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一画开天指的是,易经怎么画卦

2023-10-12崇庆运势网热度: 501

神话中盘古和伏羲,谁才是真正的创世神?

真正的创世神还是盘古,因为毕竟是盘古劈开混沌形成天地,又用身体化成了天柱和世间万物;传说中的伏羲一画开天,开启了人文肇始,说的是他和女娲创造了人类,并且开启了人类文明的篇章,所以伏羲其实是人类始祖神、开创了人类世界,并非最初的创世神。

盘古开天地

我国神话故事中流传最广的创世神就是盘古,其次还有太上老君。有传说盘古出生于一枚应龙抚育的龙蛋之中,但最主要的说法还是盘古出生于鸡子般的混沌之中,盘古在一片混沌中孕育了一万八千年后忽然醒来,抄起大斧就把混沌给劈开了,清气上升形成天、浊气下降形成地。但初时的天地并不稳当,天随时都有可能塌下来,盘古就用身体撑住天地,防止它们重新合在一起,经过一段久远岁月后,天地就这样固定下来了,盘古也支持不住倒在地上死去了,他庞大的身体化为了山川河流、世间万物,一个美好的世界开创成功了。

人文肇始伏羲

《易经》记载了一句话“伏羲一画开天,人文肇始之。”意思就是伏羲发明八卦,开创了人类文明的初始篇章。这里的一画开天并不是指开辟天地、创造世间万物,而是指开创人类文明的天地。伏羲和女娲也是人类的始祖神,正是他们创造了人类,所以他们可以说是创造了人类世界的神,也是二次创世之神,但真正的创世神、创造了天地空间的神还是盘古。

太上老君

在道教神话传说中,太上老君也是创世之神,这些记载在《太上老君开天经》中。其中描述的宇宙之初无边无极什么都没有,正是独立于宇宙之外的太上老君使宇宙中无中生有、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渐渐生成了这个世界。

易经的由来

终于搞明白了《易经》的由来,“时历三古,人更三圣”
周易“时历三古,人更三圣”上古时期伏羲一画开天地,始作八卦易经;到了中古之时,周文王被囚羑里,演绎出六十四卦;下古时期,孔子韦编三绝,用文字阐述了易经,称之为“十翼”,意思是给易经插上十只翅膀。到此,完成了现代我们所看到的易经,这就是易经的由来。
在上古时期,没有文字,伏羲氏画八卦,始作易经,所以易经原本是“无字天书”,一套符号象征。那么伏羲氏是如何画出八卦的呢?想象一下,在远古时期,他们没有工具,没有文字,只有赤裸的身子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在他们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观察到天上的出现这样的气象时,会下雨;出现那样的气象时,会打雷,于是他们想记录下来,留给后人做提示,然而他们没有文字,只能用符号。当他们去了不同的地方时,发现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气候,不同的物种,不同的危险,他们也用符号记录了下来,,,经过总结,验证,他终于得出一套完整天地自然体系,称之为先天八卦,并把这套符号体系留给了后来人。
先天八卦图(伏羲八卦)
到了中古时期,商纣王因听信崇侯虎的谗言,将周文王囚禁在羑里。周文王是一位积德行仁、有大智慧的智者,在被囚羑里的这段时间里,拘而演周易,他在伏羲八卦的基础上,再把自己的人生经验与智慧进行了融汇、总结、演绎出了后天八卦图,也称之为后天八卦流行图,而且将这八个符号进行组合,变成了八八六十四个符号象征,并为每一个符号写一句爻辞,每一卦的六爻各写一句爻辞。从伏羲氏但周文王,《易经》始成。
后天八卦(文王八卦)
然后是孔子的《易传》。孔子,曾经说过:多给我几年的时间,五十岁而学习易经,人生可以没有大的过错。孔子不仅说出了这句话,而且多次研读易经,导致书简脱落了多次,这才有人人皆知的成语“韦编三绝”指的就是这件事。孔子的努力没有白费,经过他的解释,他给易经的插入了十只翅膀,称为十翼或《易传》作为易经各项的注解,作为辅助,让你了解《易经》,他们分别是《彖转》上下篇,是解释卦辞的;《大象传》解释卦义;《小象传》解释爻辞;《系辞传》上下篇,精的哲学论述;《文言传》对乾坤二卦做了特别说明;《说卦传》说明每一卦出现的原因、命名和八卦所象征之物;《序卦传》解释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杂卦传》就是什么都说,这十个内容合起来就称之为《易传》
这就是易经的大致由来,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易经,就是这三部分所加起来。合而称之为《周易》或《易经》
《易经》作为中国古老的哲学,其精髓光芒四射,意义深远!说'易经'始于夏周,始于'河图洛书',但我更赞成一说,即《易经》可能是上个冰河期文明时代的遗留产物,或者是外星智慧。。。就像金字塔、就像巨石阵之谜一样。你看河图上的星星点点,其实好像是一副宇宙的天象图,出现在龟背、马身是有可能的,就跟发现化石一样!当然中国古人阴阳五行的智慧依然笑傲江湖 独步天下的。。
易经,之所以可以用来预测。是人利用自然规律并形成理论的计算和推演。阴阳辩证理论和五行生克制化关系便是他的核心,天干地支是符号,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按照一个人的出生八字就可以知道其命运的根源所在。
八字算命完全靠的是真学问,十分的学问,八卦预测,四分靠学问,六分靠灵气。
我学易经,涉及六爻占卜、四柱命理、风水、相学和姓名等科目。究其根本,诸科基础理论依然不出八卦、五行和阴阳,其相通之处,相圆之说,甚是微妙!
时到今日,我始得悟出易经之指导意义在于:一、极乐时要防不测,失意时要表乐观,所谓世事无常、阴阳互换之理是也。二、世上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所谓祸福相对是也。三、处世之时,不要固执一理,也不要广听众从,所谓中庸之道是也!

《易经》之乾坤

伏羲氏一画开天,代表开天辟地,之后万物始生,而人为万物之灵。中华民族的智慧先人仰观俯察,又自然推演人事,创造了天地之学-《易经》,阐释天人合一的生存之道,福泽子孙。圣人孔子曾说:“乾知大始,坤作成物。”天地是宇宙的基础,而《易经》中的乾坤两卦也是开天辟地的两扇大门。那么,在《易经》之中究竟有着怎样玄妙的乾坤之学?借助乾坤两卦,我们又能洞悉怎样的人生之道呢?

    乾坤是同时出现的,我们把这个叫做开天辟地,有了天就一定有地,有了地我们才看得到天。开天辟地有两种力量,一种叫做创造,一种叫做演化,演化要根据创造做充分的配合。所以,我们就用乾卦来代表创造的那股力量,而用坤卦来代表帮助创造的力量落实、适应,并不断地演化的那股力量。这就是我们常常讲的乾坤配,它可以应用到很多地方。

    我们把乾坤称为易学门户。而易学的门户,有两扇,一扇叫乾,一扇叫坤,两扇大门同时打开,里面六十二卦全部呈现,清清楚楚就是宇宙万象。

    乾卦的大象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空最主要就是云行雨施。天空空无所有,所以叫天空,如果天上有物质,就会掉下来。但是,天上有云有雨,云雨要动,也就是说天要运行,否则空气不流通,天气凝固,草木也很难生长。所以,天空中的云要行,雨要施,所以叫做天行。健不只是刚而已,还要持久,才叫健。一个人很刚,很容易被折断的,因此持久地运行才叫做天行健。我们看到太阳持久地、不停地东升西落,空气不停地流动,有时候有云,有时候有雾,有时候下雨,从来没有停止过。我们就觉悟到,要做一个君子,就应该向天学习自强不息的精神。

    我们看到乾卦有六条连续不断的直线,都是阳爻,我们就可以想象,处于这样的状况下,应该怎样一步一步地去走出自己的路。我们分成两方面,一方面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一方面是做事的基本原则。因为一个人不外乎做人做事,大家从做人的角度来看乾卦,从做事的立场来看乾卦,应该可以看得很清楚。

  坤卦的大象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地很可爱,它包容,无私地承载万物。人们随便挖洞,它就让你挖,把有毒的东西埋进去,它也毫无条件地接受。地上有树,有山,有高楼大厦,什么都有,它从来不讲话。可是,人类不能过度欺负它,否则它就山崩地裂。所以你看女人,她很柔顺很柔顺,等到惹火了,她就像山崩地裂一样的柔极成刚,刚极成柔,乾坤两卦相互转化的道理。

    坤还有一个美德叫成全,我们现在很少有人懂得什么叫成全。太太虽然不一定比先生能力弱,但是为了整个家庭,要集中力量,所以太太要让先生没有后顾之忧,成全先生,这才是比创造更伟大的,叫做妇德。但是,因为现在大家只计较功劳,那种看不见功劳的事情都不愿做,当然就谈不上成全。

      乾卦讲的是乾元,坤卦讲的是坤元。只有乾元,就会只有理想,而始终不能落实;只有坤元,虽然能够吃苦耐劳,但是却没有理想。所以,乾元跟坤元配合,才能使得理想落实。前面有人引导,后面有人能够把事情做好,这就叫做乾坤配。做事情,该刚的时候才刚,该柔的时候一定要柔,只有柔才能够解决的就柔,非刚不可就刚,可刚可柔,刚柔并济,内外配合,才能掌握“贞”这个字的要义。
    乾坤即是阴阳,也是《易经》之根本。它不仅包含了天地运行之道,也包括君子之道、国家之道、男女之道。总之,处在不同的位置,就要负起相应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阴阳相生,生生不息。

周易八卦卦辞

求八卦中六十四卦的卦辞及解说 第1卦
乾为天(乾卦)刚健中正 上上卦 象曰:困龙得水好运交,不由喜气上眉梢,一切谋望皆如意,向后时运渐渐高。这个卦是同卦(下乾上乾)相叠。象征天,喻龙(德才的君子),又象征纯粹的阳和健,表明兴盛强健。乾卦是根据万物变通的道理,以“元、亨、利、贞”为卦辞,示吉祥如意,教导人遵守天道的德行。
第2卦
坤为地(坤卦)柔顺伸展 上上卦 象曰:肥羊失群入山岗,饿虎逢之把口张,适口充肠心欢喜,卦若占之大吉昌。这个卦是同卦(下坤上坤)相叠,阴性。象征地(与乾卦相反),顺从天。承载万物,伸展无穷无尽。坤卦以雌马为象征,表明地道生育抚养万物,而又依天顺时,性情温顺。它以“先迷后得”证明“坤”顺从“乾”,依随“乾”,才能把握正确方向,遵循正道,获取吉利。
第3卦
水雷屯(屯卦)起始维艰 下下卦 象曰:风刮乱丝不见头,颠三倒四犯忧愁,慢从款来左顺遂,急促反惹不自由。这个卦是异卦(下震上坎)相叠,震为雷,喻动;坎为雨,喻险。雷雨交加,险象丛生,环境恶劣。“屯”原指植物萌生大地。万物始生,充满艰难险阻,然而顺时应运,必欣欣向荣。
第4卦
山水蒙(蒙卦)启蒙奋发 中下卦 象曰:卦中爻象犯小耗,君子占之运不高,婚姻合伙有琐碎,做事必然受苦劳。这个卦是异卦(下坎上艮)相叠,艮是山的形象,喻止;坎是水的形象,喻险。卦形为山下有险,仍不停止前进,是为蒙昧,故称蒙卦。但因把握时机,行动切合时宜,因此,具有启蒙和通达的卦象。
第5卦
水天需(需卦)守正待机 中上卦 象曰:明珠土埋日久深,无光无亮到如今,忽然大风吹土去,自然显露有重新。这个卦是异卦(下乾上坎)相叠,下卦是乾,刚健之意;上卦是坎,险陷之意。以刚逢险,宜稳健之妥,不可冒失行动,观时待变,所往一定成功。
第6卦
天水讼(讼卦)慎争戒讼 中下卦 象曰:心中有事事难做,恰是二人争路走,雨下俱是要占先,谁肯让谁走一步。这个卦是异卦(下坎上乾)相叠。同需卦相反,互为“综卦”。乾为刚健,坎为险陷。刚与险,健与险,彼此反对,定生争讼。争讼非善事,务必慎重戒惧。
第7卦
地水师(师卦)行险而顺 中上卦 象曰:将帅领旨去出征,骑着烈马拉硬弓,百步穿杨去得准,箭中金钱喜气生。这个卦是异卦(下坎上坤)相叠。“师”指军队。坎为水、为险;坤为地、为顺,喻寓兵于农。兵凶战危,用兵乃圣人不得已而为之,但它可以顺利无阻碍地解决矛盾,因为顺乎形势,师出有名,故能化凶为吉。
第8卦
水地比(比卦)诚信团结 上上卦 象曰:顺风行船撒起帆,上天又助一蓬风,不用费力逍遥去,任意而行大亨通。这个卦是异卦(下坤上坎)相叠,坤为地;坎为水。水附大地,地纳河海,相互依赖,亲密无间。此卦与师卦完全相反,互为综卦。它阐述的是相亲相辅,宽宏无私,精诚团结的道理。
第9卦
风天小畜(小畜卦)蓄养待进 下下卦 象曰:苗逢旱天尽焦梢,水想云浓雨不浇,农人仰面长吁气,是从款来莫心高。这个卦是异卦(下乾上巽)相叠,乾为天;巽为风。喻风调雨顺,谷物滋长,故卦名小畜(蓄)。力量有限,须待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可大有作为。
第10卦
天泽履(履卦)脚踏实地 中上卦 象曰:凤凰落在西歧山,去鸣几声出圣贤,天降文王开基业,富贵荣华八百年。这个卦是异卦(下兑上乾)相叠,乾为天;兑为泽,以天喻君,以泽喻民,原文:“履(踩)虎尾、不A(咬)人。”因此,结果吉利。君上民下,各得其位。兑柔遇乾刚,所履危。履意为实践,卦义是脚踏实地的向前进取的意思。
......>>

周易和八卦有什么区别? 《周易》即《易经》,是传统重要经典之一,相传系周人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但一般认为它是战国或秦汉时期的儒家作品,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
八卦是古代汉民族的基本哲学概念,八卦的概括就是“为人处事,逢凶化吉”八个字,是古代的阴阳学说,所谓八卦就是八个卦相,八卦是由太昊伏羲氏,也就是伏羲画出的,八卦其实是最早的文字,是文字符号。八卦代表易学文化,渗透在东亚文化的各个领域。根据汉族民间传说,八卦起源于三皇五帝之首的伏羲,伏羲氏在天水卦台山始画八卦,一画开天。八卦表示事物自身变化的阴阳系统,用“一”代表阳,用“- -”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按照大自然的阴阳变化平行组合,组成八种不同形式,叫做八卦。对于八卦不要有过多神秘色, 它在汉族文化中与阴阳、五行一样用来推演世界空间时间各类事物关系的工具。

易经卦辞谁写的? 5分 文王作卦,周公作辞。
单说易经,分三种,俗称三易:连山易(神农时代,艮卦开头),归藏易(皇帝时期,坤卦开头),和周易(乾卦开头),不过前两者失传了,所以大家说的易经一般指周易
现在大家看到的易经《周易》内容上分为两部分易经和易传:上部分为本经-周易,易经讲的是64卦每一卦的卦辞和爻辞。下部分为易传,易传讲的是对每一卦或者是对整体易经的解释和进一步的说明。
大体上,比较明确的作者如下:
八卦:(2的3次方)乾坎艮震巽离坤兑这图片是伏羲做的
六十四卦:(2的6次方)图是周文王画的。史书说:文王拘而演周易。
卦辞:作者应该是文王或者周公中的一个,考虑到周公这位文化集大成者,周公的可能性极大。文王应该是画卦,周公做辞。所以周公也是四圣之一。
爻辞:作者应该是一个团体,是周朝的占卜者们集体创作,而且不是同一个时代创作的。很有可能周公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典型的证据如下:《周易》六十四卦中第三十六卦。《明夷》,其爻辞中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象曰: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
既然谈到了箕子,那么很有可能是周灭商以后,这个时候,文王早就去世了。
丁外一个卦
《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
康侯:指周武王的弟弟康叔封。
所以,可见这段话的成熟时间肯定晚于周文王。
不过箕子和康侯都是在武王时代的人物,所以爻辞出自周公之手也未必不可能。

八卦都是哪几卦?分别叫什么? 八卦 亦称“经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用“一”和“--”符号,每卦由三爻组成;以“一”为阳,以“--”为阴。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注:因条件限制,不能完成名称符号)《易经》六十四卦皆由八卦两两相重组成。八卦起源于原始的占卜。《易传》作者认为八卦主要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每封又象征多种事物,并认为“乾”、“坤”两卦在“八卦”中占特别重要的地位,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现象的最初根源。
八卦图最早出自伏羲所创的先天八卦(大概起始于5千多年前)其用阴爻和阳爻的组合来阐述天地中八种最原始的物质。后世道教将伏羲供奉为神。后天八卦出自周文王,其后天八卦只是和伏羲的先天八卦位置不同。其含义不变。直至孔子创立儒家,将周文王的易经收录为儒家经典(也就是儒家教科书)。汉朝时道家更由易经中的阴阳、八卦、五行等创出了无数的术数。--《周易》中用的八种基本图形,亦称八卦,用“-”和“--”符号组成。名称是:
乾 (qián)乾为天卦像:上乾下乾纯阳卦;
乾卦阳刚,刚健,自强不息。乾六爻皆盈滴,故肥园,圆满、亭通,成功、重大。但刚多易折,含欠安之像。人物表示为上级、领导、当官的,执法者,有钱而富贵者,司机。
坤(kūn)坤为地卦像:上坤下坤纯阴卦;
坤卦明柔,地道贤生;厚载万物,运行不息而前进无疆,有顺畅之像。坤六爻皆虚,断有破裂之像,明暗、陷害、静止,测出行不走,行人不归。人物表示小人(由天大地小而取)。
震(zhèn)震为雷卦像:上震下震八纯卦;
震卦重雷交叠,相与往来,震而动起出。震动,震惊鸣叫,惊惕,再三思考,好动。建功立业,声名大振。森林,树林。八纯卦,吉顺而有波折,肝旺易怒,惊恐,肝病,抽筋,伤脾胃。
巽(xùn)巽为风卦像:上巽下巽八纯卦;
巽卦“柔而又柔,前风往而后风复兴,相随不息,柔和如春风,随风而顺。”巽顺,顺从,进入而下伏。重巽申令,气功,双床双桌相并连,作生意可获三倍之利,头发稀少,草木丛生。活跃,坐不住,静不下来,测事比和吉。肝胆疾病,坐骨神经痛,股部疼痛,风湿中风,脾胃欠佳。
坎(kǎn)坎为水卦像:重坎八纯卦;
坎卦为二坎相重,阳陷阴中,险陷之意,险上加险,重重险难,天险,地险。险阳失道,渊深不测,水道弯曲,人生历程曲折坎坷。绝颠聪明,“心诚行有功”。比和卦,谋事顺畅可成,但内中有波折。肾,泌尿系统疾病,血病,妇科病,视力差,心脏病。
离(lí)离为火卦像:重离八纯卦;
离卦离明两重,光明绚丽,火性炎上,依附团结。离散,离开,分离。凡八纯卦互为依托帮助,但又具同性相斥之性。虽比和,但内有冲突,谋事可成,却有周折,目疾,心脏疾病,高血压,肺虚症。
艮(gèn)艮为山卦像:上艮下艮八纯卦;
艮卦山外有山,山相连。不动,静止,停止,克制,沉稳、稳定,止其所欲,重担。两桌、两床相连,上下铺位,床上、桌下。测外出,不能出行,行人不归。癌症,青春痘,痧菲子,肿瘤,疮块,脾胃病,肾病,结石症。
兑(duì)兑为泽卦像:上兑下兑八纯卦;

八卦中的卦辞和什么象曰、彖曰是什么意思啊? 《周易》的构成
[紫叶先生 发表于2007.10.18 22:56]
《周易》相传为殷商末期西伯候姬昌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于牢狱中,根据当时时代的变迁、社会结构的改变,将《连山易》、《归藏易》进一步的推演整理而成。
全书共分为上、下两个部分;由卦象、卦题、卦辞、爻辞所组成。上经三十二卦,下经三十卦。共六十四个卦象。
《周易》最初的《经》、《传》都是单行本流行的。据说在后来的东汉时期,学者郑玄 才将《彖传》和《象传》与经合为一书。直到学者王弼 进一步将《彖传》《象传》等,拆分开各附于卦爻辞下,才形成了现在的通行本《周易》。
六十四卦的每一个卦象都是由八个经卦相互重迭而成。每卦有卦象、卦名即卦题、卦辞、爻辞四个部分。举“乾”卦为例,即:
乾 乾为天 乾上乾下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再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此“乾上乾下”既为卦象,经卦乾相迭而成。“乾”既是卦名,也可以称“乾为天”。“ 乾:元,亨,利,贞。”既是卦辞,统领全卦的大意。“初九:潜龙,勿用。”等既是爻辞,分述事物的发展。其余的卦象皆以此类推。
由于《周易》成书的时期较早。《周易》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后世学者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后在春秋战国时期便陆续出现了一些解读《易经》经文的著述,流传的最广的就是后来的“十翼”,也就是《易传》。
“十翼”,即十篇解经的传文,而实际上她只有七个《传》。这七个《传》相传为孔子及其门生弟子所著,但后世也有认为是假托圣人之名。这里我们不做过多的讨论。
这七种十篇传文既是:《系辞》上下两篇,《彖》上下两篇,《象》上下篇及《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各一篇。每一篇各有其义:
《系辞》两篇:主要讲述了圣人为什么要创立“八卦”易学学说,以及易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也举《易经》的一些例子说明了这些世界观、方法论,并讲解了如何利用易学的知识来指导我们的日常实践。
《彖》传的上下两篇:主要讲述运用卦德及其性情等,从总体上来讲解一个六画卦的卦名、卦辞及其卦义,说明其的状态意义。
《象》传的上下两篇:讲述根据组成其六画卦的两个经卦的卦象来解释其卦义,并以象来解释所得爻辞的意义。
《文言》传:以“乾坤易之蕴邪”的大义,来解释乾坤两卦的含义及其规律。
《说卦》传:因为六十四卦的任何一卦,都是由两个经卦所构成。所以,了解任何一个别卦所包含的意象就需要了解每一个组成别卦的经卦的抽象与具体代表的意象。而《说卦》说的就是这个。
《序卦》传:《序》是对《易经》六十四卦排列顺序的解释。关于卦序,现在各版本大都是一致的。而也许是历史原因,我们仅仅看到了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易经》与现在的通行本的排序不同。《序卦》的解说所针对的就是便是对通行本《易经》来说的》。
《杂卦》传:《杂卦》的解说是对六十四卦的卦义,不按顺序的、杂错的解释的。晋代的韩康伯 说:“杂卦者,杂糅众卦,错综其义。或以同相类,或以异相明也。”
学习易学,不是为了死记硬背其卦辞爻辞以及经文词句,而是为了通过熟记这些经文、词句内容,达到我们能够深刻地学习《易经》中每个卦象的思想、逻辑过程以及其思维方式方法。
这正如宋朝易学大家邵雍的著述《黄极经世》观物外篇中所说的:“知易者不必引用讲解,是为知易。孟子之言未尝及易,其间易道存焉。但人......>>

周易六十四卦如何用 这个问题问得好大,周易是上古时期先民的智慧结晶,是说自然界万事万物客观规律的典籍,是群经之首,各个行业都能用的,怎么用?就得学习周易基本弧识然后自己去悟了。

周易。卦象 和卦辞。有没有关系。古人是不是结合 卦象和卦辞。来判断事情的吉凶? 137****6302 :你好。
《系辞上传》曰: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
卦,专指上下因重之两体,由圣人而画。故叫【设】。既有【卦】,则有【象】,故观其【象】,则可据之为辞。既然有了【辞】,就可以用来占。所以就能断其吉凶。这样,占――观象――必须有象――设卦――画――圣人(伏羲、文王、周公、孔子称为圣人)。
这就是卦――卦象――系辞――占――而明吉凶的关系。
祝你好运。

周易八卦的占断法则(貌似有什么七种情况)以及如何寻找卦辞爻辞。 六爻不变,以本卦卦辞断;
一爻变,以本卦变爻爻辞断;
两爻变,以本卦两个爻辞断,但以上者为主;
三爻变,以本卦与变卦卦辞断;本卦为贞(体),变卦为悔(用);
四爻变,以变卦之两不变爻爻辞断,但以下者为主;
五爻变,以变卦之不变爻爻辞断;
六爻变,以变卦之卦辞断,乾坤两卦则以「用」辞断。

象在易经中的含义

象在易经中的含义是具有象征的意思。

《易经》是古人为预测未来发展变化而作的占卜著作。

《易经》由卦辞及爻辞组成。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易经被称为诸经之首,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其对于天地万物进行性状归类,天干地支五行论,甚至精确到可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易经》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

易经被称为诸经之首,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其对于天地万物进行性状归类,天干地支五行论,甚至精确到可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易经》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

《易经》中的象,数,理,分别指的什么?

自古以来,《易经》研究可分为象、数、理三门学问。“象”指表象、卦象。上至天地日月、水火星辰,下至飞禽走兽、人类社会,通通可被阴阳八卦所“象”化。世界的运动规律,被生动地描述成卦象之理。“象”是易学构成的最基础层面,是“数”与“理”所依赖的基础。 “数”与“理”则是“象”的应用。“数”指术数,包括占卜等,是易“象”在预测学上的应用。它试图以象理推演和预知世界,以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理”指义理,是易“象”在哲理上的应用。它通过易的架构来讲道德伦常、品性修养等,以达到升华智慧、完美人生的目的。也可以这么总结:“象”注重自然规律,“理”注重社会规律,“数”注重占卜预言。“象”学本来是三学的基础,但在孔子后,尤其是经历了焚书坑儒和王弼扫象的重拳之击后,已经奄奄一息。清朝康熙皇帝在《周易折中》的序中曰:“易学之广大悉备,秦汉而后无复得其精微矣”。《周易折中》曰:“自孔子既没,易道失传,义理既已差讹,图像尤极渺茫。”这里所说的“图像”,就是“象”学。“极渺茫”几字,道出了“象”学的失传。在“象”学两千年来精华尽失的同时,“数”与“理”倒是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数”学上发展出了八卦预测学、梅花易数、六壬预测、四柱命理、风水学等应用学科。“理”学则在程颐、朱熹等大学者的努力下,登上了思想的光辉顶峰。“数”学与“理”学虽繁荣一时,但都离不开“象”学的基础。“象”学的枯萎,架空了这两门学问,直接影响到它们的长远发展。试问无源之水和无根之木,又何以有大成就?所以,修补“象”学是当务之急,是弘扬中华文化的必经之路。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