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多少卦多少爻组成,易经有多少爻多少爻辞

2023-10-13崇庆运势网热度: 1410

易经六十四卦的卦爻有几爻

每卦六爻 一共六十四卦

周易古经每一卦是由几爻构成

八卦,由三个爻构成。
六十四卦,由六个爻构成。

《易经》有哪些

《易经》:共六十四卦,每卦的内容包括卦画、卦词、爻题、爻辞。形象地说,六十四卦如同著作的六十四章;卦画如同每章的序号;卦辞如同每章的题目和主旨;每卦六爻如同六个小节,爻题如同每节的序号;爻辞如同每节的内容。六十四卦共384爻,但为首的两卦乾和坤各多一爻,所以共386条爻辞。
《易传》:又称十翼,是对《易经》的注释,包括《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
《易经》包含一套独特的符号系统,用阳爻"-"(一个长横)和阴爻"--"(两个短横)三个一组相叠构成八卦,六个一组相叠构成六十四卦。八卦分别象征天、地、水、火、风、雷、山、泽,以及这八种事物内涵的特质,并借由以上特质可以取类比像万事万物。
《易经》六十四卦的顺序绝非随意排列,而是象征了事物的发展过程,每卦的卦画也富有深意。首两卦干和坤各象征天地,又不仅止于天地,抽象出了世界初始状态中纯阳和纯阴的性质。接着阴阳相荡,化生万物,接下来的一卦便是"屯",描述了世界初生时混沌的状态......

六十四卦分别代表什么,是如何组合的?

易经六十四卦 第1卦乾为天(乾卦)刚健中正
上上卦
象曰:困龙得水好运交,不由喜气上眉梢,一切谋望皆如意,向后时运渐渐高。这个卦是同卦(下乾上乾)相叠。象征天,喻龙(德才的君子),又象征纯粹的阳和健,表明兴盛强健。乾卦是根据万物变通的道理,以“元、亨、利、贞”为卦辞,示吉祥如意,教导人遵守天道的德行。
第2卦坤为地(坤卦)柔顺伸展
上上卦
象曰:肥羊失群入山岗,饿虎逢之把口张,适口充肠心欢喜,卦若占之大吉昌。这个卦是同卦(下坤上坤)相叠,阴性。象征地(与乾卦相反),顺从天。承载万物,伸展无穷无尽。坤卦以雌马为象征,表明地道生育抚养万物,而又依天顺时,性情温顺。它以“先迷后得”证明“坤”顺从“乾”,依随“乾”,才能把握正确方向,遵循正道,获取吉利。
第3卦水雷屯(屯卦)起始维艰
下下卦
象曰:风刮乱丝不见头,颠三倒四犯忧愁,慢从款来左顺遂,急促反惹不自由。这个卦是异卦(下震上坎)相叠,震为雷,喻动;坎为雨,喻险。雷雨交加,险象丛生,环境恶劣。“屯”原指植物萌生大地。万物始生,充满艰难险阻,然而顺时应运,必欣欣向荣。
第4卦山水蒙(蒙卦)启蒙奋发
中下卦
象曰:卦中爻象犯小耗,君子占之运不高,婚姻合伙有琐碎,做事必然受苦劳。这个卦是异卦(下坎上艮)相叠,艮是山的形象,喻止;坎是水的形象,喻险。卦形为山下有险,仍不停止前进,是为蒙昧,故称蒙卦。但因把握时机,行动切合时宜,因此,具有启蒙和通达的卦象。
第5卦水天需(需卦)守正待机
中上卦
象曰:明珠土埋日久深,无光无亮到如今,忽然大风吹土去,自然显露有重新。这个卦是异卦(下乾上坎)相叠,下卦是乾,刚健之意;上卦是坎,险陷之意。以刚逢险,宜稳健之妥,不可冒失行动,观时待变,所往一定成功。
第6卦天水讼(讼卦)慎争戒讼
中下卦
象曰:心中有事事难做,恰是二人争路走,雨下俱是要占先,谁肯让谁走一步。这个卦是异卦(下坎上乾)相叠。同需卦相反,互为“综卦”。乾为刚健,坎为险陷。刚与险,健与险,彼此反对,定生争讼。争讼非善事,务必慎重戒惧。
第7卦地水师(师卦)行险而顺
中上卦
象曰:将帅领旨去出征,骑着烈马拉硬弓,百步穿杨去得准,箭中金钱喜气生。这个卦是异卦(下坎上坤)相叠。“师”指军队。坎为水、为险;坤为地、为顺,喻寓兵于农。兵凶战危,用兵乃圣人不得已而为之,但它可以顺利无阻碍地解决矛盾,因为顺乎形势,师出有名,故能化凶为吉。

第二十卦 观卦

我是郑宏鹏,樊登读书会隰县分会会长,每天一篇文章之051。

观卦在临卦之后,是第二十卦。观卦的卦象和临卦是颠倒的,临卦是君临天下、当领导,当领导之后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观”。
“观”是观察,主要讲观什么和怎样观两方面问题:一是观察的对象,无外乎观物、观人、观事,最重要的是观心;二是观察的方法,是用眼睛、用心,或者最后连心都没有了,用物来观?从观察的这两个方面可以体现一个领导管理水平的高低,也可以看出一个普通人的境界。

“观”字特别重要,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心经》的第一个字就是“观”,“观自在菩萨,行深波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金刚经》的最后一个字也是“观”,“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孔子说过“观过,斯知仁矣”,观一个人的过错和对待过错的方法,可以知道这个人是不是具有仁德,如果一个人犯了错误立即去改正,说明他具有仁德;但更重要的是改过之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叫“不贰过”,颜回就是这样,所以他是一个具有仁德的人。
老子也说了“观”,老子讲“道”,“道”是最玄妙的,所以“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从“无”里可以观出道的玄妙,从“有”里可以观出道的边界。怎么“观”呢?老子说“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意思是要彻底跟事物融为一体,主观和客观要融合,观出的东西才是真实的。北宋时期邵雍邵康节写的《皇极经世》,分两部分——《观物内篇》和《观物外篇》,观察事物不是以目观物,不是用眼“观”,而是以心观物,用心“观”,最后连心都没有了,是以物观物,人和物彻底融合为一体,没有主客观的界限。
八卦就是伏羲观出来的,“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上观天象,下观地理,中观人事。可见无论是做领导还是做普通人,“观”都是我们认识事物的一个最主要的方法。
我们来看卦辞:
观,盥而不荐,有孚顒若。
“盥”和“荐”是古代祭祀的两种礼仪,先“盥”后“荐”:“盥”是把酒浇在地上进行祭祀的礼仪,这种礼仪是比较简单的;“荐”是进献牺牲给先祖或天地的礼仪,要隆重一些,牺牲就是祭品,牛羊豕为牺牲。“盥而不荐”:只需要用酒浇地进行祭祀的仪式就行了,不必要再进献祭品。意思是我们观察的时候只需要观察主祭人的第一步“盥”,而不需要再观察第二步“荐”了,因为“有孚顒若”:“有孚”是心中有诚信,“顒若”是敬仰的样子,“顒”是大头,头仰起来,表示心中虔诚敬仰。
这就是说,观察仪式的时候不是只观察表面的动作,而是要观察内心是否虔诚,观察他把酒浇在地上的动作,从举手投足间就可以看出他是不是虔诚、有敬畏之心,如果有了敬畏之心,就不需要再进行后面的观察了。所以不管是观人还是观物,最重要的是观心,这也就是观卦教给我们的方法:和被观察的东西融为一体。清华大学国学四大导师之一的陈寅恪先生说:要与古人处于同一境界。也就是要与被观察的东西处于同一境界,没有内外之别和主客之分,这样你的观察才是准确的。
孟子说“观于海者难为水”,观到了海的人再去观水就觉得水不值得一观了,孟子接着又说“观水有术,观其澜也”,观水是有方法的,一定要观看它的波澜,比如波澜有什么特征、是怎样变动的,这样你就可以知道水是怎么变化的了。这也是告诉我们观察要用心,心要跟被观察的东西融合并且深入进去,感受它的变动;二是要用宽广的胸怀和视野来观,这样才能全面准确而没有遗漏。
学习《易经》就是学习观察的能力,曾国藩就很善于观察人,他有一套识人用人的绝活,后来他将这套方法写成了一本书,叫《冰鉴》,书里就讲到了“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这是说看一个人的心术正不正就看眼睛和鼻子长得端不端正吗?
其实不是的,这里强调的是动态和静态的表现。如果人在静态的时候,眼光像萤火虫一样微弱而且闪烁不定,说明此人善于伪装;如果在动态的时候,眼光像流水一样,虽然澄清但犹疑不定,说明这个人可能比较奸诈;如果在静态的时候,眼光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的样子,说明这个人可能比较聪明但不一定会走正道;如果在动态的时候,目光总像惊鹿一样惶惶不安,说明这个人多半是心虚;如果一个人的双目是沉稳安详、炯炯有神的,像两颗明珠一样,含而不漏,在动态的时候眼神敏锐、锋芒外露,好像瞄准猎物一样,就说明这个人是心术很正的人。
“真假看嘴唇”也是一样的道理,不是看嘴唇的厚薄,而是看一个人在说话时嘴唇的特征和细微的动作,从这里来判断他所言的真实性。如果一个人在说话前,嘴唇就有抽动,或有咬嘴唇、舔嘴唇这种下意识的动作,就说明他说话的内容可能有虚假的成分。这些都是讲观察事物微妙的变化,也就是《周易》里说的“极深而研几”,观察一些微妙的征兆。
下面我们来看《彖传》的解释:
彖曰: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盥而不荐,有孚顒若,下观而化也。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大观在上”:“观”分“大观”和“小观”,观大海是“大观”,观河流是“小观”,从卦辞来说,“大观”指后面进献的礼仪,“小观”指前面把酒洒在地上的礼仪。从“小观”也可以上升为“大观”,观看东西一定要大,眼光要广,位置要高,这样就可以从上向下俯视,如果在低位就必须从下向上仰视,总之要通过动作观察内心,是否有敬仰之心。
“顺而巽”:“顺”指下卦的坤卦,“巽”是谦逊、谦虚,指上面的巽卦,所以大观的时候要柔顺谦逊。“中正以观天下”:要用中正的心来观望天下,也可以解释为使天下的老百姓都能用中正之心来观察外物,观人、观事。
“观盥而不荐,有孚顒若”是“下观而化也”:有“下观”就有“上观”,“上观”是君主观百姓,“下观”是百姓观君主,只需要观察前面用酒浇地的“盥”礼,不必要再观察后面进奉祭品的“荐”礼了,因为下面的百姓已经看到了统治者对于天地神灵的敬畏之心,已经受到感化了,就不必再观察下去了。
“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观出天的“神道”,春夏秋冬四时的变化就不会有差错了。“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日本的神道教就出自这里,“神道设教”的意思是人观察了天文、天道之后,要使这个道有神灵,就设了一个教,“神道设教”一般被用来解释是怎么产生的,就是使道变成外在的神,这个神是观出来的,“观天之神道”,天上有一个神道,所以要用这个神道来设一个,设了这种,天下的老百姓就信服了。神道是人们所敬畏的一种对象,这个对象可以是天上的,后来被中国人进一步发展,也可以是心中的,也就是说有一个外在的神,也有一个内在的神,内外之神是相融通的。
卦辞里说的“盥”礼和“荐”礼,实际上都是“神道设教”的一种仪式,这就使得人民有信仰了,中国人的信仰就是敬天法祖,天是有神灵的,这种神灵又体现在祖宗上,所以我们遇到节日的时候要举行祭祀,同时也是教育人民在平时就要有敬畏之心,有信仰。
《象传》的解释:
象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风行地上,观”:观卦的上卦为风,下卦为地,大地上刮着和煦的风,其特征是无所不至。“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先王看到这样的卦象就要观察四方的民情并且设定,“教”也可以理解为教化,但是我认为用可以代表信仰,这种教化的力量是最大的,当然这种教化要像地上吹的和风一样无所不至,又使人民感觉非常舒适。

求!!高人指点,问婚姻,得到《易经》第二十卦 观 风地观 巽上坤下,可以...

易经其实不是这样用的,它只是从哲学的角度概括了一切事物变化的道理。婚姻中的任何事情都在人为,没有天定,爱你所爱,爱之终生,这才是不变的和睦道理。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