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爻潜龙在渊,六爻青龙持世

2023-10-25崇庆运势网热度: 8052

19易经第二卦坤卦第一爻

原文

初六:履霜,坚冰至。

《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①其道,至坚冰也。

注释

①驯:顺。致:促进。

直译

初六:踏踩着薄霜,就能推断出坚硬的冰层快要冻结了。

《象传》说:“踩踏着薄霜,就能推断出坚硬的冰层快要冻结了”,证明阴冷之气开始凝聚了。顺着自然规律推求下去,自然就会迎来寒冷的冬季。

详解

坤卦从初六到上六,到最后的用六,不同层级所处的不同的状态,卦位的变化和层级的变化,始终都围绕着坤顺这个核心。乾坤两卦从卦位排序上就体现了阳阴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太阳和月亮对地球的影响也体现在乾坤的阴阳12个爻的变化中,乾卦的六个爻和坤卦的六个爻刚好代表的是12个月。

乾卦从初九爻到上九爻代表的是阳月,就是地支的阳位之数,也就是:子,寅,辰,午,申,戌;而坤卦从初六爻到上六爻代表的就是地支的阴位数:丑,卯,巳,未,酉,亥。一动一静,一阴一阳,世间一切的事情都由乾坤开始,所以乾坤两卦为其余62卦之父母,是打开天地之道的两扇门。

我们已学了乾卦,今天又学习坤卦,乾坤这两扇《易经》之门从此就打开了。

“履霜,坚冰至。”你不能只从字面上去理解。讲乾卦的时候以龙为取象,讲坤卦的时候是以马为取象,其实龙与马都是一样的。传说中的动物有龙、凤和麒麟,龙是三栖的,它可以“飞龙在天”,也可以“潜龙在渊”,还可以“见龙在田”。

龙到了陆地上就是马,龙马精神就是从此而来。所以坤卦是以马来取象,但在最后一爻是“龙战于野”,说的还是“龙”。但是坤卦与乾卦不同,讲乾卦的时候说过,刚好东方苍龙星(角,亢,氐,房,心,尾,箕)的第一颗星“角星”露头的时候就是“见龙在田”,所谓的“崭露头角”就是这样来的。坤顺没有用所呈现的象来描述,而是用直观的现象来解释。

“履霜,坚冰至”,踏上霜,就知道结冰的日子即将来临。这就是见机行事,几微之心,就是要根据你刚接触到的事物的象来行事,不要盲乱行事。初爻之阴爻在坤卦之阴的格局里面,说明一开始阴气很盛,凝结为霜,君子于阴气初生就以此为戒,不可使其长盛。

《小象辞》说:“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初六爻在坤卦的最下方,为坤阴之初,以“履霜坚冰”取象,阴之开始凝结为霜,再冷下去就要结冰了。

“驯”有“顺从”的含义,如果不及时防范,阴很快就长盛乃至坚冰到来。以象来比喻放任小恶的后果。

有一点大家要注意,学习64卦,不管是乾坤两卦还是其它62卦,不管是初六爻还是初九爻,定位极其重要。

古人在描述这些象和卦理的时候都很容易,但定位是很难的,同样我们在理解它的定位的时候也不容易。所以,学《易经》会感觉初爻最难懂,而上爻就容易理解,这是规律。

“履霜,坚冰至”就是坤卦的定位。坤卦的开始,是作为阴之开始的一种状态,一开始就用踏在霜上来形容作为“坤”的小心翼翼,若不加以防范,阴势就会逐渐增强,依照大地坤阴的法则,很快就会结冰的。可见这里面所包含的内容很丰富,做什么事都要明白并遵循天地的法则行事。

初六:履霜,坚冰至。故事

东周的齐、晋是当时诸侯中最强大的两国。但这两个国家的国君都不知防微杜渐,而发生过重大的祸乱危害。齐国的祸害发生在齐桓公晚年,一代霸主不听管仲临终遗言,重用易牙、竖刁、开方,竞孤独惨死于凄凉之中。真是可叹!可悲啊!

晋国的祸害则起于晋献公宠信骊姬。在与骊戎之战时,晋献公娶得骊姬、少姬两位美人,埋下了以后的祸乱之根。这位骊姬长得貌若天仙,妖同妲己,诡计百出。晋献公自得到骊姬后,整日形影不离,食同桌,枕同眠,宠信无比。骊姬一面大施媚术,一面参与朝政,往往十言九中,晋献公于是又奉若神明。

一年后,骊姬为献公生下一子,名叫奚齐。献公宠信其母,又喜爱幼子。骊姬则日夜在献公面前进谗言,吹枕头风,要立奚齐为太子。但是,太子中生深得臣民爱戴,才德皆备,晋献公一时找不到废他的理由。

于是,晋献公决定从立骊姬为夫人入手。然而,晋献公的如意算盘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晋献公又令卜偃、史苏进行占卜。卜筮的结果,都是凶兆。史苏更将骊姬比做苏妲己,用“履霜坚冰至”的《易》理,劝献公防微杜渐。但晋献公根本听不进,硬是坚持把骊姬立为夫人了。

骊姬做上夫人,名正言顺地成了后宫之主,行为更加放肆了。她先是用色相勾引献公的重臣优施,成为心腹;又用重金贿赂献公的另一个幸臣梁五,结成三人帮。三人里唱外和,导演了一幕幕肮脏的丑剧,把晋国搞得昏天黑地。太子中生最终惨死在骊姬的毒计之下,公子重耳、夷吾分别流离到国外,为奚齐立为太子扫平了道路。
晋献公死后,骊姬的儿子终于做上了国君。但这时晋国已由强大的国家,变成了一副动乱不已的烂摊子。后来一直到重耳重返晋国执掌大权,由晋献公宠信骊姬而带给晋国的祸乱才告结束。

评析

双脚踏在初秋的轻霜上,就能感知到寒冷的冬天的到来。霜与冰均属于阴类物质,阴始生于下,渐长方可剥阳。谋事之初,要善于推断事物的发展趋势。这一卦说明:按照规律办事,就会事半功倍;如果一味蛮干,就会导致失败。

潜龙勿用,见龙在田,飞龙在天,亢龙有悔”j是什么意思

潜龙勿用,作为一个成语,出自《易经》第一卦乾卦的象辞,隐喻事物在发展之初,虽然势头较好,但比较弱小,所以应该小心谨慎,不可轻动。见龙在田,出自周易 乾卦九二 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译:龙出现在田间,有利于大德之人出来治事。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也可译成:真龙在田间,看到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人会肃然起敬。飞龙在天,原出自于《易经》,原句出自乾卦第五爻的爻辞."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王弼注曰:不行不跃,而在乎天,非飞而何?故曰:“飞龙”也。如鱼归大海,自由驰骋,一说为表示左右 逢源。中国人历来崇尚中、正,这在周易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飞龙在天”是重卦乾卦五爻的爻辞。在周易中,以八卦为基础又两两重合而构成六十四重卦,又称复卦。重卦乾由上下两个乾卦重合而成。它的卦形由六根阳爻组成。爻是要从下往上数,而阳爻又以九代称,故从下数第五爻称九五。九五之爻在上乾卦中居于中的位置,称“得中”,而且从总卦来看,它处于奇数的位置,阳爻处于奇位称“得正”,故九五爻既“得中”又“得正”,从其所处位置来看,就是大吉大贵之位。所以它的爻辞是飞龙在天,以龙飞在天上,对应于人事便是说事物处于最鼎盛时期。如果用于开创王业则指能够称帝王。亢龙有悔,成语。 亢:至高的;悔:灾祸。意为居高位的人要戒骄,否则会失败而后悔。后也形容倨傲者不免招祸。亦指要懂得进退。

龙图腾的内容简介

阜新龙文化研究会 胡晓奇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这是由8000年来中华文化传承发展所决定的,早已被大多数民众所接受。但也有一些专家和学者确提出质疑,认为龙不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按照图腾的概念,做为图腾的动物应该是现实中真实存在的动物,而龙是虚构的,虚构的动物不能作为图腾;图腾与氏族有血缘亲属关系,龙是虚构的,与人没有血缘亲属关系;做为图腾的动物,应该受到人的崇拜,而在中华民族有屠龙、斩龙、吃龙肉的传说;笼统的“图腾说”根本无法回答“龙的起源”问题等等。说龙不是中华民族图腾的人,其实他们根本不了解龙的起源,也没有搞清楚什么是图腾。
要想回答龙到底是不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首先要正确解答龙的起源问题;其次要搞清楚什么是图腾;第三要回答龙为什么会成为中华民族的图腾。这三个问题的确是非常复杂非常困难的,许多专家学者花费了毕生精力都没有找到令人满意的答案。因此至今这三个问题仍然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本文试图在专家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各种合理的研究成果,简要回答这三个问题。
一、 龙的起源
1、查海石龙探起源。至从阜新查海发现了8000年的石龙,为解开龙的起源之谜提供了重要的物证,这条石龙长约20米,宽约2米,像一条巨大的蟒蛇的身躯,但却没有头、没有足,是中华龙最原始的形态。著名学者闻一多在考证龙的起源时,他说:龙起源于大蛇,大蛇就是龙。许多专家在考证龙的起源时都认定龙与蛇的关系非常密切,龙身就是蛇身,这一点是大家都能承认的。如果说龙起源于蛇,那么自然界中蟒蛇有如此大的身躯吗?
2、探甲骨文对龙的解释。甲骨文, 象形字、象龙形。本义: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甲骨文对龙字做了最形象的解释,“龙”字有形有声,既形象又高度概括。甲骨文中用兽和蛇来形容龙,其一,它是一种令人恐怖、令人敬畏的供天驱使的一种神秘力量,天是古人心目中最高神灵;其二,它的声音是隆隆之声;其三,它的形象是闪电,身躯像蟒蛇,头部隐藏在云团之中;其四,她的工具是云团;其五,它的功能是接受天的旨意播洒雨水。许多人根据甲骨文对龙的这种解释,便认为古人把蛇或者某些动物神秘化了,是对龙的神话。
试问动物界哪些动物有如此大的神通?目前学术界有关龙的起源有种种说法。例如:蟒蛇说、鳄鱼说、蜥蜴、恐龙、娃娃鱼、河马、猪、马、牛、犬、松树、雷神、闪电、云神、虹、春天景象、以蛇为原型的综合图腾说、等等,都是牵强的、没有说服力的、不能自圆其说。所有的动物都不具备龙的功能,蟒蛇再大也飞不上天,更唤不来风雨;鳄鱼、娃娃鱼、蜥蜴同样飞不上天,唤不来风雨,也没有摧毁房屋、树木的本事,古人干嘛要敬畏崇拜这些没有惊天动地本事的动物呀?
3、从《说文解字》中探龙。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说:“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简要明了地介绍了龙的特征。
龙的身躯像蟒蛇,有时看到龙的颜色是幽暗色的,有时是明亮的;能细小也能巨大,能短也能长,长(chang)得上连天下连地;龙在春天出现登上天空,秋天潜藏起来看不见了。
自然界中有这种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的动物吗?回答是明确的,自然界根本就没有这种动物。那么凭什么根据许慎对龙的描述,就认定龙是水中动物呢?鳞虫之长,就是动物吗?秋分而潜渊,就是水中动物吗?许多研究人员都是根据这个解释,说龙鳞虫之长,就是有鳞的动物,不是蟒蛇、就是鳄鱼;潜渊一定是水中动物,这显然是误解。但自然界中的确存在许慎说的龙的这种自然现象。
4、探《周易.乾卦》龙的六种自然现象。最早论及龙的生态特征的文字当属《周易》。《周易》以卦为单位,全书共六十四卦。每卦有四个组成部分。即卦画、卦名、卦辞、爻辞。易卦的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最小的单位是爻,基本单位是经卦,每卦由二个经卦,或者说由六爻组成。经卦有八个,即乾,坤、坎、离、巽、震、艮、兑。它们分别代表八种类别的自然物质,如乾代表天文之事,坤代表地理之事,卦象是比较单纯的。八个经卦互相重迭构成六十四卦。经卦两两相重就产生了具有内部关系的复合卦象。根据八个经卦所代表事物的物理属性,从而形成了相制相克、相和相应的一系列矛盾,用以象征性地概括表示自然、社会的种种现象。卦辞、爻辞,以及《彖》、《象》,即是从不同角度对这些矛盾进行解说,从而判定物象人事的凶吉。周易八卦在中国古代是社会各阶层广泛运用的一种文化思想理论体系,家、统治者、军事家用其运筹帷幄,治国安邦;民众百姓则将其作为养生、预测祸福、经商盈利的工具。周易八卦实际运用上水平的高低,差异在于各人对它涵义理解之深浅。大凡精通者,当为贤哲、英雄人物,有通天澈地之能。几千年以来,八卦图在排列组合严密逻辑性就象数学公理一样不可以更改。人们对于八卦图的解释和理解方面存在着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思想的说明文字。从古至今八卦图的成因始终是一个谜团,没有人能够拿出有科学依据的事实来解析八卦图完整的起源。
八卦图最早出自伏羲所创的先天八卦(大概起始于七千多年前)其用阴爻和阳爻的组合来阐述天地中八种最原始的物质。后世道教将伏羲供奉为神。后天八卦出自周文王,其后天八卦只是和伏羲的先天八卦位置不同。其含义不变。八卦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以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八种自然现象相互交和组成六十四卦。《周易·乾卦》以龙所在的环境和形态来表示凶吉利害:乾卦中的潜龙在渊、或见龙在田、或跃于渊、或飞龙在天、或群龙无首、或亢龙有悔。乾卦中的这六种卦象,都已申明是自然之象。
伏羲观察天上的“龙”也是为了定季节和年首。《周易》乾卦的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九四“或跃在渊“、九五“飞龙在天”、上九“亢龙有悔“、用九“群龙无首”,分别说明“龙”在地平线以下、刚升出地平线、在地平线上、在天空高处、过了极高处开始降低、已经降落到地平线以下。这“六龙”指的是在不同季节、时令的变化,黄昏时所看到的天象。如果以一年十二个月来对应龙的六种形态,十一月十二月,潜龙勿用 ;正月二月 ,见龙在田; 三月四月,终日乾乾; 五月六月, 或跃在渊; 七月八月,飞龙在天; 九月十月,亢龙有悔。
《周易》用观天文、查地理自然现象解释做人的道理,给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财富。这里我们不去论述乾卦关于做人的道理,而重点强调的是卦象。我们说,既然六十四卦都是自然之象,乾卦中龙的六种形态也是自然之象,那么我们在探讨龙的起源时,就应该从自然现象去思考。古人当时看见的龙应该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不是古人虚构出来的。六十四卦都是客观存在的自然之象,是真实存在的,我们在探讨龙的起源时为什么偏要说龙的形态是虚构的呢?我们通过对乾卦的分析,可以推论乾卦中龙的形态也一定是真实的自然现象。
我们从“群龙无首,吉”的卦词做进一步分析,为什么会群龙无首?我们的祖先当初看见龙的时候,只看见龙的身躯,却看不见龙的首级,龙的头部始终隐藏在云层里,一条龙没有首级也就罢了,所有的龙都没有首级,才有了群龙无首级的概念。我们要问古人为什么不创造群狼无首?群虎无首、群熊无首的词汇?偏偏创造了群龙无首这个词汇?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人们的认识来源于社会存在。我们就从古人伏羲说起吧,伏羲时代在夏季的天空中经常看见一种神秘的恐怖的自然现象,一条像巨大的蟒蛇凌空飞舞,发出隆隆的声音,它的头部始终隐藏在云层里,人们从来就没有看见过这条巨蟒的首级,才有了群龙无首级的概念。因此,取“群龙无首级”的最后一个字“级”的谐音“吉”,寓意“群龙无首”的卦象是“吉利”的。群龙无首吉就这样产生了。
既然龙没有首级,身躯像巨大的蟒蛇,它出现时上连天下接地,发出隆隆的声音,伴随狂风暴雨,电闪雷鸣,这是一种什么自然现象呢?
5、我们从中华始祖伏羲开始进一步探索龙的本质。伏羲是人首蛇身;文献说伏羲用龙记事,设置各部门长官都用龙来命名,伏羲自己号曰龙师;伏羲“正姓氏,制嫁娶”,中国的姓氏是从伏羲起源,他让别人以饲养的动物、种植的植物为姓,或以居所、官职为姓,而伏羲自己以风为姓。伏羲为什么把自己的头像画在蛇型图身上?为什么以龙来定官名?伏羲为什么给自己确定的姓氏为风?“龙—蛇—风”三者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风的繁体字是“风”, 风的外框代表天的意思,天底下有一条虫就有了风字。《说文解字》解释“风”为“风动虫生”,这里的虫就是龙,因为龙字在《说文解字》里,被称为鳞虫之长,是说龙的形态像蛇,因为蛇也称作长虫,所以龙与蛇的联系非常密切。风动了才能产生虫(龙),说明风与龙关系也非常密切。通过上述分析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龙、蛇、风”三者之间的联系是:龙是根据隆隆的声音而得名,龙的形象是蛇,天下有一条大蛇在飞舞必然产生风,因此,龙的实质是风。我们的祖先伏羲将这种发出隆隆声音、在天地之间飞舞、能兴风降雨的大蛇称之为龙的自然现象,其实就是龙卷风。由于古人把雷、电、风、雨、云、虹都认为是天神在操控,那么对龙卷风这种自然现象也当做神物,古人最初画龙的时候,龙的形象仅仅像一条蟒蛇,为了区别龙与蛇,避免龙蛇混杂,古人把地上爬的蛇叫做“小龙” ;把这条能连接天地的、并能带来降雨在天上飞的大蛇叫做“龙”,才有了飞龙在天、群龙无首这样的词汇。
查海石龙没有头部、没有足,与《易经》乾卦群龙无首描述的现象吻合,证实远古时代的龙的确没有首级。
查遍古籍,汉代以前的文献资料没有龙卷风的记载,这难道是古人的疏漏吗?不,古人没有疏漏。甲骨文和周易关于龙的描述与龙卷风的特征完全吻合,古人记载的龙就是龙卷风。只是过去没有人往这方面研究。忽视了龙与自然现象的联系。阜新查海石龙的出土,验证了8000年以前的龙没有首级,也没有爪,足以证实是龙卷风的形态。
《说文解字》中对“龙”字“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的解释,足以说明最初的、原始形态龙不是人们虚构的,完全是一种自然现象,唯有自然现象龙卷风符合龙字的解释。鳞虫之长就是像蟒蛇一样有长长的身躯,龙卷风的形态像蟒蛇一样有长长的身躯;能幽能明,龙卷风有黑龙卷、白龙卷之分,在阴暗的天空出现龙卷风时,常常伴随闪电,因此能幽能明;龙卷风在远处出现,人们观察到的龙当然就细,近处观察龙就会感觉粗;同理能短能长,上连天,下连地;龙卷风发生在春、夏,夏季多于春季,龙卷风能将江河湖海中的水吸入空中,带来降雨;秋分季节后,产生龙卷风客观条件消失了,人们自然就见不到龙卷风了,以为龙潜入水中,这其实是人们的误解。
我们发现甲骨文对龙字的解释与龙卷风是多么吻合呀。一点儿都没有夸张,一点儿都没有神话,只是把龙卷风这种自然现象误以为是一种恐怖的神秘力量,是古人心中最高神灵。
确切地说,上古时代的人,早就发现了龙卷风这种自然现象,并记录了龙卷风,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认识自然的能力有限,还不能准确地描述龙卷风这种自然现象,误以为龙卷风是一种上天派来调节降雨的神物;它发出隆隆的声音;它的身躯像蛇;它上连天、下连地,在空中飞舞;它的出现带来电闪雷鸣、狂风暴雨;它的威力巨大,能将房屋摧毁,能将大树连根拔起,能将人畜卷入空中,龙卷风带来的灾难令人非常恐惧;龙卷风过后,空中出现虹、呈现祥和景象,龙卷风带来的降雨解除了华夏地区的干旱现象,内陆干旱地区的先民也期盼龙能多多带来降雨,期盼风调雨顺。
有人会反驳说,龙卷风能驾车、被人骑么?《山海经》记载皇帝派应龙打败蚩尤,大禹治水,乘龙巡游四方,黄帝乘龙升天……
汉朝学者王充说:世称黄帝骑龙升天,此言盖虚。世俗称颂黄帝能骑龙升天,这话大概是假的。
《山海经》是一部上古时代的神话小说,前面提到的都是神话小说里的故事,这部小说大量篇幅记载的是华夏大地物产资源丰富,小说中对龙的特征也多处作了描写,龙能飞上天、能降雨、能幽、能明、发出隆隆的声音、做假龙求雨等是对龙卷风客观真实的描述,没有夸张;而皇帝派应龙打败蚩尤、大禹驾龙巡游治水、皇帝乘龙升天则是虚构的神话故事。传说蚩尤铁臂铜头是很厉害的,也许蚩尤进犯皇帝的领地时遇到了龙卷风而大败,便产生了皇帝利用龙战胜蚩尤的传说。古人通过《山海经》这部神话小说表明了华夏民族对龙的敬畏,更主要反映了华夏人民利用龙、驾驭龙、掌控龙为人类服务的美好愿望。
6、关于龙是水中生物的缪传。传说龙能喂养,龙肉能吃,龙能骑,龙是水中生物,见《左传.昭公二十九年》。秋季,龙出现在绛地郊外,魏献子问蔡墨说:“我听说,虫类没有比龙再聪明的了,因为它不能被人活捉。认为它聪明,是这样吗?”蔡墨说:“实在是人不聪明,不是龙聪明,古代养龙,所以国内有豢龙氏、御龙氏。”献子说:“这两家,我也听说过,但不知道他们的来历,这是说的什么呢?”蔡墨回答说:“过去有飂国的国君叔安,有一个后代叫董父,实在很喜欢龙,能够了解龙的嗜好要求来喂养它们,龙去他那里的很多,于是就驯服饲养龙,用来伺候帝舜。帝舜赐他姓叫董,氏叫豢龙,封他在鬷川,鬷夷氏就是他的后代。所以帝舜氏世世代代有养龙的。到了夏代国君孔甲,顺服天帝,天帝赐给他驾车的龙,黄河、汉水的各两条,各有一雌一雄。孔甲不能饲养,而又没有找到豢龙氏。有陶唐氏已经衰落,后来又有刘累,向豢龙氏学习驯龙,以此事奉孔甲,能够饲养这几条龙。孔甲嘉奖他,赐氏叫御龙,用他代替豕韦的后代。其中一条雌的死了,刘累偷偷地剁成肉酱给孔甲吃,孔甲吃了,后来又让刘累再找来吃。刘累害怕而迁移到鲁县,范氏就是他的后代。”献子说:“现在为什么没有了?”蔡墨回答说:“事物都有管理它的官吏,官吏修治他的管理方法,早晚都考虑这些事。一旦失职,就要丢掉性命。丢了官就不能吃公家的俸禄。官员世代从事这方面的工作,生物才会来到。如果消灭丢弃它们,生物就自己潜伏,抑郁不能成长。因此有职掌五行的官员,这叫做五官,一代一代继承姓氏,封爵是上公,祭祀是贵神。在土地神、五谷神和五行之神的祭祀中,对他们尊敬崇奉。木官之长叫做句芒,火官之长叫祝融,金官之长叫蓐收,水官之长叫玄冥,土官之长叫后土。龙,是属于水生的生物,水官废弃了,所以龙不能被人活捉。
从魏献子与蔡墨的对话中我们分析,龙出现在绛地郊外,魏献子与蔡墨并没有见到过龙,他们是听说龙出现在绛地郊外这件事以后才开始议论龙的。因为“龙”不能被人活捉,这的确是一句实话。因为龙的实质是风,谁能捉得住龙卷风啊!
对话引出蔡墨一段关于龙的论述,“听说古代人帝舜氏世世代代有养龙的,有豢龙氏、御龙氏。”说明魏献子与蔡墨以及左传的作者都没有见过龙,只是听说古代有龙。“到了夏代国君孔甲,顺服天帝,天帝赐给他驾车的龙,”表明帝舜的龙是用来驾车的。能驾车的龙不可能是蛇或者鳄鱼,更不会是娃娃鱼。只能是马,古时八尺以上的马为龙,所以这种给舜帝驾车的龙应该是八尺以上的马。也称龙马。如果龙是驾车的马,马死了,肉当然可以吃。左传的作者把驾车的龙马说成是属于水生的生物,就没有道理了。从古至今,谁见过水里的生物能驾车?有哪个文献记载了水里的动物能驾车?有哪一件出土文物证实了水中的生物能驾车的?在现实的自然界里根本就没有能驾车的水中生物。因此,大禹治水乘龙巡游各地,驾驭的龙车,同样是马车。
“管理水的官员被废弃了,龙就从此不能被活捉,”这话就更没有道理了。龙能不能被活捉与管理水的官员有什么相干呀?但却说明了一个事实,就是:人们从来没有捉住过真的龙。为什么捉不住真的龙呢?人能捉住龙卷风吗?不能!如果龙真的是水中的生物,那么,不论龙有多么聪明、多么狡猾,都逃脱不了人类的捕捉。晋国的国君魏献子以及后来的人从来都没有见过活着的真龙,这才是真话。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关于龙的议论只能是传说、传闻。左丘明都认为豢龙、御龙、吃龙肉是听说、是传说,我们怎么能把听说和传说做为考证的依据呢?我的结论是:不能因为龙能带来降雨,龙能吸水,就说龙是水中生物。以《左传.昭公二十九年》的观点论证龙是水中的动物是站不住的。
7、关于龙的起源结论。古人的错误在于把龙卷风这种令人恐惧的自然现象当做神灵,误认为是龙卷风是上天掌管云雨的神秘动物。后人的错误在于思路狭窄,老是围绕动物来研究探讨龙的起源,因此一误再误。我们为什么偏要往动物身上联系呢?到目前为止,关于龙的史料记载非常丰富,但是在古籍中却找不到龙卷风的史料,只是到了明清时期才有龙卷风的记载。到底是史料不丰富,还是我们的思路出现了问题?回答是:我们的思路出现了问题。传说龙能喂养,龙肉能吃,龙能骑,后人就根据这个传说以讹传讹,误认为龙是水中的动物,就推断龙起源于鳄鱼、娃娃鱼、河马等动物,使龙文化研究走入误区。经过转换思路,再重新进行周密的分析研究,我们就会发现龙与龙卷风的特征非常接近,龙的所有神秘特征都源于龙卷风,因此,我们得出的结论是:龙起源于龙卷风。
龙卷风是一种灾害气象,但又能带来降雨,解除北方的干旱。因此,居住在东北、华北、西北的华夏民族的祖先恐惧龙又期盼龙。每当干旱的时节,人们祈求龙早点来临,带来降雨,逐渐形成了祭祀文化……(详见《解密查海石龙》)
二、 什么是图腾
图腾是一个部落民族的标识,图腾是部落民族的旗帜,图腾象征民族的一种精神。还有说图腾代表部落的血缘关系,图腾是部落的保护神。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缺乏科学依据,没有说服力。比如,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龙与中华民族有血缘关系吗?老虎,熊,狼,老鹰,曾经是一些民族的图腾,这些民族与这些动物有血缘关系吗?显然没有血缘关系,也不是这些民族的保护神。
图腾它是一个民族或部落的标识,是与其他民族或部落区别的标识。上古时代氏族社会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掠夺土地.掠夺牲畜,掠夺人口,为了生存,为了扩大本民族的范围,炎帝和皇帝是兄弟,分别在两个部落,为了各自的利益也发生战争。有战争就需要发动民众,组织民众,原始社会没有我们现在的服装标识,例如开运动会各国运动员都有自己的服装,古人知道要有一个标识。
用什么做标识呢?用本部落最崇尚的动物图案做标识。不同的民族所居住的区域不同,遇到的动物不同,各民族崇尚的动物也就不同,因此,标识也不同。有用熊,老虎,狼,老鹰做标识的(这里不再展开叙述)。由于古人把龙卷风误当作神秘动物“龙”,认为“龙”比任何一种动物都凶猛、更有力量,企图借助龙的威力战胜对手,壮大本部落的,因此,北方的许多部落都把龙卷风“龙”作为部落的标识。由于龙卷风作为原始形态的龙,仅仅是像蟒蛇一样的身躯,因此我们看到原始龙的标识就是一条蛇身,这是一条立着的大蛇,一条能飞的蛇。我们知道原始时代伏羲女娲文字记载是人首龙身,为什么看见的图案却是人首蛇身?现在我们终于明白了,原来人首蛇身就是人首龙身。龙卷风做为龙的身躯,它的图像就像是一条大蛇。伏羲之所以姓风,是因为伏羲认定龙(龙卷风)的实质是风,作为龙卷风的龙威力最大,伏羲要达到他的统治目的,他要把威力最大的姓氏留给自己,让别人以动物、植物为姓;伏羲号曰龙师,是彰显他的军队像龙一样威力无比,所向无敌;伏羲以龙记官,是要他的官员像龙一样迅猛,提高效率;伏羲之所以是人首蛇身,那是我们的误解,其实是人首龙身。伏羲把自己的头像画在龙的首级部位,是用此图案做部落的标识,达到他统帅全军、战胜对手实现统治者的目的,我们后人称之为龙头老大,也许是由此而来。因此,伏羲的人首龙身标识是统治者的象征。
图腾是旗帜,标识的表现形式是旗帜,把标识图案绘制到兽皮上,平时悬挂在部落广场中央,让标识图案腾空飘扬,战争发生时,标识图被骑士插在马背上,马在奔腾跑动,标识图随着马的奔腾在马背上飞腾舞动,十几面几十面甚至上百面标识图奔腾飞舞,我们可以想象那是多么的威武壮观的场面啊。标识图就是旗帜,是军旗、战旗,起到指挥、统帅、号令、壮军威的作用。就像现代战争交战双方都有自己的旗帜,其实古代人早就懂得旗帜的作用,只不过年代久远,这些旗帜无法保存下来,我们无法亲眼目睹这些旗帜,甚至连文字记录都难以找到。我们现在能看到的仅仅是墓葬、石刻及3000年以来的文字记载。例如:先秦古籍中所载的龙纹器物最多的是龙旗,仅《诗经》中就有“龙旗十乘,大是承”(《商颂;玄鸟》)、“龙旗阴阳,和铃中央”(《周颂;载见》)、“龙旗承祀,六辔耳耳”(《鲁颂;宫》)等诗句。这些龙旗均用于享祀仪礼,不仅商王武丁、诸侯王鲁僖公祭祀用龙旗,诸侯来朝助祭周武王时也用龙旗。伏羲、女娲时代的图腾标识就是人首龙身。
因此,图腾是标识、是旗帜,并不是什么祖先、亲属血缘关系等。那种认为图腾动物与民族有血缘关系、是某个民族的祖先的论点是荒谬的。
三、为什么中华始祖要用龙做图腾?做旗帜?龙图腾体现的是一种精神。古人认为龙的威力最大,龙上连天下连地,龙能扫除前进路上的一切障碍,能将人畜卷入空中,能将巨树连根拔起,能将房屋摧毁,龙的速度迅猛异常,龙是一种恐怖的力量,任何动物和人类在龙面前都显得那么渺小;龙腾虎跃:是一种多么恐怖场面,龙若飞腾起来将会电闪雷鸣狂风暴雨将它面前的一切摧毁,虎跃像饿虎扑食一样凶猛恐怖;龙吟虎啸:一种多么恐怖的声音,听到龙的呻吟就像听到老虎的呼啸一样;生龙活虎:活生生的龙和老虎在你面前,你不害怕吗?有了龙的精神、龙的力量就会无坚不催,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华夏民族的祖先就是靠龙的精神,战胜了一个个对手,不断拓疆扩土,将一个个部落吞并融合,龙的精神决不仅有包容和谐,更是一种不知疲倦的生生不息的斗争精神,豺、狼、虎、豹、熊、鹰等一切猛兽都在龙的面前发抖,龙是最凶猛的神物。龙不仅凶猛、力大无比,而且龙还能带来降雨,解除北方地区的干旱。每当大旱之年,百姓为了盼望早日降雨,期盼风调雨顺,将最好的食物做供品摆放在祭坛上,祈求“龙”王降雨。那种万民下跪、诚恐诚惶祈求龙王现身的场面现代人是无法想象的。
因此,华夏祖先选择了龙做图腾,伏羲把自己的头像放在龙卷风“龙”的首级部位,用人首龙身做图腾标识,龙头老大象征统治者的权力。
历代统治者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称自己是真龙天子。
由于原始龙的形象非常简单,龙卷风仅有一条像蛇一样的身躯,统治者认为不太美观,就让画家画龙。经过若干朝代不断创新、加工、美化、塑造,画蛇添足、画龙点睛,龙的形象逐渐完美,才有了我们今天看见的龙。因此,龙图腾还具有创新发展的精神。
“龙”具有着无限强大的生命力,变幻莫测、气象万干。上可腾云驾雾,下可循地入海,它无坚不摧,不可战胜。它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无可估量的创造力的象征么?
经过8000年的历程,华夏子孙做为龙的传人,对龙文化的不断丰富,不断传承发展,对龙的认识也不断深化。龙图腾作为华夏民族的标识、旗帜也许过时,但“龙”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继续发扬,我们要扫除在中华民族崛起道路上的一切障碍,让龙的精神永远传承。

潜龙勿用,见龙在田,飞龙在天,亢龙有悔都是是什么意思

楼上说得好,这几句话本来出自易经。但我补充一点,这是金庸武侠,降龙十八掌的招式名称哈哈哈哈!

六爻韩木椿和童如还能轮回吗

童如在三生秘境里看到了扶摇派的将来,韩木椿死且死后无人可继,所以他监守自盗了心想事成石。如果他没有看,这会成事实吗?我个人觉得,会。扶摇,或者说童如,接下来的人生,会有两大敌人,也是必然走向。
一是天衍派,或者说朝廷的天衍处。按照吴长天的说法,童如当年联合四圣创办“足下堂”以及他本人的威望,隐隐有“天下座师”的气势,天衍作为端平世道的手,是不会允许童如独大的。于是设计引童如入了三生秘境,即使童如看到的不是扶摇断传承,也有可能是其他会让他发疯的事情,毕竟人都是有执念的。扶摇到童如这一派,本来就只有韩木椿这一跟独苗,蒋鹏还是个记名弟子,后果可想而知。还有个想吃童如的三王爷,总感觉童如即使没疯,也不见得会有好下场。
二是唐轸。就算没有天衍,唐轸这条线也是个祸害。两百多年前,唐轸和唐婉秋外出遇到了妖后,妖后跟唐轸发生关系后生下的蛋应了天劫。唐轸为了他的孩子,势必要去大雪山找金莲叶。势必会经历被噬魂灯吞噬,然后他炼化噬魂灯一事。他一心要摘下金莲叶子,要么是万魔之宗,要么是有大势之人。如果童如没有被天衍灭掉,也会成为他的目标。
当然,这两条线也不能说是完全独立可行。毕竟蒋鹏接触到鬼道跟天衍有关,后来炼化噬魂灯跟唐轸故意误导也有关。韩木椿追走火入魔堕入鬼道的蒋鹏时不行成为噬魂灯下第一缕冤魂时,唐轸还没有去大雪山。韩木椿的一缕残魂成了扶摇的一线生机。
唐轸百年前已经修炼出元神,但是没有肉身,可能觉得无望,只能借他人人身。五十年后的程潜元神锻玉成身他看到了希望,以至于他又设计了那么多事。

六爻韩渊为什么成魔

因为自己出生的小村庄,几十口村民包括父母的血债还没人偿还,小师兄程潜的死,天衍处也必须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他心魔爆发堕入魔道,与魇行人混到一起,为了找天衍处复仇,化地为龙。带着满心仇恨,踏血归来。韩渊冷笑着说:“他们是端平世道的那只手,我们这些世道上的蝼蚁,便只能任凭那只手揉搓吗?既然大道要这样龌龊的手来端,那我为什么不能叛道而出?反正事到如今这地步,所有人都恨我,没有人会原谅我!”如果韩渊还是那个只会上房揭瓦掏鸟蛋的无忧少年,那他只会一直懒散懈怠,躲在师兄们的保护下碌碌无为一辈子,但是已经没人能保护他了。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