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卦如何算,数字卦怎么推算

2024-04-01崇庆运势网热度: 5428

易经的数字卦到底怎么算的?

毕万准备去晋国做官,临行前找人算一卦,卦摇出来一看,是屯卦,初爻是一个变爻。

用易经算卦的话,第一种方式就是知道,自己的出生年月日时,第二种方式就是爻铜钱,第三种方式就是通过时间卜卦。,这些就是。用易经算卦的方式。

硬币法,带字的一面为阳,另一面为阴。每卦由六爻组成,故准备六个铜钱或硬币,把其中的一个硬币用笔做个标记。用手或器皿把硬币摇一摇,然后把硬币从上到下摆好,看是啥卦,看标记在哪个硬币上就是第几爻。

傅佩荣的数字卦是怎么算出来的123/8=3.821/8=5

记住先天八卦的顺序,即: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第一个数字为上卦,第二个数字为下卦,第三个数字为变爻,第一个数字和第二个数字大于8除8取余数。第三个数字除6取余数。

在求算上下卦时是用3位数除以8,如果余数为0,说明是余8,即为坤卦;在求算动爻时是用3位数除以6,如果余数为0,说明是余6,说明动爻在上六。

数字卦中,上卦下挂 总和太大怎么算动爻?

一个重卦由二个单卦组成,如:天火同人卦,上卦是乾为天、下卦是离为火;动爻是占筮中得了老阴或老阳,如:天火同人卦,二爻是老阴,五爻是老阳,那么,这个卦就变成了离上乾下的:火天大有卦。

周易八卦怎么算:周易八卦起卦方法 年月日时起卦年月日为上卦。年月日加时总数为下卦。又以年月日时总数取爻。如子年一数,丑年二数,直至亥年十二数。月如正月一数,直至十二月亦作十二数。

一爻动,以动爻之爻辞断之。两爻动者,则取阴爻之爻辞以为断,盖以“阳主过去,阴主未来”故也。如天风姤卦,初九五两爻皆动,则以初断之,九五爻为辅助之断,“阳主过去,阴主未来”,其中大有学问。

看起卦方法的。以钱代蓍发,硬币起卦发,和梅花易数各个方法。

上卦就是上面的那个挂,下挂就是下面的。动爻就是变动的那一爻。一个卦由3个基本爻组成,如乾卦到巽卦,是最下面的阳爻动变成的,所以最下面的阳爻就是动爻。动爻在六爻预测中才具体运用。

易经“三位数占卜法”是怎么运算的?

梅花易数里有具体的占卜法。

那是测字法,如果懂易经的人不能那样算,因为自己可以控制算出来的卦象。最好用汉字繁体字,2个字的就以第一个的笔划数为上卦,第二个笔划数为下卦,两个字的总笔划数除以6余数为动爻。

我知道用六爻预测可以采用很多方法起卦(起卦就是通过记录一些随机动作,根据动作结果来预测),比如用手摇铜钱起卦、生日起卦、数字起卦、方向起卦等等。为了更好感应人的场能,我们一般采取手摇铜钱起卦。

所以得卦火地晋卦,变爻在上九,得之卦雷地豫卦 最后数字同此。加个采纳,谢谢。在《易经》中有一种算卦方法,是随意写三位非零数字,前两位组成卦象,最后的数字断动爻。

凡起卦不问数多少即以八作卦;数超过八数即以八数递除,以余数作上卦。如一八除不尽,再除二八,三八,直至除尽八数,以零数作卦,如得八整除,即坤卦,便不必除也。

易经主要有两种算卦的方法,一种是大衍筮法,一种是六壬之数。大衍筮法是《周易》中提到的一种古老的方法,它是根据一定的程序和手法来推算出某一事件的吉凶祸福。

易经占卜的方法(钱币法) 钱币要求 三枚铜钱(古币),如乾隆通宝,光绪通宝等等。如没有铜钱就用现在流行的硬币代替也行。

硬币法,带字的一面为阳,另一面为阴。每卦由六爻组成,故准备六个铜钱或硬币,把其中的一个硬币用笔做个标记。用手或器皿把硬币摇一摇,然后把硬币从上到下摆好,看是啥卦,看标记在哪个硬币上就是第几爻。

易经数字卦的算法

第二个除以8的余数除以8的余数下卦(如果整除则以8记,即坤卦)。第三个除以8的余数除以8的余数变爻,从下往上数,如果数到最上一爻没数完,再从上往下数。

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有三种,一是现通行本的顺序,一是京房易传的八宫顺序,一是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周易顺序。通行本周易顺序,古人有一歌诀:六十四卦记忆歌诀。

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巽(xùn)代表风,震代表雷,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gèn)代表山,兑代表泽。八卦是中国古老文化的深奥概念,是一套用三组阴阳组成的形而上的哲学符号。其深邃的哲理解释自然、社会现象。

周易数字卦,变爻为七怎么看

你所摇出的卦,除了本卦,还有之卦,就是变爻之后所得的卦。一般来说,没有之卦的就看本卦的卦辞。如果有变爻,有一个变爻,就看变爻的爻辞。也就是你所说的初九九五……这些,都是某一个爻的爻辞。

周易中的六十四卦,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得到,变爻是指六爻中的老阳和老阴位置的爻。通过筮草进行演算而得到的六十卦,得到九或者六,这个位置的爻就是变爻。七八位不变。目前我们最常用的是通过三枚铜钱取卦。

本人也是刚开始学,个人观点:变爻只作用于动爻,爻辞只是一个参考,纳甲六爻如果只用卦辞来断,那么就不用装卦了,一起卦直接对着卦辞判断即可。

展开全文