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最具大智慧的三句话是,易经最精髓的三句话

2023-09-22崇庆运势网热度: 7451

《易经》里面最重要的三句话

来源于明伦书院(微信号:minglun366),本文已获得授权转载。

《易经》历经数千年之沧桑,已成为汉族文化之根。这样广大精微的一本书,但很多人都会觉得很难读、难记、难懂、难应用。其实,整部《易经》最重要的,就是三句话。细细感悟其中的智慧,定能令人终生受用不尽。

01

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易经》里面多次提到一句话:“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很多书里面说,“自天佑之”就是来自于上天的保佑,其实这是不对的。上天不会保佑任何人。

其实“自”并不是“来自”的意思,而是指“自己”。

“自天佑之”是告诉我们,自己努力,老天才会帮助我们,也就是“天助自助者”。

这是一条屡试不爽的真理,它早已被漫长的人类 历史 进程中无数人的经验所证实。

当所有中原大国之君都沉溺太平时,是秦王嬴政“内修守战之具,务耕织”,“外连横而斗诸侯”,西域偏僻之弹丸小邦,一夜之间崛起为问鼎中原之万乘大国。

终以日,金戈所向,万国俯首,自强的秦人实现了“序八州而朝同列”的七代帝王梦。

当所有江东文臣们抱头鼠窜,纷纷请降时,是周瑜一语定乾坤,西联刘备,北拒曹操。

献连环,施苦肉,使反间,用诈降,一夜赤壁火,千秋碧水江。自强的周瑜为后人留下了一段“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千秋神话。

有句古语讲:“尽人事以听天命”。

不尽人事,就不要期待有什么天命。天命是计划,人是执行。没有执行,计划也等于空。

在困难面前,不要等待别人的援助,要自己想办法克服,挺过去。

其实,当一个人感到所有外部的帮助都已被切断之后,他就会尽最大的努力,以最坚忍不拔的毅力去奋斗。

而结果他会发现:自己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

《易经》首卦“乾”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梁启超在解释这句话时说:“亁象言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人之生世,犹舟之航行于海,顺风逆风,因时而异。如必风顺后扬帆,登岸无日矣!”

就是说,乾卦认为君子自我勉励,当如宇宙运行不止那样,不能有一暴十寒的毛病。

自主之人,能傲立于世,能开拓自己的天地,得到他人的认同。

所以,做人处世,也应像天道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

02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易.坤.文言》有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一个行善的家族,它必定有余福,这个余福能够荫庇子孙;如果造了很多恶事,那这个家族不可能长久,子孙必定遭殃。

俗话讲,“富不过三代”,可山东牟氏家族,从明朝末年一直兴旺到清朝末年,绵延十代而不衰落曾经拥有超过十八万亩的土地,富可敌国。这些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这个家族自创业以来,就乐善好施。

那时候人都穷,很多吃不上饭,他们就布施粮食,一天三顿饭供给穷人。

若遇到饥荒年,那布施得更多,所以每年平均布施的粮食近百万斤;前面五代人所布施的粮食一共超过一亿斤。

牟氏庄园没有围墙,也不用保卫。

这么大的庄园,这么有钱,不要保卫吗?

他们不需要,当地的整个县、整个市的人民都保卫他,都知道这家是好人,这家人富裕我们都沾光,我们都得福,我们要保护他。

所以当地的强盗都不会抢他的,甚至都保护他。

牟氏家族的家教非常的严格,用古圣先贤的思想教育子孙,特别要子孙勤俭持家,他们认为一个人如果是奢侈,那就是败家之相。

这就是牟氏家族的保富法: 乐善好施,行善积德

司马光家训里面说:“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

意思是,别墅财产留给子孙,他们未必能守住;把书给他们,他们也未必能读,不如布施行善,多积阴德,子孙才能长久地受到我们护佑。

家风是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庭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

03

顺天应人。

顺天应人出自《易.革》:“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事大矣哉!”

大意讲的是,夏桀、商纣暴虐无度。商汤、周武顺乎天道,合于民心,放桀诛纣,革故鼎新,改变旧制。

所谓顺天,就是按照天道的客观规律办事,应人就是要得到人民大众的拥护,就是正确的为人处事,这样才会有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

荀子《劝学》里有一句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与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讲的就是自己能力不够,但是懂得顺天应人,发现身边利用周边大势所产生的巨大力量和自身所处环境的特点,推动着我们去做事,使自己事半功倍,而取得成功。

有句俗语说:“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

知世故、明人伦是顺天应人的又一重要方面。

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能知人,而且还能够与人进行友好的交往,与人为善,善处人际关系,不失原则的同时,又能与人保持友好和谐的关系。

应人要求我们既要有责任感,义务感,知所当为,有所不为,根据自己在人伦秩序中的地位,来正确行动。

既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又要“当仁不让”,勇于承担,尽伦尽份。

易经的智慧

《易经》这部经典,被誉为“群经之首”,是我们中华文明的源头,在我们中国可以说是无人不知,家喻户晓。下面分享其中的十句名言,再次感受一下古人的大智慧。
一、潜龙勿用。

古人的经典,向来是言简意赅,惜墨如金,每一个字都不会随便乱用。这个“勿”字就用得非常妙,非常传神。他不说“不用”,而是说“勿用”,就是告诉我们,你要真是条龙,真有本事,还是要用的,还是要服务社会,但不可冒冒失失,随意乱用,要等待时机成熟了才可以用。
二、君子以厚德载物。
现在很多人求神问卜、烧香拜佛求福报,其实这些都没有用,我们老祖宗早就告诉我们了,福报的根本是德行。你没有敦厚的德行,即使给你福报,你也承载不了,反而会变成灾祸。
三、君子以俭德辟难。

每个人都希望远离灾难,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俭德。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尤其是奢侈和贪欲,最容易招来祸端。人到无求品自高,如果能够保持俭朴的德行,就能避免很多麻烦。
四、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君子为人处世,谨言慎行,从来不说废话、空话,所以才能获得他人的信任;君子做事,能够持之以恒,不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所以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
五、君子以反身修德。
君子在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不会怨天尤人,更不会推卸责任找借口,他会反观自省,努力改正自身的缺点和毛病,以此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德行。
六、一阴一阳之谓道。

任何事情,至少都有两个方面,那就是阴和阳,两个合起来,阴阳和合,就称为道。换句话说,只有阴,或者只有阳,那就不能称为道了。
七、慢藏诲盗,冶容诲淫。
如果只知道积累财物,却不知道谨慎保管,并且还很高调,到处张扬炫耀,就等于主动诱惑别人来盗抢。如果一个女子打扮的又妖艳又性感,就等于是勾引别人,让人来调戏侮辱你。
八、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任何自然万物,都是以同类相聚的形式存在的。人和万物一样,善良的人会和善良的人在一起;修道的人会和修道的人在一起;自私自利的人会和自私自利的人在一起,要想看清一个人的本质,看看和他交往的人群,也就大概有所了解了。
九、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这是古人告诉我们的一个教育儿童的原则,教育小孩,你不要去要求他,你越要求他,他就越不爱学,越不懂得珍惜。应该是让他来求我们去教他,那样他才会珍惜机会,才会认真听讲,才能学到东西。
十、履霜坚冰至。
当你踏上初秋的轻霜时,就预示着寒冷的冬天,即将来临。这句话通过自然现象,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任何事情发生之前,都有它的先兆,一定要趁早做好准备,才能防患于未然。

“知易者不占,善易者不卜”,小学问,大智慧

相信我们绝大多数的人,总是想要通过占卜算卦来预知未来,希望能够借此逢凶化吉,催吉避凶。古时候就连君王在做重大决定(军事)的时候,也希望从占卜中能够得到启示。
众所周知,研习《易经》的人中,都口口相传一句话,叫“知易者不占,善易者不卜”。

说起来,“知易者不占,善易者不卜”这句话来头不小。

一句来自于儒家开山祖师爷至圣先师——孔子,一句来自战国末期儒家的扛把子——荀子。

孔子晚年为了读易,韦编三绝,最后作十翼,曾经高度赞扬《易经》,最著名的一句话就是: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就是说,孔子认为,易经是我国上古先贤和圣人们,经过对宇宙天地极深的思考和研究而产生的一门学问。

反而荀子呢,虽然是没留下他读易的记载,但在他的著作中很多观点来自于《易经》,甚至多次直接引用,可见荀子对《易经》至少也是熟读多遍。

《易经》既然作为一部含有占卜成分的书,为什么反而说读懂《易》的人,反而不占卜呢?

这句话似乎有些不合道理,如果一个人善于占卜,他完全可以靠着预测,抢先一步抢占无数先机,谋取无尽利益,没有理由不去占卜。

是这样的两位儒家大师,在精研《易经》后却提出不占不卜,自然有其道理。

“善易者不卜”其实说的是一种境界,而且是易学的最高境界。

这句话指的是,你学会了易学,自然通晓天地万物运行规律,读懂了易经悟透了天机人道地脉,自然知晓事物的来龙去脉。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还用去占卜吗?遇到事情根本就不用去占卜,善易者,对万事万物了如指掌,为何还多此一举去进行占卜。

易学专注于天行法则,地行法则,万物之行法则。天的本质就是时间,地的本质就是空间。上下四方为宇,往古来今曰宙。祖先仅仅留下《易经》这本记载有祖先智慧的著作。《易经》就是西伯姬昌根据祖先的智慧,编撰的卜筮著作。

《易经》的真正内涵在于教导人们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对其作出正确的判断,以此达到符合人们要求的结果。那些把易经研究透彻的人,心里已经明白这世间万事万物一切皆有定数,是强求不来的。何必需要占卜呢? 

人生也是如此。若是今天占卜到出门要摔跤,那么你可能为了避免要摔跤,那就干脆不出门了,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做的。那人生还有什么意思。

若是一切都明明白白的,那人生岂不是索然无味。

比如:经商的人,逢事必去卜一卜,养成逢事必占卜的习惯而失去了自己基本的理性思考和判断能力。要知道做生意不去认真进行市场调研,不去针对项目进行深入研究,而完全听信占卜结果。这本来就违反了易经的根本。与其通过占卜来让自己预知后事,还不如亲身去经历的好。

所谓占卜,其目的就是为了趋吉避凶,而当你想要趋吉避凶时,自私的意念已经存在——意念一旦产生,也就意味着吉凶开始出现。因为有私念存在,占卜也没有用——而且不但不准,想不通的还很容易“误导”。

其实,孔子所说的善易者不卜就是这个意思。就是这种圣人的关怀。我们一定要明白孔子话的体和用。

易经最精髓的三句话,易经的精髓就是四个字

最精髓的三句话

中最普通3句话,蕴大智慧,能参透一个,就不是平庸之辈。

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的《》,其内涵博大精深,的思想贯穿于中国古代所有文化之中,无所不包,无所遗漏。它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和枢纽。被视为中华上下五千年智慧的结晶。

古往今来,都有学习的高手,不单纯是占卜、算命、看风水等,是大智慧学。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不能真正理解的内涵,掌握点皮毛的东西,是一种华而不实肤浅的表现。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对未知的事态进行分析,总结预测规律理论的一本科学书籍。

《》更具有大智慧的3句话,是的精髓,人们看过的都知道,但真正能参透没有几个,你要是有悟性,能参透一个,就不是平庸之辈。


一阴一阳之谓道

在宇宙中,万事万物都有两面,太极图中的鱼,旋转不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是宇宙万事万物盛衰存亡的根本,这就是自然。学说是我国古代朴素博大的哲学,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正反两面,既对立又统一,由的相互转化衍生出了道。

天空太阳为阳,月亮为阴;白天为阳,夜晚为阴;君子为阳,小人为阴;男人为阳,女人为阴;成功为阳,失败为阴,兴盛为阳,衰亡为阴等等。

一阴一阳生出了道,道是无形的,道可以衍生出万物。在《》中说得很精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阳平衡构成的,是天地结合构成的,所以我们的身体和大自然息息相关,是宇宙的一分子。家讲人体是一个小宇宙,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学习,让我们更加豁达乐观地看待人生。

之道处处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拿我们使用的筷子来说,一是扮演一阴一阳的角色,互补配合默契,才能把饭菜夹到嘴里。不论是什么事情,都有。事情有好就有坏,有健康就有疾病,要想达到平衡,就要靠人的聪明才智。

比如一个人工作太过疲劳,就失去了平衡,这也是偏离了“道”所造成的。一个家庭夫妻都阳刚,小则会吵架,大则会离婚,因为失去平衡,更好的婚姻是一阴一阳的性格,这样才长远,家庭才能幸福。

如果我们都能在生活中做到平衡,就能真正体会“一阴一阳之谓道”的道理,用这条大智慧去衡量万事万物,就能使很多问题得到解决,人生就变得不平庸了。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每当食物发展到了极限,物极必反,就到了该改变的时候。变化才能疏通,事物发展不受阻塞,发展越来越快。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不断发展的事物中,不要墨守成规,要知道变通,改变现状,进行,关键环节才能畅通无阻。

人生都有不如意的时候,都说“人生就是一场”,《》告诉我们要“变”,俗话说“人挪活,树挪死”,人是万物之灵,在处在困难时期,要勇于改正错误的行为,纠正偏离的状态,让其达到的状态,重新平衡,变化后使自己在整体上有一个全新的提升。

懂得了变通的道理,我们会积观地直面人生,遇到挫折时,也会寻找克服困难的办法,大道无形又有形,道的正负数是相辅相成的,有多大挫折,后面就有多大的成功。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能看见“道”赐予的曙光。就怕半途而废,在黎明的前夜放弃希望,那就看不到明天的太阳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在周而复始地运行着,无休无止,谁也不能阻挡。君子要效法,自强不息,奋斗不止;大的气势浑厚温顺,君子应该增厚自己的美德,才能容载万物。这句话告诉人们,如何做人做事,才能合。

首先君子要自立自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加强自身建设,勤奋学习,打好基础,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另外做人要厚道、友善,心胸宽广,要有大的格局和气魄,学习大地风仁慈宽厚,包容万事万物的品德,厚德载物,以德服人。古语有言 “积善必有余庆,积不善,必有余殃”,只要修善积德,他日必会有吉庆之事。所以说修德的更好办法是日行三善,即言善、心善、行善。多善才能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开启人生的精篇章。

以上《》经典智慧的3句话,为我们的人生指明了光明的方向,我们只要能悟透一个,就不是平庸之辈。

文 | 国学大观园

想了解更多精内容,快来 国学大观园

以上就是与最精髓的三句话相关内容,是关于国学的分享。看完的精髓就是四个字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易经的精髓

其实精髓都是自己感悟出来的。也就是说,每个人感悟的不同,那么你说理解的精髓也是不一样。

易经的精髓一句话概括

1、“履霜,坚冰至”。字面意思是踩在薄霜上的时候,就要知道离结冰的时候不远了。而它的实际含义则是《诗经》中的“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告诉我们要有警惕之心、要懂得未雨绸缪。

2、“直、方、大”。周武王强调“直、方、大”,就是想告诉我们做人要“正直、端方、格局要大”,但是要做到这三点一点都不容易,这是易经的精髓就在三句话。

3、“正直、端方、格局要大“是做人的根本,正所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然而在职场中,我们总会发现有一些小人为了自己上位,不惜一切手段排挤他人。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