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奋斗的名人,晚年开始努力成功的人

2023-10-09崇庆运势网热度: 13023

我国现代有什么人是晚年还在奋斗,并且取得成就的??

有次,苏格拉底在街上行走,有人用棍子打他的背,痛得他无法站立而蹲下去,但很快的,他又若无其事的站起来。目睹整个经过的旁人,看见他没有任何的反应,好奇的问他:你挨打,为什么不还手?苏格拉底微笑地回答:当一只发野性的驴踢你时,你会还它一脚吗?
*萧伯纳年轻时喜欢骑单车,有一次跌断腿骨,他的女同学很体贴的照料他,萧伯纳担心自己意志不坚,会向这位女同学求婚,他决定溜走.可是不小心从楼梯上跌到楼梯下,两条腿都跌坏了结果他果然问她肯不肯跟自己结婚.当女同学点头时,萧伯纳昏了过去.
*一位女士对毛姆说:我和一位男士相处很久,可是不敢断定,我是不是爱上了他.这位名作家对恋爱的考验有非常独特的看法,他说:只有一个办法可以测验你是否真正爱上他,你愿意不愿意用他的牙刷刷牙
*有人问大仲马说:你为什么可以泰然步入晚年呢?他大不以为然地反驳说:我花尽了一生的时光才活到了今天.
*唐代名相房玄龄,未做官时,有一次患重病,对他太太卢氏说:我若病死,你不要守寡,要再嫁.卢氏到房内,挖出一只眼睛以示终身不改节.后来房玄龄病愈,一直升到宰相高位,始终对夫人极为尊敬.
*女小说家阿加撒.克里斯蒂的丈夫是个考古学家,有一次,在一个集会上有个朋友问他:像你这样富有想象力的女人,嫁给一个玩古物的人,你感觉如何?这位侦探小说家说:考古学家是最理想的丈夫,你想,愈是老的东西,他愈是喜欢.
*伏尔泰于一七二七年访问英国,他发现英国人非常仇视法国人,一群英国人向他怒吼:杀了他,把这个法国人吊死!伏尔泰说:英国人!你们因为我是法国人而要杀我.难到因为我不是英国人而受的惩罚还不够吗?英国人听了哈哈大笑,居然一路送他安返寓所。
*卓别麟能编,能导,能演,是不可多得的全能影人.有一次,他召开影片摄制会议,一只苍蝇在他四周绕着圈子飞.起初他用手打几下,没有打到,就要了一个苍蝇拍.会议进行中,他就握着苍蝇拍,摆出打苍蝇的姿态,眼睛地望着那苍蝇.可是打了三次,都没有打到.后来苍蝇就在他面前的桌上,他慢慢地拿起苍蝇拍,正要作死命一击时,忽然放下手中武器,让苍蝇飞走.旁边在座的人看了,就说:为什么你不把它打死?这位谐星耸了耸肩,说:这只不是方才那只!
*李白死后遗体葬在采石江头,往来诗人都在他墓上题诗.有人写了一首绝句:采石江边一坏土,李白诗名耀千古;来的去的写两行,鲁班门前掉大斧.
*欧阳修晚年,每天把生平所写的文字,加以修改,用心极苦.他的夫人叫他不要修改了,说:何必这样折磨自己?难道还怕老师责骂?欧阳修笑道:不怕先生骂,却怕后人笑.
*林肯有一次梦见自己参加集会.他走路时,众人就让出一条路来,让林肯走过.这时在一大群人中,有一个悄悄地说:他只不过是一个面貌平凡的人.林肯听了,就说:朋友,上帝喜欢面貌平凡的人,所以他生了许多面貌平凡的人.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谈自己的成功秘诀:我以为我自己最大的优点,是能够鼓起人家的热忱.要叫人家能够尽心竭力,最好的办法是赏识他,赞美他,上司的指摘,是最容易消灭部署的信心的.我还没看见一个人,在被吹毛求癖时,能比在被赞赏时把事情办的更好.

晚年成名的古代诗人有哪些?

大器晚成的戎帅诗人——高适
  文人多柔弱,是因为长期与文字为伍的职业习惯,将大量的时间用于阅读、思考和写作,长此以往,体力明显不如脑力。但诗人高适不然,他的肋下,有一柄长剑,可以一手持剑,拒敌于千里之外;一手作文,作诗于塞下军前。
积雪与天迥,屯军连塞愁。
谁知此行迈,不为觅封侯。——高适《送兵到蓟北》
  按照时下的写作分类,高适应该算是军旅题材作家中的佼佼者。实际上,高适留下来的边塞诗,仅占其诗作总数的二十分之一还不到,不过,一生中能有这样的战场经历,加之他的戎马生涯,被肯定为边塞诗人也就无可非议。唐朝诗人中,高适是一个大器晚成的诗人,他不仅获得了传统诗人梦寐以求的仕途高官,成为掌兵一方的封疆大吏,位至封侯。更重要的是,他以其裹挟风雷、气吞万里的磅礴气势,成为边塞诗派的一座创作高峰,遗风所及,啸响千年。
  对于许多有抱负的读书人来说,少年家贫是件十分无奈的事情。高适的少年时代,家境并不如人意,他的父亲虽然“位终韶州长史”,因为种种原因,还是出现了“家贫”、“少落魄”这样的记载,显然家庭没有能够给予他更多的经济支持。大约唯有读书、习武两件事,不曾荒废。剑术练得好一点,文章也要渐有长进,这是那个时代许多孩子每日要做的功课。
  二十岁时,仅有一柄长剑、胸怀王霸大略的高适,怀着飞天之梦,来到长安。但求仕无门。此后便北上蓟门,漫游燕赵,希望报效国家,可是连这样的愿望,也未能够实现。他所要忍受的是,是没有职业的而由此带来的窘迫生活。一贫数十载,他只得在游历中过着“混迹渔樵”的流浪生活,甚至“以求丐取给”。在这期间,令他难忘的事,大约只有两桩,一桩是和后来名传扬天下的李白、杜甫等人饮酒游猎,怀古赋诗。还有一桩,便是终年寄人篱下、刻骨难忘的贫穷困扰。
  几十年的江湖行走,高适也曾拜访过无数官者、名人,始终没有得到高看,不过写作的名气也渐渐有了。一直等到五十岁,高适的才能终于被张九龄的弟弟,时任宋州刺史的张九皋发现,“深奇之”,立即荐举做了封丘尉这样的一个九品小官。
  五十岁,已是天近黄昏人近老的光景,为生计所谋,他还是高高兴兴地上任去了。不过很快,天马行空、志存高远的他就不适应了,对于“拜迎长官”、 “鞭挞黎庶”这样的职位,高适似乎并不感兴趣,甚至觉得很不得志,终于在一次酒后,下定了决心,飘然弃官而去。他像一柄尘封万年的古剑,耐心地等待着,酝酿着长剑出鞘、震烁古今的辉煌一瞬。
  安史之乱爆发的前两年,他背负着那柄长剑,来到了大将军哥舒翰的帐下,正式投笔从戎。
  安史之乱,征战连年,兵刃相见,血流成河,几乎击碎了所有诗人的清梦。此时的杜甫,正困守长安,斥责战争。此时的李白,人在江湖,沽酒求醉。正是这场保家卫国的平乱之战,以及直接深入前线的军事体验,点燃了高适全部的才华。
遥传副丞相,昨日破西蕃。
作气群山动,扬军大旆翻。
奇兵邀转战,边弩绝归奔。
  泉喷诸戎血,风驱老虏魂。…… ——高适《同李员外贺哥舒大夫破九曲之作》
  哥舒翰对高适很看重,曾经在收复黄河九曲之地之后入朝,“盛称之于上前”,那么高适的才能,不止是在战斗中写几篇赞诗,而是频频献计,参与出谋划策了。他已经不是战争的观望者,而且成了战争的助阵者。
  安禄山的虎狼之师来势凶猛。潼关一役,被朝廷深深倚重的哥舒翰不幸战败。兵败之后,高适挺身而出,诣阙献计,慷慨陈辞,坦陈时事。他说,哥舒翰大病缠身,监军诸将不恤军务,战士们的粮饷又被克扣,怎么能打胜仗呢?并建议长策远图,任人唯贤。这一番话,使唐玄宗茅塞顿开,龙颜大悦,并封高适为谏议大夫。
  安史之乱后,唐玄宗突发奇想,欲以诸王分镇各地,高适进谏认为不可。后来终至永王李璘起兵,欲据扬州。继位的唐肃宗闻听高适论谏有素,便召来寻计问策。高适陈述江东利害,认为永王必败。遂被任命为淮南节度使,奉命讨逆,率兵将至,永王兵败的消息已经传来,印证了高适的战事分析。
  高适的一腔热血,被朝廷赏识。在谏议大夫的职位上,他敢说敢言,弄得“权幸惮之”。敢讲真话,为民请愿,却惹恼了一个大宦官——李辅国。李太监这个人,是大唐王朝中专权甚凶的一个,他曾经跟随高力士当仆役,最后当权时却将自己的师傅贬谪出京,就连宰相对他都要执子弟之孔,他拥立唐代宗后,更是不可一世,有一次当面对自己的主子说:“大家(指皇帝)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高适的谏言,有些显然得罪了李辅国,对付高适,李辅国也不用费神,只需多进几次谗言,高适就除官左迁了。就像武侠里的打斗,君子对付小人,按照套数,一招一式,希望以武功制胜;而小人对付君子,歪门斜道,不择手段,最厉害的一招,就是到处煸风点火,恶人先告状,往往“赢”得很容易。面对这样道貌岸然的奸佞高手,高适只能发出“小人胡不仁,谗我成死灰”的哀鸣愤激之语。
  不过战乱仍在,所以高适还要出来。再后来,他平息了梓州的判乱。所到镇守之处,“为政宽简,吏民便之”。 因为功勋卓著,被用为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加封为银青光禄大夫,又进封为渤海县侯。
  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适以诗人为戎帅,险难之际,名节不亏,君子哉!
——《旧唐书·卷一百一十一》
  高适的成功,在文人圈子里,被认为是一个奇迹。与他同时代的墨客骚人,几乎没有人能有这样显赫的地位。他的好朋友王之涣、王昌龄,只是做到县尉而已,李白曾经得意一时,但到最后却沦为“罪人”;杜甫一生抑郁寡欢,在战争面前奔走逃亡,妻离子散。而且,唐玄宗对高适不仅予以重用,还“深嘉之”,在一道圣旨里说:“侍御史高适,立节贞竣,植躬高朗,感激怀经济之略,纷纶瞻文雅之才。长策远图,可云大体;谠言义色,实谓忠臣。”真正是荣耀之至。
  十年磨一剑。高适用十年的时间,施展着他横溢的才能,像一只鹤,轻盈地展开羽翼,一飞冲天。在跨马长征、安边定远的漫漫征程中,在军务闲暇之余,他也有满腔的诗情,融于笔端。但高适的作品,完全不同于风花雪月的无病呻吟,不同于推杯换盏的狂浪之作,不同于迎来送往的长亭离别。在他的笔下,诗歌是一声淋漓的呐喊,是一阵呼啸的山风,是一种骨质的阳刚。看吧,“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一支征战的大军整装待发了!“城头画角三四声,匣里宝刀昼夜鸣”,一场战争即将来临!“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战斗已经打响了!“鬼哭黄埃暮,天愁白日昏”,战斗正打得难解难分!“泉涌诸戎血,风驱死虏魂。头飞攒万戟,面缚聚辕门”,战士们奋勇杀敌,终于赢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作为带兵打仗的诗人,高适的诗,是驰骋沙场的急就诗,血泪交加的烽火诗。夜读其诗,耳畔隐隐会传来急促的马蹄声、厮杀声……
  “物性各自得,我心在渔樵”,偶然的事件,偶然的求职,改变了高适的一生。年轻时的他,也想藏身于山水之间,赋诗于烟雨舟辑之上,但是,历史的选择,常常是不可由人自主的。在担任淮南节度使,奉命征讨永王李璘时,高适作过一篇《未过淮先与将校书》,作为一个军事首领,他事先考虑了对敌斗争中的心理障碍,于是移檄将校,要求摒弃私人感情,断绝个人恩义,服从国家利益。
  他又何尝不知,他的好朋友李白,此时尚在叛乱的永王军中为官,两军交战,总会要相遇的吧,他此时是一个将军,诗人与好友,只能置于一旁。当日的携手同游,将如何面对?他的矛盾,大约是埋在心中的罢。对于国家的负责态度,使得他逾越了个人的情感追求,上升到了“义而知变”的理智境地。
  高适的身边,一定少不了一把剑,长年悬于腰间,挂于帐下。那种长刃两面、中间有脊的兵器,是兵器中的君子,飘逸从容。他的诗作中有多处提到剑。如“二十解书剑”,“孤剑通万里”,“岂知书剑老风尘”,“击剑酣歌当此时”,“抚剑悲风对秋草”……剑为何名,不得而知,也许正是这柄剑,浓缩了将军才子——高适——毕生的追求、全部的理想和才情。

古代晚年成功的例子有哪些

对于那些努力向成功迈进的人来说,因经历与机遇的不同,成功的时间往往也不同。有人年少得志,有人却大器晚成,但是终究是成就了自己!我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古代晚年成功的例子,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代晚年成功的例子篇1
姜太公为炎帝神农氏54世孙,伯夷36世孙。为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四代太师,齐王,妻名申姜,共有13子(丁、壬、年、奇、枋、绍、骆、铭、青、易、尚、其、佐),女邑姜封周武王妃、皇后。公元前1211年,殷朝庚丁八年已酉年出生于东海上【史记.齐太公世家】;公元前1072年戊辰年,周康王六年,卒于周首都镐京,岁寿139岁。

姜太公半生寒微,择主不遇,飘游不定,但他能动心忍性,观察风云,等待时机,终遇明主,辅佐姬昌,修德振武,以求兴周。周武王伐纣,太公80岁为军师,牧野大战,灭商盛周,立了首功。周初分封,姜太公被封为齐国君主,他治国有方,创建了泱泱大国,遗风犹存,累世相续,为后来的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五霸之首而奠定了基础。
古代晚年成功的例子篇2
因为年代太久远,姜尚的生卒年不可靠。传说他活了100岁,这毕竟是传说。不过说姜太公大器晚成那是肯定没问题的。很有代表性,也很有传奇性,不过可能没几个人有这样的运气。当然自己的实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姜尚年轻时曾在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宰牛卖肉,又到孟津(今河南孟津县东北)做过卖酒生意。他虽贫寒,但胸怀大志,勤苦学习,始终不倦地研究、探讨治国兴邦之道,以期有朝一日能够大展宏图,为国效力。直到暮年,终于遇到了施展才华之机。姜尚在辅佐周文王期间,为强周灭商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内外政策。

周文王死后,武王姬发继位,拜姜尚为国师,尊称师尚父。姜尚继续辅佐周国朝政。武王十一年,武王举兵伐纣,在牧野大获全胜。周朝建国之后,姜尚因灭商有功,被封于齐,都城营丘(今日临淄市临淄北)。

中国有句老话“太公八十遇文王”。很可能夸张了。不过我记得在那里看过,说姜尚72岁被拜为国师,可信度就高些。无论是八十遇文王,还是七十而拜相也好,足以勉励我们每一个人。
古代晚年成功的例子篇3
齐白石出身贫寒,作过农活,当过木匠,后以民间画工为生。57岁时,齐白石到达北京,住在法源寺,以卖画度日。他的一个扇面,定价银币两元,比平时一般画家的价码还便宜一半,尚且很少有人问津。可见齐白石当时生意落寞得很,生活何等惨淡!

一天,在一个无人理睬的场合,梅兰芳跟他寒暄了几句,使他稍微挽回了一点面子。为此他心存感激,回去用心画了一张《雪中送炭图》送给梅兰芳,并题句云:“而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可见梅兰芳也并不能改变齐白石在画坛的地位。

齐白石认识了陈师曾后,齐白石的艺术生涯才得以转变。陈师曾虽然比齐白石小13岁,但其时已名满天下,是吴昌硕之后革新文人画的重要代表。他鼓励齐白石尽快自成一体,走艺术的创新之路。于是齐白石开始了“衰年变法”。用他自己的话说:“扫除凡格实难能,十载关门始变更。”

从1920年到1929年,他“十载关门”大胆突破,艰难探索,终于“扫除凡格”,“变更”了面貌。他在美术史上可以自立门户了。然而,他在北京依然是知音寥寥。正像他自己说的:“懂得我的画的,除陈师曾外,绝无仅有。”

陈师曾于1923年便英年早逝了。失去唯一知己的齐白石遭到了同行们的口诛笔伐。北京画坛保守派们骂齐白石的画是“野狐之禅”、“俗气熏人”,“不能登大雅之堂”等,极尽攻击之能事。

但绝望中亦孕育着希望。齐白石在 “十载关门”的最后一年----1929年,被到北京不久的徐悲鸿慧眼识珠,一眼就发现了“衰年变法”之后的齐白石。此时的齐白石年已66岁。在徐悲鸿看来,齐白石绝对是大师级的画家。在反对派的鼓噪声中,徐悲鸿大声疾呼:齐白石“妙造自然”;齐白石的画“致广大,尽精微”……徐悲鸿在不仅在展览会上贴条预定齐白石的画以提升其地位,而且为齐白石编画集,亲自写序,送到上海出版。除此以外,徐悲鸿还请齐白石到自己任院长的北京艺术学院做教授,并亲自驾马车接齐白石到校上课。徐悲鸿对学生说:“齐白石可以和历史上任何丹青妙手媲美,他不仅可以做你们的老师,也可以做我的老师。”

齐白石曾在一封写给比自己小32岁的徐悲鸿的信里说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君也!”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齐白石的成名,主要得益于徐悲鸿的慧识与提携。
古代晚年成功的例子篇4
吴承恩其实从小在家乡就小有名气,他小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还喜欢收藏名人的书画法贴。少年时代他就因为文才出众而在故乡出了名,然而他的成名作《西游记》却成书很晚。

他生于一个有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

30岁后,他搜求的奇闻已“贮满胸中”了,并且有了创作的打算。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正式《西游记》的创作。一生穷困的吴承恩,奋尽全力完成中外闻名的《西游记》后,带着悲喜交加的心情,约于万历十年(82岁)离开了人世。

据说吴承恩正式写《西游记》已经是72岁的高龄。各位年龄偏大,在学术、政界、商界均不得志的,可以考虑来写小说,说不定也写成一代大师。

看了“古代晚年成功的例子有哪些”的人还看过:

1. 古代名人成功的例子

2. 古代名人坚持成功的例子精选

3. 古代名人坚持成功的例子

4. 古代名人从失败到成功的例子

5. 古代成功的两个事例

有哪些名人是晚年得志的?

姜尚,苏洵

历史上有哪些大器晚成的人物,他们都有哪些成就?

1.姜尚
因为年代太久远,姜尚的生卒年不可靠。传说他活了100岁,这毕竟是传说。不过说姜太公大器晚成那是肯定没问题的。很有代表性,也很有传奇性,不过可能没几个人有这样的运气。当然自己的实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姜尚年轻时曾在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宰牛卖肉,又到孟津(今河南孟津县东北)做过卖酒生意。他虽贫寒,但胸怀大志,勤苦学习,始终不倦地研究、探讨治国兴邦之道,以期有朝一日能够大展宏图,为国效力。直到暮年,终于遇到了施展才华之机。姜尚在辅佐周文王期间,为强周灭商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内外政策。周文王死后,武王姬发继位,拜姜尚为国师,尊称师尚父。姜尚继续辅佐周国朝政。武王十一年,武王举兵伐纣,在牧野大获全胜。周朝建国之后,姜尚因灭商有功,被封于齐,都城营丘(今日临淄市临淄北)。
中国有句老话“太公八十遇文王”。很可能夸张了。不过我记得在那里看过,说姜尚72岁被拜为国师,可信度就高些。无论是八十遇文王,还是七十而拜相也好,足以勉励我们每一个人。
2.吴承恩
吴承恩其实从小在家乡就小有名气,他小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还喜欢收藏名人的书画法贴。少年时代他就因为文才出众而在故乡出了名,然而他的成名作《西游记》却成书很晚。
他生于一个有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30岁后,他搜求的奇闻已“贮满胸中”了,并且有了创作的打算。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正式《西游记》的创作。一生穷困的吴承恩,奋尽全力完成中外闻名的《西游记》后,带着悲喜交加的心情,约于万历十年(82岁)离开了人世。
据说吴承恩正式写《西游记》已经是72岁的高龄。各位年龄偏大,

晚年成名的历史人物有哪些?

姜子牙80岁辅佐武王定天下; 佘太君百岁挂帅出征 ;国画大师齐白石60岁成名,90岁高寿丹青妙笔,炉火纯青; 英国女作家多丽丝 莱辛88岁高龄荣获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粱灏
粱灏82岁中状元的事迹被写入“三字经”,激励了无数后人。
“若粱灏,八十二,对大庭,魁多士”
粱灏年轻时正好是五代十国中后期.战乱的环境使自幼喜爱读书的粱灏难以专心致志的读书.当粱灏的儿子考中状元后,粱灏自己的年纪已经很大了.但为了实现自己年轻时的理想,他仍然刻苦学习,博览群书,早已忘了自己的年龄.
他八十二岁高龄时又参加科举考试,在殿试中,这位老人气宇轩昂,面对宋太宗的提问,对答如流,博得太宗的赞赏,终于独占鏊头,考取状元!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