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干十二地支相配表手指,十天干十二地支手指图

2023-09-24崇庆运势网热度: 17648

十天干十二地支

十天干,十二地支是怎样搭配完成一个循环 天干地支是早在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年,於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
我国历法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29.5306天)为一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 365.2419 天)为一年,为使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设置闰月。据记载,西元前六世纪中国开始采用十九年七闰月法协调阴历和阳历。
天干地支,是过去人建历法时,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对古代的中国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 *** 数字般的单纯,而且后来更开始把这些符号运用在地图、方位及时间(时间轴与空间轴)上,所以这些数字被赋於的意思就越来越多了。
古人(一说黄帝)观测朔望月,发现两个朔望月约是59天的概念。12个朔望月大体上是354天多(与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年有12个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记法(十天干),产生阴阳合历,发展出现在的天干地支;较为成熟时应该是在夏商周这几个朝代。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历法用天干、地支编排年号和日期,天干共十个字,因此又称为「十干」,其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个字,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以一个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对阳支,阴干对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称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天干地支这共二十二个的符号错综有序,充满圆融性与规律性。它显示了大自然运行的规律,即时(时间)空(方位)互动,和「阴」与「阳」的作用结果。中国历法包含了阴阳五行的思想和自然回圈运化的规律。
年: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后,又从头算起,周而复始,循环不息。由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称为干支纪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开始,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从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刚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开始,按顺序先后排列,六十日刚好是一个干支的周期。
时:由甲子时开始,但记时的地支固定不变,每天十二个时辰。
补充典故:
相传黄帝时代,因有蚩尤神扰乱,黄帝忧民之若,遂与蚩尤大战於涿鹿之野,流血百里不能治之,黄帝於是斋戒沐浴、筑坛祀天、方丘礼地。天乃降十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帝乃将十干圆布像天形,十二支方布像地形,始以干为天,支为地,然后乃能治之。后有大挠氏将十天干、十二地支分配成六十甲子,并以黄来开国日定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此为天干地支之由来。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顺序谁知道?? 】“干支”,即“天干地支”的简称。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郸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
天干地支tiān'gāndìzhī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辞源”里说,“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枝”。
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注: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1]――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什么是十二天干,十地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
望采纳!谢谢

十二天干地支怎么读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十天干:甲(jiǎ)、耽(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n)、亥(hài)(注: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天干地支计年,十天干十二地支应该有120种组法呀,为什么却是60年一轮回? 呵呵你很会思考不茫从书本难得!如果不考虑别的,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确实有120个组合。但干支记数有个规则:单与单配,偶与偶合,单不与偶组合。举个例子,天干中第5个是戊,那么在十二地支中可以与戊组合的只有6个,单数的6个。明白了吗?呵呵欢迎追问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怎样记日 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叫天干;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称十二地支。
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共有六十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起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1.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任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己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干支纪年法
如甲子为第一年,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六十年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始,循环下去。例如1929年是农历己巳年,1930年是农历庚午年……到1989年又是农历己巳年。我们在日历上看到的己巳年、庚午年,就是按干支纪年这种方法排列下来的。阳历年份除以60的余数减3便得该年农历干支序号数,再查上面的干支便是干支年纪。如果序号数小于、等于零则于支序号数加60。例如,求1991年干支;1991÷60=33余11,年干支序号数=11-3=8。查干支表知该年为辛未年。又如求1983年干支:1983÷60=33余3,干支序号=3-3=0,加上60,查干支表知该年为癸亥。
干支纪月法
干支纪月法未普遍实行,主要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其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为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正月之干支知道了,其余月可按六十甲子的序推知。
干支纪日法
甲炎了第一日,乙丑为第二日,丙寅为第三日……60日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日起,周而复始,循环下去。例如农历己巳年(1989年)正月初一是丁酉日,初二是戊戌日……到三月初七正好是60天,因此三月初二又是丁酉日。
干支纪时法
一天中时辰的地支也是确定的,所以二十四小时配十二地支,由夜间十一点至一点为子时,一点至三点为丑时,其余照推。时的天由该日所对天干推求,其歌戾如下:
甲己还生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即若该日是甲或己的,在子时上配上甲为甲子;日是乙或庚的,在子时上配上丙为丙子;丙辛日子时配上戊为戊子;丁任日为庚子;戊癸日为壬子。知道了子时的干支,便可推知其余。

十天干十二地支怎样对照时间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两两相配(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一轮下来正好是六十,也就相当于钟表的时针,分针,秒针转一圈,用天干地支表示某一个特定的时间就是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每六十一循环周而复始,记年六十年一轮,记日六十日一轮,记时每十二一轮,这样下来年月日时就一目了然了

每月天数用十天干十二地支怎么表示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
天干地支纪日
干支纪日,60日大致合2个月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确定的文献指出干支纪日始于鲁隐公三年夏历二月己巳日(公元前720年二月初十)。 因为儒略历的平年有365日,而每4年一次,公元年能被4整除,闰年有366日,平均一年365.25日,所以4年1461日和一甲子的60日,最小公倍数是29220日,合80年。这就是说,每80年,干支纪日对应的儒略历月日日期会反复一次循环。(公元4年本来应为闰年,但因为公元前45年开始实施儒略历后,“每隔3年”加一次闰日被误为“每3年”加一次闰日,所以罗马皇帝屋大维下令前5年、前1年、4年停闰以修正错误置闰。) 因为格里历的平年有365日,而每4年一次闰年,但是如果遇上整百年,公元年能被400整除才能认定为闰年(这是因为按照现在立法计算,四年一闰的规定使每年多出0.0078天,经过400年大约会多出3天,如果在能被400整除年份的前面3个百年不算闰年,则正好平衡),闰年有366日,平均一年365.2425日,所以400年146097日和一甲子的60日,最小公倍数是2921940日,合8000年。这就是说,每80年,干支纪日对应的格里历月日日期若没有遇到能被100但非400整除的公元年,会反复一次循环,但整体而言,假设未来从不改格里历,每8000年,干支纪日对应的格里历月日日期才会反复一次完整的循环。1912年2月18日,合农历壬子年正月初一,以及9912年2月18日,都是“甲子日”。 干支记日比起记载某月某日,其优势是非常容易计算历史事件的日期间隔,以及是否有闰月存在。因为农历每个月29或30日不定(而且有没有闰月也不知道),故如果日期跨月,则计算将会非常困难。至于某月某日和干支的对应,则可以查万年历。 例:《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秦朝历法,每年的第一个月为十月,然后是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九月。也就是出游后过了9个多月(不算闰月),驾崩了。计算此次出游的总日期数。 解:从癸丑(第50天)到丙寅(第3天)总共是13天。所以总出游日期数一定是60n+13。9个月大约是270天,但270天并不是60的倍数,所以可以判断有一个闰月;从而,n=5,总共出行10个多月,日期数为313天。 用日期记日的失败例子:从洪武三十一年五月廿九日到六月初一日,一共多少天? 答:洪武三十一年五月有29天,所以只有1天。(错误) 原因:洪武三十一年有闰五月(共29天)。《明史》记载,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朱元璋驾崩。所以该问题答案应是1+29=30天。

十天干十二地支相配表,十天干十二地支相配表

提起十天干十二地支相配表,大家都知道,有人问十天干十二地支相配表,另外,还有人想问关于十天干十二地支的算法,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十天干、十二地支属性详解一览表,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十天干十二地支相配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十天干十二地支相配表

1、十天干十二地支相配表:十天干十二地支相配表

十天干所支。

2、十天干十二地支相配表:关于十天干十二地支的算法

天干地支如今是很少人会知道这是这么一回事了,只知道它是古时候的纪年方法,其它方面的知识就不可而知了。

古时候的人们对天干地支是了如指掌,计算天干地是手到擒来。那么问题来了,天干地支的真确算法是什么样的呢天干地支计算方法

一、年干支计算公元后年份的口诀是:

“公元年数先减三,除10余数是天干,基数改用12除,余数便是地支年”。

以年为例,年份减3得基数,除以10得余数7,对查天干次序(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得”庚“,再将基数除以12得余数为3,再循环对查地支次序(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得”寅“,故年为庚寅年。(若得0可理解为1之前即12)10天干12地支顺口溜。

十天干、十二地支属性详解一览表

二、月干支月的地支是固定的如正月起寅之类,只计算月干。

月干=年干数乘2+月份例:年(庚寅)三月(辰月)的天干=72+3=17,天干10为周期,就去掉10,得7,天干第7位为庚,则此月干支为庚辰。十天干最详细的解释。

三、日干支——年日干支基数=(年尾二位数+3)5+55+(年尾二位数-1)除——年日干支基数=(年尾二位数+7)5+15+(年尾二位数+19)除4(只用商数,余数不用,数过60就去掉60)

例:年4月12日星期一日干支基数=(10+7)5+15+(10+19)/4=47(已去掉60的倍数)这就是1月1日的干支数。从1月1日到4月12日为47+31(1月天数,下类推)+28+31+12=,去掉60的倍数得29、天干去10的倍数余9为壬,地支去12的倍数余5为辰,的干支就是壬辰。

四、时干支时干=日干序数2+日支序数-2

五、倒推年龄法从今年的干支推出任何年龄的干支,即年龄去掉60为基数,去掉10的倍数为天干倒推数,去掉12的倍数为地支倒推数。

如今年为庚寅年,56岁生年的干支这样推:56去50余6,天干从庚倒推6位是乙,地支为56去掉48余8,从寅倒推8位是未,生年就是乙未年。65岁生年去掉60余5,从今年的天干倒推5位丙,从今年的地支倒推5位戌,生年就是丙戌年。

3、十天干十二地支相配表:十天干、十二地支属性详解一览表

天干地支对应五行表。

4、十天干十二地支相配表:十天干十二地支怎样对照时间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两两相配(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一轮下来正好是六十,也就相当于钟表的时针,分针,秒针转一圈,用天干地支表示某一个特定的时间就是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每六十一循环周而复始,记年六十年一轮,记日六十日一轮,记时每十二一轮,这样下来年月日时就一目了然了六十甲子表全表图。

以上就是与十天干十二地支相配表相关内容,是关于十天干十二地支相配表的分享。看完十天干十二地支相配表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用手掌找天干地支属相,十二生肖对应的天干地支是什么

提起用手掌找天干地支属相,大家都知道,有人问天干地支在手上如何排列?另外,还有人想问十二生肖对应的天干地支表?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生肖天干地支,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十二生肖对应的天干地支是什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用手掌找天干地支属相

生肖天干地支

十二生肖的天干地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

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汉章帝元和二年(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一个周期的第一年为“甲子”,第二年为“乙丑”,依此类推,60年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60是10、12的最小公倍数,所以每60年为一周期)。如年大概为甲申年,60年后的年同为甲申年,年后的年仍为甲申年。注意以上只是大概对应,因公历和干支历是不同的历法,年份起点不同。

用手掌找天干地支属相:天干地支在手上如何排列?

十天干在右手上数,十二地支在左手上数

他们只是在没有纸和笔的情况下才用手指头数数.

不是,那是他们在看手相而已。

一般是右手算的.从小指开始,由上到下,由左到有.依次是子、丑、寅、卯….刚好比4个指头12个关节.

求天干地支所对应的生肖.

天干地支是早在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年,於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号。

古人(一说黄帝)观测朔,发现两个朔约是59天的概念。12个朔大体上是天多(与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年有12个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记法(十天干),产生合历,发展出现在的天干地支;较为成熟时应该是在夏商周这几个朝代。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历法用天干、地支编排年号和日期,天干共十个字,因此又称为十干,其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个字,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以一个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对阳支,阴干对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称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我国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年: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后,又从头算起,周而复始,循环不息。由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称为干支纪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开始,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从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刚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开始,按顺序先后排列,六十日刚好是一个干支的周期。

时:由甲子时开始,但记时的地支固定不变,每天十二个时辰。

十二生肖市中国传统的纪年方法,在采用天干配地支纪年的同时,又用十二地支各配一种动物名字,表示这一年的顺序和名称,分别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戍狗、亥猪。民俗将每个人出生年的生肖成为他的属相。十二生肖寄托着人们对新一年吉祥幸福的企盼。

以上就是与十二生肖对应的天干地支是什么相关内容,是关于天干地支在手上如何排列?的分享。看完用手掌找天干地支属相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十二地支手掌图:手掌记十天干十二地支

地支是古人用来纪录时闸的符号,因为有十二个符号,所以叫做十二支,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一般12地支在手掌上的位置用手指来表示,因为平时测试是,右手拿笔记录,左手的大拇指点数各地支在手指上的对应位置,俗称掐指一算。

地支是古人用来纪录时闸的符号,因为有十二个符号,所以叫做十二支,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地支方位
寅卯东方木,巳午南方火,申酉西方金,亥子北方水,辰戍丑末四季土。

地支
子丑合化土,寅亥合化木,卯戌合化火,辰酉合化金,巳申合化水,午未合化土。

地支六冲
子午相冲,丑未相冲,寅申相冲,卯酉相冲,辰戌相冲,巳亥相冲。
总结为一句话
横合:十二地支在手掌中所对应的位置横向所对称的字相合。
斜冲:十二地支在手掌中所对应的位置斜向所对称的字相冲。

地支六害
子未相害,丑午相害,寅巳相害,卯辰相害,申亥相害,酉戌相害。

地支相刑
子刑卯,卯刑子,寅刑巳,巳刑申,申刑寅,戌刑丑,戌刑未,未刑丑,辰午酉亥自相刑。

地支三会局
寅卯辰三会木局,巳午未三会火局,申酉戌三会金局,亥子丑三会水局。

地支三合局
申子辰三合水局,寅午戌三合火局,巳酉丑三合金局,

十二地支暗藏
子宫癸,丑宫己癸辛,寅宫甲丙戊,卯宫乙,辰宫戊乙癸,巳宫丙戊庚,午宫丁己,未宫己丁乙,申宫庚壬戊,酉宫辛,戌宫戊辛丁,亥宫壬甲。

在中国术数推演中,不管是择日、选地、或是周易八卦都离不开指掌推寻这一项,所以才有“若能晓得阴阳理,天地都在一掌中”这种说法,掌握了十二地支掌决图,也就掌握了乾坤。

十天干十二地支相配表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按阴干配阴支,阳干配阳支的规则共有六十种组合
六十甲子可用于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所以它又是一种代表时间的符号。时间是按顺序运行的,所以六十甲子就有一个顺序的排布。
运用六十甲子纪年,是按顺序周而复始重复使用的。六十年为一个花甲年。如1924年为甲子年,1925年为乙丑年……1983年为癸安年,六十年后的1984年又为甲子年,1985年为乙丑年,以此类推下去(详见万年历)。
六十甲子纪月、纪日、纪时都是以某一固定之月、日、时为起点而依序循环往复排列的。
命理预测的干支组合不会超出六十甲子的范畴,特别是推算大小运、流年等经常离不开六十甲子次序的顺逆运用。熟记六十甲子的顺逆次序,是今后运用命理预测法快速推断命运的先决条件。因此,希望读者能将六十甲子倒背如流,练好预测的基本功。

十天干十二地支怎么算

日历中的十天源于十二个分支。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