洛出书,地出乘黄,今三祥未见有者。”以后,在汉代刘歆、孔安国、扬雄、班固等人的著作中也屡有提及。

      至于河图、洛书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各书上都没有明言。

      ——河图、洛书在宋代初年才被发现。它们始传于宋代华山道士陈抟,他提出的图式叫作《龙图易》,《宋文鉴》中载有《龙图序》一文,讲到了龙图三变的说法,即一变为天地未合之数,二变为天地已合之数,三变为龙马负图之形,最后形成了河图、洛书二个图式。但是,陈抟在龙图三变之后,没有提到河图、洛书的名称。第一次给这两幅图命名的是北宋易学家刘牧,他精研陈抟所传《龙图易》,著书《易数钩隐图》,于是,河图洛书才为世人所知。当时,对采用“图十书九”,还是“图九书十”有过争论,最终定位于图十书九,一直延续至今。宋代的象数学家相信八卦就是由河图、洛书这二幅图式推演而来,从而,易学史上形成了用河图、洛书解释八卦起源的图书派。
    ——洛书与汉初著作《大戴礼记》中记载的明堂九室,西汉未年著作《乾凿度》中的九宫说,在9个数的方位配置上完全一致。明堂大约在原始社会末期出现,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具有礼义兼祭祀作用的建筑物,深受历代统治者的重视。
      总之,从现存的有关史料来看,河图、洛书的来源古老悠久,扑朔迷离,没有一个明确可靠的答案。

      基本内容

      河图上排列成数阵的黑点和白点,蕴藏着无穷的奥秘;洛书上,纵、横、斜三条线上的三个数字,其和皆等于15,十分奇妙。对此,中外学者作了长期的探索研究,认为这是中国先民心灵思维的结晶,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第一个里程碑。《周易》和《洪范》两书,在汉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哲学、学、军事学、伦理学、美学、文学诸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中国历史文化渊源的河图、洛书,功不可没。

      河图之理

      左旋之理

      坐北朝南,左东右西,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为五行左旋相生。中心不动,一、三、五、七、九、为阳数左旋;二、四、六、八、十、为阴数左旋;皆为顺时针旋转,为五行万物相生之运行。我们知道,银河系等各星系俯视皆右旋,仰视皆左旋。所以,"生气上转,如羊角而升也"。故顺天而行是左旋,逆天而行是右旋。所以顺生逆死,左旋主生也。

      象形之理

      河图本是星图,其用为地理,故在天为象,在地成形也。在天为象乃三垣二十八宿,在地成形则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明堂。天之象为风为气,地之形为龙为水,故为风水。乃天星之运,地形之气也。所以四象四形乃纳天地五行之气也。

    五行之理

      河图定五行先天之位,东木西金,南火北水,中间土。五行左旋而生,中土自旋。故河图五行相生,乃万物相生之理也。土为德为中,故五行运动先天有好生之德也。

    阴阳之理

      土为中为阴,四象在外为阳,此内外阴阳之理;木火相生为阳,金水相生为阴,乃阴阳水火既济之理;五行中各有阴阳相交,生生不息,乃阴阳互根同源之理;中土为静,外四象为动,乃阴阳动静之理。若将河图方形化为圆形,木火为阳,金水为阴,阴土阳土各为黑白鱼眼,就是太极图了。此时水为太阴,火为太阳,木为少阳,金为少阴,乃太极四象也。故河图乃阴阳之用,易象之源也。易卜乃阴阳三才之显也。

      先天之理

      什么叫先天?人以天为天,天以人为天,人被天制之时,人是天之属,人同一于天,无所谓人,此时之天为先天;人能识天之时,且能逆天而行,人就是天,乃天之天,故为后天。先天之理,五行万物相生相制,以生发为主。后天之理,五行万物相克相制,以灭亡为主。河图之理,土在中间生合万物,左旋动而相生,由于土在中间,相对克受阻,故先天之理,左行螺旋而生也。又,河图之理为方为静,故河图主静也。

      河图之象、之数、之理、至简至易,又深邃无穷。暂且论之。

      来源传说

      中国易学关于八卦来源的传说,最初指天赐的祥瑞。河洛之辞,最早见于《尚书·顾命》,又见于《论语·子罕》。《尚书·顾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管子·小臣》:“昔人之受命者,龙龟假,河出图,洛出书,地出乘黄,今三祥未见有者。”《周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认为八卦乃据河洛推演出来。汉人多宗此说,以河洛解释八卦来源。

      后世理解

      西汉刘歆以河图为八卦,以《尚书·洪范》为洛书。汉代纬书有《河图》九篇,《洛书》六篇。以九六附会河洛之数。宋初陈抟创“龙图易”。吸收汉唐九宫说与五行生成数,提出一个图式,名龙图,即河图。西蜀隐者则以陈抟之先天太极图为河图。刘牧将陈抟龙图发展为河图、洛书两种图式,将九宫图称为河图,五行生成图称为洛书。南宋朱震于《周易挂图》中载其图。南宋蔡元定认为刘牧将河图与洛书颠倒了,将九宫图称为洛书,五行生成图称为河图。朱熹《周易本义》卷首载其图。后世所称一般以蔡说为准。南宋薛季宣以九数河图、十数洛书为周王朝的地图、地理志图籍。清黄宗羲《易学象数论》、胡渭《易图明辨》亦认为河图洛书为四方所上图经一类。今人高亨认为河图洛书可能是古代地理书,另有人认为河图为上古气候图,洛书为上古方位图,或以为河图为天河之图。众说不一,尚在继续探求中[2]。

      河图与洛书

      一般认为河图为体,洛书为用;河图主常,洛书主变;河图重合,洛书重分;方圆相藏,阴阳相抱,相互为用,不可分割。汉代刘歆认为:“河图洛书相为经纬。”(《汉书·五行志》注)南宋朱熹、蔡元定:“河图主全,故极于十;洛书主变,故极于九。”“河图以五生数统五成数而同处于方,盖揭其全以示人而道其常,数之体也。洛书以五奇数统四偶数而各居其所,盖主于阳以统阴而肇其变,数之用也。”并认为河图象天圆,其数为三,为奇;洛书象地方,其数为二,为偶。(《易学启蒙》)蔡沉:“河图体圆而用方,圣人以之而画卦;洛书体方而用圆,圣人以之而叙畴。”并认为河图主象、洛书主数;河图主偶、洛书主奇;河图主静、洛书主动。(《洪范皇极·内篇》)清万年淳以图之方圆论河洛关系,认为:“河图外方而内圆”,“中十点作圆布”,“外四圈分布四方,为方形,十包五在内,仍然圆中藏方,方中藏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之妙也。而十五居中,即洛书纵横皆十五之数,是又河图包裹洛书之象。河图点皆平铺,无两折,洛书亦然。”“洛书外圆而内方,圆者黑白共四十数,圆布精其外,包裹河图之象。”“河图已具洛书之体,洛书实有运用河图之妙,因将图书奇偶方圆交互表之以图。”(《易拇》)近代杭辛斋认为:“河图为体而中有用,洛书为用而中有体。”“有以图书配八卦者,多拘执而不能悉当,其实河图为体、洛书为用,河图即先天,洛书即后天。”“故图与书,相互表里,不能分割。”(《易楔》)还有人认为河图重“合”,具有奇偶相配、阴阳互抱、生成相依的特点;洛书重“分”,具有奇偶分离,生成异位的特点,两者一分一合,体现对立统一、盛衰动静的辩证关系。

      《易·系辞上》:“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故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孔子相信河图、洛易的存在,并以二者作为圣人作《易》的四条依据之一。

4 9 2

3 5 7

8 1 6

      九宫对河图,洛书的图形,文献一直保存至今。河图实际是1——10排列而成,5和10构成中宫,奇数为阳,白色,代表天数(生数);偶数为阴,为黑,代表地数(成数)。洛书实际是九宫,即1——9排列而成,横,竖,斜三个数相加和都是15。河图、洛书形式不同,本质相同,都表示历法和卜筮,四面八方,四时八节,八卦 ,九宫及五位统一的体系。十月太阳历与《河图》有相通之处,原因在于它们有同样的源头。

      《尚书·顾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孔传认为河图即八卦。有文献说伏羲时龙马负图出于河,也有尧,禹受图的说法。《竹书纪年》轩辕“五十年秋七月庚申,凤鸟至,帝祭于洛水”沈约注:“龙图出河,龟书出洛......“风后受图的说法流传很广。有人以为龙马为东方七宿的龙与天马四,与《山海经》中的“马身而龙首”相符,当为上古龙马图腾的人在星空中找到的龙马。从贾湖文化来看,8000多年前有卜卦是事实,产生河图一类的图文是可能的。后来相传,成为“帝王受命之瑞”。

      汉代认为洛书即《洪范》九畴。“天兴禹洛出书,神龟负文而出,列于背,有数至于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常道。”《汉书.五行志上》认为《尚书.洪范》中从“初一曰五行”到“长用六极”是《洛书》本文。《易纬.乾凿度》所说太乙行九宫之法,成为后世术士所用的洛书。太乙即太一,所行九宫为:中央招摇,北宫叶蛰,东北天留,东宫仓门,东南阴洛。南宫上天,西南玄委,西宫仓果,西北新洛。太一移宫的日期为冬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八节。八节又与八风相应。八卦的八个方位加上中央就是九宫。八卦的方位与八节对应,从日运行方位和斗柄指向均可得到证明。以后天八卦为例,震为东,代表春分;巽为东南,代表立夏;离为南,代表夏至;坤为西南,代表立秋;兑为西,代表秋分;乾为西北,代表立冬;坎为北,代表冬至;艮为东北,代表立春。后天八卦由周文王定,那以前的先天八卦则是:震东北立春,离东春分,兑东南立夏,乾南夏至,巽西南立秋,坎西秋分,艮西北立冬,坤北冬至。周代以前八卦和美洲印第安人八卦都是得天独厚天八卦。中国发现了很多“八角星”图案。距禽大约6500年的崧泽文化多处遗址及江苏坯县大墩子大汶口文化遗址是比较早的。距今4000年的内蒙赤峰敖汉旗小河沿文化仍有类似图案。安徽含山凌家滩出土的一只玉鸟上,胸腹部刻有八角星图案,而夹在玉龟腹甲与背甲之间的长方形玉片上的图案,即为上古的洛书。玉片边缘的贺孔数,为四、五、九、五。是表示太一自循行至四,还至中央五,自六循行到九,还至中央五。湖南安乡汤家岗大溪文化的八角星图案,与墨西哥阿斯特克太阳历石有相似的格局。楚缯书的十二月相图四方书的十二月相图四方各一棵扶桑树,与密斯特克(印第安人一支)坛台八卦扶桑图的扶桑树相似。密斯特克的扶桑图作八卦九宫格局。可见,河图洛书就是八卦九宫,四时四方五位与八节八方九宫只是把一年和方位进行四分与八分的区别,中宫之位无关紧要。

如何看河图与洛书

河图和洛书可分可合,各个代表不同的意思,又相互有关联。

河图是八卦的根源,内容以数字为主,将其分出阴阳,图形取自星象,并配合五行,其图为四方形。如下:

北方:一个白点在内,六个黑点在外,表示玄武星象,五行为水。

东方:三个白点在内,八个黑点在外,表示青龙星象,五行为木。

南方:二个黑点在内,七个白点在外,表示朱雀星象,五行为火。

西方:四个黑点在内,九个白点在外,表示白虎星象,五行为金。

中央:五个白点在内,十个黑点在外,表示时空奇点,五行为土。

洛书数字本九宫而来,以四十五数演星斗之象。九宫八风图配合八风,八卦,中央一宫,即洛书的中宫,乃周围八宫的核心。

洛书九宫按照北斗七星为基础,配合数字和八卦,有独特的顺序。

口诀:一数坎兮二数坤,三震四巽数中分;五为中宫六乾是,七兑八艮九离门。

《周易开讲》——河洛图说派的精蕴1

此派以道士陈抟开其端,相继传授给刘牧、邵雍等人,以《先天图》、《后天图》、《河图》、《洛书》等图为说,使易学研究别生一条途径。
陈抟(?—989),五代末宋初道士,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人,字图南,自号扶摇子。后唐长兴(930—933)中,举进士不第,隐居武当山。后来又移居华山,与隐士李琪、吕洞宾等为友。
后周世宗喜好外丹之术,显德三年(956)曾召见陈抟,向他询问外丹,赐号白云先生。北宋太平兴国年间,至京师,向宋太宗建议远招贤士,近去佞臣,轻赋万民,重赏三军。太宗颇欣赏,赐号希夷先生。
平生精于易学,其特点是“不烦文字解说,止有一图,以寓其阴阳消长之数,与卦之生变”(邵伯温《易学辨惑》)。
据传曾作《无极图》和《先天图》,前者为道家所主张万物生成归源“无极”的图说,后者为六十四卦的衍生图式。并著有《易龙图》、《九室指玄篇》等,均已亡佚。今存题为陈抟所作的《阴真君还丹歌注》,收入《道藏》。
刘牧,北宋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县)人,字先之。举进士第,后调州军事推官。曾与州将争论公事,被排挤,险遭杀身之祸。遇范仲淹,刘牧大喜,说“此吾师也”。遂拜范为师。范仲淹巡抚河南,荐举刘牧,于是为衮州观察推官。累官荆湖北路转运判官。
平生精研易学,上承陈抟之传。著有《易解》、《卦德通论》、《先儒遗论九事》、《易学象数钩隐图》。后者今尚存,收入《道藏》及《四库全书》。
邵雍(1011—1077),北宋共城(今河南辉县)人,字尧夫,谥康节。曾隐居苏门山百源之上,后人称为百源先生。朝廷屡征召授官,均不赴。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合称“北宋五子”。
接受陈抟一派所传先天象数易学。隐居读书期间,四时耕稼,自给衣食,将其居室名为“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
根据先天象数易理,提出“天地亦有终始”(即毁灭又复生)的观点,并创立用“元会运世”来推算天地历史的方法;认为现世的人类社会已盛极而衰,将历史分为“皇、帝、王、霸”四种时期。
主张一代不如一代的历史观。著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渔樵问答》等。
周敦颐(1017—1073),北宋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原名敦实,避英宗(赵曙,曾名宗实)旧讳改敦颐,字茂叔。筑书堂于庐山莲花峰下,前有溪,取营道旧居濂溪以名之,后人遂称濂溪先生。
曾官郴县令、大理寺丞、知洪州南昌、国子博士、通判虔州、广南东路转运判官等。有政绩。程颢、程颐尝师事之。黄庭坚称其:“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卒年五十七。南宋间赐谥曰元公,封汝南伯,从祀孔子庙。
著《太极图》、《太极图说》、《通书》等,后人编有《周子全书》。其学说根柢于《周易》,主张以“太极”为理,以“阴阳五行”为气,并据以解释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对宋明理学影响甚大。后人尊为“理学开山”。

河图洛书的洪荒流设定

最终在第二次巫妖大战中,鲲鹏祖师因看妖族与巫族的战斗渐渐不利于自己,居然背叛妖族,在帝俊跟十二祖巫战斗最重要关头,变成大鹏将河图洛书偷走,帝俊因此分心,未能及时防备,被祖巫自爆而死。战后以交换河图洛书做为条件,获得女娲娘娘的庇护和妖族的重新接纳。因伏羲在巫妖第二次大战中,为妖族而牺牲,女娲在其死后,用伏羲琴将其最后魂魄保留,但伏羲琴只能够保护伏羲的魂魄暂时不散,女娲为保住伏羲,于是将其最后一丝魂魄送入了河图洛书之中,一则河图洛书为极品先天灵宝之一,又是创世青莲花瓣所化,固然不是一般灵宝能够相比,将伏羲的魂魄送入其中,固然能够保证不散,但最后为顺应天道,女娲只能将其转生,于是河图洛书成了其转生之后的法宝,转生之后的伏羲用其推演出了先天五行八卦。
此阵法相传乃是上古妖皇帝俊从河图洛书中悟得,根据后天之数所创,镇守天界大阵之一,全阵是仿照洪荒上古山川,河流,等的布局而设,里面森罗万象,如果说周天星斗大阵是日月星辰,那河图洛书就是山川地理,包含洪荒时期的大河或大川,海洋天空,鸟兽鱼虫,演化上古洪荒世界的变化。而且此阵更绝妙的地方是在于其身处其中不知时间流逝,能看到雪山变成海洋,沧海变成桑田,河图之上的幻象,一生千万,一刹那的生灭消长,好似过了亿万年之久,也似过了无量量劫数。故名:混元河洛图。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