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人生低谷,易经对人生的启示

2023-09-22崇庆运势网热度: 12936

《易经》泄露的秘密:人一生拼到最后, 从来不是靠智商和运气,靠什么呢...

古代经典《易经》中,老祖宗传下两条人生的天规,一旦违背,命途艰难,人生将陷入低谷。

《易经》泄露的2个秘密:人一生拼到最后, 从来不是靠智商和运气

1、高飞之鸟,死于美食;深潭之鱼,亡于芳饵。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天上高飞的鸟,往往会死于地上的美食;处于深潭之中的鱼,往往会死于钓竿上芳香的诱饵。

庄子曾说过:“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

王阳明也曾经说过,成功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便是减少欲望,人不能没有野心,但最可怕的就是野心太大,最后连自己都搭进去了!

《易经》讲:一阴一阳之谓道。

大道至简,真正的大道绝不复杂,也不神秘,就是阴阳二气的转化。人也一样,境界越高,生活和生命就越简单。

2、直木先伐,全璧受疑;知止能退,平静其心。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越是挺直的树木越是先被砍伐,越是完好无缺的玉璧越会受人质疑;当形势不当时,要懂得暂时退避,以此让自己的内心保持平静。

老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一个人过于出众,锋芒毕露,便很容易遭到别人的忌恨,毕竟人皆有妒忌之心,所以人要懂得谦逊、低调,才能更好地积蓄自己的力量,也能避免给自己招惹不必要的麻烦。

人生难测,所以人要懂得顺势而为,看清形势变化,这样才能保留东山再起的实力。

《易经》:“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人的心态极其重要,保持自己的平静,才能静待时机的到来。

易经最讲究做事的时机,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优柔寡断,当我们处于低谷的时候,一定要沉得住气,急于求成只能一败涂地!

易经人生的六个阶段

在易经里,人生的六个阶段分别是:
第一阶段:潜龙勿用。在时机不成熟的时候,或者自己能力还不足的时候,要积蓄自己的力量。
第二阶段:见龙在田。经历了潜藏积蓄,要抓住一定的时机才能崭露头角。
第三阶段:终日乾乾。在这个时刻,你要提高自己的警惕,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一点成绩而得意和自满,应时时刻刻检讨反省自己的言行。
第四阶段:或跃在渊。抓住机会,在努力和拼搏中,将自己的人生和事业推向最高处。
第五阶段:飞龙在天。事业巅峰即将来临,人生的指针正处在大展宏图的好时机上,准备一飞冲天。
第六阶段:亢龙有悔。人要知道进退,这样才能保身,保富贵,让自己的事业不断发展。

易经里的断档人生啥意思

一个人的一生,兜兜转转,难免会遇到低谷的时候,怎么突破困境呢?这其中的规则和方法,都包含在《易经》里。人生低谷时,如果你能读到《易经》,谨记三条天规,像圣人一样则之,会柳暗花明,人生之路会越走越顺。
第一条:潜龙勿用
《象辞》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潜龙勿用",是让我们做一条潜伏的龙。先提升自我,闭关修炼内功,等待时机再突围而出。
不知道大家在处在低谷的时候,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自己总是怀才不遇,虽然有足够的本领,但是自己想要的却一直无法到来。
其实这就是《易经》中所说的,一阳爻在下,就好像一条巨龙潜入万丈深渊,虽然说是一条巨龙,但是位置极其卑微,有志向也难以呈现出来。
这个时候就需要做到"韬光养晦",沉淀蛰伏,等到时机成熟一触即发,一举腾飞,达到一种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效果。如果贸然出动,则很容易夭折,或者受挫。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我们都知道:
马谡虽然熟读兵书,但缺乏实战,理应先做一条潜龙,从小战役打起。可惜他一下子就被委派去镇守重中之重的街亭,结果纯理论派的他只会照搬书上的知识,不懂得变通,最终落得人头落地的下场。
可见,我们在为人处事的第一阶段必须做到潜龙勿用。
第二条: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易传·系辞传》:"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有了很好的实力,又有了很好的资源,只要瞅准时机出手,何愁不能成功?
君子是那种即使有着卓越的才能、高超的本领,他也不会到处卖弄自己的本事,以此得到别人的赞美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君子是那种只会在必要的情况下展现自己的才能和技巧的人。
反之,如果自身实力不济,时机又不对,勉强行动,一定会遭遇挫折。
诸葛亮身负经济匡世之才,然而在最初他却选择隐居于隆中,啸歌自适,决无用世之志。
他在审夺天下大势后,觉得自己是时候出手了,所以借助刘备三顾茅庐这件事,开始展现自己在军事和政事方面的才华。
可见,当积累已经足够,又刚好站在时代的风口上,我们就可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
第三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亁象征天,因而古人称天为乾天。乾天具有至大,至刚,至正的特点,天的这些品质是在运动中形成的。所以,君子处世,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
《易经》本意是想告诫我们,人生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里,任何一种外力都是靠不住的。换句通俗的话说就是,你自己不站起来,就永远没有出息!
人的一生,不管是先天也好,还是后天也罢,总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挫折,陷入人生的低谷,但是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没有自强的精神。不论境况如何艰苦,地位如何低下,生存如何困难,也不能放弃,不可丧失生活信念,而是需要自强奋斗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懂得了《易经》的这些道理,就会坚定信念。即使身处低谷,也能待时而动,厚积薄发,从而走向光芒万丈,度过人生一道道关卡的考验。

易经:每个人的一生,都有3道坎,熬过去,才能变得足够强大不是吗?_百度...

《易经》是一本讲规律变化的书。规律,放之四海而皆准,万变不离其宗,其用无穷。

天地乾坤,人在其中,共同流转。

《易经》告诉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有3道坎,忍耐过去的人,才能变得强大。


第1道坎:谋事之初,起步难,低调忍耐,磨炼才能强大。


没有人会喜欢困难,苦难太难熬,大家都避之不及。

然而,当时过境迁,我们回首过去,才会发现,正是那些困难和打击,磨炼了我们的意志,让我们变得更强大。

《易经》告诉我们一条规律:在谋事之初,起步难,要低调忍耐,磨炼自己,才能变得强大。


没有人生来什么都懂,做什么事都有第一次,都是从新手,变成熟手。这种起步之难,《易经》称之为:屯难。


《易经》屯卦说:“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君子以经纶。”



屯难,虽然很煎熬,“刚柔始交而难生”,但是困难是暂时的,未来一定会“大亨贞”。

《易经》告诉我们应对的方法是:君子以经纶。

通俗地说,就是要谦虚学习,学习别人的经验,耐心积累,提升自己的能力。


现代人做事普遍浮躁,我们看见别人成功了,巴不得自己也迅速复制。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往往以失败告终。

因为规律不是这样运转的。


当你决心要做一件事,就要把自己定位为小白,从零开始,打好基础。

放下身段,认认真真学习,摸索积累,忍耐和积蓄很长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成效。

这种稳扎稳打的做事模式,符合规律,方向对了,方法对了,努力就一定会有回报。


第2道坎:不顺之时,阻力难,韬光养晦,等待时来运转。


每个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风顺,而是顺逆交替,这是由规律决定的。

《易经》说,顺境时泰,逆境时否。顺逆之间,互相转化,泰极生否,否极泰来。

每个人都能享受顺境,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然而,好景不常在。当运势从顺境转入逆境,很多人就开始感到焦虑和压力。



《易经》否卦说:“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当一个人做事,事事不顺,阻滞较多,说明我们已经身处逆境,即:天地不交,否。

这个时候,我们要“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简单地说,当你撑着伞逆风雨前行时,会非常吃力。你是选择吃力地继续前行,还是先停下来,找个地方避风避雨,等雨过天晴再前进?


《易经》告诉我们:在否卦逆境之时,不要与时势对抗,徒劳拼搏,而是审时度势,避开风头,保全自身实力,忍耐一段时间,再找新的机会,重新出发。


第3道坎:困境之时,忍住一口气,奋力反击,逆境崛起。


有人站上人生巅峰,就会有人跌入人生低谷。

世界是矛盾平衡的,风水轮流转,几家欢喜几家愁。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陷入困境,一筹莫展的时候,谁也避免不了。



《易经》困卦说:“泽无水,困。有言不信。君子以致命遂志。”


虎落平阳被犬欺,一个人陷入困境,失势的时候,有言不信。即使你说的话是对的,言之有理,别人也不会把你当一回事。这就是困境的难。


《易经》告诉我们,“君子以致命遂志”,反正无路可退,要豁出去,拼命一搏。

规律就是这样,与其抱怨人性凉薄,不如自己发愤图强,忍住一口气,奋力反击,只有靠自己拼命,才能突破困境,逆境崛起。

易经人生的六个阶段是什么?

孔子把人生分成六个阶段。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一个阶段,立志是关键,才能达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易经里面的人生智慧

易经里面的人生智慧

易经里面的人生智慧,易经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这里面所带给我们的启示大多都流传深远,下面大家就跟随我一起来看看易经里面的人生智慧的相关知识吧,欢迎大家借鉴和参考,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易经里面的人生智慧1

《易经》是诞生在三千年前的哲学著作,这部经典包含乾卦,坤卦,损卦,坎卦,既济卦等6个卦象,诠释了宇宙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而在这其中,《易经》最强调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变”,即,世间万物没有守恒,一节事物都处在变化之中,几千年来,《易经》中的这个核心思想,对于儒、释、道等学派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很多人觉得《易经》是一本笼罩着神秘色的书,那么《易经》,经——我们应该都能明白,那么易这个字应该怎么解读呢?《易经》所有的智慧都可以用这个“易”字来形容。易字最古老的写法就如上图所示的,很多人猜不明白猜字这样写是什么意思。其实易字的第一种解释就是蜥蜴,蜥蜴又叫变色龙,所以这个易字就非常的简单明了,就是“变”。因为变色龙它一天到晚是随便着光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所以易就是变的意思,原来的易就是旁边加一个虫字旁,所以就构成了古今字。《易经》的易其实是一个音读过来的。是从蜥蜴的蜴转变而来的,因为这个“易”代表变,所以就有变的意思。

所以《易经》讲什么呢?就讲三个易,第一就是变义,万事万物都是变的。那么《易经》为何要强调“变化”,一个“变”字,对我们的人生到底会有着重要意思和启示呢?从人生的角度来考虑,每个人都想成功,都想尽量避免失败,失败是伤心的,成功是愉快的。那失败和成功之间的这种论述在《易经》当中是怎么来讲的的呢?大家都听说过“失败是成功之母”吧,那么成功也是失败之母。《易经》里面有一个卦就是专门讲成功的卦,这个卦叫既济卦,这个卦上面是水,下面是火。这个卦表示成功了,既济卦的上面是坎水卦,它中间的一爻是阳的,上下两爻是阴的,它就是外面柔,里面刚。水的属性大家都知道,包容嘛,它就是典型的内刚外柔的一个代表。而下面的离火卦,它恰好相反,是外面是阳的,里面是阴的,那就表示火的自然现象,火,用打火机一打你就会看出来,它的中间是空的,所以这个卦,上面是水下面是火,水可以把火给灭了,这个就表示成功了。但是这个卦辞说的是“初吉终乱”,一开始好,但是呢潜伏着危机,最终不好。水把火灭了是一件好事,但是为什么又说是不好的呢,如果下面的火太大了,水又不够那么多,火把水给烧开了,最后把水烧干了,那这里面就潜藏着危机。所以说《易经》就是告诉我们变化的规律就在这里,你成功当中,它潜伏着危机,它会变成失败。所以《易经》就告诉我们,你在成功的时候要想着那个危机。变易,就是我们认识到万事万物都是在变化的。

《易经》面讲的第二个易就是不易,不易就是不变的,什么又是不变的呢,宇宙的大规律是不变的,比如说一年四季是不变的,太阳早上升起晚上落下是不变的。古人讲“月满则亏,水满则溢”,那么乾卦讲的就是这个规律。在唐朝的时候有一个传家宝——戒盈杯,这个杯子很有意思,如果倒酒,倒到合适的那个位置,它是满的,它是合适的,但是如果再多一点,它就会一下全都漏掉,一滴都不剩下。这个故事就是告诉人们不要有贪欲,人到了极高的位置就一定要反过来做,太过了就会一无所有。《易经》告诉我们,宇宙的大规律是不变的,当人们顺应规律做事的时候就会处在顺境,反之,违背规律做事,就必然会失败。这就是《易经》中提到的不易的智慧。那么《易经》中是否有“月不亏,水不溢”的永恒卦象呢?《易经》里面的谦卦就是唯一一个六根爻都吉的卦。谦卦,上面是大地,下面是山,按照正常的思维来说,山都是在大地的下面,这就是说,首先,你需要是一个人物,然后再去谦虚地做事,这样就大吉大利了。谦卦的下卦是艮,是山,它把自己放低了,叫低姿态高境界,所以就要修己。谦卦的上卦坤,是大地,代表母亲,代表包容,所以大地够包容一切。这个就是现实生活中所说的人低为王。

《易经》里还有一种智慧,叫简易,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大道至简至易。《易经》就要我们简易,要少。《易经》里有一个卦叫损,就是要减损。这个损字听着好像不是很好,实际上损卦说的都是好的,这个卦是山在上,泽在下,要我们的理解这个卦象并不是好的, 因为山是硬的,泽是软的,那么山在沼泽地是呆不稳的,这不是一个好现象,但实际是,山下沉,正好把沼泽地填满,这样大地就平了,所以这是好事情,叫做“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这个就是符合天道的,所以它教我们要少,做到损了之后它带来的反而是好的东西。损,除了有减损,减少之外,还有一个,就是要守一,守住这个一,“一”特别的重要,就是要专一,好多人因为不懂得守一,导致失败。就比如世界上品牌,品牌里所包含的品类越少,力量越大,品牌里所包含的品类越多,它的力量反而越小。所以做为人也是,不要凡事都求多,多到最后会怎样?所以说现代人都不是饿死的,而是撑死的。简易到了最高的境界就是零。连基本的一都没有了。64卦中有一卦叫做贲卦,“白贲 无咎”。贲卦的意思是装饰,但是要做到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状态,要平静。人的正常思维情绪的最高境界是快乐,但是不是这样的,人的最高境界就是平和,做人无论怎么绚烂 ,怎么样的光,最后都要回归平静,回归于自然。

《易经》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找到不易,随时变易,回归简易”。首先,我们要找到不变的东西,然后就是随机应变,不要求多,不要急功近利,这样你就会很快乐,然后回归于简易,返璞归真。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易经里面的人生智慧2

《易经第四讲:居安思危的义理》

要有忧患意识

《易经》是一本有关“变化”的书。人生存于天地之间,最直接与最普遍的经验就是变化。

如果一切都在变化中,谁能预测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事?如此一来,人只能生活在紧张不安之中,又怎么可能进行文化上的创造与发展?

伏羲氏制作八卦,以符号代替八种自然现象,再引申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借由八卦的组合与变化,形成六十四种格局与处境,使人可以观卦知象,掌握变化的契机与规律。

于是“易”字所指不仅是变化,还有变化的规律,此规律是“不变易”的。

再扣紧乾坤二卦,认识到一切变化皆因无穷的创造力而以“容易”的方式展现,并因广大的顺承力而以“简单”的方式完成。“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系辞上传》)。

所以说:“易”有三义:变易、不易、易简。认清这三点,人要在自然界生存发展,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了。

但是,古代圣人面对“一阴一阳之谓道”,以及这个道所展现的无穷变化时,却接着说:它鼓动万物的变化而“不与圣人同忧”。

那么,圣人在忧虑什么?这其实是儒家学者共有的立场。

譬如,孔子所谓“君子有三戒”,一生都要戒惕血气所带来的困扰;孟子所谓百姓没有人伦教育,“则近于禽兽”,人若未受适当教育而只凭本能去安排生活,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伏羲氏的年代比尧舜更为远古,连文字都尚未发明,要如何教育百姓呢?方法只有一个,就是专就眼前的“利害”来说明应该怎么做。

于是在卦辞与爻辞所出现的占验之词,如“吉凶悔吝”,代表吉祥、凶祸、懊恼、困难,对一般百姓就会产生直接的引导作用。这是借由利害来说明道义。这种做法符合古代社会的实际状况,并且在任何时代都是教人行善避恶的底线。

撰写卦辞与爻辞的应该是周文王,后来也许加上周公与某些西周卜官的协助。《系辞下传》说:“《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

原文又说:“《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易经》从始至终都有戒慎之感,所要做到的就是“无咎”,亦即没有灾难。

忧患意识提醒我们:做任何事都要考虑前因后果以及所有相关的条件,以求得变化中的最佳选择。

它的基本原则是居安思危,随时注意自己的处境以及未来的走向,在德行、能力、智慧方面精益求精。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